目录
- 981 第九八十节 攻打君士坦丁堡(二)
- 982 第九八一节 攻打君士坦丁堡(三)
- 983 第九八二节 攻打君士坦丁堡(四)
- 984 第九八三节 攻打君士坦丁堡(五)
- 985 第九八四节 攻打君士坦丁堡(六)
- 986 第九八五节 攻打君士坦丁堡(七)
- 987 第九八六节 攻打君士坦丁堡(八)
- 988 第九八七节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 989 第九八八节 不坐宝座
- 990 第九八九节 幸福与不幸
- 991 第九九十节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992 第九九一节 西巡之议
- 993 第九九二节 商人约翰逊
- 994 第九九三节 宫相丕平二世
- 995 第九九四节 好在他们不知道有中餐
- 996 第九九五节 法兰克人的对策
- 997 第九九六节 我们做了好大事啊!
- 998 第九九七节 拳头收回来
- 999 第九九八节 鬼佬过春节
- 1000 第九九九节 进军,进军!
- 1001 第一千节 捕到大鱼了
- 1002 第一千一节 痛快还是窝囊?
- 1003 第一千二节 史叔险成死叔
- 1004 第一千三节 可汗来了
- 1005 第一千四节 哈扎尔汗国的对策
- 1006 第一千五节 火枪兵袁风(一)
- 1007 第一千六节 火枪兵袁风(二)
- 1008 第千七节 窘迫的哈扎尔汗国人
- 1009 第千八节 攻进都城(一)
- 1010 第千九节 攻进都城(二)
- 1011 第千十节 攻进都城(三)
- 1012 第千十一节 哈扎尔汗国的崩溃(一)
- 1013 第千十二节 哈扎尔汗国的崩溃(二)
- 1014 第千十三节 哈扎尔汗国的崩溃(三)
- 1015 第千十四节 哈扎尔汗国的崩溃(四)
- 1016 第千十五节 边走边铺路
- 1017 第千十六节 好心情
- 1018 第千十七节 民心向背
- 1019 第千十八节 双方伤员
- 1020 第千十九节 夜袭法兰克人
- 1021 第千二十节 小人物撬动大局
- 1022 第千二一节 过山岩
- 1023 第千二二节 攻入敌寨
- 1024 第千二三节 战后必作总结
- 1025 第千二四节 享受战争的乐趣
- 1026 第千二五节 天险难过
- 1027 第千二六节 不是普通人
- 1028 第千二七节 危险的鲶鱼
- 1029 第千二八节 三天血战
- 1030 第千二九节 张武相议
- 1031 第千三十节 明月出祁连
- 1032 第千三一节 建设盛唐(一)
- 1033 第千三二节 建设盛唐(二)
- 1034 第千三三节 建设盛唐(三)
- 1035 第千三四节 建设盛唐(四)
- 1036 第千三五节 建设盛唐(五)
- 1037 第千三六节 建设盛唐(六)
- 1038 第千三七节 建设盛唐(七)
- 1039 第千三八节 建设盛唐(八)
- 1040 第千三九节 建设盛唐(九)
- 1041 第千四十节 建设盛唐(十)
- 1042 第千四一节 建设盛唐(十一)
- 1043 第千四二节 建设盛唐(十二)
- 1044 第千四三节 建设盛唐(十三)
- 1045 第千四四节 建设盛唐(十四)
- 1046 第千四五节 建设盛唐(十五)
- 1047 第千四六节 建设盛唐(十六)
- 1048 第千四七节 建设盛唐(十七)
- 1049 第千四八节 建设盛唐(十八)
- 1050 第千四九节 建设盛唐(十九)
- 1051 第千五十节 建设盛唐(二十)
- 1052 第千五一节 建设盛唐(二一)
- 1053 第千五二节 建设盛唐(二二)
- 1054 第千五三节 我来自后世!
- 1055 第千五四节 攻法兰克
- 1056 第千五五节 攻法兰克(二)
- 1057 第千五六节 攻法兰克(三)
- 1058 第千五七节 国王劝自己臣民投降
- 1059 第千五八节 欧罗巴初定
- 1060 第千五九节 武三思是菩萨转世?本宫不认识他!
- 1061 第千六十节 儿子的婚事(一)
- 1062 第千六一节 儿子的婚事(二)
- 1063 第千六二节 神都巨变
- 1064 第千六三节 顺顺盛世(大结局)
- 1065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九十节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九九十节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喜一悲两件大事一前一后地进入宫来,原本武则天想普天同庆,沾沾胜利的喜气,但听到武承嗣的消息,不由得跌坐宝座,喃喃地道:“(武)大郎,你何至于此!”
她心知肚明,武大郎是气死的!
武承嗣梦寐以求的是做皇帝,他也费尽心思,甚至是卑微屈节,想想,女皇的亲侄儿,文昌左相(最大的宰相),堂堂的王爷,居然对武则天的面首们,那些贱货低三下四地,为他们当马夫,只求他们在武则天面前为他说好话,以便让他得偿如愿。
可惜他水平太差,看不出武则天那是将那些男人当玩物而已,哪会听他们的话。
但不管怎么样,人死为大,想起武承嗣的好处,仿佛那个称呼着“姑母”的孩子还在膝下,武则天长长叹息,对上官婉儿道:“拟旨,以皇太子之仪安葬武承嗣!”
上官婉儿微微一惊,但没说什么,取用文房四宝,飞书而就。
武则天这道圣旨引发哄动,大家都说武承嗣生前不能做太子,死后还是过了一把太子的瘾。
现在宰相们有杨再思、李迥秀、苏昧道、李峤、房融等人皆阿谀奉承武氏,遂全票通过。
三省的大官们通过了,礼部表示没竟见,流程即将走完,却在一个小环节给卡住了。
礼部给事中宋璟封驳了这份诏书,认为与礼不合,岂有不是陛下亲子而得为皇太子的?!
给事中的官职等级为正五品上,为门下重职,分判本省日常事务,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可直接批改驳还诏敕。百司奏章,得驳正其违失,事权甚重。
武则天君临天下,强势无比,所发诏令无人敢拦,却没想到给宋璟拦下。
宋璟,邢州南和人也,家世不差,是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
他十七岁高中进士及第,授义昌令,后升任监察御史,撰为给事中,他率性刚直,乃响当当的清流。
武承嗣得为太子追赠,宋璟坚决反对,廷议上当着武则天和诸大臣的面前,他大声响亮地道:“……魏王不是陛下子嗣,岂可得封太子,臣身为给事中,职责所在,不敢奉诏!”
武则天阴沉着脸不作声,其他人则服了:“这位给事中要逆天啊!”
给事中虽有封驳之权,但往往得赔上前途甚至是身家性命,毕竟奏折的另一头,是说一不二的皇帝,是权势赫赫的
旁边的武三思迫不及待地跳将出来道:“大胆!魏王乃陛下亲侄,与陛下同姓,今魏王辞世,普世悲伤,陛下深悯之,赠与皇太子追封,你却说三道四的,须留你不得!”
他向武则天辑首道:“……臣弹劾给事中宋璟无情、无仁、无义,不足以立庙堂上,当黜退之!”
武三思当然要从重、从快地打击宋璟,殿上所有人心思雪亮:“武承嗣可为皇太子,哪怕是身后之事,那么与他同样性质的武三思,岂不是能够活着的时候,可封太子了!”
这小子想做太子了!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不可不加以利用。
武党中人,还有张党(张昌宗,张易之)的大臣们同声附和道:“臣等附议!”
他们对宋璟是深嫉之,心中佩服他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更对他嫉妒无比。
是的,他是圣人,我们是小人,那么就请圣人出去吧!
群臣舆论喧哗,一边倒纷纷指责宋璟,大有乌云摧顶城欲毁之势。
帮宋璟说话的大臣有没有?
朝中有四方势力:武党、张党势力最大,次一些的是皇嗣李旦、驸马及公主的势力(称为公主党,韦晞把太平公主推到前台),李旦是个乖孩子,不敢逆违武则天,而公主党虽有实力,但工作原则是韦晞和太平公主不在朝时,大事上不会硬出头。
一时茫然四顾,竟无人能够为宋说话,但宋璟夷然不惧地道:“不为皇帝亲子,不可为太子,此为纲理!”
他舌挑群臣,口水四溅,名士之风尽显无遗。
别看宋璟就一个人,但他脑袋灵活无比,直斥其名地道:“武三思、杨再思、李迥秀、苏昧道、李峤、房融……诸位大人,你们若能把家产、门萌送给家中侄子,儿子不给予好处,谁做了,我就向谁赔罪,愿负荆请罪,是我错了,如果你们这样做的话!”
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留给侄子不给儿子?!
怎么可能这么做!
刚才汹涌的人群居然哑火了,谁都办不到这样的事。
涉及到立侄子,立儿子之争,大家争得热闹,但到了自家头上,肯定是留给儿子的!
岂有爱侄子不爱儿子的,儿子是自己的,侄子与自己虽有血缘,终究是外人的
庙堂上丑陋的一幕给冷眼旁观的武则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终于看出那帮家伙的真面目了。
公道自在人心!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武则天心中冷笑:“这帮家伙说得好听,只不讨好武三思,尽是要求朕立侄子为皇嗣,但真要他们去立侄时,却一个个退缩了。”
“既然如此,此议罢了,武承嗣按王礼下葬,停朝三日,以示哀悼!”武则天挥挥手,意兴阑珊地道。
……
回到内宫歇息,武则天与上官婉儿谈起此事,上官婉儿默然半晌地道:“为皇嗣者,必为陛下所出,方可保宗庙长久!”
“为朕所出……”武则天笑笑,打趣上官婉儿道:“不分男女?”
上官婉儿的回答是“陛下圣明!”
知她聪慧,武则天不为已甚,拿着报捷文书与上官婉儿道:“你家良人又立殊功,朕都对他是赏无可赏了!”
今时今日,
“驸马并不在意权势,权势只为保护他的妻子而已!”上官婉儿回答得极是得体,武则天大悦,突有奇想道:“听闻驸马所破的君士坦丁堡乃天下雄城,能与神都相提并论,朕欲巡幸,婉儿认为如何?”
“此乃美事,公主与驸马必竭尽全力,恭迎圣驾!”上官婉儿极力地赞成地道。
她心知肚明,武大郎是气死的!
武承嗣梦寐以求的是做皇帝,他也费尽心思,甚至是卑微屈节,想想,女皇的亲侄儿,文昌左相(最大的宰相),堂堂的王爷,居然对武则天的面首们,那些贱货低三下四地,为他们当马夫,只求他们在武则天面前为他说好话,以便让他得偿如愿。
可惜他水平太差,看不出武则天那是将那些男人当玩物而已,哪会听他们的话。
但不管怎么样,人死为大,想起武承嗣的好处,仿佛那个称呼着“姑母”的孩子还在膝下,武则天长长叹息,对上官婉儿道:“拟旨,以皇太子之仪安葬武承嗣!”
上官婉儿微微一惊,但没说什么,取用文房四宝,飞书而就。
武则天这道圣旨引发哄动,大家都说武承嗣生前不能做太子,死后还是过了一把太子的瘾。
现在宰相们有杨再思、李迥秀、苏昧道、李峤、房融等人皆阿谀奉承武氏,遂全票通过。
三省的大官们通过了,礼部表示没竟见,流程即将走完,却在一个小环节给卡住了。
礼部给事中宋璟封驳了这份诏书,认为与礼不合,岂有不是陛下亲子而得为皇太子的?!
给事中的官职等级为正五品上,为门下重职,分判本省日常事务,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可直接批改驳还诏敕。百司奏章,得驳正其违失,事权甚重。
武则天君临天下,强势无比,所发诏令无人敢拦,却没想到给宋璟拦下。
宋璟,邢州南和人也,家世不差,是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
他十七岁高中进士及第,授义昌令,后升任监察御史,撰为给事中,他率性刚直,乃响当当的清流。
武承嗣得为太子追赠,宋璟坚决反对,廷议上当着武则天和诸大臣的面前,他大声响亮地道:“……魏王不是陛下子嗣,岂可得封太子,臣身为给事中,职责所在,不敢奉诏!”
武则天阴沉着脸不作声,其他人则服了:“这位给事中要逆天啊!”
给事中虽有封驳之权,但往往得赔上前途甚至是身家性命,毕竟奏折的另一头,是说一不二的皇帝,是权势赫赫的
旁边的武三思迫不及待地跳将出来道:“大胆!魏王乃陛下亲侄,与陛下同姓,今魏王辞世,普世悲伤,陛下深悯之,赠与皇太子追封,你却说三道四的,须留你不得!”
他向武则天辑首道:“……臣弹劾给事中宋璟无情、无仁、无义,不足以立庙堂上,当黜退之!”
武三思当然要从重、从快地打击宋璟,殿上所有人心思雪亮:“武承嗣可为皇太子,哪怕是身后之事,那么与他同样性质的武三思,岂不是能够活着的时候,可封太子了!”
这小子想做太子了!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不可不加以利用。
武党中人,还有张党(张昌宗,张易之)的大臣们同声附和道:“臣等附议!”
他们对宋璟是深嫉之,心中佩服他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更对他嫉妒无比。
是的,他是圣人,我们是小人,那么就请圣人出去吧!
群臣舆论喧哗,一边倒纷纷指责宋璟,大有乌云摧顶城欲毁之势。
帮宋璟说话的大臣有没有?
朝中有四方势力:武党、张党势力最大,次一些的是皇嗣李旦、驸马及公主的势力(称为公主党,韦晞把太平公主推到前台),李旦是个乖孩子,不敢逆违武则天,而公主党虽有实力,但工作原则是韦晞和太平公主不在朝时,大事上不会硬出头。
一时茫然四顾,竟无人能够为宋说话,但宋璟夷然不惧地道:“不为皇帝亲子,不可为太子,此为纲理!”
他舌挑群臣,口水四溅,名士之风尽显无遗。
别看宋璟就一个人,但他脑袋灵活无比,直斥其名地道:“武三思、杨再思、李迥秀、苏昧道、李峤、房融……诸位大人,你们若能把家产、门萌送给家中侄子,儿子不给予好处,谁做了,我就向谁赔罪,愿负荆请罪,是我错了,如果你们这样做的话!”
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留给侄子不给儿子?!
怎么可能这么做!
刚才汹涌的人群居然哑火了,谁都办不到这样的事。
涉及到立侄子,立儿子之争,大家争得热闹,但到了自家头上,肯定是留给儿子的!
岂有爱侄子不爱儿子的,儿子是自己的,侄子与自己虽有血缘,终究是外人的
庙堂上丑陋的一幕给冷眼旁观的武则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终于看出那帮家伙的真面目了。
公道自在人心!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武则天心中冷笑:“这帮家伙说得好听,只不讨好武三思,尽是要求朕立侄子为皇嗣,但真要他们去立侄时,却一个个退缩了。”
“既然如此,此议罢了,武承嗣按王礼下葬,停朝三日,以示哀悼!”武则天挥挥手,意兴阑珊地道。
……
回到内宫歇息,武则天与上官婉儿谈起此事,上官婉儿默然半晌地道:“为皇嗣者,必为陛下所出,方可保宗庙长久!”
“为朕所出……”武则天笑笑,打趣上官婉儿道:“不分男女?”
上官婉儿的回答是“陛下圣明!”
知她聪慧,武则天不为已甚,拿着报捷文书与上官婉儿道:“你家良人又立殊功,朕都对他是赏无可赏了!”
今时今日,
“驸马并不在意权势,权势只为保护他的妻子而已!”上官婉儿回答得极是得体,武则天大悦,突有奇想道:“听闻驸马所破的君士坦丁堡乃天下雄城,能与神都相提并论,朕欲巡幸,婉儿认为如何?”
“此乃美事,公主与驸马必竭尽全力,恭迎圣驾!”上官婉儿极力地赞成地道。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