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6 第八章 爱情傻瓜
- 27 第九章 免单上
- 28 第十章 免单下
- 29 第十一章 黄老师
- 30 第十二章 小猪
- 31 第十三章 华姐
- 32 第十四章 制片人
- 33 第十五章 阿航哥
- 34 第十六章 出事了
- 35 第十七章 追凶
- 36 第十八章 鸿宾楼
- 37 第十九章 赛车
- 38 第一章 录像带
- 39 第二章 校友来京
- 40 第三章 订婚
- 41 第四章 《耶路撒冷》
- 42 第五章 烧烤
- 43 第六章 翰林生
- 44 第七章 艺人
- 45 第八章 初心
- 46 第九章 秀秀兵兵
- 47 第十章 姐妹
- 48 第十一章 亲密无间
- 49 第十二章 震惊
- 50 第十三章 表露真身
- 51 第十四章 戒烟
- 52 第十五章 爱的选择
- 53 第十六章 《1974:我看到世界黑与白》
- 54 第一章 寒冬期
- 55 第二章 开机
- 56 第三章 唐人天马
- 57 第四章 一言不合
- 58 第五章 套路对套路
- 59 第六章 横漂
- 60 第七章 战友
- 61 第八章 久仰
- 62 第九章 狼与蝴蝶
- 63 第十章 帝国梦
- 64 第十一章 强势回家
- 65 第十三章 订做轿车
- 66 第十三章 Z12先生
- 67 第十四章 谈IP
- 68 第十五章 低价
- 69 第十六章 大宇
- 70 第一章 竞争
- 71 第二章 Jay
- 72 第三章 哥林伦
- 73 第四章 没那么简单
- 74 第五章 佛本是道
- 75 第六章 久美子
- 76 第五章 募捐
- 77 第六章 3000万
- 78 第七章 初平阳
- 79 第八章 和空姐
- 80 第九章 365天爱你
- 81 第十章 炒鱿鱼
- 82 第十一章 千字800元
- 83 第十二章 怎么说
- 84 第十三章 网络迪士尼
- 85 第十四章 得宠女人
- 86 第一章 金克斯
- 87 第二章 火爆的爱情公寓
- 88 第三章 10亿美金?
- 89 第四章 内幕
- 90 第五章 2001
- 91 对不起
- 92 第五章 2001
- 93 对不起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八章 鸿宾楼
第十八章 鸿宾楼
“鸿雁来时风送暖,宾朋满座劝加餐,楼头赤帜红於火,好汉从来不畏难……真没想到周台长会安排我来这里吃饭。”
“小林刚刚说的是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鸿宾楼题的诗。”
“是,1963年郭沫若先生在这里用餐后即兴写的藏头诗。”
“哈哈,小林不愧是小说家,博学啊!”
“博学不敢说,记忆力好是真的。”
“嗯,才子佳人,想必这位志玲小姐就是你的红颜知己吧?”
“是的。”
“有些面熟……哦,我想起来了,是你公司的慈善形象大使。”
“是的周台长。”
“小林这些年在内陆做了不少慈善事业,说实在的,你多次拒绝我们电视台的专题采访,我心里很过意不去啊!像你这样的正能量名人,上面是希望能够多多宣传,一来能帮你扩大影响力,二来给社会增添新气象,三来又能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一举三得!”
“周台长,我是隐身来内陆,想轻松安静一些日子,要是我答应了你,上了电视节目,恐怕我又不敢随意出门了。”
“哈哈……好吧,不过小林你要上内陆电视节目,第一个应该选择的,也是唯一选择的就是我们华夏央视。”
“这个您放心,一定的。”
“来了,咱们点菜吧。”
“好。”
鸿宾楼,一楼望月雅间,面相富贵,着装西装,满脸笑容的周台长,他接过服务员递过来的菜单,低头点菜起来。
旁边,有一个青年人,他也拿着菜单。
“盐宝散丹、红烧牛尾、独鱼腐、烧蹄筋、鸡茸鱼翅、白崩鱼丁、八珍燕盏、金钱虾托……”
只听周台长拿着菜单,脱口而出一系列的上品名菜。
“周台长,就我们三人,别点太多菜,恐怕浪费。”
“嗨,没事,吃不完我们打包回家,这里的菜十分美味可口,咱们好不容易来一趟,各种上品美味都应当尝上一尝……我跟你说,等下经理会过来,咱们跟他合影一下,能看在你的面子上打折呢!”
林宇航听了周台长如此实在的话,他面露苦笑,没想到还要合影。
果然,门被敲了几声后,一个中年女人带着一个拿着单反相机的男人走了进来。
“林先生,刚听说你光临我们鸿宾楼,我连忙就赶来了,一直素闻先生天才大名,今天一见,果然是应征了一句美话——英雄出少年,说实话,不仅我是你的读者,包括我的父亲、女儿也都是你的读者,这样我们先合影,我父亲和女儿一会就带着你的著作赶来了,等下恳请你签名。”中年女人握着林宇航的手,认真的说了一大堆的话。
周台长在旁边说道:“这位就是鸿宾楼的总经理陶兰。”
中年女人陶兰松开了林宇航的手,她连忙歉意的笑道:“实在有些唐突,这么半天忘记自我介绍了。”
“没关系,咱们一起合照吧。”
林宇航伸手拉起志玲的小手,加上总经理陶兰、周台长,一共四人站成了一排。
咔嚓,四人在望月楼留下了一张合影,这一天的日期是3月18日。
“周台长、林先生,我就先不打扰你们了。”
“没事,你去忙。”
陶兰走了,周台长笑盈盈的说道:“小林,怎么样,感受到内地读者的热情了吧。”
“周台长说笑了,我在内地应该没有那么多读者。”
“小林你这是谦虚,光是当年《明朝那些事》出版过来,内陆销量一年就突破了100万册,我跟你说,燕京这边的大学生就买了有足足20万册,还不包括一些学校机关单位的集体采购,至少在燕京那年就畅销了50万本!”
“50万本,这是什么概念啊!”周台长非常感慨,“1988年,也就是11年前,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大学……”
雅间的门又开了,一个白发老人拉着一个小女孩进来了,后面还跟着经理陶兰。
“林先生,这位是我父亲陶正……我女儿张茜。”陶兰说,“爸,他就是华少。”
白发老者晃了晃脑袋,他十分激动和开心的望着林宇航。
此时,林宇航和志玲都站了起来,他说道:“陶经理,既然老叔过来了,咱们大家一起坐下来边吃边聊,省的站着也太尴尬了。”
“这不打扰你们吧。”
“没事没事,我们就是过来吃饭的,大家一起吃。”
……
……
原来陶正是“明粉”,和周台长一样是“明粉”。
所谓明粉,就是林宇航处|女作《明朝那些事》的粉丝。
《明朝那些事》是林宇航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是一本“好看的历史书”。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
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
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1988年,林宇航创作出这本作品,出版之后,刚开始的时候,明粉读者们都认为这是一位研究历史的学者、教授之类写出来的,却没想到媒体曝光了林宇航的身份后,全国都相当轰动。
要知道,那一年,林宇航仅仅14岁,一个初中生,对于明史的研究堪比历史系教授,毫无疑问,林宇航以少年天才作家的身份,瞬间就被推到了璀璨明星的地位。
那时的林宇航,呈现出一种少年老成,他与各界名人打交道,比如说在宝岛各大高校做演讲,跟香江历史学者们一起创始了“亚洲明史青少年研究会”,甚至出国到日本跟外国研究明史学者交流。
所以,在1988年——1990年里,仅仅《明朝那些事》就在全亚洲畅销了1000万册。
林宇航只用三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千万收入的作家,更把“华少”这个笔名打响了整个亚洲。
“小林刚刚说的是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鸿宾楼题的诗。”
“是,1963年郭沫若先生在这里用餐后即兴写的藏头诗。”
“哈哈,小林不愧是小说家,博学啊!”
“博学不敢说,记忆力好是真的。”
“嗯,才子佳人,想必这位志玲小姐就是你的红颜知己吧?”
“是的。”
“有些面熟……哦,我想起来了,是你公司的慈善形象大使。”
“是的周台长。”
“小林这些年在内陆做了不少慈善事业,说实在的,你多次拒绝我们电视台的专题采访,我心里很过意不去啊!像你这样的正能量名人,上面是希望能够多多宣传,一来能帮你扩大影响力,二来给社会增添新气象,三来又能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一举三得!”
“周台长,我是隐身来内陆,想轻松安静一些日子,要是我答应了你,上了电视节目,恐怕我又不敢随意出门了。”
“哈哈……好吧,不过小林你要上内陆电视节目,第一个应该选择的,也是唯一选择的就是我们华夏央视。”
“这个您放心,一定的。”
“来了,咱们点菜吧。”
“好。”
鸿宾楼,一楼望月雅间,面相富贵,着装西装,满脸笑容的周台长,他接过服务员递过来的菜单,低头点菜起来。
旁边,有一个青年人,他也拿着菜单。
“盐宝散丹、红烧牛尾、独鱼腐、烧蹄筋、鸡茸鱼翅、白崩鱼丁、八珍燕盏、金钱虾托……”
只听周台长拿着菜单,脱口而出一系列的上品名菜。
“周台长,就我们三人,别点太多菜,恐怕浪费。”
“嗨,没事,吃不完我们打包回家,这里的菜十分美味可口,咱们好不容易来一趟,各种上品美味都应当尝上一尝……我跟你说,等下经理会过来,咱们跟他合影一下,能看在你的面子上打折呢!”
林宇航听了周台长如此实在的话,他面露苦笑,没想到还要合影。
果然,门被敲了几声后,一个中年女人带着一个拿着单反相机的男人走了进来。
“林先生,刚听说你光临我们鸿宾楼,我连忙就赶来了,一直素闻先生天才大名,今天一见,果然是应征了一句美话——英雄出少年,说实话,不仅我是你的读者,包括我的父亲、女儿也都是你的读者,这样我们先合影,我父亲和女儿一会就带着你的著作赶来了,等下恳请你签名。”中年女人握着林宇航的手,认真的说了一大堆的话。
周台长在旁边说道:“这位就是鸿宾楼的总经理陶兰。”
中年女人陶兰松开了林宇航的手,她连忙歉意的笑道:“实在有些唐突,这么半天忘记自我介绍了。”
“没关系,咱们一起合照吧。”
林宇航伸手拉起志玲的小手,加上总经理陶兰、周台长,一共四人站成了一排。
咔嚓,四人在望月楼留下了一张合影,这一天的日期是3月18日。
“周台长、林先生,我就先不打扰你们了。”
“没事,你去忙。”
陶兰走了,周台长笑盈盈的说道:“小林,怎么样,感受到内地读者的热情了吧。”
“周台长说笑了,我在内地应该没有那么多读者。”
“小林你这是谦虚,光是当年《明朝那些事》出版过来,内陆销量一年就突破了100万册,我跟你说,燕京这边的大学生就买了有足足20万册,还不包括一些学校机关单位的集体采购,至少在燕京那年就畅销了50万本!”
“50万本,这是什么概念啊!”周台长非常感慨,“1988年,也就是11年前,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大学……”
雅间的门又开了,一个白发老人拉着一个小女孩进来了,后面还跟着经理陶兰。
“林先生,这位是我父亲陶正……我女儿张茜。”陶兰说,“爸,他就是华少。”
白发老者晃了晃脑袋,他十分激动和开心的望着林宇航。
此时,林宇航和志玲都站了起来,他说道:“陶经理,既然老叔过来了,咱们大家一起坐下来边吃边聊,省的站着也太尴尬了。”
“这不打扰你们吧。”
“没事没事,我们就是过来吃饭的,大家一起吃。”
……
……
原来陶正是“明粉”,和周台长一样是“明粉”。
所谓明粉,就是林宇航处|女作《明朝那些事》的粉丝。
《明朝那些事》是林宇航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是一本“好看的历史书”。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
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
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1988年,林宇航创作出这本作品,出版之后,刚开始的时候,明粉读者们都认为这是一位研究历史的学者、教授之类写出来的,却没想到媒体曝光了林宇航的身份后,全国都相当轰动。
要知道,那一年,林宇航仅仅14岁,一个初中生,对于明史的研究堪比历史系教授,毫无疑问,林宇航以少年天才作家的身份,瞬间就被推到了璀璨明星的地位。
那时的林宇航,呈现出一种少年老成,他与各界名人打交道,比如说在宝岛各大高校做演讲,跟香江历史学者们一起创始了“亚洲明史青少年研究会”,甚至出国到日本跟外国研究明史学者交流。
所以,在1988年——1990年里,仅仅《明朝那些事》就在全亚洲畅销了1000万册。
林宇航只用三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千万收入的作家,更把“华少”这个笔名打响了整个亚洲。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