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22 第九十七章 再战
- 523 第九十八章 再败
- 524 第九十九章 田丰被降
- 525 第一百章 过渡
- 526 第一百零一章 天下大势
- 527 第一百零二章 冀州乱
- 528 第一百零三章 乱其心
- 529 第一百零四章 糜烂局势
- 530 第一百零五章 试验品
- 531 第一百零六章 杀人夜
- 532 第一百零七章 无愧于心
- 533 第一百零八章 吓降
- 534 第一百零九章 末路
- 535 第一百一十章 平定北方
- 536 第一百一十一章 将军之位
- 537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方战起
- 538 第一百一十三章 突破
- 539 第一百一十四章 紫微星
- 540 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笔封神
- 541 第一百一十六章 路
- 542 第一百一十七章 孙翊下山
- 543 第一百一十八章 荆州风云
- 544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变
- 545 第一百二十章 固魂
- 546 第一百二十一章 怪力
- 547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备战
- 548 第一百二十三章 孙权上位
- 549 第一百二十四章
- 550 第一百二十五章 黄忠斗孙翊
- 551 第一百二十六章 双猛斗
- 552 第一百二十七章 雷击乾坤殿
- 553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下襄阳
- 554 第一百二十九章 庞统
- 555 第一百三十章 斗米仇
- 556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世家的妥协
- 557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局已定
- 558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势所趋
- 559 第一百三十四章 鲸吞
- 560 第一百三十五章 关羽入神庭
- 561 第一百三十六章 横海水师
- 562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最后一战
- 563 第一百三十八章 孙权献妹
- 564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下归一
- 565 第一百四十章 人口
- 566 第一百四十一章 立神庭
- 567 第一百四十二章 百官封神,时光如梭
- 568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地之秘
- 569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外来客
- 570 第一百四十五章 左丘毅
- 571 第一百四十六章 洪荒概况
- 572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地业位
- 573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周帝朝
- 574 第一百四十九章 来意
- 575 第一百五十章 散财童子周兴
- 576 第一百五十一章 变故
- 577 第一百五十二章 黑色气运
- 578 第一百五十三章 金钟的第一次出手
- 579 第一百五十四章 梦醒
- 580 第一百五十五章 因果反噬
- 581 第一百五十六章 梦境轮回
- 582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康使者
- 583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汉强者
- 584 第一百五十九章 祭告天地
- 585 第一百六十章 降临洪荒
- 586 第一章 福泽天下
- 587 第二章 万佛宗
- 588 第三章 立威
- 589 第四章 上官婉儿
- 590 第五章 三太子
- 591 第六章 战
- 592 第七章 开始反击
- 593 第八章 恶龙
- 594 第九章 敖烈
- 595 第十章 西海龙王
- 596 第十一章 耳熟的剧情
- 597 第十二章 出兵
- 598 第十三章 兵伐三大天朝
- 599 第十四章 幕后
- 600 第十五章 十八金仙战吕布
- 601 第十六章 大箴朝灭
- 602 第十七章 落定
- 603 第十八章 再起轮回
- 604 第十九章 大周的邀请
- 605 第二十章 大周猛将
- 606 第二十一章 逆转阴阳
- 607 第二十二章 司马懿
- 608 第二十三章 战起
- 609 第二十四章 武曌的野心
- 610 第二十五章 舞涅凡——死
- 611 第二十六章 大道之争
- 612 第二十七章 结束亦是开始
- 613 第二十八章 兵伐大晋
- 614 第二十九章 帝战?你不配
- 615 第三十章 最短命的帝朝
- 616 第三十一章 天庭出手
- 617 第三十二章 赌约
- 618 第三十三章 天庭见闻
- 619 第三十四章 孙悟空
- 620 第三十五章 大秦圣皇
- 621 第三十六章 和嬴政的第一次会面
- 622 第三十七章 看客
- 623 第三十八章 兵指天下
- 624 第三十九章 明枪暗箭
- 625 中午还是没法更
- 626 第四十章 三府之主
- 627 第四十一章 再见
- 628 第四十二章 涅槃
- 629 第四十三章 师徒
- 630 第四十四章 收人
- 631 第四十五章 再临
- 632 第四十六章 强行收徒
- 633 第四十七章 凡尘炼心
- 634 第四十八章 目的
- 635 第四十九章 大罗
- 636 第五十章 休养生息
- 637 第五十一章 武曌称帝
- 638 第五十二章 黑山鬼城
- 639 第五十三章 阴间立朝
- 640 第五十四章 试阵
- 641 第五十五章 黑山的机缘
- 642 第五十六章 斩尸
- 643 第五十七章 称皇
- 644 第五十八章 煞气盈天
- 645 第五十九章 圣皇会晤
- 646 第六十章 天庭拦路
- 647 第六十一章 大劫起
- 648 第六十二章 圣人出
- 649 第六十三章 大汉滚刀肉
- 650 第六十四章 周灭
- 651 第六十五章 决战灵山
- 652 第六十六章 大势已去
- 653 第六十七章 秦汉之争
- 654 第六十八章 攀命
- 655 第六十九章 终战
- 656 第七十章 大结局
- 657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零七章 无愧于心
第一百零七章 无愧于心
“快,再快一点!”牵召不断地催促着将士们往回赶,邺城的求援信让他吓了一跳,朝廷这一次的主力竟然是直接选择了进攻邺城,大将黄忠都只是一路偏师,这让牵召很惊骇。
此前他已经跟黄忠交过几次手,虎狼之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如今连黄忠都是领着一路偏师,那进攻邺城的主力又是何等可怖。
放弃安平,就等于大半个冀州都落入了朝廷手中,但邺城之围,他不能不救,如果邺城被攻破了,那就算是他把黄忠给击退了都没用。
“将军,快看!”副将赵睿突然指着前方,眼中闪过一抹惊骇。
赵睿的声音,也将牵召自思索中惊醒,连忙抬头顺着赵睿所指的方向看过去,但见远处,依稀间能够看到一支军队的轮廓,隔着好几里,人影如同蝼蚁一般渺小,但那黑压压的一条线,对方的人数并不少。
心中一沉,牵召举手,示意军队停止行军。
这里已经进入了魏郡地界,如今邺城被围,周围根本没有其他军队驻扎,这支突然冒出来的军队,显然不可能是邺城的军队。
很快,斥候飞奔而来,对着牵召道:“将军,是朝廷大将赵云的兵马。”
牵召的心脏狠狠地抖了抖,这是一员绝不逊色于黄忠的大将,就算昔日袁绍鼎盛时期,麾下能够与赵云媲美者都没有几个,如今……自然更没有了。
同时,牵召也想明白了,这是朝廷的围魏救赵之际,但目标却不是安平,而是自己,如今自己手中这支兵马,算是袁绍最后的家底了,一旦没了,那袁绍就彻底完了。
看了看四周,牵召眉头微微一挑,倒非此地地势险要,相反,这一带一马平川,根本不适合伏兵,朝廷就算要伏击自己,也该找个适合伏击的地方才对,这么一马平川的地方,说不过去。
莫非只是虚有其表,朝廷也不知道自己这个时候赶来,得到消息之后,匆忙间派人前来阻击?
牵召心中生出一个念头,随即又被打消,这里距离邺城不下百里,其间也不是没有适合伏击的地方,对方都已经将兵线推到这里了,要说没时间打埋伏,牵召是不信的。
就在牵召惊疑不定之际,赵睿的惊呼声再度响起,指着另一个方向道:“将军,看那边!”
牵召惊回头,远处的天地交接之处,一道黑线渐渐出现在视线之中,一名斥候策马飞奔而来,神色慌急道:“将军,西南方出现一支大军。”
“可知是何人兵马?”牵召面色变得难看起来,他如今带出来的兵马有不少,赵云再厉害,但打战凭的可不是个人勇武,他有信心一战,但此刻又出现一支人马,这让牵召心底不断发沉。
“看旗号,应该是张辽所部!”
“张辽?”牵召皱了皱眉,张辽的名号自然没有赵云响亮,但在朝中,亦是一员猛将,当初虎牢关下,张辽也曾大展神威。
“列阵迎敌!”来不及多想,对方的军队已经在不断接近,牵召不敢怠慢,连忙下令列阵,退是不可能的了,安平一带,如今恐怕已经被黄忠袭掠了不少地方,此时若退,到时候,可能就要面对三支兵马的围剿了,更重要的是,此时若退,无论在体力上还是心理上,对将士们都是一个考验,到时候真被围住,还能有几分战力,倒不如此时背水一战,或许还能有奇效。
“呜呜呜~”
悠扬的号角声中,迎面而来的大军,带着漫天烟尘不断向这边席卷而来,牵召握着兵器的手中,不由自主的渗出汗水,心中生出一股难言的绝望。
这一仗,无论结果如何,想要再救援邺城,都不太可能了。
“快看北边儿!”
听到有人惊呼,牵召面色一变,连忙看过去,北方有一处山岗,视线难以看到其后方,此刻放眼看去,但见一队队汉军自山岗后面窜出,那一面写着庞字的大旗迎风招展。
庞德!
牵召见状,心中更惊,天子身边,抛开关羽、黄忠不论,这三人应该都是天子身边如今剩下的猛将吧,怎的都到了这边来了!?
那庞德的军队,竟然是离牵召最近,此刻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到对方的军容,只看数量,怕是有不下两万之众,若加上另外两部兵马的话,牵召带出来的五万大军,在数量上,已经落了下风。
却见庞德并未立刻进攻,而是率领着兵马在距离牵召大军四百步的方向列开阵型,看样子,是啪牵召朝着这边突围。
军中,不可抑制的出现了骚动,不说庞德,只看另外两路兵马的威势,数量恐怕都不在少数,这还怎么打?
“不要乱!”牵召努力压住心中的惊慌,深吸了一口气,吐气开声,尽量让将士们稳定下来。
便在此时,却见远处,有一支骑兵飞奔而来,为首一员武将,白衣白甲,坐下一匹雪白的西极马,手持一杆银枪,在牵召疑惑的目光中,一行人径直飞奔至阵前。
“在下常山赵子龙,不知牵召将军何在?可否出来一叙。”赵云策马来到阵前,虽只一人,但面对千军万马却泰然自若。
牵召闻言,不禁微微皱眉,却没有动身,赵子龙是什么人,那是千军万马之中,犹能斩将夺旗的猛将,当日韩荣都曾说过,放眼天下,此人敌手难觅,牵召武艺不错,寻常一流武将都能战上一战,而且未必会输,但对上赵云这般猛将,哪怕对方只有一人,此刻自己若是出去,对方若是直接动手的话,那自己空有千军万马,也只能束手就擒了。
非是牵召胆小,只是此刻,他身系整个冀州,整个袁绍势力的安危,绝不容许再出任何差错。
似乎知道牵召的顾虑,赵云将手中长枪一扔,身后一名亲卫接住,赵云挥了挥手,随行的亲卫纷纷策马后退出十丈有余的距离,赵云扭头看向军中,微笑道:“在下携诚意而来,只求一晤。”
牵召闻言,眉头一挑,看了看四周,深吸了一口气,策马而出。
“牵召,见过子龙将军,在下敬佩子龙将军胆识气魄,但若子龙将军是来劝降的,就请子龙将军莫要开口。”牵召朝着赵云拱手道。
“将军便不想知道,邺城如今是和境况?”赵云微微一笑道。
“将军既然如此说,邺城想必还未破。”牵召朗笑一声,看向赵云道:“不知末将所言可对?”
“不错,陛下并未破城,不过邺城之中,目前状况却不太好。”赵云叹了口气,悠悠道:“三日前,我军抵达邺城,据我军所获得的情报来看,邺城之中,守军不满三万,而且多为新兵,我军有十万大军,更有各种器械辅助,要破邺城,如探囊取物,只是陛下仁慈,担心破城之后,百姓罹难,是以并未强攻。”
牵召心中松了口气,随即皱眉看向赵云,既然邺城未破,那赵云为何率军来此?不怕后方空虚吗?
“将军有所不知,如今邺城军队,已经被我军杀的胆寒,不敢出城。”赵云面色一肃,沉声道:“但将军可知,邺城这三日来,发生了何事?”
“愿闻其详。”牵召冷哼一声道。
“我军抵达当夜,城中有百姓不满袁军暴行,趁机作乱,欲打开城门迎奉陛下入城!”赵云沉声道。
虽然已经知道邺城未破,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牵召一颗心还是不由自主的紧了紧。
“叛乱虽然镇压,但袁绍一夜之间,祭起屠刀,不知多少百姓在那一夜人头落地,某只知道,次日一早,自城中流出来的河水都是红色的。”
邺城有护城河,也有水道可连同内外,不过朝廷大军抵达后,袁绍便命人将水道阻隔,但水流还是可以流出来的。
听着赵云的话,牵召心中一阵不舒服,这得杀多少人才能将河水都染红,目光看向赵云,有些不解其意。
“不管将军是如何看陛下的,但陛下曾经说过一句话,云深以为然。”赵云看向牵召,沉声道:“我等身为军人,为的,不止是报效国家,我们手中的剑,是来守护百姓,而非是为了镇压,云不以朝廷大义,只为这满城百姓,恳请将军归降我朝,大汉的疆土之上,已经流了太多我们自己人的鲜血,说到底,你我,还有这诸多将士,皆是汉家子民,如今却要为袁绍这等豺狼之辈将手中兵刃砍向自己的手足,甚至砍向那无辜黎民,却又是何道理?”
看着牵召的神色,赵云沉声道:“陛下查看过将军过往,将军不但精通兵法,更治理过一方,深得百姓之爱戴,是以陛下才断定将军并非如袁绍那般嗜血残暴之人,如今袁绍已是穷途末路,却暴行不改,不以百姓为念,反而横加杀戮,这等主公,将军真要与其共亡?”
牵召闻言,默然不语,良久才涩声道:“在下……”
“传我军令,三军后撤十里!”赵云回头,对着自己的亲卫喊道,随即扭头看向牵召:“云向来敬佩忠义之士,将军忠义,云深感敬佩,然将军究竟是忠于袁绍,还是忠于这大汉天下?望将军三思,云可以给将军一炷香的时间,若一炷香之后,将军还不肯降,云会下令进攻,到时候,血流成河之时,只希望将军犹能无愧于心。”
此前他已经跟黄忠交过几次手,虎狼之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如今连黄忠都是领着一路偏师,那进攻邺城的主力又是何等可怖。
放弃安平,就等于大半个冀州都落入了朝廷手中,但邺城之围,他不能不救,如果邺城被攻破了,那就算是他把黄忠给击退了都没用。
“将军,快看!”副将赵睿突然指着前方,眼中闪过一抹惊骇。
赵睿的声音,也将牵召自思索中惊醒,连忙抬头顺着赵睿所指的方向看过去,但见远处,依稀间能够看到一支军队的轮廓,隔着好几里,人影如同蝼蚁一般渺小,但那黑压压的一条线,对方的人数并不少。
心中一沉,牵召举手,示意军队停止行军。
这里已经进入了魏郡地界,如今邺城被围,周围根本没有其他军队驻扎,这支突然冒出来的军队,显然不可能是邺城的军队。
很快,斥候飞奔而来,对着牵召道:“将军,是朝廷大将赵云的兵马。”
牵召的心脏狠狠地抖了抖,这是一员绝不逊色于黄忠的大将,就算昔日袁绍鼎盛时期,麾下能够与赵云媲美者都没有几个,如今……自然更没有了。
同时,牵召也想明白了,这是朝廷的围魏救赵之际,但目标却不是安平,而是自己,如今自己手中这支兵马,算是袁绍最后的家底了,一旦没了,那袁绍就彻底完了。
看了看四周,牵召眉头微微一挑,倒非此地地势险要,相反,这一带一马平川,根本不适合伏兵,朝廷就算要伏击自己,也该找个适合伏击的地方才对,这么一马平川的地方,说不过去。
莫非只是虚有其表,朝廷也不知道自己这个时候赶来,得到消息之后,匆忙间派人前来阻击?
牵召心中生出一个念头,随即又被打消,这里距离邺城不下百里,其间也不是没有适合伏击的地方,对方都已经将兵线推到这里了,要说没时间打埋伏,牵召是不信的。
就在牵召惊疑不定之际,赵睿的惊呼声再度响起,指着另一个方向道:“将军,看那边!”
牵召惊回头,远处的天地交接之处,一道黑线渐渐出现在视线之中,一名斥候策马飞奔而来,神色慌急道:“将军,西南方出现一支大军。”
“可知是何人兵马?”牵召面色变得难看起来,他如今带出来的兵马有不少,赵云再厉害,但打战凭的可不是个人勇武,他有信心一战,但此刻又出现一支人马,这让牵召心底不断发沉。
“看旗号,应该是张辽所部!”
“张辽?”牵召皱了皱眉,张辽的名号自然没有赵云响亮,但在朝中,亦是一员猛将,当初虎牢关下,张辽也曾大展神威。
“列阵迎敌!”来不及多想,对方的军队已经在不断接近,牵召不敢怠慢,连忙下令列阵,退是不可能的了,安平一带,如今恐怕已经被黄忠袭掠了不少地方,此时若退,到时候,可能就要面对三支兵马的围剿了,更重要的是,此时若退,无论在体力上还是心理上,对将士们都是一个考验,到时候真被围住,还能有几分战力,倒不如此时背水一战,或许还能有奇效。
“呜呜呜~”
悠扬的号角声中,迎面而来的大军,带着漫天烟尘不断向这边席卷而来,牵召握着兵器的手中,不由自主的渗出汗水,心中生出一股难言的绝望。
这一仗,无论结果如何,想要再救援邺城,都不太可能了。
“快看北边儿!”
听到有人惊呼,牵召面色一变,连忙看过去,北方有一处山岗,视线难以看到其后方,此刻放眼看去,但见一队队汉军自山岗后面窜出,那一面写着庞字的大旗迎风招展。
庞德!
牵召见状,心中更惊,天子身边,抛开关羽、黄忠不论,这三人应该都是天子身边如今剩下的猛将吧,怎的都到了这边来了!?
那庞德的军队,竟然是离牵召最近,此刻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到对方的军容,只看数量,怕是有不下两万之众,若加上另外两部兵马的话,牵召带出来的五万大军,在数量上,已经落了下风。
却见庞德并未立刻进攻,而是率领着兵马在距离牵召大军四百步的方向列开阵型,看样子,是啪牵召朝着这边突围。
军中,不可抑制的出现了骚动,不说庞德,只看另外两路兵马的威势,数量恐怕都不在少数,这还怎么打?
“不要乱!”牵召努力压住心中的惊慌,深吸了一口气,吐气开声,尽量让将士们稳定下来。
便在此时,却见远处,有一支骑兵飞奔而来,为首一员武将,白衣白甲,坐下一匹雪白的西极马,手持一杆银枪,在牵召疑惑的目光中,一行人径直飞奔至阵前。
“在下常山赵子龙,不知牵召将军何在?可否出来一叙。”赵云策马来到阵前,虽只一人,但面对千军万马却泰然自若。
牵召闻言,不禁微微皱眉,却没有动身,赵子龙是什么人,那是千军万马之中,犹能斩将夺旗的猛将,当日韩荣都曾说过,放眼天下,此人敌手难觅,牵召武艺不错,寻常一流武将都能战上一战,而且未必会输,但对上赵云这般猛将,哪怕对方只有一人,此刻自己若是出去,对方若是直接动手的话,那自己空有千军万马,也只能束手就擒了。
非是牵召胆小,只是此刻,他身系整个冀州,整个袁绍势力的安危,绝不容许再出任何差错。
似乎知道牵召的顾虑,赵云将手中长枪一扔,身后一名亲卫接住,赵云挥了挥手,随行的亲卫纷纷策马后退出十丈有余的距离,赵云扭头看向军中,微笑道:“在下携诚意而来,只求一晤。”
牵召闻言,眉头一挑,看了看四周,深吸了一口气,策马而出。
“牵召,见过子龙将军,在下敬佩子龙将军胆识气魄,但若子龙将军是来劝降的,就请子龙将军莫要开口。”牵召朝着赵云拱手道。
“将军便不想知道,邺城如今是和境况?”赵云微微一笑道。
“将军既然如此说,邺城想必还未破。”牵召朗笑一声,看向赵云道:“不知末将所言可对?”
“不错,陛下并未破城,不过邺城之中,目前状况却不太好。”赵云叹了口气,悠悠道:“三日前,我军抵达邺城,据我军所获得的情报来看,邺城之中,守军不满三万,而且多为新兵,我军有十万大军,更有各种器械辅助,要破邺城,如探囊取物,只是陛下仁慈,担心破城之后,百姓罹难,是以并未强攻。”
牵召心中松了口气,随即皱眉看向赵云,既然邺城未破,那赵云为何率军来此?不怕后方空虚吗?
“将军有所不知,如今邺城军队,已经被我军杀的胆寒,不敢出城。”赵云面色一肃,沉声道:“但将军可知,邺城这三日来,发生了何事?”
“愿闻其详。”牵召冷哼一声道。
“我军抵达当夜,城中有百姓不满袁军暴行,趁机作乱,欲打开城门迎奉陛下入城!”赵云沉声道。
虽然已经知道邺城未破,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牵召一颗心还是不由自主的紧了紧。
“叛乱虽然镇压,但袁绍一夜之间,祭起屠刀,不知多少百姓在那一夜人头落地,某只知道,次日一早,自城中流出来的河水都是红色的。”
邺城有护城河,也有水道可连同内外,不过朝廷大军抵达后,袁绍便命人将水道阻隔,但水流还是可以流出来的。
听着赵云的话,牵召心中一阵不舒服,这得杀多少人才能将河水都染红,目光看向赵云,有些不解其意。
“不管将军是如何看陛下的,但陛下曾经说过一句话,云深以为然。”赵云看向牵召,沉声道:“我等身为军人,为的,不止是报效国家,我们手中的剑,是来守护百姓,而非是为了镇压,云不以朝廷大义,只为这满城百姓,恳请将军归降我朝,大汉的疆土之上,已经流了太多我们自己人的鲜血,说到底,你我,还有这诸多将士,皆是汉家子民,如今却要为袁绍这等豺狼之辈将手中兵刃砍向自己的手足,甚至砍向那无辜黎民,却又是何道理?”
看着牵召的神色,赵云沉声道:“陛下查看过将军过往,将军不但精通兵法,更治理过一方,深得百姓之爱戴,是以陛下才断定将军并非如袁绍那般嗜血残暴之人,如今袁绍已是穷途末路,却暴行不改,不以百姓为念,反而横加杀戮,这等主公,将军真要与其共亡?”
牵召闻言,默然不语,良久才涩声道:“在下……”
“传我军令,三军后撤十里!”赵云回头,对着自己的亲卫喊道,随即扭头看向牵召:“云向来敬佩忠义之士,将军忠义,云深感敬佩,然将军究竟是忠于袁绍,还是忠于这大汉天下?望将军三思,云可以给将军一炷香的时间,若一炷香之后,将军还不肯降,云会下令进攻,到时候,血流成河之时,只希望将军犹能无愧于心。”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