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82 第1098章
- 1083 第1099章
- 1084 第1110章
- 1085 第1111章
- 1086 第1112章
- 1087 第1113章
- 1088 第1114章
- 1089 第1115章
- 1090 第1116章
- 1091 第1117章
- 1092 第1118章
- 1093 第1119章
- 1094 第1120章
- 1095 第1121章
- 1096 第1122章
- 1097 第1123章
- 1098 第1124章
- 1099 第1125章
- 1100 第1126章
- 1101 第1127章
- 1102 第1128章
- 1103 第1129章
- 1104 第1130章
- 1105 第1131章
- 1106 第1132章
- 1107 第1133章
- 1108 第1134章
- 1109 第1135章
- 1110 第1136章
- 1111 第1137章
- 1112 第1138章
- 1113 第1139章
- 1114 第1140章
- 1115 第1141章
- 1116 第1142章
- 1117 第1143章
- 1118 第1144章
- 1119 第1145章
- 1120 第1146章
- 1121 第1147章
- 1122 第1148章
- 1123 第1149章
- 1124 第1150章
- 1125 第1151章
- 1126 第1152章
- 1127 第1153章
- 1128 第1154章
- 1129 第1155章
- 1130 第1156章
- 1131 第1157章
- 1132 第1158章
- 1133 第1159章
- 1134 第1160章
- 1135 第1161章
- 1136 第1162章
- 1137 第1163章
- 1138 第1164章
- 1139 第1165章
- 1140 第1166章
- 1141 第1167章
- 1142 第1168章
- 1143 第1169章
- 1144 第1170章
- 1145 第1171章
- 1146 第1172章
- 1147 第1173章
- 1148 第1174章
- 1149 第1175章
- 1150 第1176章
- 1151 第1177章
- 1152 第1178章
- 1153 第1179章
- 1154 第1180章
- 1155 第1181章
- 1156 第1182章
- 1157 第1183章
- 1158 第1184章
- 1159 第1185章
- 1160 第1186章
- 1161 第1187章
- 1162 第1188章
- 1163 第1189章
- 1164 第1190章
- 1165 第1191章
- 1166 第1192章 (4000+)
- 1167 第1193章
- 1168 第1194章
- 1169 第1195章
- 1170 第1196章
- 1171 第1197章
- 1172 第1198章
- 1173 第1199章
- 1174 第1200章
- 1175 第1201章
- 1176 第1202章
- 1177 第1203章
- 1178 第1204章
- 1179 第1205章
- 1180 第1206章
- 1181 第1207章
- 1182 第1208章
- 1183 第1209章
- 1184 第1210章
- 1185 第1211章
- 1186 第1212章
- 1187 第1213章
- 1188 第1214章
- 1189 第1215章
- 1190 第1216章
- 1191 第1217章
- 1192 第1218章
- 1193 第1219章
- 1194 第1220章
- 1195 第1221章
- 1196 第1222章
- 1197 第1223章
- 1198 尾声
- 1199 番外(一)
- 1200 番外(二)
- 1201 番外(一)
- 1202 番外(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118章
第1118章
接过药方后,姜浩军二话不说,起身离开去买药,早喝上药,就有早一天痊愈的希望。
“那我们也告辞离开了。”安叔起身说道。
“老安,你们别走啊!怎么也得吃了饭在走吧!”姜浩军拦着安叔道。然后又对鞠兰道,“让小阿姨拿出拿手绝活,好好的招待老安,对了把我收藏的那瓶茅台拿出来,我和老安好好的喝两杯。”他拍了下脑袋又道,“对了把我那瓶帕图斯拿出来招待方医生。”
“等等!老姜,老姜,不用了。等孩子有起色了,吃大户,我不会跟你的客气的。赶紧先去抓药吧!”安叔笑道,“到那时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他做出一副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样子,逗笑了大家。
姜家夫妻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总算有着一线希望。
姜浩军也不矫情,“那好!到时候咱们不醉不归。”
一番话别后,方默南他们驱车离开,姜浩军则开着车去同仁堂抓药。
车厢内,方默南他们三人是不胜唏嘘。
“小小年纪,你叹什么气啊!”安叔弹了方默南一个爆栗道。
方默南颇有些沮丧道,“我只是叹气,人力有时也难为!”
安叔是深有体会,理解地拍了拍方默南的肩膀。作为医生,见惯了生死,尤其每每看着却无能为力,却是令人沮丧。
安叔问道,“南丫头,你给我透个实底儿,雅如的病有几成把握。”
方默南为难道,“如果早几年那是百分之百,现在嘛……虽然晚,但成为一个女人还是有可能的,而这个头,我把脉的情况。姜小姐的的骨骼处于半闭合和休眠状态……要是到了26岁就是神仙也难救了。”
“什么?”安叔一下子激动了。“那南南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用中药刺激或者激活啊!”
“理论上应该可以的。”方默南认真地点点头道。
“那你……”
“放心吧!药方里有。”方默南笑道,“至于为什么不告诉他们,只是不想姜先生他们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也许真的能像老话说的:二十三,蹿一蹿呢!”
传统医学认为人体骨骼男性在16-18岁。女性在16-20岁就会闭合。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现代医学已证明:人的骨骼及脑垂体在20-26岁之间是处于半闭合半休眠状态。26岁以后就处于全休眠状态(即完全芥化),当脑垂体处于半休眠状态时就可以通过中医理疗被激活。
所以这个年龄段正好在处在中间,不过至于能蹿多高。就得看个人体质了。
“那太好了,借你吉言了。”安叔激动地搓着手,好像是自家闺女似的。
“安叔和姜先生很熟稔吗?”方默南笑道。
“那当然,我们俩可以说打小在一个家属院长大的。”安叔说道。“后来我参军,他下乡,联系就少了,再后来,各自搬走,又成家立业。忙于事业,没时间联系。他带着大侄女来看病,才重逢的。”
想起大侄女的病,没想到中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又是重重一叹,“唉!”
“安叔。你叹什么气啊!”方默南诧异地看着他道。
安叔苦涩地说道,“我没想到病因居然是这样的,那禽兽怎么下的了手啊!那么小的孩子。”真是令他意外,唏嘘不已!
对知青方默南很陌生,多是从文学电视中看到的。
方爸本身农村出来的。根本无所谓的下乡,本身就在下乡;而方妈的知青生活就在县城周边,离家里近的很,也没有受多少苦。
所以方默南就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那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吗?所以无法体会。
熊报春也无法体会,所以车厢里三个人,只有年纪最大的安叔亲身体验过了。
安叔拍着方默南的肩膀道,“你们生在福窝里了。”
“安叔也上山下乡了,看起来感慨颇多嘛!”方默南挑眉道。
“没有,我当兵来着,军训完后,分配到了医疗队,后来上的军医大。”安叔靠在车座靠背上。
“哦!原来咱们都没有发言权啊!”方默南笑道。
“谁说的,我弟弟就是知青。”安叔摇头失笑道,“我没亲身经历过,却见过,看过许多。”
“知青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了,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只不过没有后来的轰轰烈烈,波及面非常的广。”安叔不紧不慢地说道,“其实说白了就是城里人多,农村人已经养活不了那么多吃商品粮的城里人了;另外,城里的剩余劳动力过多,当时的社会背景没有能够、或即将不能够提供足够的工作来让所有的毕业生们有一个位置,因此社会闲散人等过多;同时,农村的整体知识水平过低,农民仍然处于一个文盲和半文盲的状态。因此毛主席定了这么一个政策:知识青年到广阔的天地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当时的政策导向也非常好:下乡光荣,下乡是锻炼,下乡是学习,向贫下中农学习。因此,大批热血青年怀着对祖国的美好愿望下去了,大批的家庭成份不好的狗崽子主动要求下去了,大批的闲杂人等不情不愿的下去了。于是,大批有知识、有文化、有抱负的青年们下去了,到了边疆、到了农村、到了农场或林场。”
“我记得我们全家送弟弟去插队,火车站在那一段时间内挤满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送行的亲朋好友,锣鼓喧天,口号不断,慷慨激昂,气势如海闹潮,绝没有后来一些文艺作品所描写的悲悲切切,惨不忍睹。”安叔想起往事,也许是在姜家刺激的,所以这话就滔滔不绝,“当时啊!凡是家中有学生青年的,绝少不被波及,就是高级领导干部也无不按主席的指示,将子女送到农村去。至于部长、将军们的公子、千金更是在许多插队点出现,不足为奇。特权在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中丧失殆尽,何况这些人当时也没有特权。”
“当然下乡绝对无法和城里的生活相比,条件艰苦是肯定,开荒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半个小时对于这些没有摸过土坷垃年轻人,这腰估计就受不了了。有些年轻人带着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下乡的。”安叔无奈地笑了笑道,“他们发现理想和现实是两回事!”
“这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方默南说道。
“形容的不错,可不就是这样!”安叔道。“所以啊!一听到能返城可不就想方设法的托关系返城。”
“当时条件返城很苛刻的,知青们有的自己之间结婚了,有的与当地人结婚了,有的,没有结婚但生下了私生子。结婚的不许返城,而且,只能独自返城。于是,结了婚的人离了,有孩子的,孩子被抛弃了。于是,妻离子散、于是,天各一方,于是,当地多了好多知青遗孤。一部分遗孤很幸运,有人收养,一部分遗孤,直接进了孤儿院,一部分,也许就自生自来了吧!
那可真如歌词说的是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一个,好像是多余的。”
安叔感慨道,“其实回来了,回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也是苦闷的,回城的欣喜很快又被现实的严峻所淹没了。我弟弟回来的那一年,40万的就业大军涌回了京城,一个新的名词‘待业青年’悄然诞生。工厂根本安置不了这么多人,当时没有实行合同制,工人都是终身制,父亲退休了,子女可以自动顶上去,一个工厂根本腾不出指标来安置这些待业青年。我记得每次蹬着自行车上班的时候,路过街道办就看见申请工作安置的人,站满了整个院子,队伍排到了外面。”
安叔叹息一声接着道,“许多知青把美好的青春都交给了各地的农场,千方百计回到城市以后,发现其他同龄人工作、住房什么都有了,而自己是一无所有,心理很难平衡,给当时的社会治安也带来了隐患。我弟弟当时喝醉酒了居然这样说:说如果再找不到工作,他要么自杀要么就去犯法了。可把我们给吓坏了。”
“后来呢!”熊报春好奇地问道。
方默南也好奇地看着安叔。
“后来呀!从摆茶水摊开始的……”
“令弟 肯干,当时的社会风气可不是人人都下海经商的。”方默南说道。
一个大小伙子摆茶水摊,是很掉份儿的事,很被人看不起的。
“是啊!我爹找到街道办,托关系争取到的机会,我爹以死相逼。”安说想起往事会心一笑道,“当时茶水摊就在公厕旁开张,当天赚了60元,虽然是他们俩均分的,一人三十。那小子一天挣得比我一个月的还多。”
“这么多,得这下,没有比实惠来的更好的动力了。”熊报春咋舌道。
“对啊!二分钱的茶水,一天赚了六十,你不知道当天晚上回来,我弟弟都乐傻了,一晚上抱着钱匣子,一直数,一直数。他说:他这辈子都没有看见那么钱。”
“噗嗤……”这让方默南想起姥姥第一天卖馒头赚到的钱,这是如此的可爱、傻呼呼的。
果然是皇城根儿下摆个茶水摊子都赚钱,再次感慨十几年前的钱就是好赚啊!
ps:
求粉红、求推荐!!
“那我们也告辞离开了。”安叔起身说道。
“老安,你们别走啊!怎么也得吃了饭在走吧!”姜浩军拦着安叔道。然后又对鞠兰道,“让小阿姨拿出拿手绝活,好好的招待老安,对了把我收藏的那瓶茅台拿出来,我和老安好好的喝两杯。”他拍了下脑袋又道,“对了把我那瓶帕图斯拿出来招待方医生。”
“等等!老姜,老姜,不用了。等孩子有起色了,吃大户,我不会跟你的客气的。赶紧先去抓药吧!”安叔笑道,“到那时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他做出一副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样子,逗笑了大家。
姜家夫妻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总算有着一线希望。
姜浩军也不矫情,“那好!到时候咱们不醉不归。”
一番话别后,方默南他们驱车离开,姜浩军则开着车去同仁堂抓药。
车厢内,方默南他们三人是不胜唏嘘。
“小小年纪,你叹什么气啊!”安叔弹了方默南一个爆栗道。
方默南颇有些沮丧道,“我只是叹气,人力有时也难为!”
安叔是深有体会,理解地拍了拍方默南的肩膀。作为医生,见惯了生死,尤其每每看着却无能为力,却是令人沮丧。
安叔问道,“南丫头,你给我透个实底儿,雅如的病有几成把握。”
方默南为难道,“如果早几年那是百分之百,现在嘛……虽然晚,但成为一个女人还是有可能的,而这个头,我把脉的情况。姜小姐的的骨骼处于半闭合和休眠状态……要是到了26岁就是神仙也难救了。”
“什么?”安叔一下子激动了。“那南南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用中药刺激或者激活啊!”
“理论上应该可以的。”方默南认真地点点头道。
“那你……”
“放心吧!药方里有。”方默南笑道,“至于为什么不告诉他们,只是不想姜先生他们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也许真的能像老话说的:二十三,蹿一蹿呢!”
传统医学认为人体骨骼男性在16-18岁。女性在16-20岁就会闭合。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现代医学已证明:人的骨骼及脑垂体在20-26岁之间是处于半闭合半休眠状态。26岁以后就处于全休眠状态(即完全芥化),当脑垂体处于半休眠状态时就可以通过中医理疗被激活。
所以这个年龄段正好在处在中间,不过至于能蹿多高。就得看个人体质了。
“那太好了,借你吉言了。”安叔激动地搓着手,好像是自家闺女似的。
“安叔和姜先生很熟稔吗?”方默南笑道。
“那当然,我们俩可以说打小在一个家属院长大的。”安叔说道。“后来我参军,他下乡,联系就少了,再后来,各自搬走,又成家立业。忙于事业,没时间联系。他带着大侄女来看病,才重逢的。”
想起大侄女的病,没想到中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又是重重一叹,“唉!”
“安叔。你叹什么气啊!”方默南诧异地看着他道。
安叔苦涩地说道,“我没想到病因居然是这样的,那禽兽怎么下的了手啊!那么小的孩子。”真是令他意外,唏嘘不已!
对知青方默南很陌生,多是从文学电视中看到的。
方爸本身农村出来的。根本无所谓的下乡,本身就在下乡;而方妈的知青生活就在县城周边,离家里近的很,也没有受多少苦。
所以方默南就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那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吗?所以无法体会。
熊报春也无法体会,所以车厢里三个人,只有年纪最大的安叔亲身体验过了。
安叔拍着方默南的肩膀道,“你们生在福窝里了。”
“安叔也上山下乡了,看起来感慨颇多嘛!”方默南挑眉道。
“没有,我当兵来着,军训完后,分配到了医疗队,后来上的军医大。”安叔靠在车座靠背上。
“哦!原来咱们都没有发言权啊!”方默南笑道。
“谁说的,我弟弟就是知青。”安叔摇头失笑道,“我没亲身经历过,却见过,看过许多。”
“知青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了,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只不过没有后来的轰轰烈烈,波及面非常的广。”安叔不紧不慢地说道,“其实说白了就是城里人多,农村人已经养活不了那么多吃商品粮的城里人了;另外,城里的剩余劳动力过多,当时的社会背景没有能够、或即将不能够提供足够的工作来让所有的毕业生们有一个位置,因此社会闲散人等过多;同时,农村的整体知识水平过低,农民仍然处于一个文盲和半文盲的状态。因此毛主席定了这么一个政策:知识青年到广阔的天地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当时的政策导向也非常好:下乡光荣,下乡是锻炼,下乡是学习,向贫下中农学习。因此,大批热血青年怀着对祖国的美好愿望下去了,大批的家庭成份不好的狗崽子主动要求下去了,大批的闲杂人等不情不愿的下去了。于是,大批有知识、有文化、有抱负的青年们下去了,到了边疆、到了农村、到了农场或林场。”
“我记得我们全家送弟弟去插队,火车站在那一段时间内挤满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送行的亲朋好友,锣鼓喧天,口号不断,慷慨激昂,气势如海闹潮,绝没有后来一些文艺作品所描写的悲悲切切,惨不忍睹。”安叔想起往事,也许是在姜家刺激的,所以这话就滔滔不绝,“当时啊!凡是家中有学生青年的,绝少不被波及,就是高级领导干部也无不按主席的指示,将子女送到农村去。至于部长、将军们的公子、千金更是在许多插队点出现,不足为奇。特权在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中丧失殆尽,何况这些人当时也没有特权。”
“当然下乡绝对无法和城里的生活相比,条件艰苦是肯定,开荒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半个小时对于这些没有摸过土坷垃年轻人,这腰估计就受不了了。有些年轻人带着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下乡的。”安叔无奈地笑了笑道,“他们发现理想和现实是两回事!”
“这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方默南说道。
“形容的不错,可不就是这样!”安叔道。“所以啊!一听到能返城可不就想方设法的托关系返城。”
“当时条件返城很苛刻的,知青们有的自己之间结婚了,有的与当地人结婚了,有的,没有结婚但生下了私生子。结婚的不许返城,而且,只能独自返城。于是,结了婚的人离了,有孩子的,孩子被抛弃了。于是,妻离子散、于是,天各一方,于是,当地多了好多知青遗孤。一部分遗孤很幸运,有人收养,一部分遗孤,直接进了孤儿院,一部分,也许就自生自来了吧!
那可真如歌词说的是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一个,好像是多余的。”
安叔感慨道,“其实回来了,回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也是苦闷的,回城的欣喜很快又被现实的严峻所淹没了。我弟弟回来的那一年,40万的就业大军涌回了京城,一个新的名词‘待业青年’悄然诞生。工厂根本安置不了这么多人,当时没有实行合同制,工人都是终身制,父亲退休了,子女可以自动顶上去,一个工厂根本腾不出指标来安置这些待业青年。我记得每次蹬着自行车上班的时候,路过街道办就看见申请工作安置的人,站满了整个院子,队伍排到了外面。”
安叔叹息一声接着道,“许多知青把美好的青春都交给了各地的农场,千方百计回到城市以后,发现其他同龄人工作、住房什么都有了,而自己是一无所有,心理很难平衡,给当时的社会治安也带来了隐患。我弟弟当时喝醉酒了居然这样说:说如果再找不到工作,他要么自杀要么就去犯法了。可把我们给吓坏了。”
“后来呢!”熊报春好奇地问道。
方默南也好奇地看着安叔。
“后来呀!从摆茶水摊开始的……”
“令弟 肯干,当时的社会风气可不是人人都下海经商的。”方默南说道。
一个大小伙子摆茶水摊,是很掉份儿的事,很被人看不起的。
“是啊!我爹找到街道办,托关系争取到的机会,我爹以死相逼。”安说想起往事会心一笑道,“当时茶水摊就在公厕旁开张,当天赚了60元,虽然是他们俩均分的,一人三十。那小子一天挣得比我一个月的还多。”
“这么多,得这下,没有比实惠来的更好的动力了。”熊报春咋舌道。
“对啊!二分钱的茶水,一天赚了六十,你不知道当天晚上回来,我弟弟都乐傻了,一晚上抱着钱匣子,一直数,一直数。他说:他这辈子都没有看见那么钱。”
“噗嗤……”这让方默南想起姥姥第一天卖馒头赚到的钱,这是如此的可爱、傻呼呼的。
果然是皇城根儿下摆个茶水摊子都赚钱,再次感慨十几年前的钱就是好赚啊!
ps:
求粉红、求推荐!!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