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9 第二十回 倒行逆施 (一)
- 80 第二十回 倒行逆施 (二)
- 81 第二十回 倒行逆施 (三)
- 82 第二十回 倒行逆施 (四)
- 83 第二十回 倒行逆施 (五)
- 84 第二十回 倒行逆施 (六)
- 85 第二十回 倒行逆施 (七)
- 86 第二十一回 论辽东 (一)
- 87 第二十一回 论辽东 (二)
- 88 第二十一回 论辽东 (三)
- 89 第二十二回 霸王枪 (一)
- 90 第二十二回 霸王枪 (二)
- 91 第二十二回 霸王枪 (三)
- 92 第二十三回 比武招亲 (一)
- 93 第二十三回 比武招亲 (二)
- 94 第二十三回 比武招亲 (三)
- 95 第二十三回 比武招亲 (四)
- 96 第二十三回 比武招亲 (五)
- 97 第二十四回 假戏真做 (一)
- 98 第二十四回 假戏真做 (三)
- 99 第二十四回 假戏真做 (四)
- 100 第二十四回 假戏真做 (五)
- 101 第二十五回 文武英才 (一)
- 102 第二十五回 文武英才 (二)
- 103 第二十五回 文武英才 (三)
- 104 第二十五回 文武英才 (四)
- 105 第二十五回 文武英才 (五)
- 106 第二十六回 刀法传人 (一)
- 107 第二十六回 刀法传人 (二)
- 108 第二十六回 刀法传人 (三)
- 109 第二十六回 刀法传人 (四)
- 110 第二十六回 刀法传人 (五)
- 111 第二十六回 刀法传人 (六)
- 112 第二十七回 决战萨尔浒 上 (一)
- 113 第二十七回 决战萨尔浒 上 (二)
- 114 第二十七回 决战萨尔浒 上 (三)
- 115 第二十七回 决战萨尔浒 上 (四)
- 116 第二十七回 决战萨尔浒 上 (五)
- 117 第二十七回 决战萨尔浒 上 (六)
- 118 第二十七回 决战萨尔浒 上 (七)
- 119 第二十七回 决战萨尔浒 上 (八)
- 120 第二十八回 决战萨尔浒 下 (一)
- 121 第二十八回 决战萨尔浒 下 (二)
- 122 第二十八回 决战萨尔浒 下 (三)
- 123 第二十八回 决战萨尔浒 下 (四)
- 124 第二十九回 瑜亮初争锋 (一)
- 125 第二十九回 瑜亮初争锋 (二)
- 126 第二十九回 瑜亮初争锋 (三)
- 127 第二十九回 瑜亮初争锋 (四)
- 128 第三十回 青梅竹马 (一)
- 129 第三十回 青梅竹马 (二)
- 130 第三十回 青梅竹马 (三)
- 131 第三十回 青梅竹马 (四)
- 132 第三十一回 金石良言 (一)
- 133 第三十一回 金石良言 (二)
- 134 第三十一回 金石良言 (三)
- 135 第三十一回 金石良言 (四)
- 136 第三十二回 弄巧成拙 (一)
- 137 第三十二回 弄巧成拙 (二)
- 138 第三十二回 弄巧成拙 (三)
- 139 第三十二回 弄巧成拙 (四)
- 140 第三十二回 弄巧成拙 (五)
- 141 第三十三回 初入江湖 (一)
- 142 第三十三回 初入江湖 (二)
- 143 第三十三回 初入江湖 (三)
- 144 第三十三回 初入江湖 (四)
- 145 第三十三回 初入江湖 (五)
- 146 第三十三回 初入江湖 (六)
- 147 第三十三回 初入江湖 (七)
- 148 第三十四回 仗势欺人 (一)
- 149 第三十四回 仗势欺人 (二)
- 150 第三十四回 仗势欺人 (三)
- 151 第三十五回 沉沦的江湖 (一)
- 152 第三十五回 沉沦的江湖 (二)
- 153 第三十五回 沉沦的江湖 (三)
- 154 第三十六回 红杏出墙 (一)
- 155 第三十六回 红杏出墙 (二)
- 156 第三十六回 红杏出墙 (三)
- 157 第三十六回 红杏出墙 (四)
- 158 第三十七回 江湖险恶 (一)
- 159 第三十七回 江湖险恶 (二)
- 160 第三十七回 江湖险恶 (三)
- 161 第三十七回 江湖险恶 (四)
- 162 第三十八回 彰德阴谋 (一)
- 163 第三十八回 彰德阴谋 (二)
- 164 第三十八回 彰德阴谋 (三)
- 165 第三十八回 彰德阴谋 (四)
- 166 第三十九回 请君入瓮 (一)
- 167 第三十九回 请君入瓮 (二)
- 168 第三十九回 请君入瓮 (三)
- 169 第三十九回 请君入瓮 (四)
- 170 第四十回 无妄之灾 (一)
- 171 第四十回 无妄之灾 (二)
- 172 第四十回 无妄之灾 (三)
- 173 第四十回 无妄之灾 (四)
- 174 第四十回 无妄之灾 (五)
- 175 第四十一回 悲惨红颜 (一)
- 176 第四十一回 悲惨红颜 (二)
- 177 第四十一回 悲惨红颜 (三)
- 178 第四十一回 悲惨红颜 (四)
- 179 第四十一回 悲惨红颜 (五)
- 180 第四十一回 悲惨红颜 (六)
- 181 第四十二回 作壁上观 (一)
- 182 第四十二回 作壁上观 (二)
- 183 第四十二回 作壁上观 (三)
- 184 第四十三回 居心叵测(一)
- 185 第四十三回 居心叵测 (二)
- 186 第四十三回 居心叵测 (三)
- 187 第四十三回 居心叵测 (四)
- 188 第四十四回 恶有恶报 (一)
- 189 第四十四回 恶有恶报 (二)
- 190 第四十四回 恶有恶报 (三)
- 191 第四十五回 苦命伊人 (一)
- 192 第四十五回 苦命伊人 (二)
- 193 第四十六回 喋血鏖战 ﹙一﹚
- 194 第四十六回 喋血鏖战 ﹙二﹚
- 195 第四十六回 喋血鏖战 (三)
- 196 第四十六回 喋血鏖战 (四)
- 197 第四十六回 喋血鏖战 (五)
- 198 第四十七回 塞外孤狼 (一)
- 199 第四十七回 塞外孤狼 (二)
- 200 第四十七回 塞外孤狼 (三)
- 201 第四十七回 塞外孤狼 (四)
- 202 第四十七回 塞外孤狼 (五)
- 203 第四十八回 不速之客 (一)
- 204 第四十八回 不速之客 (二)
- 205 第四十八回 不速之客 (三)
- 206 第四十九回 金钱美人 (一)
- 207 第四十九回 金钱美人 (二)
- 208 第五十回 司空大人 (一)
- 209 故事时间轴及主线梳理
- 210 第五十回 司空大人 (二)
- 211 第五十一回 慕容雯月 (一)
- 212 第五十一回 慕容雯月 (二)
- 213 第五十回 司空大人 (二)
- 214 第五十二回 真相大白 (二)
- 215 第五十一回 慕容雯月 (三)
- 216 第五十二回 真相大白 (三)
- 217 第五十二回 真相大白 (四)
- 218 第五十二回 真相大白 (五)
- 219 第五十二回 真相大白 (六)
- 220 第五十二回 真相大白 (七)
- 221 第五十二回 真相大白 (八)
- 222 第五十三回 大结局 (上)
- 223 第五十三回 大结局 (下)
- 224 结语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二回 霸王枪 (一)
第二十二回 霸王枪 (一)
第二十二回 梁庆之意寄老友 冯学士心忧国运 (一)
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
未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次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外面一片银白的世界,令人心驰神往,梁庆之的小孙子一早起来就和张乾的孩子还有几个老兵的家眷,在几个明军士兵的保护下出去玩了。
冯安请梁庆之策马出行,梁庆之欣然应允,二人各自选好马匹,然后骑着马行走在辽东的茫茫雪原上。走出几里之外,梁庆之勒住缰绳,缓缓而行。杜甫有诗云: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冯安问说:“大哥,这次您离开辽东,什么时候还回来呢?”
梁庆之望着远方,良久才回答说:“也许再也回不来了”。
冯安闻听此言,连连摇头说:“大哥,你如果不在北方,将是这里的一大损失。”
梁庆之望着远方的雪原回答说:“我大明朝,人才济济,怎么会差我一个呢?”
冯安微笑说:“我听得出,大哥的话里还是有怨气的,不过我理解你。”
梁庆之微微点头说:“怨气那是自然的,驱赶百姓,自毁长城,我真不希望看到养虎遗患的一天,可是现在我们正在这样做。而且,现在李成梁越来越容不下不同的意见了。”
冯安微笑一下,又苦笑了一下说:“自毁长城的事情太多了,何止你我,又何止是辽东啊,整个大明朝都越来越容不下不同的意见了,虽然那些言官们什么都反对,今日弹劾你,明日弹劾他,可是后天自己就被弹劾了,可是他们的话毕竟还有得听,但是这雄踞一方的诸侯就不一样了。”
梁庆之点点头不言语了。冯安接着说:“如今,不可否认的是大明朝人才济济,无论蒙古,倭寇,朝鲜甚至是他努尔哈赤的女真,都无法和大明朝相提并论。但是我国的人才们都在干什么?除了无休止的江湖内斗,尔虞我诈,好不容易进了官场,又会沾染上党同伐异的习惯。那些言官们一天到晚都在想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们这样确实是误国。如今江湖中不乏能征惯战的高手,个别的不乏呼和千军之能。可是他们当中有几个会来辽东戍边呢?又有谁敢来辽东趟这趟浑水呢?我估计就算当初的项斌还活着,他也不会来的。”
梁庆之听到项斌的时候,眼神中流露出黯然神伤的目光。
“项斌失踪这么多年了,后不见人死不见尸。我知道他还活着,他一定和那个扶桑娘们儿躲在一个角落,窥探着整个朝廷江湖的动向。但是,一个隐居的项斌不是真正的项斌。”
那么真正的项斌又是个什么人呢?
话说到这,梁庆之的思绪回到了十六年前的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
那天,梁庆之在自家和手使霸王枪的项斌在一起切磋技艺。围观者除了梁家的家丁还有很多当世高手。
但见梁庆之舞动手里一杆大刀,看上去少说七八十斤,这正是出纳说中的春秋大刀。这杆大刀在梁庆之手里轮圆,呼呼带风,力大势猛。周围家丁都看得发呆,一个家丁情不自禁的说:“少爷这大刀,有八十斤,差两斤就赶上那武圣关公的大刀了,实在太厉害了。
光靠旁人说不行,还得看用刀的人的功力,就在此时只见梁庆之一招“力劈华山”,披头盖顶就是一刀,这一刀如风驰电掣一般,所有人都惊呆了,大家深知这样的大刀如果这么劈砍下去,什么人能招架?就算这项斌铁枪沉重,也难以抗衡这一刀。何况这一刀集力道,精准,速度于一体,若是项斌横枪向上担,结果可能是连枪带人都被劈作两段,即便是用枪去横拨,也难以改变这一刀劈砍的趋势。
可是使用长枪的项斌一闪身,居然躲了过去,这身法的利落着实了得。但是梁庆之的大刀还是擦着项斌的身边一寸左右劈下去,项斌忙又向后一撤步。那大刀虽然没有伤到项斌分毫,可是却劈到了他身后的石凳上,只听“咔嚓”,“轰隆”两声响,石凳被齐刷刷劈为两段倒在两边。大哥马上收刀,刀杆横扫,那项斌则用枪杆一挡,又是嘡啷一声,此时本应该双方被震得后退,可是梁庆之不愧是重刀高手,他非但没有后退,而是借力发力,刀杆弹回后,刀头立即横扫过来,这一刀迅疾无比,那项斌非常狼狈的猛然一撤身,众人在一旁看得真切,那项斌额头鬓角有汗冒出。可见他对刚才的几招的凶险也是心有余悸的。
但是那项斌也非等闲之辈,两招占了下风不等于一直占下风,项斌毫不示弱,一番闪转腾挪之后,立即变招,霸王枪横抡,一招“横扫千军”,直扫梁庆之膝盖高度梁庆之撤刀横栏,只听“嘡”的一声响,声音沉闷,因为这是千钧之力的撞击。
接着项斌的铁枪如同怪蟒吐信一般,左一枪右一枪,每一枪都直刺梁庆之要害,众人看得真切,大家都知道,这杆霸王枪的来历也非同寻常,这每一枪也都沉稳精准迅捷,将铁枪的重量和两臂的发力融合的淋漓尽致,围观的众人心里都清楚这一枪一枪的刺出去,若是寻常之辈,必然难以招架。
梁庆之显然是不寻常的人,只见他手里的大刀横拦竖挡,方寸不乱,这杆大刀在他的手里无论劈,刺,扫,截都能接得住项斌的招式,而且在项斌的铁枪攻击之时,还能顺势给予还击。就这样,两人不分伯仲,大战了三十多个回合。
众人纷纷情不自禁的感叹,这样的狠斗,这两杆兵器的分量来看,是相当消耗身体的,而二人居然越战越勇,能对抗如此长时间,可见二人非等闲之辈。
二人打斗了大约十几个回合以后,项斌开始发力,他一枪快过一枪,眼看他的支撑手腕一抖,一根枪尖在一瞬间如同化作百十来根,在犹如锅盖般大小的范围内全是枪尖,加上枪头的红缨被舞动开来。一个红缨如同一团火焰,这百十个同时发出,更如同一面火墙。火墙上还有百十个枪尖!
这样的招式面前,梁庆之该怎么办?
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
未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次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外面一片银白的世界,令人心驰神往,梁庆之的小孙子一早起来就和张乾的孩子还有几个老兵的家眷,在几个明军士兵的保护下出去玩了。
冯安请梁庆之策马出行,梁庆之欣然应允,二人各自选好马匹,然后骑着马行走在辽东的茫茫雪原上。走出几里之外,梁庆之勒住缰绳,缓缓而行。杜甫有诗云: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冯安问说:“大哥,这次您离开辽东,什么时候还回来呢?”
梁庆之望着远方,良久才回答说:“也许再也回不来了”。
冯安闻听此言,连连摇头说:“大哥,你如果不在北方,将是这里的一大损失。”
梁庆之望着远方的雪原回答说:“我大明朝,人才济济,怎么会差我一个呢?”
冯安微笑说:“我听得出,大哥的话里还是有怨气的,不过我理解你。”
梁庆之微微点头说:“怨气那是自然的,驱赶百姓,自毁长城,我真不希望看到养虎遗患的一天,可是现在我们正在这样做。而且,现在李成梁越来越容不下不同的意见了。”
冯安微笑一下,又苦笑了一下说:“自毁长城的事情太多了,何止你我,又何止是辽东啊,整个大明朝都越来越容不下不同的意见了,虽然那些言官们什么都反对,今日弹劾你,明日弹劾他,可是后天自己就被弹劾了,可是他们的话毕竟还有得听,但是这雄踞一方的诸侯就不一样了。”
梁庆之点点头不言语了。冯安接着说:“如今,不可否认的是大明朝人才济济,无论蒙古,倭寇,朝鲜甚至是他努尔哈赤的女真,都无法和大明朝相提并论。但是我国的人才们都在干什么?除了无休止的江湖内斗,尔虞我诈,好不容易进了官场,又会沾染上党同伐异的习惯。那些言官们一天到晚都在想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们这样确实是误国。如今江湖中不乏能征惯战的高手,个别的不乏呼和千军之能。可是他们当中有几个会来辽东戍边呢?又有谁敢来辽东趟这趟浑水呢?我估计就算当初的项斌还活着,他也不会来的。”
梁庆之听到项斌的时候,眼神中流露出黯然神伤的目光。
“项斌失踪这么多年了,后不见人死不见尸。我知道他还活着,他一定和那个扶桑娘们儿躲在一个角落,窥探着整个朝廷江湖的动向。但是,一个隐居的项斌不是真正的项斌。”
那么真正的项斌又是个什么人呢?
话说到这,梁庆之的思绪回到了十六年前的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
那天,梁庆之在自家和手使霸王枪的项斌在一起切磋技艺。围观者除了梁家的家丁还有很多当世高手。
但见梁庆之舞动手里一杆大刀,看上去少说七八十斤,这正是出纳说中的春秋大刀。这杆大刀在梁庆之手里轮圆,呼呼带风,力大势猛。周围家丁都看得发呆,一个家丁情不自禁的说:“少爷这大刀,有八十斤,差两斤就赶上那武圣关公的大刀了,实在太厉害了。
光靠旁人说不行,还得看用刀的人的功力,就在此时只见梁庆之一招“力劈华山”,披头盖顶就是一刀,这一刀如风驰电掣一般,所有人都惊呆了,大家深知这样的大刀如果这么劈砍下去,什么人能招架?就算这项斌铁枪沉重,也难以抗衡这一刀。何况这一刀集力道,精准,速度于一体,若是项斌横枪向上担,结果可能是连枪带人都被劈作两段,即便是用枪去横拨,也难以改变这一刀劈砍的趋势。
可是使用长枪的项斌一闪身,居然躲了过去,这身法的利落着实了得。但是梁庆之的大刀还是擦着项斌的身边一寸左右劈下去,项斌忙又向后一撤步。那大刀虽然没有伤到项斌分毫,可是却劈到了他身后的石凳上,只听“咔嚓”,“轰隆”两声响,石凳被齐刷刷劈为两段倒在两边。大哥马上收刀,刀杆横扫,那项斌则用枪杆一挡,又是嘡啷一声,此时本应该双方被震得后退,可是梁庆之不愧是重刀高手,他非但没有后退,而是借力发力,刀杆弹回后,刀头立即横扫过来,这一刀迅疾无比,那项斌非常狼狈的猛然一撤身,众人在一旁看得真切,那项斌额头鬓角有汗冒出。可见他对刚才的几招的凶险也是心有余悸的。
但是那项斌也非等闲之辈,两招占了下风不等于一直占下风,项斌毫不示弱,一番闪转腾挪之后,立即变招,霸王枪横抡,一招“横扫千军”,直扫梁庆之膝盖高度梁庆之撤刀横栏,只听“嘡”的一声响,声音沉闷,因为这是千钧之力的撞击。
接着项斌的铁枪如同怪蟒吐信一般,左一枪右一枪,每一枪都直刺梁庆之要害,众人看得真切,大家都知道,这杆霸王枪的来历也非同寻常,这每一枪也都沉稳精准迅捷,将铁枪的重量和两臂的发力融合的淋漓尽致,围观的众人心里都清楚这一枪一枪的刺出去,若是寻常之辈,必然难以招架。
梁庆之显然是不寻常的人,只见他手里的大刀横拦竖挡,方寸不乱,这杆大刀在他的手里无论劈,刺,扫,截都能接得住项斌的招式,而且在项斌的铁枪攻击之时,还能顺势给予还击。就这样,两人不分伯仲,大战了三十多个回合。
众人纷纷情不自禁的感叹,这样的狠斗,这两杆兵器的分量来看,是相当消耗身体的,而二人居然越战越勇,能对抗如此长时间,可见二人非等闲之辈。
二人打斗了大约十几个回合以后,项斌开始发力,他一枪快过一枪,眼看他的支撑手腕一抖,一根枪尖在一瞬间如同化作百十来根,在犹如锅盖般大小的范围内全是枪尖,加上枪头的红缨被舞动开来。一个红缨如同一团火焰,这百十个同时发出,更如同一面火墙。火墙上还有百十个枪尖!
这样的招式面前,梁庆之该怎么办?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