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06 第一千五节 火枪兵袁风(一)
- 1007 第一千六节 火枪兵袁风(二)
- 1008 第千七节 窘迫的哈扎尔汗国人
- 1009 第千八节 攻进都城(一)
- 1010 第千九节 攻进都城(二)
- 1011 第千十节 攻进都城(三)
- 1012 第千十一节 哈扎尔汗国的崩溃(一)
- 1013 第千十二节 哈扎尔汗国的崩溃(二)
- 1014 第千十三节 哈扎尔汗国的崩溃(三)
- 1015 第千十四节 哈扎尔汗国的崩溃(四)
- 1016 第千十五节 边走边铺路
- 1017 第千十六节 好心情
- 1018 第千十七节 民心向背
- 1019 第千十八节 双方伤员
- 1020 第千十九节 夜袭法兰克人
- 1021 第千二十节 小人物撬动大局
- 1022 第千二一节 过山岩
- 1023 第千二二节 攻入敌寨
- 1024 第千二三节 战后必作总结
- 1025 第千二四节 享受战争的乐趣
- 1026 第千二五节 天险难过
- 1027 第千二六节 不是普通人
- 1028 第千二七节 危险的鲶鱼
- 1029 第千二八节 三天血战
- 1030 第千二九节 张武相议
- 1031 第千三十节 明月出祁连
- 1032 第千三一节 建设盛唐(一)
- 1033 第千三二节 建设盛唐(二)
- 1034 第千三三节 建设盛唐(三)
- 1035 第千三四节 建设盛唐(四)
- 1036 第千三五节 建设盛唐(五)
- 1037 第千三六节 建设盛唐(六)
- 1038 第千三七节 建设盛唐(七)
- 1039 第千三八节 建设盛唐(八)
- 1040 第千三九节 建设盛唐(九)
- 1041 第千四十节 建设盛唐(十)
- 1042 第千四一节 建设盛唐(十一)
- 1043 第千四二节 建设盛唐(十二)
- 1044 第千四三节 建设盛唐(十三)
- 1045 第千四四节 建设盛唐(十四)
- 1046 第千四五节 建设盛唐(十五)
- 1047 第千四六节 建设盛唐(十六)
- 1048 第千四七节 建设盛唐(十七)
- 1049 第千四八节 建设盛唐(十八)
- 1050 第千四九节 建设盛唐(十九)
- 1051 第千五十节 建设盛唐(二十)
- 1052 第千五一节 建设盛唐(二一)
- 1053 第千五二节 建设盛唐(二二)
- 1054 第千五三节 我来自后世!
- 1055 第千五四节 攻法兰克
- 1056 第千五五节 攻法兰克(二)
- 1057 第千五六节 攻法兰克(三)
- 1058 第千五七节 国王劝自己臣民投降
- 1059 第千五八节 欧罗巴初定
- 1060 第千五九节 武三思是菩萨转世?本宫不认识他!
- 1061 第千六十节 儿子的婚事(一)
- 1062 第千六一节 儿子的婚事(二)
- 1063 第千六二节 神都巨变
- 1064 第千六三节 顺顺盛世(大结局)
- 1065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千十五节 边走边铺路
第千十五节 边走边铺路
唐甜往东走,程伯喜往西走。
他带了三万人及五万民夫前去攻打法兰克王国,他们穿越了巴伐利亚的日耳曼族的领地,而今,他们的部族首领将土地、人口统统卖给了唐人!
这是唐家老叔“唐千里”穿针引的线,他不会打仗,但很能喝酒,以酒会天下朋友。
他以酒开路,加上锋利的兵器、鲜明的铠甲作为礼物,无往而不利,各地部族首领,收下了礼物,和他畅饮之后,再奉上黄白之物,然后带部族去参观唐人区域。
这招很厉害,正如去见过白头鹰灯塔国的发达,许多人都服了,几乎各个部族争先恐后地加入了大唐!
偶有不服也不要紧,那就打到他们服!
甚至唐军损失都很少,以日耳曼部族去打日耳曼部族,唐人都没死几个,通往法兰克王国的道路畅通!
现在程伯喜带领的军队就是二万唐人和一万日耳曼人!
唐人是赫赫有名的山地步兵师,其光荣历程来自韦晞攻打吐蕃,那时骑兵和普通步兵放上高原就威力大减,山地步兵师却如鱼得水,他们非常适应山地复杂环境的作战。
普通人放在山地中,别说走出去,活着都有困难,但山地步兵师不但能够活着走出去,还可以作战。
他们接受了严格的山地作战训练,士兵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毅力,而且他们的装备也同样合适山地作战,比如他们身为步兵,不使用长长的步弓而用上的是骑弓,还有更短的轻弓;他们配备了全套的过河爬山器械;补给更切实山地实际;现在他们都装备了长短不一的火药燧发枪,其中一种口径很大的步枪,但枪管很管,唐人给它取名为霰弹枪!
很快就让他们的敌人品尝到它的威力了。
士兵们不太喜欢携带长步枪,因为穿越山林不容易,但霰弹枪受到了很大的欢迎。
……
那个年代很不发达,巴伐利亚地形是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通往法兰克王国的道路被毁,非常难走,需要爬山、攀登、过河、穿越茂林,好在山地师平时都受的这样的训练,只当等闲。
归化的日耳曼部族直接骂开了,幸好有山地师开路,不然懒散的他们才不愿抬脚行军呢。
民夫比军队多,只有一万民夫是为唐军搬运物资和协助开路,另外四万民夫则立即成为基建狂魔,负责修路!
唐军有一个优良传统,征服到哪,道路肯定修建到哪里,现在地形情报不算很清晰,不修铁路但修公路,而这条公路的尽头,赫然是铁路!
如此,唐军参战部队是充满斗志的,他们彻底明白了道路的好处,只要有了道路,意味着人员、补给将会源源不断,不会担心敌人强大,不用担心没饭吃,打下去我军必胜!
……
斗志昂扬,哪怕前面的山地崎岖,士兵们依旧奋勇当先。
走在阿尔卑斯山的山道上军队成片跋涉,队伍歪歪斜斜,程伯喜跟着部队一起走,也感觉非常吃力,马是不可能骑的,牵着马都走很艰难。
倒是在队伍中有不少的驴子来运送物资兼当后备粮食,此乃经验之谈,
驴很结实,耐粗养,不易生病,且性情温驯,刻苦耐劳,是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区进行运输的好帮手。
可惜要以身作则,要不然干脆坐滑竿。。。还真的备有,挑滑竿的就是从泰山、华山那些风景名胜山区请来的竿工,计划用他们负责运送伤员,甚至还有那些名山上靠送东西上下山讨活的挑夫,也被重金雇佣,参加运输。。。这么做的结果导致东方风景名胜的挑夫竿工没了,当地物价应声上涨!
地势一直都在往上走,天上下起了雨夹雪,雨水里夹杂着冰粒子,淅淅沥沥的下得不大,但落在地上非常滑。人多一踩便把道路踩得泥泞不堪,上面浮着一层冰水稀泥,下面是结实的硬土,道路又是倾斜的坡道,一步一滑,拖着脚上一大陀的泥难以行走,那滋味难以言状。
负责开路的众军士摔了不知多少次,一身是泥苦不堪言。
但大家战斗意志并不受影响,一来开路的人手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换,二来唐军的物资多!
难走的道路就打桩拉绳,一路拉过去,也不知道拉了多长的绳子。。。这绳子也是重要军资,唐军供应得起!
有了绳子就好走路了,大家拉着绳索走,后面的人走起来舒服。
往后看,看到民夫正在将后面的道路水泥化!
民工们干得热火朝天,搅拌水泥砂石,铺路。
下着雨,他们不辞辛苦地用上了油布来保护新铺好的路面。
油布用得很多,但唐军供应得上!
恐怖,非常的恐怖,前面的部队如龙,后面的道路逐渐成形。
大咧咧的日耳曼不当一回事,而精明的日耳曼则在庆幸自己归顺得快!
想想吧,遇到这样的敌人,通过道路,他们可以不断地调兵遣将,再厉害的敌人也在他们不断地进攻下撑不住。
就让前面的敌人品尝滋味了!
他们走了整整两天的山路,一会下一会上的,实在难行,不过让士兵们高兴的是终于看见了山腰的一道防线。
法兰克人立下寨子,隐约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些人就在远远地正瞧着山坡上乱哄哄的唐军。
树木间隔,程伯喜亲自杵着一根木棍靠近观看,部将劝道:“大将军小心。”
程伯喜不予理会,又跋涉了一会儿,到了一个开阔的地方往上望,看得比较清楚了才停下。
望远镜中,只见那沟壕之间又许多排水口,后面修筑了一道藩篱,还搭建了一些简陋的木棚。
天气一直都没怎么好过,雨夹雪下得不大,但持续不断。
导致看到的小径上都是水渗着泥潺潺流下。
程伯喜寻思:弓箭在雨水中使用会损坏,法兰克人躲在木棚里避雨,就能用远程居高临下抛射。因为有斜坡,法兰克人能抛射出一百余步……而唐军没法在雨中用弓弩,燧发枪也难打响,要忍受一百多步的距离被当靶子射;而且路那么难走,在泥泞中爬一百多步的坡,怕是被弓箭慢慢也磨崩溃了。
他看了一番,感觉胜算不大。放弃了立即进攻的打算,当即下令:“警戒着,部队先休整,叫后面把水泥运上来,铺路上去!”
他带了三万人及五万民夫前去攻打法兰克王国,他们穿越了巴伐利亚的日耳曼族的领地,而今,他们的部族首领将土地、人口统统卖给了唐人!
这是唐家老叔“唐千里”穿针引的线,他不会打仗,但很能喝酒,以酒会天下朋友。
他以酒开路,加上锋利的兵器、鲜明的铠甲作为礼物,无往而不利,各地部族首领,收下了礼物,和他畅饮之后,再奉上黄白之物,然后带部族去参观唐人区域。
这招很厉害,正如去见过白头鹰灯塔国的发达,许多人都服了,几乎各个部族争先恐后地加入了大唐!
偶有不服也不要紧,那就打到他们服!
甚至唐军损失都很少,以日耳曼部族去打日耳曼部族,唐人都没死几个,通往法兰克王国的道路畅通!
现在程伯喜带领的军队就是二万唐人和一万日耳曼人!
唐人是赫赫有名的山地步兵师,其光荣历程来自韦晞攻打吐蕃,那时骑兵和普通步兵放上高原就威力大减,山地步兵师却如鱼得水,他们非常适应山地复杂环境的作战。
普通人放在山地中,别说走出去,活着都有困难,但山地步兵师不但能够活着走出去,还可以作战。
他们接受了严格的山地作战训练,士兵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毅力,而且他们的装备也同样合适山地作战,比如他们身为步兵,不使用长长的步弓而用上的是骑弓,还有更短的轻弓;他们配备了全套的过河爬山器械;补给更切实山地实际;现在他们都装备了长短不一的火药燧发枪,其中一种口径很大的步枪,但枪管很管,唐人给它取名为霰弹枪!
很快就让他们的敌人品尝到它的威力了。
士兵们不太喜欢携带长步枪,因为穿越山林不容易,但霰弹枪受到了很大的欢迎。
……
那个年代很不发达,巴伐利亚地形是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通往法兰克王国的道路被毁,非常难走,需要爬山、攀登、过河、穿越茂林,好在山地师平时都受的这样的训练,只当等闲。
归化的日耳曼部族直接骂开了,幸好有山地师开路,不然懒散的他们才不愿抬脚行军呢。
民夫比军队多,只有一万民夫是为唐军搬运物资和协助开路,另外四万民夫则立即成为基建狂魔,负责修路!
唐军有一个优良传统,征服到哪,道路肯定修建到哪里,现在地形情报不算很清晰,不修铁路但修公路,而这条公路的尽头,赫然是铁路!
如此,唐军参战部队是充满斗志的,他们彻底明白了道路的好处,只要有了道路,意味着人员、补给将会源源不断,不会担心敌人强大,不用担心没饭吃,打下去我军必胜!
……
斗志昂扬,哪怕前面的山地崎岖,士兵们依旧奋勇当先。
走在阿尔卑斯山的山道上军队成片跋涉,队伍歪歪斜斜,程伯喜跟着部队一起走,也感觉非常吃力,马是不可能骑的,牵着马都走很艰难。
倒是在队伍中有不少的驴子来运送物资兼当后备粮食,此乃经验之谈,
驴很结实,耐粗养,不易生病,且性情温驯,刻苦耐劳,是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区进行运输的好帮手。
可惜要以身作则,要不然干脆坐滑竿。。。还真的备有,挑滑竿的就是从泰山、华山那些风景名胜山区请来的竿工,计划用他们负责运送伤员,甚至还有那些名山上靠送东西上下山讨活的挑夫,也被重金雇佣,参加运输。。。这么做的结果导致东方风景名胜的挑夫竿工没了,当地物价应声上涨!
地势一直都在往上走,天上下起了雨夹雪,雨水里夹杂着冰粒子,淅淅沥沥的下得不大,但落在地上非常滑。人多一踩便把道路踩得泥泞不堪,上面浮着一层冰水稀泥,下面是结实的硬土,道路又是倾斜的坡道,一步一滑,拖着脚上一大陀的泥难以行走,那滋味难以言状。
负责开路的众军士摔了不知多少次,一身是泥苦不堪言。
但大家战斗意志并不受影响,一来开路的人手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换,二来唐军的物资多!
难走的道路就打桩拉绳,一路拉过去,也不知道拉了多长的绳子。。。这绳子也是重要军资,唐军供应得起!
有了绳子就好走路了,大家拉着绳索走,后面的人走起来舒服。
往后看,看到民夫正在将后面的道路水泥化!
民工们干得热火朝天,搅拌水泥砂石,铺路。
下着雨,他们不辞辛苦地用上了油布来保护新铺好的路面。
油布用得很多,但唐军供应得上!
恐怖,非常的恐怖,前面的部队如龙,后面的道路逐渐成形。
大咧咧的日耳曼不当一回事,而精明的日耳曼则在庆幸自己归顺得快!
想想吧,遇到这样的敌人,通过道路,他们可以不断地调兵遣将,再厉害的敌人也在他们不断地进攻下撑不住。
就让前面的敌人品尝滋味了!
他们走了整整两天的山路,一会下一会上的,实在难行,不过让士兵们高兴的是终于看见了山腰的一道防线。
法兰克人立下寨子,隐约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些人就在远远地正瞧着山坡上乱哄哄的唐军。
树木间隔,程伯喜亲自杵着一根木棍靠近观看,部将劝道:“大将军小心。”
程伯喜不予理会,又跋涉了一会儿,到了一个开阔的地方往上望,看得比较清楚了才停下。
望远镜中,只见那沟壕之间又许多排水口,后面修筑了一道藩篱,还搭建了一些简陋的木棚。
天气一直都没怎么好过,雨夹雪下得不大,但持续不断。
导致看到的小径上都是水渗着泥潺潺流下。
程伯喜寻思:弓箭在雨水中使用会损坏,法兰克人躲在木棚里避雨,就能用远程居高临下抛射。因为有斜坡,法兰克人能抛射出一百余步……而唐军没法在雨中用弓弩,燧发枪也难打响,要忍受一百多步的距离被当靶子射;而且路那么难走,在泥泞中爬一百多步的坡,怕是被弓箭慢慢也磨崩溃了。
他看了一番,感觉胜算不大。放弃了立即进攻的打算,当即下令:“警戒着,部队先休整,叫后面把水泥运上来,铺路上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