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69 第九十六章 荷戈行(20)
- 270 第九十七章 荷戈行(21)
- 271 第九十八章 临流行(1)
- 272 第九十九章 临流行(2)
- 273 第一百章 临流行(3)
- 274 第一百零一章 临流行(4)
- 275 第一百零二章 临流行(5)
- 276 第一百零三章 临流行(6)
- 277 第一百零四章 临流行(7)
- 278 第一百零五章 临流行(8)
- 279 第一百零六章 临流行(9)
- 280 第一百零七章 临流行(10)
- 281 第一百零八章 临流行(11)
- 282 第一百零九章 临流行(12)
- 283 第一百一十章 临流行(13)
- 284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临流行(14)
- 285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临流行(15)
- 286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临流行(16)
- 287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临流行(17)
- 288 第一百一五章 万乘行(1)
- 289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万乘行(2)
- 290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万乘行(3)
- 291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万乘行(4)
- 292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万乘行 (5)
- 293 第一百二十章 万乘行(6)
- 294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万乘行(7)
- 295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万乘行(8)
- 296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乘行(9)
- 297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万乘行(10)
- 298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万乘行(11)
- 299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万乘行(12)
- 300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万乘行(13)
- 301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万乘行(14)
- 302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万乘行(15)
- 303 第一百三十章 猛虎行(1)
- 304 第一百三十一章 猛虎行(2)
- 305 第一百三十二章 猛虎行(3)
- 306 第一百三十三章 猛虎行(4)
- 307 第一百三十四章 猛虎行(5)
- 308 第一百三十五章 猛虎行(6)
- 309 第一百三十六章 猛虎行(7)
- 310 第一百三十七章 猛虎行(8)
- 311 第一百三十八章 猛虎行(9)
- 312 第一百三十九章 猛虎行(10)
- 313 第一百四十章 猛虎行(11)
- 314 第一百四十一章 猛虎行(12)
- 315 第一百四十二章 猛虎行(13)
- 316 第一百四十三章 猛虎行(14)
- 317 第一百四十四章 猛虎行(15)
- 318 第一百四十五章 猛虎行(16)
- 319 第一百四十六章 猛虎行(17)
- 320 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虎行(18)
- 321 第一百四十八章 猛虎行(19)
- 322 第一百四十九章 猛虎行(20)
- 323 第一百五十章 猛虎行(21)
- 324 第一百五十一章 猛虎行 (22)
- 325 第一百五十二章 陇上行(1)
- 326 第一百五十三章 陇上行(2)
- 327 第一百五十四章 陇上行(3)
- 328 第一百五十五章 陇上行(4)
- 329 第一百五十六章 陇上行(5)
- 330 第一百五十七章 陇上行(6)
- 331 第一百五十八章 陇上行(7)
- 332 第一百五十九章 陇上行(8)
- 333 第一百六十章 陇上行(9)
- 334 第一百六十一章 陇上行(10)
- 335 第一百六十二章 陇上行(11)
- 336 第一百六十三章 陇上行(12)
- 337 第一百六十四章 陇上行(13)
- 338 第一百六十五章 陇上行(14)
- 339 第一百六十六章 陇上行(15)
- 340 第一百六十七章 陇上行(16)
- 341 第一百六十八章 陇上行(17)
- 342 第一百六十九章 陇上行(18)
- 343 第一百七十章 陇上行(19)
- 344 第一百七十一章 陇上行(20)
- 345 第一百七十二章 陇上行(21)
- 346 第一百七十三章 陇上行(22)
- 347 第一百七十四章 江河行(1)
- 348 第一百七十五章 江河行(2)
- 349 第一百七十六章 江河行(3)
- 350 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河行(4)
- 351 第一百七十八章 江河行(5)(大家新年快乐发大财)
- 352 第一百七十九章 江河行(6)
- 353 第一百八十章 江河行(7)
- 354 第一百八十一章 江河行(8)
- 355 第一百八十二章 江河行(9)
- 356 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河行(10)
- 357 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河行(11)
- 358 第一百八十五章 江河行(12)
- 359 第一百八十六章 江河行(13)
- 360 第一百八十六章 江河行(14)
- 361 第一百八十八章江河行(15)
- 362 第一百八十九章 江河行(16)
- 363 第一百九十章 江河行(17)
- 364 第一百九十一章 江河行(18)
- 365 第一百九十二章 江河行(19)
- 366 第一百九十三章 江河行(20)
- 367 第一百九十四章 江河行(21)
- 368 第一百九十五章 江河行(22)
- 369 第一百九十六章 江河行(23)
- 370 第一百九十七章 四野行(1)
- 371 第一百九十八章 四野行(2)
- 372 第一百九十九章 四野行(3)
- 373 第两百章 四野行(4)
- 374 第两百零一章四野行(5)
- 375 第两百零二章 四野行(6)
- 376 第两百零三章 四野行(7)
- 377 第二百零四章 四野行(8)
- 378 第二百零五章 四野行(9)
- 379 第二百零六章 四野行(10)
- 380 第二百零七章 四野行(11)
- 381 第二百零八章 四野行(12)
- 382 第二百零九章 四野行(13)
- 383 第二百一十章 四野行(14)
- 384 第二百一十一章 四野行(15)
- 385 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野行(16)
- 386 第二百一十三章 国蹶行(1)
- 387 第二百一十四章 国蹶行(2)
- 388 第二百一十五章 国蹶行(3)
- 389 第二百一十六章 国蹶行(4)
- 390 第二百一十七章 国蹶行(5)
- 391 第二百一十八章 国蹶行(6)
- 392 第二百一十九章 国蹶行(7)
- 393 第二百二十章 国蹶行(8)
- 394 第二百二十一章 国蹶行(9)
- 395 第二百二十二章 国蹶行(10)
- 396 第二百二十三章 国蹶行(11)
- 397 第二百二十四章 国蹶行(12)
- 398 第二百二十五章 国蹶行(13)
- 399 第二百二十六章 国蹶行(14)
- 400 第二百二十七章 国蹶行(15)
- 401 第二百二十八章 国蹶行(16)
- 402 第二百二十九章 国蹶行(17)
- 403 第二百三十章 国蹶行(18)
- 404 第二百三十一章 国蹶行(19)
- 405 第二百三十二章 国蹶行(20)
- 406 第二百三十三章 跬步行(1)
- 407 第二百三十四章 跬步行(2)
- 408 第二百三十五章 跬步行(3)
- 409 第二百三十六章 跬步行(4)
- 410 第二百三十七章 跬步行(5)
- 411 第二百三十八章 跬步行(6)
- 412 第二百三十九章 跬步行(7)
- 413 第二百四十章 跬步行(8)
- 414 第二百四十一章 跬步行(9)
- 415 第二百四十二章 跬步行(10)
- 416 第二百四十三章 跬步行(11)
- 417 第二百四十四章 跬步行(12)
- 418 第二百四十五章 跬步行(13)
- 419 第二百四十六章 跬步行(14)
- 420 第二百四十七章 跬步行(15)
- 421 第二百四十八章 跬步行(16)
- 422 第二百四十九章 跬步行(17)
- 423 第二百五十章 跬步行(18)
- 424 第二百五十一章 跬步行(19)
- 425 第二百五十二章 跬步行(20)
- 426 第二百五十三章 跬步行(21)
- 427 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海行(1)
- 428 第二百五十五章 山海行(2)
- 429 第二百五十六章 山海行(3)
- 430 第二百五十七章 山海行(4)
- 431 第二百五十八章 山海行(5)
- 432 第二百五十九章 山海行(6)
- 433 第二百六十章 山海行(7)
- 434 第二百六十一章 山海行(8)
- 435 第二百六十二章 山海行(9)
- 436 第二百六十三章山海行(10)
- 437 第二百六十四章 山海行(11)
- 438 第二百六十五章 山海行(12)
- 439 第二百六十六章 山海行(13)
- 440 第二百六十七章 山海行(14)
- 441 第二百六十八章 山海行(15)
- 442 第二百六十九章 山海行(16)
- 443 第440章 山海行(17)
- 444 第441章 山海行(18)
- 445 第442章 山海行(19)
- 446 第443章 山海行(20)
- 447 第444章 山海行(21)
- 448 第445章 山海行(22)
- 449 第446章 山海行(23)
- 450 第447章 山海行(24)
- 451 第448章 山海行(25)
- 452 第449章 山海行(26)
- 453 第450章 山海行(27)
- 454 第451章 山海行(28)
- 455 第452章 山海行(29)
- 456 第453章 山海行(30)
- 457 第454章 山海行(31)
- 458 第455章 山海行(32)
- 459 第456章 山海行(33)
- 460 第457章 山海行(34)
- 461 第458章 山海行(35)
- 462 第459章 山海行(36)
- 463 第460章 山海行(37)
- 464 第461章 风雨行(1)
- 465 第462章 风雨行(2)
- 466 第463章 风雨行(3)
- 467 第464章 风雨行(4)
- 468 第465章 风雨行(5)
- 469 第466章 风雨行(6)
- 470 第467章 风雨行(7)
- 471 第八章风雨行(8)
- 472 第九章风雨行(9)
- 473 第十章风雨行(10)
- 474 第十一章风雨行(11)
- 475 第十二章风雨行(12)
- 476 第十三章风雨行(13)
- 477 第十四章风雨行(14)
- 478 第十五章风雨行(15)
- 479 第十六章风雨行(16)
- 480 第十七章风雨行(17)
- 481 第十八章风雨行(18)
- 482 第十九章风雨行(19)
- 483 第二十章风雨行(20)
- 484 第二十一章风雨行(21)
- 485 第二十二章风雨行(22)
- 486 第二十三章风雨行(23)
- 487 第二十四章风雨行(24)
- 488 第二十五章风雨行(25)
- 489 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
- 490 第二十六章风雨行(26)
- 491 第二十七章风雨行(27)
- 492 第二十八章风雨行(28)
- 493 第二十九章 天街行(2)
- 494 《绍宋》与网文创作和时代之文学及漫改的闲谈
- 495 第二百七十章 山海行(17)
- 496 第二百七十一章 山海行(18)
- 497 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海行(19)
- 498 第二百七十三章 山海行(20)
- 499 第二百七十四章 山海行(21)
- 500 第二百七十五章 山海行(22)
- 501 第二百七十六章 山海行(23)
- 502 第二百七十七章 山海行(24)
- 503 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海行(25)
- 504 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海行(26)
- 505 第二百八十章 山海行(27)
- 506 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海行(28)
- 507 第二百八十二章 山海行(29)
- 508 第二百八十三章 山海行(30)
- 509 第二百八十四章 山海行(31)
- 510 第二百八十五章山海行(32)
- 511 第二百八十六章山海行(33)
- 512 第二百八十七章山海行(34)
- 513 第二百八十八章 山海行(35)
- 514 第二百八十九章 山海行(36)
- 515 第二百九十章 山海行(37)
- 516 第一章风雨行(1)
- 517 第二章风雨行(2)
- 518 第三章风雨行(3)
- 519 第四章风雨行(4)
- 520 第五章风雨行(5)
- 521 第六章风雨行(6)
- 522 第七章风雨行(7)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零六章 临流行(9)
第一百零六章 临流行(9)
张行将一箩筐信件倒入火盆,做了燃料,只将那张表格揣上,便回去与白有思歇息了。
翌日,张大龙头自离狐军营中抽掉了约一千人,外加沿途汇集的包括魏玄定、单通海、翟谦等一些大头领、头领们,以及这些头领的随员、亲卫,还有原本随行的帮内精英,浩浩荡荡渡过济水,然后往上游济阴郡郡城而行。
未至城下,留守济阴的黜龙帮右翼龙头李枢、济阴郡留后房彦朗便率济阴城内的诸多留守人员,出城二十里相迎。
两位大龙头还有魏首席,三人沿河并马而行,一路上谈笑风生,指点江山,粪土四御,宛若至亲兄弟一般,但更确切的描述,当然是同甘共苦开创了一份抗魏基业的帮内手足。
同行的诸位大头领、头领,也不是当年选头领时醒悟过来一点东西就脸红耳赤的雏了。
如今的这些人,最差最差的,也能做个实权县令,正常而言,只要不是新来的降人,文官基本上能做到一郡之留后、副留后,军事将领中最差的,一般有了千人左右的部曲下屈····这种地位,早就有豪杰、清客来投奔,亲眷、朋友来帮衬,不然连前几日发下来的《六韬》都读不懂,也算是早就晓得了一些东西。
只能说,一路行来,抗魏乐观主义精神洋溢着整个济水,恰如金色的秋风洒满了整个世界。
下午时分,日头尚在,一行人已经远远望见城头,李枢这才低头相告,只在张行身侧说了一件事情:
「其实不瞒张三郎,伍氏兄弟今日上午便从考城过来了,但听到我们要出迎,反而有些不够爽利,应该是自诩身份、修为,有些拿不下姿态,甚至以为我是故意为之,想借机逼迫他们低头……」
话说到这里,周围几個大头领,包括一些资历头领,都有些冷笑姿态。
今时不比往日,伍氏兄弟名声在外是不错,出身名门也不错,两位成丹高手更了不得,但黜龙帮又如何会缺人?地盘在这里,人力物力在这里,如鲁郡大侠徐师仁那种高手自然愿意效力。更重要的一点是,一年多以来,整个东境风起云涌,许多正当年的帮内高手都成功凝丹,似乎呼应了那些史书、经文中显得玄而又玄的说法。
天下大乱,龙蛇并起,争一时之机,据一地之势,人便可自强通天。
这种情况下,伍氏兄弟便是有资格摆谱,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说实话,我觉得他们有些不合时宜了。」李枢继续言道。「但我念着他们俩都是成丹高手,随行的也有一位凝丹高手,而且跟那位鲁郡大侠只想着回家安顿不同,这伍大郎和他部属反魏的心思比谁都激烈,日后必然是帮中反魏的顶好主力,便给了他们些面子。如今让跟他们一起来的王五郎,还有新来的那个考城常负,还有南面刚来的王焯大头领,一起陪他们一起在城中稍作歇息,只说他们是刚刚抵达,暂且歇息,不必随行······还望张三郎见谅。」
「无妨。」张行倒是真不在乎。「这天底下要是人人心甘俯首,事事遂意顺心,反而奇怪。」
李枢点点头,不置可否。
倒是其他头领们轰然起来,都说张龙头有气度,弄得跟着李枢来迎的房彦朗几人口干舌燥,一时有些紧张。
须與片刻,众人抵达城下,径直入城。
而伍惊风为首,一群南阳义军残部到底是还晓得什么叫做寄人篇下,什么叫做兵败来投,所以在伍惊风的带领下还是与两位王姓大头领一起,外加一些杂七杂八之人,在郡府门前相候。
这一边,张行遥遥看到为首一名锦衣中年人身材修长,正是当日曾在涣口有过一面之缘的那位,其人身后更是在伏牛山中印象深刻的那名壮汉,而王悼与王叔勇分别立在两侧…………哪里还不晓得此人身份?
于是,张三郎便也早早下了黄骤马,主动拱手,放声来言:
「兵家胜败真常事,卷甲重来未可知。伍大郎,伍二郎,一别数载,两位风采依旧,既至黜龙帮,便当做回家便可,咱们兄弟聚在一起,迟早要向暴魏讨回公道!」
为首者,自然是伍惊风了,闻言一时大喜,也立即拱手回礼:「张三郎说得好!迟早要讨回公道!」
两拨人撞上,张行更是赤手来握,伍大郎也满意来握手,随即,其人目光更是扫过跟在后面下马的白有思,口称师妹,稍作寒暄。
白有思也含笑持剑行礼:「师兄在南阳做得好大事。」
闻得此言,伍惊风居然有些得意,甚至是快意:「确实好大事,凡家破十余载,都没这一年让暴魏疼痛难耐。
这一刻,张行身后,许多自东面而来的头领都心中微动,因为他们本能想起张大龙头最近刚让徐世英发下来的《六韬兵法》中的一段,如伍惊风这种家族被灭,对敌人怀有强烈报仇欲望的人,太符合书中所谓「敢死之士」的定义了。
无论如何,对付大魏的时候,此人效用都毋席置疑,这是一柄针对大魏的利剑!
「说起来,我当日决心起事,还与张三郎有关。」那伍大郎心情既好了起来,便复又来看张行,诚恳出言。
众人不明所以,只以为是说张行沽水杀张含,惊走皇帝一事。
张行也没有多余表情。
熟料,伍惊风却接着说出一件莫名往事:「当日在涣口镇上,你与那个秦二郎交谈,说想要做成点事情,总要有些光明正大的东西,张三郎可还记得吗?」
我记得个鬼!
当年屈身在白女侠手下时,灌鸡汤做心理按摩这种事哪日哪时对谁不在做?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张行也不能说不认,因为时间和人物是对的,当日在换口处理什么鲸帮的时候,可不是李十二和秦二俩人陪着吗?
「自然记得。」张行斩钉截铁,言辞清晰。「不想当日伍大郎居然在侧。」
「受人之托,总要保你平安。」伍惊风失笑来答。「当时我因缘际会,在阁楼上听你一言,这才醒悟,自家仗着修为,奔走在父亲旧部之间,四下串联,勉力维持,其实只会丢尽人心,便是去做个刺客,都被人情道义所束缚,所以十年不成······然后狠了心,筹谋起事,虽说如今兵败,我却再无疑虑,干事情,就该如此。暴魏看似强横无匹,但你若不能持枪纵马,疾风狂涛去当面冲一冲,又怎么能知道事情其实还是有可为的呢?又怎么知道,所谓大魏其实不过是条将死之龙呢?」
这番话说的很有气势,周围人不论是哪方都各有思索。
张行也只能干笑一声:「不想我一句话,居然惊醒了一条真龙。」
伍惊风当场大笑,显然极为受用。
应付完了伍大郎,张三郎复又尝试去跟对方身侧那名昂藏巨汉来握手:「伍二郎,当日伏牛山中多谢手下留情,没有将我打死····只是可惜,李定那厮执迷不悟,尚要为虎作伥。」
那巨汉,也就是伍常在了,间言只是摆手,既不说话,也不握手,似乎有些尴尬,好像没有传闻中那么过分。
唯独张行看的清楚,这武疯子眼光一直在伍惊风、白有思、雄伯南三人之间打转,俨然不是尴尬当日乱伤人的行径,而更像是在三个修为武艺都高于他的高手环绕下心里发虚。尤其是伍惊风,考虑到这位伍大郎号称宗师以下第一的速度,恐怕伍常在只能在这位兄长面前被动挨打,所谓一物降一物。
不过正好,张行也懒得与这种夯货多言。
且说,伍氏兄弟不是自己来的,他们在南阳起事,截断汉水,强大时几乎全据南阳,而且前后与大魏主力作战许久,自然有不少真正的人才相随。而此番随行的虽然只有二十骑,也多是高手,除了伍氏兄弟是成丹高手外,还有另一位凝丹高手,张行也算是有过间接接触的,正是当日伏牛山中那位徐寨主,唤作徐开通。
如此阵势,于败军之将而言已然足够,但张行依然察觉到哪里不对:「那位莽金刚呢?他应该是早早成丹了吧?居然没来吗?」
「周兄弟路上在淮阳遇到淮西大举事,一时没忍住往淮右盟那里去了。」伍惊风终于干笑一声。「不光是他,还有一位朱兄弟,也是凝丹的豪杰,外加淮西一带的大户,同样途中转向·····不过,周兄弟是好奇,而朱兄弟更像是怕了张三郎。」
「为什么怕我?」张行诧异一时。
「他部军纪不行,他本人也有些坏名头。」伍大郎倒是坦荡。「黜龙帮扫荡东境的一些说法传过去,他便不敢来了。」
张行点点头:「如此正好,省得见血,坏了咱们义气。」
雄伯南几人一起颂首,伍大郎一时惊愕,终于气势稍馁,但又有些不服气:「淮阳那里,打着黜龙帮的旗号,但太守赵佗却只将郡中大魏铁杆给礼送出境,连郡府堂上的瓦片都未掉半个,其中那个郡中都尉李十二,我也是见过的,还想把他拎过来,却被赵佗严词来拒……」
「所以,我们未曾将赵佗视为兄弟。」张行冷冷以对。「待到两地接壤,总要跟他算账的······真以为占了个地盘,打了个旗号,便能脱了干系,左右逢源?」
伍惊风当即闭嘴。
就这样,张行又在王叔勇的引见下与新来的常负聊了几句,问了王焯南面几县的问题,终于进了郡府大堂。
大堂上,正中三把交椅摆上,两侧也分内外两圈,摆了许多椅子。
上得大堂,魏玄定自己跑左侧椅子坐下,李枢也老老实实在右侧坐下,张行
恬不知耻,当众做了正中位子,随即,又以客礼请新来的人暂时做了左手,其余人方才按照大头领、头领的排序依次坐下。
结果,因为随行的舵主、护法、执事颇多,又在门槛外面于廊下摆了许多座位,方才坐完。
然而,有意思的是,跟一路上大家言笑晏晏,你说我笑不同,来到此处,气氛反而莫名其妙便沉寂下来。
待到所有人落座完毕那一刻,更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外面秋风呼啸,外加众人随员与入城军士安置解散,一时嘈杂纷乱不断,堂内反而忽然间安静到无一人出声,甚至无人轻咳,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看向了张行。
伍氏兄弟几人因故坐到核心位置,晓得人家黜龙帮内里有些说法,一面有些惊骇,一面也跟着紧张起来,却只用目光来做交流。
张行落座,伸手去怀中摩挲,摸出一张纸来,发觉不对,复又放回,然后摸出了另外一张纸,这才随意开口:
「诸位,外面都有讽刺,说其他义军的酒宴多,只有我们黜龙帮会多······我倒是颇以为荣,不开会说事情,让下面人好办事,难道真要整日喝酒吃肉不成?」
众人哄笑,但哄笑声却极短,更像是有所紧张。
「不过,这次跟前几此不一样的,前几次总是军情紧急,匆匆一日便散,今日稍微伸展拳脚,登州在后,河北义军战于平原,淮西大举事,徐州谨守不出,咱们也一直在休整,倒是可以稍微松快几天·····这一回,咱们就在济阴这里多待几日,将事情一件件议论妥当。」
张行如此说着,低头看向了手里的纸张。
「今日到明日,确认对降人的待遇,以及新入伙豪杰的安置·····降人们都没来,咱们放开了说;后日往后三天,是要做赏罚的······不光是军功,还有些庶务,咱们黜龙帮可不是只上不下的,谁做的不好,谁就降下去,谁做的好,就升上来,有钱也要给钱做赏赐;最后,也是最重要,咱们要趁着军队休整、军备整饬的时间,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给定下来。」
众人表情严肃,一起答应,有人喊「是」,有人称「喏」,还有人说「好」,但不同的短促应答之声短时间内汇集一团,反而形成了一个奇怪的、整齐的呼应声,似乎在喊一个发音特殊的口号一般。
有点像「喔」,又有点像「呼」。
而且,似乎有人无意间用了真气,引发了堂中的回音,并传到了堂外。
伍惊风一开始强作倨傲,先被张行在门口弄软了,已经稍微收敛,而此时看到这个架势,还是忍不住骇然起来,更是脑子里翻出一念头来一—这应该就是所谓「一呼百应」了吧?!
黜龙帮能成一地之事,果然是有说法的。
一念至此,伍大郎也忍不住肃然起来。
不过,伍大郎不知道的是,对这波声浪麻爪的可不是他一个人,很多声浪制造者本身也都第一次见到这个场景,只是和其他人一样没有表露出来而已。
至于伍大郎这般心态,接下来看众人点验名单,重申规则,更是忍不住口干舌燥,只觉得自己在南阳那一套,整得跟山寨聚义一样,未免有些儿戏,难怪不能成事,而黜龙帮这一套,处处讲规矩,哪里都分明,分明正是能成大事的根基所在。
当然了,这就是伍大郎过于自轻自贱了,若是他在南阳成事,黜龙帮历山败了,恐怕就是他真性情,而黜龙帮这些人沐猴而冠了。
便是此番怪异的「一呼百应」,也要被人笑话是猴子叫的。
真要是论规矩、法度,大魏那里齐备的很。
且说,伍惊风以下,包括很多帮内核心成员,多因为这种一呼百应而有些凛然之态。但实际上,从做事情本身来说,这日下午,却只是在敷衍流程罢了.·····因为降人的待遇,基本上一开始便有过讨论,而且已经在征伐过程中实际上落实了,谁也不会,也没理由推翻整个东进大军的既定结果,所以只是追认。
便是那位售郡大侠,也是早就讨论好的,人家根本就知趣没来。
唯一的问题在于伍惊风,他来的时机太巧了,以至于显得不合时宜。实际上,张行之前在门外,包括刚刚说花两日讨论这个事情,便已经是准备稍作延缓,私下讨论妥当,再做公论的。
然而,在一次次「一呼百应」的声浪之下,眼看着大部分人事补充都已经得到追认,眼瞅着只剩下伍氏兄弟这波人的时候,鬼使神差一般,张行忽然开口了,竟是直接当众当面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我的意思是,伍大郎英雄了得,无论如何都要做大头领的,伍二郎、徐寨主、常兄弟,也都是要做头领的。」
上下明显有些措手不及。
但是,随着张行一言既出,旁边李枢懵在当场,接下来,众人几乎是本能一般,居然还是「一呼百应」。
声浪落下,压力来到有些发懵的伍氏兄弟这里。
伍惊风对这个安排心里是有些不满的,他很想为伍常在争取一个大头领位置,甚至有心求一个龙头,但此时,随着张行一言,下方一呼,这位成名已久的义军领袖、当世高手却惊讶发现,自己要么当众拂袖而去,要么只能接受。
但是,若想对付暴魏,难道还有比黜龙帮这里更好的选择吗?
片刻挣扎而已,伍惊风回身證了自己族弟一眼,便站起身来,先是目光扫过堂上堂下数不清的东境豪杰的眼睛,然后就转身朝主座拱手做答:「惊风不才,愿与诸位同心协力,共抗暴魏!」
张行也随即起身,又重新在堂中握住对方手,恳切来言:「既如此,咱们便是一家人!」
魏玄定见此,也随之起身,当场叫好。
随即,下方诸多豪杰,纷纷呼应,声浪一时再起。
李枢同样起身,面色不变,但此时心中却早已经大为震动。他特意让伍惊风同日抵达,好让张行猝不及防,稍作分心,从而拖延时日,以方便他串联新来的头领,同时也是以此来防御张行搞突然袭击,就在这初次相聚的堂上拿下他,一统黜龙帮。
但執料,历山之战与二次东进之后,这位张龙头个人也好,整个黜龙帮也罢,根本就不是当日情状了。
于黜龙帮而言,如今大势已成,英才汇聚,寻常一人之力在帮中根本掀不起浪花,便是伍氏兄弟这等存在也只能屈服于众势之下。
而于张行而言,他恰怡成为了唯一一个可以调度这个众势的人。
刚刚那一刻,李大龙头甚至以为,堂上堂下的帮内精英,已经以张行为阵眼,组成了一个真气军阵,虽宗师至,也未必能奈何。
好在,李大龙头目光扫过前排几人,颇有几位大头领、头领面色凝重,他们对今日这一幕也明显有些措手不及。
一呼百应,恐怖如斯。
为您提供大神榴弹怕水的《黜龙》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一百零六章临流行(9)免费阅读.
翌日,张大龙头自离狐军营中抽掉了约一千人,外加沿途汇集的包括魏玄定、单通海、翟谦等一些大头领、头领们,以及这些头领的随员、亲卫,还有原本随行的帮内精英,浩浩荡荡渡过济水,然后往上游济阴郡郡城而行。
未至城下,留守济阴的黜龙帮右翼龙头李枢、济阴郡留后房彦朗便率济阴城内的诸多留守人员,出城二十里相迎。
两位大龙头还有魏首席,三人沿河并马而行,一路上谈笑风生,指点江山,粪土四御,宛若至亲兄弟一般,但更确切的描述,当然是同甘共苦开创了一份抗魏基业的帮内手足。
同行的诸位大头领、头领,也不是当年选头领时醒悟过来一点东西就脸红耳赤的雏了。
如今的这些人,最差最差的,也能做个实权县令,正常而言,只要不是新来的降人,文官基本上能做到一郡之留后、副留后,军事将领中最差的,一般有了千人左右的部曲下屈····这种地位,早就有豪杰、清客来投奔,亲眷、朋友来帮衬,不然连前几日发下来的《六韬》都读不懂,也算是早就晓得了一些东西。
只能说,一路行来,抗魏乐观主义精神洋溢着整个济水,恰如金色的秋风洒满了整个世界。
下午时分,日头尚在,一行人已经远远望见城头,李枢这才低头相告,只在张行身侧说了一件事情:
「其实不瞒张三郎,伍氏兄弟今日上午便从考城过来了,但听到我们要出迎,反而有些不够爽利,应该是自诩身份、修为,有些拿不下姿态,甚至以为我是故意为之,想借机逼迫他们低头……」
话说到这里,周围几個大头领,包括一些资历头领,都有些冷笑姿态。
今时不比往日,伍氏兄弟名声在外是不错,出身名门也不错,两位成丹高手更了不得,但黜龙帮又如何会缺人?地盘在这里,人力物力在这里,如鲁郡大侠徐师仁那种高手自然愿意效力。更重要的一点是,一年多以来,整个东境风起云涌,许多正当年的帮内高手都成功凝丹,似乎呼应了那些史书、经文中显得玄而又玄的说法。
天下大乱,龙蛇并起,争一时之机,据一地之势,人便可自强通天。
这种情况下,伍氏兄弟便是有资格摆谱,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说实话,我觉得他们有些不合时宜了。」李枢继续言道。「但我念着他们俩都是成丹高手,随行的也有一位凝丹高手,而且跟那位鲁郡大侠只想着回家安顿不同,这伍大郎和他部属反魏的心思比谁都激烈,日后必然是帮中反魏的顶好主力,便给了他们些面子。如今让跟他们一起来的王五郎,还有新来的那个考城常负,还有南面刚来的王焯大头领,一起陪他们一起在城中稍作歇息,只说他们是刚刚抵达,暂且歇息,不必随行······还望张三郎见谅。」
「无妨。」张行倒是真不在乎。「这天底下要是人人心甘俯首,事事遂意顺心,反而奇怪。」
李枢点点头,不置可否。
倒是其他头领们轰然起来,都说张龙头有气度,弄得跟着李枢来迎的房彦朗几人口干舌燥,一时有些紧张。
须與片刻,众人抵达城下,径直入城。
而伍惊风为首,一群南阳义军残部到底是还晓得什么叫做寄人篇下,什么叫做兵败来投,所以在伍惊风的带领下还是与两位王姓大头领一起,外加一些杂七杂八之人,在郡府门前相候。
这一边,张行遥遥看到为首一名锦衣中年人身材修长,正是当日曾在涣口有过一面之缘的那位,其人身后更是在伏牛山中印象深刻的那名壮汉,而王悼与王叔勇分别立在两侧…………哪里还不晓得此人身份?
于是,张三郎便也早早下了黄骤马,主动拱手,放声来言:
「兵家胜败真常事,卷甲重来未可知。伍大郎,伍二郎,一别数载,两位风采依旧,既至黜龙帮,便当做回家便可,咱们兄弟聚在一起,迟早要向暴魏讨回公道!」
为首者,自然是伍惊风了,闻言一时大喜,也立即拱手回礼:「张三郎说得好!迟早要讨回公道!」
两拨人撞上,张行更是赤手来握,伍大郎也满意来握手,随即,其人目光更是扫过跟在后面下马的白有思,口称师妹,稍作寒暄。
白有思也含笑持剑行礼:「师兄在南阳做得好大事。」
闻得此言,伍惊风居然有些得意,甚至是快意:「确实好大事,凡家破十余载,都没这一年让暴魏疼痛难耐。
这一刻,张行身后,许多自东面而来的头领都心中微动,因为他们本能想起张大龙头最近刚让徐世英发下来的《六韬兵法》中的一段,如伍惊风这种家族被灭,对敌人怀有强烈报仇欲望的人,太符合书中所谓「敢死之士」的定义了。
无论如何,对付大魏的时候,此人效用都毋席置疑,这是一柄针对大魏的利剑!
「说起来,我当日决心起事,还与张三郎有关。」那伍大郎心情既好了起来,便复又来看张行,诚恳出言。
众人不明所以,只以为是说张行沽水杀张含,惊走皇帝一事。
张行也没有多余表情。
熟料,伍惊风却接着说出一件莫名往事:「当日在涣口镇上,你与那个秦二郎交谈,说想要做成点事情,总要有些光明正大的东西,张三郎可还记得吗?」
我记得个鬼!
当年屈身在白女侠手下时,灌鸡汤做心理按摩这种事哪日哪时对谁不在做?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张行也不能说不认,因为时间和人物是对的,当日在换口处理什么鲸帮的时候,可不是李十二和秦二俩人陪着吗?
「自然记得。」张行斩钉截铁,言辞清晰。「不想当日伍大郎居然在侧。」
「受人之托,总要保你平安。」伍惊风失笑来答。「当时我因缘际会,在阁楼上听你一言,这才醒悟,自家仗着修为,奔走在父亲旧部之间,四下串联,勉力维持,其实只会丢尽人心,便是去做个刺客,都被人情道义所束缚,所以十年不成······然后狠了心,筹谋起事,虽说如今兵败,我却再无疑虑,干事情,就该如此。暴魏看似强横无匹,但你若不能持枪纵马,疾风狂涛去当面冲一冲,又怎么能知道事情其实还是有可为的呢?又怎么知道,所谓大魏其实不过是条将死之龙呢?」
这番话说的很有气势,周围人不论是哪方都各有思索。
张行也只能干笑一声:「不想我一句话,居然惊醒了一条真龙。」
伍惊风当场大笑,显然极为受用。
应付完了伍大郎,张三郎复又尝试去跟对方身侧那名昂藏巨汉来握手:「伍二郎,当日伏牛山中多谢手下留情,没有将我打死····只是可惜,李定那厮执迷不悟,尚要为虎作伥。」
那巨汉,也就是伍常在了,间言只是摆手,既不说话,也不握手,似乎有些尴尬,好像没有传闻中那么过分。
唯独张行看的清楚,这武疯子眼光一直在伍惊风、白有思、雄伯南三人之间打转,俨然不是尴尬当日乱伤人的行径,而更像是在三个修为武艺都高于他的高手环绕下心里发虚。尤其是伍惊风,考虑到这位伍大郎号称宗师以下第一的速度,恐怕伍常在只能在这位兄长面前被动挨打,所谓一物降一物。
不过正好,张行也懒得与这种夯货多言。
且说,伍氏兄弟不是自己来的,他们在南阳起事,截断汉水,强大时几乎全据南阳,而且前后与大魏主力作战许久,自然有不少真正的人才相随。而此番随行的虽然只有二十骑,也多是高手,除了伍氏兄弟是成丹高手外,还有另一位凝丹高手,张行也算是有过间接接触的,正是当日伏牛山中那位徐寨主,唤作徐开通。
如此阵势,于败军之将而言已然足够,但张行依然察觉到哪里不对:「那位莽金刚呢?他应该是早早成丹了吧?居然没来吗?」
「周兄弟路上在淮阳遇到淮西大举事,一时没忍住往淮右盟那里去了。」伍惊风终于干笑一声。「不光是他,还有一位朱兄弟,也是凝丹的豪杰,外加淮西一带的大户,同样途中转向·····不过,周兄弟是好奇,而朱兄弟更像是怕了张三郎。」
「为什么怕我?」张行诧异一时。
「他部军纪不行,他本人也有些坏名头。」伍大郎倒是坦荡。「黜龙帮扫荡东境的一些说法传过去,他便不敢来了。」
张行点点头:「如此正好,省得见血,坏了咱们义气。」
雄伯南几人一起颂首,伍大郎一时惊愕,终于气势稍馁,但又有些不服气:「淮阳那里,打着黜龙帮的旗号,但太守赵佗却只将郡中大魏铁杆给礼送出境,连郡府堂上的瓦片都未掉半个,其中那个郡中都尉李十二,我也是见过的,还想把他拎过来,却被赵佗严词来拒……」
「所以,我们未曾将赵佗视为兄弟。」张行冷冷以对。「待到两地接壤,总要跟他算账的······真以为占了个地盘,打了个旗号,便能脱了干系,左右逢源?」
伍惊风当即闭嘴。
就这样,张行又在王叔勇的引见下与新来的常负聊了几句,问了王焯南面几县的问题,终于进了郡府大堂。
大堂上,正中三把交椅摆上,两侧也分内外两圈,摆了许多椅子。
上得大堂,魏玄定自己跑左侧椅子坐下,李枢也老老实实在右侧坐下,张行
恬不知耻,当众做了正中位子,随即,又以客礼请新来的人暂时做了左手,其余人方才按照大头领、头领的排序依次坐下。
结果,因为随行的舵主、护法、执事颇多,又在门槛外面于廊下摆了许多座位,方才坐完。
然而,有意思的是,跟一路上大家言笑晏晏,你说我笑不同,来到此处,气氛反而莫名其妙便沉寂下来。
待到所有人落座完毕那一刻,更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外面秋风呼啸,外加众人随员与入城军士安置解散,一时嘈杂纷乱不断,堂内反而忽然间安静到无一人出声,甚至无人轻咳,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看向了张行。
伍氏兄弟几人因故坐到核心位置,晓得人家黜龙帮内里有些说法,一面有些惊骇,一面也跟着紧张起来,却只用目光来做交流。
张行落座,伸手去怀中摩挲,摸出一张纸来,发觉不对,复又放回,然后摸出了另外一张纸,这才随意开口:
「诸位,外面都有讽刺,说其他义军的酒宴多,只有我们黜龙帮会多······我倒是颇以为荣,不开会说事情,让下面人好办事,难道真要整日喝酒吃肉不成?」
众人哄笑,但哄笑声却极短,更像是有所紧张。
「不过,这次跟前几此不一样的,前几次总是军情紧急,匆匆一日便散,今日稍微伸展拳脚,登州在后,河北义军战于平原,淮西大举事,徐州谨守不出,咱们也一直在休整,倒是可以稍微松快几天·····这一回,咱们就在济阴这里多待几日,将事情一件件议论妥当。」
张行如此说着,低头看向了手里的纸张。
「今日到明日,确认对降人的待遇,以及新入伙豪杰的安置·····降人们都没来,咱们放开了说;后日往后三天,是要做赏罚的······不光是军功,还有些庶务,咱们黜龙帮可不是只上不下的,谁做的不好,谁就降下去,谁做的好,就升上来,有钱也要给钱做赏赐;最后,也是最重要,咱们要趁着军队休整、军备整饬的时间,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给定下来。」
众人表情严肃,一起答应,有人喊「是」,有人称「喏」,还有人说「好」,但不同的短促应答之声短时间内汇集一团,反而形成了一个奇怪的、整齐的呼应声,似乎在喊一个发音特殊的口号一般。
有点像「喔」,又有点像「呼」。
而且,似乎有人无意间用了真气,引发了堂中的回音,并传到了堂外。
伍惊风一开始强作倨傲,先被张行在门口弄软了,已经稍微收敛,而此时看到这个架势,还是忍不住骇然起来,更是脑子里翻出一念头来一—这应该就是所谓「一呼百应」了吧?!
黜龙帮能成一地之事,果然是有说法的。
一念至此,伍大郎也忍不住肃然起来。
不过,伍大郎不知道的是,对这波声浪麻爪的可不是他一个人,很多声浪制造者本身也都第一次见到这个场景,只是和其他人一样没有表露出来而已。
至于伍大郎这般心态,接下来看众人点验名单,重申规则,更是忍不住口干舌燥,只觉得自己在南阳那一套,整得跟山寨聚义一样,未免有些儿戏,难怪不能成事,而黜龙帮这一套,处处讲规矩,哪里都分明,分明正是能成大事的根基所在。
当然了,这就是伍大郎过于自轻自贱了,若是他在南阳成事,黜龙帮历山败了,恐怕就是他真性情,而黜龙帮这些人沐猴而冠了。
便是此番怪异的「一呼百应」,也要被人笑话是猴子叫的。
真要是论规矩、法度,大魏那里齐备的很。
且说,伍惊风以下,包括很多帮内核心成员,多因为这种一呼百应而有些凛然之态。但实际上,从做事情本身来说,这日下午,却只是在敷衍流程罢了.·····因为降人的待遇,基本上一开始便有过讨论,而且已经在征伐过程中实际上落实了,谁也不会,也没理由推翻整个东进大军的既定结果,所以只是追认。
便是那位售郡大侠,也是早就讨论好的,人家根本就知趣没来。
唯一的问题在于伍惊风,他来的时机太巧了,以至于显得不合时宜。实际上,张行之前在门外,包括刚刚说花两日讨论这个事情,便已经是准备稍作延缓,私下讨论妥当,再做公论的。
然而,在一次次「一呼百应」的声浪之下,眼看着大部分人事补充都已经得到追认,眼瞅着只剩下伍氏兄弟这波人的时候,鬼使神差一般,张行忽然开口了,竟是直接当众当面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我的意思是,伍大郎英雄了得,无论如何都要做大头领的,伍二郎、徐寨主、常兄弟,也都是要做头领的。」
上下明显有些措手不及。
但是,随着张行一言既出,旁边李枢懵在当场,接下来,众人几乎是本能一般,居然还是「一呼百应」。
声浪落下,压力来到有些发懵的伍氏兄弟这里。
伍惊风对这个安排心里是有些不满的,他很想为伍常在争取一个大头领位置,甚至有心求一个龙头,但此时,随着张行一言,下方一呼,这位成名已久的义军领袖、当世高手却惊讶发现,自己要么当众拂袖而去,要么只能接受。
但是,若想对付暴魏,难道还有比黜龙帮这里更好的选择吗?
片刻挣扎而已,伍惊风回身證了自己族弟一眼,便站起身来,先是目光扫过堂上堂下数不清的东境豪杰的眼睛,然后就转身朝主座拱手做答:「惊风不才,愿与诸位同心协力,共抗暴魏!」
张行也随即起身,又重新在堂中握住对方手,恳切来言:「既如此,咱们便是一家人!」
魏玄定见此,也随之起身,当场叫好。
随即,下方诸多豪杰,纷纷呼应,声浪一时再起。
李枢同样起身,面色不变,但此时心中却早已经大为震动。他特意让伍惊风同日抵达,好让张行猝不及防,稍作分心,从而拖延时日,以方便他串联新来的头领,同时也是以此来防御张行搞突然袭击,就在这初次相聚的堂上拿下他,一统黜龙帮。
但執料,历山之战与二次东进之后,这位张龙头个人也好,整个黜龙帮也罢,根本就不是当日情状了。
于黜龙帮而言,如今大势已成,英才汇聚,寻常一人之力在帮中根本掀不起浪花,便是伍氏兄弟这等存在也只能屈服于众势之下。
而于张行而言,他恰怡成为了唯一一个可以调度这个众势的人。
刚刚那一刻,李大龙头甚至以为,堂上堂下的帮内精英,已经以张行为阵眼,组成了一个真气军阵,虽宗师至,也未必能奈何。
好在,李大龙头目光扫过前排几人,颇有几位大头领、头领面色凝重,他们对今日这一幕也明显有些措手不及。
一呼百应,恐怖如斯。
为您提供大神榴弹怕水的《黜龙》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一百零六章临流行(9)免费阅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