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39 第三百三十四节
- 340 第三百三十五节
- 341 第三百三十六节
- 342 第三百三十七节
- 343 第三百三十八节
- 344 第三百三十九节
- 345 第三百四十节
- 346 第三百四十一节
- 347 第三百四十二节
- 348 第三百四十三节
- 349 第三百四十四节
- 350 第三百四十五节
- 351 第三百四十六节
- 352 第三百四十七节
- 353 第三百四十八节
- 354 第三百四十九节
- 355 第三百五十节
- 356 第三百五十一节
- 357 第三百五十二节
- 358 第三百五十三节
- 359 第三百五十四节
- 360 第三百五十五节
- 361 第三百五十六节
- 362 第三百五十七节
- 363 第三百五十八节
- 364 第三百五十九节
- 365 第三百六十节
- 366 第三百六十一节
- 367 第三百六十二节
- 368 第三百六十三节
- 369 第三百六十四节
- 370 第三百六十五节
- 371 第三百六十六节
- 372 第三百六十七节
- 373 第三百六十八节
- 374 第三百六十九节
- 375 第三百七十节
- 376 第三百七十一节
- 377 第三百七十二节
- 378 第三百七十三节
- 379 第三百七十四节
- 380 第三百七十五节
- 381 第三百七十六节
- 382 第三百七十七节
- 383 第三百七十八节
- 384 第三百七十九节
- 385 第三百八十节
- 386 第三百八十一节
- 387 第三百八十二节
- 388 第三百八十三节
- 389 第三百八十四节
- 390 第三百八十五节
- 391 第三百八十六节
- 392 第三百八十七节
- 393 第三百八十八节
- 394 第三百八十九节
- 395 第三百九十节
- 396 第三百九十一节
- 397 第三百九十二节
- 398 第三百九十三节
- 399 第三百九十四节
- 400 第三百九十五节
- 401 第三百九十六节
- 402 第三百九十七节
- 403 第三百九十八节
- 404 第三百九十九节
- 405 第四百节
- 406 第四百零一节
- 407 第四百零二节
- 408 第四百零三节
- 409 第四百零四节
- 410 第四百零五节
- 411 第四百零六节
- 412 第四百零七节
- 413 第四百零八节
- 414 第四百零九节
- 415 第四百一十节
- 416 第四百一十一节
- 417 第四百一十二节
- 418 第四百一十三节
- 419 第四百一十四节
- 420 第四百一十五节
- 421 第四百一十六节
- 422 第四百一十七节
- 423 第四百一十八节
- 424 第四百一十九节
- 425 第四百二十节
- 426 第四百二十一节
- 427 第四百二十二节
- 428 第四百二十三节
- 429 第四百二十四节
- 430 第四百二十五节
- 431 第四百二十六节
- 432 第四百二十七节
- 433 第四百二十八节
- 434 第四百二十九节
- 435 第四百三十节
- 436 第四百三十一节
- 437 第四百三十二节
- 438 第四百三十三节
- 439 第四百三十四节
- 440 第四百三十五节
- 441 第四百三十六节
- 442 第四百三十七节
- 443 第四百三十八节
- 444 第四百三十九节
- 445 第四百四十节
- 446 第四百四十一节
- 447 第四百四十二节
- 448 第四百四十三节
- 449 第四百四十四节
- 450 第四百四十五节
- 451 第四百四十六节
- 452 第四百四十七节
- 453 第四百四十八节
- 454 第四百四十九节
- 455 第四百五十节
- 456 第四百五十一节
- 457 第四百五十二节
- 458 第四百五十三节
- 459 第四百五十四节
- 460 第四百五十五节
- 461 第四百五十六节
- 462 第四百五十七节
- 463 第四百五十八节
- 464 第四百五十九节
- 465 第四百六十节
- 466 第四百六十一节
- 467 第四百六十二节
- 468 第四百六十三节
- 469 第四百六十四节
- 470 第四百六十五节
- 471 第四百六十六节
- 472 第四百六十七节
- 473 第四百六十八节
- 474 第四百六十九节
- 475 第四百七十节
- 476 第四百七十一节
- 477 第四百七十二节
- 478 第四百七十三节
- 479 第四百七十四节
- 480 第四百七十五节
- 481 第四百七十六节
- 482 第四百七十七节
- 483 第四百七十八节
- 484 第四百七十九节
- 485 第四百八十节
- 486 第四百八十一节
- 487 第四百八十二节
- 488 第四百八十三节
- 489 第四百八十四节
- 490 第四百八十五节
- 491 第四百八十六节
- 492 第四百八十七节
- 493 第四百八十八节
- 494 第四百八十九节
- 495 第四百九十节
- 496 第四百九十一节
- 497 第四百九十二节
- 498 第四百九十三节
- 499 第四百九十四节
- 500 第四百九十五节
- 501 第四百九十六节
- 502 第四百九十七节
- 503 第四百九十八节
- 504 第四百九十九节
- 505 第五百节
- 506 第五百零一节
- 507 第五百零二节
- 508 第五百零三节
- 509 第五百零四节
- 510 第五百零五节
- 511 第五百零六节
- 512 第五百零七节
- 513 第五百零八节
- 514 第五百零九节
- 515 第五百一十节
- 516 第五百一十一节
- 517 第五百一十二节
- 518 第五百一十三节
- 519 第五百一十四节
- 520 第五百一十五节
- 521 第五百一十六节
- 522 第五百一十七节
- 523 第五百一十八节
- 524 第五百一十九节
- 525 第五百二十节
- 526 第五百二十一节
- 527 第五百二十二节
- 528 第五百二十三节
- 529 第五百二十四节
- 530 第五百二十五节
- 531 第五百二十六节
- 532 第五百二十七节
- 533 第五百二十八节
- 534 第五百二十九节
- 535 第五百三十节
- 536 第五百三十一节
- 537 第五百三十二节
- 538 第五百三十三节
- 539 第五百三十四节
- 540 第五百三十五节
- 541 第五百三十六节
- 542 第五百三十七节
- 543 第五百三十八节
- 544 第五百三十九节
- 545 第五百四十节
- 546 第五百四十一节
- 547 第五百四十二节
- 548 第五百四十三节
- 549 第五百四十四节
- 550 第五百四十五节
- 551 第五百四十六节
- 552 第五百四十七节
- 553 第五百四十八节
- 554 第五百四十九节
- 555 第五百五十节
- 556 第五百五十一节
- 557 第五百五十二节
- 558 第五百五十三节
- 559 第五百五十四节
- 560 第五百五十五节
- 561 第五百五十六节
- 562 第五百五十七节
- 563 第五百五十八节
- 564 第五百五十九节
- 565 第五百六十节
- 566 第五百六十一节
- 567 第五百六十二节
- 568 第五百六十三节
- 569 第五百六十四节
- 570 第五百六十五节
- 571 第五百六十六节
- 572 第五百六十七节
- 573 第五百六十八节
- 574 第五百六十九节
- 575 第五百七十节
- 576 第五百七十一节
- 577 第五百七十二节
- 578 第五百七十三节
- 579 第五百七十四节
- 580 第五百七十五节
- 581 第五百七十六节
- 582 第五百七十七节
- 583 第五百七十八节
- 584 第五百七十九节
- 585 第五百八十节
- 586 第五百八十一节
- 587 第五百八十二节
- 588 第五百八十三节
- 589 第五百八十四节
- 590 第五百八十五节
- 591 第五百八十六节
- 592 第五百八十七节
- 593 第五百八十八节
- 594 第五百八十九节
- 595 第五百九十节
- 596 第五百九十一节
- 597 第五百九十二节
- 598 第五百九十三节
- 599 第五百九十四节
- 600 第五百九十五节
- 601 第五百九十六节
- 602 第五百九十七节
- 603 第五百九十八节
- 604 第五百九十九节
- 605 第六百节
- 606 第六百零一节 我会回来的!(剧终)
- 607 历史上的“老三团”-现在的65集团军
- 608 中国抗战历史上真实的“八一式步枪”
- 1211 第六百零一节-我会回来的!-剧终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百四十四节
第三百四十四节
第三百四十四节
自一九四二年和四三年两年,中共大力推广的发展大生产的政策方针,大大改善了各根据地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有经过战争,旱灾和蝗灾等天灾人祸,根据地的军民们却依然以能够填饱肚子,尽管日军的囚笼封锁,和国民政府有意无意的侵占和克扣国际援助物资,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根据地硬是依靠自己一双手,开荒垦田,养殖畜牧业,开矿建立初级工业,实现军火自给。
尤其是有华北粮仓的河北一带,已经开始收割的粮食成为各方势力眼红和争抢的目标,当兵吃粮,吃粮打仗,粮食就意味着根本,枪支机器一转就出来,但人饿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除了中央军是国民政府嫡系部队能得到大笔钱粮供给外,大多数国军地方部队都属于地方军阀,光靠国民政府经过层层克扣后分派下来的粮饷,无法维持地方武装的生存。一直没有注重地方经济发展的国统区与根据地的差异显而易见,有些蠢蠢欲动的国军地方部队甚至派出了小队下乡抢粮,将手伸向了根据地。
至五月底,冀南地区就已经多次发现国军部队侵入共军所驻根据地,以征粮为借口掠夺农户刚刚收割的粮食,并与及时赶来的中共游击队发生冲突同,考虑到双方共处抗日统一战线,国共部队仍有所克制,短暂对峙后,国军撤回原驻地。
六月初,日伪军再次发动扫荡,扫荡目标直接针对12区队的上级单位,看上去像是刚扫荡了小的,还不忘扫荡老的,以报任丘县城被攻之仇,日伪军将近一万人,利用海路运兵,突然从滨海地区发动进攻,借着原山东战区国军投降转化成的伪军部队,靠着原国军山东新编四师整编后的伪军对地形熟悉和大量特务渗透,至六月四日,十一分区沿海地区的根据地相继失守,三团主力部队不得不抽调部队,吸引日伪军扫荡主力,不断在根据地内与敌周旋。
而作为扫荡主力的伪军却为虎作伥地大肆吹嘘强龙不压地头蛇,伪军又要收复失地,把十一分区的独立三团从哪儿来的,赶回哪儿去。
抗日战争初期,当初所谓的三个月或三年灭亡中国的牛皮早就被吹爆至渣滓不剩,也许是多年的扫荡并未见到有多大效果,土八路依旧活蹦乱跳,日子越过越滋润,而日伪军各据点的老兵几乎被换了一茬或好几茬,战斗力不复当初,新兵们的军事素质状况堪优,一九四三年,日伪军在整个华北的军事行动比以往减少了许多,除了少数地区依然以伪军主要兵力的扫荡,似乎大多数治安区的日伪军都处在一个休整阶段,新补充到治安区的日军新兵都在加紧适应当地治安作战情况。
日军的攻势趋于平静,然而局势地发展对于中共根据地而言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仿佛像是配合日军休整似的,晋冀鲁豫陕甘宁等根据地南面与国统区交界隐隐出现不安定趋势,大量不明身份的人员出现在根据地内,经过特科人员和地方游击队抓捕,却发现除了极少一部分是汉奸和日本特务外,大多数不明身份的人却是具有国统和军统等不同身份的特务。
粮食!抗日战争打到现在,恐怕傻子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原本国民政府对经济薄弱的根据地这些个穷地方是不屑一顾,但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的根据地却成了一块香饽饽,根据地不仅仅要提防着日本人随时随地发动的扫荡,也要提防着国军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侵入根据地打秋风揩油水。
六月十六日冀鲁豫根据地的湖西地区遭到国军进攻,而陕甘宁与国统区的交界处,国军部队调动频繁,欲有将矛头指向根据地之势,第120师的358旅主力随之迅速调动,国共双方互相调兵遣将,抗日统一战线内部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李卫却意外地接到了这个时代的大学同学,第九军第二零六师师长赵磊的一封信件,这也是抗战形势稍稍稳定下来后,来自国统区的第一封信件,虽然信件辗转反复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经过国共双方人员检查后,到了李卫手中已是信封破损,字迹模糊。
赵磊的信里多是上次与李卫分手之后的一些事情,最让李卫笑破肚皮的是,这小子也有被人打包出售的时候,赵磊同学被老头子拿着枪顶着脑门子硬逼着与一个富商之女订婚,赵磊虽有国之不存、何以家为的心思,却在父母包办婚姻也是无可奈何,以着赵父的行伍家风,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不过李卫也能理解赵磊父亲这样的行为,抗日沙场,上阵父子兵,以这个年代无后为大的思想来说,保不准什么时候就挂了,这个时候让赵磊给赵家留下一男半女,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在信件末尾,赵磊还隐隐对局势的担忧,抗战情况稍好,国共双方又有开始继续窝里斗的倾向,这也让李卫很是担心,尽管他从未来意外来到这个时代,种种不可控制的因素却让他无论采取任何努力,却依旧无法改变历史的车轮坚定地按照暨定的历史进程前进,恐怕连他来到这个时代都是历史即定的天意。
虽然这只是一封朋友之间的普通信件,否则也不易通过层层审查转到李卫手里,李卫还是从信件中赵磊的文字之间感觉到了一丝异常,国共双方之间突然矛盾丛生,恐怕与日本人也脱不开干系,从历史记载上看,日本人从没少在渗透国共高层上下力气,自抗战初期,日本特务就已经出现在了中国军政两系的要员身边。
收到了赵磊同学的信件后,李卫也没有客气,很没良心地回了一封敲诈勒索信,同一届的同学之中就属赵磊混得最好,手下不管怎么说也是几千号人马的师长,自己混到现在也不过是个小排长,不吃大户吃谁,回信中除了写李卫自己正被日本鬼子追得满根据地团团乱窜,缺枪少药,一个劲的哭穷,就差点儿没明着说要将赵磊这个国军师长直接拖过来打土豪分田地。
直至根据地粮食收割完毕,在日军和国军的骚扰下,各根据地的军民总算是把大部分的粮食收藏完毕,在粮食收获季节,日军、中共和国军三方都没有心思发起什么大规模战事,文明被战火摧毁地差不多的年月里填饱肚子才是第一位的事情。
七月初,针对国军打着剿匪为借口,不断向陕甘宁抗日革命根据地边区进行骚扰和蚕食军事行动,作好军事调动的中共方面就连续三次向国民政府提出抗议,要求停止进攻陕甘宁边区,同时通知各根据地作好两线作战的最坏情况准备。
国内的局势顿时紧张起来,国共的矛盾由来已久,国内各大势开始互相奔走试图制止这场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异变发生,而日本方面乐得看到中国两大势力作窝里斗,更是派遣特务在国共双方之间相互添油加酱,火上浇油。
不过中共的这三次抗议倒也是极少见地迅速得到了回应,国民政府没有像以往视而不见、睁眼说瞎话,又或是推诿扯皮、踢皮球,只是以误会二字解释了这次剿匪行动,倒也老实不客气地撤了军,陕甘宁边区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也许国民政府是一方面怕单方面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约定,引起全国舆论集体倒向中共;另一方面小规模试探性进攻后,使国民政府见到了中共的实力,各方面封锁,迫使八路军自力更生后武装到牙齿的强悍战斗力,说明中共军队已经不仅仅能够填饱肚子外,军事实力也业大大提高。
随着国军的国军李胡等部从陕甘宁边区撤兵,“剿匪行动”也达到了其不为人所知的目的,历时一个月令国内外各大势力紧张,日本异常关注的国共频繁擦枪走火的磨擦,虎头蛇尾的结束了,这是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恐怕也就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期间究竟是怎么回事。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中共现在的部队可不像当年皖南的新四军那样好糊弄,经过与日军的多年战斗磨炼,实力也远比红军时期强盛地多,国共双方试探性的交手,互相估算判定了双方在以后政治对话上的地位和话语权。即便是国军欲想铲除异己,也要掂量一下吞噬中共军队后,自己所剩下的实力够不够与日军抗衡。
自一九四二年和四三年两年,中共大力推广的发展大生产的政策方针,大大改善了各根据地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有经过战争,旱灾和蝗灾等天灾人祸,根据地的军民们却依然以能够填饱肚子,尽管日军的囚笼封锁,和国民政府有意无意的侵占和克扣国际援助物资,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根据地硬是依靠自己一双手,开荒垦田,养殖畜牧业,开矿建立初级工业,实现军火自给。
尤其是有华北粮仓的河北一带,已经开始收割的粮食成为各方势力眼红和争抢的目标,当兵吃粮,吃粮打仗,粮食就意味着根本,枪支机器一转就出来,但人饿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除了中央军是国民政府嫡系部队能得到大笔钱粮供给外,大多数国军地方部队都属于地方军阀,光靠国民政府经过层层克扣后分派下来的粮饷,无法维持地方武装的生存。一直没有注重地方经济发展的国统区与根据地的差异显而易见,有些蠢蠢欲动的国军地方部队甚至派出了小队下乡抢粮,将手伸向了根据地。
至五月底,冀南地区就已经多次发现国军部队侵入共军所驻根据地,以征粮为借口掠夺农户刚刚收割的粮食,并与及时赶来的中共游击队发生冲突同,考虑到双方共处抗日统一战线,国共部队仍有所克制,短暂对峙后,国军撤回原驻地。
六月初,日伪军再次发动扫荡,扫荡目标直接针对12区队的上级单位,看上去像是刚扫荡了小的,还不忘扫荡老的,以报任丘县城被攻之仇,日伪军将近一万人,利用海路运兵,突然从滨海地区发动进攻,借着原山东战区国军投降转化成的伪军部队,靠着原国军山东新编四师整编后的伪军对地形熟悉和大量特务渗透,至六月四日,十一分区沿海地区的根据地相继失守,三团主力部队不得不抽调部队,吸引日伪军扫荡主力,不断在根据地内与敌周旋。
而作为扫荡主力的伪军却为虎作伥地大肆吹嘘强龙不压地头蛇,伪军又要收复失地,把十一分区的独立三团从哪儿来的,赶回哪儿去。
抗日战争初期,当初所谓的三个月或三年灭亡中国的牛皮早就被吹爆至渣滓不剩,也许是多年的扫荡并未见到有多大效果,土八路依旧活蹦乱跳,日子越过越滋润,而日伪军各据点的老兵几乎被换了一茬或好几茬,战斗力不复当初,新兵们的军事素质状况堪优,一九四三年,日伪军在整个华北的军事行动比以往减少了许多,除了少数地区依然以伪军主要兵力的扫荡,似乎大多数治安区的日伪军都处在一个休整阶段,新补充到治安区的日军新兵都在加紧适应当地治安作战情况。
日军的攻势趋于平静,然而局势地发展对于中共根据地而言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仿佛像是配合日军休整似的,晋冀鲁豫陕甘宁等根据地南面与国统区交界隐隐出现不安定趋势,大量不明身份的人员出现在根据地内,经过特科人员和地方游击队抓捕,却发现除了极少一部分是汉奸和日本特务外,大多数不明身份的人却是具有国统和军统等不同身份的特务。
粮食!抗日战争打到现在,恐怕傻子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原本国民政府对经济薄弱的根据地这些个穷地方是不屑一顾,但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的根据地却成了一块香饽饽,根据地不仅仅要提防着日本人随时随地发动的扫荡,也要提防着国军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侵入根据地打秋风揩油水。
六月十六日冀鲁豫根据地的湖西地区遭到国军进攻,而陕甘宁与国统区的交界处,国军部队调动频繁,欲有将矛头指向根据地之势,第120师的358旅主力随之迅速调动,国共双方互相调兵遣将,抗日统一战线内部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李卫却意外地接到了这个时代的大学同学,第九军第二零六师师长赵磊的一封信件,这也是抗战形势稍稍稳定下来后,来自国统区的第一封信件,虽然信件辗转反复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经过国共双方人员检查后,到了李卫手中已是信封破损,字迹模糊。
赵磊的信里多是上次与李卫分手之后的一些事情,最让李卫笑破肚皮的是,这小子也有被人打包出售的时候,赵磊同学被老头子拿着枪顶着脑门子硬逼着与一个富商之女订婚,赵磊虽有国之不存、何以家为的心思,却在父母包办婚姻也是无可奈何,以着赵父的行伍家风,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不过李卫也能理解赵磊父亲这样的行为,抗日沙场,上阵父子兵,以这个年代无后为大的思想来说,保不准什么时候就挂了,这个时候让赵磊给赵家留下一男半女,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在信件末尾,赵磊还隐隐对局势的担忧,抗战情况稍好,国共双方又有开始继续窝里斗的倾向,这也让李卫很是担心,尽管他从未来意外来到这个时代,种种不可控制的因素却让他无论采取任何努力,却依旧无法改变历史的车轮坚定地按照暨定的历史进程前进,恐怕连他来到这个时代都是历史即定的天意。
虽然这只是一封朋友之间的普通信件,否则也不易通过层层审查转到李卫手里,李卫还是从信件中赵磊的文字之间感觉到了一丝异常,国共双方之间突然矛盾丛生,恐怕与日本人也脱不开干系,从历史记载上看,日本人从没少在渗透国共高层上下力气,自抗战初期,日本特务就已经出现在了中国军政两系的要员身边。
收到了赵磊同学的信件后,李卫也没有客气,很没良心地回了一封敲诈勒索信,同一届的同学之中就属赵磊混得最好,手下不管怎么说也是几千号人马的师长,自己混到现在也不过是个小排长,不吃大户吃谁,回信中除了写李卫自己正被日本鬼子追得满根据地团团乱窜,缺枪少药,一个劲的哭穷,就差点儿没明着说要将赵磊这个国军师长直接拖过来打土豪分田地。
直至根据地粮食收割完毕,在日军和国军的骚扰下,各根据地的军民总算是把大部分的粮食收藏完毕,在粮食收获季节,日军、中共和国军三方都没有心思发起什么大规模战事,文明被战火摧毁地差不多的年月里填饱肚子才是第一位的事情。
七月初,针对国军打着剿匪为借口,不断向陕甘宁抗日革命根据地边区进行骚扰和蚕食军事行动,作好军事调动的中共方面就连续三次向国民政府提出抗议,要求停止进攻陕甘宁边区,同时通知各根据地作好两线作战的最坏情况准备。
国内的局势顿时紧张起来,国共的矛盾由来已久,国内各大势开始互相奔走试图制止这场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异变发生,而日本方面乐得看到中国两大势力作窝里斗,更是派遣特务在国共双方之间相互添油加酱,火上浇油。
不过中共的这三次抗议倒也是极少见地迅速得到了回应,国民政府没有像以往视而不见、睁眼说瞎话,又或是推诿扯皮、踢皮球,只是以误会二字解释了这次剿匪行动,倒也老实不客气地撤了军,陕甘宁边区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也许国民政府是一方面怕单方面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约定,引起全国舆论集体倒向中共;另一方面小规模试探性进攻后,使国民政府见到了中共的实力,各方面封锁,迫使八路军自力更生后武装到牙齿的强悍战斗力,说明中共军队已经不仅仅能够填饱肚子外,军事实力也业大大提高。
随着国军的国军李胡等部从陕甘宁边区撤兵,“剿匪行动”也达到了其不为人所知的目的,历时一个月令国内外各大势力紧张,日本异常关注的国共频繁擦枪走火的磨擦,虎头蛇尾的结束了,这是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恐怕也就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期间究竟是怎么回事。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中共现在的部队可不像当年皖南的新四军那样好糊弄,经过与日军的多年战斗磨炼,实力也远比红军时期强盛地多,国共双方试探性的交手,互相估算判定了双方在以后政治对话上的地位和话语权。即便是国军欲想铲除异己,也要掂量一下吞噬中共军队后,自己所剩下的实力够不够与日军抗衡。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