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74 第一百零一章 临流行(4)
- 275 第一百零二章 临流行(5)
- 276 第一百零三章 临流行(6)
- 277 第一百零四章 临流行(7)
- 278 第一百零五章 临流行(8)
- 279 第一百零六章 临流行(9)
- 280 第一百零七章 临流行(10)
- 281 第一百零八章 临流行(11)
- 282 第一百零九章 临流行(12)
- 283 第一百一十章 临流行(13)
- 284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临流行(14)
- 285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临流行(15)
- 286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临流行(16)
- 287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临流行(17)
- 288 第一百一五章 万乘行(1)
- 289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万乘行(2)
- 290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万乘行(3)
- 291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万乘行(4)
- 292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万乘行 (5)
- 293 第一百二十章 万乘行(6)
- 294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万乘行(7)
- 295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万乘行(8)
- 296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乘行(9)
- 297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万乘行(10)
- 298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万乘行(11)
- 299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万乘行(12)
- 300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万乘行(13)
- 301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万乘行(14)
- 302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万乘行(15)
- 303 第一百三十章 猛虎行(1)
- 304 第一百三十一章 猛虎行(2)
- 305 第一百三十二章 猛虎行(3)
- 306 第一百三十三章 猛虎行(4)
- 307 第一百三十四章 猛虎行(5)
- 308 第一百三十五章 猛虎行(6)
- 309 第一百三十六章 猛虎行(7)
- 310 第一百三十七章 猛虎行(8)
- 311 第一百三十八章 猛虎行(9)
- 312 第一百三十九章 猛虎行(10)
- 313 第一百四十章 猛虎行(11)
- 314 第一百四十一章 猛虎行(12)
- 315 第一百四十二章 猛虎行(13)
- 316 第一百四十三章 猛虎行(14)
- 317 第一百四十四章 猛虎行(15)
- 318 第一百四十五章 猛虎行(16)
- 319 第一百四十六章 猛虎行(17)
- 320 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虎行(18)
- 321 第一百四十八章 猛虎行(19)
- 322 第一百四十九章 猛虎行(20)
- 323 第一百五十章 猛虎行(21)
- 324 第一百五十一章 猛虎行 (22)
- 325 第一百五十二章 陇上行(1)
- 326 第一百五十三章 陇上行(2)
- 327 第一百五十四章 陇上行(3)
- 328 第一百五十五章 陇上行(4)
- 329 第一百五十六章 陇上行(5)
- 330 第一百五十七章 陇上行(6)
- 331 第一百五十八章 陇上行(7)
- 332 第一百五十九章 陇上行(8)
- 333 第一百六十章 陇上行(9)
- 334 第一百六十一章 陇上行(10)
- 335 第一百六十二章 陇上行(11)
- 336 第一百六十三章 陇上行(12)
- 337 第一百六十四章 陇上行(13)
- 338 第一百六十五章 陇上行(14)
- 339 第一百六十六章 陇上行(15)
- 340 第一百六十七章 陇上行(16)
- 341 第一百六十八章 陇上行(17)
- 342 第一百六十九章 陇上行(18)
- 343 第一百七十章 陇上行(19)
- 344 第一百七十一章 陇上行(20)
- 345 第一百七十二章 陇上行(21)
- 346 第一百七十三章 陇上行(22)
- 347 第一百七十四章 江河行(1)
- 348 第一百七十五章 江河行(2)
- 349 第一百七十六章 江河行(3)
- 350 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河行(4)
- 351 第一百七十八章 江河行(5)(大家新年快乐发大财)
- 352 第一百七十九章 江河行(6)
- 353 第一百八十章 江河行(7)
- 354 第一百八十一章 江河行(8)
- 355 第一百八十二章 江河行(9)
- 356 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河行(10)
- 357 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河行(11)
- 358 第一百八十五章 江河行(12)
- 359 第一百八十六章 江河行(13)
- 360 第一百八十六章 江河行(14)
- 361 第一百八十八章江河行(15)
- 362 第一百八十九章 江河行(16)
- 363 第一百九十章 江河行(17)
- 364 第一百九十一章 江河行(18)
- 365 第一百九十二章 江河行(19)
- 366 第一百九十三章 江河行(20)
- 367 第一百九十四章 江河行(21)
- 368 第一百九十五章 江河行(22)
- 369 第一百九十六章 江河行(23)
- 370 第一百九十七章 四野行(1)
- 371 第一百九十八章 四野行(2)
- 372 第一百九十九章 四野行(3)
- 373 第两百章 四野行(4)
- 374 第两百零一章四野行(5)
- 375 第两百零二章 四野行(6)
- 376 第两百零三章 四野行(7)
- 377 第二百零四章 四野行(8)
- 378 第二百零五章 四野行(9)
- 379 第二百零六章 四野行(10)
- 380 第二百零七章 四野行(11)
- 381 第二百零八章 四野行(12)
- 382 第二百零九章 四野行(13)
- 383 第二百一十章 四野行(14)
- 384 第二百一十一章 四野行(15)
- 385 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野行(16)
- 386 第二百一十三章 国蹶行(1)
- 387 第二百一十四章 国蹶行(2)
- 388 第二百一十五章 国蹶行(3)
- 389 第二百一十六章 国蹶行(4)
- 390 第二百一十七章 国蹶行(5)
- 391 第二百一十八章 国蹶行(6)
- 392 第二百一十九章 国蹶行(7)
- 393 第二百二十章 国蹶行(8)
- 394 第二百二十一章 国蹶行(9)
- 395 第二百二十二章 国蹶行(10)
- 396 第二百二十三章 国蹶行(11)
- 397 第二百二十四章 国蹶行(12)
- 398 第二百二十五章 国蹶行(13)
- 399 第二百二十六章 国蹶行(14)
- 400 第二百二十七章 国蹶行(15)
- 401 第二百二十八章 国蹶行(16)
- 402 第二百二十九章 国蹶行(17)
- 403 第二百三十章 国蹶行(18)
- 404 第二百三十一章 国蹶行(19)
- 405 第二百三十二章 国蹶行(20)
- 406 第二百三十三章 跬步行(1)
- 407 第二百三十四章 跬步行(2)
- 408 第二百三十五章 跬步行(3)
- 409 第二百三十六章 跬步行(4)
- 410 第二百三十七章 跬步行(5)
- 411 第二百三十八章 跬步行(6)
- 412 第二百三十九章 跬步行(7)
- 413 第二百四十章 跬步行(8)
- 414 第二百四十一章 跬步行(9)
- 415 第二百四十二章 跬步行(10)
- 416 第二百四十三章 跬步行(11)
- 417 第二百四十四章 跬步行(12)
- 418 第二百四十五章 跬步行(13)
- 419 第二百四十六章 跬步行(14)
- 420 第二百四十七章 跬步行(15)
- 421 第二百四十八章 跬步行(16)
- 422 第二百四十九章 跬步行(17)
- 423 第二百五十章 跬步行(18)
- 424 第二百五十一章 跬步行(19)
- 425 第二百五十二章 跬步行(20)
- 426 第二百五十三章 跬步行(21)
- 427 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海行(1)
- 428 第二百五十五章 山海行(2)
- 429 第二百五十六章 山海行(3)
- 430 第二百五十七章 山海行(4)
- 431 第二百五十八章 山海行(5)
- 432 第二百五十九章 山海行(6)
- 433 第二百六十章 山海行(7)
- 434 第二百六十一章 山海行(8)
- 435 第二百六十二章 山海行(9)
- 436 第二百六十三章山海行(10)
- 437 第二百六十四章 山海行(11)
- 438 第二百六十五章 山海行(12)
- 439 第二百六十六章 山海行(13)
- 440 第二百六十七章 山海行(14)
- 441 第二百六十八章 山海行(15)
- 442 第二百六十九章 山海行(16)
- 443 第440章 山海行(17)
- 444 第441章 山海行(18)
- 445 第442章 山海行(19)
- 446 第443章 山海行(20)
- 447 第444章 山海行(21)
- 448 第445章 山海行(22)
- 449 第446章 山海行(23)
- 450 第447章 山海行(24)
- 451 第448章 山海行(25)
- 452 第449章 山海行(26)
- 453 第450章 山海行(27)
- 454 第451章 山海行(28)
- 455 第452章 山海行(29)
- 456 第453章 山海行(30)
- 457 第454章 山海行(31)
- 458 第455章 山海行(32)
- 459 第456章 山海行(33)
- 460 第457章 山海行(34)
- 461 第458章 山海行(35)
- 462 第459章 山海行(36)
- 463 第460章 山海行(37)
- 464 第461章 风雨行(1)
- 465 第462章 风雨行(2)
- 466 第463章 风雨行(3)
- 467 第464章 风雨行(4)
- 468 第465章 风雨行(5)
- 469 第466章 风雨行(6)
- 470 第467章 风雨行(7)
- 471 第八章风雨行(8)
- 472 第九章风雨行(9)
- 473 第十章风雨行(10)
- 474 第十一章风雨行(11)
- 475 第十二章风雨行(12)
- 476 第十三章风雨行(13)
- 477 第十四章风雨行(14)
- 478 第十五章风雨行(15)
- 479 第十六章风雨行(16)
- 480 第十七章风雨行(17)
- 481 第十八章风雨行(18)
- 482 第十九章风雨行(19)
- 483 第二十章风雨行(20)
- 484 第二十一章风雨行(21)
- 485 第二十二章风雨行(22)
- 486 第二十三章风雨行(23)
- 487 第二十四章风雨行(24)
- 488 第二十五章风雨行(25)
- 489 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
- 490 第二十六章风雨行(26)
- 491 第二十七章风雨行(27)
- 492 第二十八章风雨行(28)
- 493 第二十九章 天街行(2)
- 494 《绍宋》与网文创作和时代之文学及漫改的闲谈
- 495 第二百七十章 山海行(17)
- 496 第二百七十一章 山海行(18)
- 497 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海行(19)
- 498 第二百七十三章 山海行(20)
- 499 第二百七十四章 山海行(21)
- 500 第二百七十五章 山海行(22)
- 501 第二百七十六章 山海行(23)
- 502 第二百七十七章 山海行(24)
- 503 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海行(25)
- 504 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海行(26)
- 505 第二百八十章 山海行(27)
- 506 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海行(28)
- 507 第二百八十二章 山海行(29)
- 508 第二百八十三章 山海行(30)
- 509 第二百八十四章 山海行(31)
- 510 第二百八十五章山海行(32)
- 511 第二百八十六章山海行(33)
- 512 第二百八十七章山海行(34)
- 513 第二百八十八章 山海行(35)
- 514 第二百八十九章 山海行(36)
- 515 第二百九十章 山海行(37)
- 516 第一章风雨行(1)
- 517 第二章风雨行(2)
- 518 第三章风雨行(3)
- 519 第四章风雨行(4)
- 520 第五章风雨行(5)
- 521 第六章风雨行(6)
- 522 第七章风雨行(7)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临流行(14)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临流行(14)
“此人之前在登州弃城而走,现在又几乎算是拱手卖了自家隶属的河北义军,堪称人品低劣,其言语委实可信吗?”一处渡口旁,济北郡留后、头领邴元正第一个出言质疑。
“确实要考虑这个。”昨晚才抵达此处的紫面天王雄伯南也认可了这种疑虑。
“我倒是觉得,此人人品低劣与否是一回事,内容可信不可信是另外一回事,当然,龙头要不要提前过去和能不能提前出兵则又是一回事。”首席魏玄定倒是捻须而笑,一套一套的,看得出来,他对回到河北的期盼根本就遮不住。“说句不好听的,要是真能成,咱们能省下好多力气。”
张行见状便欲调笑。
“恕在下直言,不管如何,龙头单身北渡还是太冒险了些。”就在这时,负责人事的头领阎庆忽然蹙眉插嘴道。“万一此人包藏祸心,在他那个同族找来的时候直接死心塌地跟了河间大营,一切都是河间大营薛世雄的谋划,想要引诱我家龙头渡河,然后半路袭杀呢?”
渡口上,站着的一众黜龙帮高层陷入到了沉默。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觉得这个可能性太低了,但偏偏又不好说断无可能……尤其是牵扯到张行性命。
甚至,即便是张行也不好说个不好,因为阎庆明显是从他张大龙头的角度做考量的。
半晌,还是总揽后勤的大头领兼东平郡留后柴孝和转移了话题:“无论如何,我都得说清楚,咱们家底子太薄了,如果要在冰期前提前出大兵,那后勤必然不能完备;而且一旦提前出兵不能立足,又有物资抛洒在对岸,那很可能就没法完成第二次出兵的准备了……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理他,等结冰了再走,会好很多……小阳春撑不了几日,北风必然会来,大河必然封冻。”
这是大实话,也是柴孝和从他的角度而言必须要阐述清楚的东西。
一旁济北郡留后邴元正立即表达了赞同,便是张行等人也都只能随之点头。
“后勤是一个大问题,提前出兵情报不足是另外一个问题,现在河对岸根本没有建起来一个像样的情报体系,情报不足,想做分析也难。”点头之后,张行意识到是大家的态度后便也干脆做了个敷衍决断。“甚至,咱们说是要建立的随军参谋部也都还没齐,我即便是后续想提前渡河,也不妨稍等等,等先等对岸情报回来,让参谋部集众人之力思考好所有利弊,再作决断。”
张行自家打断,众人自然无话可说,话题就此打住。接下来,张大龙头亲自打发了诸葛德威先行渡河北走,然后却和其他许多黜龙帮高层继续留在了这个渡口处。
话说,这里可不是之前接见诸葛德威的济水渡口了,而是河北武阳郡的四口关。
说是河北,其实在河南,只是行政上隶属河北武阳郡而已,此地整个都被位于河南的济北郡包围,而且从此处渡河后不过十来里就是河北清河郡地界。
说是关,其实则是渡口,因为此处有一个通往济水的短途运河,可以让济水、泗水甚至淮水的船只直达大河,俨然是大河南侧一等一的水上交通要害。
其实,这正是此地隶属于四五杆子打不着的武阳郡的缘故,它就是一种行政上的专项管理与制约。只不过,随着大魏在大河下游的统治崩塌,此地理所当然的被南岸的黜龙帮纳入治下。类似的,还有渤海军在大河南侧的蒲台、厌次两个半拉子县,也早早划给了在河北豆子岗里支应的蒲台军作为补充。
后者在之前的河北官军大扫荡中失去了蒲台大营,被迫撤入了满是盐碱地的豆子岗。
而如今,张行等人出现在这里,原因也不言自明——一方面是送诸葛德威北返,另一方面,不管等不等大河冰冻,黜龙帮肯定是要从这里大规模转运物资和兵员的,这里本来就是北上的基地。
实际上,假如说提前渡河,那从这里入大河,自下游平原郡豆子岗旁的鹿角关上岸,几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路线。彼处,正是黜龙帮附属军事力量蒲台军的控制区,张行本人也曾去过的。
不过那时候,负责打仗的是李定。
时间来到傍晚,张行依旧在四口关渡口的一处公房里忙碌……而说是忙碌,其实更多是在思考,而且并不是在思考诸葛德威的献策,那玩意在没有确切情报前就是个说头,大家都反对,他也真没准备在毫无情报的情况下稀里湖涂北上。
或者说,他张大龙头这里最近有一个永远要不停斟酌、调整的重大方案,那就是写出一个出兵渡河的头领名单。
这事真的是千头万绪,既要考虑能力,又要考虑山头,还要考虑人事适配和个人意愿,以及最直接的出身和地理方位,还有非常重要的势力平衡。
同时,这些事情往往是一个连一个的,环环相扣的。
简单一点的,比如说张行既然要亲自渡河,那么他的直属领兵头领们,也就是贾越、周行范、尚怀志、王雄诞、贾闰甫、阎庆等人就没理由不跟来。
这是他的班底,没有班底怎么做事?
谢鸣鹤属于私人关系,帮忙在登州当完老师之后,也肯定是要来的。
还比如说,南岸的后勤与文官体系刚刚建成,也是没法打破的,所以柴孝和之于东平郡以下,周为式之于东郡、邴元正之于济北郡、房彦朗之于济阴郡、郑德涛之于齐郡、杜才干之于鲁郡、窦文柏之于琅琊半郡,都是没法动的。
稍微复杂点的也有。
比如说,为了在河北建立一个像模像样的随军中枢体系,在魏玄定、雄伯南都决定过来的情况下,阎庆一个人是无法支持住一个秘书班底的,于是刚刚被从大头领和留后位置黜落的祖臣彦也被带了过来……这就有真有点古怪了。
但委实合理,人家笔杆子和家族河北影响力还是在的,而张行也真不是为了对付李枢才这么干的。
再比如说,张金树算是张行铁杆了,柳周臣反而比较陌生,但是职责所在,后者是军法官,前者是治安纪律巡视,所以后者一定要来河北,前者恐怕要留在河南……但依着张金树的想法,估计只当张行让他监视河南了。
这些都还算是小的地方。
还有些大的呢?更复杂的呢?当然也有。
比如说,那日决议后白有思的登州留后位置在被正式确立,那么就需要给白有思配一套班底,这个时候唐百仁、房敬伯这一文一武两个降人,似乎就很合适。但实际上,唐百仁是迫切希望来渡河立功的,多次写信请战,不好打消人家的积极性,而且登州太大,房敬伯一个人也有些为难。
于是,张行便将曾经不稳当过的王振、孟啖鬼强行划到登州,同时让贾务根这个在齐郡老于庶务的前郡丞去登州协助白有思。
而这么一来的话,齐郡三降将,虽然因为地理原因都是出兵河北的最佳人选,但三个降将全都离开本据点,不免让人不安,于是只有樊豹一人率部北上,左才相是留在齐郡的。梁郡那边,人家范厨子也适当加了担子。
再比如说,那日决议后,张行对李枢的评价进一步走低,再加上河南文官多是出于李枢一脉,不免有了强烈的制衡心态,而最适合的人选理论上是王叔勇,但王叔勇政治上太老实,所以实际上的人选反而是徐世英,徐世英留在东郡不光是能制衡李枢,还能把握住大河,必要时方便河北的军队折返回来。
考虑到徐世英本人的才能,这其实是一个很艰难的决断,张大龙头费了好大力气才下定决心。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大范围的联动效应:
徐世英留守东郡没问题,但是人家的核心下属里,郭敬恪和鲁氏兄弟都是河北人,都一心想渡河北上的,那么就是郭敬恪和鲁老二过来,鲁老大留守南侧,负责河道。而徐世英的直属势力稍减,为了确保他在东郡的绝对地位,同为东郡本土出身大头领的牛达和翟谦就要随军过来,对应的,翟谦的弟弟翟宽以及黄俊汉,还有关许就要留下来,以确保东郡既只有一个头,又势力不弱。
但是,这么做,相当于直接拆了徐世英、牛达、翟谦三个从建帮一开始就存在的标准山头,为了安抚他们三家,同时也是为了确保抽调兵力顺利,似乎也是为了打击从一开始就形成帮内固疾的军事小团体,于是乎,张行立即开启了此番北上另一个简单粗暴的原则。
那就是强行拆分所有领兵头领的山头——大头领可以不去,但他的心腹头领必须去一两个;反之,大头领去了,也必须要留心腹头领在家领部分兵马屯驻。
美其名曰见者有份,实际上有趁机拆山头整编的阳谋在里面。
而出乎意料的地方在于,那些头领们,明知是怎么回事,每个人的反应也都还是复杂不一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抗拒如此,也不是所有人都坦然接受。
因为这里面牵扯到渡河北进的前景问题——如果你相信进取河北是必胜的,自然应该踊跃参加,从张行角度来说更应该把所有自己信任的人带上,把鄙夷和厌弃的人留下。
但实际上,事情没那么简单。
之前就说了,渡河去河北,这是一个所有人大约都知道正确,但也所有人都能意识到真的会很艰难的一次北进,真有可能片甲不归的。所以,每个人的反应都很复杂和纠结,都有生怕落后想跟上去参与扩充地盘的心态,也都有想保存实力在河南安享的心态。
对应的,抽调部队和山头内部的留去取舍,也成为了最近所有实权头领都在纠结的破事,偏偏事情也不是个人想如何就如何,都还要顾及威望越来越高的张行眉毛鼻子一把抓,以及雄天王亲自找你或者找你心腹头领做工作。
那叫一个难。
下面难、中间难,上面也难。而且这都还是只是初桉,对于负责写这个名单的张行而言,里面矛盾冲突的地方多的很,哪个点需要坚持,哪个点可以适当放弃,对谁要强硬,对谁要考虑人家一贯的态度,什么时候选才,什么时候选德,什么时候要选亲,都是要仔细思量的。
甚至,张行为了强调淮西的隶属性,还强行征召了辅伯石和一千淮西子弟,为此差点引起淮右盟的决裂,只是被杜破阵给压下去了。
总之,林林总总,人事问题大概是最复杂,也是最敏感,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再加上严肃的后勤问题,军队整编以及参谋部的组建问题,河北情报网的铺设问题,甚至还有张行本人非常在意却为他人诟病的政策,也就是动员东境少年进行百日筑基的政策,也出现了些新问题——旧的流言消失,新的流言又起,民间很多人都说这些少年是为了送到河北当义军,城市和乡村的家长对待流言是截然相反的态度,便是那些教授筑基的高手们,也都开始趁着北伐准备工作懈怠了起来。
张行其实是有些焦头烂额的。
而就在即将日落的时候,焦头烂额的张大龙头忽然在屋内抬起了头来,望向了门外,然后将身前满是名单、图像、表格的纸张聚拢到一起,稍作遮蔽,然后等候了起来。
片刻后,果然紫面天王雄伯南出现在了门前,并且直接在门槛上开了口:“张三郎,我有一个想法。”
张行没有吭声,只是抬手示意,请对方进来。
“我觉得,咱们现在虽然千头万绪,但有些事情根本急不得,有些事情更是本来就那样,多想无益,最根本的还是要保证渡河第一仗能打赢,在河北能立住脚,是不是?”雄伯南走进门来,继续来问。
“自然如此。”张行脱口而对,他当然知道对方在指什么。
“而想要第一战打赢,在河北立住脚,眼下最急缺的就是河北方向情报对不对?”雄天王继续追问。
“对。”张行肯定来言。
雄伯南来到桌子对面,看了眼桌上那些纸张,却没有理会,只是自顾自言道:“但我们对河北情报委实知晓有限,今日中午说诸葛德威的时候也是如此,当时阎头领说最坏的结果是你随诸葛德威过河去,被高手围杀……”
“有些荒唐了。”张行赶紧解释。“但也不怪阎庆,关键还是情报,咱们缺情报,对河北一头雾水,也难怪他会乱想。”
话题转回来了。
“没错。”雄伯南重重颔首。“但缺情报也不能怪谁,因为我们自己太忙了,说好的四万军队现在只到位了两万多,头领们也没到位,大军都没整编好,王翼部……也就是那个参谋部更是个水中花;而河北那边的探子也不是没撒出去,只不过距离决议北进才区区十几日,他们也刚刚过去,最多只是探问些基本的军情,想要深入到河间那边,或者了解对岸的军心民意,未免太强人所难。”
张行重重点头。
“而且你想过没有,便是他们能察觉一些东西,转回来汇总,再经过讨论,也未必就有效和及时了,甚至只回来后跟你说,也不敢对着你轻易断定些什么。”雄伯南继续来言。“而依我说,若是你这个能做主的,能亲自去河北看一看,走一走,很多东西是不是就能直接了然于胸,省下很多事了?”
张行心中微动,继而颔首:“不错,无论何时,指挥官亲自走一遭,才是最好、最及时的探子……雄天王的意思是,彷效当日劫持皇后仪驾,动员精锐,咱们亲自往对岸走一遭吗?”
“不用动员精锐,那样反而容易惊扰他人。”雄伯南笑道。“只是去做探子而已,咱们俩就行,我护着你去,反而最安全,先装作是去投奔他们的河北好汉,往义军军营外围走一走,再往平原、渤海的官府治下也走一走。以我们的修为,两三日就能折返回来。便是去一趟河间大营,只要对岸寻到马,也不过六七日。”
“现在动身吗?我跟魏公、贾越他们打个招呼。”张行毫不犹豫,再度点头。
或者说,他没有理由拒绝。
PS:感谢新盟主DUKE777老爷……给duke老爷道歉,我真以为是duck,顺便感谢飘到腰肌劳损老爷的打赏。
一觉睡了十四个小时……我也不知道咋睡的。
“确实要考虑这个。”昨晚才抵达此处的紫面天王雄伯南也认可了这种疑虑。
“我倒是觉得,此人人品低劣与否是一回事,内容可信不可信是另外一回事,当然,龙头要不要提前过去和能不能提前出兵则又是一回事。”首席魏玄定倒是捻须而笑,一套一套的,看得出来,他对回到河北的期盼根本就遮不住。“说句不好听的,要是真能成,咱们能省下好多力气。”
张行见状便欲调笑。
“恕在下直言,不管如何,龙头单身北渡还是太冒险了些。”就在这时,负责人事的头领阎庆忽然蹙眉插嘴道。“万一此人包藏祸心,在他那个同族找来的时候直接死心塌地跟了河间大营,一切都是河间大营薛世雄的谋划,想要引诱我家龙头渡河,然后半路袭杀呢?”
渡口上,站着的一众黜龙帮高层陷入到了沉默。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觉得这个可能性太低了,但偏偏又不好说断无可能……尤其是牵扯到张行性命。
甚至,即便是张行也不好说个不好,因为阎庆明显是从他张大龙头的角度做考量的。
半晌,还是总揽后勤的大头领兼东平郡留后柴孝和转移了话题:“无论如何,我都得说清楚,咱们家底子太薄了,如果要在冰期前提前出大兵,那后勤必然不能完备;而且一旦提前出兵不能立足,又有物资抛洒在对岸,那很可能就没法完成第二次出兵的准备了……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理他,等结冰了再走,会好很多……小阳春撑不了几日,北风必然会来,大河必然封冻。”
这是大实话,也是柴孝和从他的角度而言必须要阐述清楚的东西。
一旁济北郡留后邴元正立即表达了赞同,便是张行等人也都只能随之点头。
“后勤是一个大问题,提前出兵情报不足是另外一个问题,现在河对岸根本没有建起来一个像样的情报体系,情报不足,想做分析也难。”点头之后,张行意识到是大家的态度后便也干脆做了个敷衍决断。“甚至,咱们说是要建立的随军参谋部也都还没齐,我即便是后续想提前渡河,也不妨稍等等,等先等对岸情报回来,让参谋部集众人之力思考好所有利弊,再作决断。”
张行自家打断,众人自然无话可说,话题就此打住。接下来,张大龙头亲自打发了诸葛德威先行渡河北走,然后却和其他许多黜龙帮高层继续留在了这个渡口处。
话说,这里可不是之前接见诸葛德威的济水渡口了,而是河北武阳郡的四口关。
说是河北,其实在河南,只是行政上隶属河北武阳郡而已,此地整个都被位于河南的济北郡包围,而且从此处渡河后不过十来里就是河北清河郡地界。
说是关,其实则是渡口,因为此处有一个通往济水的短途运河,可以让济水、泗水甚至淮水的船只直达大河,俨然是大河南侧一等一的水上交通要害。
其实,这正是此地隶属于四五杆子打不着的武阳郡的缘故,它就是一种行政上的专项管理与制约。只不过,随着大魏在大河下游的统治崩塌,此地理所当然的被南岸的黜龙帮纳入治下。类似的,还有渤海军在大河南侧的蒲台、厌次两个半拉子县,也早早划给了在河北豆子岗里支应的蒲台军作为补充。
后者在之前的河北官军大扫荡中失去了蒲台大营,被迫撤入了满是盐碱地的豆子岗。
而如今,张行等人出现在这里,原因也不言自明——一方面是送诸葛德威北返,另一方面,不管等不等大河冰冻,黜龙帮肯定是要从这里大规模转运物资和兵员的,这里本来就是北上的基地。
实际上,假如说提前渡河,那从这里入大河,自下游平原郡豆子岗旁的鹿角关上岸,几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路线。彼处,正是黜龙帮附属军事力量蒲台军的控制区,张行本人也曾去过的。
不过那时候,负责打仗的是李定。
时间来到傍晚,张行依旧在四口关渡口的一处公房里忙碌……而说是忙碌,其实更多是在思考,而且并不是在思考诸葛德威的献策,那玩意在没有确切情报前就是个说头,大家都反对,他也真没准备在毫无情报的情况下稀里湖涂北上。
或者说,他张大龙头这里最近有一个永远要不停斟酌、调整的重大方案,那就是写出一个出兵渡河的头领名单。
这事真的是千头万绪,既要考虑能力,又要考虑山头,还要考虑人事适配和个人意愿,以及最直接的出身和地理方位,还有非常重要的势力平衡。
同时,这些事情往往是一个连一个的,环环相扣的。
简单一点的,比如说张行既然要亲自渡河,那么他的直属领兵头领们,也就是贾越、周行范、尚怀志、王雄诞、贾闰甫、阎庆等人就没理由不跟来。
这是他的班底,没有班底怎么做事?
谢鸣鹤属于私人关系,帮忙在登州当完老师之后,也肯定是要来的。
还比如说,南岸的后勤与文官体系刚刚建成,也是没法打破的,所以柴孝和之于东平郡以下,周为式之于东郡、邴元正之于济北郡、房彦朗之于济阴郡、郑德涛之于齐郡、杜才干之于鲁郡、窦文柏之于琅琊半郡,都是没法动的。
稍微复杂点的也有。
比如说,为了在河北建立一个像模像样的随军中枢体系,在魏玄定、雄伯南都决定过来的情况下,阎庆一个人是无法支持住一个秘书班底的,于是刚刚被从大头领和留后位置黜落的祖臣彦也被带了过来……这就有真有点古怪了。
但委实合理,人家笔杆子和家族河北影响力还是在的,而张行也真不是为了对付李枢才这么干的。
再比如说,张金树算是张行铁杆了,柳周臣反而比较陌生,但是职责所在,后者是军法官,前者是治安纪律巡视,所以后者一定要来河北,前者恐怕要留在河南……但依着张金树的想法,估计只当张行让他监视河南了。
这些都还算是小的地方。
还有些大的呢?更复杂的呢?当然也有。
比如说,那日决议后白有思的登州留后位置在被正式确立,那么就需要给白有思配一套班底,这个时候唐百仁、房敬伯这一文一武两个降人,似乎就很合适。但实际上,唐百仁是迫切希望来渡河立功的,多次写信请战,不好打消人家的积极性,而且登州太大,房敬伯一个人也有些为难。
于是,张行便将曾经不稳当过的王振、孟啖鬼强行划到登州,同时让贾务根这个在齐郡老于庶务的前郡丞去登州协助白有思。
而这么一来的话,齐郡三降将,虽然因为地理原因都是出兵河北的最佳人选,但三个降将全都离开本据点,不免让人不安,于是只有樊豹一人率部北上,左才相是留在齐郡的。梁郡那边,人家范厨子也适当加了担子。
再比如说,那日决议后,张行对李枢的评价进一步走低,再加上河南文官多是出于李枢一脉,不免有了强烈的制衡心态,而最适合的人选理论上是王叔勇,但王叔勇政治上太老实,所以实际上的人选反而是徐世英,徐世英留在东郡不光是能制衡李枢,还能把握住大河,必要时方便河北的军队折返回来。
考虑到徐世英本人的才能,这其实是一个很艰难的决断,张大龙头费了好大力气才下定决心。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大范围的联动效应:
徐世英留守东郡没问题,但是人家的核心下属里,郭敬恪和鲁氏兄弟都是河北人,都一心想渡河北上的,那么就是郭敬恪和鲁老二过来,鲁老大留守南侧,负责河道。而徐世英的直属势力稍减,为了确保他在东郡的绝对地位,同为东郡本土出身大头领的牛达和翟谦就要随军过来,对应的,翟谦的弟弟翟宽以及黄俊汉,还有关许就要留下来,以确保东郡既只有一个头,又势力不弱。
但是,这么做,相当于直接拆了徐世英、牛达、翟谦三个从建帮一开始就存在的标准山头,为了安抚他们三家,同时也是为了确保抽调兵力顺利,似乎也是为了打击从一开始就形成帮内固疾的军事小团体,于是乎,张行立即开启了此番北上另一个简单粗暴的原则。
那就是强行拆分所有领兵头领的山头——大头领可以不去,但他的心腹头领必须去一两个;反之,大头领去了,也必须要留心腹头领在家领部分兵马屯驻。
美其名曰见者有份,实际上有趁机拆山头整编的阳谋在里面。
而出乎意料的地方在于,那些头领们,明知是怎么回事,每个人的反应也都还是复杂不一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抗拒如此,也不是所有人都坦然接受。
因为这里面牵扯到渡河北进的前景问题——如果你相信进取河北是必胜的,自然应该踊跃参加,从张行角度来说更应该把所有自己信任的人带上,把鄙夷和厌弃的人留下。
但实际上,事情没那么简单。
之前就说了,渡河去河北,这是一个所有人大约都知道正确,但也所有人都能意识到真的会很艰难的一次北进,真有可能片甲不归的。所以,每个人的反应都很复杂和纠结,都有生怕落后想跟上去参与扩充地盘的心态,也都有想保存实力在河南安享的心态。
对应的,抽调部队和山头内部的留去取舍,也成为了最近所有实权头领都在纠结的破事,偏偏事情也不是个人想如何就如何,都还要顾及威望越来越高的张行眉毛鼻子一把抓,以及雄天王亲自找你或者找你心腹头领做工作。
那叫一个难。
下面难、中间难,上面也难。而且这都还是只是初桉,对于负责写这个名单的张行而言,里面矛盾冲突的地方多的很,哪个点需要坚持,哪个点可以适当放弃,对谁要强硬,对谁要考虑人家一贯的态度,什么时候选才,什么时候选德,什么时候要选亲,都是要仔细思量的。
甚至,张行为了强调淮西的隶属性,还强行征召了辅伯石和一千淮西子弟,为此差点引起淮右盟的决裂,只是被杜破阵给压下去了。
总之,林林总总,人事问题大概是最复杂,也是最敏感,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再加上严肃的后勤问题,军队整编以及参谋部的组建问题,河北情报网的铺设问题,甚至还有张行本人非常在意却为他人诟病的政策,也就是动员东境少年进行百日筑基的政策,也出现了些新问题——旧的流言消失,新的流言又起,民间很多人都说这些少年是为了送到河北当义军,城市和乡村的家长对待流言是截然相反的态度,便是那些教授筑基的高手们,也都开始趁着北伐准备工作懈怠了起来。
张行其实是有些焦头烂额的。
而就在即将日落的时候,焦头烂额的张大龙头忽然在屋内抬起了头来,望向了门外,然后将身前满是名单、图像、表格的纸张聚拢到一起,稍作遮蔽,然后等候了起来。
片刻后,果然紫面天王雄伯南出现在了门前,并且直接在门槛上开了口:“张三郎,我有一个想法。”
张行没有吭声,只是抬手示意,请对方进来。
“我觉得,咱们现在虽然千头万绪,但有些事情根本急不得,有些事情更是本来就那样,多想无益,最根本的还是要保证渡河第一仗能打赢,在河北能立住脚,是不是?”雄伯南走进门来,继续来问。
“自然如此。”张行脱口而对,他当然知道对方在指什么。
“而想要第一战打赢,在河北立住脚,眼下最急缺的就是河北方向情报对不对?”雄天王继续追问。
“对。”张行肯定来言。
雄伯南来到桌子对面,看了眼桌上那些纸张,却没有理会,只是自顾自言道:“但我们对河北情报委实知晓有限,今日中午说诸葛德威的时候也是如此,当时阎头领说最坏的结果是你随诸葛德威过河去,被高手围杀……”
“有些荒唐了。”张行赶紧解释。“但也不怪阎庆,关键还是情报,咱们缺情报,对河北一头雾水,也难怪他会乱想。”
话题转回来了。
“没错。”雄伯南重重颔首。“但缺情报也不能怪谁,因为我们自己太忙了,说好的四万军队现在只到位了两万多,头领们也没到位,大军都没整编好,王翼部……也就是那个参谋部更是个水中花;而河北那边的探子也不是没撒出去,只不过距离决议北进才区区十几日,他们也刚刚过去,最多只是探问些基本的军情,想要深入到河间那边,或者了解对岸的军心民意,未免太强人所难。”
张行重重点头。
“而且你想过没有,便是他们能察觉一些东西,转回来汇总,再经过讨论,也未必就有效和及时了,甚至只回来后跟你说,也不敢对着你轻易断定些什么。”雄伯南继续来言。“而依我说,若是你这个能做主的,能亲自去河北看一看,走一走,很多东西是不是就能直接了然于胸,省下很多事了?”
张行心中微动,继而颔首:“不错,无论何时,指挥官亲自走一遭,才是最好、最及时的探子……雄天王的意思是,彷效当日劫持皇后仪驾,动员精锐,咱们亲自往对岸走一遭吗?”
“不用动员精锐,那样反而容易惊扰他人。”雄伯南笑道。“只是去做探子而已,咱们俩就行,我护着你去,反而最安全,先装作是去投奔他们的河北好汉,往义军军营外围走一走,再往平原、渤海的官府治下也走一走。以我们的修为,两三日就能折返回来。便是去一趟河间大营,只要对岸寻到马,也不过六七日。”
“现在动身吗?我跟魏公、贾越他们打个招呼。”张行毫不犹豫,再度点头。
或者说,他没有理由拒绝。
PS:感谢新盟主DUKE777老爷……给duke老爷道歉,我真以为是duck,顺便感谢飘到腰肌劳损老爷的打赏。
一觉睡了十四个小时……我也不知道咋睡的。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