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48 第一千二十五章 金国灭亡
- 1049 第一千二十六章 明天就是死期
- 1050 第一千二十七章 地下石室
- 1051 第一千二十八章 我不是普通人
- 1052 第一千二十九章 世上再无女真人
- 1053 第一千三十章 预知历史
- 1054 第一千三十一章 埋藏秘密
- 1055 第一千三十三章 天皇与幕府
- 1056 第一千三十四章 赵信去倭国
- 1057 第一千三十五章 去欧洲
- 1058 第一千三十六章 偶遇赵佾
- 1059 第一千三十七章 封禅泰山
- 1060 第一千三十八章 未来的海军统帅
- 1061 第一千三十九章 登陆俄国
- 1062 第一千四十章 赵颜去欧洲
- 1063 第一千四十一章 老迈的小肉丁
- 1064 第一千四十二章 佛牙精舍
- 1065 第一千四十三章 发光的佛牙
- 1066 第一千四十四章 唯物论者了元和尚
- 1067 第一千四十五章 纵谈天主教
- 1068 第一千四十六章 流放的教徒
- 1069 第一千四十七章 空荡荡的村子
- 1070 第一千四十八章 弥撒
- 1071 第一千四十九章 了元的慈悲心
- 1072 第一千五十章 抵达欧洲
- 1073 第一千五十一章 父子交谈
- 1074 第一千五十二章 快刀斩乱麻
- 1075 第一千五十三章 环球航行开启
- 1076 第一千五十四章 近交远攻
- 1077 第一千五十五章 发现陆地
- 1078 第一千五十六章 海岛上的盛宴
- 1079 第一千五十七章 泰诺群岛
- 1080 第一千五十八章 再次启航
- 1081 第一千五十九章 棋痴赵俊
- 1082 第一千六十章 玛雅人
- 1083 第一千六十一章 绕过美洲
- 1084 第一千六十二章 子嗣的问题
- 1085 第一千六十三章 赶赴泰山
- 1086 第一千六十四章 抵达袭庆
- 1087 第一千六十五章 封禅大典
- 1088 第一千六十六章 射鱼
- 1089 第一千六十七章 赵煦的口谕
- 1090 第一千六十八章 父子同归
- 1091 第一千六十九章 “生病”的赵煦
- 1092 第一千七十章 封禅之乱
- 1093 第一千七十一章 手足相残
- 1094 第一千七十二章 兄弟之情
- 1095 第一千七十三章 更加可恨的赵颢
- 1096 第一千七十四章 疯子赵俊
- 1097 第一千七十五章 造反的原因(上)
- 1098 第一千七十六章 造反的原因(下)
- 1099 第一千七十七章 父子同命
- 1100 第一千七十八章 得知真相的赵颜
- 1101 第一千七十九章 赵煦已死
- 1102 第一千八十章 大结局
- 1103 新书通知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千三十六章 偶遇赵佾
第一千三十六章 偶遇赵佾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广阔的大地上一条如同长龙般的巨型河流正在不停的奔涌,这条河正是哺育了中原文明的母亲河黄河,不过说起来黄河的本名应该叫大河,只是后来因为上游的植被砍伐,导致水土流失河水变黄,于是就更名为黄河,至于何时改名已经不可考了,不过在唐朝时,黄河的名字就已经出现在古诗和史书之中了。←,
本来到了大宋这个时代,黄河水比前唐时更加的混浊,河底也开始逐年抬高,眼见已经有了地上河的趋势,不过赵颜穿越后开始注意黄河两岸的水土保持,多次发而禁令,严禁任何人砍伐黄河两岸的树木,以及在河两岸放牧,甚至还鼓励各地植树造林,如此一来,黄河水虽然没有变清,但至少没有变得比以前更加的混浊,相信只要持续的治理下去,也许几百年后会再次出现一条清澈的大河。
赵颜之所以注意黄河水域的保持,除了后世所带来的教训外,另外还有黄河对大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铁路出现之前,大宋的南北交通主要都是通过河运完成,而黄河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若是黄河出现问题,东京城对外的交通就可能要瘫痪大半,甚至整个北方的运输环节都会出大问题。
不过随着火车的出现,黄河水道的运输虽然依然重要,但却已经不再占据主要位置了,现在的黄河沿线已经出现一条平行的铁路线,可以将人与货物运输到各地,现在若是从上空向下俯视,就可以看到一辆火车正沿着黄河边的铁路向东方奔驰而去。
“佾哥,没想到这次竟然会遇到你也去山东,这可真是太巧了!”在一节专门的车厢里。赵信一脸兴奋的对面前的一个青年人开口道。只见这个青年人身材挺拔、五官俊美,长的一表人材,若是赵颜在这里的话,肯定会十分感慨,因为这个青年人竟然与他亡故的大哥赵顼有着七八分相似,事实上这个青年人正是赵顼的长子赵佾。
“是啊。我也没想到竟然这么巧,说起来咱们都快两年没见了吧?”赵佾这时也是一脸微笑的道。
赵佾是赵顼与华芷的儿子,而且还是赵顼的长子,当初赵颜帮赵顼挑选皇位继承人时,赵佾也是其中之一,可惜他母亲华芷是党项人,这也导致了他第一个被赵颜否决,不过他依然也是赵颜的学生,从小接受着新式的教育。而且与赵佳一样,先是从格物学院毕业,然后又进入军校中学习,只是赵佳是去了海军,而他却是在陆军学院中学习,前两年毕业后就加入军中,平时也很少回京,这也使得赵信在这两年都见过他。却没想到竟然在这次去山东的火车上偶遇了。
“佾哥,这两年你在军中都在做些什么啊。为什么连过年都不回来?”赵信这时十分兴奋的再次追问道,赵佾的年纪比赵佳小一些,与赵信却是差不多,当初在小学读书时,他们两人的关系也很不错,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母亲都不是汉人。相似的出身使得他们自然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呵呵,其实也没什么,军校毕业后我就加入军队,不过我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所以就改名换姓的进入军中。前两年一直在西域那边清剿匪徒,今年才刚刚调回来。”赵佾笑着开口回答道,两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比如不但皮肤变黑变粗糙了,气质也变得更加的沉稳,相比之下与他年纪差不多的赵信就显得要跳脱一些。
“原来你去了西域,听说那边虽然已经被打了下来,但是盗匪却是多如牛毛,那里的驻军经常出击打击盗匪,任务十分繁重,难怪佾哥你没时间回来!”赵信听到这里也露出恍然的表情,不过紧接着他又有些好奇的追问道,“佾哥,那你这次为什么要去山东?”
赵信他们乘坐的这辆火车就是去山东的登州,本来他是在东京一个人上的车,可是当火车走到京东西路时,却看到赵佾独自一人上了火车,当下他急忙跑出去相见,兄弟二人这才凑到一起坐在了同一节车厢里,当然因为赵信的身份特殊,这节车厢也只有他们兄弟两人。
听到赵信问起自己去山东的原因,赵佾却并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笑着端起茶杯品了一口,并没有直接回答赵信的话,而是反问道:“信弟,你这次又为何去山东?”
赵信倒没有什么隐瞒,听到这里立刻回答道:“我并不是要去山东,而是要借道山东从登州出海,然后汇合朝廷派来的海军一起去倭国,之前我爹和陛下已经商议过了,准备要在倭国建立一个港口,不过倭国肯定不会甘心把自己的国土让给咱们,所以我这次就是代表皇城司去那里,然后想办法挑起倭国的内乱,这样我们才能浑水摸鱼。”
“一个小小的倭国而已,直接派兵灭了不就行了,为何还要费这个力气?”赵佾听到这里却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意见道,神色间似乎对这件事颇有些不以为然。
“呵呵,倭国虽然是个岛国,但是他们刚刚结束了一场内乱,国内的兵力也比较强盛,而我们只需要在倭国建立几个重要的港口,对倭国的本身并没有什么兴趣,再加上倭国又比较穷,派兵占领实在有些得不偿失,所以父亲他们才不愿意派大军前去。”赵信这时再次笑呵呵的解释道,他只顾着高兴了,根本没有注意赵佾的神情有什么不妥。
赵佾这时似乎也察觉到什么,当下转而一笑道:“原来如此,还是三叔和陛下想得周到,不过信弟你什么时候加入的皇城司,而且你堂堂一个皇族加入皇城司是不是有些失了体统,这件事三叔怎么会同意的?”
赵佾在提到皇城司时,神色有些不太自然,不过赵佾这时只顾着高兴了,当下十分兴奋的把自己加入皇城司的坎坷之路讲一遍,特别还说明了自己加入皇城司后立下的汗马功劳,这让赵佾在震惊的同时,脸上的神色也变得更加不自然,幸好赵信只顾着讲自己的事,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未完待续。)
广阔的大地上一条如同长龙般的巨型河流正在不停的奔涌,这条河正是哺育了中原文明的母亲河黄河,不过说起来黄河的本名应该叫大河,只是后来因为上游的植被砍伐,导致水土流失河水变黄,于是就更名为黄河,至于何时改名已经不可考了,不过在唐朝时,黄河的名字就已经出现在古诗和史书之中了。←,
本来到了大宋这个时代,黄河水比前唐时更加的混浊,河底也开始逐年抬高,眼见已经有了地上河的趋势,不过赵颜穿越后开始注意黄河两岸的水土保持,多次发而禁令,严禁任何人砍伐黄河两岸的树木,以及在河两岸放牧,甚至还鼓励各地植树造林,如此一来,黄河水虽然没有变清,但至少没有变得比以前更加的混浊,相信只要持续的治理下去,也许几百年后会再次出现一条清澈的大河。
赵颜之所以注意黄河水域的保持,除了后世所带来的教训外,另外还有黄河对大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铁路出现之前,大宋的南北交通主要都是通过河运完成,而黄河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若是黄河出现问题,东京城对外的交通就可能要瘫痪大半,甚至整个北方的运输环节都会出大问题。
不过随着火车的出现,黄河水道的运输虽然依然重要,但却已经不再占据主要位置了,现在的黄河沿线已经出现一条平行的铁路线,可以将人与货物运输到各地,现在若是从上空向下俯视,就可以看到一辆火车正沿着黄河边的铁路向东方奔驰而去。
“佾哥,没想到这次竟然会遇到你也去山东,这可真是太巧了!”在一节专门的车厢里。赵信一脸兴奋的对面前的一个青年人开口道。只见这个青年人身材挺拔、五官俊美,长的一表人材,若是赵颜在这里的话,肯定会十分感慨,因为这个青年人竟然与他亡故的大哥赵顼有着七八分相似,事实上这个青年人正是赵顼的长子赵佾。
“是啊。我也没想到竟然这么巧,说起来咱们都快两年没见了吧?”赵佾这时也是一脸微笑的道。
赵佾是赵顼与华芷的儿子,而且还是赵顼的长子,当初赵颜帮赵顼挑选皇位继承人时,赵佾也是其中之一,可惜他母亲华芷是党项人,这也导致了他第一个被赵颜否决,不过他依然也是赵颜的学生,从小接受着新式的教育。而且与赵佳一样,先是从格物学院毕业,然后又进入军校中学习,只是赵佳是去了海军,而他却是在陆军学院中学习,前两年毕业后就加入军中,平时也很少回京,这也使得赵信在这两年都见过他。却没想到竟然在这次去山东的火车上偶遇了。
“佾哥,这两年你在军中都在做些什么啊。为什么连过年都不回来?”赵信这时十分兴奋的再次追问道,赵佾的年纪比赵佳小一些,与赵信却是差不多,当初在小学读书时,他们两人的关系也很不错,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母亲都不是汉人。相似的出身使得他们自然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呵呵,其实也没什么,军校毕业后我就加入军队,不过我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所以就改名换姓的进入军中。前两年一直在西域那边清剿匪徒,今年才刚刚调回来。”赵佾笑着开口回答道,两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比如不但皮肤变黑变粗糙了,气质也变得更加的沉稳,相比之下与他年纪差不多的赵信就显得要跳脱一些。
“原来你去了西域,听说那边虽然已经被打了下来,但是盗匪却是多如牛毛,那里的驻军经常出击打击盗匪,任务十分繁重,难怪佾哥你没时间回来!”赵信听到这里也露出恍然的表情,不过紧接着他又有些好奇的追问道,“佾哥,那你这次为什么要去山东?”
赵信他们乘坐的这辆火车就是去山东的登州,本来他是在东京一个人上的车,可是当火车走到京东西路时,却看到赵佾独自一人上了火车,当下他急忙跑出去相见,兄弟二人这才凑到一起坐在了同一节车厢里,当然因为赵信的身份特殊,这节车厢也只有他们兄弟两人。
听到赵信问起自己去山东的原因,赵佾却并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笑着端起茶杯品了一口,并没有直接回答赵信的话,而是反问道:“信弟,你这次又为何去山东?”
赵信倒没有什么隐瞒,听到这里立刻回答道:“我并不是要去山东,而是要借道山东从登州出海,然后汇合朝廷派来的海军一起去倭国,之前我爹和陛下已经商议过了,准备要在倭国建立一个港口,不过倭国肯定不会甘心把自己的国土让给咱们,所以我这次就是代表皇城司去那里,然后想办法挑起倭国的内乱,这样我们才能浑水摸鱼。”
“一个小小的倭国而已,直接派兵灭了不就行了,为何还要费这个力气?”赵佾听到这里却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意见道,神色间似乎对这件事颇有些不以为然。
“呵呵,倭国虽然是个岛国,但是他们刚刚结束了一场内乱,国内的兵力也比较强盛,而我们只需要在倭国建立几个重要的港口,对倭国的本身并没有什么兴趣,再加上倭国又比较穷,派兵占领实在有些得不偿失,所以父亲他们才不愿意派大军前去。”赵信这时再次笑呵呵的解释道,他只顾着高兴了,根本没有注意赵佾的神情有什么不妥。
赵佾这时似乎也察觉到什么,当下转而一笑道:“原来如此,还是三叔和陛下想得周到,不过信弟你什么时候加入的皇城司,而且你堂堂一个皇族加入皇城司是不是有些失了体统,这件事三叔怎么会同意的?”
赵佾在提到皇城司时,神色有些不太自然,不过赵佾这时只顾着高兴了,当下十分兴奋的把自己加入皇城司的坎坷之路讲一遍,特别还说明了自己加入皇城司后立下的汗马功劳,这让赵佾在震惊的同时,脸上的神色也变得更加不自然,幸好赵信只顾着讲自己的事,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