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80 第179章 展昭之妻
- 181 第180章 三口铡刀
- 182 第181章 喷嚏
- 183 第182章 出诊山庄
- 184 第183章 三倍诊金
- 185 第184章 谁是庸医
- 186 第185章 吐舌头
- 187 第186章 鬼门十三针
- 188 第187章 疯狂的太医
- 189 第188章 大黄太医
- 190 第189章 儿媳妇改嫁
- 191 第190章 剖尸
- 192 第191章 屎罐子
- 193 第192章 都是好吃惹的祸
- 194 第193章 一代吃货
- 195 第194章 文豪摆摊
- 196 第195章 悬赏
- 197 第196章 一药值百金
- 198 第197章 小媳妇病了
- 199 第198章 治咳嗽的方子
- 200 第199章 女鬼哭
- 201 第200章 一线希望
- 202 第201章 鬼神同路
- 203 第202章 懊悔
- 204 第203章 雄鸽
- 205 第204章 肚子胀
- 206 第205章 砸场子的屁
- 207 第206章 骂出来的癫狂
- 208 第207章 圆梦
- 209 第208章 小别胜新婚
- 210 第209章 进京求医
- 211 第210章 实诚人
- 212 第211章 逆推
- 213 第212章 三大高手齐出马
- 214 第213章 牛犊的方子
- 215 第214章 歪打正着
- 216 第215章 双宿双飞
- 217 第216章 赚钱去大理
- 218 第217章 吆喝
- 219 第218章 好人有好报
- 220 第219章 吃饭不着急
- 221 第220章 段云逸
- 222 第221章 重逢
- 223 第222章 又见瘟疫
- 224 第223章 死亡
- 225 第224章 多变的瘟疫
- 226 第225章 漫天的蝴蝶
- 227 第226章 逃
- 228 第227章 夜半竹楼
- 229 第228章 恐怖瘟疫
- 230 第229章 卖果子的村姑
- 231 第230章 京城瘟疫
- 232 第231章 天赐良机
- 233 第232章 突围
- 234 第233 神秘失踪
- 235 第234章 迷宫鬼影
- 236 第235章 龙国和烧饼国
- 237 第236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 238 第237章 孤注一掷
- 239 第238章 脱困
- 240 第239章 死城
- 241 第240章 山村炊烟
- 242 第241章 自取灭亡
- 243 第242章 小河边
- 244 第243章 一根断头香
- 245 第244章 丢得久
- 246 第245章 赚一个
- 247 第246章 谁带来的瘟疫
- 248 第247章 诡异的空城
- 249 第248章 山高皇帝远
- 250 第249章 破釜沉舟
- 251 第250章 广收门徒
- 252 第251章 一起死吧
- 253 第252章 弦断人不归
- 254 第253章 瘟疫来了
- 255 第254章 血腥京城
- 256 第255章 让开
- 257 第256章 洪涛余生
- 258 第257章 避暑山庄
- 259 第258章 本草之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89章 儿媳妇改嫁
第189章 儿媳妇改嫁
张尧佐想了半天,心里琢磨,如果林忆他们两个侍御医真的不是想谋害自己,那他们开方一模一样,现在孙奇也用这个方子,说明这病恐怕真的只能这么治。由不得,只能这么治治看了。
于是,孙奇开了大黄为君的方子,张山甫吩咐照方抓药,煎好之后,给张尧佐服下。当天,张尧佐没有什么事,一直到晚上,这才拉下一些积粪,然后得以安睡。他也是被这病折磨得一直无法安睡,等到把这些积粪拉出来之后,身子顿时轻松下来了。睡得很香。
张山甫这才放心,才放孙奇走了。
原方照用几剂之后,张尧佐终于恢复了健康。张山甫进宫把事情给张贵妃说了,没有说孙奇也用的大黄的事,只说开了方子,吃了很快就好了。张贵妃得知此事,很是高兴,在仁宗面前把孙奇好好夸奖了一番。说他的医术,比林忆和苏颂都高多了。
仁宗当然很奇怪,把孙奇叫询问。这才明白事情原委,不过,张贵妃对林忆、苏颂两个侍御医的成见已经很深,也就不好跟她解释。
张贵妃对孙奇的印象因此反衬得以大大提高,她便跟仁宗提议,提拔孙奇为侍御医。
侍御医的数量是皇帝决定的,原本是三个,孙用和死了之后,便只剩下两个。仁宗原本想让叶知秋当侍御医的,结果,叶知秋拒绝了。现在,爱妃提议,当然听从。加上对孙用和老太医的愧疚,仁宗当即下旨,将孙奇提拔为侍御医。
孙奇自然是欢喜无比,对他来说。还有什么比当上皇帝身边的侍御医更让人兴奋的呢。
————————————————
开封府衙门。
包拯很忙,他不仅是个审理案件的审判官。更主要的。他还是个负责京城各方面的行政长官。可是,在他忙着日常事务的时候,案件总是会找上门来的。而很多案子,又是很让人头痛的。这一次。找上门的案子,便是这个很头痛的案件。
那天他正在衙门批阅公文。突然听到外面急促的鼓声。这是鸣冤叫屈的鼓。一般来说,不是命案,是不会擂大堂鼓的。
包拯立即搁下毛笔。带着王朝马汉和展昭出来。到了大堂,徭役已经站立两厢,擂鼓之人跪在月台之下,口中喊冤。是个白发苍苍的老翁。
带上来之后,老翁跪倒在地,哭道:“青天大老爷。为民作主啊!”
“有何冤屈,尽管讲来!”
老翁道:“老汉的儿媳妇要改嫁啊!”
包拯差点从椅子上一屁股坐到地上。宋朝并不禁止女人改嫁。不禁苦笑。惊堂木一拍,怒道:“你的儿媳妇要改嫁,你就跑来擂鼓鸣冤,让本府给你作主?——这算哪门子事情啊!若不是看你一把年纪,当场就打你四十大板,退堂!”
说罢,袍袖一拂,起身就要走。
老汉急声道:“老爷,我还没有说完呢!我儿子死了,就是被这个贱人害死的!”
一听这话,包拯又坐了回来,问道:“你慢慢说,究竟怎么一回事?”
老汉咽了一声口水,道:“是这样的,半个月之前,我儿子突然说不出话,然后上吐下泻,我马上请了郎中来看,结果,开了药吃了也没有用。只过了不到一天,就咽了气。我当是也没有多想,只以为儿子命薄,就把儿子给安葬了,没想到,儿媳昨天突然说,她要改嫁。我立即就感觉不对,那有丈夫尸尸骨未寒,媳妇就改嫁的?其中肯定有问问题。我便暗中这么一打听,果然,这小娼妇暗中勾引汉子,跟一个杀猪的好上了!那杀猪的正在准备彩礼要迎娶她呢!我马上想到了我儿子的死,肯定是被这对奸夫淫妇给下度祸害了,所以跑来鸣冤叫屈,希望青天大老爷给老汉作主啊!”
包拯黑脸一臣沉,道:“你怀疑你儿媳妇跟人私通,可有什么证据?
“证据?”老汉哭着道:“我儿子不明不白暴毙,就是证据,要不是他们下毒,如何能在一天之内就病死的?肯是是他们串通下毒!”
包拯摇头道:“你这只是怀疑嘛,算不得什么证据。要说一天之内病死的,也不是只有你儿子,随便找个郎中问一问,就知道很多人连一天都不到,就暴毙而亡。所以,他这一天之内染病而亡,还真不能就说是谋杀。”
老汉哭道:“可是,我儿子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生过病,身体一直很好,这次突然就病倒了,而且不到一天就死了,媳妇又与人勾搭成奸,要马上改嫁。这就说明有问题啊!”
包拯心想,如果真是谋害亲夫,这样刚死不到一个月就要改嫁,未免也太过张扬了,除非这妇人和那杀猪的猪头吃多了,变成了猪脑。从常理推测,应该不是他们下毒杀的。但是,如果就这样驳回这老汉的诉请,老汉必然不服,说不定跑到皇宫擂鼓鸣冤去,官家到时候还是会转发到自己这里来处理。而且还会来个限期破案,多的麻烦都出来了,不出现在查清清楚楚,把事情搞明白,老人家也好放心。
于是,包拯道:“若你执意认为这事有问题,那本府只能开棺验尸!你可愿意?”
老汉来之前就已经想到这一点,当即磕头道:“老汉愿意!只要能将这对奸夫淫妇绳之以法就行!”
“那好,开棺验尸!”
包拯吩咐传衙门仵作,带着一众衙役,浩浩荡荡出城前往这老汉家祖坟。这祖坟距离倒也不远。离官道也就大半个时辰。
听说官府出去查案,很多百姓也都好奇地跟在后面,来到老汉坟地。远远地围着看热闹。
几个仵作挖开坟墓,把棺材取出,因为刚刚下葬,所以棺材都还是崭新的,用铁钎撬开棺盖,把上面陪葬的衣物之类的取出,然后把尸体取出来。验尸仵作上前蹲下仔细查验。
过了好半天,仵作摇头起身,来到包拯面前,躬身道:“回禀大老爷,死者体表没有发现任何外伤,脖颈也没有勒缢的痕迹。脸色、指甲都很正常,没有发现发黑等中毒的迹象。”
包拯点点头,望向老汉。
老汉急声道:“不可能!一定是那对奸夫淫妇下毒的,只是你们没有本事查不出来!”
包拯没有生气,他完全理解一个父亲怀疑自己的儿子死于非命时的感受,说话难听一点是正常的。道:“你儿子身上没有外伤,没有勒颈,说明不是外伤致死,那就只剩下投毒和病死了,仵作说没有发现中毒的迹象,你不相信,那这样吧,咱们请一个郎中来检验,看看是不是病死,你意下如何?”
老汉对包拯的态度十分满意,一直和颜悦色的,想想也是,如果郎中都说是病死,那就只能认了。当下点点头。
包拯为了让对方口服心服,又问道:“你选一个郎中吧!你信得过的。”
老汉想了想,道:“就请知秋国舅好了!”
叶知秋在上次京城瘟疫中,名声大振,加上关于他是神仙的弟子的传闻,老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儿子蹊跷死亡,只有神仙才能找出答案,神仙本人不好找,能找到神仙的弟子也不错。所以他提名直接选择的就是叶知秋。
包拯微微一愣,上次叶知秋帮他治好了已经宣告不治的老郎中的闺女,使那个案件得以顺利侦破,他对叶知秋的医术有了很深的印象。选择他来鉴定,很是不错,而且,这个案子他第一感觉就认定不是那对夫妻做的,之所以这么作,只是让这个老汉口服心服,停止上访。构建大宋的和谐社会也是他个京城府尹的重要任务。不然,什么事情都捅到皇帝那里去,可不是好事情。
包拯当即吩咐把尸体装棺,运送到衙门殓房暂时存放,同时,派人去请叶知秋。
叶知秋正在医馆坐堂问诊,听说包拯包青天请自己去帮忙查案,当即答应,交代几句之后,便跟着衙役来到了衙门。
看见展昭的头发已经长出些许了,叶知秋还是想笑,到底忍住了,听包拯说了事情经过,当即来到殓房,查验尸体。
因为尸体是埋藏在地下的,**速度比较慢,所以基本上还没有开始**。保持着身前的原貌。
大学时叶知秋选修过法医课,对法医的基本知道还是了解的。对那老汉道:“如果要查明死因,必须对尸体进行解剖,也就是把尸体脑袋、脖颈、胸腹整个剖开进行检查,你愿意吗?”
如果仅仅是开棺验尸,老汉还是能接受的,但是,要剖开尸体进行检验,那可就不一样了,如果是别个郎中,老汉只怕当场就要发火,可是这个是国舅,又是自己亲自选择的。不好发火,忍气吞声道:“还是不要了,儿子已经死的很惨,我不能让他死后尸体还要受到开膛剖肚的摧残。”
叶知秋完全能理解这一点,点点头,道:“那我就无能为力了。”说罢,向包拯和展昭他们拱拱手,迈步走了。
于是,孙奇开了大黄为君的方子,张山甫吩咐照方抓药,煎好之后,给张尧佐服下。当天,张尧佐没有什么事,一直到晚上,这才拉下一些积粪,然后得以安睡。他也是被这病折磨得一直无法安睡,等到把这些积粪拉出来之后,身子顿时轻松下来了。睡得很香。
张山甫这才放心,才放孙奇走了。
原方照用几剂之后,张尧佐终于恢复了健康。张山甫进宫把事情给张贵妃说了,没有说孙奇也用的大黄的事,只说开了方子,吃了很快就好了。张贵妃得知此事,很是高兴,在仁宗面前把孙奇好好夸奖了一番。说他的医术,比林忆和苏颂都高多了。
仁宗当然很奇怪,把孙奇叫询问。这才明白事情原委,不过,张贵妃对林忆、苏颂两个侍御医的成见已经很深,也就不好跟她解释。
张贵妃对孙奇的印象因此反衬得以大大提高,她便跟仁宗提议,提拔孙奇为侍御医。
侍御医的数量是皇帝决定的,原本是三个,孙用和死了之后,便只剩下两个。仁宗原本想让叶知秋当侍御医的,结果,叶知秋拒绝了。现在,爱妃提议,当然听从。加上对孙用和老太医的愧疚,仁宗当即下旨,将孙奇提拔为侍御医。
孙奇自然是欢喜无比,对他来说。还有什么比当上皇帝身边的侍御医更让人兴奋的呢。
————————————————
开封府衙门。
包拯很忙,他不仅是个审理案件的审判官。更主要的。他还是个负责京城各方面的行政长官。可是,在他忙着日常事务的时候,案件总是会找上门来的。而很多案子,又是很让人头痛的。这一次。找上门的案子,便是这个很头痛的案件。
那天他正在衙门批阅公文。突然听到外面急促的鼓声。这是鸣冤叫屈的鼓。一般来说,不是命案,是不会擂大堂鼓的。
包拯立即搁下毛笔。带着王朝马汉和展昭出来。到了大堂,徭役已经站立两厢,擂鼓之人跪在月台之下,口中喊冤。是个白发苍苍的老翁。
带上来之后,老翁跪倒在地,哭道:“青天大老爷。为民作主啊!”
“有何冤屈,尽管讲来!”
老翁道:“老汉的儿媳妇要改嫁啊!”
包拯差点从椅子上一屁股坐到地上。宋朝并不禁止女人改嫁。不禁苦笑。惊堂木一拍,怒道:“你的儿媳妇要改嫁,你就跑来擂鼓鸣冤,让本府给你作主?——这算哪门子事情啊!若不是看你一把年纪,当场就打你四十大板,退堂!”
说罢,袍袖一拂,起身就要走。
老汉急声道:“老爷,我还没有说完呢!我儿子死了,就是被这个贱人害死的!”
一听这话,包拯又坐了回来,问道:“你慢慢说,究竟怎么一回事?”
老汉咽了一声口水,道:“是这样的,半个月之前,我儿子突然说不出话,然后上吐下泻,我马上请了郎中来看,结果,开了药吃了也没有用。只过了不到一天,就咽了气。我当是也没有多想,只以为儿子命薄,就把儿子给安葬了,没想到,儿媳昨天突然说,她要改嫁。我立即就感觉不对,那有丈夫尸尸骨未寒,媳妇就改嫁的?其中肯定有问问题。我便暗中这么一打听,果然,这小娼妇暗中勾引汉子,跟一个杀猪的好上了!那杀猪的正在准备彩礼要迎娶她呢!我马上想到了我儿子的死,肯定是被这对奸夫淫妇给下度祸害了,所以跑来鸣冤叫屈,希望青天大老爷给老汉作主啊!”
包拯黑脸一臣沉,道:“你怀疑你儿媳妇跟人私通,可有什么证据?
“证据?”老汉哭着道:“我儿子不明不白暴毙,就是证据,要不是他们下毒,如何能在一天之内就病死的?肯是是他们串通下毒!”
包拯摇头道:“你这只是怀疑嘛,算不得什么证据。要说一天之内病死的,也不是只有你儿子,随便找个郎中问一问,就知道很多人连一天都不到,就暴毙而亡。所以,他这一天之内染病而亡,还真不能就说是谋杀。”
老汉哭道:“可是,我儿子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生过病,身体一直很好,这次突然就病倒了,而且不到一天就死了,媳妇又与人勾搭成奸,要马上改嫁。这就说明有问题啊!”
包拯心想,如果真是谋害亲夫,这样刚死不到一个月就要改嫁,未免也太过张扬了,除非这妇人和那杀猪的猪头吃多了,变成了猪脑。从常理推测,应该不是他们下毒杀的。但是,如果就这样驳回这老汉的诉请,老汉必然不服,说不定跑到皇宫擂鼓鸣冤去,官家到时候还是会转发到自己这里来处理。而且还会来个限期破案,多的麻烦都出来了,不出现在查清清楚楚,把事情搞明白,老人家也好放心。
于是,包拯道:“若你执意认为这事有问题,那本府只能开棺验尸!你可愿意?”
老汉来之前就已经想到这一点,当即磕头道:“老汉愿意!只要能将这对奸夫淫妇绳之以法就行!”
“那好,开棺验尸!”
包拯吩咐传衙门仵作,带着一众衙役,浩浩荡荡出城前往这老汉家祖坟。这祖坟距离倒也不远。离官道也就大半个时辰。
听说官府出去查案,很多百姓也都好奇地跟在后面,来到老汉坟地。远远地围着看热闹。
几个仵作挖开坟墓,把棺材取出,因为刚刚下葬,所以棺材都还是崭新的,用铁钎撬开棺盖,把上面陪葬的衣物之类的取出,然后把尸体取出来。验尸仵作上前蹲下仔细查验。
过了好半天,仵作摇头起身,来到包拯面前,躬身道:“回禀大老爷,死者体表没有发现任何外伤,脖颈也没有勒缢的痕迹。脸色、指甲都很正常,没有发现发黑等中毒的迹象。”
包拯点点头,望向老汉。
老汉急声道:“不可能!一定是那对奸夫淫妇下毒的,只是你们没有本事查不出来!”
包拯没有生气,他完全理解一个父亲怀疑自己的儿子死于非命时的感受,说话难听一点是正常的。道:“你儿子身上没有外伤,没有勒颈,说明不是外伤致死,那就只剩下投毒和病死了,仵作说没有发现中毒的迹象,你不相信,那这样吧,咱们请一个郎中来检验,看看是不是病死,你意下如何?”
老汉对包拯的态度十分满意,一直和颜悦色的,想想也是,如果郎中都说是病死,那就只能认了。当下点点头。
包拯为了让对方口服心服,又问道:“你选一个郎中吧!你信得过的。”
老汉想了想,道:“就请知秋国舅好了!”
叶知秋在上次京城瘟疫中,名声大振,加上关于他是神仙的弟子的传闻,老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儿子蹊跷死亡,只有神仙才能找出答案,神仙本人不好找,能找到神仙的弟子也不错。所以他提名直接选择的就是叶知秋。
包拯微微一愣,上次叶知秋帮他治好了已经宣告不治的老郎中的闺女,使那个案件得以顺利侦破,他对叶知秋的医术有了很深的印象。选择他来鉴定,很是不错,而且,这个案子他第一感觉就认定不是那对夫妻做的,之所以这么作,只是让这个老汉口服心服,停止上访。构建大宋的和谐社会也是他个京城府尹的重要任务。不然,什么事情都捅到皇帝那里去,可不是好事情。
包拯当即吩咐把尸体装棺,运送到衙门殓房暂时存放,同时,派人去请叶知秋。
叶知秋正在医馆坐堂问诊,听说包拯包青天请自己去帮忙查案,当即答应,交代几句之后,便跟着衙役来到了衙门。
看见展昭的头发已经长出些许了,叶知秋还是想笑,到底忍住了,听包拯说了事情经过,当即来到殓房,查验尸体。
因为尸体是埋藏在地下的,**速度比较慢,所以基本上还没有开始**。保持着身前的原貌。
大学时叶知秋选修过法医课,对法医的基本知道还是了解的。对那老汉道:“如果要查明死因,必须对尸体进行解剖,也就是把尸体脑袋、脖颈、胸腹整个剖开进行检查,你愿意吗?”
如果仅仅是开棺验尸,老汉还是能接受的,但是,要剖开尸体进行检验,那可就不一样了,如果是别个郎中,老汉只怕当场就要发火,可是这个是国舅,又是自己亲自选择的。不好发火,忍气吞声道:“还是不要了,儿子已经死的很惨,我不能让他死后尸体还要受到开膛剖肚的摧残。”
叶知秋完全能理解这一点,点点头,道:“那我就无能为力了。”说罢,向包拯和展昭他们拱拱手,迈步走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