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9 第168章 孩子和狼
- 170 第169章 敬仰问题
- 171 第170章 十日必死
- 172 第171章 四兄弟
- 173 第172章 救无可救
- 174 第173章 你是对的
- 175 第174章 踏青
- 176 第175章 选择
- 177 第176章 顺利毕业
- 178 第177章 不当侍御医
- 179 第178章 文人相轻
- 180 第179章 展昭之妻
- 181 第180章 三口铡刀
- 182 第181章 喷嚏
- 183 第182章 出诊山庄
- 184 第183章 三倍诊金
- 185 第184章 谁是庸医
- 186 第185章 吐舌头
- 187 第186章 鬼门十三针
- 188 第187章 疯狂的太医
- 189 第188章 大黄太医
- 190 第189章 儿媳妇改嫁
- 191 第190章 剖尸
- 192 第191章 屎罐子
- 193 第192章 都是好吃惹的祸
- 194 第193章 一代吃货
- 195 第194章 文豪摆摊
- 196 第195章 悬赏
- 197 第196章 一药值百金
- 198 第197章 小媳妇病了
- 199 第198章 治咳嗽的方子
- 200 第199章 女鬼哭
- 201 第200章 一线希望
- 202 第201章 鬼神同路
- 203 第202章 懊悔
- 204 第203章 雄鸽
- 205 第204章 肚子胀
- 206 第205章 砸场子的屁
- 207 第206章 骂出来的癫狂
- 208 第207章 圆梦
- 209 第208章 小别胜新婚
- 210 第209章 进京求医
- 211 第210章 实诚人
- 212 第211章 逆推
- 213 第212章 三大高手齐出马
- 214 第213章 牛犊的方子
- 215 第214章 歪打正着
- 216 第215章 双宿双飞
- 217 第216章 赚钱去大理
- 218 第217章 吆喝
- 219 第218章 好人有好报
- 220 第219章 吃饭不着急
- 221 第220章 段云逸
- 222 第221章 重逢
- 223 第222章 又见瘟疫
- 224 第223章 死亡
- 225 第224章 多变的瘟疫
- 226 第225章 漫天的蝴蝶
- 227 第226章 逃
- 228 第227章 夜半竹楼
- 229 第228章 恐怖瘟疫
- 230 第229章 卖果子的村姑
- 231 第230章 京城瘟疫
- 232 第231章 天赐良机
- 233 第232章 突围
- 234 第233 神秘失踪
- 235 第234章 迷宫鬼影
- 236 第235章 龙国和烧饼国
- 237 第236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 238 第237章 孤注一掷
- 239 第238章 脱困
- 240 第239章 死城
- 241 第240章 山村炊烟
- 242 第241章 自取灭亡
- 243 第242章 小河边
- 244 第243章 一根断头香
- 245 第244章 丢得久
- 246 第245章 赚一个
- 247 第246章 谁带来的瘟疫
- 248 第247章 诡异的空城
- 249 第248章 山高皇帝远
- 250 第249章 破釜沉舟
- 251 第250章 广收门徒
- 252 第251章 一起死吧
- 253 第252章 弦断人不归
- 254 第253章 瘟疫来了
- 255 第254章 血腥京城
- 256 第255章 让开
- 257 第256章 洪涛余生
- 258 第257章 避暑山庄
- 259 第258章 本草之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78章 文人相轻
第178章 文人相轻
朱肱问叶知秋以后的打算,叶知秋道:“我想回孙氏医馆坐堂问诊,那里有我师父和以前的大伯,他们两都是太医,医术非常高明,我很多地方还要跟他们学习。”
唐慎微已经获得翰林医官院的医官资格,听了叶知秋不当侍御医的事情之后,很是感触。道:“大哥面对侍御医这样的高位都能超然舍弃,我这小小医官,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我也辞官不做了,跟着大哥坐堂问诊去,大哥可愿意收留于我?”
叶知秋笑了:“好啊!哪有什么不能收留的。回头我跟我师父师伯他们说一声就是了。”
庞安时击掌笑道:“咱们四兄弟为什么不自己开个医馆呢?”
此言一出,其他几个纷纷叫好,朱肱当先鼓掌道:“这主意好!咱们四兄弟,一起开创一番事业!”
叶知秋点头道:“这个主意当真不错!”
唐慎微等人都拊掌赞同。唐慎微道:“大哥现在就已经名满京城了,将来名扬天下,那是肯定的!”
朱肱道:“言之有理!特别是大哥的温病学说,我觉得,是最容易出彩的,将来大哥成名,十有**便在这上面!”
庞安时也道:“大哥理论方面也很是了得啊,能说出前贤的典籍值得商榷的地方的,又有几个?”
叶知秋笑道:“行了你们,一个劲夸我作什么?咱们还是商量,怎么把咱们的医馆开起来吧!”
“对对!”一说到这,几个人兴趣顿时都转移到这上面来了。一番商议,选定在京城最繁华的主街开,可是说到医馆的名字,争得个不可开交。最后。统一意见,叫“知秋医馆”。因为他们四个中医术最高的就是叶知秋。又是大哥,他的名气最大,京城很多人都知道,容易创出牌子。而且,用医者名字命名医馆也符合习惯。比如侍御医林忆的医馆,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对这个名字,叶知秋自己当然不同意。他不喜欢这么招摇。但是,其余三人意见一致,反对无效,只好接受。
他们正商量得热闹,王妃让人过来叫他去有话说。
叶知秋过去之后,王妃低声让他再去给开封府知府包拯敬酒。叶知秋说已经敬过了。王妃低声道:“再过几日,就是你弟弟案子问审的日子。你多给他敬一杯酒,他说不定就能多手下留情一分。”
叶知秋苦笑,如果包拯是一杯酒就能心软的人,他就不会被叫做包青天。但是,母亲爱子心切,便是一根稻草,却也要当成大木头抱着的。便点点头,端了一杯酒,来到包拯面前:“包大人!”
包拯赶紧起身,笑脸相迎:“四国舅!”
“包大人为民作主,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着实让人敬佩,所以,我特意单独给包大人敬一杯酒。”
“不敢当!”包拯一张黑脸满是笑意,“国舅医术高超,上次瘟疫,解救了满京城无数百姓的性命,卑职身为开封府尹,正要替全城百姓感激国舅救命之恩呢!”
“我这才是不敢当了。”叶知秋笑道,目光一扫,落在包拯身后两人身上,笑道:“展昭展大人,白玉堂白大人两位英雄豪杰,我是久闻大名当真是如雷贯耳,也请两位同饮此杯,如何?”
展昭和白玉堂两人虽然都是四品御前侍卫,但是,宋朝重文轻武,所以他们两人其实远远没有小说电视里那么威风。他们两虽然官品都在叶知秋之上,但是人家是国舅,身份地位那是他们二人无法比拟的,所以良人听到叶知秋请他们一同饮酒,都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忙起身躬身答应,端着杯子满脸含笑陪着。
叶知秋微笑着道:“我敬三位大人一杯,先饮为敬!”说罢,饮干了杯中酒。
展昭正要喝酒,却侧过脸去低声咳嗽了两下。
这两下,别人听来不觉什么,可是在叶知秋这样的中医行家耳朵里,立即就听出了毛病,微笑道:“展大人好像身体不太好哦。”
展昭忙笑道:“没事,多谢国舅牵挂。”说罢饮干了酒。
叶知秋也不多问,等他们三人饮干之后,这才微笑着离开了。
展昭慢慢坐下,道:“四国舅当真英雄少年。不过十五六岁,医术已经如此了得,将来当真前途不可限量。”
白玉堂道:“是啊,对了,你们说,他这一身医术,是不是传说的那样,是药神壶翁托梦传授给他的啊?”
包拯微笑道:“你们可曾见过神仙?”
两人都一起摇头,展昭道:“大人的意思是,四国舅的一身医术,并不是神仙传授,而且他自己苦学而得?”
包拯道:“你刚才也说了,他才十四五岁,如此年少,若不是亲身经他医治的,有几个人相信他医术了得?他不这么说,又有几人敢把自己的病,交给一个半大孩子呢?而且,他说这话时,正值京城丹毒瘟疫开始流行,而他便有能治好病的方子,苦于没有人相信他,所以,他只能借助神仙来取得别人的信任。由此才能用这些方子治病求人。可谓情非得以,也可见其用心良苦。”
展昭道:“说来也奇怪,满城的大夫郎中,包括太医,都治不好这种病,到叫他一个半大的孩子给治好了,这些名医、神医、国手们,只怕心中多少也该有些惭愧吧?”
白玉堂冷笑:“岂止是惭愧,我看不少医者还很是有些嫉妒!我听到的怪话就不少,也不感念人家免费教授方剂,反倒说人家国舅狂妄等等,诸多说辞让人心冷。”
包拯道:“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医道也是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没有几个文人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别人比自己强的事实,越有本事,就越容易招人妒忌,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就是这个道理!”
展昭点头,转头看了看不远处正和几个兄妹说得高兴的叶知秋,道:“看来,他虽然贵为国舅,只怕也是要招人妒忌的,咳咳……”
刚说到这,展昭突然感到一阵气急,禁不住弯咳嗽了起来。
包拯关切地问道:“怎么样?不要紧吧?”
展昭微笑摇头,道:“我没事。”
白展堂倒:“刚才知秋国舅一下就听出你有病,当真本事,既然国舅都说了你有病,你也敢好好找人看看了。”
“嗯,已经找人看了。正在吃药。”
包拯倒:“听说,尊夫人也患病,而且病得不轻,也请郎中看过吗?”
“请了,请的太医,总不见好。咳咳……”
白玉堂道:“要不,请知秋国舅给看看!咱们刚才才说,丹毒温病那么多太医大夫都治不好,偏偏他就治好了,这说明他就是一个善于治疗疑难杂症的怪医,你娘子的病,说不定他就能治!”
展昭迟疑了一下,低声道:“他……,到底还是个孩子,只怕还治不好这病。”
包拯笑了:“你瞧,刚刚还在说知秋国舅年纪太小,不容易给人信任,你马上就证明了这一点。”
展昭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酒宴散了之后,展昭和白玉堂两人送包拯上轿走了之后,这才各自骑马回家,他们两都是御前侍卫,但奉钦命,在开封府协助包拯查案。所以家都安在开封府旁边不远处。
展昭刚进家门,就扶着马鞍一阵激烈的咳嗽,先前在酒宴之上,他就想咳嗽的,只是不方便,所以运劲强行忍着。到后来,到底忍不住,轻咳了几声。还是被包拯和白玉堂发现了,其实,他们看见的,远远不如真实的严重,要是他们看见这一刻剧烈咳嗽的展昭,只怕是更要紧张不知多少倍。
马厩的仆从似乎已经习惯了主人的这种咳嗽,牵住马的缰绳,静等着展昭咳嗽停止。
展昭用一方白手绢捂着嘴,当他咳嗽终于停止的时候,拿开手绢,上面赫然一滩鲜血,当真触目惊心。
那仆从惊呼一声,道:“老爷,你今儿个吐的血,可比昨日的多呀!您还是好生找个太医,好好调理一下吧!”
展昭艰难地笑了笑,翻身下马,将手绢递给那仆从。吩咐烧掉。然后整了整衣袍,大踏步来到天井,走过甬道,进了大堂。丫鬟从里间出来,见到他,忙迎上来福礼,道:“老爷回来了。”
“嗯,你们奶奶呢病情如何?可好些了吗?”
丫鬟黯然摇头:“今儿个吐的血,比前日里……”
刚说到这,就听里屋传出展昭的夫人丁氏的声音:“夫君回来了?”显然是要打断丫鬟的说话。
展昭心中凄然,妻子病得如此严重,却还生怕自己担心,要强加掩饰。忙挑门帘走了进去。只见妻子瘦削的身子歪在床头,不停咳嗽,床前一个铜盆,里面的清水已经染红了,妻子嘴角,还有一抹血污。很显然,在自己进来之前,妻子刚刚吐过血,丫鬟甚至都还来不及收拾。
展昭一颗心跟刀割一般。脸上却不敢表露出伤感,依旧微笑着,走过去,拿起桌子上水盆的洗脸巾,感觉了一下水温合适,拧干了,过来,轻轻替妻子擦掉嘴边的血迹,丫鬟接过洗脸巾。端了那两铜盆水出去了。
唐慎微已经获得翰林医官院的医官资格,听了叶知秋不当侍御医的事情之后,很是感触。道:“大哥面对侍御医这样的高位都能超然舍弃,我这小小医官,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我也辞官不做了,跟着大哥坐堂问诊去,大哥可愿意收留于我?”
叶知秋笑了:“好啊!哪有什么不能收留的。回头我跟我师父师伯他们说一声就是了。”
庞安时击掌笑道:“咱们四兄弟为什么不自己开个医馆呢?”
此言一出,其他几个纷纷叫好,朱肱当先鼓掌道:“这主意好!咱们四兄弟,一起开创一番事业!”
叶知秋点头道:“这个主意当真不错!”
唐慎微等人都拊掌赞同。唐慎微道:“大哥现在就已经名满京城了,将来名扬天下,那是肯定的!”
朱肱道:“言之有理!特别是大哥的温病学说,我觉得,是最容易出彩的,将来大哥成名,十有**便在这上面!”
庞安时也道:“大哥理论方面也很是了得啊,能说出前贤的典籍值得商榷的地方的,又有几个?”
叶知秋笑道:“行了你们,一个劲夸我作什么?咱们还是商量,怎么把咱们的医馆开起来吧!”
“对对!”一说到这,几个人兴趣顿时都转移到这上面来了。一番商议,选定在京城最繁华的主街开,可是说到医馆的名字,争得个不可开交。最后。统一意见,叫“知秋医馆”。因为他们四个中医术最高的就是叶知秋。又是大哥,他的名气最大,京城很多人都知道,容易创出牌子。而且,用医者名字命名医馆也符合习惯。比如侍御医林忆的医馆,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对这个名字,叶知秋自己当然不同意。他不喜欢这么招摇。但是,其余三人意见一致,反对无效,只好接受。
他们正商量得热闹,王妃让人过来叫他去有话说。
叶知秋过去之后,王妃低声让他再去给开封府知府包拯敬酒。叶知秋说已经敬过了。王妃低声道:“再过几日,就是你弟弟案子问审的日子。你多给他敬一杯酒,他说不定就能多手下留情一分。”
叶知秋苦笑,如果包拯是一杯酒就能心软的人,他就不会被叫做包青天。但是,母亲爱子心切,便是一根稻草,却也要当成大木头抱着的。便点点头,端了一杯酒,来到包拯面前:“包大人!”
包拯赶紧起身,笑脸相迎:“四国舅!”
“包大人为民作主,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着实让人敬佩,所以,我特意单独给包大人敬一杯酒。”
“不敢当!”包拯一张黑脸满是笑意,“国舅医术高超,上次瘟疫,解救了满京城无数百姓的性命,卑职身为开封府尹,正要替全城百姓感激国舅救命之恩呢!”
“我这才是不敢当了。”叶知秋笑道,目光一扫,落在包拯身后两人身上,笑道:“展昭展大人,白玉堂白大人两位英雄豪杰,我是久闻大名当真是如雷贯耳,也请两位同饮此杯,如何?”
展昭和白玉堂两人虽然都是四品御前侍卫,但是,宋朝重文轻武,所以他们两人其实远远没有小说电视里那么威风。他们两虽然官品都在叶知秋之上,但是人家是国舅,身份地位那是他们二人无法比拟的,所以良人听到叶知秋请他们一同饮酒,都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忙起身躬身答应,端着杯子满脸含笑陪着。
叶知秋微笑着道:“我敬三位大人一杯,先饮为敬!”说罢,饮干了杯中酒。
展昭正要喝酒,却侧过脸去低声咳嗽了两下。
这两下,别人听来不觉什么,可是在叶知秋这样的中医行家耳朵里,立即就听出了毛病,微笑道:“展大人好像身体不太好哦。”
展昭忙笑道:“没事,多谢国舅牵挂。”说罢饮干了酒。
叶知秋也不多问,等他们三人饮干之后,这才微笑着离开了。
展昭慢慢坐下,道:“四国舅当真英雄少年。不过十五六岁,医术已经如此了得,将来当真前途不可限量。”
白玉堂道:“是啊,对了,你们说,他这一身医术,是不是传说的那样,是药神壶翁托梦传授给他的啊?”
包拯微笑道:“你们可曾见过神仙?”
两人都一起摇头,展昭道:“大人的意思是,四国舅的一身医术,并不是神仙传授,而且他自己苦学而得?”
包拯道:“你刚才也说了,他才十四五岁,如此年少,若不是亲身经他医治的,有几个人相信他医术了得?他不这么说,又有几人敢把自己的病,交给一个半大孩子呢?而且,他说这话时,正值京城丹毒瘟疫开始流行,而他便有能治好病的方子,苦于没有人相信他,所以,他只能借助神仙来取得别人的信任。由此才能用这些方子治病求人。可谓情非得以,也可见其用心良苦。”
展昭道:“说来也奇怪,满城的大夫郎中,包括太医,都治不好这种病,到叫他一个半大的孩子给治好了,这些名医、神医、国手们,只怕心中多少也该有些惭愧吧?”
白玉堂冷笑:“岂止是惭愧,我看不少医者还很是有些嫉妒!我听到的怪话就不少,也不感念人家免费教授方剂,反倒说人家国舅狂妄等等,诸多说辞让人心冷。”
包拯道:“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医道也是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没有几个文人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别人比自己强的事实,越有本事,就越容易招人妒忌,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就是这个道理!”
展昭点头,转头看了看不远处正和几个兄妹说得高兴的叶知秋,道:“看来,他虽然贵为国舅,只怕也是要招人妒忌的,咳咳……”
刚说到这,展昭突然感到一阵气急,禁不住弯咳嗽了起来。
包拯关切地问道:“怎么样?不要紧吧?”
展昭微笑摇头,道:“我没事。”
白展堂倒:“刚才知秋国舅一下就听出你有病,当真本事,既然国舅都说了你有病,你也敢好好找人看看了。”
“嗯,已经找人看了。正在吃药。”
包拯倒:“听说,尊夫人也患病,而且病得不轻,也请郎中看过吗?”
“请了,请的太医,总不见好。咳咳……”
白玉堂道:“要不,请知秋国舅给看看!咱们刚才才说,丹毒温病那么多太医大夫都治不好,偏偏他就治好了,这说明他就是一个善于治疗疑难杂症的怪医,你娘子的病,说不定他就能治!”
展昭迟疑了一下,低声道:“他……,到底还是个孩子,只怕还治不好这病。”
包拯笑了:“你瞧,刚刚还在说知秋国舅年纪太小,不容易给人信任,你马上就证明了这一点。”
展昭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酒宴散了之后,展昭和白玉堂两人送包拯上轿走了之后,这才各自骑马回家,他们两都是御前侍卫,但奉钦命,在开封府协助包拯查案。所以家都安在开封府旁边不远处。
展昭刚进家门,就扶着马鞍一阵激烈的咳嗽,先前在酒宴之上,他就想咳嗽的,只是不方便,所以运劲强行忍着。到后来,到底忍不住,轻咳了几声。还是被包拯和白玉堂发现了,其实,他们看见的,远远不如真实的严重,要是他们看见这一刻剧烈咳嗽的展昭,只怕是更要紧张不知多少倍。
马厩的仆从似乎已经习惯了主人的这种咳嗽,牵住马的缰绳,静等着展昭咳嗽停止。
展昭用一方白手绢捂着嘴,当他咳嗽终于停止的时候,拿开手绢,上面赫然一滩鲜血,当真触目惊心。
那仆从惊呼一声,道:“老爷,你今儿个吐的血,可比昨日的多呀!您还是好生找个太医,好好调理一下吧!”
展昭艰难地笑了笑,翻身下马,将手绢递给那仆从。吩咐烧掉。然后整了整衣袍,大踏步来到天井,走过甬道,进了大堂。丫鬟从里间出来,见到他,忙迎上来福礼,道:“老爷回来了。”
“嗯,你们奶奶呢病情如何?可好些了吗?”
丫鬟黯然摇头:“今儿个吐的血,比前日里……”
刚说到这,就听里屋传出展昭的夫人丁氏的声音:“夫君回来了?”显然是要打断丫鬟的说话。
展昭心中凄然,妻子病得如此严重,却还生怕自己担心,要强加掩饰。忙挑门帘走了进去。只见妻子瘦削的身子歪在床头,不停咳嗽,床前一个铜盆,里面的清水已经染红了,妻子嘴角,还有一抹血污。很显然,在自己进来之前,妻子刚刚吐过血,丫鬟甚至都还来不及收拾。
展昭一颗心跟刀割一般。脸上却不敢表露出伤感,依旧微笑着,走过去,拿起桌子上水盆的洗脸巾,感觉了一下水温合适,拧干了,过来,轻轻替妻子擦掉嘴边的血迹,丫鬟接过洗脸巾。端了那两铜盆水出去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