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75 第三百七十节
- 376 第三百七十一节
- 377 第三百七十二节
- 378 第三百七十三节
- 379 第三百七十四节
- 380 第三百七十五节
- 381 第三百七十六节
- 382 第三百七十七节
- 383 第三百七十八节
- 384 第三百七十九节
- 385 第三百八十节
- 386 第三百八十一节
- 387 第三百八十二节
- 388 第三百八十三节
- 389 第三百八十四节
- 390 第三百八十五节
- 391 第三百八十六节
- 392 第三百八十七节
- 393 第三百八十八节
- 394 第三百八十九节
- 395 第三百九十节
- 396 第三百九十一节
- 397 第三百九十二节
- 398 第三百九十三节
- 399 第三百九十四节
- 400 第三百九十五节
- 401 第三百九十六节
- 402 第三百九十七节
- 403 第三百九十八节
- 404 第三百九十九节
- 405 第四百节
- 406 第四百零一节
- 407 第四百零二节
- 408 第四百零三节
- 409 第四百零四节
- 410 第四百零五节
- 411 第四百零六节
- 412 第四百零七节
- 413 第四百零八节
- 414 第四百零九节
- 415 第四百一十节
- 416 第四百一十一节
- 417 第四百一十二节
- 418 第四百一十三节
- 419 第四百一十四节
- 420 第四百一十五节
- 421 第四百一十六节
- 422 第四百一十七节
- 423 第四百一十八节
- 424 第四百一十九节
- 425 第四百二十节
- 426 第四百二十一节
- 427 第四百二十二节
- 428 第四百二十三节
- 429 第四百二十四节
- 430 第四百二十五节
- 431 第四百二十六节
- 432 第四百二十七节
- 433 第四百二十八节
- 434 第四百二十九节
- 435 第四百三十节
- 436 第四百三十一节
- 437 第四百三十二节
- 438 第四百三十三节
- 439 第四百三十四节
- 440 第四百三十五节
- 441 第四百三十六节
- 442 第四百三十七节
- 443 第四百三十八节
- 444 第四百三十九节
- 445 第四百四十节
- 446 第四百四十一节
- 447 第四百四十二节
- 448 第四百四十三节
- 449 第四百四十四节
- 450 第四百四十五节
- 451 第四百四十六节
- 452 第四百四十七节
- 453 第四百四十八节
- 454 第四百四十九节
- 455 第四百五十节
- 456 第四百五十一节
- 457 第四百五十二节
- 458 第四百五十三节
- 459 第四百五十四节
- 460 第四百五十五节
- 461 第四百五十六节
- 462 第四百五十七节
- 463 第四百五十八节
- 464 第四百五十九节
- 465 第四百六十节
- 466 第四百六十一节
- 467 第四百六十二节
- 468 第四百六十三节
- 469 第四百六十四节
- 470 第四百六十五节
- 471 第四百六十六节
- 472 第四百六十七节
- 473 第四百六十八节
- 474 第四百六十九节
- 475 第四百七十节
- 476 第四百七十一节
- 477 第四百七十二节
- 478 第四百七十三节
- 479 第四百七十四节
- 480 第四百七十五节
- 481 第四百七十六节
- 482 第四百七十七节
- 483 第四百七十八节
- 484 第四百七十九节
- 485 第四百八十节
- 486 第四百八十一节
- 487 第四百八十二节
- 488 第四百八十三节
- 489 第四百八十四节
- 490 第四百八十五节
- 491 第四百八十六节
- 492 第四百八十七节
- 493 第四百八十八节
- 494 第四百八十九节
- 495 第四百九十节
- 496 第四百九十一节
- 497 第四百九十二节
- 498 第四百九十三节
- 499 第四百九十四节
- 500 第四百九十五节
- 501 第四百九十六节
- 502 第四百九十七节
- 503 第四百九十八节
- 504 第四百九十九节
- 505 第五百节
- 506 第五百零一节
- 507 第五百零二节
- 508 第五百零三节
- 509 第五百零四节
- 510 第五百零五节
- 511 第五百零六节
- 512 第五百零七节
- 513 第五百零八节
- 514 第五百零九节
- 515 第五百一十节
- 516 第五百一十一节
- 517 第五百一十二节
- 518 第五百一十三节
- 519 第五百一十四节
- 520 第五百一十五节
- 521 第五百一十六节
- 522 第五百一十七节
- 523 第五百一十八节
- 524 第五百一十九节
- 525 第五百二十节
- 526 第五百二十一节
- 527 第五百二十二节
- 528 第五百二十三节
- 529 第五百二十四节
- 530 第五百二十五节
- 531 第五百二十六节
- 532 第五百二十七节
- 533 第五百二十八节
- 534 第五百二十九节
- 535 第五百三十节
- 536 第五百三十一节
- 537 第五百三十二节
- 538 第五百三十三节
- 539 第五百三十四节
- 540 第五百三十五节
- 541 第五百三十六节
- 542 第五百三十七节
- 543 第五百三十八节
- 544 第五百三十九节
- 545 第五百四十节
- 546 第五百四十一节
- 547 第五百四十二节
- 548 第五百四十三节
- 549 第五百四十四节
- 550 第五百四十五节
- 551 第五百四十六节
- 552 第五百四十七节
- 553 第五百四十八节
- 554 第五百四十九节
- 555 第五百五十节
- 556 第五百五十一节
- 557 第五百五十二节
- 558 第五百五十三节
- 559 第五百五十四节
- 560 第五百五十五节
- 561 第五百五十六节
- 562 第五百五十七节
- 563 第五百五十八节
- 564 第五百五十九节
- 565 第五百六十节
- 566 第五百六十一节
- 567 第五百六十二节
- 568 第五百六十三节
- 569 第五百六十四节
- 570 第五百六十五节
- 571 第五百六十六节
- 572 第五百六十七节
- 573 第五百六十八节
- 574 第五百六十九节
- 575 第五百七十节
- 576 第五百七十一节
- 577 第五百七十二节
- 578 第五百七十三节
- 579 第五百七十四节
- 580 第五百七十五节
- 581 第五百七十六节
- 582 第五百七十七节
- 583 第五百七十八节
- 584 第五百七十九节
- 585 第五百八十节
- 586 第五百八十一节
- 587 第五百八十二节
- 588 第五百八十三节
- 589 第五百八十四节
- 590 第五百八十五节
- 591 第五百八十六节
- 592 第五百八十七节
- 593 第五百八十八节
- 594 第五百八十九节
- 595 第五百九十节
- 596 第五百九十一节
- 597 第五百九十二节
- 598 第五百九十三节
- 599 第五百九十四节
- 600 第五百九十五节
- 601 第五百九十六节
- 602 第五百九十七节
- 603 第五百九十八节
- 604 第五百九十九节
- 605 第六百节
- 606 第六百零一节 我会回来的!(剧终)
- 607 历史上的“老三团”-现在的65集团军
- 608 中国抗战历史上真实的“八一式步枪”
- 1211 第六百零一节-我会回来的!-剧终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百八十节
第三百八十节
第三百八十节
不少据点也受到了十二区队三连的渗透,一些原本态度强硬的伪军头目都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警告,尤其是那些被带到教育补习班,慑于十二区队的实力,改造态度较好,愿意弃暗投明的伪军头目都入了三连的档案,成为八路军的线人;而那些依然死不悔改的顽固分子,直接进行群众公审,公审后就地枪决,杀鸡儆猴之下,给那些仍执迷不悟的伪军头目敲响了警钟。
隶属于三连的武工队多次开展了打击罪大恶极汉奸分子的暗杀行动,起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在日军进行扫荡期间,让那些汉奸分子不敢有所妄动。
为了能合理利用好叛逃伪军们这票资源,十二区队三连提出了“白皮红心”计划,对那些归降的伪军士兵们经过政治教育和培训后,然后再次送回原据点作为内应,同时派出精干的工作人员混入据点内,逐步动摇瓦解据点内部的日伪军。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三连已经顺利将几个伪军据点牢牢控制在手中,让这几个据点完全都姓了八路。日军完全不知在眼皮子底下的据点已经被换了主人,平时给这些据点补给一些弹药给养,全落进了十二区队手里。日军华北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十一分区里又多了一个称呼“运输大队长”,靠着日军的给养打日本人,典型的吃着碗里捞着锅里。
有了那些伪军据点掩护,十二区队根据地周边都得到了很好的掩护,日军几次突然发动的扫荡行动,都因为得到了那些隶属于八路军的伪军们通风报信,使侵入根据地的日军部队一无所获,只看到一大片良民,却没有看到一个八路军。
在日本人眼里并不存在什么根据地边界。不过白皮红心的伪军们也很聪明得很,每天都一个电话回报:“太平无事外!”显出据点周边地区是一副平安无事的优秀治安区。
为了不让日本人起疑,伪军据点并不是一味地报喜不报忧,有时也会突然十万火急的上报:“八路来袭。”
示警的那个伪军据点拉出几十个伪军与三连玩开了攻防游戏,枪都是朝天上放,手榴弹都是朝水沟里扔,喊杀声震天,双方战得煞有介事,附近农田里的老百姓一个都不见,附近村民们完全无视一群伪军和一群八路在田边上玩“老鹰捉小鸡”。
枪声呯呯嘭嘭打得激烈,双方出工不出力,凑足打一起小规模遭遇战的剧本后,伪军丢下几条枪,扔下几件弹药,据称说是被八路缴获,返回据点时还往据点墙上打出几个弹眼,个别崴了脚的倒霉蛋被报成重伤,纱布包着鸡血装死。
待得日军援军到达时,八路早带着缴获人影皆无,日军指挥官也相当无可奈何,也没看出破绽来,凭着八路的厉害,那些个不成器的伪军确实不是八路的对手,也只配配通风报信的作用。有几次行动不仅仅是伪军们和八路军联合演戏,也会引蛇出洞,直接引蛇出洞,打小股日军的埋伏,牵着日本人的鼻子跟着自己的战斗进程。
不仅仅是伪军中间出现分化现像,日军之中也开始出现有开小差,甚至是逃兵。
为了支持这场侵华战争,日本全国上下全力以赴,以有限的人口苦苦维持着数量庞大的军队实属不易,当初在抗战之初的日军老兵逐渐都在战争中伤亡殆尽,初始积累的战争优势渐渐地丧失,日本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其中出现的大量问题不可避免的曝露出来。
比起抗日战争初期,日军在华北的战斗力大为下降,新补充过来的日军都是新兵,甚至有些士兵才十几岁,四五十岁的老弱士兵,没有多少战场经验,心理素质也比较薄弱。长期的战争一直没有明显进展,八路军屡剿不灭,反而越来越活跃,神经长期紧绷的日军士兵逐渐对战争失去信心,渴望回到家乡,出现厌战心理,有的日军士兵选择颓废,有的日军士兵选择开了小差。
十月一日,正当着李卫感叹着国庆负六周年的时候,十几里外一个村子的群众给十二区队押送来了一个俘虏,竟然有几十个村民如临大敌般随行押送,后面围观看热闹的群众越聚越多,居然有上百人跟在后面,人声鼎沸,好像这个俘虏的身份有点特殊。
看到五花大绑的俘虏押进三连的审讯室,李卫拉过押送俘虏过来的其中村民问道:“什么人物?!怎么这么兴师动众?!”这个村民不是石井村的,应该是别的村子逮到了什么可疑的人送到十二区队来的。
“听说是个特务!居然装要饭的进了俺们庄,被村里的胡大妈给看出名堂,当场就扭着那特务的耳朵就喊开了‘抓特务’,村里的老少爷们一拥而上,嘿,连抵抗都没有,就像个小鸡崽似的被拿下了。”那个村民带着一脸得意地说道,其他一些村民也是像过年似的透着喜气,亲手逮着特务也是一件光荣的功劳。
那个率先看破特务身份的胡大妈正在审讯室门前与一堆看热闹的群众兴奋地说个不停,七嘴八舌地一遍又一遍说着抓到特务的经过,围在一起的人群之间不时齐齐发生一阵惊呼,转眼又爆发出一片大笑声,像是在讲一个惊险非常的故事,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抓到个敌人也是件相当值得夸耀的事,那个胡大妈在群众之间立刻升级到英雄似的人物。
“特务?!”李卫有些目瞪口呆,什么时候日本人的特务这么废柴,居然被一个貌似普通的大妈给逮到,他以前碰到的特务无一不是隐藏极深,心计狡猾,身手敏捷之辈,那个被围在人群当中主角似的胡大妈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大隐隐于市的高人。
过了一会儿,三连的几个战士扛着几袋米面过来,送给胡大妈和那些送俘虏过来的村民,人家大老远的押着特务过来,也不能让人家白跑,这辛苦费总是要出的。战争年月里通货膨胀的厉害,根据地里最受欢迎的硬通货就是粮食,对于主产玉米小麦荞麦等农作物的冀中地区而言,从日本人那里缴获来的白米洋面等精细粮在寻常百姓人家里根本不容易见到,也许只有逢年过节给小孩子们嘴里塞一点,约摸是三十四斤的大米白面,胡大妈等村民谦让几下就是喜气洋洋的收了,不时的摸着外面还印有日文的米面袋子,炫耀似的掂着份量,看着周围的人一阵眼红,看样子这奖励的意义明显大于粮食的实物意义。
“李卫连长,一起去看看!”三连的审问人员看到李卫站在群众人堆边上看热闹,朝着李卫喊了一嗓子。
“嗯!”李卫点点头回应,现下闲着也是闲着,想看看那个能让十二区队付出几十斤米面的俘虏究竟是何方神圣,平常的时候,逮着个特务,都是几个民兵用枪顶着或者干脆是儿童团的几个娃娃在后背心顶着红缨枪就给押过来了,哪用得这回像过节似的兴师动众般。
李卫挤过审讯室外的人群,进入审讯室,审讯室内被分成了三个部分,一个是牢笼间,拇指粗的铁栅条将墙角围出一块小四方型的空间,里面只有一张凳子,供犯人坐,第二部分是审问间,与牢笼相联,摆着一张长方桌和两条长板凳,审问间的人可以通过铁栅栏与犯人相隔进行面对面的审问,而审问间的边上则是由一层墙隔开的第三部分旁听室,可以让别人旁听,而犯人却看不到旁听人员。
李卫走进旁听室,看到三连的审讯员正刚刚开始准备审问工作,文件笔录刚刚铺开,两名带着驳壳枪的战士靠着墙边警戒,而那名特务已经被解开绳索,在双手双脚上挂上镣铐,一副老实的模样坐在牢笼间里低头脑袋。
“饿了吧!”一个审讯员拿了一个装了两个大馒头的碗递到笼边上。
那个特务慢慢抬起头,看向那两个玉米面馒头,目光一放上去就却再也挪不开了,直勾勾地盯着没有任何动作。
看到对方的迟疑,“吃吧!”那个审讯员往前一推。
金属镣铐撞击声中,得到了鼓励的特务迅速伸出手抓起一只馒头,狼吞虎咽的猛啃,镣铐撞击声叮叮当当作响。
嘿嘿,那名审讯员满意地笑了起来,审问靠得是恩威并施,前逼后推。能够接受食物,说明这个俘虏的戒心不高,是最容易审问的类型,看样子,应该不是什么硬碴子。铁栅前长方桌旁的审讯员的脸色也放宽了些。
“叫什么名字?!”一个女审讯员开口,女性的柔和嗓意天生就不易让对方产生敌意,也是最容易产生突破口的审问者。
不少据点也受到了十二区队三连的渗透,一些原本态度强硬的伪军头目都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警告,尤其是那些被带到教育补习班,慑于十二区队的实力,改造态度较好,愿意弃暗投明的伪军头目都入了三连的档案,成为八路军的线人;而那些依然死不悔改的顽固分子,直接进行群众公审,公审后就地枪决,杀鸡儆猴之下,给那些仍执迷不悟的伪军头目敲响了警钟。
隶属于三连的武工队多次开展了打击罪大恶极汉奸分子的暗杀行动,起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在日军进行扫荡期间,让那些汉奸分子不敢有所妄动。
为了能合理利用好叛逃伪军们这票资源,十二区队三连提出了“白皮红心”计划,对那些归降的伪军士兵们经过政治教育和培训后,然后再次送回原据点作为内应,同时派出精干的工作人员混入据点内,逐步动摇瓦解据点内部的日伪军。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三连已经顺利将几个伪军据点牢牢控制在手中,让这几个据点完全都姓了八路。日军完全不知在眼皮子底下的据点已经被换了主人,平时给这些据点补给一些弹药给养,全落进了十二区队手里。日军华北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十一分区里又多了一个称呼“运输大队长”,靠着日军的给养打日本人,典型的吃着碗里捞着锅里。
有了那些伪军据点掩护,十二区队根据地周边都得到了很好的掩护,日军几次突然发动的扫荡行动,都因为得到了那些隶属于八路军的伪军们通风报信,使侵入根据地的日军部队一无所获,只看到一大片良民,却没有看到一个八路军。
在日本人眼里并不存在什么根据地边界。不过白皮红心的伪军们也很聪明得很,每天都一个电话回报:“太平无事外!”显出据点周边地区是一副平安无事的优秀治安区。
为了不让日本人起疑,伪军据点并不是一味地报喜不报忧,有时也会突然十万火急的上报:“八路来袭。”
示警的那个伪军据点拉出几十个伪军与三连玩开了攻防游戏,枪都是朝天上放,手榴弹都是朝水沟里扔,喊杀声震天,双方战得煞有介事,附近农田里的老百姓一个都不见,附近村民们完全无视一群伪军和一群八路在田边上玩“老鹰捉小鸡”。
枪声呯呯嘭嘭打得激烈,双方出工不出力,凑足打一起小规模遭遇战的剧本后,伪军丢下几条枪,扔下几件弹药,据称说是被八路缴获,返回据点时还往据点墙上打出几个弹眼,个别崴了脚的倒霉蛋被报成重伤,纱布包着鸡血装死。
待得日军援军到达时,八路早带着缴获人影皆无,日军指挥官也相当无可奈何,也没看出破绽来,凭着八路的厉害,那些个不成器的伪军确实不是八路的对手,也只配配通风报信的作用。有几次行动不仅仅是伪军们和八路军联合演戏,也会引蛇出洞,直接引蛇出洞,打小股日军的埋伏,牵着日本人的鼻子跟着自己的战斗进程。
不仅仅是伪军中间出现分化现像,日军之中也开始出现有开小差,甚至是逃兵。
为了支持这场侵华战争,日本全国上下全力以赴,以有限的人口苦苦维持着数量庞大的军队实属不易,当初在抗战之初的日军老兵逐渐都在战争中伤亡殆尽,初始积累的战争优势渐渐地丧失,日本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其中出现的大量问题不可避免的曝露出来。
比起抗日战争初期,日军在华北的战斗力大为下降,新补充过来的日军都是新兵,甚至有些士兵才十几岁,四五十岁的老弱士兵,没有多少战场经验,心理素质也比较薄弱。长期的战争一直没有明显进展,八路军屡剿不灭,反而越来越活跃,神经长期紧绷的日军士兵逐渐对战争失去信心,渴望回到家乡,出现厌战心理,有的日军士兵选择颓废,有的日军士兵选择开了小差。
十月一日,正当着李卫感叹着国庆负六周年的时候,十几里外一个村子的群众给十二区队押送来了一个俘虏,竟然有几十个村民如临大敌般随行押送,后面围观看热闹的群众越聚越多,居然有上百人跟在后面,人声鼎沸,好像这个俘虏的身份有点特殊。
看到五花大绑的俘虏押进三连的审讯室,李卫拉过押送俘虏过来的其中村民问道:“什么人物?!怎么这么兴师动众?!”这个村民不是石井村的,应该是别的村子逮到了什么可疑的人送到十二区队来的。
“听说是个特务!居然装要饭的进了俺们庄,被村里的胡大妈给看出名堂,当场就扭着那特务的耳朵就喊开了‘抓特务’,村里的老少爷们一拥而上,嘿,连抵抗都没有,就像个小鸡崽似的被拿下了。”那个村民带着一脸得意地说道,其他一些村民也是像过年似的透着喜气,亲手逮着特务也是一件光荣的功劳。
那个率先看破特务身份的胡大妈正在审讯室门前与一堆看热闹的群众兴奋地说个不停,七嘴八舌地一遍又一遍说着抓到特务的经过,围在一起的人群之间不时齐齐发生一阵惊呼,转眼又爆发出一片大笑声,像是在讲一个惊险非常的故事,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抓到个敌人也是件相当值得夸耀的事,那个胡大妈在群众之间立刻升级到英雄似的人物。
“特务?!”李卫有些目瞪口呆,什么时候日本人的特务这么废柴,居然被一个貌似普通的大妈给逮到,他以前碰到的特务无一不是隐藏极深,心计狡猾,身手敏捷之辈,那个被围在人群当中主角似的胡大妈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大隐隐于市的高人。
过了一会儿,三连的几个战士扛着几袋米面过来,送给胡大妈和那些送俘虏过来的村民,人家大老远的押着特务过来,也不能让人家白跑,这辛苦费总是要出的。战争年月里通货膨胀的厉害,根据地里最受欢迎的硬通货就是粮食,对于主产玉米小麦荞麦等农作物的冀中地区而言,从日本人那里缴获来的白米洋面等精细粮在寻常百姓人家里根本不容易见到,也许只有逢年过节给小孩子们嘴里塞一点,约摸是三十四斤的大米白面,胡大妈等村民谦让几下就是喜气洋洋的收了,不时的摸着外面还印有日文的米面袋子,炫耀似的掂着份量,看着周围的人一阵眼红,看样子这奖励的意义明显大于粮食的实物意义。
“李卫连长,一起去看看!”三连的审问人员看到李卫站在群众人堆边上看热闹,朝着李卫喊了一嗓子。
“嗯!”李卫点点头回应,现下闲着也是闲着,想看看那个能让十二区队付出几十斤米面的俘虏究竟是何方神圣,平常的时候,逮着个特务,都是几个民兵用枪顶着或者干脆是儿童团的几个娃娃在后背心顶着红缨枪就给押过来了,哪用得这回像过节似的兴师动众般。
李卫挤过审讯室外的人群,进入审讯室,审讯室内被分成了三个部分,一个是牢笼间,拇指粗的铁栅条将墙角围出一块小四方型的空间,里面只有一张凳子,供犯人坐,第二部分是审问间,与牢笼相联,摆着一张长方桌和两条长板凳,审问间的人可以通过铁栅栏与犯人相隔进行面对面的审问,而审问间的边上则是由一层墙隔开的第三部分旁听室,可以让别人旁听,而犯人却看不到旁听人员。
李卫走进旁听室,看到三连的审讯员正刚刚开始准备审问工作,文件笔录刚刚铺开,两名带着驳壳枪的战士靠着墙边警戒,而那名特务已经被解开绳索,在双手双脚上挂上镣铐,一副老实的模样坐在牢笼间里低头脑袋。
“饿了吧!”一个审讯员拿了一个装了两个大馒头的碗递到笼边上。
那个特务慢慢抬起头,看向那两个玉米面馒头,目光一放上去就却再也挪不开了,直勾勾地盯着没有任何动作。
看到对方的迟疑,“吃吧!”那个审讯员往前一推。
金属镣铐撞击声中,得到了鼓励的特务迅速伸出手抓起一只馒头,狼吞虎咽的猛啃,镣铐撞击声叮叮当当作响。
嘿嘿,那名审讯员满意地笑了起来,审问靠得是恩威并施,前逼后推。能够接受食物,说明这个俘虏的戒心不高,是最容易审问的类型,看样子,应该不是什么硬碴子。铁栅前长方桌旁的审讯员的脸色也放宽了些。
“叫什么名字?!”一个女审讯员开口,女性的柔和嗓意天生就不易让对方产生敌意,也是最容易产生突破口的审问者。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