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597 第七十二章 黑麒麟
- 1598 第七十三章 根由
- 1599 第七十四章 麒麟已殁,凤凰老矣
- 1600 第七十五章 饕餮楼
- 1601 第七十六章 扑杀
- 1602 第七十七章 互飙
- 1603 第七十八章 天剑
- 1604 第七十九章 神龙变
- 1605 第八十章 龙的精神
- 1606 第八十一章 饕餮魔神
- 1607 第八十二章 天问
- 1608 第八十三章 轩辕剑
- 1609 第八十四章 山来
- 1610 第八十五章 九婴
- 1611 第八十六章 碎心
- 1612 第八十七章 寻路
- 1613 第八十八章 浮生
- 1614 第八十九章 九子
- 1615 第九十章 狂风
- 1616 第九十一章 悲歌
- 1617 第九十二章 荧惑
- 1618 第九十三章 命运
- 1619 第九十四章 天地无用
- 1620 第九十五章 打神
- 1621 第九十六章 大道天龙
- 1622 第九十七章 星星
- 1623 第九十八章 山倾
- 1624 第九十九章 伏魔
- 1625 第一百章 统一
- 1626 第一百零一章 混沌
- 1627 第一百零二章 逐日
- 1628 第一百零三章 神思
- 1629 第一百零四章 神圣之心(卷终)
- 1630 卷尾语——彼岸花开
- 1631 没有更新,只有预告
- 1632 给大家拜个年!
- 1633 第一章 归来
- 1634 第二章 李龙
- 1635 第三章 耕战
- 1636 第四章 弦月
- 1637 第五章 余紫剑
- 1638 第六章 纯阳
- 1639 第七章 天意
- 1640 第九章 剑缘
- 1641 第十章 花承露
- 1642 第十一章 神梦
- 1643 第十二章 李青山
- 1644 第十三章 韩琼枝
- 1645 第十四章 愿望
- 1646 第十五章 在人间
- 1647 第十六章 好徒儿
- 1648 第十七章 万象
- 1649 第十八章 戴梦凡
- 1650 第十九章 惊闻
- 1651 第二十章 急转
- 1652 第二十一章 李凤元
- 1653 第二十二章 阮瑶竹
- 1654 第二十三章 长梦
- 1655 第二十四章 因果
- 1656 第二十五章 玄冥洞府
- 1657 第二十六章 逢魔之时
- 1658 第二十七章 接引
- 1659 第二十八章 旧部
- 1660 第二十九章 伤痕
- 1661 第三十章 黑雨
- 1662 第三十一章 红雪
- 1663 第三十二章 无言
- 1664 第三十三章 重逢
- 1665 第三十四章 昙花
- 1666 第三十五章 自然
- 1667 第三十六章 强渡
- 1668 第三十七章 天劫
- 1669 第三十八章 心魔
- 1670 第三十九章 伏魔
- 1671 第四十章 选择
- 1672 第四十一章 沈玉书
- 1673 第四十二章 万剑锋
- 1674 第四十三章 寸草不留
- 1675 第四十四章 万象天书
- 1676 第四十五章 迷雾
- 1677 第四十六章 破碎
- 1678 第四十七章 角力
- 1679 第四十八章 兑子
- 1680 第四十九章 长啸
- 1681 第五十章 皆杀
- 1682 第五十一章 活着
- 1683 第五十二章 破局
- 1684 第五十三章 变卦
- 1685 第五十四章 破阵
- 1686 第五十五章 各方
- 1687 第五十六章 镜花
- 1688 第五十七章 得书
- 1689 第五十八章 斗法
- 1690 第五十九章 好刀
- 1691 第六十章 怪物
- 1692 第六十一章 天书老人
- 1693 第六十二章 心境
- 1694 第六十三章 旌旗
- 1695 十年了
- 1696 第六十五章 日月
- 1697 第六十六章 长矛
- 1698 第六十七章 威慑
- 1699 第六十八章 修行
- 1700 第六十九章 代价
- 1701 第七十章 切勿凝视日月
- 1702 第七十一章 似
- 1703 第七十二章 群星之谜
- 1704 第七十三章 揭竿
- 1705 第七十四章 五绝仙人
- 1706 第七十五章 不染
- 1707 第七十六章 身无所用,心无所向
- 1708 第七十七章 天书
- 1709 第七十八章 城郊
- 1710 第七十九章 “六”
- 1711 第八十章 天宫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十章 龙的精神
第八十章 龙的精神
李青山的心神仍停留在补天之战的恢弘画卷中,久久凝视着那个半人半龙的男人,已然明了他的身份。
“圣王伏羲。”
古云有云:“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一为半人半龙之相,一为半人半蛇之相,他们共为太初之神,同时也是兄妹夫妻。
伏羲氏既为父神,也是龙神。
混沌为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伏羲演画为八卦,又化生为八八六十四卦,书之为《易经》。
八八六十四卦,第一卦便为“乾卦”,乾为天。
卦辞曰:“元、亨、利、贞”,是所有卦象的根本所在。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乾元之生,万物之始,统贯天道。
《神龙乾元道》便贯彻其中真意,那是属于圣王伏羲的天道,是诸天之天,诸神之神,本质远在魔天之上。
李青山能够轻易击杀白豚邪神,并不是他强到能够碾压邪神,而且凭手中之剑,替天行道,代天行罚——天定则胜人——管你什么万物、什么苍生,天道之下,皆为刍狗。
毕竟人力有时而穷,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所以人定胜天是很少有的,天定胜人才是常态。
他自知凭自家如今的修为,根本触及不到“天道”,自然更不可能领悟“神龙变”。
正常情况下,要等到渡过七次天劫,彻底掌控某种大道,才能领悟这《神龙乾元道》。
然而机缘巧合之下,他以亿万魔民为牺牲,一尊邪神为献祭,毁灭了魔都,毁灭了信仰,完成了这场盛大的“祭天”仪式,这才成功激活了“神龙变”。
而不同于“麒麟变”初始的艰难,“神龙变”一经开启,立刻向上发展,势不可挡,很快就稳固在了第一重。
若按以前的经验,诸般变化的第一重都是很弱小的。“神龙变”却是个例外,竟凭着这一重修为,推动全身修为向前发展。
小世界中龙吟阵阵,一条苍龙腾空舞动,清气升腾,化为苍天。所有一切,尽在苍天之下。
整个小世界像是一下有了主心骨一样,变得大不一样。过去诸般神魔变化,总是相互制衡,虽然现在达到了一个稳定状态,但在激烈战斗之中,还是要有所控制。
想要发挥出最大战斗力,往往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单独施展某种变化,要么注意不要打破平衡。
而现在却完全不同了,无论那一种状况,他都可以将力量发挥到极致,完全不需要再维持平衡。哪怕是单独施展某种变化,其他变化也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比如以前施展“虎魔变”,小世界也就维持一个基本盘,主要还是依靠“虎魔变”本身的力量在战斗。
如今却像是有了一位君王,可以倾举国之力来支持大军远征。哪怕这个君王还很弱小,不能完全掌控一切,也远胜过过去那种各自为政的状态,一下从“分封诸国”进入了“中央帝国”,战斗力暴涨。
“如果我在进入饕餮楼前就达到这般状态,一剑便能斩下白豚邪神的猪头,何须废这么多麻烦。”
而且就算只论本身的力量,“神龙变”恐怕是所有神魔变化中,最强大、最极致的一种变化。
天之道,即龙之道。
“乾卦”共有六爻: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
九三,终日乾乾。
九四,或跃在渊。
九五,飞龙在天。
上九,亢龙有悔。
再加上统合“乾卦”的最后一爻:用九,群龙无首。
诸般爻辞,皆以龙为代表,来彰显天道轮回。
天之道即龙之道,至阳至刚,至强至盛,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大道、法则、力量。
李青山平生也见过龙、也屠过龙,此刻方才知晓,那些所谓的“龙”,全都是赝品、伪物,空有龙的形貌,却无龙的精神。
“哼,一群转基因!”
不同于其他先天神灵,龙之血脉流传甚广,有“龙生九子”的说法。九为极数,表示数量广大,无可计量。
于是这些子子孙孙,不管本来是人也好,蛇也罢,骏马鲤鱼皮皮虾都行,只要激发龙血,就能长出两支龙角、披上一身龙鳞,跃过龙门,号称“真龙”。
佛门甚至有一座“化龙池”,不管是什么来路,只要进去滚一滚,就能批量制造所谓的“龙”。
不说那么远,万象宗有一卷《真龙天书》,就能专门制造这种货色。
李青山作为万象宗大师兄,也曾着意研究过一番,想要推演出“神龙变”来,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
如今想来实在是好笑,就像是拿着一本村长笔记,学怎么当皇帝一样。依据村长的生活来推演,皇帝大概是用金扁担的。
本来以为灵龟、麒麟、凤凰等先天神灵没落,唯有龙族发展极盛,如今看来,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恐怕龙也一样没落了吧!那些被鲲鹏吞食的龙,又有几条是真龙呢?”
龙,本当是统一天下的九五至尊,而到了天下分崩之时,什么人都敢称王称帝,诈成真龙。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人物,能称得上是龙的,无非是曹孟德与刘玄德而已,也终未能使天下一统,只是个“或跃在渊”,未能够“飞龙在天”。
而李青山的“神龙变”才刚达到第一重,隐隐就有突破的征兆,明明如此强大,修行起来却又如此轻松。
他想了一想,恍然明白:“原来我从很多年前,便开始修行这‘神龙变’了。”
这一路行来,志在九天,风霜雨雪,历尽艰险,刀山火海,败尽强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场九天之行,便是神龙之行。
龙的精神,他早已融会贯通了。若论合乎他的性情,远在所有神变之上,更不逊于诸般魔变,之所以一直未曾领悟,不过是时机未到,“潜龙勿用”罢了。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九二,见龙在田。不知何时才能,飞龙在天!”(未完待续。)
“圣王伏羲。”
古云有云:“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一为半人半龙之相,一为半人半蛇之相,他们共为太初之神,同时也是兄妹夫妻。
伏羲氏既为父神,也是龙神。
混沌为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伏羲演画为八卦,又化生为八八六十四卦,书之为《易经》。
八八六十四卦,第一卦便为“乾卦”,乾为天。
卦辞曰:“元、亨、利、贞”,是所有卦象的根本所在。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乾元之生,万物之始,统贯天道。
《神龙乾元道》便贯彻其中真意,那是属于圣王伏羲的天道,是诸天之天,诸神之神,本质远在魔天之上。
李青山能够轻易击杀白豚邪神,并不是他强到能够碾压邪神,而且凭手中之剑,替天行道,代天行罚——天定则胜人——管你什么万物、什么苍生,天道之下,皆为刍狗。
毕竟人力有时而穷,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所以人定胜天是很少有的,天定胜人才是常态。
他自知凭自家如今的修为,根本触及不到“天道”,自然更不可能领悟“神龙变”。
正常情况下,要等到渡过七次天劫,彻底掌控某种大道,才能领悟这《神龙乾元道》。
然而机缘巧合之下,他以亿万魔民为牺牲,一尊邪神为献祭,毁灭了魔都,毁灭了信仰,完成了这场盛大的“祭天”仪式,这才成功激活了“神龙变”。
而不同于“麒麟变”初始的艰难,“神龙变”一经开启,立刻向上发展,势不可挡,很快就稳固在了第一重。
若按以前的经验,诸般变化的第一重都是很弱小的。“神龙变”却是个例外,竟凭着这一重修为,推动全身修为向前发展。
小世界中龙吟阵阵,一条苍龙腾空舞动,清气升腾,化为苍天。所有一切,尽在苍天之下。
整个小世界像是一下有了主心骨一样,变得大不一样。过去诸般神魔变化,总是相互制衡,虽然现在达到了一个稳定状态,但在激烈战斗之中,还是要有所控制。
想要发挥出最大战斗力,往往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单独施展某种变化,要么注意不要打破平衡。
而现在却完全不同了,无论那一种状况,他都可以将力量发挥到极致,完全不需要再维持平衡。哪怕是单独施展某种变化,其他变化也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比如以前施展“虎魔变”,小世界也就维持一个基本盘,主要还是依靠“虎魔变”本身的力量在战斗。
如今却像是有了一位君王,可以倾举国之力来支持大军远征。哪怕这个君王还很弱小,不能完全掌控一切,也远胜过过去那种各自为政的状态,一下从“分封诸国”进入了“中央帝国”,战斗力暴涨。
“如果我在进入饕餮楼前就达到这般状态,一剑便能斩下白豚邪神的猪头,何须废这么多麻烦。”
而且就算只论本身的力量,“神龙变”恐怕是所有神魔变化中,最强大、最极致的一种变化。
天之道,即龙之道。
“乾卦”共有六爻: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
九三,终日乾乾。
九四,或跃在渊。
九五,飞龙在天。
上九,亢龙有悔。
再加上统合“乾卦”的最后一爻:用九,群龙无首。
诸般爻辞,皆以龙为代表,来彰显天道轮回。
天之道即龙之道,至阳至刚,至强至盛,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大道、法则、力量。
李青山平生也见过龙、也屠过龙,此刻方才知晓,那些所谓的“龙”,全都是赝品、伪物,空有龙的形貌,却无龙的精神。
“哼,一群转基因!”
不同于其他先天神灵,龙之血脉流传甚广,有“龙生九子”的说法。九为极数,表示数量广大,无可计量。
于是这些子子孙孙,不管本来是人也好,蛇也罢,骏马鲤鱼皮皮虾都行,只要激发龙血,就能长出两支龙角、披上一身龙鳞,跃过龙门,号称“真龙”。
佛门甚至有一座“化龙池”,不管是什么来路,只要进去滚一滚,就能批量制造所谓的“龙”。
不说那么远,万象宗有一卷《真龙天书》,就能专门制造这种货色。
李青山作为万象宗大师兄,也曾着意研究过一番,想要推演出“神龙变”来,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
如今想来实在是好笑,就像是拿着一本村长笔记,学怎么当皇帝一样。依据村长的生活来推演,皇帝大概是用金扁担的。
本来以为灵龟、麒麟、凤凰等先天神灵没落,唯有龙族发展极盛,如今看来,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恐怕龙也一样没落了吧!那些被鲲鹏吞食的龙,又有几条是真龙呢?”
龙,本当是统一天下的九五至尊,而到了天下分崩之时,什么人都敢称王称帝,诈成真龙。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人物,能称得上是龙的,无非是曹孟德与刘玄德而已,也终未能使天下一统,只是个“或跃在渊”,未能够“飞龙在天”。
而李青山的“神龙变”才刚达到第一重,隐隐就有突破的征兆,明明如此强大,修行起来却又如此轻松。
他想了一想,恍然明白:“原来我从很多年前,便开始修行这‘神龙变’了。”
这一路行来,志在九天,风霜雨雪,历尽艰险,刀山火海,败尽强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场九天之行,便是神龙之行。
龙的精神,他早已融会贯通了。若论合乎他的性情,远在所有神变之上,更不逊于诸般魔变,之所以一直未曾领悟,不过是时机未到,“潜龙勿用”罢了。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九二,见龙在田。不知何时才能,飞龙在天!”(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