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86 第276章 洞房花烛夜
- 287 第277章 洞房治病
- 288 第278章 监察御史
- 289 第279章 林启容战死
- 290 第280章 给我拿下
- 291 第281章 李续宾
- 292 第282章 三河镇
- 293 第283章 三河大捷
- 294 第284章 庐州再相聚
- 295 第285章 二破江北大营
- 296 第286章 围魏救赵
- 297 第287章 空城计
- 298 第288章 得计
- 299 第289章 二破江南大营
- 300 第290章 再封王
- 301 第291章 情况有变
- 302 第292章 八里桥之战(二合一)
- 303 第293章 以夷制夷
- 304 第294章 火烧圆明园
- 305 第295章 龚半伦
- 306 第296章 杨小山的游击战
- 307 第297章 临死前的安排
- 308 第298章 叔嫂联盟
- 309 第299章 安徽危局
- 310 第300章 石达开的出走
- 311 第301章 辛酉政变
- 312 第302章 大渡河
- 313 第303章 英雄落寞
- 314 第304章 营救石达开
- 315 第305章 苗沛霖来信
- 316 第306章 陈玉成被俘
- 317 第307章 回到安徽
- 318 第308章 曾国藩的疑问
- 319 第309章 李秀成的境况
- 320 第310章 借刀杀人
- 321 第311章 胜保
- 322 第312章 刀下留人
- 323 第313章 身份暴露
- 324 第314章 三国杀
- 325 第315章 苗李之死
- 326 第316章 左宗棠的要求
- 327 第317章 淮军
- 328 第318章 及时救援
- 329 第319章 常熟征粮
- 330 第320章 发现叛徒
- 331 第321章 诈降
- 332 第322章 苏州叛乱
- 333 第323章 苏州杀降
- 334 第324章 入天京
- 335 第325章 回家
- 336 第326章 上屋抽梯
- 337 第327章 英子之死
- 338 第328章 围攻赞王府
- 339 第329章 杀蒙得恩
- 340 第330章 资政新篇
- 341 第331章 干王交权
- 342 第332章 江心洲
- 343 第334章 城下大战
- 344 第334章 冯子材
- 345 第335章 连续的意外
- 346 第336章 幼天王
- 347 第337章 凉亭对话
- 348 预告一下非常精彩的中篇内容
- 349 第338章 准备总攻
- 350 第339章 天京失陷
- 351 第340章 天京大屠杀
- 352 第341章 突围
- 353 第342章 顾王来迎
- 354 第343章 侍王来接
- 355 第344章 继续向南
- 356 第345章 被捉做猪仔
- 357 第346章 到达秘鲁
- 358 第347章 胡安矿厂
- 359 第348章 矿井
- 360 第349章 食堂干架
- 361 第350章 佩德罗神父
- 362 第351章 翁得容
- 363 第352章 争取支持
- 364 第353章 变化
- 365 第354章 要罢工
- 366 第355章 变数
- 367 第356章 结拜
- 368 第357章 逃离矿厂
- 369 第358章 武装暴动
- 370 第359章 处死神父
- 371 第360章 马戏团
- 372 第361章 搬救兵
- 373 第362章 秘鲁太平军
- 374 第363章 正式建军
- 375 第364章 伏击战
- 376 第365章 战后
- 377 第366章 翁得容
- 378 第367章 奥罗家族
- 379 第368章 小奥罗
- 380 第369章 作战准备
- 381 第370章 夜袭
- 382 第371章 满载而归
- 383 第372章 凛冬将至
- 384 第373章 危机
- 385 第374章 山腰湖泊
- 386 第375章 最后的决战
- 387 第376章 水淹秘鲁军
- 388 第377章 谈判
- 389 第378章 亚马逊
- 390 第379章 转机
- 391 第380章 军纪
- 392 第381章 雇佣军
- 393 第382章 联合摩尔人
- 394 第383章 欢迎宴
- 395 第384章 白摩人
- 396 第385章 请战
- 397 第386章 中计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86章 围魏救赵
第286章 围魏救赵
江南大营比江北大营要难打的多,这里的统帅是和春,虽战绩没有前任向荣那么突出,也算是中规中矩。他天份虽然不高,但做事很勤勉,大营扎得严严实实,长壕挖得又长又深,外加高墙坚垒,五十多座营寨连成一片,驻有四万多守军,朝廷又鼎力支持,背靠江浙两省源源不断的军饷粮草。
太平军本来就弱于攻坚,面对这样的铜墙铁壁,还真是无处下口。
所以杨小山设计了一套“围魏救赵”的战略方案,交给李秀成来执行。就是要把江南大营的人吸引出来,再对其实行围歼。
安徽的宣城,是杨小山想到的一个突破口。这里虽然在安徽,但属于江南大营的防区,湘军离这里不远,但还不能来。
李秀成让五百士兵化妆成百姓,从北门进入宣城。
此时宣城的城防非常松懈,北门的守卫被杨小山或是问话的借口,或是请客吃饭的借口,或是借调的借口,总之调离了一个时辰。
太平军这五百内应趁着这个时间混进了宣城。
杨小山见目的达成,借口去广德巡查,跑了。
李秀成里应外合,轻而易举攻占了宣城。
宣城陷落,这里是江南大营的防区,和春派出张国梁带领一万人过来营救。
李秀成没有在宣城逗留,这里离江南大营还是有些近,还没有把敌人调远。于是按照杨小山的计划,他和杨小山复制了宣城的战术,又一次轻松地占据了广德。
广德这个地方就很靠近浙江了。
杨小山带着一班广德官员以避难的借口逃到了杭州。
杭州其实才是杨小山“围魏救赵”里的这个“赵”,这里离江南大营才够远。把救兵吸引到这里,才算是真的调离了山。
当然为了掩人耳目,他让李世贤带兵一万大张旗鼓地进攻湖州。自己的一万士兵则化妆成清兵,走小路,绕过沿途的县城孝丰,直扑杭州。
清廷得到了消息,觉得太平军很可能是声东击西,真正的目的是省会杭州,咸丰也慌了,觉得浙江恐怕也不保了,连忙命令和春派人来救。
杭州守将瑞昌看到城下那么多太平军,脑袋都要炸了,这杭州只有两千人要守住方圆三十六里的城墙,兵力根本不够。
而在城内的杨小山也着急了,他没想到这“剧本”演太顺了,所以李秀成兵临杭州有些早。
这个时候就有点尴尬,面对如此薄弱的杭州,你不打就有点假,怕被敌人看穿。你打得太早,打下了和春的援兵就不来救了。杭州不是江南大营的防区,别人来不来得看主将的心情。
杨小山连忙找到杭州将军瑞昌。
“现在长毛一万人兵临城下,将军可有和御敌良策?”杨小山先试探一下这瑞昌,看看他有没有底气。
这瑞昌是世袭的官职,他几代人都住在杭州的满城里,杭州这地方长时间都是和平年代,盗匪都没有,他这个杭州将军完全没有什么军事经验。
“不瞒御史,这杭州守军只有两千人,外城怕是守不住了。本将军打算放弃外城,死守满城。还请御史大人体谅末将的难处,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瑞昌说着,汗都下来了,弃车保帅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也是他认为最可行的办法。
“将军的难处,本御史能体谅。常某的职权只在鄂湘赣皖苏五省,浙江的事本御史不会多言,将军能收留逃难来的我们,常某已经很感激了。”杨小山先是拉近和瑞昌的关系。
瑞昌一听更觉得这御史平易近人,毕竟主动放弃外城,如果人家在皇帝那边打打小报告,自己也是理亏的,搞不好就得卷铺盖走人。
“哪里,哪里,国难当头,咱们同朝为官就得守望相助。”瑞昌心领神会,大家现在都在同一条船上,杭州失陷恐怕都得死,当然他不知道杨小山是太平天国的人。
“将军可曾请江南大营的和大人前来增援?听说江南大营的人对付长毛很有办法,他们离长毛那么近都没有被消灭,战力一定是胜过长毛的。”杨小山暗示瑞昌赶紧让和春带人过来。
瑞昌脸色一苦,“御史大人,你有所不知,这杭州并不是他江南大营的防区。我只能请他来,但末将的面子没那么大,人家怕是不会理睬我们的求救啊。咱们浙江的守军大多跑去湖州支援了,谁能想到长毛会突然来我们杭州啊。”
“虽然咱们杭州不是他江南大营的防区,但他们的军饷和粮草不少都是从我们这里出的,将军多强调这一点,想必那和春也不愿他的士兵以后缺粮缺饷吧。”杨小山替瑞昌出了个点子。
瑞昌一拍大腿道:“对啊,还是御史大人说的有理。咱们每年支援他们几十万的军饷粮饷,现在咱们有难就冲这个,他们也得来帮帮忙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啊!”
“至于外城,如果将军信得过常某,我愿意领兵替将军抵挡长毛一阵。”杨小山说道了这次来找瑞昌的重点。
“哦?御史大人有何妙计?咱杭州城只有两千兵,怕是给不了大人多少兵啊。”瑞昌内心有些挣扎,如果分出太多的兵给杨小山,自己满城怕是就没多少人守了。
“没关系,将军的难处我很能体谅,我只要这么多兵!”杨小山伸出了一根手指。
“一千?”瑞昌疑惑道。一千不少了,分出了自己一半的兵力。
杨小山笑而不语,摇了摇手道:“一百。”
“一百?”瑞昌惊呼道,一百名士兵一座大门也守不住啊。
“一百老弱病残就行了。”杨小山继续补充道。
“御史大人,你没有和我开玩笑吧。”瑞昌不可置信道。
“你看我的样子,像在开玩笑嘛?”杨小山用笃定的眼神看着瑞昌,反问道。
“好吧,就依大人所言。”瑞昌看杨小山认真的样子,他有些半信半疑,虽然他之情了解到这御史大人是武状元出身,有事僧王的女婿,军事上肯定比自己强多了,但一百老弱病残来抵挡长毛一万精锐,是不是也太神了?
太平军本来就弱于攻坚,面对这样的铜墙铁壁,还真是无处下口。
所以杨小山设计了一套“围魏救赵”的战略方案,交给李秀成来执行。就是要把江南大营的人吸引出来,再对其实行围歼。
安徽的宣城,是杨小山想到的一个突破口。这里虽然在安徽,但属于江南大营的防区,湘军离这里不远,但还不能来。
李秀成让五百士兵化妆成百姓,从北门进入宣城。
此时宣城的城防非常松懈,北门的守卫被杨小山或是问话的借口,或是请客吃饭的借口,或是借调的借口,总之调离了一个时辰。
太平军这五百内应趁着这个时间混进了宣城。
杨小山见目的达成,借口去广德巡查,跑了。
李秀成里应外合,轻而易举攻占了宣城。
宣城陷落,这里是江南大营的防区,和春派出张国梁带领一万人过来营救。
李秀成没有在宣城逗留,这里离江南大营还是有些近,还没有把敌人调远。于是按照杨小山的计划,他和杨小山复制了宣城的战术,又一次轻松地占据了广德。
广德这个地方就很靠近浙江了。
杨小山带着一班广德官员以避难的借口逃到了杭州。
杭州其实才是杨小山“围魏救赵”里的这个“赵”,这里离江南大营才够远。把救兵吸引到这里,才算是真的调离了山。
当然为了掩人耳目,他让李世贤带兵一万大张旗鼓地进攻湖州。自己的一万士兵则化妆成清兵,走小路,绕过沿途的县城孝丰,直扑杭州。
清廷得到了消息,觉得太平军很可能是声东击西,真正的目的是省会杭州,咸丰也慌了,觉得浙江恐怕也不保了,连忙命令和春派人来救。
杭州守将瑞昌看到城下那么多太平军,脑袋都要炸了,这杭州只有两千人要守住方圆三十六里的城墙,兵力根本不够。
而在城内的杨小山也着急了,他没想到这“剧本”演太顺了,所以李秀成兵临杭州有些早。
这个时候就有点尴尬,面对如此薄弱的杭州,你不打就有点假,怕被敌人看穿。你打得太早,打下了和春的援兵就不来救了。杭州不是江南大营的防区,别人来不来得看主将的心情。
杨小山连忙找到杭州将军瑞昌。
“现在长毛一万人兵临城下,将军可有和御敌良策?”杨小山先试探一下这瑞昌,看看他有没有底气。
这瑞昌是世袭的官职,他几代人都住在杭州的满城里,杭州这地方长时间都是和平年代,盗匪都没有,他这个杭州将军完全没有什么军事经验。
“不瞒御史,这杭州守军只有两千人,外城怕是守不住了。本将军打算放弃外城,死守满城。还请御史大人体谅末将的难处,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瑞昌说着,汗都下来了,弃车保帅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也是他认为最可行的办法。
“将军的难处,本御史能体谅。常某的职权只在鄂湘赣皖苏五省,浙江的事本御史不会多言,将军能收留逃难来的我们,常某已经很感激了。”杨小山先是拉近和瑞昌的关系。
瑞昌一听更觉得这御史平易近人,毕竟主动放弃外城,如果人家在皇帝那边打打小报告,自己也是理亏的,搞不好就得卷铺盖走人。
“哪里,哪里,国难当头,咱们同朝为官就得守望相助。”瑞昌心领神会,大家现在都在同一条船上,杭州失陷恐怕都得死,当然他不知道杨小山是太平天国的人。
“将军可曾请江南大营的和大人前来增援?听说江南大营的人对付长毛很有办法,他们离长毛那么近都没有被消灭,战力一定是胜过长毛的。”杨小山暗示瑞昌赶紧让和春带人过来。
瑞昌脸色一苦,“御史大人,你有所不知,这杭州并不是他江南大营的防区。我只能请他来,但末将的面子没那么大,人家怕是不会理睬我们的求救啊。咱们浙江的守军大多跑去湖州支援了,谁能想到长毛会突然来我们杭州啊。”
“虽然咱们杭州不是他江南大营的防区,但他们的军饷和粮草不少都是从我们这里出的,将军多强调这一点,想必那和春也不愿他的士兵以后缺粮缺饷吧。”杨小山替瑞昌出了个点子。
瑞昌一拍大腿道:“对啊,还是御史大人说的有理。咱们每年支援他们几十万的军饷粮饷,现在咱们有难就冲这个,他们也得来帮帮忙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啊!”
“至于外城,如果将军信得过常某,我愿意领兵替将军抵挡长毛一阵。”杨小山说道了这次来找瑞昌的重点。
“哦?御史大人有何妙计?咱杭州城只有两千兵,怕是给不了大人多少兵啊。”瑞昌内心有些挣扎,如果分出太多的兵给杨小山,自己满城怕是就没多少人守了。
“没关系,将军的难处我很能体谅,我只要这么多兵!”杨小山伸出了一根手指。
“一千?”瑞昌疑惑道。一千不少了,分出了自己一半的兵力。
杨小山笑而不语,摇了摇手道:“一百。”
“一百?”瑞昌惊呼道,一百名士兵一座大门也守不住啊。
“一百老弱病残就行了。”杨小山继续补充道。
“御史大人,你没有和我开玩笑吧。”瑞昌不可置信道。
“你看我的样子,像在开玩笑嘛?”杨小山用笃定的眼神看着瑞昌,反问道。
“好吧,就依大人所言。”瑞昌看杨小山认真的样子,他有些半信半疑,虽然他之情了解到这御史大人是武状元出身,有事僧王的女婿,军事上肯定比自己强多了,但一百老弱病残来抵挡长毛一万精锐,是不是也太神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