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71 第987章
- 972 第988章
- 973 第989章
- 974 第990章
- 975 第991章
- 976 第992章
- 977 第993章
- 978 第994章
- 979 第995章
- 980 第996章
- 981 第997章
- 982 第998章
- 983 第999章
- 984 第1000章
- 985 第1001章
- 986 第1002章
- 987 第1003章
- 988 第1004章
- 989 第1005章
- 990 第1006章
- 991 第1007章
- 992 第1008章
- 993 第1009章
- 994 第1010章
- 995 第1011章
- 996 第1012章
- 997 第1013章
- 998 第1014章
- 999 第1015章
- 1000 第1016章
- 1001 第1017章
- 1002 第1018章
- 1003 第1019章
- 1004 第1020章
- 1005 第1021章
- 1006 第1022章
- 1007 第1023章
- 1008 第1024章
- 1009 第1025章
- 1010 第1026章
- 1011 第1027章
- 1012 第1028章
- 1013 第1029章
- 1014 第1030章
- 1015 第1031章
- 1016 第1032章
- 1017 第1033章
- 1018 第1034章
- 1019 第1035章
- 1020 第1036章
- 1021 第1037章
- 1022 第1038章
- 1023 第1039章
- 1024 第1040章
- 1025 第1041章
- 1026 第1042章
- 1027 第1043章
- 1028 第1044章
- 1029 第1045章
- 1030 第1046章
- 1031 第1047章
- 1032 第1048章
- 1033 第1049章
- 1034 第1050章
- 1035 第1051
- 1036 第1052章
- 1037 第1053章
- 1038 第1054章
- 1039 第1055章
- 1040 第1056章
- 1041 第1057章
- 1042 第1058章
- 1043 第1059章
- 1044 第1060章
- 1045 第1061章
- 1046 第1062章
- 1047 第1063章
- 1048 第1064章
- 1049 第1065章
- 1050 第1066章
- 1051 第1067章
- 1052 第1068章
- 1053 第1069章
- 1054 第1070章
- 1055 第1071章
- 1056 第1072章
- 1057 第1073章
- 1058 第1074章
- 1059 第1075章
- 1060 第1076章
- 1061 第1077章
- 1062 第1078章
- 1063 第1079章
- 1064 第1080章
- 1065 第1081章
- 1066 第1082章
- 1067 第1083章
- 1068 第1084章
- 1069 第1085章
- 1070 第1086章
- 1071 第1087章
- 1072 第1088章
- 1073 第1089章
- 1074 第1090章
- 1075 第1091章
- 1076 第1092章
- 1077 第1093章
- 1078 第1094章
- 1079 第1095章
- 1080 第1096章
- 1081 第1097章
- 1082 第1098章
- 1083 第1099章
- 1084 第1110章
- 1085 第1111章
- 1086 第1112章
- 1087 第1113章
- 1088 第1114章
- 1089 第1115章
- 1090 第1116章
- 1091 第1117章
- 1092 第1118章
- 1093 第1119章
- 1094 第1120章
- 1095 第1121章
- 1096 第1122章
- 1097 第1123章
- 1098 第1124章
- 1099 第1125章
- 1100 第1126章
- 1101 第1127章
- 1102 第1128章
- 1103 第1129章
- 1104 第1130章
- 1105 第1131章
- 1106 第1132章
- 1107 第1133章
- 1108 第1134章
- 1109 第1135章
- 1110 第1136章
- 1111 第1137章
- 1112 第1138章
- 1113 第1139章
- 1114 第1140章
- 1115 第1141章
- 1116 第1142章
- 1117 第1143章
- 1118 第1144章
- 1119 第1145章
- 1120 第1146章
- 1121 第1147章
- 1122 第1148章
- 1123 第1149章
- 1124 第1150章
- 1125 第1151章
- 1126 第1152章
- 1127 第1153章
- 1128 第1154章
- 1129 第1155章
- 1130 第1156章
- 1131 第1157章
- 1132 第1158章
- 1133 第1159章
- 1134 第1160章
- 1135 第1161章
- 1136 第1162章
- 1137 第1163章
- 1138 第1164章
- 1139 第1165章
- 1140 第1166章
- 1141 第1167章
- 1142 第1168章
- 1143 第1169章
- 1144 第1170章
- 1145 第1171章
- 1146 第1172章
- 1147 第1173章
- 1148 第1174章
- 1149 第1175章
- 1150 第1176章
- 1151 第1177章
- 1152 第1178章
- 1153 第1179章
- 1154 第1180章
- 1155 第1181章
- 1156 第1182章
- 1157 第1183章
- 1158 第1184章
- 1159 第1185章
- 1160 第1186章
- 1161 第1187章
- 1162 第1188章
- 1163 第1189章
- 1164 第1190章
- 1165 第1191章
- 1166 第1192章 (4000+)
- 1167 第1193章
- 1168 第1194章
- 1169 第1195章
- 1170 第1196章
- 1171 第1197章
- 1172 第1198章
- 1173 第1199章
- 1174 第1200章
- 1175 第1201章
- 1176 第1202章
- 1177 第1203章
- 1178 第1204章
- 1179 第1205章
- 1180 第1206章
- 1181 第1207章
- 1182 第1208章
- 1183 第1209章
- 1184 第1210章
- 1185 第1211章
- 1186 第1212章
- 1187 第1213章
- 1188 第1214章
- 1189 第1215章
- 1190 第1216章
- 1191 第1217章
- 1192 第1218章
- 1193 第1219章
- 1194 第1220章
- 1195 第1221章
- 1196 第1222章
- 1197 第1223章
- 1198 尾声
- 1199 番外(一)
- 1200 番外(二)
- 1201 番外(一)
- 1202 番外(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997章
第997章
薇拉和维卡拉见大家放下碗筷,餐桌上吃的是底朝天。
她们和余庆庆快速地收拾了餐桌,端上清茶。
雨还是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大家围坐在一起,继续聊辣椒!
方默南抿了口清茶道,“咱们吃辣史不算很长,可是吃辣的广度、深度都可圈可点,尤其近十多年来,随着山城火锅的风靡,东南沿海城市一改不碰辣的习惯,纷纷易帜,吃上了辣,能吃辣了,吃了上瘾。”
“吃辣历史不算长。”连煜峰问道。“不会啊!湘菜的历史很悠久啊!伟大的诗人屈原被流放到三湘,写出了著名诗章《楚辞》。其中的《招魂》和《大招》两篇就反映了当时的这种祭祀活动中丰富味美的菜肴、酒水和小吃情况。
吃的菜肴丰富多彩。大米、小米、穱麦、黄粱随你食用。酸、甜、咸、苦,调和适口。肥牛的蹄筋又软又香。有酸苦风味调制的吴国羹汤。烧甲鱼、烤羊羔还加上甘蔗汁。醋烹的天鹅、焖野鸡、煎肥雁和鸧鹤,还有卤鸡和炖龟肉汤,味美而又浓烈啊——经久不散。”
“臭小子,你这个吃货!”连婶笑骂道。
“别激动!妈,了解当地的历史,没有什么比和吃连在一起,更有效的记忆方法了。”连煜峰说道。
“这小子,还有理了。”姥姥笑道。“不过有道理!”
陈医生说道,“辣椒是舶来品,明代末期才传入的。那么明末以前,三湘人吃不吃辣呢?也吃辣。早在《诗经》中就提到盐、酱、蜜、饴、姜、桂、椒等调味品,其中姜和椒当然是辣的。”
“我原来不知辣椒也是舶来品啊。”连煜峰说道。
曹墨道,“不过,自从辣椒传入我国以后,辣源大开,辣椒种子在西南、西北和东南地区的广泛传播后,开始正式落脚在三湘这片肥沃而湿润的土地,并立即在这里迅速生根、开花、结果,繁衍扩张,赢得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酷爱。作为一种西来的洋货,辣椒在三湘不仅没有被排斥,或者遭到洋葱、胡椒等农作物被冷落的命运,反而得到了特别的礼遇,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曹墨接着说道,“我们那里很多地方大量种辣椒,品种很多,有牛角辣椒、灯笼辣椒、朝天辣椒、五爪龙辣椒、青辣椒、红辣椒、黄辣椒、肉辣椒、甜辣椒、死麻子辣椒等等。其中衡山的五爪龙辣椒最辣,人称它是‘辣椒王’。有的地方种的甜辣椒多汁而带甜味,孩子们拿它当水果吃。”
余庆庆笑着说道,“我们吃辣椒的花样繁多。将大红椒用密封的酸坛泡,辣中有酸,谓之‘酸辣’;将红辣、花椒、大蒜并举,谓之‘麻辣’;将大红辣椒剁碎,腌在密封坛内,辣中带咸,谓之‘咸辣’;将大红辣椒剁碎后,拌和大米干粉,腌在密封坛内,食用时可干炒,可搅糊,谓之‘鲊辣’;将红辣椒碾碎后,加蒜籽、香豉,泡入茶油,香味浓烈,谓之‘油辣’;将大红辣椒放火中烧烤,然后撕掉薄皮,用芝麻油、酱油凉拌,辣中带甜,谓之‘鲜辣’。此外,还可用干、鲜辣椒做烹饪配料,吃法更是多种多样。”
曹雪芳笑道,“尤其是湘西的侗乡苗寨,每逢客至,总要用干辣椒炖肉招待。劝客时,总是殷勤地再三请吃‘辣椒’,而不是请吃‘肉’,可见嗜辣之甚。”
“果然是爱吃辣的。”简慧心听得感觉这嘴里还火辣辣的。“不过这辣得嘴巴发麻,还能分辨各种菜看的味道吗?我只是感觉一个字‘辣’。”
“当然能。”余庆庆笑着道,“湘菜盖味却不影响辨味。何况湘菜的辣,有香辣、麻辣、酸辣、糊辣、油辣、鲜辣、苦辣等区别,加上与别的佐料配合使用,决不会使菜肴千篇一律,而且也与川菜的辣味有所不同。”
曹雪芳笑道,“我们那里无论男女老幼、富贵贫穷,普遍嗜辣。小孩子从断奶改吃饭菜时起,就开始吃辣椒,是‘没有辣椒吃不下饭。’”
“从小就受过正规的吃辣训练,当然不怕辣!所谓遗传,不光是智力、身体等等,口味也不可忽视的吧!”简慧心不得不感慨道。
熊报春说道,“我国除了沿海几省外,很多地方的人都嗜辣味,尤以川、贵、湘诸省为甚。有一句民间俗谚:‘蜀川人不怕辣,黔贵人辣不怕。三湘人怕不辣。’”
“呵呵……你这样说,其他两省的人该不愿意了。他们都在争怕不辣这顶桂冠,闹谁也不肯领受其余的两个封号。”方默南笑道。
“这三个短语,‘半斤八两’,意思不是差不多。”连煜峰说道,其他人也认同的点点头,没有什么区别啊!
“呵呵……”林老爷子稍微一想就明白了,于是笑道,“仔细琢磨,似乎觉得只在语气上有细微的差异:不怕辣,是能吃辣的意思;辣不怕,是再厉害的辣也能吃的意思;怕不辣,是说自己承受辣度大空间很富余,哪怕最辣的味道,不过是小菜一碟。看来,‘怕不辣’,气场最强,气势最足,气派最大,怪不得被三个地方的人都看中,敢情它有舍我其谁的王者风范啊!”
“呵呵……”
众人笑了起来。
陈医生笑道,“这说起吃辣最凶的,首推咱们的**,非君莫属啊!**宴请斯大林的特使米高扬,米高扬嗜酒,而这恰好是**的短板。**在饮酒上占不了上风,便让厨师炒了一大盘辣椒来,结果辣得米高扬涕泗横流,咳嗽不已,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米高扬说:‘华夏的辣椒太厉害了。’
**见此情形,幽默地说:‘在华夏,不会吃辣椒就不是一个彻底的**者,看起来米高扬同志不是一个彻底的**家。’”
林老爷子则道,“有一次,开国上将杨得志请**吃梨,**嫌太甜,竟找人索要辣椒粉,将其撒于梨上后吃。这种吃法,空前绝后,一如他的传奇人生。”
得两位老人又飚上了。
陈医生又道,“**在延安宴请美国记者斯诺,曾为客人唱过一首湖南民歌《辣椒歌》:‘远方的客人你请坐,听我唱个辣椒歌哟。远方的客人你莫见笑,三湘人待客爱用辣椒。虽说是乡下的土产货,天天不可少依呀子哟……’这首歌,对辣椒没有感情的人是记不得、唱不好的。”
说起哪个地方能吃辣的,两个老人是唇枪舌剑,拼的火花四溅。
大家听的是如痴如醉,过瘾!一下午就在‘辣椒’中度过了。
曹墨由原来听的热闹,越听想的越多,他反观余庆庆居然和他一样若有所思的,双眼迸发出耀眼地光芒。
下了一天的雨,到了傍晚,成了蒙蒙细雨,烟雨朦胧。烟雨中的农场,清澈而又迷离。
吃完晚饭,熊报春穿着雨衣和胶鞋,提溜着铁钎,头前跑着小灰。查看一下农场,看看有没有积水的地方,农场当时设计的排水系统非常先进。所以就当巡查了。
曹家三口坐在屋内,曹雪芳在写林老爷子布置下来的作业。
余庆庆在屋内不停地走来走去,她心中的想法很多、很多,得找个人诉说一下。
“曹墨,我有个想法。”余庆庆顿住脚,看着他说道。“哎!你别写了,先听听我的想法。”
“写什么呢?”余庆庆走到书桌前,低头一看,念了出来,“辣椒深加工……”
“你想开辣椒厂。”余庆庆挑眉道。
曹墨顿住笔,转过身来,“有这个想法,今天一下午聊辣椒,对我启发很大。咱们那里生产辣椒,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果能在辣椒上做足了文章是个可行的路子,尤其嗜辣的人这么多,让他们吃到正宗的三湘辣椒。
其实不光辣椒,咱们那里的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之称,土特产品那么多,深加工,制作成以鱼类为主的罐头系列及以曝豆角为主导的土菜。
办一个集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的为一体的厂子。
名字我就想好了,就叫‘辣妹子’,辣妹子不怕辣!咱家可是有俩辣妹子。”
“呵呵……”余庆庆和曹雪芳笑了起来,那个有韧劲,不怕苦、不怕难的汉子又活回来了。
离开了心爱的绿军装,耿直的性格在工厂遭人排挤,最后还成了替罪羊,女儿的病,差点儿把这个铁铮铮的汉子,给压趴下。
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汉子,一时间真是母女俩感慨万千!
“你们笑什么?”曹墨挠挠脑袋,不好意思道,“我的想法不好吗?”
“好!不过我建议你把想法跟林老爷子他们说说,人家学问大,考虑的比咱么周到,由他完善你的想法,咱们能少走些弯路。”余庆庆笑着说道。
“庆庆,说的对,我现在就去。”曹墨急性子,说干就干!立马起身。
“哎!你等等,我的想法你还没听呢!”余庆庆把他摁到椅子上。rs
她们和余庆庆快速地收拾了餐桌,端上清茶。
雨还是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大家围坐在一起,继续聊辣椒!
方默南抿了口清茶道,“咱们吃辣史不算很长,可是吃辣的广度、深度都可圈可点,尤其近十多年来,随着山城火锅的风靡,东南沿海城市一改不碰辣的习惯,纷纷易帜,吃上了辣,能吃辣了,吃了上瘾。”
“吃辣历史不算长。”连煜峰问道。“不会啊!湘菜的历史很悠久啊!伟大的诗人屈原被流放到三湘,写出了著名诗章《楚辞》。其中的《招魂》和《大招》两篇就反映了当时的这种祭祀活动中丰富味美的菜肴、酒水和小吃情况。
吃的菜肴丰富多彩。大米、小米、穱麦、黄粱随你食用。酸、甜、咸、苦,调和适口。肥牛的蹄筋又软又香。有酸苦风味调制的吴国羹汤。烧甲鱼、烤羊羔还加上甘蔗汁。醋烹的天鹅、焖野鸡、煎肥雁和鸧鹤,还有卤鸡和炖龟肉汤,味美而又浓烈啊——经久不散。”
“臭小子,你这个吃货!”连婶笑骂道。
“别激动!妈,了解当地的历史,没有什么比和吃连在一起,更有效的记忆方法了。”连煜峰说道。
“这小子,还有理了。”姥姥笑道。“不过有道理!”
陈医生说道,“辣椒是舶来品,明代末期才传入的。那么明末以前,三湘人吃不吃辣呢?也吃辣。早在《诗经》中就提到盐、酱、蜜、饴、姜、桂、椒等调味品,其中姜和椒当然是辣的。”
“我原来不知辣椒也是舶来品啊。”连煜峰说道。
曹墨道,“不过,自从辣椒传入我国以后,辣源大开,辣椒种子在西南、西北和东南地区的广泛传播后,开始正式落脚在三湘这片肥沃而湿润的土地,并立即在这里迅速生根、开花、结果,繁衍扩张,赢得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酷爱。作为一种西来的洋货,辣椒在三湘不仅没有被排斥,或者遭到洋葱、胡椒等农作物被冷落的命运,反而得到了特别的礼遇,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曹墨接着说道,“我们那里很多地方大量种辣椒,品种很多,有牛角辣椒、灯笼辣椒、朝天辣椒、五爪龙辣椒、青辣椒、红辣椒、黄辣椒、肉辣椒、甜辣椒、死麻子辣椒等等。其中衡山的五爪龙辣椒最辣,人称它是‘辣椒王’。有的地方种的甜辣椒多汁而带甜味,孩子们拿它当水果吃。”
余庆庆笑着说道,“我们吃辣椒的花样繁多。将大红椒用密封的酸坛泡,辣中有酸,谓之‘酸辣’;将红辣、花椒、大蒜并举,谓之‘麻辣’;将大红辣椒剁碎,腌在密封坛内,辣中带咸,谓之‘咸辣’;将大红辣椒剁碎后,拌和大米干粉,腌在密封坛内,食用时可干炒,可搅糊,谓之‘鲊辣’;将红辣椒碾碎后,加蒜籽、香豉,泡入茶油,香味浓烈,谓之‘油辣’;将大红辣椒放火中烧烤,然后撕掉薄皮,用芝麻油、酱油凉拌,辣中带甜,谓之‘鲜辣’。此外,还可用干、鲜辣椒做烹饪配料,吃法更是多种多样。”
曹雪芳笑道,“尤其是湘西的侗乡苗寨,每逢客至,总要用干辣椒炖肉招待。劝客时,总是殷勤地再三请吃‘辣椒’,而不是请吃‘肉’,可见嗜辣之甚。”
“果然是爱吃辣的。”简慧心听得感觉这嘴里还火辣辣的。“不过这辣得嘴巴发麻,还能分辨各种菜看的味道吗?我只是感觉一个字‘辣’。”
“当然能。”余庆庆笑着道,“湘菜盖味却不影响辨味。何况湘菜的辣,有香辣、麻辣、酸辣、糊辣、油辣、鲜辣、苦辣等区别,加上与别的佐料配合使用,决不会使菜肴千篇一律,而且也与川菜的辣味有所不同。”
曹雪芳笑道,“我们那里无论男女老幼、富贵贫穷,普遍嗜辣。小孩子从断奶改吃饭菜时起,就开始吃辣椒,是‘没有辣椒吃不下饭。’”
“从小就受过正规的吃辣训练,当然不怕辣!所谓遗传,不光是智力、身体等等,口味也不可忽视的吧!”简慧心不得不感慨道。
熊报春说道,“我国除了沿海几省外,很多地方的人都嗜辣味,尤以川、贵、湘诸省为甚。有一句民间俗谚:‘蜀川人不怕辣,黔贵人辣不怕。三湘人怕不辣。’”
“呵呵……你这样说,其他两省的人该不愿意了。他们都在争怕不辣这顶桂冠,闹谁也不肯领受其余的两个封号。”方默南笑道。
“这三个短语,‘半斤八两’,意思不是差不多。”连煜峰说道,其他人也认同的点点头,没有什么区别啊!
“呵呵……”林老爷子稍微一想就明白了,于是笑道,“仔细琢磨,似乎觉得只在语气上有细微的差异:不怕辣,是能吃辣的意思;辣不怕,是再厉害的辣也能吃的意思;怕不辣,是说自己承受辣度大空间很富余,哪怕最辣的味道,不过是小菜一碟。看来,‘怕不辣’,气场最强,气势最足,气派最大,怪不得被三个地方的人都看中,敢情它有舍我其谁的王者风范啊!”
“呵呵……”
众人笑了起来。
陈医生笑道,“这说起吃辣最凶的,首推咱们的**,非君莫属啊!**宴请斯大林的特使米高扬,米高扬嗜酒,而这恰好是**的短板。**在饮酒上占不了上风,便让厨师炒了一大盘辣椒来,结果辣得米高扬涕泗横流,咳嗽不已,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米高扬说:‘华夏的辣椒太厉害了。’
**见此情形,幽默地说:‘在华夏,不会吃辣椒就不是一个彻底的**者,看起来米高扬同志不是一个彻底的**家。’”
林老爷子则道,“有一次,开国上将杨得志请**吃梨,**嫌太甜,竟找人索要辣椒粉,将其撒于梨上后吃。这种吃法,空前绝后,一如他的传奇人生。”
得两位老人又飚上了。
陈医生又道,“**在延安宴请美国记者斯诺,曾为客人唱过一首湖南民歌《辣椒歌》:‘远方的客人你请坐,听我唱个辣椒歌哟。远方的客人你莫见笑,三湘人待客爱用辣椒。虽说是乡下的土产货,天天不可少依呀子哟……’这首歌,对辣椒没有感情的人是记不得、唱不好的。”
说起哪个地方能吃辣的,两个老人是唇枪舌剑,拼的火花四溅。
大家听的是如痴如醉,过瘾!一下午就在‘辣椒’中度过了。
曹墨由原来听的热闹,越听想的越多,他反观余庆庆居然和他一样若有所思的,双眼迸发出耀眼地光芒。
下了一天的雨,到了傍晚,成了蒙蒙细雨,烟雨朦胧。烟雨中的农场,清澈而又迷离。
吃完晚饭,熊报春穿着雨衣和胶鞋,提溜着铁钎,头前跑着小灰。查看一下农场,看看有没有积水的地方,农场当时设计的排水系统非常先进。所以就当巡查了。
曹家三口坐在屋内,曹雪芳在写林老爷子布置下来的作业。
余庆庆在屋内不停地走来走去,她心中的想法很多、很多,得找个人诉说一下。
“曹墨,我有个想法。”余庆庆顿住脚,看着他说道。“哎!你别写了,先听听我的想法。”
“写什么呢?”余庆庆走到书桌前,低头一看,念了出来,“辣椒深加工……”
“你想开辣椒厂。”余庆庆挑眉道。
曹墨顿住笔,转过身来,“有这个想法,今天一下午聊辣椒,对我启发很大。咱们那里生产辣椒,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果能在辣椒上做足了文章是个可行的路子,尤其嗜辣的人这么多,让他们吃到正宗的三湘辣椒。
其实不光辣椒,咱们那里的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之称,土特产品那么多,深加工,制作成以鱼类为主的罐头系列及以曝豆角为主导的土菜。
办一个集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的为一体的厂子。
名字我就想好了,就叫‘辣妹子’,辣妹子不怕辣!咱家可是有俩辣妹子。”
“呵呵……”余庆庆和曹雪芳笑了起来,那个有韧劲,不怕苦、不怕难的汉子又活回来了。
离开了心爱的绿军装,耿直的性格在工厂遭人排挤,最后还成了替罪羊,女儿的病,差点儿把这个铁铮铮的汉子,给压趴下。
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汉子,一时间真是母女俩感慨万千!
“你们笑什么?”曹墨挠挠脑袋,不好意思道,“我的想法不好吗?”
“好!不过我建议你把想法跟林老爷子他们说说,人家学问大,考虑的比咱么周到,由他完善你的想法,咱们能少走些弯路。”余庆庆笑着说道。
“庆庆,说的对,我现在就去。”曹墨急性子,说干就干!立马起身。
“哎!你等等,我的想法你还没听呢!”余庆庆把他摁到椅子上。rs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