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51 第五百四十三章 画蛇添足
- 552 第五百四十四章 志向的不同
- 553 第五百四十五章 回家
- 554 第五百四十六章 心结难解
- 555 第五百四十七章 恍惚之感
- 556 第五百四十八章 小公主
- 557 第五百四十九章 任性
- 558 第五百五十章 不屑
- 559 第五百五十一章 兴趣
- 560 第五百五十二章 朝会
- 561 第五百五十三章 顺便一问
- 562 第五百五十四章 旁证
- 563 第五百五十五章 圣意
- 564 第五百五十六章 意外之喜
- 565 第五百五十七章 慎重以待
- 566 第五百五十八章 非因棋艺
- 567 第五百五十九章 曲线
- 568 第五百六十章 失算
- 569 第五百六十一章 静以观之
- 570 第五百六十二章 人在局中
- 571 第五百六十三章 圣旨到
- 572 第五百六十四章 接旨
- 573 第五百六十五章 行礼如仪
- 574 第五百六十六章 天性
- 575 第五百六十七章 感觉
- 576 第五百六十八章 赶早
- 577 第五百六十九章 盘查
- 578 第五百七十章 学在棋外
- 579 第五百七十一章 青年将军
- 580 第五百七十二章 操场训练
- 581 第五百七十三章 试试就试试
- 582 第五百七十四章 再试试
- 583 第五百七十五章 疑问
- 584 第五百七十六章 新的老师
- 585 第五百七十七章 进宫报到日
- 586 第五百七十八章 进入皇宫
- 587 第五百七十九章 人小气儿大
- 588 第五百八十章 称呼之争
- 589 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师难当
- 590 第五百八十二章 扣帽子
- 591 第五百八十三章 拉仇恨
- 592 第五百八十四章 打到服
- 593 第五百八十五章 多面打
- 594 第五百八十六章 杀鸡儆猴
- 595 第五百八十七章 处处碰壁
- 596 第五百八十八章 冒险
- 597 第五百八十九章 乱了步调
- 598 第五百九十章 无可奈何的官子搜刮
- 599 第五百九十一章 含怒出手
- 600 第五百九十二章 认输了吗?
- 601 第五百九十三章 留给时间
- 602 第五百九十四章 带新兵
- 603 第五百九十五章 收获
- 604 第五百九十六章 神秘访客
- 605 第五百九十七章 追问
- 606 第五百九十八章 拜寺
- 607 第五百九十九章 问寻
- 608 第六百章 接近目标
- 609 第六百零一章 果是故人
- 610 第六百零二章 不抱希望
- 611 第六百零三章 合作
- 612 第六百零四章 约战之日
- 613 第六百零五章 不怀好意的观战者
- 614 第六百零六章 关心?
- 615 第六百零七章 附加
- 616 第六百零八章 当面告状
- 617 第六百零九章 投脾气
- 618 第六百一十章 第一局
- 619 第六百一十一章 形势急转
- 620 第六百一十二章 岌岌可危
- 621 第六百一十三章 先负一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百五十三章 顺便一问
第五百五十三章 顺便一问
“好啦,吵吵闹闹,成何体统!”殿下群臣你一言我一语,各摆道理施展口舌吵的是不亦乐乎,正所谓相骂无好口,相打无好手,刚开始时大家还顾及身份说出的话还比较客气,仅只是就事论事的辩论,但吵的时间一长,难免有些人的火气被勾了起来,说出的话也就没那么客气,夹枪带棒,夹杂起对对方人品智力等等方面的攻击,被攻击的一方自然也不会忍气吞声,当然是针锋相对还以颜色,于是讨论最终变成了骂战,殿上之人多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其中不乏历年状元榜眼探花之类的才子,这骂战一起当真是引经据典,文采飞扬,比起市井之间的村妇骂街不知道要高出多少个层次,只是再怎么精彩的骂战终究也还是吵架,有趣固然是有趣,却不能真正解决什么问题,宣德皇帝听到最后终于失去了耐心,手执龙胆用力往龙书案上一摔,啪的一声脆响止住了群臣的喧闹。
龙颜震怒,众大臣顿时噤若寒蝉,赶忙回归各自位置低眉信首不再言语。
严厉的目光在大殿上众臣的脸上扫视一遍,目光所到之处,众臣一个个如有利刃加身,不由自主的把身体缩得更紧,希望此时皇上的注意力不要落在自已身上,当然,也有几位大臣并没有因为皇上震怒而畏缩,手捧牙笏神色如常,只是这几位大臣无不是当朝重臣,位高权重,身份非常,这种镇定不是什么人想学就能学的。
“张爱卿,你对此事有何见解。”镇住了议事的杂乱,宣德皇帝把语气放缓,向站在百官最前面半闭着眼睛似乎在养神的老者问道。
“陛下,方才听过众位同僚的讨论,觉得大家说的都有道理,西北匈奴为患已久,虽屡屡受挫,但犯我大周之心从未停止过。若调以轻心,必将养虎为患,终成大祸。然则大周幅原辽阔,地广人多,国事如麻,若把主要精力,资源都放在西北边防难免会造成国家的发展失衡,于大局不利,所以为臣愚见,西北边防之事不可轻视,但也不可过于主动。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最好的办法一是适当加强西北边防兵力,固守要隘口以防匈奴大举南下犯边,二是利用此时匈奴内部各部落尚未统合之际分化瓦解,选择其中相对弱势,易于控制的部落暗中扶持,从而破坏延缓匈奴各部落统合的时间,为大周的国力,军力发展争取时间,待得我大周国库充实,兵强马壮之时便可以挥师北上,直捣黄龙,一劳永逸,将西北边患彻底铲除。
不要看张柏年方才半闭着眼似乎在养神打瞌睡,实际上他的脑子转得比谁都快,身为丞相百官之首,这不仅是地位的象征,更是一种实力和能力的体现,若不是政务娴熟,人情练达,怎么可能在这朝堂之上如鱼得水,下得百官支持,上得皇上信赖?张柏年这个回答即照顾了主战派想加强西北军备的要求,也照顾到主和派避免轻起战火的主张,算得上的持平之举,使两派虽不满意却都可以接近。
“嗯,张爱卿所言甚是,深和朕意。着兵部户部就此事制订方案,尽快实施。”张柏年提出的策略虽未必是最好的,但却是此时最稳妥的,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最怕的就是那种容易造成激烈却不容易控制的政策,张柏年的办法见效虽慢,却有着投入不大,不会激怒匈奴各部齐心敌对大周的好处,而且方案是张柏年提出来的,以后实施时,无论是兵部还是户部都会配合,而不是阳奉阴违的互相拆台。
“是,臣等尊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起出班领旨,这个议题算是过去了。
接下来有其他官员上本奏情,请皇上指示,宣德皇帝一一批示,很快便处理完了。
“还有要奏请的吗?”见众官员不再出班禀奏,宣德皇帝例行道。
众官员互相打量,却是没有人再站出来。
今天的朝会总算是过去了。
宣德皇帝正打算示意让司礼太监宣布退朝,忽然又想起了什么,“礼部侍郎崔铁林可在?”他问道。
“臣在。”崔侍郎听到皇上点明连忙出班向前,向皇上躬身行礼。
“为新月公主选师的事进行的怎么样了?”宣德皇帝问道——本来这样的小事是用不着皇上操心的,可谁让新月公主是他最疼爱喜欢的开心果呢?这两天那个小丫头没少在自已面前追问,既然负责此事的礼部官员在殿上,那就顺便问一下儿吧。
“回皇上,选师人选已定,今晨奏折已上交议事房。”崔侍郎答道。
“噢,你先讲一下儿结果吧。”按照议事房判定奏章的处理等级,这份奏折怕是得两天后才轮到让自已批阅,宣德皇帝等不到那个时候,故而让崔侍郎当面禀报,好早点儿解决放心。
“回皇上,微臣经由与江翰林,魏公公共同研究,决定推举郑家内门弟子谭晓天为新月公主围棋讲师,请皇上批示。”考官三人组中以崔侍郎官阶品级最高,有上殿参加朝政议事的资格,所以最后的决议奏章是由他书写上报,另外两人署名,崔侍郎不会贪这样的功劳,也没必要贪这样的功劳。
“谭晓天?......,能得到你们三个的共同推荐,这个人有什么样的长处?”点了点头,宣德皇帝问道——想当年江谭郑董四大世家在京城同场较技是何等的棋坛盛况,而今谭家远走西安,江家一枝独秀,还真是有点儿令人唏嘘,若非早知谭家子弟绝不可能出现在京城地区,而且崔侍郎有说明这是郑家弟子,他倒真希望谭晓天是谭家的弟子。
“回皇上,谭晓天,青城人士,今年八岁过半,自幼聪颖过人,有过目不忘之能,五岁习弈,启蒙恩师为原淮南府知事袁朗,六岁入学扬州江都棋院,师从扬州名家赵炎武,八岁,因成绩优异,表现过人,被郑家收为内弟子,拜在郑纪礼门下
。”对于谭晓天的相关资料崔侍郎早已记得是滚瓜烂熟,当下便答了出来。(未完待续。)
龙颜震怒,众大臣顿时噤若寒蝉,赶忙回归各自位置低眉信首不再言语。
严厉的目光在大殿上众臣的脸上扫视一遍,目光所到之处,众臣一个个如有利刃加身,不由自主的把身体缩得更紧,希望此时皇上的注意力不要落在自已身上,当然,也有几位大臣并没有因为皇上震怒而畏缩,手捧牙笏神色如常,只是这几位大臣无不是当朝重臣,位高权重,身份非常,这种镇定不是什么人想学就能学的。
“张爱卿,你对此事有何见解。”镇住了议事的杂乱,宣德皇帝把语气放缓,向站在百官最前面半闭着眼睛似乎在养神的老者问道。
“陛下,方才听过众位同僚的讨论,觉得大家说的都有道理,西北匈奴为患已久,虽屡屡受挫,但犯我大周之心从未停止过。若调以轻心,必将养虎为患,终成大祸。然则大周幅原辽阔,地广人多,国事如麻,若把主要精力,资源都放在西北边防难免会造成国家的发展失衡,于大局不利,所以为臣愚见,西北边防之事不可轻视,但也不可过于主动。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最好的办法一是适当加强西北边防兵力,固守要隘口以防匈奴大举南下犯边,二是利用此时匈奴内部各部落尚未统合之际分化瓦解,选择其中相对弱势,易于控制的部落暗中扶持,从而破坏延缓匈奴各部落统合的时间,为大周的国力,军力发展争取时间,待得我大周国库充实,兵强马壮之时便可以挥师北上,直捣黄龙,一劳永逸,将西北边患彻底铲除。
不要看张柏年方才半闭着眼似乎在养神打瞌睡,实际上他的脑子转得比谁都快,身为丞相百官之首,这不仅是地位的象征,更是一种实力和能力的体现,若不是政务娴熟,人情练达,怎么可能在这朝堂之上如鱼得水,下得百官支持,上得皇上信赖?张柏年这个回答即照顾了主战派想加强西北军备的要求,也照顾到主和派避免轻起战火的主张,算得上的持平之举,使两派虽不满意却都可以接近。
“嗯,张爱卿所言甚是,深和朕意。着兵部户部就此事制订方案,尽快实施。”张柏年提出的策略虽未必是最好的,但却是此时最稳妥的,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最怕的就是那种容易造成激烈却不容易控制的政策,张柏年的办法见效虽慢,却有着投入不大,不会激怒匈奴各部齐心敌对大周的好处,而且方案是张柏年提出来的,以后实施时,无论是兵部还是户部都会配合,而不是阳奉阴违的互相拆台。
“是,臣等尊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起出班领旨,这个议题算是过去了。
接下来有其他官员上本奏情,请皇上指示,宣德皇帝一一批示,很快便处理完了。
“还有要奏请的吗?”见众官员不再出班禀奏,宣德皇帝例行道。
众官员互相打量,却是没有人再站出来。
今天的朝会总算是过去了。
宣德皇帝正打算示意让司礼太监宣布退朝,忽然又想起了什么,“礼部侍郎崔铁林可在?”他问道。
“臣在。”崔侍郎听到皇上点明连忙出班向前,向皇上躬身行礼。
“为新月公主选师的事进行的怎么样了?”宣德皇帝问道——本来这样的小事是用不着皇上操心的,可谁让新月公主是他最疼爱喜欢的开心果呢?这两天那个小丫头没少在自已面前追问,既然负责此事的礼部官员在殿上,那就顺便问一下儿吧。
“回皇上,选师人选已定,今晨奏折已上交议事房。”崔侍郎答道。
“噢,你先讲一下儿结果吧。”按照议事房判定奏章的处理等级,这份奏折怕是得两天后才轮到让自已批阅,宣德皇帝等不到那个时候,故而让崔侍郎当面禀报,好早点儿解决放心。
“回皇上,微臣经由与江翰林,魏公公共同研究,决定推举郑家内门弟子谭晓天为新月公主围棋讲师,请皇上批示。”考官三人组中以崔侍郎官阶品级最高,有上殿参加朝政议事的资格,所以最后的决议奏章是由他书写上报,另外两人署名,崔侍郎不会贪这样的功劳,也没必要贪这样的功劳。
“谭晓天?......,能得到你们三个的共同推荐,这个人有什么样的长处?”点了点头,宣德皇帝问道——想当年江谭郑董四大世家在京城同场较技是何等的棋坛盛况,而今谭家远走西安,江家一枝独秀,还真是有点儿令人唏嘘,若非早知谭家子弟绝不可能出现在京城地区,而且崔侍郎有说明这是郑家弟子,他倒真希望谭晓天是谭家的弟子。
“回皇上,谭晓天,青城人士,今年八岁过半,自幼聪颖过人,有过目不忘之能,五岁习弈,启蒙恩师为原淮南府知事袁朗,六岁入学扬州江都棋院,师从扬州名家赵炎武,八岁,因成绩优异,表现过人,被郑家收为内弟子,拜在郑纪礼门下
。”对于谭晓天的相关资料崔侍郎早已记得是滚瓜烂熟,当下便答了出来。(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