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44 第一百四十三章 掳尸炼魂
- 145 第一百四十四章 明知山有虎
- 146 第一百四十五章 偏向虎山行
- 147 第一百四十六章 玉指胡同的住客
- 148 第一百四十七章 人头
- 149 第一百四十八章 捉拿草人张
- 150 第一百四十九章 暴雨堵路
- 151 第一百五十章 三途阴阳河
- 152 第一百五十一章 结案
- 153 第一章 胡桃山鬼市
- 154 第二章 佛堂莲花炉
- 155 第三章 陈师傅出马
- 156 第四章 有史以来最简单的捉鬼法事
- 157 第五章 满清皇室的求救
- 158 第六章 宗社党
- 159 第七章 托梦
- 160 第八章 白瓷碗
- 161 第九章 骨灰烧瓷
- 162 第十章 划清界限
- 163 第十一章 残镜
- 164 第十二章 清官海瑞
- 165 第十三章 周身挂镜
- 166 第十四章 律鬼镜
- 167 第十五章 又一只人骨白瓷
- 168 第十六章 烧瓷人
- 169 第十七章 烧制瓷器的步骤
- 170 第十八章 瓷匠赵金龙
- 171 第十九章 废瓷窑
- 172 第二十章 河岸龙窑
- 173 第二十一章 谁?
- 174 第二十二章 人骨白瓷案
- 175 第二十三章 凶宅
- 176 第二十四章 黄皮子
- 177 第二十五章 没有骨头的尸体
- 178 第二十六章 封窑点火
- 179 第二十七章 致命龙窑
- 180 第二十八章 烧瓷人
- 181 第二十九章 瓷器大家
- 182 第三十章 下狱
- 183 第三十一章 交易
- 184 第三十二章 钟馗斩鬼图
- 185 第三十三章 白裙
- 186 第三十四章 画中人魅
- 187 第三十五章 印钮
- 188 第三十六章 落月斋
- 189 第三十七章 旱尸魃
- 190 第三十八章 龙五爷生擒旱尸魃
- 191 第三十九章 正午落月
- 192 第四十章 眼皮子底下杀人
- 193 第四十一章 暗中窥伺
- 194 第四十二章 黑衣夜行
- 195 第四十三章 凶手究竟是谁
- 196 第四十四章 伥小楼拿走的东西
- 197 第四十五章 水银灯
- 198 第四十六章 来去自如
- 199 第四十七章 证物间被盗
- 200 第四十八章 水银灯丢了
- 201 第四十九章 白矾
- 202 第五十章 疯瓷匠
- 203 第五十一章 什么才是巡捕房的职责所在
- 204 第五十二章 虎头铃铛
- 205 第五十三章 怪事连连
- 206 第五十四章 铃铛招鬼
- 207 第五十五章 郑三宝
- 208 第五十六章 杀人灭口
- 209 第五十七章 金刚钻
- 210 第五十八章 焗瓷匠
- 211 第五十九章 讨要水银灯
- 212 第六十章 请
- 213 第六十一章 火化郑三宝
- 214 第六十二章 百香阁
- 215 第六十三章 撒网
- 216 第六十四章 干了这碗酒咱们就是兄弟
- 217 第六十五章 史上最大阵仗
- 218 第六十六章 镜湖水怪
- 219 第六十七章 湖边尸骨
- 220 第六十八章 水怪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 221 第六十九章 不是水怪是什么
- 222 第七十章 日本人
- 223 第七十一章 水下的电报机
- 224 第七十二章 焗子
- 225 第七十三章 给烧瓷人留言
- 226 第七十四章 焗瓷
- 227 第七十六章 鬼市十三爷
- 228 第七十七章 藏身何处
- 229 第七十八章 算命
- 230 第七十九章 小木屋
- 231 第八十章 同归于尽
- 232 第八十一章 抓了人还想走?
- 233 第八十二章 解围
- 234 第八十三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 235 第八十四章 烧瓷人的真身
- 236 第八十五章 义和团十三兄弟
- 237 第八十六章 审问
- 238 第八十七章 十六号公馆
- 239 第八十八章 潜入日本商会
- 240 第八十九章 行动开始
- 241 第九十章 假?
- 242 第九十一章 野鸡哨子
- 243 第九十二章 军火
- 244 第九十三章 危机
- 245 第九十四章 青灯梅花
- 246 第九十五章 爆炸
- 247 第九十六章 别忘了这是谁的地盘
- 248 第九十七章 大结局·结案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章 佛堂莲花炉
第二章 佛堂莲花炉
这二儿子赶忙给刘老太爷拦住了,硬是从刘老太爷手里夺下了那个物件儿。
老时候啊,越是有钱的人家越喜欢在家里弄个佛堂,甭管信佛不信佛,隔三差五全家老小斋戒三天,到佛堂办个法事,抄诵佛经什么的更是家常便饭。
有人说那是越有钱的人越怕死,想求菩萨保佑多活两年,也有人说这是附庸风雅,实际上是什么意思那谁知道呢。
二儿子将那东西拿在手中定眼一瞧,这刘老太爷搁胡桃山鬼市淘换回来竟然是个锈迹斑斑的铜炉,仔细一看,还能从铜炉的内壁上看到一圈看不懂的铭文。
从外观看着铜炉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你把这来路不明的东西往佛堂里放算是怎么回事儿,鬼市那地儿本来就阴气盛,跟你做买卖的是人是鬼都不知道,万一这东西不是什么正经货,拿来搁佛堂惹怒了菩萨算谁的?
刘老太爷赶紧解释啊,说这铜炉是前清宫里流传出来的东西,说是宫里一位娘娘死后被贴身宫女带出来的,虽说之前跟的是个死去的娘娘,但是宫里的东西再怎么说也是沾过帝王之气的,拿来镇宅必然是百利而无一害。
而且,刘老太爷打从鬼市出来之后还特地托人鉴定过,说这铜炉虽然外面的鎏金被人刮掉了,但是做工的确是宫里的物件没错了。
正是因为有这层保障,刘老太爷才打定主意把这铜炉带回来供在佛堂镇宅的。
二儿子一听,当时就有点不情愿,虽说帝王之气什么的的确有点意思,但是毕竟大清朝打从清帝逊位那一天就已经亡了,您这个时候说什么前清朝的帝王之气那不是狠抽自己的脸吗?
刘老太爷一听就不愿意了,这怎么说话的,他们刘家靠着大清朝发家,可不能做那树倒猢狲散的主儿。
再者说,大清虽然亡了,但是前清朝的王爷贝勒都还健在,甚至皇帝还活着,虽说没了紫禁城,但是家底儿还在,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保不齐以后怎么着呢!
这刘老太爷都已经八十多岁了,说话就喘,再加上方才跟二儿子争辩了这么半天,当时就有点喘不上气儿来,作势要倒。
二儿子一看,赶忙上前扶住刘老太爷,说刘老太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才算是给刘老太爷“救”了回来。
就这么着,这个莲花炉就给搁到了刘家的佛堂里。
说实话往佛堂里搁一个铜炉并没什么,但是你要是搁别的铜炉那的确没什么,可偏偏就是这个莲花炉,出事儿了。
事情是这样的,铜炉搁到佛堂里的第二天夜里,刘家的大少奶奶出来起夜的时候,路过佛堂,正巧听到由打这佛堂里传出一股诵经的声音。
要说这大少奶奶也是打心底里礼佛的主儿,一听都这么晚了还有人在佛堂诵经,当时就想看看是谁,可是,当大少奶奶走到佛堂里面的时候,却发现佛堂里一个人都没有。
这事儿说到这就有点渗人了,但是那大少奶奶却不以为意,毕竟佛堂里传出的是诵经的声音,再怎么着也不可能是邪祟的东西。
这大少奶奶心里也是纳闷儿啊,究竟是什么发出这种诵经的声音,找来找去最后发现这声音竟然是从那个刘老太爷打鬼市带回来的铜炉里发出来的。
大少奶奶心想,这必然是菩萨显灵,那自己得赶紧拜拜菩萨,好说给菩萨自己究竟有多么想要一个孩子。
要说这大少奶奶嫁到刘家也已经五六年了,膝下无子外人看着,着实不像回事儿。
可是,就在大少奶奶准备跪下祈求菩萨的时候,铜炉里的诵经声突然停了下来,大少奶奶还没反应过来,突然一阵无根之风吹过,硬是将佛堂里菩萨像前的长明灯给吹灭了。
要知道,这刘家大院再怎么说也是三进的院子,平地起风的事儿可是稀罕,而这大半夜的吹熄了长明灯,但凡有点儿脑子的都能想得到,这是要坏!
就在大少奶奶惊慌之下准备起身回房的时候,佛前长明灯突然闪了一下,重新亮了起来。
可正当大少奶奶以为方才都是虚惊一场的时候,那铜炉突然又发出了声音,这次不再是佛前的诵经,而是来自阴曹地府的索命梵音!
从小娇生惯养的大少奶奶哪里见过这样的东西,当时两条腿就不听使唤了,颤颤巍巍可就是站不起来。
正当大少奶奶想要喊人的时候,却突然从那铜炉里走出了一个梳着旗头的女子,大少奶奶看到那从铜炉里走出来的女子,大叫一声当即昏了过去。
等人发现昏倒的大少奶奶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
第二天,大少奶奶一醒来就好像丢了魂一样,一个劲儿的说佛堂里有鬼,可是说了半天都说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了给刘家大少奶奶治病,找遍了附近的郎中和大夫,可都瞧不出什么毛病来,后来没办法,刘老太爷只好找人把附近的吴神婆请了过来。
这吴神婆来了,跟大少奶奶攀谈了几句,又在刘家大院转了几圈,最后说问题就出在这佛堂之上。
而后,可能是联想到了什么,二儿子就把自己父亲从鬼市带回来的这个莲花炉的事情跟吴神婆说了,结果吴神婆说问题就出在这莲花炉上。
说这莲花炉原本的主人住在紫禁城的那个娘娘,是死于非命,其魂魄附在这个莲花炉上,不愿离去,只等着皇上重新看自己一眼。
结果,却没想到附着魂魄的莲花炉被自己的贴身宫女偷偷带出宫去卖掉了,几经转手之后落到了刘老太爷家的佛堂里。
刘老爷子一听这话,当时就说要把这莲花炉拿出去扔掉,但是吴神婆却阻止了刘老爷子,说这莲花炉里面的脏东西已经出来了,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现在若再将这莲花炉扔出去,那就保不齐会发生什么事情了。
听到这样,刘老爷子更不痛快了,这也不能让脏东西就这么待在佛堂里啊!
刘老爷子想请吴神婆做一场法事,捉了那娘娘的鬼魂去,可是吴神婆却推说自己道行不行,除恶务尽,必须找比她更厉害的法师才能做这事儿。
老时候啊,越是有钱的人家越喜欢在家里弄个佛堂,甭管信佛不信佛,隔三差五全家老小斋戒三天,到佛堂办个法事,抄诵佛经什么的更是家常便饭。
有人说那是越有钱的人越怕死,想求菩萨保佑多活两年,也有人说这是附庸风雅,实际上是什么意思那谁知道呢。
二儿子将那东西拿在手中定眼一瞧,这刘老太爷搁胡桃山鬼市淘换回来竟然是个锈迹斑斑的铜炉,仔细一看,还能从铜炉的内壁上看到一圈看不懂的铭文。
从外观看着铜炉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你把这来路不明的东西往佛堂里放算是怎么回事儿,鬼市那地儿本来就阴气盛,跟你做买卖的是人是鬼都不知道,万一这东西不是什么正经货,拿来搁佛堂惹怒了菩萨算谁的?
刘老太爷赶紧解释啊,说这铜炉是前清宫里流传出来的东西,说是宫里一位娘娘死后被贴身宫女带出来的,虽说之前跟的是个死去的娘娘,但是宫里的东西再怎么说也是沾过帝王之气的,拿来镇宅必然是百利而无一害。
而且,刘老太爷打从鬼市出来之后还特地托人鉴定过,说这铜炉虽然外面的鎏金被人刮掉了,但是做工的确是宫里的物件没错了。
正是因为有这层保障,刘老太爷才打定主意把这铜炉带回来供在佛堂镇宅的。
二儿子一听,当时就有点不情愿,虽说帝王之气什么的的确有点意思,但是毕竟大清朝打从清帝逊位那一天就已经亡了,您这个时候说什么前清朝的帝王之气那不是狠抽自己的脸吗?
刘老太爷一听就不愿意了,这怎么说话的,他们刘家靠着大清朝发家,可不能做那树倒猢狲散的主儿。
再者说,大清虽然亡了,但是前清朝的王爷贝勒都还健在,甚至皇帝还活着,虽说没了紫禁城,但是家底儿还在,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保不齐以后怎么着呢!
这刘老太爷都已经八十多岁了,说话就喘,再加上方才跟二儿子争辩了这么半天,当时就有点喘不上气儿来,作势要倒。
二儿子一看,赶忙上前扶住刘老太爷,说刘老太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才算是给刘老太爷“救”了回来。
就这么着,这个莲花炉就给搁到了刘家的佛堂里。
说实话往佛堂里搁一个铜炉并没什么,但是你要是搁别的铜炉那的确没什么,可偏偏就是这个莲花炉,出事儿了。
事情是这样的,铜炉搁到佛堂里的第二天夜里,刘家的大少奶奶出来起夜的时候,路过佛堂,正巧听到由打这佛堂里传出一股诵经的声音。
要说这大少奶奶也是打心底里礼佛的主儿,一听都这么晚了还有人在佛堂诵经,当时就想看看是谁,可是,当大少奶奶走到佛堂里面的时候,却发现佛堂里一个人都没有。
这事儿说到这就有点渗人了,但是那大少奶奶却不以为意,毕竟佛堂里传出的是诵经的声音,再怎么着也不可能是邪祟的东西。
这大少奶奶心里也是纳闷儿啊,究竟是什么发出这种诵经的声音,找来找去最后发现这声音竟然是从那个刘老太爷打鬼市带回来的铜炉里发出来的。
大少奶奶心想,这必然是菩萨显灵,那自己得赶紧拜拜菩萨,好说给菩萨自己究竟有多么想要一个孩子。
要说这大少奶奶嫁到刘家也已经五六年了,膝下无子外人看着,着实不像回事儿。
可是,就在大少奶奶准备跪下祈求菩萨的时候,铜炉里的诵经声突然停了下来,大少奶奶还没反应过来,突然一阵无根之风吹过,硬是将佛堂里菩萨像前的长明灯给吹灭了。
要知道,这刘家大院再怎么说也是三进的院子,平地起风的事儿可是稀罕,而这大半夜的吹熄了长明灯,但凡有点儿脑子的都能想得到,这是要坏!
就在大少奶奶惊慌之下准备起身回房的时候,佛前长明灯突然闪了一下,重新亮了起来。
可正当大少奶奶以为方才都是虚惊一场的时候,那铜炉突然又发出了声音,这次不再是佛前的诵经,而是来自阴曹地府的索命梵音!
从小娇生惯养的大少奶奶哪里见过这样的东西,当时两条腿就不听使唤了,颤颤巍巍可就是站不起来。
正当大少奶奶想要喊人的时候,却突然从那铜炉里走出了一个梳着旗头的女子,大少奶奶看到那从铜炉里走出来的女子,大叫一声当即昏了过去。
等人发现昏倒的大少奶奶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
第二天,大少奶奶一醒来就好像丢了魂一样,一个劲儿的说佛堂里有鬼,可是说了半天都说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了给刘家大少奶奶治病,找遍了附近的郎中和大夫,可都瞧不出什么毛病来,后来没办法,刘老太爷只好找人把附近的吴神婆请了过来。
这吴神婆来了,跟大少奶奶攀谈了几句,又在刘家大院转了几圈,最后说问题就出在这佛堂之上。
而后,可能是联想到了什么,二儿子就把自己父亲从鬼市带回来的这个莲花炉的事情跟吴神婆说了,结果吴神婆说问题就出在这莲花炉上。
说这莲花炉原本的主人住在紫禁城的那个娘娘,是死于非命,其魂魄附在这个莲花炉上,不愿离去,只等着皇上重新看自己一眼。
结果,却没想到附着魂魄的莲花炉被自己的贴身宫女偷偷带出宫去卖掉了,几经转手之后落到了刘老太爷家的佛堂里。
刘老爷子一听这话,当时就说要把这莲花炉拿出去扔掉,但是吴神婆却阻止了刘老爷子,说这莲花炉里面的脏东西已经出来了,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现在若再将这莲花炉扔出去,那就保不齐会发生什么事情了。
听到这样,刘老爷子更不痛快了,这也不能让脏东西就这么待在佛堂里啊!
刘老爷子想请吴神婆做一场法事,捉了那娘娘的鬼魂去,可是吴神婆却推说自己道行不行,除恶务尽,必须找比她更厉害的法师才能做这事儿。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