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4 第54章 风云暗涌
- 55 第55章 你的堂弟是赵云
- 56 第56章 守卫常山(上)
- 57 第57章 守卫常山(中)
- 58 第58章 守卫常山(下)
- 59 第59章 董卓和赵翔
- 60 第60章 孙策,周瑜
- 61 第61章 黑山灭,唐齐殁!
- 62 第62章 祭奠
- 63 第63章 荀衍
- 64 第64章 张郃
- 65 第65章 未来的上将
- 66 第66章 宴变
- 67 第67章 归心
- 68 第68章 驾崩
- 69 第69章 宫变!
- 70 第70章 常山,赵子龙!
- 71 第71章 州牧
- 72 第72章 大预言家韩馥
- 73 第73章 通知
- 74 第74章 赵云vs韩猛
- 75 第75章 薛歌的担忧
- 76 第76章 釜底抽薪
- 77 第77章 塌顿的故事
- 78 第78章 降者不杀!
- 79 第79章 破釜沉舟 (上)
- 80 第80章 破釜沉舟 (中)
- 81 第81章 破釜沉舟 (下)
- 82 第82章 张勋善守
- 83 第83章 麯义善攻
- 84 第84章 黑山,常山,渤海
- 85 第85章 合谋常山
- 86 第86章 兄弟之争
- 87 第87章 死战!
- 88 第88章 外城破,张勋亡!
- 89 第89章 书信
- 90 第90章 韩馥降
- 91 第91章 民夫和士卒的区别
- 92 第92章 渤海撤军
- 93 第93章 董卓入京
- 94 第94章 渤海王
- 95 第95章 谋算
- 96 第96章 十倍奉还
- 97 第97章 田豫来投
- 98 第98章 李肃出使
- 99 第99章 应邀
- 100 第100章 情报机构
- 101 第101章 影
- 102 第102章 炼铁
- 103 第103章 会议
- 104 第104章 贾诩出仕
- 105 第105章 可怜的家伙
- 106 第106章 李肃再使
- 107 第107章 陷阵营!
- 108 第108章 西园灭
- 109 第109章 吕布vs王越
- 110 第110章 今天有点事
- 111 第111章 行刺(上)
- 112 第112章 行刺(中)
- 113 第113章 请假条
- 114 第114章 行刺(下)
- 115 第115章 伯谋之殇
- 116 第116章 算计
- 117 第117章 今天过二十四岁生日
- 118 第118章 双雄
- 119 第119章 魏延,徐盛
- 120 第120章 改法
- 121 第121章 大谁何布局
- 122 第122章 请假条
- 123 第123章 回来了
- 124 第124章 备战
- 125 第125章 盟主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64章 张郃
第64章 张郃
荀衍是颖川荀氏族人,因为在同辈中他排行老三。也被人称为“荀三”。
荀衍穿着一袭白衫。身长七尺多,面容白净。眼睛不大,却很有神。鼻梁不高,却棱角分明。
此刻他手里拿着招贤榜,被亲卫带到赵翔的身前。
“颖川荀衍荀休若,拜见使君。”荀衍躬身行礼。
赵翔对荀衍心生几分好感:“荀先生不必多礼。”
“荀先生可是准备加入本郡?”
见得荀衍点头,赵翔剑眉轻扬:“不知先生擅长何事?”
荀衍轻轻一笑。给人一种十分温和的感觉:“衍所长者,唯安民治政。”
赵翔突然冷不丁吐字: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
原来,赵翔有意考校眼前这个是不是又一个西贝货。就将清晨才学的《荀子》拿出来背了一段。
赵翔看向荀衍,似笑非笑。
荀衍微微一笑,答道:
“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
荀衍又向赵翔行了一礼:“荀氏数百族人,从五岁便被教授《荀子》。”
赵翔神色微动:“现今难民蜂拥至常山,郡库粮草即将告罄,当已何法应对?”
荀衍却是答道:“衍亦有一问,请使君解答。”
“说吧。”
荀衍直起身看向赵翔:“不知郡库可还有钱财?”
赵翔蹙眉:“钱财当然有,只是外出购粮之法只是杯水车薪。”
“若以工代赈,又当如何?”荀衍轻笑出声。
赵翔瞬间眼前一亮。对啊!可以以工代赈啊。
常山郡别的没有,荒地可是多的很。
荀衍接着说道:“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中挑选精壮之士,训练成军。如此,还可得一支强军。”
赵翔本来还在欣喜中,闻言却是连连点头。
赵翔回过神来,看向荀衍。越看越觉得这真是个人才:
“休若可认得荀或?”
见荀衍微微摇头,赵翔眼中闪过一抹遗憾之色。
旋即调整好心态,沉声道:
“休若可愿为出仕常山?”
荀衍回答的不卑不吭,:“固之所愿。”
与此同时,朝廷对常山剿灭黑山军的嘉奖也下来了:赏金三千两。加封常山太守赵翔食邑两百户。
河东太守董卓则得了一个安西将军的封号,并有权节制河套归于汉室的异族军队。
对此赵翔不置可否。
五月,赵翔任荀衍为常山郡郡丞郎官。协助郡丞处理郡中流民一事。
荀衍安排田地补种,河道施工。将全郡治理的井井有条。
只有一件事让荀衍颇感无奈。
当时,各地流民聚于常山。偷盗抢掠之事遍布全郡。
荀衍儒家出身,主张以宽恕治人。不停的抓人放人,或是以工代刑。
然而郡内犯罪依然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使得常山郡内人心惶惶。
荀衍无奈,向已经病愈的郡丞薛歌通报。
薛歌轻笑中,派出杨弘处理此事。
法家出身的杨弘向赵翔接得八百名血魂军悍卒。
于是一日夜间,常山郡的大盗小贼有七千多枚人头落地。杨弘依然神色平静。
尽管事后杨弘被赵翔下令在家思过一月,但常山郡的治安从那之后真的好了许多。
一月后杨弘复任,更是用严苛之法处理罪犯。
全郡便鲜有鸡鸣狗盗之事了。
六月,赵翔迁荀衍为常山郡丞。
杨弘则兼了一个武职:贼曹史。
七月,全郡形势大好下。赵翔接待了一位特别的客人:邺城来使,辛评。
辛评身长六尺多,面容肃然,不苟言笑。
他郑重向赵翔见礼:“邺成郎官辛评,见过赵使君。”
赵翔摆摆手,轻笑说道:“辛先生不必多礼。不知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辛评开口,语气中带着古板:“我家太守韩文节将于今月在邺城举办三十生辰之礼,请赵使君前去赴宴。”
说毕,辛评从宽袖中摸出一张宴贴,奉给赵翔。
赵翔接过门贴:“善,本将一定赴礼!”
辛评告退。
赵翔看着宴贴上的名字,若有所思。
片刻后,赵翔轻声道:“典韦,召集众人。厅议。”
张郃已经在血魂军中待了四个月了。
由于伤势原因,他并没有参加围剿黑山军的战役。
更因为邺城郡卒全灭,年轻的他无颜回去面见太守韩馥。所以张郃一直待在血魂军中。
但是慢慢的,张郃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血魂军士卒,虽然日常的训练极为严苛。但是士卒的待遇也是极好。
大家一起训练,一起流汗。一起高声唱号,一起声嘶嗓哑。
同袍之间相互照顾,已经演变为一种血浓于水的袍泽之情。
太守赵翔更是不时来到营地,陪着大家一同训练。
血魂军上下,莫不对赵翔十分尊崇。
张郃甚至已经给自己的好友寄出书信,劝其过来与自己一同共事。
血魂军的几位校尉都去县城参加厅议了。张郃也是靠在营地门口的高台上闭目假寐。
一匹快马从远处奔驰而来,营地门口的血魂军士卒纷纷提刀警戒。
张郃悠悠睁开双眼,站起身望向来骑:“来者何人?”
那骑快马上的骑士手中执着一枚令牌,厉声喝到:“太守有令!抽调三十名血魂军士卒陪同将军去往邺城!”
将令牌扔进营地,骑士再次高声道:“尔等尽快定下人选。将军申时便出发!”
传令的骑士绝尘而去。
令牌刚好落到张郃脚下,张郃捡起令牌,怔怔出神。
一个独臂裨将骂骂咧咧从营地中走出:“听说有快马来报?儁乂,发生了何事?”
另一名裨将也跟着走出:“雷薄!你牌还没打完就跑?是不是又想赖账?”
两名裨将正是陈兰和失了一臂的雷薄。
张郃捏着令牌淡淡答道:“将军有令,让我等挑选出三十名士卒。陪同将军去邺城。”
独臂裨将高兴的怪叫一嗓子。陈兰也是打了个唿哨,对张郃说道:“儁乂,你说咱们常山三裨将。这次该换谁出勤了?”
“反正该谁都不该儁乂!”雷薄哼哼说道:“上次郡南有贼寇,就是儁乂出的营。”
张郃英眉一皱:“邺城是某的故乡。”
雷薄陈兰开始沉默。
良久,雷薄才晃了晃自己空荡的手臂。自嘲的笑了笑,嘴角更是升起涩意:
“哎,某老雷一只手没了,也老是被人欺负。连门都出不了,已经是个废人咯。。”
陈兰强忍笑意,在场的两位裨将却都是知道雷薄是个什么德行。
张郃无奈:“那就带上雷二哥一起去。”
雷薄的脸色转换当真如同翻书,瞬间又是喜笑颜开道:“那就多谢儁乂了!”
张郃却是不理雷薄,将目光投向陈兰:“这次某必须回去一趟,营地这里。。”
陈兰吐出嘴里枯枝,洒然一笑:“儁乂只管前去,营地自有几位将军和某在这里。”
张郃点头。他望向邺城的方向,眸中流露出一丝伤感。
荀衍穿着一袭白衫。身长七尺多,面容白净。眼睛不大,却很有神。鼻梁不高,却棱角分明。
此刻他手里拿着招贤榜,被亲卫带到赵翔的身前。
“颖川荀衍荀休若,拜见使君。”荀衍躬身行礼。
赵翔对荀衍心生几分好感:“荀先生不必多礼。”
“荀先生可是准备加入本郡?”
见得荀衍点头,赵翔剑眉轻扬:“不知先生擅长何事?”
荀衍轻轻一笑。给人一种十分温和的感觉:“衍所长者,唯安民治政。”
赵翔突然冷不丁吐字: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
原来,赵翔有意考校眼前这个是不是又一个西贝货。就将清晨才学的《荀子》拿出来背了一段。
赵翔看向荀衍,似笑非笑。
荀衍微微一笑,答道:
“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
荀衍又向赵翔行了一礼:“荀氏数百族人,从五岁便被教授《荀子》。”
赵翔神色微动:“现今难民蜂拥至常山,郡库粮草即将告罄,当已何法应对?”
荀衍却是答道:“衍亦有一问,请使君解答。”
“说吧。”
荀衍直起身看向赵翔:“不知郡库可还有钱财?”
赵翔蹙眉:“钱财当然有,只是外出购粮之法只是杯水车薪。”
“若以工代赈,又当如何?”荀衍轻笑出声。
赵翔瞬间眼前一亮。对啊!可以以工代赈啊。
常山郡别的没有,荒地可是多的很。
荀衍接着说道:“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中挑选精壮之士,训练成军。如此,还可得一支强军。”
赵翔本来还在欣喜中,闻言却是连连点头。
赵翔回过神来,看向荀衍。越看越觉得这真是个人才:
“休若可认得荀或?”
见荀衍微微摇头,赵翔眼中闪过一抹遗憾之色。
旋即调整好心态,沉声道:
“休若可愿为出仕常山?”
荀衍回答的不卑不吭,:“固之所愿。”
与此同时,朝廷对常山剿灭黑山军的嘉奖也下来了:赏金三千两。加封常山太守赵翔食邑两百户。
河东太守董卓则得了一个安西将军的封号,并有权节制河套归于汉室的异族军队。
对此赵翔不置可否。
五月,赵翔任荀衍为常山郡郡丞郎官。协助郡丞处理郡中流民一事。
荀衍安排田地补种,河道施工。将全郡治理的井井有条。
只有一件事让荀衍颇感无奈。
当时,各地流民聚于常山。偷盗抢掠之事遍布全郡。
荀衍儒家出身,主张以宽恕治人。不停的抓人放人,或是以工代刑。
然而郡内犯罪依然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使得常山郡内人心惶惶。
荀衍无奈,向已经病愈的郡丞薛歌通报。
薛歌轻笑中,派出杨弘处理此事。
法家出身的杨弘向赵翔接得八百名血魂军悍卒。
于是一日夜间,常山郡的大盗小贼有七千多枚人头落地。杨弘依然神色平静。
尽管事后杨弘被赵翔下令在家思过一月,但常山郡的治安从那之后真的好了许多。
一月后杨弘复任,更是用严苛之法处理罪犯。
全郡便鲜有鸡鸣狗盗之事了。
六月,赵翔迁荀衍为常山郡丞。
杨弘则兼了一个武职:贼曹史。
七月,全郡形势大好下。赵翔接待了一位特别的客人:邺城来使,辛评。
辛评身长六尺多,面容肃然,不苟言笑。
他郑重向赵翔见礼:“邺成郎官辛评,见过赵使君。”
赵翔摆摆手,轻笑说道:“辛先生不必多礼。不知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辛评开口,语气中带着古板:“我家太守韩文节将于今月在邺城举办三十生辰之礼,请赵使君前去赴宴。”
说毕,辛评从宽袖中摸出一张宴贴,奉给赵翔。
赵翔接过门贴:“善,本将一定赴礼!”
辛评告退。
赵翔看着宴贴上的名字,若有所思。
片刻后,赵翔轻声道:“典韦,召集众人。厅议。”
张郃已经在血魂军中待了四个月了。
由于伤势原因,他并没有参加围剿黑山军的战役。
更因为邺城郡卒全灭,年轻的他无颜回去面见太守韩馥。所以张郃一直待在血魂军中。
但是慢慢的,张郃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血魂军士卒,虽然日常的训练极为严苛。但是士卒的待遇也是极好。
大家一起训练,一起流汗。一起高声唱号,一起声嘶嗓哑。
同袍之间相互照顾,已经演变为一种血浓于水的袍泽之情。
太守赵翔更是不时来到营地,陪着大家一同训练。
血魂军上下,莫不对赵翔十分尊崇。
张郃甚至已经给自己的好友寄出书信,劝其过来与自己一同共事。
血魂军的几位校尉都去县城参加厅议了。张郃也是靠在营地门口的高台上闭目假寐。
一匹快马从远处奔驰而来,营地门口的血魂军士卒纷纷提刀警戒。
张郃悠悠睁开双眼,站起身望向来骑:“来者何人?”
那骑快马上的骑士手中执着一枚令牌,厉声喝到:“太守有令!抽调三十名血魂军士卒陪同将军去往邺城!”
将令牌扔进营地,骑士再次高声道:“尔等尽快定下人选。将军申时便出发!”
传令的骑士绝尘而去。
令牌刚好落到张郃脚下,张郃捡起令牌,怔怔出神。
一个独臂裨将骂骂咧咧从营地中走出:“听说有快马来报?儁乂,发生了何事?”
另一名裨将也跟着走出:“雷薄!你牌还没打完就跑?是不是又想赖账?”
两名裨将正是陈兰和失了一臂的雷薄。
张郃捏着令牌淡淡答道:“将军有令,让我等挑选出三十名士卒。陪同将军去邺城。”
独臂裨将高兴的怪叫一嗓子。陈兰也是打了个唿哨,对张郃说道:“儁乂,你说咱们常山三裨将。这次该换谁出勤了?”
“反正该谁都不该儁乂!”雷薄哼哼说道:“上次郡南有贼寇,就是儁乂出的营。”
张郃英眉一皱:“邺城是某的故乡。”
雷薄陈兰开始沉默。
良久,雷薄才晃了晃自己空荡的手臂。自嘲的笑了笑,嘴角更是升起涩意:
“哎,某老雷一只手没了,也老是被人欺负。连门都出不了,已经是个废人咯。。”
陈兰强忍笑意,在场的两位裨将却都是知道雷薄是个什么德行。
张郃无奈:“那就带上雷二哥一起去。”
雷薄的脸色转换当真如同翻书,瞬间又是喜笑颜开道:“那就多谢儁乂了!”
张郃却是不理雷薄,将目光投向陈兰:“这次某必须回去一趟,营地这里。。”
陈兰吐出嘴里枯枝,洒然一笑:“儁乂只管前去,营地自有几位将军和某在这里。”
张郃点头。他望向邺城的方向,眸中流露出一丝伤感。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