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4 第二十三回 比武招亲 (三)
- 95 第二十三回 比武招亲 (四)
- 96 第二十三回 比武招亲 (五)
- 97 第二十四回 假戏真做 (一)
- 98 第二十四回 假戏真做 (三)
- 99 第二十四回 假戏真做 (四)
- 100 第二十四回 假戏真做 (五)
- 101 第二十五回 文武英才 (一)
- 102 第二十五回 文武英才 (二)
- 103 第二十五回 文武英才 (三)
- 104 第二十五回 文武英才 (四)
- 105 第二十五回 文武英才 (五)
- 106 第二十六回 刀法传人 (一)
- 107 第二十六回 刀法传人 (二)
- 108 第二十六回 刀法传人 (三)
- 109 第二十六回 刀法传人 (四)
- 110 第二十六回 刀法传人 (五)
- 111 第二十六回 刀法传人 (六)
- 112 第二十七回 决战萨尔浒 上 (一)
- 113 第二十七回 决战萨尔浒 上 (二)
- 114 第二十七回 决战萨尔浒 上 (三)
- 115 第二十七回 决战萨尔浒 上 (四)
- 116 第二十七回 决战萨尔浒 上 (五)
- 117 第二十七回 决战萨尔浒 上 (六)
- 118 第二十七回 决战萨尔浒 上 (七)
- 119 第二十七回 决战萨尔浒 上 (八)
- 120 第二十八回 决战萨尔浒 下 (一)
- 121 第二十八回 决战萨尔浒 下 (二)
- 122 第二十八回 决战萨尔浒 下 (三)
- 123 第二十八回 决战萨尔浒 下 (四)
- 124 第二十九回 瑜亮初争锋 (一)
- 125 第二十九回 瑜亮初争锋 (二)
- 126 第二十九回 瑜亮初争锋 (三)
- 127 第二十九回 瑜亮初争锋 (四)
- 128 第三十回 青梅竹马 (一)
- 129 第三十回 青梅竹马 (二)
- 130 第三十回 青梅竹马 (三)
- 131 第三十回 青梅竹马 (四)
- 132 第三十一回 金石良言 (一)
- 133 第三十一回 金石良言 (二)
- 134 第三十一回 金石良言 (三)
- 135 第三十一回 金石良言 (四)
- 136 第三十二回 弄巧成拙 (一)
- 137 第三十二回 弄巧成拙 (二)
- 138 第三十二回 弄巧成拙 (三)
- 139 第三十二回 弄巧成拙 (四)
- 140 第三十二回 弄巧成拙 (五)
- 141 第三十三回 初入江湖 (一)
- 142 第三十三回 初入江湖 (二)
- 143 第三十三回 初入江湖 (三)
- 144 第三十三回 初入江湖 (四)
- 145 第三十三回 初入江湖 (五)
- 146 第三十三回 初入江湖 (六)
- 147 第三十三回 初入江湖 (七)
- 148 第三十四回 仗势欺人 (一)
- 149 第三十四回 仗势欺人 (二)
- 150 第三十四回 仗势欺人 (三)
- 151 第三十五回 沉沦的江湖 (一)
- 152 第三十五回 沉沦的江湖 (二)
- 153 第三十五回 沉沦的江湖 (三)
- 154 第三十六回 红杏出墙 (一)
- 155 第三十六回 红杏出墙 (二)
- 156 第三十六回 红杏出墙 (三)
- 157 第三十六回 红杏出墙 (四)
- 158 第三十七回 江湖险恶 (一)
- 159 第三十七回 江湖险恶 (二)
- 160 第三十七回 江湖险恶 (三)
- 161 第三十七回 江湖险恶 (四)
- 162 第三十八回 彰德阴谋 (一)
- 163 第三十八回 彰德阴谋 (二)
- 164 第三十八回 彰德阴谋 (三)
- 165 第三十八回 彰德阴谋 (四)
- 166 第三十九回 请君入瓮 (一)
- 167 第三十九回 请君入瓮 (二)
- 168 第三十九回 请君入瓮 (三)
- 169 第三十九回 请君入瓮 (四)
- 170 第四十回 无妄之灾 (一)
- 171 第四十回 无妄之灾 (二)
- 172 第四十回 无妄之灾 (三)
- 173 第四十回 无妄之灾 (四)
- 174 第四十回 无妄之灾 (五)
- 175 第四十一回 悲惨红颜 (一)
- 176 第四十一回 悲惨红颜 (二)
- 177 第四十一回 悲惨红颜 (三)
- 178 第四十一回 悲惨红颜 (四)
- 179 第四十一回 悲惨红颜 (五)
- 180 第四十一回 悲惨红颜 (六)
- 181 第四十二回 作壁上观 (一)
- 182 第四十二回 作壁上观 (二)
- 183 第四十二回 作壁上观 (三)
- 184 第四十三回 居心叵测(一)
- 185 第四十三回 居心叵测 (二)
- 186 第四十三回 居心叵测 (三)
- 187 第四十三回 居心叵测 (四)
- 188 第四十四回 恶有恶报 (一)
- 189 第四十四回 恶有恶报 (二)
- 190 第四十四回 恶有恶报 (三)
- 191 第四十五回 苦命伊人 (一)
- 192 第四十五回 苦命伊人 (二)
- 193 第四十六回 喋血鏖战 ﹙一﹚
- 194 第四十六回 喋血鏖战 ﹙二﹚
- 195 第四十六回 喋血鏖战 (三)
- 196 第四十六回 喋血鏖战 (四)
- 197 第四十六回 喋血鏖战 (五)
- 198 第四十七回 塞外孤狼 (一)
- 199 第四十七回 塞外孤狼 (二)
- 200 第四十七回 塞外孤狼 (三)
- 201 第四十七回 塞外孤狼 (四)
- 202 第四十七回 塞外孤狼 (五)
- 203 第四十八回 不速之客 (一)
- 204 第四十八回 不速之客 (二)
- 205 第四十八回 不速之客 (三)
- 206 第四十九回 金钱美人 (一)
- 207 第四十九回 金钱美人 (二)
- 208 第五十回 司空大人 (一)
- 209 故事时间轴及主线梳理
- 210 第五十回 司空大人 (二)
- 211 第五十一回 慕容雯月 (一)
- 212 第五十一回 慕容雯月 (二)
- 213 第五十回 司空大人 (二)
- 214 第五十二回 真相大白 (二)
- 215 第五十一回 慕容雯月 (三)
- 216 第五十二回 真相大白 (三)
- 217 第五十二回 真相大白 (四)
- 218 第五十二回 真相大白 (五)
- 219 第五十二回 真相大白 (六)
- 220 第五十二回 真相大白 (七)
- 221 第五十二回 真相大白 (八)
- 222 第五十三回 大结局 (上)
- 223 第五十三回 大结局 (下)
- 224 结语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五回 文武英才 (四)
第二十五回 文武英才 (四)
第二十五回 毛文龙指点江山 袁崇焕挥斥方遒 (四)
梁庆之在张乾的辽西驿站里逗留了大约半个月,这些日子他经常和恢复了元气的毛文龙探讨军事和武功,他发现毛文龙确实有统帅三军只能,克敌制胜之才,而这样的讨论让他对毛文龙这名后生钦佩倍至。
在此期间,毛文龙也和他提起了《天书神册》的事情,只是他对这些根本不相信,所以只当是道听途说。结果两人也没太多去聊这些话题。毛文龙倒是对单手带的话题颇为着迷,两人整日探讨这种长刀的使用方法,毛文龙把自己所有的使用心得全都告诉了梁庆之。梁庆之也在这几日摸索出了一套刀法使用要诀。
等到驿路的雪都融化的差不多的时候,梁庆之再三拒绝了冯安等人的挽留,带着夫人和孙子梁景武离开了辽西驿站,踏上了向南返回故乡之路。
这一天,正值二十四节气里的大寒之日,梁庆之他们来到了山海关。这里距离京城已经不再遥远,梁庆之见到山海雄关,不禁感慨万千,他突然想到,如果留下来住上几日,还可以带着自己的孙子梁景武见识一下天下第一关的雄姿。于是,他们当天就找了一家城里比较阔气的客栈,挑了个里外套间住了下来。
这天晚上,梁庆之夫妇带着车夫梁横和梁景武在客栈楼下吃饭。因为大家都有些疲倦,尤其是小孙子梁景武因为连日的赶路,好像磨光了所有的好奇和热情,吃什么东西都打蔫,连他爷爷和虬髯车夫的谈话他也一句不听。他爷爷问他:“景武,你这是怎么了?”
景武说:“爷爷,奶奶,我想睡觉,实在没力气吃饭了。”
梁夫人摸了摸他的额头说:“不如这样吧,你和奶奶先回屋去吃,实在吃不下去就让奶奶哄你睡觉吧。”
梁景武欣然答应,梁夫人带他上楼休息。
天色渐晚,梁庆之和梁横对饮,他心绪复杂。他斜对桌正对着他的座位,坐着一个白面书生,这人二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得瘦削俊朗。看长相不像是北方人,他也在那自斟自饮。梁庆之就向那人挥了一下手说:“年轻人,自斟自饮毫无意思,不如过来喝一杯如何呀?”
那白面书生抄起折扇,手腕一抖甩开了扇子缓缓的说说:“先生,晚生恭敬不如从命。”
梁庆之一听这话,微微一笑问那书生:“阁下是南方人吧?”
那书生说:“学生广东人氏,姓袁,名崇焕,字元素。”
梁庆之点点头说:“袁崇焕,好名字。老夫京城人士,梁庆之,习武之人没什么字号。”
书生袁崇焕客气的回应说:“幸会幸会,我只听闻京城有大刀梁家,敢问老先生和梁家是否是亲戚呢?”
梁庆之点点头说:“我就是梁家的老爷。”
袁崇焕闻听此言,上下打量了梁庆之,大吃一惊,连忙起身施礼说:“晚生有眼不识泰山,望梁庆之莫要责怪。”
梁庆之一愣,问袁崇焕说:“你认得我?”
袁崇焕答说:“大刀名震北疆,有几人不知你梁庆之的名号,我今日见到你有如此强健的身躯,虽然您一身便装,但是将军虎威犹在,小生岂敢不识呢?”
梁庆之连忙说:“一介武夫而已,何来虎威呢?”
袁崇焕说:“将军客气了,镇守北方,就像中原百姓的长城,您何必这样谦虚呢。只是晚生不知,老将军因何来此呢?”
梁庆之点点头,又摇摇头一时不知所云。
袁崇焕好像猜透了老将军的心思,便说道:“梁将军此时辞官回家时在不妥,恕晚生直言,如今北患骤起,正是需要您的时候啊?”
梁庆之此刻竟无言以对。那袁崇焕见状,眉头一紧问说:“晚生失礼了!”
梁庆之说:“袁公子多虑了,我心力憔悴,已是强弩之末了。”
袁崇焕说:“你还年轻啊?我认为大将军当马革裹尸,就如李如松将军追击蒙古鞑靼,英勇捐躯沙场。”
梁庆之微笑说:“袁公子说得好,不过你因何来到北方呢?参加科举吗?”
袁崇焕说:“正是为科举而来,我跟你讲,小生其实更想去一趟辽东。”说罢,夹了口菜,放在嘴里,眉头紧皱。梁庆之问说:“去辽东?”
袁崇焕此时已经面带微红,他态度严肃的说说:“我想去辽东,然后可能还会去蒙古。古人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大明立国二百余年,始终受到北患袭扰,再往前算,自从周朝起,北方犬戎就开始对我中华滋扰不断,根本原因何在,晚生大概分析了一二。”
梁庆之说:“愿闻其详”。
袁崇焕接着讲:“第一,我国千百年来都不同于那些蛮夷或者游牧民族。我们有农耕之地可自给自足,而那些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第二,妒忌我国之昌盛繁华,因此当他们看到我国繁盛又无法超越,并想要得到,便难保不动歹心;第三,北方之地,寒冷异常,冷热多变,暖和的时候他们游牧民族还有生存之地,一旦寒冷到来,必然趋利避害向南而来。我得知前些年辽东之地连年温暖,因此努尔哈赤部得以兴盛,但是最近几年,辽东又开始变得寒冷,一年比一年冷,这就意味着他们女真部必然会趋利避害,南下侵犯我大明。”
梁庆之说:“袁公子果然见地非凡,尤其是冷热趋利避害一说,老夫觉得很有道理。行军打仗讲究观察天文地理,想不到袁公子一介书生,竟然有此见地,果然是后生可畏啊!”
袁崇焕继续说:“当初,我朝经历三大征伐,国力疲劳,守住宽甸六堡以遏制女真实为不得已之策,如今国力虽然有所恢复,也不宜主动出击。但是更不应该放弃。那样的话会让女真人从心里到行动都产生巨大的膨胀。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梁庆之频频点头说:“袁公子,如果女真人打过宽甸六堡呢?”
袁崇焕说:“首先他们不会,他们没那个本事,而依学生看,我们没必要主动攻击,浪费兵力粮草。只要坚壁清野,辅佐大炮轰击守好宽甸,铁岭,沈阳。我大明城坚炮厉,所以他们压根就没这个机会攻进来,依在下看来,宽甸六堡为一线,沈阳辽阳盘锦为二线,宁远,锦州为三线线。这三条线就是他们的生死之门。只要镇守宽甸,守而不攻,敌人必乱,乱则可以图之!”
梁庆之在张乾的辽西驿站里逗留了大约半个月,这些日子他经常和恢复了元气的毛文龙探讨军事和武功,他发现毛文龙确实有统帅三军只能,克敌制胜之才,而这样的讨论让他对毛文龙这名后生钦佩倍至。
在此期间,毛文龙也和他提起了《天书神册》的事情,只是他对这些根本不相信,所以只当是道听途说。结果两人也没太多去聊这些话题。毛文龙倒是对单手带的话题颇为着迷,两人整日探讨这种长刀的使用方法,毛文龙把自己所有的使用心得全都告诉了梁庆之。梁庆之也在这几日摸索出了一套刀法使用要诀。
等到驿路的雪都融化的差不多的时候,梁庆之再三拒绝了冯安等人的挽留,带着夫人和孙子梁景武离开了辽西驿站,踏上了向南返回故乡之路。
这一天,正值二十四节气里的大寒之日,梁庆之他们来到了山海关。这里距离京城已经不再遥远,梁庆之见到山海雄关,不禁感慨万千,他突然想到,如果留下来住上几日,还可以带着自己的孙子梁景武见识一下天下第一关的雄姿。于是,他们当天就找了一家城里比较阔气的客栈,挑了个里外套间住了下来。
这天晚上,梁庆之夫妇带着车夫梁横和梁景武在客栈楼下吃饭。因为大家都有些疲倦,尤其是小孙子梁景武因为连日的赶路,好像磨光了所有的好奇和热情,吃什么东西都打蔫,连他爷爷和虬髯车夫的谈话他也一句不听。他爷爷问他:“景武,你这是怎么了?”
景武说:“爷爷,奶奶,我想睡觉,实在没力气吃饭了。”
梁夫人摸了摸他的额头说:“不如这样吧,你和奶奶先回屋去吃,实在吃不下去就让奶奶哄你睡觉吧。”
梁景武欣然答应,梁夫人带他上楼休息。
天色渐晚,梁庆之和梁横对饮,他心绪复杂。他斜对桌正对着他的座位,坐着一个白面书生,这人二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得瘦削俊朗。看长相不像是北方人,他也在那自斟自饮。梁庆之就向那人挥了一下手说:“年轻人,自斟自饮毫无意思,不如过来喝一杯如何呀?”
那白面书生抄起折扇,手腕一抖甩开了扇子缓缓的说说:“先生,晚生恭敬不如从命。”
梁庆之一听这话,微微一笑问那书生:“阁下是南方人吧?”
那书生说:“学生广东人氏,姓袁,名崇焕,字元素。”
梁庆之点点头说:“袁崇焕,好名字。老夫京城人士,梁庆之,习武之人没什么字号。”
书生袁崇焕客气的回应说:“幸会幸会,我只听闻京城有大刀梁家,敢问老先生和梁家是否是亲戚呢?”
梁庆之点点头说:“我就是梁家的老爷。”
袁崇焕闻听此言,上下打量了梁庆之,大吃一惊,连忙起身施礼说:“晚生有眼不识泰山,望梁庆之莫要责怪。”
梁庆之一愣,问袁崇焕说:“你认得我?”
袁崇焕答说:“大刀名震北疆,有几人不知你梁庆之的名号,我今日见到你有如此强健的身躯,虽然您一身便装,但是将军虎威犹在,小生岂敢不识呢?”
梁庆之连忙说:“一介武夫而已,何来虎威呢?”
袁崇焕说:“将军客气了,镇守北方,就像中原百姓的长城,您何必这样谦虚呢。只是晚生不知,老将军因何来此呢?”
梁庆之点点头,又摇摇头一时不知所云。
袁崇焕好像猜透了老将军的心思,便说道:“梁将军此时辞官回家时在不妥,恕晚生直言,如今北患骤起,正是需要您的时候啊?”
梁庆之此刻竟无言以对。那袁崇焕见状,眉头一紧问说:“晚生失礼了!”
梁庆之说:“袁公子多虑了,我心力憔悴,已是强弩之末了。”
袁崇焕说:“你还年轻啊?我认为大将军当马革裹尸,就如李如松将军追击蒙古鞑靼,英勇捐躯沙场。”
梁庆之微笑说:“袁公子说得好,不过你因何来到北方呢?参加科举吗?”
袁崇焕说:“正是为科举而来,我跟你讲,小生其实更想去一趟辽东。”说罢,夹了口菜,放在嘴里,眉头紧皱。梁庆之问说:“去辽东?”
袁崇焕此时已经面带微红,他态度严肃的说说:“我想去辽东,然后可能还会去蒙古。古人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大明立国二百余年,始终受到北患袭扰,再往前算,自从周朝起,北方犬戎就开始对我中华滋扰不断,根本原因何在,晚生大概分析了一二。”
梁庆之说:“愿闻其详”。
袁崇焕接着讲:“第一,我国千百年来都不同于那些蛮夷或者游牧民族。我们有农耕之地可自给自足,而那些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第二,妒忌我国之昌盛繁华,因此当他们看到我国繁盛又无法超越,并想要得到,便难保不动歹心;第三,北方之地,寒冷异常,冷热多变,暖和的时候他们游牧民族还有生存之地,一旦寒冷到来,必然趋利避害向南而来。我得知前些年辽东之地连年温暖,因此努尔哈赤部得以兴盛,但是最近几年,辽东又开始变得寒冷,一年比一年冷,这就意味着他们女真部必然会趋利避害,南下侵犯我大明。”
梁庆之说:“袁公子果然见地非凡,尤其是冷热趋利避害一说,老夫觉得很有道理。行军打仗讲究观察天文地理,想不到袁公子一介书生,竟然有此见地,果然是后生可畏啊!”
袁崇焕继续说:“当初,我朝经历三大征伐,国力疲劳,守住宽甸六堡以遏制女真实为不得已之策,如今国力虽然有所恢复,也不宜主动出击。但是更不应该放弃。那样的话会让女真人从心里到行动都产生巨大的膨胀。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梁庆之频频点头说:“袁公子,如果女真人打过宽甸六堡呢?”
袁崇焕说:“首先他们不会,他们没那个本事,而依学生看,我们没必要主动攻击,浪费兵力粮草。只要坚壁清野,辅佐大炮轰击守好宽甸,铁岭,沈阳。我大明城坚炮厉,所以他们压根就没这个机会攻进来,依在下看来,宽甸六堡为一线,沈阳辽阳盘锦为二线,宁远,锦州为三线线。这三条线就是他们的生死之门。只要镇守宽甸,守而不攻,敌人必乱,乱则可以图之!”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