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6 第三十八章 英雄迟暮
- 47 第三十九章 宗师未成
- 48 第四十章 俄国格斗家?
- 49 第四十一章 武当拳法与醍醐灌顶
- 50 第四十二章 龙争虎斗
- 51 第四十三章 败
- 52 第四十四章 疗伤
- 53 第四十五章 声名远扬 上
- 54 第四十六章 声名远扬 中
- 55 第四十七章 声名远扬 下
- 56 第四十八章 抱丹的道路
- 57 第四十九章 道人
- 58 第五十章 点悟
- 59 第五十一章 河洛
- 60 第五十二章 抱丹 上
- 61 第五十三章 抱丹 下
- 62 第五十四章 师徒交流
- 63 第五十五章 千叶枫一
- 64 第五十六章 原来是你
- 65 第五十七章 斩天
- 66 第五十八章 龟蛇盘
- 67 第五十九章 落幕
- 68 第六十章 陈真
- 69 第六十一章 再见张学良
- 70 第六十二章 各方皆动
- 71 第六十三章 反击
- 72 第六十四章 刺杀
- 73 第六十五章 束衣成枪,卷布如棍
- 74 第六十六章 离开和道路传承
- 75 第一章 煌煌武道,可通天人
- 76 第二章 飞天大盗
- 77 第三章 武当弃徒
- 78 第四章 暗中行动
- 79 第五章 前尘往事
- 80 第六章 被注意了
- 81 第七章 国安
- 82 第八章 有剑龙泉
- 83 第九章 道法神通
- 84 第十章 末法?末路?
- 85 第十一章 新的任务
- 86 第十二章 警告
- 87 第十三章 秘密会议
- 88 第十四章 李家和致公堂的反应
- 89 第十五章 我想见见他
- 90 第十六章 不死不休
- 91 第十七章 太祖长拳里的秘法
- 92 第十八章 五雷拳
- 93 第十九章 大动作
- 94 第二十章 一代奇人的陨落
- 95 第一章 初临贵地
- 96 第二章 惊鸿子
- 97 第三章 南荒道人的选择
- 98 第四章 此方道途
- 99 第五章 黑甲骑兵
- 100 第六章 一枪在手任纵横
- 101 第七章 血手屠夫
- 102 第八章 棋差半招
- 103 第九章 青莲一脉
- 104 第十章 生命元力入己身
- 105 第十一章 人形灵丹
- 106 第十二章 变戏法的老头
- 107 第十三章 内乱
- 108 第十四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 109 第十五章 兵家神将
- 110 第十六章 尘埃落定
- 111 第十七章 刀气入体追杀来
- 112 第十八章 生死路
- 113 第十九章 道路终明了
- 114 第二十章 洗髓换血返先天
- 115 第二十一章 先天真气生
- 116 第二十二章 祸从天上来
- 117 第二十三章 恩将仇报
- 118 第二十四章 遗迹宫殿
- 119 第二十五章 七凶七杀阵
- 120 第二十六章 玄武异象,七雄并立
- 121 第二十七章 以一敌四
- 122 第二十八章 一再突破
- 123 第二十九章 诸天星辰
- 124 第三十章 星力淬己身
- 125 第三十一章 东都事起
- 126 第三十二章 示警
- 127 第三十三章 变化 上
- 128 第三十四章 变化 下
- 129 第三十五章 和氏玉璧
- 130 第三十六章 元神出手
- 131 第三十七章 玉璧择主
- 132 第三十八章 炼髓如霜,炼血汞浆
- 133 第三十九章 蜀中
- 134 第四十章 出手相助
- 135 第四十一章 凝气成罡,神意化形
- 136 第四十二章 对抗元神神通
- 137 请假
- 138 第四十三章 废去修为
- 139 第四十四章 盘氏之秘
- 140 第四十五章 蚩尤的刀 元神上门
- 141 第四十六章 大战元神
- 142 第四十七章 元神退去 五行宗
- 143 第四十八章 各方到来 上
- 144 第四十九章 各方到来 下
- 145 第五十章 故人相见
- 146 第五十一章 大杀四方 上
- 147 第五十二章 大杀四方 下
- 148 第五十三章 元神来袭
- 150 第五十四章 指掌之间无人敌
- 151 第五十五章 人劫终过
- 152 第五十六章 长安,我来了
- 153 第五十七章 太子动 农家现
- 154 第五十八章 仙种出 天机乱
- 155 第五十九章 约定
- 156 第六十章 墨家手段 稻麦成熟
- 157 第六十一章 天子驾崩
- 158 第六十二章 圣皇气息
- 159 第六十三章 登基异象
- 160 第六十四章 儒 法 兵
- 161 第六十五章 火中取栗,先乱后治
- 162 第六十六章 坐而论道
- 163 第六十七章 无上天魔大自在法
- 164 第六十八章 炼魂大阵
- 165 第六十九章 相互印证
- 166 第七十章 避而不见
- 167 第七十一章 金刚宗
- 168 第七十二章 四方无敌手
- 169 第七十三章 大局已定
- 170 第七十四章 最后一战(一)
- 171 第七十五章 最后一战(二)
- 172 第七十六章 最后一战(三)
- 173 第七十七章 最后一战(四)
- 174 第七十八章 最后一战(五)
- 175 第七十九章 最终一战(终)
- 176 第一章 宗教大会的背后
- 177 第二章 禅宗少林和龙门武当
- 178 第三章 诸多传承齐出手
- 179 第四章 一网打尽
- 180 第五章 诀别
- 181 第一章 降临!变形金刚的世界
- 182 第二章 山姆的奇异之处
- 183 第三章 横炮出击
- 184 请进来一观,不是TJ感言~~
- 185 第三章 横炮出击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十八章 抱丹的道路
第四十八章 抱丹的道路
苏明自然明白韩化臣的意思,不论任何时候,师父太有名了,对徒弟来说都一件既光彩又痛苦的事情。远的如武当祖师张三丰,天下闻名人人敬仰,他的弟子就差多了。近的就如苏明,刚出江湖的时候,不管谁见了,都是一句:“你是神枪李书文的弟子?”
虽然无奈,却也无法,这就是名师带来的好处和坏处。韩化臣在武林中的地位,非同小可,虽然比不上李书文,但也相差不远。有他这一句话,以后就不会再有人说苏明是李书文的弟子之类的话,而是直接称呼八极拳苏明。
苏明笑道:“谢谢师叔。”
师侄见面,又都是拳法高手,自然话语甚多。聊了片刻,韩化臣便向林世荣道:“林师傅,我师侄去跟我住一段日子,你没意见吧?”
林世荣连连摆手,道:“韩师傅客气了,我能有什么意见。”
当下几人都是大笑,各自散去。
不过几日,苏明大胜俄国格斗家卡利斯勒的消息,就传遍了四方。
此时的韩化臣,正在黄埔军校担任武术教官。苏明自然也见识了这所具有传奇色彩的名校,感受到学校里面属于这个时期的学生的独特气质。
韩化臣身为李书文的师弟,一身功夫极其高明,能将自身的气血收敛,看上去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这显然就是到了抱丹的境界。
有这样一位大高手在,还是自己的师叔,苏明自然是不断请教,用心学习。
拳法中,入化艰难,抱丹更是难上加难。民国武林中,化劲高手并不少见,但抱丹高手,却是真正的罕见。
金丹入腹,一步踏出,就可以说是人仙之别。
苏明来到民国几年,他所见过的,也就师父李书文、师伯王中泉、师叔韩化臣三人到了这个境界,其中李书文的境界更高一筹,到了罡劲。其它即使如霍殿阁、布学轩等,也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拳法中的抱丹一词,其实是采用了道家金丹的说法。金性不朽,丹成圆融。拳法中的抱丹境界,并不是在体内就结成了一颗珠子,多处一个器官,而是要将全身的气血,抱拢归一,化作一个介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点。
体内要是真的有了珠子,那可就是身体出毛病了,不是拳法中的抱丹。
拳法通神入化之后,不论身心的感觉都灵敏到了极点。就算只是被人目光注视,也能清楚的感觉到。就算是睡梦中,被敌人偷袭,或者被有敌意的目光注视,都会刹那惊醒,采取行动。这完全是身体的自然反应,根本就不需要大脑指挥。
“天下第一手”孙禄堂老爷子教徒弟,甚至让徒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偷袭攻击。在睡梦之中,被弟子偷袭,他都轻松躲过,安然无恙,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如果拳法能更进一步,抱丹境界,就能像韩化臣一样,精气内藏,锋芒内敛。整个人就站在那里,偏偏以苏明灵敏到了极点的六感,都完全感觉不到这个人的存在。
感觉到危险,以化劲高手的反应,自然可以躲避,但这个人就在你面前,你却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感觉不到危险,这就恐怖了,也是当时苏明心中凉飕飕的原因。
这就是拳法高手,抱丹之后,神机圆融,变化其中,能静如古井不波,也能如山崩地裂,就好像诗圣杜甫描写公孙大娘剑舞的诗句“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而抱丹之后,由于能将精气神抱拢归一,爆发出来之后,威力要比化劲高手更强大,爆发力更高。如果当时在擂台上的是韩化臣,全力出手,二十招之内,就能击败卡利斯勒。
这并不是夸大,而是一个抱丹的高手的战力,远远要超过普通人的想象。
苏明这几天里,就曾和韩化臣相互交手,每接一拳一掌,都觉得力道奇大,浑身一震,不过十几招,就觉得气血翻滚,耳朵轰鸣,眼冒金星,难以支撑。
这并不是韩化臣本身身体的力量就比苏明要强上这么多,而是以抱丹坐胯的方法,一下子爆发出来的力道,比苏明的更猛更暴烈。
拳法一道,开始的时候,都是精进勇猛,锋芒毕露。直到通神入化之后,开始慢慢沉淀和收敛,进入返璞归真的境界。正如世上大多数事物一样,一味的锋芒毕露必然不可长久,在这之后,必然会慢慢收敛锋芒,隐藏不露。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一旦爆发,就是惊天动地。
苏明在来到广州之后,拳法才通神入化,达到了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这之后,精气神已经开始慢慢内敛,远不如在雷动境界之时,气势散发于外来的明显。但毕竟时日尚浅,始终体会不到韩化臣那等精气神都能收敛到极致,抱拢归一的境界。而那抱丹之上,能纯以肉身之力,发出先天罡气,凌空一寸打的功夫,以及再上一层,打破虚空见神不坏,又是何等的神秘奥妙?
“前面的路还长着呢!”苏明心中生出淡淡的感慨。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苏明便依着韩化臣的经验和当初李书文的教诲,在平常的行为举止之中,慢慢调伏自己的身心。
中国传统的文化之中,儒释道三家,到了高深的境界,都有一些相通的地方。传统的武术拳法,并不仅仅是一门打击格斗的东西,其中更包含了种种理念和认知,与儒释道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拳法练到了上层,不仅仅在筋骨皮毛的强大,也在于人心对世间万事万物的理解、领悟和认知。真正的能踏入丹劲甚至罡劲的人,不仅仅在于他力量的强大,还在于他内心的强大。
苏明办了些手续,就随韩化臣在黄埔军校住下了,充当韩化臣助教的角色。每日早上都在临近的大江水下练拳,每两三天还走百十里地,去广州的海边,在海潮里练功。
这个想法却是来自于后世金老爷子那部著名的《神雕侠侣》,这部小说苏明曾经翻越了十遍有余,其中杨过在海潮里练功的场景,时时在脑海里浮现。如今身在广州,自然免不了效仿一二。
拳术中有水不过膝的说法,是指练拳的人入水之后,能以勃发暗劲,刺激周围的水流,把身体提起来。当年杨露禅见王宗岳,王宗岳踩水过河,水不过膝,就是拳术的极限了。再要提升,那就是不可能了。有传闻达摩老祖东来,一苇渡江。苏明在后世看武侠小说,里面也说有人内功练到极高的境界,可以一苇渡江。
但是在这个世界,在国术里面,这个不可能的,仅限于传说而已。
苏明的练法,或在海底河底打拳,强化五脏六腑,一口气练得悠长无比。或在海面河面,迎面扑击而来的浪潮,练习筋骨拳脚。
水底的风浪小,但是却有无数潜流暗涌,千变万化。水面的风浪大,冲击力也大,尤其是脚底踩水,比不上陆地上能立地生根,抵挡起浪潮来更是艰难。
除此之外,苏明不但跟韩化臣学习他的铁掌,还在他的指点之下,有意识的开始总结自己的一套系统的拳法体系。历来拳法中,有诸多流派,像八极拳在后世就分了好几个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打法练法都不尽相同。
如形意门中,薛颠的形意拳讲究“飞云摇晃旋”五法,而车毅斋的形意拳则讲“先顾后打,引进落空,吞吐趋邂,顾中取胜”,尤其是人盘根的功夫,堪称一绝。
这个过程漫长,不是一时一日可完成的。不过苏明在韩化臣的指点之下,也算是有所入门,剩下的就是自己系统的整理和疏导了。
其它的时间,苏明也帮着韩化臣在黄埔军校教学员们拳脚功夫。这段日子以来,也折服了这些心高气傲的学员们,心甘情愿的跟他学习拳脚。有空的时候,还回宝芝林,看望一下在那里养伤的沈飞云。
不知不觉中,竟然已经是三个月过去了,时间来到了五月份。此时距离《精武风云》发生的一九二五年也只剩半年多,苏明打算在剧情开始之前,回罗疃看望一下师父李书文,然后再去上海,静候剧情的开始。
师叔韩化臣那里自然好说,令苏明没想到的是,此时黄埔军校政治部的周主任竟然出口挽留,希望他留下来,一起参加革命。
此时的广州,已经是十分炎热,两人站在树荫下面交谈,四周也没有什么人。
苏明看着意气风发的周主任,不由得叹了口气,道:“周主任,你救国救民之心,我十分钦佩。只是我有要事在身,现在还不能参加革命。他日如果有机会,我定当与你一起,报效祖国,救国救民!”
周主任见苏明意志坚定,也是无法。
临走之时,苏明又道:“周主任,现在两党合作虽然紧密,但是毕竟党派思想有别,不可不防。孙先生身体不佳,等他不能统领全局之时,切记要小心!”
这一番话,也算是尽了心意。当下不管周主任是否理解或认同,就自拜别离去。
虽然无奈,却也无法,这就是名师带来的好处和坏处。韩化臣在武林中的地位,非同小可,虽然比不上李书文,但也相差不远。有他这一句话,以后就不会再有人说苏明是李书文的弟子之类的话,而是直接称呼八极拳苏明。
苏明笑道:“谢谢师叔。”
师侄见面,又都是拳法高手,自然话语甚多。聊了片刻,韩化臣便向林世荣道:“林师傅,我师侄去跟我住一段日子,你没意见吧?”
林世荣连连摆手,道:“韩师傅客气了,我能有什么意见。”
当下几人都是大笑,各自散去。
不过几日,苏明大胜俄国格斗家卡利斯勒的消息,就传遍了四方。
此时的韩化臣,正在黄埔军校担任武术教官。苏明自然也见识了这所具有传奇色彩的名校,感受到学校里面属于这个时期的学生的独特气质。
韩化臣身为李书文的师弟,一身功夫极其高明,能将自身的气血收敛,看上去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这显然就是到了抱丹的境界。
有这样一位大高手在,还是自己的师叔,苏明自然是不断请教,用心学习。
拳法中,入化艰难,抱丹更是难上加难。民国武林中,化劲高手并不少见,但抱丹高手,却是真正的罕见。
金丹入腹,一步踏出,就可以说是人仙之别。
苏明来到民国几年,他所见过的,也就师父李书文、师伯王中泉、师叔韩化臣三人到了这个境界,其中李书文的境界更高一筹,到了罡劲。其它即使如霍殿阁、布学轩等,也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拳法中的抱丹一词,其实是采用了道家金丹的说法。金性不朽,丹成圆融。拳法中的抱丹境界,并不是在体内就结成了一颗珠子,多处一个器官,而是要将全身的气血,抱拢归一,化作一个介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点。
体内要是真的有了珠子,那可就是身体出毛病了,不是拳法中的抱丹。
拳法通神入化之后,不论身心的感觉都灵敏到了极点。就算只是被人目光注视,也能清楚的感觉到。就算是睡梦中,被敌人偷袭,或者被有敌意的目光注视,都会刹那惊醒,采取行动。这完全是身体的自然反应,根本就不需要大脑指挥。
“天下第一手”孙禄堂老爷子教徒弟,甚至让徒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偷袭攻击。在睡梦之中,被弟子偷袭,他都轻松躲过,安然无恙,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如果拳法能更进一步,抱丹境界,就能像韩化臣一样,精气内藏,锋芒内敛。整个人就站在那里,偏偏以苏明灵敏到了极点的六感,都完全感觉不到这个人的存在。
感觉到危险,以化劲高手的反应,自然可以躲避,但这个人就在你面前,你却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感觉不到危险,这就恐怖了,也是当时苏明心中凉飕飕的原因。
这就是拳法高手,抱丹之后,神机圆融,变化其中,能静如古井不波,也能如山崩地裂,就好像诗圣杜甫描写公孙大娘剑舞的诗句“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而抱丹之后,由于能将精气神抱拢归一,爆发出来之后,威力要比化劲高手更强大,爆发力更高。如果当时在擂台上的是韩化臣,全力出手,二十招之内,就能击败卡利斯勒。
这并不是夸大,而是一个抱丹的高手的战力,远远要超过普通人的想象。
苏明这几天里,就曾和韩化臣相互交手,每接一拳一掌,都觉得力道奇大,浑身一震,不过十几招,就觉得气血翻滚,耳朵轰鸣,眼冒金星,难以支撑。
这并不是韩化臣本身身体的力量就比苏明要强上这么多,而是以抱丹坐胯的方法,一下子爆发出来的力道,比苏明的更猛更暴烈。
拳法一道,开始的时候,都是精进勇猛,锋芒毕露。直到通神入化之后,开始慢慢沉淀和收敛,进入返璞归真的境界。正如世上大多数事物一样,一味的锋芒毕露必然不可长久,在这之后,必然会慢慢收敛锋芒,隐藏不露。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一旦爆发,就是惊天动地。
苏明在来到广州之后,拳法才通神入化,达到了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这之后,精气神已经开始慢慢内敛,远不如在雷动境界之时,气势散发于外来的明显。但毕竟时日尚浅,始终体会不到韩化臣那等精气神都能收敛到极致,抱拢归一的境界。而那抱丹之上,能纯以肉身之力,发出先天罡气,凌空一寸打的功夫,以及再上一层,打破虚空见神不坏,又是何等的神秘奥妙?
“前面的路还长着呢!”苏明心中生出淡淡的感慨。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苏明便依着韩化臣的经验和当初李书文的教诲,在平常的行为举止之中,慢慢调伏自己的身心。
中国传统的文化之中,儒释道三家,到了高深的境界,都有一些相通的地方。传统的武术拳法,并不仅仅是一门打击格斗的东西,其中更包含了种种理念和认知,与儒释道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拳法练到了上层,不仅仅在筋骨皮毛的强大,也在于人心对世间万事万物的理解、领悟和认知。真正的能踏入丹劲甚至罡劲的人,不仅仅在于他力量的强大,还在于他内心的强大。
苏明办了些手续,就随韩化臣在黄埔军校住下了,充当韩化臣助教的角色。每日早上都在临近的大江水下练拳,每两三天还走百十里地,去广州的海边,在海潮里练功。
这个想法却是来自于后世金老爷子那部著名的《神雕侠侣》,这部小说苏明曾经翻越了十遍有余,其中杨过在海潮里练功的场景,时时在脑海里浮现。如今身在广州,自然免不了效仿一二。
拳术中有水不过膝的说法,是指练拳的人入水之后,能以勃发暗劲,刺激周围的水流,把身体提起来。当年杨露禅见王宗岳,王宗岳踩水过河,水不过膝,就是拳术的极限了。再要提升,那就是不可能了。有传闻达摩老祖东来,一苇渡江。苏明在后世看武侠小说,里面也说有人内功练到极高的境界,可以一苇渡江。
但是在这个世界,在国术里面,这个不可能的,仅限于传说而已。
苏明的练法,或在海底河底打拳,强化五脏六腑,一口气练得悠长无比。或在海面河面,迎面扑击而来的浪潮,练习筋骨拳脚。
水底的风浪小,但是却有无数潜流暗涌,千变万化。水面的风浪大,冲击力也大,尤其是脚底踩水,比不上陆地上能立地生根,抵挡起浪潮来更是艰难。
除此之外,苏明不但跟韩化臣学习他的铁掌,还在他的指点之下,有意识的开始总结自己的一套系统的拳法体系。历来拳法中,有诸多流派,像八极拳在后世就分了好几个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打法练法都不尽相同。
如形意门中,薛颠的形意拳讲究“飞云摇晃旋”五法,而车毅斋的形意拳则讲“先顾后打,引进落空,吞吐趋邂,顾中取胜”,尤其是人盘根的功夫,堪称一绝。
这个过程漫长,不是一时一日可完成的。不过苏明在韩化臣的指点之下,也算是有所入门,剩下的就是自己系统的整理和疏导了。
其它的时间,苏明也帮着韩化臣在黄埔军校教学员们拳脚功夫。这段日子以来,也折服了这些心高气傲的学员们,心甘情愿的跟他学习拳脚。有空的时候,还回宝芝林,看望一下在那里养伤的沈飞云。
不知不觉中,竟然已经是三个月过去了,时间来到了五月份。此时距离《精武风云》发生的一九二五年也只剩半年多,苏明打算在剧情开始之前,回罗疃看望一下师父李书文,然后再去上海,静候剧情的开始。
师叔韩化臣那里自然好说,令苏明没想到的是,此时黄埔军校政治部的周主任竟然出口挽留,希望他留下来,一起参加革命。
此时的广州,已经是十分炎热,两人站在树荫下面交谈,四周也没有什么人。
苏明看着意气风发的周主任,不由得叹了口气,道:“周主任,你救国救民之心,我十分钦佩。只是我有要事在身,现在还不能参加革命。他日如果有机会,我定当与你一起,报效祖国,救国救民!”
周主任见苏明意志坚定,也是无法。
临走之时,苏明又道:“周主任,现在两党合作虽然紧密,但是毕竟党派思想有别,不可不防。孙先生身体不佳,等他不能统领全局之时,切记要小心!”
这一番话,也算是尽了心意。当下不管周主任是否理解或认同,就自拜别离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