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71 第九百四十八章 “假冒”自己
- 972 第九百四十九章 城头血战
- 973 第九百五十章 呼延平醒来
- 974 第九百五十一章 布局欧洲
- 975 第九百五十二章 投降的条件
- 976 第九百五十三章 绝境中的耶律浚
- 977 第九百五十四章 辽国投降
- 978 第九百五十五章 夜幕下的上京
- 979 第九百五十六章 上京失陷(上)
- 980 第九百五十七章 上京失陷(下)
- 981 第九百五十八章 耶律浚的噩梦
- 982 第九百五十九章 大屠杀
- 983 第九百六十章 金国惨败
- 984 第九百六十一章 西辽建立
- 985 第九百六十二章 草原的威胁
- 986 第九百六十三章 追杀耶律淳
- 987 第九百六十四章 远征欧洲(一)
- 988 第九百六十五章 远征欧洲(二)
- 989 第九百六十六章 远征欧洲(三)
- 990 第九百六十七章 远征欧洲(四)
- 991 第九百六十八章 远征欧洲(五)
- 992 第九百六十九章 远征欧洲(六)
- 993 第九百七十章 远征欧洲(七)
- 994 第九百七十一章 远征欧洲(八)
- 995 第九百七十二章 资本怪兽
- 996 第九百七十三章 外王内圣
- 997 第九百七十四章 远征欧洲(九)
- 998 第九百七十五章 远征欧洲(十)
- 999 第九百七十六章 远征欧洲(十一)
- 1000 第九百七十七章 远征欧洲(十二)
- 1001 第九百七十八章 远征欧洲(十三)
- 1002 第九百七十九章 远征欧洲(十四)
- 1003 第九百八十章 远征欧洲(十五)
- 1004 第九百八十一章 远征欧洲(十六)
- 1005 第九百八十二章 快叫舅舅
- 1006 第九百八十三章 另立教皇
- 1007 第九百八十四章 罗马城的面包铺(上)
- 1008 第九百八十五章 罗马城的面包铺(中)
- 1009 第九百八十六章 罗马城的面包铺(下)
- 1010 第九百八十七章 决战之前
- 1011 第九百八十八章 重装骑兵之死
- 1012 第九百八十九章 土瓦本之战
- 1013 第九百九十章 帕斯卡尔二世的拒绝
- 1014 第九百九十一章 莫里斯主教
- 1015 第九百九十二章 凭什么告诉你
- 1016 第九百九十三章 苏辙到来
- 1017 第九百九十四章 废除什一税
- 1018 第九百九十五章 逃往英格兰
- 1019 第九百九十六章 蛮横的炮击
- 1020 第九百九十七章 对康德拉的安排
- 1021 第九百九十八章 死也不逃了
- 1022 第九百九十九章 陈留王
- 1023 第一千章 宗教输出
- 1024 第一千零一章 彻底死心的耶律淳
- 1025 第一千零二章 再见耶律浚(上)
- 1026 第一千零三章 再见耶律浚(下)
- 1027 第一千零四章 耶律浚的警告
- 1028 第一千零五章 限期投降
- 1029 第一千零六章 英格兰试点
- 1030 第一千零七章 帝国的变化
- 1031 第一千零八章 小亨利的见闻(上)
- 1032 第一千零九章 小亨利的见闻(下)
- 1033 第一千一十章 ‘合情合理’的推断
- 1034 第一千一十一章 求和
- 1035 第一千一十二章 疯长的野心
- 1036 第一千一十三章 鬼村据点
- 1037 第一千一十四章 皇城司赵信
- 1038 第一千一十五章 围猎
- 1039 第一千一十六章 逼宫
- 1040 第一千一十七章 吴乞买称帝
- 1041 第一千一十八章 恩断义绝
- 1042 第一千一十九章 金国使团的到来
- 1043 第一千二十章 大宋的逻辑
- 1044 第一千二十一章 给我一个理由
- 1045 第一千二十二章 谈判
- 1046 第一千二十三章 叛乱专业户
- 1047 第一千二十四章 自投罗网
- 1048 第一千二十五章 金国灭亡
- 1049 第一千二十六章 明天就是死期
- 1050 第一千二十七章 地下石室
- 1051 第一千二十八章 我不是普通人
- 1052 第一千二十九章 世上再无女真人
- 1053 第一千三十章 预知历史
- 1054 第一千三十一章 埋藏秘密
- 1055 第一千三十三章 天皇与幕府
- 1056 第一千三十四章 赵信去倭国
- 1057 第一千三十五章 去欧洲
- 1058 第一千三十六章 偶遇赵佾
- 1059 第一千三十七章 封禅泰山
- 1060 第一千三十八章 未来的海军统帅
- 1061 第一千三十九章 登陆俄国
- 1062 第一千四十章 赵颜去欧洲
- 1063 第一千四十一章 老迈的小肉丁
- 1064 第一千四十二章 佛牙精舍
- 1065 第一千四十三章 发光的佛牙
- 1066 第一千四十四章 唯物论者了元和尚
- 1067 第一千四十五章 纵谈天主教
- 1068 第一千四十六章 流放的教徒
- 1069 第一千四十七章 空荡荡的村子
- 1070 第一千四十八章 弥撒
- 1071 第一千四十九章 了元的慈悲心
- 1072 第一千五十章 抵达欧洲
- 1073 第一千五十一章 父子交谈
- 1074 第一千五十二章 快刀斩乱麻
- 1075 第一千五十三章 环球航行开启
- 1076 第一千五十四章 近交远攻
- 1077 第一千五十五章 发现陆地
- 1078 第一千五十六章 海岛上的盛宴
- 1079 第一千五十七章 泰诺群岛
- 1080 第一千五十八章 再次启航
- 1081 第一千五十九章 棋痴赵俊
- 1082 第一千六十章 玛雅人
- 1083 第一千六十一章 绕过美洲
- 1084 第一千六十二章 子嗣的问题
- 1085 第一千六十三章 赶赴泰山
- 1086 第一千六十四章 抵达袭庆
- 1087 第一千六十五章 封禅大典
- 1088 第一千六十六章 射鱼
- 1089 第一千六十七章 赵煦的口谕
- 1090 第一千六十八章 父子同归
- 1091 第一千六十九章 “生病”的赵煦
- 1092 第一千七十章 封禅之乱
- 1093 第一千七十一章 手足相残
- 1094 第一千七十二章 兄弟之情
- 1095 第一千七十三章 更加可恨的赵颢
- 1096 第一千七十四章 疯子赵俊
- 1097 第一千七十五章 造反的原因(上)
- 1098 第一千七十六章 造反的原因(下)
- 1099 第一千七十七章 父子同命
- 1100 第一千七十八章 得知真相的赵颜
- 1101 第一千七十九章 赵煦已死
- 1102 第一千八十章 大结局
- 1103 新书通知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五十八章 耶律浚的噩梦
第九百五十八章 耶律浚的噩梦
“驾~驾~”萧敌烈一刻不停的催促着战马,在他的身后,是一支人数超过五千的骑兵,这也是他们前锋军的所有骑兵,为了能够早日到达上京,身为先锋官的呼延庆将所有前锋军中的五千骑兵集中起来,交给萧敌烈率领,让他以最快的事情赶到上京,因为呼延庆担心上金军在知道辽国向大宋投降后,会抢先攻下上京城,所以就派萧敌烈连夜赶路,希望可以早一点到达上京城,从而对辽军展开兵力上的支援。
“快!加快速度,明天中午之前务必赶到上京城外!”萧敌烈一边催马一边对身后的将士高喊道,他们一行全都是一骑双马,一匹马跑累了就换另一匹,渴了饿了就直接在马上吃喝,这也多亏了宋军训练严格,骑兵更是参照游牧民族的标准来训练,萧敌烈估计就算是在辽国,也只有铁林军这种王牌骑兵才能达到身后这支大宋骑兵的程度。
不过就在萧敌烈他们正在加速赶路之时,忽然只见前方的道路尘土弥漫,显然有大股的人马靠近,这让他立刻大吼一声:“全军停止前进,做好战斗准备!”
随着萧敌烈的一声令下,所有骑兵开始整理队伍,并且抽出兵器做好战斗准备,不一会的功夫,就见前面探路的探马飞速赶来大声禀报道:“启禀将军,前方发现一支辽国残军!”
“辽国残军?”萧敌烈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禁愣了一下,随即他就暗叫不好,当下急忙催动军队上前,结果不一会的功夫,就见前方从树林中穿过的道路上有一支军队飞奔而来,而当看到这支军队时。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探马说他们是残军了。
只见这支辽军的人数大概在两千左右,所有人都穿着辽军的服饰与铠甲,但是这些人却是狼狈无比。铠甲衣服大都是破破烂烂、歪歪斜斜,不少辽军手中的武器也丢弃了。本来应该代表身份的旗号却只剩下一根光棍,上面的旗子早就不知道跑到哪去了,而且这些辽军一个个都是惊慌失措的样子,好像在被什么人追赶一般,显然他们是一支刚刚被敌人打败的辽军。
看到前方这支辽国残军,还没等萧敌烈开口,只见对方的军中就跑出一骑,马上一个辽国中年官员满脸惊喜的开口问道:“前方可是宋军?”
看到这个跑出来的辽国官员。萧敌烈却是一愣,因为对方竟然还是他的熟人,当下只见他策马上前拱手道:“不错,没想到竟然能够在这里见到萧林牙,萧某在这里有礼了!”
“你……你是小萧将军!”中年官员看到萧敌烈时也不禁惊讶的叫道,萧岩寿在军中的威望极高,一般人都习惯称他为萧老将军,而萧敌烈身为他的儿子,又颇有军事才干,因此认识萧敌烈的人都习惯称他为小萧将军。而这个说话的中年官员正是他们父子的熟人,官拜局都林牙的萧和尚。
“没想到萧林牙还认得萧某,不知萧林牙这是从哪里来。又要赶往哪里?”萧敌烈这时淡然一笑开口道,萧和尚是朝中少数不依附耶律乙辛的官员之一,与他父亲萧岩寿有些交情,以前他也曾经见过对方几次,所以这才能一眼认出来。
萧和尚看了看萧敌烈,又看了看他身后的宋军,这时才终于想起来,萧敌烈好像早就投靠到了大宋那边,而且现在看起来对方在宋军中的地位还不低。竟然可以亲自率领这么多的骑兵,特别是这支宋军骑兵虽然没有做出进攻的姿态。但依然可以感觉到杀气腾腾,如同一只择人而食的猛虎一般。光是这股气势就足以让人感到胆寒。
不过现在可不是叙旧的时候,萧和尚确认了萧敌烈他们是宋军后,立刻露出狂喜的表情道:“小萧将军,我们刚刚从上京城逃出来,陛下也在我们军中,只是后方一支有一支女真骑兵在追杀我们,他们的人数比我们多,请小萧将军务必要保护陛下的安全!”
听到耶律浚也在这支残军之中,萧敌烈的脸色也不禁一沉,毕竟他父亲虽然不是直接死于耶律浚之手,但也与耶律浚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所以他对耶律浚也是没有任何好感,不过他也能分清公私,知道耶律浚现在对大宋还有用,因此最后他沉着脸点了点头道:“萧林牙放心,既然你们已经向我大宋归降,那么也就是我大宋的子民,我身为宋将,自然也会保证你们的安全!”
“多谢小萧将军!”萧和尚也听出萧敌烈话中的不满之意,当下叹了口气向他道谢,对于萧岩寿的事,他也知道是辽国对不起他们父子,所以萧敌烈一怒之下投靠大宋,他也觉得情有可原,甚至后面军队中的耶律浚看到前方的宋将竟然是萧敌烈时,一时间竟然感觉没脸去见他,索性就呆在军中不出来,一切都交给萧和尚来处理。
这两天对于耶律浚来说,简直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噩梦一般,那天晚上耶律余睹率军在城中作乱,不但杀死了自己最为依重的耶律乙辛,而且还打开城门放金军进城,等到他在萧和尚的提醒下反应过来,带着妃嫔和皇子们想要逃出皇宫时,却发现金军已经杀到皇宫外,并且开始攻打宫门,这让耶律浚所面临的形势也更加危急。
不过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汉将张琳竟然率军来救,说起来辽*中不但有契丹人,但同样也有其它民族的人,其中汉族做为辽国数量最多的民族,自然有不少汉军汉将,只是辽国一向不善于处理民族间的问题,导致国内的民族矛盾尖锐,军中也同样如此,比如契丹将领就一向十分排挤汉将,而且辽国毕竟是个契丹人建立的国家,所以汉将在军中也很容易受到打压。
张琳正是汉将之中的佼佼者,曾经率领着手下的汉军营帮助辽国平定过多次叛乱,甚至之前耶律浚御驾亲征攻打黄龙府时,张琳正是其中的主要将领,可惜后来却因为耶律浚的原因导致战败,耶律浚是皇帝,他肯定不能背负战败的罪名,于是就需要有人顶罪,结果张琳因为是汉将,被其它契丹将领推出来顶了这个罪,幸好耶律浚知道张琳即有才能又忠心,所以仅仅是将他降职,后来金军杀来,张琳也进入上京城中防守。
张琳虽然受到冤枉,但他一向以辽国的忠臣自居,特别是对耶律浚更是忠心耿耿,说起来这其中还有一段渊源,因为当年张琳曾经在耶律仁先手下为将,其中有一次负责押送粮草,结果因为天降暴雨,卖到粮草受潮而无法食用,耶律仁先治军极严,一怒之下就要把张琳斩首,幸亏当时耶律浚也在军中,知道这件事后就制止了耶律仁先,从而救了张琳一命,这也使得张琳对耶律浚死心塌地,甚至在他看来,之前帮耶律浚顶了战败的罪名,也是尽一个臣子的本分。
张琳负责守卫的是城北的一段城墙,之前也是直面金军的进攻,他曾经一天之内率军打退金军的八次进攻,可以说是劳苦功高。今天的叛乱发生之时,他正在城头上巡视,结果当看到城中大乱后,立刻组织兵马进城平叛,可惜这时的他职位不高,能够调动的只有三千骑兵,而且等到他杀进城才发现,城中的叛乱根本不是他能够平定的,最后甚至连金军都杀进城来,开始攻打宫门。
看到这种紧急情况,张琳也立刻做出正确的判断,率领着手下的骑兵把攻打宫门的金军给打散,也多亏这时杀到皇宫的金军数量不多,这才让他轻易的冲进皇宫。
耶律浚看到张琳前来救驾,当时也感动的热泪盈眶,正所谓日久见人心,这时的他才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不过张琳却丝毫不计较,当下护着耶律浚和他的家眷杀出皇宫,并且直奔城门而去,他也知道这时上京城肯定是守不住了,但是他必须保护好耶律浚的安全。
也算是耶律浚的运气好,金军进城固然是将上京城搅得大乱,但也同时很好的掩护了耶律浚他们的行踪,使得他们很轻易的就杀出城门。但是阿骨打却是早有布置,等到耶律浚出了城正匆忙向南方赶路时,前方却忽然有伏兵杀出,原来阿骨打早料到城中若有人逃出,肯定会向南投奔大宋,因此早就在这里设下了伏兵。
耶律浚他们只顾着逃命,根本没想到前方有伏兵,结果猝不及防之下被杀个措手不及,而且对方的兵力也比他们多,所以耶律浚他们根本抵挡不住,幸亏在最后关头张琳主动要求留下来牵制金军,这才让耶律浚率领剩下的军队逃出生天,不过后方很快就传来张琳战死的消息,随后金军就一直对他们紧追不舍,直到今天遇到萧敌烈他们。(未完待续。)
“快!加快速度,明天中午之前务必赶到上京城外!”萧敌烈一边催马一边对身后的将士高喊道,他们一行全都是一骑双马,一匹马跑累了就换另一匹,渴了饿了就直接在马上吃喝,这也多亏了宋军训练严格,骑兵更是参照游牧民族的标准来训练,萧敌烈估计就算是在辽国,也只有铁林军这种王牌骑兵才能达到身后这支大宋骑兵的程度。
不过就在萧敌烈他们正在加速赶路之时,忽然只见前方的道路尘土弥漫,显然有大股的人马靠近,这让他立刻大吼一声:“全军停止前进,做好战斗准备!”
随着萧敌烈的一声令下,所有骑兵开始整理队伍,并且抽出兵器做好战斗准备,不一会的功夫,就见前面探路的探马飞速赶来大声禀报道:“启禀将军,前方发现一支辽国残军!”
“辽国残军?”萧敌烈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禁愣了一下,随即他就暗叫不好,当下急忙催动军队上前,结果不一会的功夫,就见前方从树林中穿过的道路上有一支军队飞奔而来,而当看到这支军队时。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探马说他们是残军了。
只见这支辽军的人数大概在两千左右,所有人都穿着辽军的服饰与铠甲,但是这些人却是狼狈无比。铠甲衣服大都是破破烂烂、歪歪斜斜,不少辽军手中的武器也丢弃了。本来应该代表身份的旗号却只剩下一根光棍,上面的旗子早就不知道跑到哪去了,而且这些辽军一个个都是惊慌失措的样子,好像在被什么人追赶一般,显然他们是一支刚刚被敌人打败的辽军。
看到前方这支辽国残军,还没等萧敌烈开口,只见对方的军中就跑出一骑,马上一个辽国中年官员满脸惊喜的开口问道:“前方可是宋军?”
看到这个跑出来的辽国官员。萧敌烈却是一愣,因为对方竟然还是他的熟人,当下只见他策马上前拱手道:“不错,没想到竟然能够在这里见到萧林牙,萧某在这里有礼了!”
“你……你是小萧将军!”中年官员看到萧敌烈时也不禁惊讶的叫道,萧岩寿在军中的威望极高,一般人都习惯称他为萧老将军,而萧敌烈身为他的儿子,又颇有军事才干,因此认识萧敌烈的人都习惯称他为小萧将军。而这个说话的中年官员正是他们父子的熟人,官拜局都林牙的萧和尚。
“没想到萧林牙还认得萧某,不知萧林牙这是从哪里来。又要赶往哪里?”萧敌烈这时淡然一笑开口道,萧和尚是朝中少数不依附耶律乙辛的官员之一,与他父亲萧岩寿有些交情,以前他也曾经见过对方几次,所以这才能一眼认出来。
萧和尚看了看萧敌烈,又看了看他身后的宋军,这时才终于想起来,萧敌烈好像早就投靠到了大宋那边,而且现在看起来对方在宋军中的地位还不低。竟然可以亲自率领这么多的骑兵,特别是这支宋军骑兵虽然没有做出进攻的姿态。但依然可以感觉到杀气腾腾,如同一只择人而食的猛虎一般。光是这股气势就足以让人感到胆寒。
不过现在可不是叙旧的时候,萧和尚确认了萧敌烈他们是宋军后,立刻露出狂喜的表情道:“小萧将军,我们刚刚从上京城逃出来,陛下也在我们军中,只是后方一支有一支女真骑兵在追杀我们,他们的人数比我们多,请小萧将军务必要保护陛下的安全!”
听到耶律浚也在这支残军之中,萧敌烈的脸色也不禁一沉,毕竟他父亲虽然不是直接死于耶律浚之手,但也与耶律浚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所以他对耶律浚也是没有任何好感,不过他也能分清公私,知道耶律浚现在对大宋还有用,因此最后他沉着脸点了点头道:“萧林牙放心,既然你们已经向我大宋归降,那么也就是我大宋的子民,我身为宋将,自然也会保证你们的安全!”
“多谢小萧将军!”萧和尚也听出萧敌烈话中的不满之意,当下叹了口气向他道谢,对于萧岩寿的事,他也知道是辽国对不起他们父子,所以萧敌烈一怒之下投靠大宋,他也觉得情有可原,甚至后面军队中的耶律浚看到前方的宋将竟然是萧敌烈时,一时间竟然感觉没脸去见他,索性就呆在军中不出来,一切都交给萧和尚来处理。
这两天对于耶律浚来说,简直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噩梦一般,那天晚上耶律余睹率军在城中作乱,不但杀死了自己最为依重的耶律乙辛,而且还打开城门放金军进城,等到他在萧和尚的提醒下反应过来,带着妃嫔和皇子们想要逃出皇宫时,却发现金军已经杀到皇宫外,并且开始攻打宫门,这让耶律浚所面临的形势也更加危急。
不过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汉将张琳竟然率军来救,说起来辽*中不但有契丹人,但同样也有其它民族的人,其中汉族做为辽国数量最多的民族,自然有不少汉军汉将,只是辽国一向不善于处理民族间的问题,导致国内的民族矛盾尖锐,军中也同样如此,比如契丹将领就一向十分排挤汉将,而且辽国毕竟是个契丹人建立的国家,所以汉将在军中也很容易受到打压。
张琳正是汉将之中的佼佼者,曾经率领着手下的汉军营帮助辽国平定过多次叛乱,甚至之前耶律浚御驾亲征攻打黄龙府时,张琳正是其中的主要将领,可惜后来却因为耶律浚的原因导致战败,耶律浚是皇帝,他肯定不能背负战败的罪名,于是就需要有人顶罪,结果张琳因为是汉将,被其它契丹将领推出来顶了这个罪,幸好耶律浚知道张琳即有才能又忠心,所以仅仅是将他降职,后来金军杀来,张琳也进入上京城中防守。
张琳虽然受到冤枉,但他一向以辽国的忠臣自居,特别是对耶律浚更是忠心耿耿,说起来这其中还有一段渊源,因为当年张琳曾经在耶律仁先手下为将,其中有一次负责押送粮草,结果因为天降暴雨,卖到粮草受潮而无法食用,耶律仁先治军极严,一怒之下就要把张琳斩首,幸亏当时耶律浚也在军中,知道这件事后就制止了耶律仁先,从而救了张琳一命,这也使得张琳对耶律浚死心塌地,甚至在他看来,之前帮耶律浚顶了战败的罪名,也是尽一个臣子的本分。
张琳负责守卫的是城北的一段城墙,之前也是直面金军的进攻,他曾经一天之内率军打退金军的八次进攻,可以说是劳苦功高。今天的叛乱发生之时,他正在城头上巡视,结果当看到城中大乱后,立刻组织兵马进城平叛,可惜这时的他职位不高,能够调动的只有三千骑兵,而且等到他杀进城才发现,城中的叛乱根本不是他能够平定的,最后甚至连金军都杀进城来,开始攻打宫门。
看到这种紧急情况,张琳也立刻做出正确的判断,率领着手下的骑兵把攻打宫门的金军给打散,也多亏这时杀到皇宫的金军数量不多,这才让他轻易的冲进皇宫。
耶律浚看到张琳前来救驾,当时也感动的热泪盈眶,正所谓日久见人心,这时的他才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不过张琳却丝毫不计较,当下护着耶律浚和他的家眷杀出皇宫,并且直奔城门而去,他也知道这时上京城肯定是守不住了,但是他必须保护好耶律浚的安全。
也算是耶律浚的运气好,金军进城固然是将上京城搅得大乱,但也同时很好的掩护了耶律浚他们的行踪,使得他们很轻易的就杀出城门。但是阿骨打却是早有布置,等到耶律浚出了城正匆忙向南方赶路时,前方却忽然有伏兵杀出,原来阿骨打早料到城中若有人逃出,肯定会向南投奔大宋,因此早就在这里设下了伏兵。
耶律浚他们只顾着逃命,根本没想到前方有伏兵,结果猝不及防之下被杀个措手不及,而且对方的兵力也比他们多,所以耶律浚他们根本抵挡不住,幸亏在最后关头张琳主动要求留下来牵制金军,这才让耶律浚率领剩下的军队逃出生天,不过后方很快就传来张琳战死的消息,随后金军就一直对他们紧追不舍,直到今天遇到萧敌烈他们。(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