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21 第九十六章 大道天龙
- 1622 第九十七章 星星
- 1623 第九十八章 山倾
- 1624 第九十九章 伏魔
- 1625 第一百章 统一
- 1626 第一百零一章 混沌
- 1627 第一百零二章 逐日
- 1628 第一百零三章 神思
- 1629 第一百零四章 神圣之心(卷终)
- 1630 卷尾语——彼岸花开
- 1631 没有更新,只有预告
- 1632 给大家拜个年!
- 1633 第一章 归来
- 1634 第二章 李龙
- 1635 第三章 耕战
- 1636 第四章 弦月
- 1637 第五章 余紫剑
- 1638 第六章 纯阳
- 1639 第七章 天意
- 1640 第九章 剑缘
- 1641 第十章 花承露
- 1642 第十一章 神梦
- 1643 第十二章 李青山
- 1644 第十三章 韩琼枝
- 1645 第十四章 愿望
- 1646 第十五章 在人间
- 1647 第十六章 好徒儿
- 1648 第十七章 万象
- 1649 第十八章 戴梦凡
- 1650 第十九章 惊闻
- 1651 第二十章 急转
- 1652 第二十一章 李凤元
- 1653 第二十二章 阮瑶竹
- 1654 第二十三章 长梦
- 1655 第二十四章 因果
- 1656 第二十五章 玄冥洞府
- 1657 第二十六章 逢魔之时
- 1658 第二十七章 接引
- 1659 第二十八章 旧部
- 1660 第二十九章 伤痕
- 1661 第三十章 黑雨
- 1662 第三十一章 红雪
- 1663 第三十二章 无言
- 1664 第三十三章 重逢
- 1665 第三十四章 昙花
- 1666 第三十五章 自然
- 1667 第三十六章 强渡
- 1668 第三十七章 天劫
- 1669 第三十八章 心魔
- 1670 第三十九章 伏魔
- 1671 第四十章 选择
- 1672 第四十一章 沈玉书
- 1673 第四十二章 万剑锋
- 1674 第四十三章 寸草不留
- 1675 第四十四章 万象天书
- 1676 第四十五章 迷雾
- 1677 第四十六章 破碎
- 1678 第四十七章 角力
- 1679 第四十八章 兑子
- 1680 第四十九章 长啸
- 1681 第五十章 皆杀
- 1682 第五十一章 活着
- 1683 第五十二章 破局
- 1684 第五十三章 变卦
- 1685 第五十四章 破阵
- 1686 第五十五章 各方
- 1687 第五十六章 镜花
- 1688 第五十七章 得书
- 1689 第五十八章 斗法
- 1690 第五十九章 好刀
- 1691 第六十章 怪物
- 1692 第六十一章 天书老人
- 1693 第六十二章 心境
- 1694 第六十三章 旌旗
- 1695 十年了
- 1696 第六十五章 日月
- 1697 第六十六章 长矛
- 1698 第六十七章 威慑
- 1699 第六十八章 修行
- 1700 第六十九章 代价
- 1701 第七十章 切勿凝视日月
- 1702 第七十一章 似
- 1703 第七十二章 群星之谜
- 1704 第七十三章 揭竿
- 1705 第七十四章 五绝仙人
- 1706 第七十五章 不染
- 1707 第七十六章 身无所用,心无所向
- 1708 第七十七章 天书
- 1709 第七十八章 城郊
- 1710 第七十九章 “六”
- 1711 第八十章 天宫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零四章 神圣之心(卷终)
第一百零四章 神圣之心(卷终)
李青山沉默良久,挥了挥手,转过身去。
钱容芷唇角微弯,猩红夺目,又深深一拜:“我将传播福音,吾王的慈悲恩典必将传遍魔域,为所有魔域众生所知。他们会是你最忠诚、最狂热的战士。”
而后心满意足的站起身来,走下山去。
李青山昂着头颅,深深的,深深的凝视着那一轮镶嵌着金边的黑日,与他漆黑的眼眸重叠。
终于,这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如同苦行僧一般,在山巅岩石上席地而坐,陷入了恒久的沉思。
刹那间,风云变幻,白云苍狗。
浩浩汤汤,无穷无尽的天地灵气,向着这片高原,这座孤峰,这个男人,汇集过来。
钱容芷刚刚走下高原,蓦然回首,只见天空中形成肉眼可见的灵光长河,极光一样变幻流溢着五光十色,衷心赞叹道:“真是壮美的景象啊!”
方圆数万里的魔民都可以清楚的看到,沉醉于这从未见过的美景。
长河中波澜起伏,那是他起伏的心绪。不时激起一轮轮涡流,那是他激荡的思索。
“值得吗?”
随着对魔域法则的参悟,他清楚的预见到了未来,看见自己的雕像是如何破石而出,贴上金箔,送入金碧辉煌的殿堂。亦看见人们虔诚的、狂热的,拜倒在神像脚下,充满了痛苦与希冀。
“然而我所能给他们的,只是毁灭而已啊!”
从始至终,他都只想要走自己的路,所以不愿意与他人建立太深的联系。
仇恨与敌对固然是一种桎梏,但那些恐怖的敌人,反而会激起他的斗志,让他从安逸享乐中挣脱出来,勇猛精进,杀伐果断,残酷的摧毁一切阻碍,踩在敌人尸首上快意大笑。
最难以应对的反而是那些温柔情意。那些全心全意为了他好的人,那些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的人。
所以不愿以“救世主”自居,吞下“黑日魔心”也好,被九天雷公将军斩杀亿万次也好,那都是他所选择的道路,不需要任何人来感激他、报偿他。
若这果真是一场祭天仪式,那他不介意做一头孤傲的祭品。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然而若是不唤起所有魔民,这场战争是不可能胜利的。反而会因为两个世界的不断融合,从而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
从他踏出这一步开始,就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了,他乃是万罪之首,万恶之源——我即群魔!
他将心神深深沉入魔域深处,亿兆魔民沉积了亿万载的痛苦怨恨如同渊海一般翻涌,不渴望救赎,只渴望复仇。甚至无所谓向谁复仇,只欲饱饮鲜血与魂魄。
“燃尽而死总胜过沉沦苟活!”
李青山的声音响起,冷酷而决烈,在群山之间回荡呼啸。
钱容芷欠身行礼:“您是意志,便是我的命运。”
……
祗树给孤独园
一缕清风吹过菩提树,千枝万叶一起回响,带着金属色泽的鸣响声,构成一曲奇妙的乐曲。
然而今日的音调,却与平日不同,少了几分禅意,多了几分道蕴。
佛陀正以手支颐、闭目养神,闻声睁开双眸,双手合十,欠身致意,微笑道:“老师,许久不见,别来无恙。今日不用炼丹讲课吗?”
若有旁人听到这一句话,定会大为惊讶,什么人竟能被佛祖尊称为老师。
只见来者是一个道人,白发苍苍却有一副红润童颜,鹤氅飘飘偏带着一身烟火气。乍眼看来,与寻常老道也没甚分别。
然而这老道却正是道教之祖,众仙之师——太上老君。
与佛陀广施佛法、普度众生截然相反,他常年在兜率天宫中参悟混元道果,除了偶尔为天帝炼制几炉丹药,为众仙讲解混元道果之外,从不参与世间之事。上一次与佛陀相见,也已是数万年前之事了。
他明知便是推拒“老师”这个称号,对方依然会坚持,也就坦然承受下来。入乡随俗,双手合十,还了一礼,开口道:
“天帝见妖星出世,大劫开启,正大宴群臣,共商讨魔之事,特地命我来拜会世尊。”
佛陀微微颔首,也接受了“世尊”的称呼,会心一笑:“陛下他大概很快活吧!”
“快活极了,又将那一身熊皮取出来,整日披着在宫中乱走,却不见了腰间那一柄剑。”太上老君摇头苦笑,至于那一柄剑的下落,他自然心知肚明。
佛陀讶异的道:“不会还是当年涿鹿披那一张吧!”
太上老君绷着脸点点头:“我特地起了一卦,还真是那一张。”
二人一起哈哈大笑,笑声激荡一树菩提叶。
“那还真是耿耿于怀。”
“陛下总觉得前两次大劫是胜之不武,怪你坏了他的好事。所以特命我传一句话给你:天命难违,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
“明明都是老师的主意。”
“你若不为,我亦不为。”
“那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我亦深负于人。不过请陛下放心,这一次,我必不再横生枝节。”
凭他们的境界,任何一丝回忆,都不会随着时光变得淡漠。每一次回想起来,都与身临其境无异。从中感受到的情绪,也是常人的百万倍。他们可以理解同情世人的无知与卑劣,世人却无法理解他们的智慧与悲悯。
当然,天帝也好,佛陀也罢,亦有能力所限,无可奈何之事,以“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的豪情,不过是凡人“皇帝用金扁担”的妄想而已。
“天帝毕竟是伏羲氏的传人呐!亢龙无悔。”
太上老君负手而立,也不知想起了什么,恍惚之间,身形仿佛变得无比高大,与天相接,赫然凌驾于大道之上,从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处俯瞰一切。再一眨眼,同时又确然只是七尺之躯,一个满身烟火气的的老道而已。
极平凡而又极伟大,极柔弱而又极刚强,无所为而又无所不为,两种截然相反的境界与感觉,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统一。
佛陀赞叹道:“老师更进一步了!老师若不来见我,我亦要去参见老师,再受一番教诲。”
“道无止境,玄微奥妙,难以名状。可惜,你只对世间众生感兴趣,看不到我所看到的一切。智慧对你而言,终归只是手段。如果你能将视线从众生身上移开,与我一起观察这个世界,所得到的智慧一定远胜于此。”太上老君不胜遗憾的道。
“凭老师的智慧,自然不愿拘泥于凡尘俗世。可是,我们亦是众生之一,莲花生于污泥。相由心生,境由心造,没有众生,世界亦无意义。只要你我仍能理解众生之苦,便不可能超脱。”
“我从来辩不过你。”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不善不美,如我而已。”
默契之下,是历经千百万年也无法调和的分歧。
言语之间,天地大劫的进程轰然向前。(未完待续。)
钱容芷唇角微弯,猩红夺目,又深深一拜:“我将传播福音,吾王的慈悲恩典必将传遍魔域,为所有魔域众生所知。他们会是你最忠诚、最狂热的战士。”
而后心满意足的站起身来,走下山去。
李青山昂着头颅,深深的,深深的凝视着那一轮镶嵌着金边的黑日,与他漆黑的眼眸重叠。
终于,这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如同苦行僧一般,在山巅岩石上席地而坐,陷入了恒久的沉思。
刹那间,风云变幻,白云苍狗。
浩浩汤汤,无穷无尽的天地灵气,向着这片高原,这座孤峰,这个男人,汇集过来。
钱容芷刚刚走下高原,蓦然回首,只见天空中形成肉眼可见的灵光长河,极光一样变幻流溢着五光十色,衷心赞叹道:“真是壮美的景象啊!”
方圆数万里的魔民都可以清楚的看到,沉醉于这从未见过的美景。
长河中波澜起伏,那是他起伏的心绪。不时激起一轮轮涡流,那是他激荡的思索。
“值得吗?”
随着对魔域法则的参悟,他清楚的预见到了未来,看见自己的雕像是如何破石而出,贴上金箔,送入金碧辉煌的殿堂。亦看见人们虔诚的、狂热的,拜倒在神像脚下,充满了痛苦与希冀。
“然而我所能给他们的,只是毁灭而已啊!”
从始至终,他都只想要走自己的路,所以不愿意与他人建立太深的联系。
仇恨与敌对固然是一种桎梏,但那些恐怖的敌人,反而会激起他的斗志,让他从安逸享乐中挣脱出来,勇猛精进,杀伐果断,残酷的摧毁一切阻碍,踩在敌人尸首上快意大笑。
最难以应对的反而是那些温柔情意。那些全心全意为了他好的人,那些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的人。
所以不愿以“救世主”自居,吞下“黑日魔心”也好,被九天雷公将军斩杀亿万次也好,那都是他所选择的道路,不需要任何人来感激他、报偿他。
若这果真是一场祭天仪式,那他不介意做一头孤傲的祭品。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然而若是不唤起所有魔民,这场战争是不可能胜利的。反而会因为两个世界的不断融合,从而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
从他踏出这一步开始,就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了,他乃是万罪之首,万恶之源——我即群魔!
他将心神深深沉入魔域深处,亿兆魔民沉积了亿万载的痛苦怨恨如同渊海一般翻涌,不渴望救赎,只渴望复仇。甚至无所谓向谁复仇,只欲饱饮鲜血与魂魄。
“燃尽而死总胜过沉沦苟活!”
李青山的声音响起,冷酷而决烈,在群山之间回荡呼啸。
钱容芷欠身行礼:“您是意志,便是我的命运。”
……
祗树给孤独园
一缕清风吹过菩提树,千枝万叶一起回响,带着金属色泽的鸣响声,构成一曲奇妙的乐曲。
然而今日的音调,却与平日不同,少了几分禅意,多了几分道蕴。
佛陀正以手支颐、闭目养神,闻声睁开双眸,双手合十,欠身致意,微笑道:“老师,许久不见,别来无恙。今日不用炼丹讲课吗?”
若有旁人听到这一句话,定会大为惊讶,什么人竟能被佛祖尊称为老师。
只见来者是一个道人,白发苍苍却有一副红润童颜,鹤氅飘飘偏带着一身烟火气。乍眼看来,与寻常老道也没甚分别。
然而这老道却正是道教之祖,众仙之师——太上老君。
与佛陀广施佛法、普度众生截然相反,他常年在兜率天宫中参悟混元道果,除了偶尔为天帝炼制几炉丹药,为众仙讲解混元道果之外,从不参与世间之事。上一次与佛陀相见,也已是数万年前之事了。
他明知便是推拒“老师”这个称号,对方依然会坚持,也就坦然承受下来。入乡随俗,双手合十,还了一礼,开口道:
“天帝见妖星出世,大劫开启,正大宴群臣,共商讨魔之事,特地命我来拜会世尊。”
佛陀微微颔首,也接受了“世尊”的称呼,会心一笑:“陛下他大概很快活吧!”
“快活极了,又将那一身熊皮取出来,整日披着在宫中乱走,却不见了腰间那一柄剑。”太上老君摇头苦笑,至于那一柄剑的下落,他自然心知肚明。
佛陀讶异的道:“不会还是当年涿鹿披那一张吧!”
太上老君绷着脸点点头:“我特地起了一卦,还真是那一张。”
二人一起哈哈大笑,笑声激荡一树菩提叶。
“那还真是耿耿于怀。”
“陛下总觉得前两次大劫是胜之不武,怪你坏了他的好事。所以特命我传一句话给你:天命难违,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
“明明都是老师的主意。”
“你若不为,我亦不为。”
“那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我亦深负于人。不过请陛下放心,这一次,我必不再横生枝节。”
凭他们的境界,任何一丝回忆,都不会随着时光变得淡漠。每一次回想起来,都与身临其境无异。从中感受到的情绪,也是常人的百万倍。他们可以理解同情世人的无知与卑劣,世人却无法理解他们的智慧与悲悯。
当然,天帝也好,佛陀也罢,亦有能力所限,无可奈何之事,以“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的豪情,不过是凡人“皇帝用金扁担”的妄想而已。
“天帝毕竟是伏羲氏的传人呐!亢龙无悔。”
太上老君负手而立,也不知想起了什么,恍惚之间,身形仿佛变得无比高大,与天相接,赫然凌驾于大道之上,从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处俯瞰一切。再一眨眼,同时又确然只是七尺之躯,一个满身烟火气的的老道而已。
极平凡而又极伟大,极柔弱而又极刚强,无所为而又无所不为,两种截然相反的境界与感觉,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统一。
佛陀赞叹道:“老师更进一步了!老师若不来见我,我亦要去参见老师,再受一番教诲。”
“道无止境,玄微奥妙,难以名状。可惜,你只对世间众生感兴趣,看不到我所看到的一切。智慧对你而言,终归只是手段。如果你能将视线从众生身上移开,与我一起观察这个世界,所得到的智慧一定远胜于此。”太上老君不胜遗憾的道。
“凭老师的智慧,自然不愿拘泥于凡尘俗世。可是,我们亦是众生之一,莲花生于污泥。相由心生,境由心造,没有众生,世界亦无意义。只要你我仍能理解众生之苦,便不可能超脱。”
“我从来辩不过你。”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不善不美,如我而已。”
默契之下,是历经千百万年也无法调和的分歧。
言语之间,天地大劫的进程轰然向前。(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