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 第2章 武学起源
- 3 第3章 北冥有鱼
- 4 第4章 一剑囚天
- 5 第5章 梦授神拳
- 6 第6章 逸尘真人
- 7 第7章 不速之客
- 8 第8章 牛刀小试
- 9 第9章 神秘老人
- 10 第10章 五年之约
- 11 第11章 负阴抱阳
- 12 第12章 天人感应诀
- 13 第13章 英雄救美
- 14 第14章 林家采薇
- 15 第15章 银狼帮
- 16 第16章 牛头狮兽
- 17 第17章 松山剑派
- 18 第18章 比武招亲
- 19 第19章 采花大盗
- 20 第20章 武技九品论
- 21 第21章 云家少爷
- 22 第22章 势如水火
- 23 第23章 一波又起
- 24 第24章 赴宴前夕
- 25 第25章 银狼帮主
- 26 第26章 林山出马
- 27 第27章 比武前夕
- 28 第28章 惊涛剑法
- 29 第29章 比武赌约
- 30 第30章 天虞刀法
- 31 第31章 天虞三绝
- 32 第32章 云家阴谋
- 33 第33章 活人参
- 34 第34章 三头猛兽
- 35 第35章 竹林女人
- 36 第36章 捉迷藏
- 37 第37章 破音幻阵
- 38 第38章 人心叵测
- 39 第39章 路见不平
- 40 第40章 推经洗脉
- 41 第41章 故友重逢
- 42 第42章 真龙天子
- 43 第43章 联合除妖
- 44 第44章 围剿开始
- 45 第45章 小登堂境
- 46 第46章 智服妖兽
- 47 第47章 侠义心肠
- 48 第48章 骑术箭术
- 49 第49章 初赛开幕
- 50 第50章 老骥伏枥
- 51 第51章 马外有马
- 52 第52章 各自为营
- 53 第53章 感应眼
- 54 第54章 晋级决赛
- 55 第55章 有仇不报
- 56 第56章 赴云家宴
- 57 第57章 决赛开始
- 58 第58章 金丝银龙枪
- 59 第59章 大元丹
- 60 第60章 变故连生
- 61 第61章 黄雀在后
- 62 第62章 决战萧炎
- 63 第63章 疯子醉酒
- 64 第64章 峰回路转
- 65 第65章 滴水之恩
- 66 第66章 赛事落幕
- 67 第67章 十年婚约
- 68 第68章 气道衍化诀
- 69 第69章 三纹常阳果
- 70 第70章 剑灵与游心
- 71 第71章 制胜之法
- 72 第72章 剑灵断痴
- 73 第73章 示敌以弱
- 74 第74章 胜负未分
- 75 第75章 上架前言
- 76 第76章 功败垂成
- 77 第77章 断尘刀之争
- 78 第78章 灵兽孟极
- 79 第79章 走火入魔
- 80 第80章 神秘老人再现
- 81 第81章 惨烈后果
- 82 第82章 风媒李聪明
- 83 第83章 杀神恶酒鬼
- 84 第84章 阮裕焚车
- 85 第85章 怒斩天马
- 86 第86章 杀手追至
- 87 第87章 结义兄弟
- 88 第88章 镇南镖局
- 89 第89章 押镖上路
- 90 第90章 玄女宫现
- 91 第91章 阴阳扇之威
- 92 第92章 金蝉脱壳
- 93 第93章 独苏剑派
- 94 第94章 神髓果
- 95 第95章 天才汇集
- 96 第96章 白鹿神猿
- 97 第97章 方笑柳失算
- 98 第98章 黑龙会现
- 99 第99章 灵兽陆吾
- 100 第100章 顾家山庄
- 101 第101章 加入阴阳宗
- 102 第102章 天武体
- 103 第103章 克己之象
- 104 第104章 九阳真诀
- 105 第105章 火之本源
- 106 第106章 马马虎虎
- 107 第107章 九焰塔
- 108 第108章 天武领域
- 109 第109章 千机老人
- 110 第110章 盗圣的朋友
- 111 第111章 破庙偶遇
- 112 第112章 再见李聪明
- 113 第113章 天武守门人
- 114 第114章 比赛开始
- 115 第115章 对战古凤
- 116 第116章 对战孔方
- 117 第117章 横天霸刀
- 118 第118章 火云焚天
- 119 第119章 九焰塔开启
- 120 第120章 连闯六层
- 121 第121章 硬撼火灵
- 122 第122章 第九层
- 123 第123章 困魔诛仙阵
- 124 第124章 火龙的后手
- 125 第125章 阴阳大道
- 126 第126章 九阴真诀
- 127 第127章 水灵寒潭
- 128 第128章 寒潭修炼
- 129 第129章 关门弟子
- 130 第130章 寒元谷危机
- 131 第131章 决战黑龙会
- 132 第132章 遭人暗算
- 133 第133章 天降救兵
- 134 第134章 寒元灵潭
- 135 第135章 夜凉如水
- 136 第136章 莫愁莫愁
- 137 第137章 小登堂境
- 138 第138章 游仙楼前
- 139 第139章 初试实力
- 140 第140章 强者相逢
- 141 第141章 独臂刀神
- 142 第142章 高手如云
- 143 第143章 行家出手
- 144 第144章 两个天武体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2章 天人感应诀
第12章 天人感应诀
天流儿疑惑道:“怎么会那样巧,人体内就有五行八卦?”
这五行和九宫八卦,天流儿当然是知道的,它们蕴含着这世上所有事物运行的规律,只是为何人体内恰巧就有这样的规律?
风逸尘道:“人类是万物之灵,当然有着比其他种类更为复杂的构成。并不是说发现了五行八卦的规律之后,才强行把它搬到人体内来的,而是人体内本就存在着这样的规律,先人们只是从自己身上发现了这样的规律而已。”
规律有千万种,不同的只是表现的形式,内在其实是相同的。
天流儿问道:“如果阴阳二气便是真气,那我要如何才能把它吸收到体内?这阴阳二气又是什么?”
风逸尘道:“阴阳二气是这天地间所蕴含的能量,称为天地灵气,它像空气一样弥漫天地间,无处不在。世间所有物质都有阴阳属性之分,灵气自然也分为阴属性和阳属性。每一个生命都在吸收着天地灵气,只是这仅够它们生存的灵气吸收是自然的吸收,吸取的灵气十分少。
“练武之人总是想尽法子大量吸取天地灵气,最为笨拙的法子是锻炼自己的身体,让**变得健硕,经脉变得宽粗。这就好比一棵手指粗的小树,它能吸收的灵气是很少的,但一棵碗口大的树,吸收的灵气就比小树多多了。锻炼**就是把一个人的经脉由又细又小练到又粗又宽,以此来增加身体的吸纳量,修炼内力。”
天流儿听着觉得十分有道理,特别是小树和大树的比较,但又听得师父说这样的法子是最为笨拙的,不禁有些怀疑,如此有道理的修炼之法尚还是最为笨拙的,那究竟什么才是聪明的法子?
风逸尘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解答道:“不懂得正宗内功修炼心法的人才会走这条最费劲的弯路,聪明的人则会想出吸纳天地灵气的修炼方法,这些就是各大门派的内功心法。各大宗门最为正宗的内功心法当数我们道宗的‘天人感应诀’。”
“天人感应诀?”
“嗯,我要教你的便是这天人感应诀。”
天流儿喜道:“谢师父!”
风逸尘颔首道:“天人感应诀是道宗上千年来的独门心法,和若水剑法一样,都是由祖师爷李耳所创。此内功心法,最重要的就是个人领悟,所以我不会指点你太多,不然反而会害了你。”
天流儿恭敬道:“是,弟子明白。”其实他心里在想:师父总是爱故弄玄虚,教个武功也不好好教。
风逸尘道:“我把天人感应诀心法传授给你,然后你自个儿去那边观察那些树,有所领悟后便来石台上打坐修炼,我会每天来询问你的感悟。”
说罢便将天人感应诀的心法念给了天流儿听,念罢,起身离去,只留下天流儿一个人在石台上。
草坪的西面长了一排杨树和松树,有大有小,大的有直径三四尺的,小的有拇指粗细的。树荫浓而不密,参差不齐,地上的杂草也是生机勃勃,仿佛欲与大树比个高低。
风逸尘叫天流儿观察的便是这一丛树了。
天流儿边咀嚼着那深奥的心法口诀,边暗自埋怨着:“教武功就教武功吧,叫我观察那些丑不拉几的树干什么?四位叔叔教我武功也没见这般故弄玄虚过。”
天流儿虽说对师父是十分敬佩,且知道师父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说的话总不会有错的,但他就是不喜欢风逸尘这样子教他,他感觉自己像被猴子一样戏耍着。
他这样的心态随着以后领悟的东西越来越多,也慢慢开始被改变了。因为他领悟得越多,便越觉得和师父讲的那些东西契合,也就越觉得师父是个了不起的高人,从前的那些亵渎和怀疑,都一概转化成了尊敬和崇拜。
只是现在,风逸尘给他讲的很多东西他都未能明白。
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此时,天流儿虽抱怨着,但他又理解不了这深奥的心法口诀,没法子,只好听师父的话,去观察那些无聊的树去了。
第二天,同样是在这块空地上,风逸尘问天流儿:“你领悟到了什么?”
天流儿躬身道:“昨夜狂风,树叶沙沙作响,弟子连夜起来查看这些树是否在狂风中安然无恙。”
“唔,你看到了什么?”
“弟子看到长得矮小的树不断摇晃,似乎是要被大风连根拔起,而长得高大的树则只是在狂风中摆动了几下,掉了几片叶子而已。”
“哦,你领悟到了什么?”
“弟子想到,原来树也和人一样。越是高大的树,它能承受的风力也就越强;同理,越是武功高强的人,他能对付的敌人也就越多。”
“你没有看到大树的责任吗?”
“责任?什么责任?”
“若不是大树荫庇着小树,那些小树在昨晚已被连根拔起。保护弱小的树便是大树的责任。同样的,一个人的武功越高,他肩负的责任也就越重。”
天流儿哑口无言,他确实没有想到这一层,他也认为师父说得十分有道理。侠义之士之所以被人们称赞,就是因为他们经常行侠仗义,做一些与自己利益不相干的事情,而这些,岂非正是大侠的责任?
天流儿为自己没有想到大侠的侠义精神而感到羞愧,心想,大侠若不担负起肩上的责任,那么即使他武功再高,也不过是个“伪大侠”!
风逸尘道:“你继续去观察吧,我明日再来问你。”
第二日,第三日,第四日……天流儿总是给不出风逸尘想要的答案。
直到第十日。
还是这块平坦的草地上,天流儿已经在这里连续观察了十天了,就连一共有多少棵树,这些树有多少棵是杨树,多少棵是松树,又有多少棵是不知名的杂树,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风逸尘还是问道:“你领悟到了什么?”
天流儿道:“昨天下了一场小雨,弟子今天一早来看,发现一株刚发芽的杨树在一夜之间就拔高了三寸有余。”
风逸尘道:“这有什么好稀奇的?”
天流儿道:“弟子往常观察的都是大树,以为大道就在大树身上。但这几天下来,弟子发现大树根本就没怎么变化,没变化,弟子便察觉不出道理来。直到这两天,弟子看到这小树苗的变化之明显,方才领悟出了一个道理。”
风逸尘似乎有了兴趣,道:“哦?把你这道理讲与我听听。”
天流儿点头道:“这几日来,虽然大树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但其实它一直在不断地吸收着阴阳之气,只是它树身太大了,看不出来它在动而已。而这小树就不一样,它吸食了阴阳之气,便成长得很快,所以就被弟子看出来了。”
风逸尘面有喜色,问道:“在你看来,这树是怎样吸食阴阳二气的?”
天流儿道:“它复杂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吸食地之灵气;枝干高耸在空中,吸收天之灵气。”
风逸尘笑道:“不错。人就像树一样,脚踩在地上,身子露在空中,可你说说,为何我们人类却不能像树那样自然地吸收天地灵气?”
天流儿揣测道:“可能是因为种类不同吧……”
风逸尘感慨道:“树木是自然界的组成之一,最贴近自然的气息,因而自然的力量可以随意供它们使用。而人类太过聪明,脱离了自然之道,构建了自己的繁华世界,所以气息与自然截然不同,不再是原本的气息,当然难以获取自然的能量。”
听得此话,天流儿心有戚戚焉,这真是应了祖师爷的那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似是忽然想起了什么,天流儿问道:“那天人感应诀……?”
风逸尘道:“那天人感应诀的心法你还记得吗?”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其上不皦,其下不昧。致虚极,守静笃。挫其锐,解其纷,同其尘,和其光。用其光,复归其明。”天流儿道,“这些都是《道德经》里面的,师父教我背诵过,只是这些都不在同一章,凑在一起我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风逸尘点了点头,道:“心法的意思是说,芸芸万物,它虽显示出不同的象,但这些都是表象,在根本上,其实人和树都是一样的。这段心法就是教你致虚极,守静笃,让你的心境回归到最初的地方,像那树和那石头一样,成为这天地间的一部分,这样你就可以吸纳天地灵气了。”
天流儿点点头,若有所思,心道:“师父虽然说得这么简单,但其实哪有那么容易?要像一棵树一样,那得修身养性多久才能办到?”不过转念一想:大侠本就不是那么容易练成的,我岂能在这点小事面前退缩?当下更坚定了要修炼好这天人感应诀的决心。
风逸尘离开了,留下天流儿盘腿坐在石台上。
天流儿不断默念着心法口诀,抛却心头的杂念,想象着自己的根系慢慢往地下探去,枝叶从周身散发出来.......
这五行和九宫八卦,天流儿当然是知道的,它们蕴含着这世上所有事物运行的规律,只是为何人体内恰巧就有这样的规律?
风逸尘道:“人类是万物之灵,当然有着比其他种类更为复杂的构成。并不是说发现了五行八卦的规律之后,才强行把它搬到人体内来的,而是人体内本就存在着这样的规律,先人们只是从自己身上发现了这样的规律而已。”
规律有千万种,不同的只是表现的形式,内在其实是相同的。
天流儿问道:“如果阴阳二气便是真气,那我要如何才能把它吸收到体内?这阴阳二气又是什么?”
风逸尘道:“阴阳二气是这天地间所蕴含的能量,称为天地灵气,它像空气一样弥漫天地间,无处不在。世间所有物质都有阴阳属性之分,灵气自然也分为阴属性和阳属性。每一个生命都在吸收着天地灵气,只是这仅够它们生存的灵气吸收是自然的吸收,吸取的灵气十分少。
“练武之人总是想尽法子大量吸取天地灵气,最为笨拙的法子是锻炼自己的身体,让**变得健硕,经脉变得宽粗。这就好比一棵手指粗的小树,它能吸收的灵气是很少的,但一棵碗口大的树,吸收的灵气就比小树多多了。锻炼**就是把一个人的经脉由又细又小练到又粗又宽,以此来增加身体的吸纳量,修炼内力。”
天流儿听着觉得十分有道理,特别是小树和大树的比较,但又听得师父说这样的法子是最为笨拙的,不禁有些怀疑,如此有道理的修炼之法尚还是最为笨拙的,那究竟什么才是聪明的法子?
风逸尘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解答道:“不懂得正宗内功修炼心法的人才会走这条最费劲的弯路,聪明的人则会想出吸纳天地灵气的修炼方法,这些就是各大门派的内功心法。各大宗门最为正宗的内功心法当数我们道宗的‘天人感应诀’。”
“天人感应诀?”
“嗯,我要教你的便是这天人感应诀。”
天流儿喜道:“谢师父!”
风逸尘颔首道:“天人感应诀是道宗上千年来的独门心法,和若水剑法一样,都是由祖师爷李耳所创。此内功心法,最重要的就是个人领悟,所以我不会指点你太多,不然反而会害了你。”
天流儿恭敬道:“是,弟子明白。”其实他心里在想:师父总是爱故弄玄虚,教个武功也不好好教。
风逸尘道:“我把天人感应诀心法传授给你,然后你自个儿去那边观察那些树,有所领悟后便来石台上打坐修炼,我会每天来询问你的感悟。”
说罢便将天人感应诀的心法念给了天流儿听,念罢,起身离去,只留下天流儿一个人在石台上。
草坪的西面长了一排杨树和松树,有大有小,大的有直径三四尺的,小的有拇指粗细的。树荫浓而不密,参差不齐,地上的杂草也是生机勃勃,仿佛欲与大树比个高低。
风逸尘叫天流儿观察的便是这一丛树了。
天流儿边咀嚼着那深奥的心法口诀,边暗自埋怨着:“教武功就教武功吧,叫我观察那些丑不拉几的树干什么?四位叔叔教我武功也没见这般故弄玄虚过。”
天流儿虽说对师父是十分敬佩,且知道师父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说的话总不会有错的,但他就是不喜欢风逸尘这样子教他,他感觉自己像被猴子一样戏耍着。
他这样的心态随着以后领悟的东西越来越多,也慢慢开始被改变了。因为他领悟得越多,便越觉得和师父讲的那些东西契合,也就越觉得师父是个了不起的高人,从前的那些亵渎和怀疑,都一概转化成了尊敬和崇拜。
只是现在,风逸尘给他讲的很多东西他都未能明白。
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此时,天流儿虽抱怨着,但他又理解不了这深奥的心法口诀,没法子,只好听师父的话,去观察那些无聊的树去了。
第二天,同样是在这块空地上,风逸尘问天流儿:“你领悟到了什么?”
天流儿躬身道:“昨夜狂风,树叶沙沙作响,弟子连夜起来查看这些树是否在狂风中安然无恙。”
“唔,你看到了什么?”
“弟子看到长得矮小的树不断摇晃,似乎是要被大风连根拔起,而长得高大的树则只是在狂风中摆动了几下,掉了几片叶子而已。”
“哦,你领悟到了什么?”
“弟子想到,原来树也和人一样。越是高大的树,它能承受的风力也就越强;同理,越是武功高强的人,他能对付的敌人也就越多。”
“你没有看到大树的责任吗?”
“责任?什么责任?”
“若不是大树荫庇着小树,那些小树在昨晚已被连根拔起。保护弱小的树便是大树的责任。同样的,一个人的武功越高,他肩负的责任也就越重。”
天流儿哑口无言,他确实没有想到这一层,他也认为师父说得十分有道理。侠义之士之所以被人们称赞,就是因为他们经常行侠仗义,做一些与自己利益不相干的事情,而这些,岂非正是大侠的责任?
天流儿为自己没有想到大侠的侠义精神而感到羞愧,心想,大侠若不担负起肩上的责任,那么即使他武功再高,也不过是个“伪大侠”!
风逸尘道:“你继续去观察吧,我明日再来问你。”
第二日,第三日,第四日……天流儿总是给不出风逸尘想要的答案。
直到第十日。
还是这块平坦的草地上,天流儿已经在这里连续观察了十天了,就连一共有多少棵树,这些树有多少棵是杨树,多少棵是松树,又有多少棵是不知名的杂树,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风逸尘还是问道:“你领悟到了什么?”
天流儿道:“昨天下了一场小雨,弟子今天一早来看,发现一株刚发芽的杨树在一夜之间就拔高了三寸有余。”
风逸尘道:“这有什么好稀奇的?”
天流儿道:“弟子往常观察的都是大树,以为大道就在大树身上。但这几天下来,弟子发现大树根本就没怎么变化,没变化,弟子便察觉不出道理来。直到这两天,弟子看到这小树苗的变化之明显,方才领悟出了一个道理。”
风逸尘似乎有了兴趣,道:“哦?把你这道理讲与我听听。”
天流儿点头道:“这几日来,虽然大树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但其实它一直在不断地吸收着阴阳之气,只是它树身太大了,看不出来它在动而已。而这小树就不一样,它吸食了阴阳之气,便成长得很快,所以就被弟子看出来了。”
风逸尘面有喜色,问道:“在你看来,这树是怎样吸食阴阳二气的?”
天流儿道:“它复杂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吸食地之灵气;枝干高耸在空中,吸收天之灵气。”
风逸尘笑道:“不错。人就像树一样,脚踩在地上,身子露在空中,可你说说,为何我们人类却不能像树那样自然地吸收天地灵气?”
天流儿揣测道:“可能是因为种类不同吧……”
风逸尘感慨道:“树木是自然界的组成之一,最贴近自然的气息,因而自然的力量可以随意供它们使用。而人类太过聪明,脱离了自然之道,构建了自己的繁华世界,所以气息与自然截然不同,不再是原本的气息,当然难以获取自然的能量。”
听得此话,天流儿心有戚戚焉,这真是应了祖师爷的那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似是忽然想起了什么,天流儿问道:“那天人感应诀……?”
风逸尘道:“那天人感应诀的心法你还记得吗?”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其上不皦,其下不昧。致虚极,守静笃。挫其锐,解其纷,同其尘,和其光。用其光,复归其明。”天流儿道,“这些都是《道德经》里面的,师父教我背诵过,只是这些都不在同一章,凑在一起我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风逸尘点了点头,道:“心法的意思是说,芸芸万物,它虽显示出不同的象,但这些都是表象,在根本上,其实人和树都是一样的。这段心法就是教你致虚极,守静笃,让你的心境回归到最初的地方,像那树和那石头一样,成为这天地间的一部分,这样你就可以吸纳天地灵气了。”
天流儿点点头,若有所思,心道:“师父虽然说得这么简单,但其实哪有那么容易?要像一棵树一样,那得修身养性多久才能办到?”不过转念一想:大侠本就不是那么容易练成的,我岂能在这点小事面前退缩?当下更坚定了要修炼好这天人感应诀的决心。
风逸尘离开了,留下天流儿盘腿坐在石台上。
天流儿不断默念着心法口诀,抛却心头的杂念,想象着自己的根系慢慢往地下探去,枝叶从周身散发出来.......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