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60 第456章 破关
- 461 第457章 弘农杨氏(第一更到)
- 462 第458章 下药
- 463 第459章 走投无路(第三更)
- 464 第460章 兵临潼关(第四更到)
- 465 第461章 拼死一击
- 466 第462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
- 467 第463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
- 468 第464章 拔矢啖睛
- 469 第465章 关外有关
- 470 第466章 玉玺的诱惑
- 471 第467章 西凉铁骑
- 472 第468章 初战马儿
- 473 第469章 全面溃败
- 474 第470章 兵临长安(第一更)
- 475 第471章 内讧(第二更)
- 476 第472章 末路
- 477 第473章 最后的决战
- 478 第474章 落幕
- 479 第475章 突破性的系统升级
- 480 第476章 天雷降临
- 481 第477章 京师乱起
- 482 第478章 毒士之谋
- 483 第479章 巾帼不让须眉
- 484 第480章 南柯一梦
- 485 第481章 封王
- 486 第482章 议取西凉
- 487 第483章 欲擒故纵
- 488 第484章 内鬼
- 489 第485章 燕王注定三更破
- 490 第486章 谁能守城到五更
- 491 第487章 庞氏骗局
- 492 第488章 心如死灰
- 493 第489章 但为君故
- 494 第490章 狼奔豕突
- 495 第491章 铁骑汹汹
- 496 第492章 草原惊雷
- 497 第493章 威震西凉
- 498 第494章 险杀马超的西凉猛将
- 499 第495章 招降
- 500 第496章 诈降?
- 501 第497章 傲慢刁钻的郭嘉
- 502 第498章 山崩地裂
- 503 第499章 图穷匕见
- 504 第500章 连夜奔袭(终于500章了)
- 505 第501章 翁中捉鳖
- 506 第502章 借道偷袭
- 507 第503章 复仇之师
- 508 第504章 生死关头
- 509 第505章 千里驰援
- 510 第506章 走投无路(第三章到)
- 511 第507章 西域来使
- 512 第508章 真假马超(第二更到)
- 513 第509章 兄弟反目
- 514 第510章 众叛亲离
- 515 第511章 比武招亲
- 516 第512章 威震群雄
- 517 第513章 来势汹汹
- 518 第514章 夜来马蹄声
- 519 第515章 诱敌
- 520 第516章 鱼死网不破
- 521 第517章 兵临玉门关
- 522 第518章 龙门飞甲
- 523 第519章 惊心动魄的少女
- 524 第520章 入谷
- 525 第521章 那一夜的风情
- 526 第522章 夜袭玉门关
- 527 第523章 神奇的袭营
- 528 第524章 不负天下不负卿
- 529 第525章 乌孙援军
- 530 第526章 魂飞魄散的贵霜人
- 531 第527章 马超之死
- 532 第528章 3级神秘技能
- 533 第529章 许都急报
- 534 第530章 许都风云
- 535 第531章 风波急
- 536 第532章 杀机重重
- 537 第533章 恍然如梦
- 538 第534章 突围
- 539 第535章 围歼
- 540 第536章 皇宫惊变
- 541 第537章 天家无父子
- 542 第538章 是非和亲情
- 543 第539章 满宫尽带白银甲
- 544 第540章 废立
- 545 第541章 九五至尊
- 546 第542章 大燕兴,天下平!
- 547 第543章 代汉者,当涂高也!
- 548 第544章 8级兵甲系统
- 549 第545章 非主流的水军战将(除夕快乐)
- 550 第546章 荆州乱起(新年快乐)
- 551 第547章 燕军南下
- 552 第548章 料事如神
- 553 第549章 未卜先知
- 554 第550章 追回百姓
- 555 第551章 兵临汉水
- 556 第552章 初次水战
- 557 第553章 腾蛟扬威
- 558 第554章 楼船渡江
- 559 第555章 南岸阻击战
- 560 第556章 兵围襄阳
- 561 第557章 深宫秘闻
- 562 第558章 气死刘表
- 563 第559章 谁将宣威长坂坡?
- 564 第560章 挥师南下
- 565 第561章 江东迎战
- 566 第562章 临江赋诗
- 567 第563章 不寻常的女子(二更求月票)
- 568 第564章 初次水战
- 569 第565章 都想火一把
- 570 第566章 如约而至的瘟疫
- 571 第567章 正中下怀
- 572 第568章 不一样的火烧赤壁
- 573 第569章 江上激战
- 574 第570章 周瑜之火计
- 575 第571章 樊口大战
- 576 第572章 楼船对决
- 577 第573章 强攻夏口
- 578 第574章 刘备跑了
- 579 第575章 长沙老将
- 580 第576章 绝杀燕帝的机会
- 581 第577章 桂阳城下故人来
- 582 第579章 奉旨泡妞
- 583 第579章 神秘的水中间谍
- 584 第580章 剑指江东
- 585 第581章 伏击
- 586 第582章 冷箭之王(月初求月票)
- 587 第583章 力斩二将
- 588 第584章 彭蠡湖鳄战
- 589 第585章 炮火纷飞
- 590 第586章 夜袭燕寨
- 591 第587章 将计就计
- 592 第588章 芜湖城破
- 593 第589章 王战
- 594 第590章 复仇
- 595 第591章 吴下阿蒙
- 596 第592章 螳臂当车
- 597 第593章 决战太湖
- 598 第594章 水与火的激战
- 599 第595章 血染太湖
- 600 第596章 风雨欲来
- 601 第597章 仓皇东去
- 602 第598章 山越乱起
- 603 第599章 穷追不舍
- 604 第600章 臣服五溪蛮
- 605 第601章 士家的投诚
- 606 第602章 大军西征
- 607 第603章 明渡陈仓
- 608 第604章 定军山之战
- 609 第605章 破山
- 610 第606章 迟来的援兵
- 611 第607章 临危不惧
- 612 第608章 冲冠一怒
- 613 第609章 猛兽兵团
- 614 第610章 石破天惊
- 615 第611章 义释严颜
- 616 第612章 葭萌关下故人来
- 617 第613章 史上第一次空袭
- 618 第614章 将计就计
- 619 第615章 危如累卵
- 620 第616章 蜀道难于上青天
- 621 第617章 绝世骂战
- 622 第618章 暗渡阴平
- 623 第619章 震动CD
- 624 第620章 诱敌出击
- 625 第621章 夜袭鹿头山
- 626 第622章 魂壮绵竹关
- 627 第623章 最后一战
- 628 第624章 天下归心
- 629 第625章 天下于我何加焉!(大结局)
- 630 完本感言
- 631 新书《大宋明月》上传,求支持!
- 632 新书《晋击天下》已发布,敬请支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466章 玉玺的诱惑
第466章 玉玺的诱惑
玉玺的诱惑
砰砰砰~
一个接一个的土包被扔到了关墙之下,土包越堆越高,很快就堆上了一丈多高。
关内空间狭隘,易守难攻,但是比起那些动辄数里长的城墙来,想要堆土填墙却是容易的多,所有的土包都贴着崖壁,堆在关门左侧约三十多米宽的空间内,一上来就是几千个土包,堆砌起来速度非常之快。
等到夏侯惇反应过来时,整个关墙下面的土堆已然堆积了三丈多高,又惊又怒的夏侯惇急忙喝令众曹军放箭,可是根本无济于事,因为公孙军如同接力棒一般的在传递土包,那些排列在最前的公孙军将士都是埋头苦干的藤甲军,低着头根本就没有攻击死角。
再往后,公孙白索性让众军士退后,直接用投石机投掷土包,关楼上的夏侯惇眼看那土堆越堆越高却无可奈何,而公孙白似乎故意想折腾夏侯惇一般,眼看那土堆离关楼的垛堞只有不到一丈高了,却依然没有出兵的意思。
夏侯惇自知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得率众退下关楼,这座他费尽心血,号称潼关的第二道防线,却被公孙军兵不血刃的拿了下来。
在公孙白的身后,郝昭端坐在马背上,望着眼前的这一幕,满脸的无语和震撼。
公孙白回头哈哈一笑,望者郝昭道:“伯道,看到否,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区区一道关墙岂奈本国公何?”
郝昭低下了头,若有所思,没有说话。
这些天来,公孙白一直对他礼待有加,除了派一干悍卒看护,并未将他五花大绑或者加上枷锁,丝毫没有将他当作阶下囚,这对郝昭的心里冲击还是很大的。
郝昭跟随曹氏也已多年,直至近来才受夏侯惇的青睐,但是他却知道这是因为曹丕手下已无大将了,那些曾经威风一时的赫赫名将,不是跟着曹操走了,就是跟着公孙白走了,所以他这样的名不经传的年轻将领才能得以重用。而公孙白却不然,如今的魏公可谓真正的麾下千乘如云,万骑如雨,谋臣武将不计其数。既有赵云、颜良、文丑、太史慈这样的万人敌,也有张辽、张颌、高顺、徐晃、乐进、于禁这样的将帅之才,还有郭嘉、庞统、徐庶、贾诩、司马懿、荀彧、荀攸、沮授、田丰、田豫这样的王佐之才,相比起来,他郝昭的确算不得什么,能受此礼遇,的确算是受宠若惊了。
更令他感动的是,不但公孙白对他礼遇有加,其他谋臣武将也十分客气,包括被他阴了一箭的周仓,而且是打心底的客气。
魏公不但文韬武略,又有仙术在身,而其识人之能也是天下无双,凡是魏公看重的人必有过人之能,屡试不爽。
只是郝昭心中终究是有个坎,一道迈不过的坎,这道坎便是曹氏仍在,他便不能背主投敌,否则便是不义,这道坎同样也存在于同为阶下囚中的梁习心中。公孙白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倒也不逼他们。
攻破潼关之后,夏侯惇一路率军退逃到郑县。而破除剑指长安的最后一道壁垒之后,公孙白并不急于前进,而是在潼关一带休整了几天,整顿兵马,这才继续往西进军。
……
天地苍茫,北风呼啸,枯草连天,进入腊月的关中冷得滴水成冰。
而曹丕的心更冷。
潼关被破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长安,恐慌的情绪如同瘟疫一般四处蔓延,当然只是在曹军将士之间蔓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或许早已在期待这一天了。
关中经过董卓和李儒的盘剥,又经历李榷和郭汜之乱,早已残破,不复当年支撑大秦帝国的八百里秦川的兴旺和富裕,而中原和北地的富庶却令关中百姓艳羡不已,恨不得早日归于魏公治下。
潼关作为长安的最后一道壁垒已然被攻破,曹丕心中清楚四面楚歌的形势已然形成,长安城虽然托当年董卓和李儒的福,修得固若金汤,但是公孙白连虎牢、函谷和潼关三道天下雄关都破了,还怕破不了长安城?就算破不了,围都能围死曹军。
此时的曹丕手中,虽然还握有七八万步卒和七千多虎豹骑,但是曹丕却明白这些兵马可以与其他任何一个诸侯抗衡,但是在公孙白面前却完全不够看,光公孙白那三万精骑便足以毫无悬念的将他冲跨和碾压,毕竟巨大的战斗力差异和装备差异摆在那里。
曹丕将自己关在房中,屋内的器具被他砍得七零八落,遍地狼籍,直至曹仁求见。
此时的曹丕,这位风度翩翩的、俊美优雅的少年,已然变得胡子拉渣,披头散发,形容憔悴,双眼黯淡无神。
如果说夏侯惇对于曹丕如同亚父一般的存在,那么曹仁便是曹丕的季父。见到曹仁,曹丕眼中终于露出一丝亮光,哽咽道:“叔父,救我!”
这个尚只有十七岁的少年,尚未达到历史上成年时那般雄才大略,面对公孙白气势汹汹、咄咄逼人的攻势,终究是束手无策。
曹仁微微叹了口气,艰难的说道:“如今之计,只有求助西凉马腾。马腾和韩遂引令羌人,麾下常备骑兵不下五万,若是进入战备状态,可募集十万羌人骑兵,马腾之子马超,更是武勇无敌,颇有吕布之风,若得其来相助,则或许可破公孙贼军!”
曹丕眼中露出亮光,随即又黯淡了下来:“如今公孙白来势汹汹,我与他并无深交,岂会轻易出兵助我?”
“我料马腾一定会来的,公孙白横扫天下之势已成,所谓唇亡齿寒,主公若是败了,公孙白下一个要对付的必然是马腾和韩遂两人。更何况……”曹仁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主公手中还有一样物,一定会让马腾颇感兴趣。”
曹丕疑惑的问道:“何物?”
曹仁缓缓的说道:“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相传由和氏璧所雕刻而成,乃是皇位的象征,十常侍之乱后,落入孙坚手中,是的孙坚因此被刘表于路截杀,结下孙刘两家世仇,后来被孙策献给袁术换了起家的兵马,袁术称帝被杀之后又回到刘协手中,原本算是物归原主,奈何刘协被弑杀,玉玺又落到了曹丕的手中。
曹丕神色一楞,随即割肉一般的问道:“可乎?”
曹仁沉声道:“公孙贼未有玉玺,然则席卷天下,而孙坚、袁术却均因玉玺而亡,如今危急时刻,主公当以自保为首任,至于那玉玺作个顺水人情给马腾又有何不可?须知当年孙策亦是献上玉玺之后,则袁术死,而孙策却占据了整个江东之地,主公何须怀璧自罪?”
曹丕虽然年幼,但是智力却是一点即通,当即眼中露出亮光,问道:“既然如此,何人可为使?”
“华子鱼(华歆)号称一条龙之龙头,可担当此任!”
曹丕眼中的亮光愈盛:“好,就依叔父之见!”
*********
安定郡,临泾城,郡守府,演武场。
一个约二十七八岁的青年将领,身长九尺,丰神如玉,剑眉星目,虎体猿臂,手中一杆大枪舞得虎虎生风,上下翻飞,满场都是枪影。
此枪名虎头湛金枪,枪身乃寒铁所铸造而成,长一丈三,重五十四斤;枪头为黑金虎头形,虎口吞刃,枪身镀金,相传铂金打制,锋锐无比,寒光凛冽。
枪法乃是马家祖传枪法,得自马家祖先——西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令羌人闻风丧胆的马腾之子马超,人称“西凉锦马超”。
舞到兴处,只听那青年对着边上八个手执长枪的家将喝了一声:“上!”
八个精悍的家将,个个虎背熊腰,孔武有力,一声呐喊,齐声对着马超攻了过去,八杆长枪攻势凌厉,分攻马超上中下三路,又快又狠,一点也没有留情的样子。
马超长枪抖动,突然抖出八个枪影,矫若游龙,分别迎向攻来的八杆长枪。只听数声轻响,八人连退了几步。
马超冷冷的喝道:“没用的东西,继续上!”
八人继续持枪奋勇向前攻战,只见枪尖闪闪,一道道银色的光芒将马超罩在中间。马超一声清啸,长枪连连划出几道弧线,击开众人的长枪,余势未歇,突然枪头微动,划出一道诡异的攻击弧线直取其中一名家将咽喉,那名家将大惊失色,急忙奋力来挡,谁知那枪头又换了方向,呼的一声枪杆击在另外一名家将身上,将那名家将打飞在地。
枪影又继续如行云流水一般游动,又连续击开剩下七名家将的长枪,突然飞起一脚又踢翻一名家将。
家将越战越少,最后被一一打倒在地,个个鼻青脸肿,口角流血。
马超得意的收枪而立,冷声喝道:“一群不中用的家伙,本公子不过使了三成的武艺而已,就被打成这般模样,丢人丢到家了!”
那几名家将挨了一顿胖揍不说,还要加上一顿臭骂,虽然心中极为愤怒,却也只得忍气吞声道:“公子之神勇,天下无敌,就算是只使一成武艺,也非我等可敌!”
这时一个家将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喊道:“公子,长安来使拜见,老主人请公子去前厅会客。”
马超一脚挑起地上的数杆长枪,抛给边上的家将,又对那前来报信的家将怒骂道:“慌张什么,不就是区区曹丕小儿?大惊小怪的。”
那家将被无缘无故的一顿呵斥,却不敢做声,只是苦着脸,垂手而立。道:“大公子,这次好像与往常不一样,您移步去看看就知道了。”
马超冷哼了一声,提着金枪跟着家将一起往前厅走去。
大厅之内,马腾端坐在正中,华歆原本正跪坐在旁边的案几后,此刻却腾身而起,恭恭敬敬的向马腾递上一个锦盒。
马腾的神色变得肃然起来,小心翼翼的将锦盒打开,揭开一层黄缎布,里面赫然露出一方大玉。
此玉方圆四寸,上盘五龙,边上崩缺一角,以金镶之。底部刻着八个篆体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马腾端着这块大玉,全身激动得发抖,沉默了许久。
传国玉玺,由传说中的和氏璧所制,其方圆四寸,上扭交五龙,正面刻有秦相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物。嗣后,历代帝王皆得以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得之则“受命于天”,失之则“气数已尽”。凡是登大位而无此玉玺者,即便另刻有其他玉玺,也被称为“白版皇帝”。
难道大汉气数已尽,天下合当归我西凉马家?(未完待续。)
砰砰砰~
一个接一个的土包被扔到了关墙之下,土包越堆越高,很快就堆上了一丈多高。
关内空间狭隘,易守难攻,但是比起那些动辄数里长的城墙来,想要堆土填墙却是容易的多,所有的土包都贴着崖壁,堆在关门左侧约三十多米宽的空间内,一上来就是几千个土包,堆砌起来速度非常之快。
等到夏侯惇反应过来时,整个关墙下面的土堆已然堆积了三丈多高,又惊又怒的夏侯惇急忙喝令众曹军放箭,可是根本无济于事,因为公孙军如同接力棒一般的在传递土包,那些排列在最前的公孙军将士都是埋头苦干的藤甲军,低着头根本就没有攻击死角。
再往后,公孙白索性让众军士退后,直接用投石机投掷土包,关楼上的夏侯惇眼看那土堆越堆越高却无可奈何,而公孙白似乎故意想折腾夏侯惇一般,眼看那土堆离关楼的垛堞只有不到一丈高了,却依然没有出兵的意思。
夏侯惇自知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得率众退下关楼,这座他费尽心血,号称潼关的第二道防线,却被公孙军兵不血刃的拿了下来。
在公孙白的身后,郝昭端坐在马背上,望着眼前的这一幕,满脸的无语和震撼。
公孙白回头哈哈一笑,望者郝昭道:“伯道,看到否,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区区一道关墙岂奈本国公何?”
郝昭低下了头,若有所思,没有说话。
这些天来,公孙白一直对他礼待有加,除了派一干悍卒看护,并未将他五花大绑或者加上枷锁,丝毫没有将他当作阶下囚,这对郝昭的心里冲击还是很大的。
郝昭跟随曹氏也已多年,直至近来才受夏侯惇的青睐,但是他却知道这是因为曹丕手下已无大将了,那些曾经威风一时的赫赫名将,不是跟着曹操走了,就是跟着公孙白走了,所以他这样的名不经传的年轻将领才能得以重用。而公孙白却不然,如今的魏公可谓真正的麾下千乘如云,万骑如雨,谋臣武将不计其数。既有赵云、颜良、文丑、太史慈这样的万人敌,也有张辽、张颌、高顺、徐晃、乐进、于禁这样的将帅之才,还有郭嘉、庞统、徐庶、贾诩、司马懿、荀彧、荀攸、沮授、田丰、田豫这样的王佐之才,相比起来,他郝昭的确算不得什么,能受此礼遇,的确算是受宠若惊了。
更令他感动的是,不但公孙白对他礼遇有加,其他谋臣武将也十分客气,包括被他阴了一箭的周仓,而且是打心底的客气。
魏公不但文韬武略,又有仙术在身,而其识人之能也是天下无双,凡是魏公看重的人必有过人之能,屡试不爽。
只是郝昭心中终究是有个坎,一道迈不过的坎,这道坎便是曹氏仍在,他便不能背主投敌,否则便是不义,这道坎同样也存在于同为阶下囚中的梁习心中。公孙白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倒也不逼他们。
攻破潼关之后,夏侯惇一路率军退逃到郑县。而破除剑指长安的最后一道壁垒之后,公孙白并不急于前进,而是在潼关一带休整了几天,整顿兵马,这才继续往西进军。
……
天地苍茫,北风呼啸,枯草连天,进入腊月的关中冷得滴水成冰。
而曹丕的心更冷。
潼关被破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长安,恐慌的情绪如同瘟疫一般四处蔓延,当然只是在曹军将士之间蔓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或许早已在期待这一天了。
关中经过董卓和李儒的盘剥,又经历李榷和郭汜之乱,早已残破,不复当年支撑大秦帝国的八百里秦川的兴旺和富裕,而中原和北地的富庶却令关中百姓艳羡不已,恨不得早日归于魏公治下。
潼关作为长安的最后一道壁垒已然被攻破,曹丕心中清楚四面楚歌的形势已然形成,长安城虽然托当年董卓和李儒的福,修得固若金汤,但是公孙白连虎牢、函谷和潼关三道天下雄关都破了,还怕破不了长安城?就算破不了,围都能围死曹军。
此时的曹丕手中,虽然还握有七八万步卒和七千多虎豹骑,但是曹丕却明白这些兵马可以与其他任何一个诸侯抗衡,但是在公孙白面前却完全不够看,光公孙白那三万精骑便足以毫无悬念的将他冲跨和碾压,毕竟巨大的战斗力差异和装备差异摆在那里。
曹丕将自己关在房中,屋内的器具被他砍得七零八落,遍地狼籍,直至曹仁求见。
此时的曹丕,这位风度翩翩的、俊美优雅的少年,已然变得胡子拉渣,披头散发,形容憔悴,双眼黯淡无神。
如果说夏侯惇对于曹丕如同亚父一般的存在,那么曹仁便是曹丕的季父。见到曹仁,曹丕眼中终于露出一丝亮光,哽咽道:“叔父,救我!”
这个尚只有十七岁的少年,尚未达到历史上成年时那般雄才大略,面对公孙白气势汹汹、咄咄逼人的攻势,终究是束手无策。
曹仁微微叹了口气,艰难的说道:“如今之计,只有求助西凉马腾。马腾和韩遂引令羌人,麾下常备骑兵不下五万,若是进入战备状态,可募集十万羌人骑兵,马腾之子马超,更是武勇无敌,颇有吕布之风,若得其来相助,则或许可破公孙贼军!”
曹丕眼中露出亮光,随即又黯淡了下来:“如今公孙白来势汹汹,我与他并无深交,岂会轻易出兵助我?”
“我料马腾一定会来的,公孙白横扫天下之势已成,所谓唇亡齿寒,主公若是败了,公孙白下一个要对付的必然是马腾和韩遂两人。更何况……”曹仁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主公手中还有一样物,一定会让马腾颇感兴趣。”
曹丕疑惑的问道:“何物?”
曹仁缓缓的说道:“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相传由和氏璧所雕刻而成,乃是皇位的象征,十常侍之乱后,落入孙坚手中,是的孙坚因此被刘表于路截杀,结下孙刘两家世仇,后来被孙策献给袁术换了起家的兵马,袁术称帝被杀之后又回到刘协手中,原本算是物归原主,奈何刘协被弑杀,玉玺又落到了曹丕的手中。
曹丕神色一楞,随即割肉一般的问道:“可乎?”
曹仁沉声道:“公孙贼未有玉玺,然则席卷天下,而孙坚、袁术却均因玉玺而亡,如今危急时刻,主公当以自保为首任,至于那玉玺作个顺水人情给马腾又有何不可?须知当年孙策亦是献上玉玺之后,则袁术死,而孙策却占据了整个江东之地,主公何须怀璧自罪?”
曹丕虽然年幼,但是智力却是一点即通,当即眼中露出亮光,问道:“既然如此,何人可为使?”
“华子鱼(华歆)号称一条龙之龙头,可担当此任!”
曹丕眼中的亮光愈盛:“好,就依叔父之见!”
*********
安定郡,临泾城,郡守府,演武场。
一个约二十七八岁的青年将领,身长九尺,丰神如玉,剑眉星目,虎体猿臂,手中一杆大枪舞得虎虎生风,上下翻飞,满场都是枪影。
此枪名虎头湛金枪,枪身乃寒铁所铸造而成,长一丈三,重五十四斤;枪头为黑金虎头形,虎口吞刃,枪身镀金,相传铂金打制,锋锐无比,寒光凛冽。
枪法乃是马家祖传枪法,得自马家祖先——西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令羌人闻风丧胆的马腾之子马超,人称“西凉锦马超”。
舞到兴处,只听那青年对着边上八个手执长枪的家将喝了一声:“上!”
八个精悍的家将,个个虎背熊腰,孔武有力,一声呐喊,齐声对着马超攻了过去,八杆长枪攻势凌厉,分攻马超上中下三路,又快又狠,一点也没有留情的样子。
马超长枪抖动,突然抖出八个枪影,矫若游龙,分别迎向攻来的八杆长枪。只听数声轻响,八人连退了几步。
马超冷冷的喝道:“没用的东西,继续上!”
八人继续持枪奋勇向前攻战,只见枪尖闪闪,一道道银色的光芒将马超罩在中间。马超一声清啸,长枪连连划出几道弧线,击开众人的长枪,余势未歇,突然枪头微动,划出一道诡异的攻击弧线直取其中一名家将咽喉,那名家将大惊失色,急忙奋力来挡,谁知那枪头又换了方向,呼的一声枪杆击在另外一名家将身上,将那名家将打飞在地。
枪影又继续如行云流水一般游动,又连续击开剩下七名家将的长枪,突然飞起一脚又踢翻一名家将。
家将越战越少,最后被一一打倒在地,个个鼻青脸肿,口角流血。
马超得意的收枪而立,冷声喝道:“一群不中用的家伙,本公子不过使了三成的武艺而已,就被打成这般模样,丢人丢到家了!”
那几名家将挨了一顿胖揍不说,还要加上一顿臭骂,虽然心中极为愤怒,却也只得忍气吞声道:“公子之神勇,天下无敌,就算是只使一成武艺,也非我等可敌!”
这时一个家将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喊道:“公子,长安来使拜见,老主人请公子去前厅会客。”
马超一脚挑起地上的数杆长枪,抛给边上的家将,又对那前来报信的家将怒骂道:“慌张什么,不就是区区曹丕小儿?大惊小怪的。”
那家将被无缘无故的一顿呵斥,却不敢做声,只是苦着脸,垂手而立。道:“大公子,这次好像与往常不一样,您移步去看看就知道了。”
马超冷哼了一声,提着金枪跟着家将一起往前厅走去。
大厅之内,马腾端坐在正中,华歆原本正跪坐在旁边的案几后,此刻却腾身而起,恭恭敬敬的向马腾递上一个锦盒。
马腾的神色变得肃然起来,小心翼翼的将锦盒打开,揭开一层黄缎布,里面赫然露出一方大玉。
此玉方圆四寸,上盘五龙,边上崩缺一角,以金镶之。底部刻着八个篆体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马腾端着这块大玉,全身激动得发抖,沉默了许久。
传国玉玺,由传说中的和氏璧所制,其方圆四寸,上扭交五龙,正面刻有秦相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物。嗣后,历代帝王皆得以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得之则“受命于天”,失之则“气数已尽”。凡是登大位而无此玉玺者,即便另刻有其他玉玺,也被称为“白版皇帝”。
难道大汉气数已尽,天下合当归我西凉马家?(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