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4 第八十四章 疯司马
- 85 第八十五章 孟严VS仲达
- 86 第八十六章 曹操家的哭声
- 87 第八十七章 被七大姑八大姨包围的曹操
- 88 第八十八章 钱粮都去哪了
- 89 第八十九章 土地改革
- 90 第九十章 并州王家
- 91 第九十一章 都是纸老虎
- 92 第九十二章 士族大逃亡
- 93 第九十三章 孟德本初图谋不轨
- 94 第九十四章 政务五条
- 95 第九十五章 袁绍大举进攻
- 96 第九十六章 壶关前的战斗
- 97 第九十七章 阵前的突破
- 98 第九十八章 司马懿的发现
- 99 第九十九章 袁军的奇袭
- 100 第100章 山中埋伏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悲壮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血染的防线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平型岭大捷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战地支援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呆头鹅袁绍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空关一座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焦头烂额的本初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高远的突袭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本初的逆袭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壶关事变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陷粮草”高远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八万羔羊(三更求月票)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狼的诱惑(四更求月票)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高远的”提款机“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当“狼爱上羊”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下惊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袁绍领导盖“炮楼”(四更求月票)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司马有败家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科举舞弊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抓现行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离间计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主求贤兮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双料间谍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曹操不好骗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自残的仲达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孟德不VS孟严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马特拉稀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曹操要崩溃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突围与围剿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一往无前的孟德
- 131 第一百三十一章 谁是走狗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河东孤军
- 133 第一百三十三章 好多俘虏
- 134 第一百三十四章 从轻发落
- 135 第一百三十五章 思想与教育
- 136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天下招医
- 137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兵种
- 138 第一百三十八章 徐庶辞行
- 139 第一百三十九章 阴差阳错
- 140 第一百四十章 三女投江
- 141 第一百四十一章 救对闺女上错船
- 142 第一百四十二章 怎么救徐庶
- 143 第一百四十三章 美女援手
- 144 第一百四十四章 绑票计划
- 145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不要叫破喉咙
- 146 第一百四十六章 马车里的故事
- 147 第一百四十七章 情难还
- 148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并州白皮书
- 149 第一百四十九章 百姓都去哪了?
- 150 第一百五十章 并州有个高孟严
- 151 第一百五十一章 猛将投降
- 152 第一百五十二章 皇叔总是输
- 153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不速之客
- 154 第一百五十四章 结盟
- 155 第一百五十五章 “炮楼”林立
- 156 第一百五十六章 发动群众
- 157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喊就倒?
- 158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将军很猛
- 159 第一百五十九章 袁老爹的计划
- 160 第一百六十章 完败的孟德
- 161 第一百六十一章 奋起的本初
- 162 第一百六十二章 孟德坑爹货
- 163 第一百六十三章 子龙断后
- 164 第一百六十四章 十面包围
- 165 第一百六十五章 忠勇的战魂
- 166 第一百六十六章 田丰看破
- 167 第一百六十七章 本初得志
- 168 第一百六十八章 重重包围
- 169 第一百六十九章 看敌人死掐
- 170 第一百七十章 救驾
- 171 第一百七十一章 被袁绍围住了
- 172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救星
- 173 第一百七十三章 泥巴巴的威力
- 174 第一百七十四章 恐吓汉献帝
- 175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家请喝白玉汤
- 176 第一百七十六章 全身麻醉的本初
- 177 第一百七十七章 携带朝廷出逃
- 178 第一百七十八章 狂怒的袁绍
- 179 第一百七十九章 陛下快上驴
- 180 第一百八十章 你们是那一部分的
- 181 第一百八十一章 连遭追击
- 182 第一百八十二章 汉献帝露馅
- 183 第一百八十三章 你是骗我的
- 184 第一百八十四章 挟奉天子
- 185 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挥敌人
- 186 第一百八十六章 袁军大乱
- 187 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去自裁吧
- 188 第一百八十八章 翻滚吧~本初
- 189 第一百八十九章 各有计策
- 190 第一百九十章 将计就计
- 191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将之风
- 192 第一百九十二章 怒揍谋士
- 193 第一百九十三章 屡屡用计
- 194 第一百九十四章 田丰道破
- 195 第一百九十五章 形势比人强
- 196 第一百九十六章 屡战屡败
- 197 第一百九十七章 抓袁绍
- 198 第一百九十八章 痛定思痛
- 199 第一百九十九章 万岁呼声
- 200 第二百章 大权在握
- 201 第二百零一章 要命的来了
- 202 第二百零二章 喜得贵子
- 203 第二百零三章 珍贵的礼物
- 204 第二百零四章 突然袭击
- 205 第二百零五章 袁绍猛追
- 206 第二百零六章 又中计了
- 207 第二百零七章 失败中总结教训
- 208 第二百零八章 势危的曹操
- 209 第二百零九章 郭嘉有病
- 210 第二百一十章 奉孝叛变了
- 211 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丈人和女婿
- 212 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开城门
- 213 第二百一十三章 改版空城计
- 214 第二百一十四章 翁婿戏敌
- 215 第二百一十五章 城中狙敌
- 216 第二百一十六章 首战告捷
- 217 第二百一十七章 喊话的艺术
- 218 第二百一十八章 关张之勇
- 219 第二百一十九章 二哥中招
- 220 第二百二十章 飞的高远
- 221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家亲
- 222 第二百二十二章 挖地道
- 223 第二百二十三章
- 224 第二百二十四章 又有阴谋
- 225 第二百二十五章 将计就计
- 226 第二百二十六章 这叫演戏
- 227 第二百二十七章 田丰有个好主意
- 228 第二百二十八章 阿瞒率众蹲墙头
- 229 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人借箭
- 230 第二百三十章 曹操受教
- 231 第二百三十一章 都要来借箭
- 232 第二百三十二章 先别放火箭
- 233 第二百三十三章 投机不成着火了
- 234 第二百三十四章 决口黄河
- 235 第二百三十五章 开始挖沟
- 236 第二百三十六章 惊闻汛情
- 237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家一起来挖吧
- 238 第二百三十八章 垫院子的传说
- 239 第二百三十九章 洛阳变大海
- 240 第二百四十章 旱鸭子袁绍
- 241 第二百四十一章 打捞联军
- 242 第二百四十二章 抢俘虏
- 243 第二百四十三章 曹操哭了
- 244 第二百四十四章 苦练内功
- 245 第二百四十五章 并幽冀抗袁根据地
- 246 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公粮
- 247 第二百四十七章 破洛阳
- 248 第二百四十八章 孟德上吊
- 249 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从
- 250 第二百五十章 局势
- 251 第二百五十一章 人才济济
- 252 第二百五十二章 马超来投
- 253 第二百五十三章 战事再起
- 254 第二百五十四章 没有大将
- 255 第二百五十五章 袁军不度雁门关
- 256 第二百五十六章 招降西凉骑兵
- 257 第二百五十七章 反戈一击
- 258 第二百五十八章 袁跑跑
- 259 第二百五十九章 连抓三头
- 260 第二百六十章 河北诤臣
- 261 第二百六十一章 横扫雍凉
- 262 第二百六十二章 袁绍称帝
- 263 第二百六十三章 登基当天的闹剧
- 264 第二百六十四章 八十万大军压境
- 265 第二百六十五章 黑夜里的奇袭
- 266 第二百六十六章 决战在即
- 267 第二百六十七章 骑兵突击
- 268 第二百六十八章 袁老爹的最后
- 269 第二百六十九章 争位
- 270 第二百七十章 决战邺城之巅
- 271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三方混战
- 272 第二百七十二章 死的最快的皇帝
- 273 第二百七十三章 实力暴涨
- 274 第二百七十四章 青州围歼战
- 275 第二百七十五章 袁熙登基
- 276 第二百七十六章 袁家的覆灭
- 277 第二百七十七章 谁来当皇帝
- 278 第二百七十八章 官渡
- 279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统中原
- 280 第二百八十章 历史回来了
- 281 第二百八十一章 刘备有军师
- 282 第二百八十二章 博望坡之战
- 283 第二百八十三章 南征
- 284 第二百八十四章 牵猪到处卖
- 285 第二百八十五章 草船借箭
- 286 第二百八十六章 凡人的智慧
- 287 第二百八十七章 诸葛怂鸡
- 288 第二百八十八章 主公神了
- 289 第二百八十九章 苦肉计
- 290 第二百九十章 诈降书
- 291 第二百九十一章 凤雏来了
- 292 第二百九十二章 道破连环反坏事
- 293 第二百九十三章 周瑜好吐血
- 294 第二百九十四章 高远的布置
- 295 第二百九十五章 敌我进行时
- 296 第二百九十六章 赤壁鏖兵
- 297 第二百九十七章 尽灭九路
- 298 第二百九十八章 怒斩诸葛亮
- 299 第二百九十九章 刘备败逃
- 300 第三百章 刘备要投降
- 301 第三百零一章 天下一统
- 302 新书以上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十四章 政务五条
第九十四章 政务五条
话说高远在治下搞土地改革,丈量土地,按照人头分配。事情不做不知道,一做就是一大摊子,根本就顾不得别的事情了。
好在文有司马懿、陈琳、辛毗等人保驾,武有赵云、张辽等人护航。加上士族大逃亡,省力太多,又有民众的支持,一月之内,高远就搞定了土地改革。
一时间,并州、司隶三郡,田间地头充满了百姓的欢声笑语。
百姓的劳动积极性高涨,生产力必然也是突飞猛进。
由于高远赶在夏收前土改,这算盘一打,嘿,粮食竟然从预计一万五千石,暴涨到了五万石,钱财增加到了一百万贯。
这真是士族被打倒,高远百姓皆吃饱。
高远不得不感叹,士族就是有钱。士族是不交税不服徭役的,士族有钱不等于朝廷有钱,士族的钱愈多朝廷的钱就会越少。怪不得魏晋南北朝时期,华夏的国力不强,屡屡被外族入侵。究其根本原因,都是给士族闹的。
这一天,高远兴高采烈回到内宅,前去给太夫人貂蝉请安。
走进客堂后,就见貂蝉、吕慕绮、蔡琰三位大美人都在,高远目不暇接后,行礼道:“太夫人。”
“夫君。”吕慕绮、蔡琰随后行礼。
太夫人貂蝉开心道:“孟严军政繁忙,不用每日都来我这里请安了。”
高远挠了挠头,一到太夫人这里,感受到家庭温馨的他,才能真正放松来自外部压力的心情。就见三位倾城倾国的佳丽,却是素身,没有胭脂水粉,也没有任何首饰。
高远急忙拿过带来的锦盒,打开之后,众女不禁眼前一亮。这锦盒之中,皆是上等的胭脂水粉和饰品。
两位夫人人手一份,太夫人必须要两份,借以感谢最困难的时候,太夫人变卖首饰的支持。
女人没有不喜欢这些的,顿时欢喜起来。
太夫人拿起一枚凤钗,便见做工精良,纯金打造,竟然凤眼还是红宝石所制作。这么贵重的首饰,便是皇宫大内也很少见。貂蝉不禁薄怒道:“岂可如此浪费,我们根本不需要这样贵重的饰物。”
两位夫人一听这话,不舍中,也就将手中的饰物放了回去。
然而在高远心里,便是将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送来给太夫人以及两位夫人,也绝不会显得一丝贵重。只因她们都是一家人,是高远值得一生守护的人。
不过高远还是陪着小心,拍胸脯发誓道:“太夫人,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太夫人貂蝉这才开心起来,拿起凤钗就插在了发髻上,顿时堂中一亮。
随后,高远望着互相装扮的三人,叭咂了叭咂嘴。心道:“我就说嘛,这东西还是要送的,下次送更好的。”
太夫人貂蝉是开心的,因为她有一个好女婿。而吕慕绮,蔡琰也是甜蜜的,因为她们有了一生的依靠。
有了高远的孝敬,太夫人貂蝉重新恢复了昔日绝世的模样,然而她却是正色提醒道:“孟严,既然你已经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就要持续下去。以免将来,那些门阀家族暗中破坏。”
高远闻言点头,貂蝉说的很对,必须要持续下去,彻底消灭腐朽的士族阶级,决不能出现“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这种事情。说起士族,他的高兴劲就退了三分。
貂蝉不免问道:“孟严为何事烦忧?”
高远烦忧的事情太多了,兵少,钱粮虽然从袁绍、曹操那里抢夺了一些,便毕竟不是自己治下的产能。如今高远治下的产出,只够维持不够扩张。
不过这些难题都能够得到解决,他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而如今放在他跟前最大的难题,“太夫人,士族逃亡后,各地缺乏理政的人。”
没有管理的人是不行的,三女眉头一皱,却别有一番风韵。
高远就说告退的时候,却听蔡琰说道:“家父再世的时候,常说寒门多贤才,只是没有晋身之道。若是能够改革只有士族享有的推举制度,朝廷就能够获得更多的人才。”
高远唏嘘不已,心说蔡邕老先生是难得的开明士族。他忽然心里一动,“推举制度?可以科举制度呀!”随着士族的逃亡,高远治下官吏空缺,但不能随便找个人就让他当官,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考试,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得到蔡琰提示的高远,大喜过望,又对二位夫人暗中比划了一番“晚上有约”的暗号。当二女脸红的时候,这就告辞而去。
虽然高远这段时间,几乎没有时间陪伴,但诸女心中依然十分甜蜜。
太夫人貂蝉夸赞道:“孟严孝顺,每日都来给我请安。”她又对二女道:“你们有一个难得的好丈夫,一定要好生服侍,也让我早日抱上孙子。”
高远回到前堂议事厅,便让人去找司马懿。
司马懿到来的时候,便见主公在发呆,不时流露出无法看懂的微笑,“主公?”
“嗯!”高远抬头一看,司马懿来了。他刚才正在想,家里有三个内助。慕绮尚武,保护家人没有问题。琰儿好文,总是能够给自己帮助,太夫人那就是定海神针了。
这样的一个家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呀,所以高远一定会奋发图强,未来有一天,他一定会让家中的女人过上最幸福的生活。
于是高远说道:“仲达,对于各地空缺的事情,我已经有了一个主张。我们可以规划一次科举考试制度,面对天下,选取良才。”
随后,高远陈述了自己举一反三后,根据后世理念,所想的五点方略:第一,修建学校,在百姓之中推行义务教育,扫盲,打破士族“累世经学”的垄断,如此一来就能够大规模提高饱学之士的产出。
第二:设立科举考试制度,作为选取官员的标准。
第三:设立官吏考核制度,作为唯一升官的标准。
第四:官员禁止从事岗位外的其他事情,不得买卖地产、经商等,以免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但是高远会加大俸禄,此为“高薪养廉”。
第五:反腐倡廉,提倡节俭。
司马懿最终被彻底震惊了,就这五点,别说治理并州了,治理一个国家也不成问题。尤其是第一点,立刻就击穿了整个士族阶级。
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想到如此完善的国策!至此,司马懿彻底对高远心服口服。
司马懿敬服道:“主公,有了这政务五条,一定为您未来称霸天下带来极大的助力。”
称霸天下!高远最爱听这话了。
正在这时,张辽、赵云等一起到来,欣喜道:“主公,大喜事,朝廷的使者到了。”
高远闻言一愣,心说朝廷的使者,不就是曹孟德的使者吗,他败回去就派使者,他什么意思?
好在文有司马懿、陈琳、辛毗等人保驾,武有赵云、张辽等人护航。加上士族大逃亡,省力太多,又有民众的支持,一月之内,高远就搞定了土地改革。
一时间,并州、司隶三郡,田间地头充满了百姓的欢声笑语。
百姓的劳动积极性高涨,生产力必然也是突飞猛进。
由于高远赶在夏收前土改,这算盘一打,嘿,粮食竟然从预计一万五千石,暴涨到了五万石,钱财增加到了一百万贯。
这真是士族被打倒,高远百姓皆吃饱。
高远不得不感叹,士族就是有钱。士族是不交税不服徭役的,士族有钱不等于朝廷有钱,士族的钱愈多朝廷的钱就会越少。怪不得魏晋南北朝时期,华夏的国力不强,屡屡被外族入侵。究其根本原因,都是给士族闹的。
这一天,高远兴高采烈回到内宅,前去给太夫人貂蝉请安。
走进客堂后,就见貂蝉、吕慕绮、蔡琰三位大美人都在,高远目不暇接后,行礼道:“太夫人。”
“夫君。”吕慕绮、蔡琰随后行礼。
太夫人貂蝉开心道:“孟严军政繁忙,不用每日都来我这里请安了。”
高远挠了挠头,一到太夫人这里,感受到家庭温馨的他,才能真正放松来自外部压力的心情。就见三位倾城倾国的佳丽,却是素身,没有胭脂水粉,也没有任何首饰。
高远急忙拿过带来的锦盒,打开之后,众女不禁眼前一亮。这锦盒之中,皆是上等的胭脂水粉和饰品。
两位夫人人手一份,太夫人必须要两份,借以感谢最困难的时候,太夫人变卖首饰的支持。
女人没有不喜欢这些的,顿时欢喜起来。
太夫人拿起一枚凤钗,便见做工精良,纯金打造,竟然凤眼还是红宝石所制作。这么贵重的首饰,便是皇宫大内也很少见。貂蝉不禁薄怒道:“岂可如此浪费,我们根本不需要这样贵重的饰物。”
两位夫人一听这话,不舍中,也就将手中的饰物放了回去。
然而在高远心里,便是将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送来给太夫人以及两位夫人,也绝不会显得一丝贵重。只因她们都是一家人,是高远值得一生守护的人。
不过高远还是陪着小心,拍胸脯发誓道:“太夫人,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太夫人貂蝉这才开心起来,拿起凤钗就插在了发髻上,顿时堂中一亮。
随后,高远望着互相装扮的三人,叭咂了叭咂嘴。心道:“我就说嘛,这东西还是要送的,下次送更好的。”
太夫人貂蝉是开心的,因为她有一个好女婿。而吕慕绮,蔡琰也是甜蜜的,因为她们有了一生的依靠。
有了高远的孝敬,太夫人貂蝉重新恢复了昔日绝世的模样,然而她却是正色提醒道:“孟严,既然你已经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就要持续下去。以免将来,那些门阀家族暗中破坏。”
高远闻言点头,貂蝉说的很对,必须要持续下去,彻底消灭腐朽的士族阶级,决不能出现“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这种事情。说起士族,他的高兴劲就退了三分。
貂蝉不免问道:“孟严为何事烦忧?”
高远烦忧的事情太多了,兵少,钱粮虽然从袁绍、曹操那里抢夺了一些,便毕竟不是自己治下的产能。如今高远治下的产出,只够维持不够扩张。
不过这些难题都能够得到解决,他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而如今放在他跟前最大的难题,“太夫人,士族逃亡后,各地缺乏理政的人。”
没有管理的人是不行的,三女眉头一皱,却别有一番风韵。
高远就说告退的时候,却听蔡琰说道:“家父再世的时候,常说寒门多贤才,只是没有晋身之道。若是能够改革只有士族享有的推举制度,朝廷就能够获得更多的人才。”
高远唏嘘不已,心说蔡邕老先生是难得的开明士族。他忽然心里一动,“推举制度?可以科举制度呀!”随着士族的逃亡,高远治下官吏空缺,但不能随便找个人就让他当官,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考试,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得到蔡琰提示的高远,大喜过望,又对二位夫人暗中比划了一番“晚上有约”的暗号。当二女脸红的时候,这就告辞而去。
虽然高远这段时间,几乎没有时间陪伴,但诸女心中依然十分甜蜜。
太夫人貂蝉夸赞道:“孟严孝顺,每日都来给我请安。”她又对二女道:“你们有一个难得的好丈夫,一定要好生服侍,也让我早日抱上孙子。”
高远回到前堂议事厅,便让人去找司马懿。
司马懿到来的时候,便见主公在发呆,不时流露出无法看懂的微笑,“主公?”
“嗯!”高远抬头一看,司马懿来了。他刚才正在想,家里有三个内助。慕绮尚武,保护家人没有问题。琰儿好文,总是能够给自己帮助,太夫人那就是定海神针了。
这样的一个家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呀,所以高远一定会奋发图强,未来有一天,他一定会让家中的女人过上最幸福的生活。
于是高远说道:“仲达,对于各地空缺的事情,我已经有了一个主张。我们可以规划一次科举考试制度,面对天下,选取良才。”
随后,高远陈述了自己举一反三后,根据后世理念,所想的五点方略:第一,修建学校,在百姓之中推行义务教育,扫盲,打破士族“累世经学”的垄断,如此一来就能够大规模提高饱学之士的产出。
第二:设立科举考试制度,作为选取官员的标准。
第三:设立官吏考核制度,作为唯一升官的标准。
第四:官员禁止从事岗位外的其他事情,不得买卖地产、经商等,以免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但是高远会加大俸禄,此为“高薪养廉”。
第五:反腐倡廉,提倡节俭。
司马懿最终被彻底震惊了,就这五点,别说治理并州了,治理一个国家也不成问题。尤其是第一点,立刻就击穿了整个士族阶级。
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想到如此完善的国策!至此,司马懿彻底对高远心服口服。
司马懿敬服道:“主公,有了这政务五条,一定为您未来称霸天下带来极大的助力。”
称霸天下!高远最爱听这话了。
正在这时,张辽、赵云等一起到来,欣喜道:“主公,大喜事,朝廷的使者到了。”
高远闻言一愣,心说朝廷的使者,不就是曹孟德的使者吗,他败回去就派使者,他什么意思?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