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4 25挑明
- 25 26经过
- 26 27三刀
- 27 28生病
- 28 29杜俊
- 29 30成见
- 30 31闲话
- 31 32姨娘
- 32 33生日
- 33 34寻思
- 34 35孟家
- 35 36VIP
- 36 37VIP
- 37 38VIP
- 38 39VIP
- 39 40VIP
- 40 41VIP
- 41 42VIP
- 42 43VIP
- 43 44VIP
- 44 45VIP
- 45 46VIP
- 46 47VIP
- 47 48VIP
- 48 49VIP
- 49 50VIP
- 50 51VIP
- 51 52VIP
- 52 53VIP
- 53 54VIP
- 54 55VIP
- 55 56VIP
- 56 57第56章
- 57 58VIP
- 58 59VIP
- 59 60VIP
- 60 61VIP
- 61 62VIP
- 62 63VIP
- 63 64VIP
- 64 65VIP
- 65 66VIP
- 66 67VIP
- 67 68VIP
- 68 69VIP
- 69 70VIP
- 70 71VIP
- 71 72VIP
- 72 73VIP
- 73 74VIP
- 74 75VIP
- 75 76第75章
- 76 77VIP
- 77 78VIP
- 78 79VIP
- 79 80VIP
- 80 81VIP
- 81 82VIP
- 82 83VIP
- 83 84VIP
- 84 85VIP
- 85 86VIP
- 86 87VIP
- 87 88VIP
- 88 89VIP
- 89 90VIP
- 90 91第90章
- 91 92VIP
- 92 93VIP
- 93 94VIP
- 94 95第94章
- 95 96VIP
- 96 97VIP
- 97 98VIP
- 98 99VIP
- 99 100VIP
- 100 101VIP
- 101 102VIP
- 102 103VIP
- 103 104VIP
- 104 105VIP
- 105 106VIP
- 106 107VIP
- 107 108VIP
- 108 109VIP
- 109 110VIP
- 110 111VIP
- 111 113VIP
- 112 114VIP
- 113 115VIP
- 114 116VIP
- 115 第116章 VIP
- 116 第117章 VIP
- 117 第118章 VIP
- 118 第119章 VIP
- 119 第120章 VIP
- 120 第121章 VIP
- 121 第122章 VIP
- 122 第123章 VIP
- 123 第124章 VIP
- 124 第125章 VIP
- 125 第126章 VIP
- 126 第127章 VIP
- 127 第128章 VIP
- 128 第129章 VIP
- 129 第130章 VIP
- 130 第131章
- 131 第132章 VIP
- 132 第133章 VIP
- 133 第134章
- 134 第135章 VIP
- 135 第136章 VIP
- 136 第137章 VIP
- 137 第138章 VIP
- 138 第139章 VIP
- 139 第140章 VIP
- 140 第141章 VIP
- 141 第142章
- 142 第143章
- 143 第144章 VIP
- 144 第145章 VIP
- 145 第146章
- 146 第147章 VIP
- 147 第148章
- 148 第149章 VIP
- 149 第150章
- 150 第151章 VIP
- 151 第152章
- 152 第153章 VIP
- 153 第154章 VIP
- 154 第155章 VIP
- 155 第156章 VIP
- 156 第157章 VIP
- 157 第158章 VIP
- 158 第159章 VIP
- 159 第160章
- 160 第161章 VIP
- 161 第162章 VIP
- 162 第163章 VIP
- 163 第164章
- 164 第165章 VIP
- 165 第166章
- 166 第167章 VIP
- 167 第168章
- 168 第169章
- 169 第170章
- 170 第171章
- 171 第172章
- 172 第173章
- 173 第174章
- 174 第175章
- 175 第176章
- 176 第177章
- 177 第178章
- 178 第179章
- 179 第180章
- 180 第181章
- 181 第182章
- 182 第183章
- 183 第184章
- 184 第185章
- 185 第186章
- 186 第187章
- 187 第188章
- 188 第189章
- 189 第190章
- 190 第191章
- 191 第192章
- 192 第193章
- 193 第194章
- 194 第195章
- 195 第196章
- 196 第197章
- 197 第198章
- 198 第199章
- 199 第200章
- 200 第201章
- 201 第202章
- 202 第203章
- 203 第204章
- 204 第205章
- 205 第206章
- 206 第207章
- 207 第208章
- 208 第209章
- 209 第210章
- 210 第211章
- 211 第212章
- 212 第213章 全文完结
隐藏
显示工具栏
35孟家
35孟家
叶茜和叶荞梳头衣过去,章雨柔已经了,正陪着叶老太太说话。两人过去跟着凑了会趣,叶老太爷就回来了,照例拉长着脸,都不以为然,要是哪天叶老太爷突然间满脸笑容,那就需要直接请御医。
叶老太太满心想跟叶老太爷商议叶景尔婚事,请安之后,叶老太太便让孙女们都回去歇着,跟叶老太爷说了起来。
“小二婚事……”叶老太爷也顿了一下,他也把这个孙子忘记了,庶孙,不起眼又没有才能,甚至于连祸事都没惹过,这种是被容易被忽视。想了想道:“你跟二太太好好挑挑,门第就算了,好是嫡女,识大体,有见识。”
“小二是庶子,要寻个嫡女只怕不容易。”叶老太太说着,庶子想寻嫡女,要么庶子本身条件非常好,要么就是两家门第差得多。门第要是相差太大了,看看叶大太太就能晓得,真是强忍她这么多年,门当户对这话很有道理。
叶老太爷便挥手道:“那你跟二太太选吧,你们看着合适就好。明年后年把婚事订下来,等怡哥儿婚事办了,就给他办。”一个庶孙而己,娶个媳妇分给些家产也完事了。
“嗯。”叶老太太应着。
等到叶老太太把事情说完,叶老太爷长叹口气,从袖子里抽出一封信交给叶老太太道:“你也看看吧。”
叶老太太莫名接过来,看看信皮就有几分惊讶,拿信手都颤了起来,道:“这……这是淮阳孟家老嫂子信……”
叶老太爷点点头,心情十分感慨,道:“今天下午送来,你也看看吧。”
原武清侯府孟家,祖籍淮阳,跟理国公府叶家几代世交,第一代理国公跟第一代武清侯是把兄弟,战场上出生入死,叶家功劳大些封了国公,孟家则封了侯,同样都是世袭五代。战场上打出来交情,延续顺当,不止两家儿子们交好,连媳妇关系都不错,就像叶老太太跟孟老太太也是闺中密友。
要是没有意外,两家可以一直这样交往,而就十五年前是,武清侯府传到第四代武清侯时被削了爵位。不是造反,不是犯了什么政治错误,而是兄弟争爵,一起犯了二。
二十年前万启皇帝刚继位时,大楚边疆并不太平,匈奴时常来犯,作为武勋贵族,上阵杀敌是理所当然。那一年第三代武清侯跟叶老太爷一起上阵,结果却是战场失利,大败而归,武清侯战场上负伤,万启皇帝虽然没有降旨处罚,脸色却是不好看。
自那之后叶老太爷便家里闲了下来,而老武清侯却因受伤伤了筋骨,没几年便过世了。老武清侯有二子,一庶一嫡,庶子年长,比嫡子大了好些岁。武清侯去世时候,庶长子早已成家,也有几分能耐。嫡长子却是毛头小子一个,刚刚成亲不久。庶长子有承爵之心,但大楚爵位都是先嫡后庶,嫡长子承爵天经地义,庶长子心中不服,也无可奈何。
没一年南方发大水,因为前头几年征战大楚国库己经空了,现赈灾要花钱拿不出来钱了。万启皇帝就让勋贵们捐钱,这种也是平常事,救灾嘛,大家都捐钱,一般贵族之家捐个几万两也就差不多了。
叶老太爷考虑了一天之后,带头大手笔捐了十八万两,把几代国公府积累下来钱财,不卖房不卖地,不典当东西情况下,能拿出来银两都捐了。
捐完之后叶老太爷还特意跟小武清侯孟二老爷打了招呼,万启皇帝也算是明君,赏罚分明,雷厉风行,但皇帝也是人,也有性格弱点,万启皇帝就是公认小心眼,喜怒无常。当年跟匈奴那场大败,万启皇帝当时是没啥处罚,但并不表示他不秋后算账。
现要救灾了,国库拿不出钱根源就是钱花到打仗上了,要是打赢了那是自然大功劳。问题是打输了,钱花了,面子丢了,又到用钱时候了,万启皇帝肯定会揪心,弄不好就要迁怒。这种时候,多捐点肯定没有错,孟二老爷当时也听了,孟家只是侯府,又不如叶家人会经营,当时说是捐八万两,也算是大数目了。
就孟二老爷去捐款前一天,庶长子孟大老爷突然上了一个折子,说其父有四十万银子家产,孟家要全部捐出来。万启皇帝看到折子很开心,一个刚刚传到第四代侯府能拿出来四十万两差不多就是全部家底了。
万启皇帝又一想,武清侯毕竟是孟二老爷,便下午便召见孟二老爷,大意就是说,你庶兄已经说了,要捐四十万两。这事要是换到叶景怡或者叶景祀身上,那肯定就是二话不说就满腔热血说捐,砸锅卖铁把心肝脾肺都卖了,也要把这四十万两银子凑出来。
孟二老爷当场就犯二了,先说我家没有,然后又哭诉说是孟大老爷害他,是为了跟他争家产,争爵位才这样害他。然后又说了一大通让万启皇帝明察秋毫话,顺道把孟大老爷给办。
万启皇帝那样火爆脾气,当时就大怒,你们兄弟争爵争到过来逗我玩,我一个皇帝国家大事还处理不完,你们家这样破烂事还敢闹到我这里耍着我玩。不是争爵位嘛,谁都别要了,当场就传旨削了武清侯府爵位,清点全部家产,除了女子嫁妆外,所有东西全部充公。至于孟大老爷和孟二老爷削去所有官职,兄弟俩手拉手回乡务农去吧。
圣旨下来,顿时震惊朝野,一是没想到嫡庶争产能争到这一步,二是没想到孟家俩兄弟能如此极品。孟二老爷当时就傻了,孟大老爷却是哭死了,他原本打算是,孟二老爷肯定不舍得把全部家底捐了,他要说不愿意,万启皇帝大怒,很有可能就把武清侯爵位给他了,他想是拿钱换爵位。
这也是对万启皇帝脾气没有考虑全面,万启皇帝用人也是很讲究,像孟大老爷这种连自己弟弟都如此坑渣渣,回乡务农合适。
因为不是犯了政治大错,清点家产太监也算是和气,再加上叶老太爷打点,除了媳妇嫁妆外,女子也把贴身衣服首饰带上了。叶老太爷又亲自送孟家众人到淮阳,淮阳是孟家祖籍,祖坟和祭田都,祭田并不入官。兄弟到如此地步,肯定是彻底决裂,没想到分家时候,孟大老爷还要跟孟二老爷争祭田。
叶老太爷作为世交长辈,当时拎起棍子把孟大老爷打了一顿。至于分家,其实真没啥分,除了祭田之外剩下都是女子东西,各人带走就好了。叶老太爷因为才捐了钱,手上也没现银,便留了五处田庄给孟老太太,还想像以前那样是不能了,但子孙也不至于挨饿。
一晃十几年过去,前几年书信来往还算勤勉,后来也有,但都是一般书信,报报平安之类。马上就年关了,孟老太太突然一封书信来,叶老太爷本以为也是一般报平安书信,没想到这回信上却托了另外一件事。
因为叶老太爷与孟老太爷关系太好,年轻时就说过要结儿女亲家话,但儿女出生之后却年龄不大合适。当时孟老太爷就笑说,儿女不合适,孙子辈里总有合适,便把自己随手带着一块玉配,一分为二,当做信物,口头说了这门婚事。
孟家被削爵贬出京城,叶老太爷便没再提过这门婚事,这回信上孟老太太虽然没有提起婚事,却是托他照顾自家长孙,今年十三岁,叫孟昭。虽然说是长孙,但身世多少有点说不出口,孟昭生母孟昭一岁时被休出了,后来孟二老爷另娶正妻,孟昭这十来年一直跟着孟老太太,父亲和继母都不管他。
孟老太太年龄一天天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可能活不到他娶妻生子那天。虽然母亲不好,但总是孟家子孙,也十分聪明机伶。因与理国公府是故交,叶老太爷也十分仗义,孟老太太便打发孟昭来京城,让他到国公府来,希望叶老太爷看以前交情分上,帮忙照看这个孩子,也不说与叶家婚约之类,就希望叶老太爷能帮孟昭娶房媳妇,以后好歹就看他自己造化。
“唉,孟嫂子这些年太不容易。”叶老太太看完信就是泪流满面,孟老太太并没有信上说自己过有多苦,但字里行间那股心酸都能读出来。又道:“昭哥儿才十三岁,与其让他们找来,不如过了年派个人去接过来。”
“我也是这个意思。”叶老太爷说着,孟老太太信上说成那样,想想当年与孟老太爷交情,他如何不照看。想了想又道:“当年我与孟老太爷确实说过要做儿女亲家话。”
叶老太太却是一脸为难,道:“当时也就是随口一说,不如先把人接了来,婚事以后再说也不迟。”
两家交好,帮忙照看孩子并不打紧。当时议定儿女婚事时孟家还是侯府,两家算是门当户对。孟家现状就不说了,就孟昭出身,要说嫡子也是嫡子,但母亲被休出嫡子,是尴尬一种。孟老太太信里意思也说得明白,别说分家产,孟二老爷连媳妇都不会给他娶。
一穷二白穷小子,又一直生活民野乡间,见识档次能有多高。帮趁着教育两年,然后出钱给他娶房媳妇,再帮点银子就算是对起故交。要是真履行婚约,别说叶芙和叶薇自己不愿意,她这个祖母也不想孙女嫁这样人家。
叶老太爷叹口气,叶老太太能想到事他如何不知道,男人不怕穷,怕是没见识没见前程。若真是个乡下穷小子,婚事确实不好提,便道:“也是,先看看人再说吧。”
作者有话要说:
</P>
叶老太太满心想跟叶老太爷商议叶景尔婚事,请安之后,叶老太太便让孙女们都回去歇着,跟叶老太爷说了起来。
“小二婚事……”叶老太爷也顿了一下,他也把这个孙子忘记了,庶孙,不起眼又没有才能,甚至于连祸事都没惹过,这种是被容易被忽视。想了想道:“你跟二太太好好挑挑,门第就算了,好是嫡女,识大体,有见识。”
“小二是庶子,要寻个嫡女只怕不容易。”叶老太太说着,庶子想寻嫡女,要么庶子本身条件非常好,要么就是两家门第差得多。门第要是相差太大了,看看叶大太太就能晓得,真是强忍她这么多年,门当户对这话很有道理。
叶老太爷便挥手道:“那你跟二太太选吧,你们看着合适就好。明年后年把婚事订下来,等怡哥儿婚事办了,就给他办。”一个庶孙而己,娶个媳妇分给些家产也完事了。
“嗯。”叶老太太应着。
等到叶老太太把事情说完,叶老太爷长叹口气,从袖子里抽出一封信交给叶老太太道:“你也看看吧。”
叶老太太莫名接过来,看看信皮就有几分惊讶,拿信手都颤了起来,道:“这……这是淮阳孟家老嫂子信……”
叶老太爷点点头,心情十分感慨,道:“今天下午送来,你也看看吧。”
原武清侯府孟家,祖籍淮阳,跟理国公府叶家几代世交,第一代理国公跟第一代武清侯是把兄弟,战场上出生入死,叶家功劳大些封了国公,孟家则封了侯,同样都是世袭五代。战场上打出来交情,延续顺当,不止两家儿子们交好,连媳妇关系都不错,就像叶老太太跟孟老太太也是闺中密友。
要是没有意外,两家可以一直这样交往,而就十五年前是,武清侯府传到第四代武清侯时被削了爵位。不是造反,不是犯了什么政治错误,而是兄弟争爵,一起犯了二。
二十年前万启皇帝刚继位时,大楚边疆并不太平,匈奴时常来犯,作为武勋贵族,上阵杀敌是理所当然。那一年第三代武清侯跟叶老太爷一起上阵,结果却是战场失利,大败而归,武清侯战场上负伤,万启皇帝虽然没有降旨处罚,脸色却是不好看。
自那之后叶老太爷便家里闲了下来,而老武清侯却因受伤伤了筋骨,没几年便过世了。老武清侯有二子,一庶一嫡,庶子年长,比嫡子大了好些岁。武清侯去世时候,庶长子早已成家,也有几分能耐。嫡长子却是毛头小子一个,刚刚成亲不久。庶长子有承爵之心,但大楚爵位都是先嫡后庶,嫡长子承爵天经地义,庶长子心中不服,也无可奈何。
没一年南方发大水,因为前头几年征战大楚国库己经空了,现赈灾要花钱拿不出来钱了。万启皇帝就让勋贵们捐钱,这种也是平常事,救灾嘛,大家都捐钱,一般贵族之家捐个几万两也就差不多了。
叶老太爷考虑了一天之后,带头大手笔捐了十八万两,把几代国公府积累下来钱财,不卖房不卖地,不典当东西情况下,能拿出来银两都捐了。
捐完之后叶老太爷还特意跟小武清侯孟二老爷打了招呼,万启皇帝也算是明君,赏罚分明,雷厉风行,但皇帝也是人,也有性格弱点,万启皇帝就是公认小心眼,喜怒无常。当年跟匈奴那场大败,万启皇帝当时是没啥处罚,但并不表示他不秋后算账。
现要救灾了,国库拿不出钱根源就是钱花到打仗上了,要是打赢了那是自然大功劳。问题是打输了,钱花了,面子丢了,又到用钱时候了,万启皇帝肯定会揪心,弄不好就要迁怒。这种时候,多捐点肯定没有错,孟二老爷当时也听了,孟家只是侯府,又不如叶家人会经营,当时说是捐八万两,也算是大数目了。
就孟二老爷去捐款前一天,庶长子孟大老爷突然上了一个折子,说其父有四十万银子家产,孟家要全部捐出来。万启皇帝看到折子很开心,一个刚刚传到第四代侯府能拿出来四十万两差不多就是全部家底了。
万启皇帝又一想,武清侯毕竟是孟二老爷,便下午便召见孟二老爷,大意就是说,你庶兄已经说了,要捐四十万两。这事要是换到叶景怡或者叶景祀身上,那肯定就是二话不说就满腔热血说捐,砸锅卖铁把心肝脾肺都卖了,也要把这四十万两银子凑出来。
孟二老爷当场就犯二了,先说我家没有,然后又哭诉说是孟大老爷害他,是为了跟他争家产,争爵位才这样害他。然后又说了一大通让万启皇帝明察秋毫话,顺道把孟大老爷给办。
万启皇帝那样火爆脾气,当时就大怒,你们兄弟争爵争到过来逗我玩,我一个皇帝国家大事还处理不完,你们家这样破烂事还敢闹到我这里耍着我玩。不是争爵位嘛,谁都别要了,当场就传旨削了武清侯府爵位,清点全部家产,除了女子嫁妆外,所有东西全部充公。至于孟大老爷和孟二老爷削去所有官职,兄弟俩手拉手回乡务农去吧。
圣旨下来,顿时震惊朝野,一是没想到嫡庶争产能争到这一步,二是没想到孟家俩兄弟能如此极品。孟二老爷当时就傻了,孟大老爷却是哭死了,他原本打算是,孟二老爷肯定不舍得把全部家底捐了,他要说不愿意,万启皇帝大怒,很有可能就把武清侯爵位给他了,他想是拿钱换爵位。
这也是对万启皇帝脾气没有考虑全面,万启皇帝用人也是很讲究,像孟大老爷这种连自己弟弟都如此坑渣渣,回乡务农合适。
因为不是犯了政治大错,清点家产太监也算是和气,再加上叶老太爷打点,除了媳妇嫁妆外,女子也把贴身衣服首饰带上了。叶老太爷又亲自送孟家众人到淮阳,淮阳是孟家祖籍,祖坟和祭田都,祭田并不入官。兄弟到如此地步,肯定是彻底决裂,没想到分家时候,孟大老爷还要跟孟二老爷争祭田。
叶老太爷作为世交长辈,当时拎起棍子把孟大老爷打了一顿。至于分家,其实真没啥分,除了祭田之外剩下都是女子东西,各人带走就好了。叶老太爷因为才捐了钱,手上也没现银,便留了五处田庄给孟老太太,还想像以前那样是不能了,但子孙也不至于挨饿。
一晃十几年过去,前几年书信来往还算勤勉,后来也有,但都是一般书信,报报平安之类。马上就年关了,孟老太太突然一封书信来,叶老太爷本以为也是一般报平安书信,没想到这回信上却托了另外一件事。
因为叶老太爷与孟老太爷关系太好,年轻时就说过要结儿女亲家话,但儿女出生之后却年龄不大合适。当时孟老太爷就笑说,儿女不合适,孙子辈里总有合适,便把自己随手带着一块玉配,一分为二,当做信物,口头说了这门婚事。
孟家被削爵贬出京城,叶老太爷便没再提过这门婚事,这回信上孟老太太虽然没有提起婚事,却是托他照顾自家长孙,今年十三岁,叫孟昭。虽然说是长孙,但身世多少有点说不出口,孟昭生母孟昭一岁时被休出了,后来孟二老爷另娶正妻,孟昭这十来年一直跟着孟老太太,父亲和继母都不管他。
孟老太太年龄一天天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可能活不到他娶妻生子那天。虽然母亲不好,但总是孟家子孙,也十分聪明机伶。因与理国公府是故交,叶老太爷也十分仗义,孟老太太便打发孟昭来京城,让他到国公府来,希望叶老太爷看以前交情分上,帮忙照看这个孩子,也不说与叶家婚约之类,就希望叶老太爷能帮孟昭娶房媳妇,以后好歹就看他自己造化。
“唉,孟嫂子这些年太不容易。”叶老太太看完信就是泪流满面,孟老太太并没有信上说自己过有多苦,但字里行间那股心酸都能读出来。又道:“昭哥儿才十三岁,与其让他们找来,不如过了年派个人去接过来。”
“我也是这个意思。”叶老太爷说着,孟老太太信上说成那样,想想当年与孟老太爷交情,他如何不照看。想了想又道:“当年我与孟老太爷确实说过要做儿女亲家话。”
叶老太太却是一脸为难,道:“当时也就是随口一说,不如先把人接了来,婚事以后再说也不迟。”
两家交好,帮忙照看孩子并不打紧。当时议定儿女婚事时孟家还是侯府,两家算是门当户对。孟家现状就不说了,就孟昭出身,要说嫡子也是嫡子,但母亲被休出嫡子,是尴尬一种。孟老太太信里意思也说得明白,别说分家产,孟二老爷连媳妇都不会给他娶。
一穷二白穷小子,又一直生活民野乡间,见识档次能有多高。帮趁着教育两年,然后出钱给他娶房媳妇,再帮点银子就算是对起故交。要是真履行婚约,别说叶芙和叶薇自己不愿意,她这个祖母也不想孙女嫁这样人家。
叶老太爷叹口气,叶老太太能想到事他如何不知道,男人不怕穷,怕是没见识没见前程。若真是个乡下穷小子,婚事确实不好提,便道:“也是,先看看人再说吧。”
作者有话要说:
</P>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