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96 第九九五节 法兰克人的对策
- 997 第九九六节 我们做了好大事啊!
- 998 第九九七节 拳头收回来
- 999 第九九八节 鬼佬过春节
- 1000 第九九九节 进军,进军!
- 1001 第一千节 捕到大鱼了
- 1002 第一千一节 痛快还是窝囊?
- 1003 第一千二节 史叔险成死叔
- 1004 第一千三节 可汗来了
- 1005 第一千四节 哈扎尔汗国的对策
- 1006 第一千五节 火枪兵袁风(一)
- 1007 第一千六节 火枪兵袁风(二)
- 1008 第千七节 窘迫的哈扎尔汗国人
- 1009 第千八节 攻进都城(一)
- 1010 第千九节 攻进都城(二)
- 1011 第千十节 攻进都城(三)
- 1012 第千十一节 哈扎尔汗国的崩溃(一)
- 1013 第千十二节 哈扎尔汗国的崩溃(二)
- 1014 第千十三节 哈扎尔汗国的崩溃(三)
- 1015 第千十四节 哈扎尔汗国的崩溃(四)
- 1016 第千十五节 边走边铺路
- 1017 第千十六节 好心情
- 1018 第千十七节 民心向背
- 1019 第千十八节 双方伤员
- 1020 第千十九节 夜袭法兰克人
- 1021 第千二十节 小人物撬动大局
- 1022 第千二一节 过山岩
- 1023 第千二二节 攻入敌寨
- 1024 第千二三节 战后必作总结
- 1025 第千二四节 享受战争的乐趣
- 1026 第千二五节 天险难过
- 1027 第千二六节 不是普通人
- 1028 第千二七节 危险的鲶鱼
- 1029 第千二八节 三天血战
- 1030 第千二九节 张武相议
- 1031 第千三十节 明月出祁连
- 1032 第千三一节 建设盛唐(一)
- 1033 第千三二节 建设盛唐(二)
- 1034 第千三三节 建设盛唐(三)
- 1035 第千三四节 建设盛唐(四)
- 1036 第千三五节 建设盛唐(五)
- 1037 第千三六节 建设盛唐(六)
- 1038 第千三七节 建设盛唐(七)
- 1039 第千三八节 建设盛唐(八)
- 1040 第千三九节 建设盛唐(九)
- 1041 第千四十节 建设盛唐(十)
- 1042 第千四一节 建设盛唐(十一)
- 1043 第千四二节 建设盛唐(十二)
- 1044 第千四三节 建设盛唐(十三)
- 1045 第千四四节 建设盛唐(十四)
- 1046 第千四五节 建设盛唐(十五)
- 1047 第千四六节 建设盛唐(十六)
- 1048 第千四七节 建设盛唐(十七)
- 1049 第千四八节 建设盛唐(十八)
- 1050 第千四九节 建设盛唐(十九)
- 1051 第千五十节 建设盛唐(二十)
- 1052 第千五一节 建设盛唐(二一)
- 1053 第千五二节 建设盛唐(二二)
- 1054 第千五三节 我来自后世!
- 1055 第千五四节 攻法兰克
- 1056 第千五五节 攻法兰克(二)
- 1057 第千五六节 攻法兰克(三)
- 1058 第千五七节 国王劝自己臣民投降
- 1059 第千五八节 欧罗巴初定
- 1060 第千五九节 武三思是菩萨转世?本宫不认识他!
- 1061 第千六十节 儿子的婚事(一)
- 1062 第千六一节 儿子的婚事(二)
- 1063 第千六二节 神都巨变
- 1064 第千六三节 顺顺盛世(大结局)
- 1065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千五节 火枪兵袁风(一)
第一千五节 火枪兵袁风(一)
唐军步兵阵地很厚实,人山人海,大家抬头周边,全是铁盔,各式各样长兵器同树林一般,旗帜多到如树叶飘荡,但军人们颇有点忐忑不安。
他们看到敌军势大,敌人来向的天边“隆隆隆……”的闷响响成一片,仿佛远方云层里酝酿的闷雷!
雷声滚动,视线尽头,地平线上一条粗粗的黑线,无数的马群向唐军蔓延过来。
摆在前面大家不由得抓紧了手中的“烧火棍”!
烧火棍,是一个划时代的兵器。。。燧发枪!
它的原理即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击发子弹射/出。
唐人研制火药枪,事实上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自火药投入使用后,韦晞即成立了军备研究所,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火药枪!
利用黑火药推动枪膛里的子弹,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首先是枪管的材质、制作、再就是击发装置,还有击发后的装填问题等等,无数的难题需要克服。
不得不说东方人的智慧,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先是制出了火绳枪(这点对于唐人还真的不是问题),但没有列装。
韦晞认为火绳枪不足以对付手执弓箭的游牧民族,直到燧发枪研制成功后才在军队里列装。
而且唐军装备的燧发枪是后装子弹的,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它的好处是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成本也低,便于大量生产。
以唐人现在的大工业化生产,其成本比弓箭还便宜,关键是就算小孩子和女人都可以打枪,更不用说成年男子。
大规模列装下去,人手发一支枪,部族骑兵算个毛!
不过燧发枪装备之后还是头一回大规模使用,效果有待观察。
……
阵临斗兵皆阵列于前!
部族军的马蹄声轰轰烈烈,由于马匹众多,冲击力大,传到唐军阵地上都在颤动。
起了一阵风,军阵上的旗帜被吹得猎猎作响。
近了,更近了!
沉重的马蹄声如同践踏在人的心坎上,一次次敲击着士兵们和军官们的心。
许多人都很年青,毕竟“火枪兵”是个崭新的兵种,比如象这位叫做袁风的年轻小子,长得俊秀伶俐,今年才十六岁,是他的首战。
他是来自突骑施故地的归化唐人,经历多年,袁风彻底汉化,习惯于汉人的生活,喜欢读汉人的书。
很不幸地,他部族语都不会了,连部族立命安身的骑射、骑战均不象个样子。
征兵年间,他十五岁,部队到他的家乡征兵。
突骑施故地的归化唐人喜欢参军当仗,为自家的女婿效忠效劳(指韦晞娶了突骑施女郎,他也几乎每年都到突骑施故地视察),以当兵为荣。
袁风前去应征,骑射、步射和马刀使用上均不过关,做不得骑兵,招致小伙伴们的嘲笑。
因为突骑施人几乎都是骑兵!
好在还能当步兵,但当大头兵实在丢面子,袁风的父亲是政府官员,叔叔是个中级军官,利用关系,将他搞进了新组建不久的火枪兵里。
十六岁的袁风看着逼近的部族骑兵潮,说不害怕是假的,他心里充斥着首战的恐惧,他没见过血,也知道对面扑来的骑兵的威力。
但他仍有勇气面对这一切,他不断告诉自己,现在自己是训练有素的火枪兵,周围都是武装到牙齿的兄弟们!
本队的军官也有点紧张,毕竟还是火枪兵的第一次对敌,万一打不过呢,不过他还是给士兵们鼓起勇气道:“弟兄们,保持队形,听从命令,我军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大家高吼着,似乎在驱赶出恐惧。
敌人越来越近,面孔逐渐清晰,他们的吼叫声和马蹄声震耳欲聋。此时队列中说什么话已经听不见了,武将们只有吼叫才有用。
军官吼道:“叫你们干什么就干什么,远的喊话别听,听自家将帅的军令!临阵后退者斩!准备!”
“举枪!瞄准!第一二三列开火!”
除了叫出来的命令,他高举的军刀落下,还有象征开火的红旗在晃动。
听到命令的人一起扣动了板机!
“砰砰砰……”
枪枝的轰响声大作,硝烟顿时遮挡了视线。
待到烟雾稍退时,映射在唐军眼前的是“赏心悦目”的一幕。
唐军都是瞄准战马射击,对面的部族军马匹倒了一地,还没死的马匹在地上痉挛发抖,马血象条条的小溪流……
“换队!”
袁风机械地跟随着队友们撤出了第三列的序列,由后面的一列已经装填完毕的火枪兵上前,军官一声令下:“开火!”
轰响大作。
“换队!”
……
没错,正是三段击,那时的火枪无法连续射击,因此三列队(直立),第一列射击后,退至队伍后方专心装填弹药,由第二列士兵上前开火,然后是第三列,不断地交换位置,交替装弹、开火!
火药枪、三段击都是韦晞的杰作,虽然他只是提了个概念,但火药武器之父就是他了。
唐军丧心病狂地不止三段击,他们在地上挖了壕沟,里面放了一列士兵,然后蹲着有一列士兵,才是站着的第三列士兵,所有有军官说第一、二、三列,第三列才是正常的三段击,还有一列,是骑在马上的火枪兵!
如此射击间隔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了,火力更猛!
……
部族军受到了很沉重的打击,尤其是这种打击令到人和马都感觉害怕,但无人敢退,敢退者斩!
左贤王阿史那达干被人说成了贪生怕死,他虽不用上阵,但血红着眼睛去督战,绝不能坐实这样的名声,部属哪怕前面是地狱深渊也得往下跳!
可惜他们死了也是白死,袁风他们在前面放枪,后面唰唰唰的箭矢一齐飞向天空,那是抛射的弓箭。
在这样的火力前,想正面突破是个奢望!
……
在后方的小丘陵上,一队贵酋象看戏般地看着前面的战斗,他们看到唐军阵地上硝烟弥漫,喊叫声一片,部族旗帜不断晃动,召唤部族上前冲锋,有人道:“达干死了不少人了!”
“嘿嘿,死得好,瞧他对谁都看不起的样子!”有人应道。
在场的都是心腹,说的话不怕传出去。
“达干又换下一队人了,该我们上了?”有人问道。
“不,再等等!”右贤王阿史那折钵闲闲地道。
他等到达干又死了一批人,才指挥他的部队出动,兜个大圈子,往唐军后阵而去!
他们看到敌军势大,敌人来向的天边“隆隆隆……”的闷响响成一片,仿佛远方云层里酝酿的闷雷!
雷声滚动,视线尽头,地平线上一条粗粗的黑线,无数的马群向唐军蔓延过来。
摆在前面大家不由得抓紧了手中的“烧火棍”!
烧火棍,是一个划时代的兵器。。。燧发枪!
它的原理即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击发子弹射/出。
唐人研制火药枪,事实上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自火药投入使用后,韦晞即成立了军备研究所,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火药枪!
利用黑火药推动枪膛里的子弹,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首先是枪管的材质、制作、再就是击发装置,还有击发后的装填问题等等,无数的难题需要克服。
不得不说东方人的智慧,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先是制出了火绳枪(这点对于唐人还真的不是问题),但没有列装。
韦晞认为火绳枪不足以对付手执弓箭的游牧民族,直到燧发枪研制成功后才在军队里列装。
而且唐军装备的燧发枪是后装子弹的,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它的好处是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成本也低,便于大量生产。
以唐人现在的大工业化生产,其成本比弓箭还便宜,关键是就算小孩子和女人都可以打枪,更不用说成年男子。
大规模列装下去,人手发一支枪,部族骑兵算个毛!
不过燧发枪装备之后还是头一回大规模使用,效果有待观察。
……
阵临斗兵皆阵列于前!
部族军的马蹄声轰轰烈烈,由于马匹众多,冲击力大,传到唐军阵地上都在颤动。
起了一阵风,军阵上的旗帜被吹得猎猎作响。
近了,更近了!
沉重的马蹄声如同践踏在人的心坎上,一次次敲击着士兵们和军官们的心。
许多人都很年青,毕竟“火枪兵”是个崭新的兵种,比如象这位叫做袁风的年轻小子,长得俊秀伶俐,今年才十六岁,是他的首战。
他是来自突骑施故地的归化唐人,经历多年,袁风彻底汉化,习惯于汉人的生活,喜欢读汉人的书。
很不幸地,他部族语都不会了,连部族立命安身的骑射、骑战均不象个样子。
征兵年间,他十五岁,部队到他的家乡征兵。
突骑施故地的归化唐人喜欢参军当仗,为自家的女婿效忠效劳(指韦晞娶了突骑施女郎,他也几乎每年都到突骑施故地视察),以当兵为荣。
袁风前去应征,骑射、步射和马刀使用上均不过关,做不得骑兵,招致小伙伴们的嘲笑。
因为突骑施人几乎都是骑兵!
好在还能当步兵,但当大头兵实在丢面子,袁风的父亲是政府官员,叔叔是个中级军官,利用关系,将他搞进了新组建不久的火枪兵里。
十六岁的袁风看着逼近的部族骑兵潮,说不害怕是假的,他心里充斥着首战的恐惧,他没见过血,也知道对面扑来的骑兵的威力。
但他仍有勇气面对这一切,他不断告诉自己,现在自己是训练有素的火枪兵,周围都是武装到牙齿的兄弟们!
本队的军官也有点紧张,毕竟还是火枪兵的第一次对敌,万一打不过呢,不过他还是给士兵们鼓起勇气道:“弟兄们,保持队形,听从命令,我军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大家高吼着,似乎在驱赶出恐惧。
敌人越来越近,面孔逐渐清晰,他们的吼叫声和马蹄声震耳欲聋。此时队列中说什么话已经听不见了,武将们只有吼叫才有用。
军官吼道:“叫你们干什么就干什么,远的喊话别听,听自家将帅的军令!临阵后退者斩!准备!”
“举枪!瞄准!第一二三列开火!”
除了叫出来的命令,他高举的军刀落下,还有象征开火的红旗在晃动。
听到命令的人一起扣动了板机!
“砰砰砰……”
枪枝的轰响声大作,硝烟顿时遮挡了视线。
待到烟雾稍退时,映射在唐军眼前的是“赏心悦目”的一幕。
唐军都是瞄准战马射击,对面的部族军马匹倒了一地,还没死的马匹在地上痉挛发抖,马血象条条的小溪流……
“换队!”
袁风机械地跟随着队友们撤出了第三列的序列,由后面的一列已经装填完毕的火枪兵上前,军官一声令下:“开火!”
轰响大作。
“换队!”
……
没错,正是三段击,那时的火枪无法连续射击,因此三列队(直立),第一列射击后,退至队伍后方专心装填弹药,由第二列士兵上前开火,然后是第三列,不断地交换位置,交替装弹、开火!
火药枪、三段击都是韦晞的杰作,虽然他只是提了个概念,但火药武器之父就是他了。
唐军丧心病狂地不止三段击,他们在地上挖了壕沟,里面放了一列士兵,然后蹲着有一列士兵,才是站着的第三列士兵,所有有军官说第一、二、三列,第三列才是正常的三段击,还有一列,是骑在马上的火枪兵!
如此射击间隔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了,火力更猛!
……
部族军受到了很沉重的打击,尤其是这种打击令到人和马都感觉害怕,但无人敢退,敢退者斩!
左贤王阿史那达干被人说成了贪生怕死,他虽不用上阵,但血红着眼睛去督战,绝不能坐实这样的名声,部属哪怕前面是地狱深渊也得往下跳!
可惜他们死了也是白死,袁风他们在前面放枪,后面唰唰唰的箭矢一齐飞向天空,那是抛射的弓箭。
在这样的火力前,想正面突破是个奢望!
……
在后方的小丘陵上,一队贵酋象看戏般地看着前面的战斗,他们看到唐军阵地上硝烟弥漫,喊叫声一片,部族旗帜不断晃动,召唤部族上前冲锋,有人道:“达干死了不少人了!”
“嘿嘿,死得好,瞧他对谁都看不起的样子!”有人应道。
在场的都是心腹,说的话不怕传出去。
“达干又换下一队人了,该我们上了?”有人问道。
“不,再等等!”右贤王阿史那折钵闲闲地道。
他等到达干又死了一批人,才指挥他的部队出动,兜个大圈子,往唐军后阵而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