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0 第30章 何进很高兴
- 31 第31章 恢复州牧
- 32 第32章 薛歌用计
- 33 第33章 中计
- 34 第34章 夜战!(上)
- 35 第35章 夜战!(中)
- 36 第36章 夜战!(下)
- 37 第37章 伤兵
- 38 第38章 卢植的午饭
- 39 第39章 刘备和中山靖王
- 40 第40章 老袁家的那些事
- 41 第41章 皇甫嵩的心计
- 42 第42章 高干之死
- 43 第43章 管亥
- 44 第44章 战起
- 45 第45章 安平之战(上)
- 46 第46章 安平之战(中)
- 47 第47章 安平之战(下)
- 48 第48章 卢植获罪
- 49 第49章 张梁之死
- 50 第50章 送上门的没好货
- 51 第51章 西园八校尉!
- 52 第52章 白马义从!
- 53 第53章 窦豆
- 54 第54章 风云暗涌
- 55 第55章 你的堂弟是赵云
- 56 第56章 守卫常山(上)
- 57 第57章 守卫常山(中)
- 58 第58章 守卫常山(下)
- 59 第59章 董卓和赵翔
- 60 第60章 孙策,周瑜
- 61 第61章 黑山灭,唐齐殁!
- 62 第62章 祭奠
- 63 第63章 荀衍
- 64 第64章 张郃
- 65 第65章 未来的上将
- 66 第66章 宴变
- 67 第67章 归心
- 68 第68章 驾崩
- 69 第69章 宫变!
- 70 第70章 常山,赵子龙!
- 71 第71章 州牧
- 72 第72章 大预言家韩馥
- 73 第73章 通知
- 74 第74章 赵云vs韩猛
- 75 第75章 薛歌的担忧
- 76 第76章 釜底抽薪
- 77 第77章 塌顿的故事
- 78 第78章 降者不杀!
- 79 第79章 破釜沉舟 (上)
- 80 第80章 破釜沉舟 (中)
- 81 第81章 破釜沉舟 (下)
- 82 第82章 张勋善守
- 83 第83章 麯义善攻
- 84 第84章 黑山,常山,渤海
- 85 第85章 合谋常山
- 86 第86章 兄弟之争
- 87 第87章 死战!
- 88 第88章 外城破,张勋亡!
- 89 第89章 书信
- 90 第90章 韩馥降
- 91 第91章 民夫和士卒的区别
- 92 第92章 渤海撤军
- 93 第93章 董卓入京
- 94 第94章 渤海王
- 95 第95章 谋算
- 96 第96章 十倍奉还
- 97 第97章 田豫来投
- 98 第98章 李肃出使
- 99 第99章 应邀
- 100 第100章 情报机构
- 101 第101章 影
- 102 第102章 炼铁
- 103 第103章 会议
- 104 第104章 贾诩出仕
- 105 第105章 可怜的家伙
- 106 第106章 李肃再使
- 107 第107章 陷阵营!
- 108 第108章 西园灭
- 109 第109章 吕布vs王越
- 110 第110章 今天有点事
- 111 第111章 行刺(上)
- 112 第112章 行刺(中)
- 113 第113章 请假条
- 114 第114章 行刺(下)
- 115 第115章 伯谋之殇
- 116 第116章 算计
- 117 第117章 今天过二十四岁生日
- 118 第118章 双雄
- 119 第119章 魏延,徐盛
- 120 第120章 改法
- 121 第121章 大谁何布局
- 122 第122章 请假条
- 123 第123章 回来了
- 124 第124章 备战
- 125 第125章 盟主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40章 老袁家的那些事
第40章 老袁家的那些事
由于黄河常年浸蚀的缘故,河东郡的土地大多都很湿软。而此时,无数人的鲜血正在慢慢的融入到这片湿软的土地里。
从空中看向大地,便能看到一红一黄两股军队在相互厮杀。
一边是汉武卒不顾一切得向前推进,另一边则是黄巾的死命防守。
连日无休止的战斗终于使得汉武卒再无往日的剽悍,各种战斗动作都是缓慢了两分。
再加上本阵侧翼即将被海量的黄巾迂回,汉武卒的形势更是岌岌可危。
皇甫嵩立在汉军阵中。眼看黄巾即将完成迂回,从侧翼包抄汉军。皇甫嵩终于下令道:“变阵,左军改前军。弩手持黄肩,寒鸦声连天。”
马上有小校在阵中开始大喊:“将军有令!变阵!左军改前军!大黄弩出寒鸦,开道!”
很快,在数百个基层军官的喝骂下。汉武卒的左军前方涌现出一千弩手。他们神情冷漠,手持大黄弩。面向蜂拥而来的黄巾军扣下了手中的板机。
无数枝细小的弩矢从大黄弩的机匣中弹出。
一千张大黄弩,竟然射出了三万枝弩矢!它们在空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铺天盖地的巨网。
它们在空中尖啸,发出的声音如同一群寒夜里的乌鸦。向着正前方的万余黄巾闪电般穿去!
正在向前冲锋的黄巾兵看到如此骇人的阵势,脚步也纷纷停顿下来。不自主的开始向后挪动。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那一大片弩矢在黄巾兵迅速收缩的瞳孔中越来越大,直至命中。
红色的鲜血如同最妖艳的花,绽放在黄巾军阵中。
万余黄巾,瞬间阵亡六千余人。剩下的人也是大半带伤,开始在原地哀嚎起来。
少数一些幸运儿没有被弩矢命中,也是呆楞在原地,状若痴傻。
这就是能与狼牙重箭媲美的大黄弩的威力!
那一千弩手却神色如常,不带一丝表情的默默退回阵中。取而代之的是三千名手持汉刀木盾的汉军轻兵。
他们的眼中已经透露出深深的疲惫之色。但依旧神色坚毅,向着黄巾冲杀而来。
这一路的残余黄巾军在呆傻和哀嚎中,很快被汉军歼灭。
汉武卒从左边突围,面向黄巾大军重新设立了防线。缓缓向后退去。
黄巾军后阵,褚飞燕看着一点一点撤离的汉武卒。眉眼之间,极为凝重。
褚飞燕身旁,副统领高升一脸得意的说道:“褚统领。那汉武卒,也不过如此。此间还是畏战退兵了,不若我们率大军直接掩杀过去。或许能一举除掉汉武卒!”
褚飞燕闻言立刻用冷厉的眼神盯着高升。直到那高升的头皮都开始发麻。终于是缓声怒道:“要送死?你自己去。别拉上众儿郎!”
说完,褚飞燕却是不理那高升。自己打马走了。在其脑海中,却不停的浮现着一个梦魇般的数据:一比三十。
黄巾儿郎付出了接近三万人伤亡的代价,却换回汉军只死了不到一千人!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据。这意味着要干掉这四万汉军,至少要付出一百二十万黄巾军的兵力!
而黄巾发展到现在,遍布各地的军力全都加起来,也不过只有一百多万人。
这其中还有一半人都是没有战斗力的老幼和妇孺。
褚飞燕被残酷的现实打击的无法释然。混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副将高升。
高升望着褚飞燕离去的背影。眼角浮现一股戾色,薄薄的嘴角也出现了一抹阴狠的笑容。
洛阳城门,袁逢正带着袁氏族人在为袁术送行。袁家四世三公,门楣荣耀极为显赫。如今袁家新一代子弟中。
庶出的老大袁绍已经在大将军府担任幕僚,如今嫡子袁术也在家族的安排下,即将去那宛城接替褚贡的太守之位。
袁术身高八尺,容貌也甚是俊郎,眉眼之间更是透出一抹英气。
袁术曾经在北五校当过长水校尉。是以身上也有着一股淡淡的杀伐之气。显得袁术十分的威武不凡。
袁逢对于这个嫡子也甚是喜爱。
这才费劲心思将南阳太守这个肥缺给袁术安排下来。
圣上已经决意重启州牧制,虽然目前的两个州牧都是皇叔担任。
但后来的事,谁又能说的上呢。毕竟陛下可没有十三个皇叔。
南阳做为荆州最接近中央的郡,其太守升任州牧的可能也是很大的。
并且南阳本身也是一个极其富庶的大郡。
一州之牧,那也是位比三公的封疆大吏了。
袁逢的想法很简单,他仅仅是想袁氏一族世代三公的荣耀继续传承下去。
袁绍也在为袁术送别的人群中。他静静的望着被袁逢细心叮铃的袁术。
眼底闪过不满的神色,袁绍悄然握紧了自己的拳头。脸上依旧挂着春风一般和煦的微笑。
袁逢的弟弟袁隗站在袁绍身后,却是清晰的看见袁绍眼中一闪而过的不满之色。
袁隗神色如常,心底却暗自开始叹息起来:家主对于这嫡子袁术,确实是太过偏爱了一些。
袁绍无论如何,都是袁逢的长子。虽然是庶出的,并且还被过继给了弟弟袁成。
但袁绍的能力真的十分出众,容貌更比袁术多了三分英伟。气质也比其少了两分轻浮。
袁隗心底是十分认可并且喜爱袁绍这个侄子的。认为其必定能成大事。就连袁绍的字那也是袁隗给冠的。
前些年,袁成病逝。袁绍更是为其披麻戴孝两年,之后也是闭门在家不接受朝廷的征辟。日子更是过得荒唐无比,天天和那宦官的养孙去喝花酒!
最后还是袁隗指着袁绍的鼻子破口大骂,令其醒悟。这才接受了大将军何进的征辟,成了大将军府的一个幕僚。
袁绍,真的是从小就很重情义的一个孩子。
而袁逢呢,却好像没有生过这个儿子一样。自从过继给袁成后便不管不顾。
直到袁绍被世人皆交口称赞。这袁逢才站出来淡淡的表示了一句:我对这个侄子也很是喜爱。
注意,是侄子。自从袁逢当众说出这句话过后。袁隗便知道,袁绍的心中对其生父,却是彻底的绝望了。
又是一声轻叹,袁隗却只能将温和的目光投向袁绍,安慰与他。
袁绍确实早已对袁逢不抱有任何幻想。但此刻见到袁术如此得袁逢喜爱。袁绍心中依然不可抑制的生出了一种奇怪的滋味。
这种感觉几乎让袁绍发狂。若不是自己从小便无比尊重的叔父在一边看着他。袁绍早已拂袖而去了。
从空中看向大地,便能看到一红一黄两股军队在相互厮杀。
一边是汉武卒不顾一切得向前推进,另一边则是黄巾的死命防守。
连日无休止的战斗终于使得汉武卒再无往日的剽悍,各种战斗动作都是缓慢了两分。
再加上本阵侧翼即将被海量的黄巾迂回,汉武卒的形势更是岌岌可危。
皇甫嵩立在汉军阵中。眼看黄巾即将完成迂回,从侧翼包抄汉军。皇甫嵩终于下令道:“变阵,左军改前军。弩手持黄肩,寒鸦声连天。”
马上有小校在阵中开始大喊:“将军有令!变阵!左军改前军!大黄弩出寒鸦,开道!”
很快,在数百个基层军官的喝骂下。汉武卒的左军前方涌现出一千弩手。他们神情冷漠,手持大黄弩。面向蜂拥而来的黄巾军扣下了手中的板机。
无数枝细小的弩矢从大黄弩的机匣中弹出。
一千张大黄弩,竟然射出了三万枝弩矢!它们在空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铺天盖地的巨网。
它们在空中尖啸,发出的声音如同一群寒夜里的乌鸦。向着正前方的万余黄巾闪电般穿去!
正在向前冲锋的黄巾兵看到如此骇人的阵势,脚步也纷纷停顿下来。不自主的开始向后挪动。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那一大片弩矢在黄巾兵迅速收缩的瞳孔中越来越大,直至命中。
红色的鲜血如同最妖艳的花,绽放在黄巾军阵中。
万余黄巾,瞬间阵亡六千余人。剩下的人也是大半带伤,开始在原地哀嚎起来。
少数一些幸运儿没有被弩矢命中,也是呆楞在原地,状若痴傻。
这就是能与狼牙重箭媲美的大黄弩的威力!
那一千弩手却神色如常,不带一丝表情的默默退回阵中。取而代之的是三千名手持汉刀木盾的汉军轻兵。
他们的眼中已经透露出深深的疲惫之色。但依旧神色坚毅,向着黄巾冲杀而来。
这一路的残余黄巾军在呆傻和哀嚎中,很快被汉军歼灭。
汉武卒从左边突围,面向黄巾大军重新设立了防线。缓缓向后退去。
黄巾军后阵,褚飞燕看着一点一点撤离的汉武卒。眉眼之间,极为凝重。
褚飞燕身旁,副统领高升一脸得意的说道:“褚统领。那汉武卒,也不过如此。此间还是畏战退兵了,不若我们率大军直接掩杀过去。或许能一举除掉汉武卒!”
褚飞燕闻言立刻用冷厉的眼神盯着高升。直到那高升的头皮都开始发麻。终于是缓声怒道:“要送死?你自己去。别拉上众儿郎!”
说完,褚飞燕却是不理那高升。自己打马走了。在其脑海中,却不停的浮现着一个梦魇般的数据:一比三十。
黄巾儿郎付出了接近三万人伤亡的代价,却换回汉军只死了不到一千人!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据。这意味着要干掉这四万汉军,至少要付出一百二十万黄巾军的兵力!
而黄巾发展到现在,遍布各地的军力全都加起来,也不过只有一百多万人。
这其中还有一半人都是没有战斗力的老幼和妇孺。
褚飞燕被残酷的现实打击的无法释然。混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副将高升。
高升望着褚飞燕离去的背影。眼角浮现一股戾色,薄薄的嘴角也出现了一抹阴狠的笑容。
洛阳城门,袁逢正带着袁氏族人在为袁术送行。袁家四世三公,门楣荣耀极为显赫。如今袁家新一代子弟中。
庶出的老大袁绍已经在大将军府担任幕僚,如今嫡子袁术也在家族的安排下,即将去那宛城接替褚贡的太守之位。
袁术身高八尺,容貌也甚是俊郎,眉眼之间更是透出一抹英气。
袁术曾经在北五校当过长水校尉。是以身上也有着一股淡淡的杀伐之气。显得袁术十分的威武不凡。
袁逢对于这个嫡子也甚是喜爱。
这才费劲心思将南阳太守这个肥缺给袁术安排下来。
圣上已经决意重启州牧制,虽然目前的两个州牧都是皇叔担任。
但后来的事,谁又能说的上呢。毕竟陛下可没有十三个皇叔。
南阳做为荆州最接近中央的郡,其太守升任州牧的可能也是很大的。
并且南阳本身也是一个极其富庶的大郡。
一州之牧,那也是位比三公的封疆大吏了。
袁逢的想法很简单,他仅仅是想袁氏一族世代三公的荣耀继续传承下去。
袁绍也在为袁术送别的人群中。他静静的望着被袁逢细心叮铃的袁术。
眼底闪过不满的神色,袁绍悄然握紧了自己的拳头。脸上依旧挂着春风一般和煦的微笑。
袁逢的弟弟袁隗站在袁绍身后,却是清晰的看见袁绍眼中一闪而过的不满之色。
袁隗神色如常,心底却暗自开始叹息起来:家主对于这嫡子袁术,确实是太过偏爱了一些。
袁绍无论如何,都是袁逢的长子。虽然是庶出的,并且还被过继给了弟弟袁成。
但袁绍的能力真的十分出众,容貌更比袁术多了三分英伟。气质也比其少了两分轻浮。
袁隗心底是十分认可并且喜爱袁绍这个侄子的。认为其必定能成大事。就连袁绍的字那也是袁隗给冠的。
前些年,袁成病逝。袁绍更是为其披麻戴孝两年,之后也是闭门在家不接受朝廷的征辟。日子更是过得荒唐无比,天天和那宦官的养孙去喝花酒!
最后还是袁隗指着袁绍的鼻子破口大骂,令其醒悟。这才接受了大将军何进的征辟,成了大将军府的一个幕僚。
袁绍,真的是从小就很重情义的一个孩子。
而袁逢呢,却好像没有生过这个儿子一样。自从过继给袁成后便不管不顾。
直到袁绍被世人皆交口称赞。这袁逢才站出来淡淡的表示了一句:我对这个侄子也很是喜爱。
注意,是侄子。自从袁逢当众说出这句话过后。袁隗便知道,袁绍的心中对其生父,却是彻底的绝望了。
又是一声轻叹,袁隗却只能将温和的目光投向袁绍,安慰与他。
袁绍确实早已对袁逢不抱有任何幻想。但此刻见到袁术如此得袁逢喜爱。袁绍心中依然不可抑制的生出了一种奇怪的滋味。
这种感觉几乎让袁绍发狂。若不是自己从小便无比尊重的叔父在一边看着他。袁绍早已拂袖而去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