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07 第九百零八章 鱼火锅
- 908 第九百零九章 该来的始终会来
- 909 第九百一十章 上层和中层的区别
- 910 第九百一十一章 小孩子掐架
- 911 第九百一十二章 既定战略
- 912 第九百一十三章 设擂台
- 913 第九百一十四章 隐秘的智囊
- 914 第九百一十五章 合适人选
- 915 第九百一十六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916 第九百一十七章 不一样的君臣相处方式
- 917 第九百一十八章 早干嘛去了
- 918 第九百一十九章 我在保他
- 919 第九百二十章 谁是主角
- 920 第九百二十一章 效果很好
- 921 第九百二十二章 对阵开始
- 922 第九百二十三章 不要严肃要荒诞
- 923 第九百二十四章 该揭开面纱了
- 924 第九百二十五章 别有用心之人的阴谋
- 925 第九百二十六章 立场很重要
- 926 第九百二十七章 有得谈
- 927 第九百二十八章 麻烦终结者
- 928 第九百二十九章 大礼议之外,该谈点别的了
- 929 第九百三十章 赖在翰林院
- 930 第九百三十一章 有资源还不行
- 931 第九百三十二章 红尘是非多
- 932 第九百三十三章 不在西北在东南
- 933 第九百三十四章 人脉
- 934 第九百三十五章 朋友一场
- 935 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谁为尊
- 936 第九百三十七章 薄情寡义
- 937 第九百三十八章 伸手便是钱
- 938 第九百三十九章 银子,都是银子
- 939 第九百四十章 新娘不是你
- 940 第九百四十一章 薄情还是务实?(求月票)
- 941 第九百四十二章 传声筒,和事佬(加更)
- 942 第九百四十三章 打蛇七寸(求月票)
- 943 第九百四十四章 秘密小圈子(求保底月票)
- 944 第九百四十五章 横跳(加更)
- 945 第九百四十六章 若要人不知(求月票)
- 946 第九百四十七章 逼退
- 947 第九百四十八章 洪流将至
- 948 第九百四十九章 选择性同意
- 949 第九百五十章 一口吃不成胖子
- 950 第九百五十一章 搭伴去翰林院
- 951 第九百五十二章 大换血前奏
- 952 第九百五十三章 孙老头的时代结束了
- 953 第九百五十四章 被窥见的秘密
- 954 第九百五十五章 一起见证
- 955 第九百五十六章 继续拉锯
- 956 第九百五十七章 培养对手
- 957 第九百五十八章 怨念
- 958 第九百五十九章 拆盟和结盟
- 959 第九百六十章 当翰林有当翰林的好处
- 960 第九百六十一章 酒后吐真言
- 961 第九百六十二章 摘果子的小人
- 962 第九百六十三章 戏弄
- 963 第九百六十四章 繁华之地
- 964 第九百六十五章 一人选一个
- 965 第九百六十六章 求官,求名
- 966 第九百六十七章 礼部右侍郎的竞争
- 967 第九百六十八章 双剑合璧?
- 968 第九百六十九章 满朝哗然
- 969 第九百七十章 朱浩的时代
- 970 第九百七十一章 这是谁的朝堂?
- 971 第九百七十二章 解释等于掩饰
- 972 第九百七十三章 流血前兆
- 973 第九百七十四章 坦诚相告
- 974 第九百七十五章 他尽力了
- 975 第九百七十六章 权力的獠牙
- 976 第九百七十七章 谁比谁看得透彻
- 977 第九百七十八章 左顺门事件
- 978 第九百七十九章 尊卑有序
- 979 第九百八十章 你的立场是什么?
- 980 第九百八十一章 二五仔
- 981 第九百八十二章 立场坚定的和不坚定的
- 982 第九百八十三章 狼和羊
- 983 第九百八十四章 奇怪的信任
- 984 第九百八十五章 有责任,无关乎立场
- 985 第九百八十六章 皇权至上
- 986 第九百八十七章 共经患难
- 987 第九百八十八章 尽力而为
- 988 第九百八十九章 大限将至,命数使然
- 989 第九百九十章 梦与现实
- 990 第九百九十一章 另一种笼络方式
- 991 第九百九十二章 功名无以成浮云
- 992 第九百九十三章 背叛和忠诚
- 993 第九百九十四章 落花与流水
- 994 第九百九十五章 时过境迁
- 995 第九百九十六章 山水有相逢
- 996 第九百九十七章 入室的盗贼
- 997 第九百九十八章 口硬心软
- 998 第九百九十九章 就是任性,能把朕怎么着?
- 999 第一千章 以弱克强
- 1000 第一千零一章 朕只见一个就够
- 1001 第一千零二章 徐阶的苦恼
- 1002 第一千零三章 召杨应宁回朝(求月票)
- 1003 第一千零四章 立场相左(加更)
- 1004 第一千零五章 诚恳如我唐某人(求月票)
- 1005 第一千零六章 已到扩张时(求月票)
- 1006 第一千零七章 点拨(加更)
- 1007 第一千零八章 风不动,人动(求月票)
- 1008 第一千零九章 离别宴(求月票)
- 1009 第一千零一十章 进为阁老,退为尚书(求月票)
- 1010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坦诚相待
- 1011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无谓之争
- 1012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警告
- 1013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选错人
- 1014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众叛亲离的征兆
- 1015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你我不可能
- 1016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争执
- 1017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造船与大航海
- 1018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患得患失
- 1019 第一千零二十章 他有时候太仁慈
- 1020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说不通
- 1021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有抱负,无野心
- 1022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体验
- 1023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再来两个月
- 1024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暴脾气
- 1025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如临大敌
- 1026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并无试探之意义
- 1027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无风起浪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太突然
- 1029 第一千零三十章 病榻前深谈
- 1030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为自己打算
- 1031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有个想法
- 1032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相见不如怀念
- 1033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留人的手段
- 1034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朕决定的没商量
- 1035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唯一的翰林学士
- 1036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陨落
- 1037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丧礼不太平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人浮于事
- 1039 第一千零四十章 不同的女人不同的定位
- 1040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奇妙的安排
- 1041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焦灼
- 1042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主动背黑锅
- 1043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 1044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消弭于无形
- 1045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要走还是要留?
- 1046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虚幻的目标
- 1047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南京工部尚书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叛徒的下场
- 1049 第一千零五十章 保陆松
- 1050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卖官鬻爵
- 1051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潜在的危机
- 1052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征服
- 1053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比奸,你还忠了一点
- 1054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争权夺利
- 1055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忙人
- 1056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下南洋
- 1057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收钱不办事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不一样
- 1059 第一千零六十章 野望
- 1060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跑得比谁都快
- 1061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海外贡品
- 1062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出海
- 1063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一种美
- 1064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漫天要价(求月票)
- 1065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海茫茫(求月票)
- 1066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无底洞(求月票)
- 1067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漫长的旅途(求月票)
- 1068 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脱缰了
- 1069 第一千零七十章 新大陆
- 1070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第一仗
- 1071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站稳脚跟
- 1072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正面交锋
- 1073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殖民者的战争
- 1074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改变从根开始
- 1075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大撒钱
- 1076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安抚人心
- 1077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开启宝藏的前奏
- 1078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巴拿马城之战
- 1079 第一千零八十章 印加帝国
- 1080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代表神明消灭你
- 1081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杀戮和怀柔
- 1082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灭国之战
- 1083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围城
- 1084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天神
- 1085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人质在手,天下我有
- 1086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吸血鬼
- 1087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野心家
- 1088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庞大的计划
- 1089 第一千零九十章 不与强盗贸易
- 1090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没他不行
- 1091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陆路交通
- 1092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南征北战
- 1093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舰船时代
- 1094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征服
- 1095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时间表
- 1096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没钱的时候想起他
- 1097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造城运动
- 1098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中美洲双子城
- 1099 第一千一百章 称帝前的准备
- 1100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万事俱备
- 1101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回师
- 1102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扬帆大明
- 1103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澳洲
- 1104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不速之客
- 1105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回合制
- 1106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无敌战舰
- 1107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兵临城下
- 1108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走上绝路
- 1109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不一样的使节
- 1110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最后的死战
- 1111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
- 1112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天下一统(终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一十八章 早干嘛去了
第九百一十八章 早干嘛去了
距离皇帝出巡还有一天。
火车的通车庆典,已在城外布置,名义上由玉田伯蒋轮负责具体事宜。
兵部尚书彭泽这天上午请辞的奏疏终于得到准允,在很多人以为彭泽会以落罪为下场离开朝堂时,皇帝对彭泽却并没有进行惩戒,只是允其退休,还赠与仆人和车马,显得礼重有加。
彭泽退下,兵部尚书的职位空出,当天朝议的核心议题,就在廷推兵部尚书。
黄瓒作为南户部尚书,本来并不在热门人选上,却还是被人提出来,显然有人想以此来试探皇帝对黄瓒官职的委命。
朱四朗声道:“朕已将南户部尚书黄卿家调到京师,他对议礼之事有自己的见解,朕准备以其为翰林学士,主持议礼之事,诸位卿家不会有意见吧?”
兵部尚书人选还没定下,先就新增翰林学士之事起了争执。
以往蒋冕是不会出面直接跟皇帝对抗的,这是学杨廷和,隐身幕后,总揽全局。
但这次他态度鲜明地站出来反对:“陛下,南户部尚书,并无翰苑供职之经验,若以其主持议礼,只怕会令人心不服。当从礼部挑选德高望重者,或以礼部尚书主持,不宜另选他人。”
朱四道:“蒋阁老过虑了,他行不行,要证明过后才知道,如果说只以礼部尚书主持议礼,那岂不是说,所有人都要以礼部的意见为准?就不容许朝堂上有其他声音发出?一言堂也不过如此吧!”
皇帝根本就不跟蒋冕商量,言辞间不容拒绝。
但皇帝的话听起来也有那么几分道理。
很多大臣都在想,若是以礼部尚书主持议礼,那岂不是说舆论一边倒?没人敢出来反对?
正因为谁都知道黄瓒是反对派,跟皇帝是一伙的,黄瓒来主持的话,有人出来发出反对的声音才会显得正常许多。
蒋冕坚持道:“陛下,议礼之事,以道义礼法为先,不宜节外生枝。”
朱四道:“道义礼法并非既定,若是黄卿家议礼时提出的观点毫无建树,也没人赞同,甚至破绽百出,被驳得哑口无言,那就是他力不能及,那时再谈以什么为先也不迟。此事便如此定了!”
“陛下……”
诸多言官出列,要跟皇帝争执。
朱四好整以暇道:“若是诸位卿家觉得,黄卿家不合适,那朕还有个人选,就是朕在兴王府时的先生,唐寅唐伯虎,他对于议礼之事也有独到的见解,现在他人就在翰林院中,符合蒋阁老所提的曾在翰林院供职的先决条件……难道你们想让他来主持吗?”
大臣们听了,面面相觑,觉得皇帝简直是在胡搅蛮缠。
但时局就是这样。
曾经跟皇帝斗得有来有回的杨廷和已退,蒋冕说话没什么份量,有谁能把皇帝的胡作非为给挡回去呢?
“来人,将敕令诏书赐与黄卿家……派人去他府上,该怎样就怎样……若有人觉得不妥,那先等议礼之事结束后再说。如果说你们连一个反对的声音都容不下,让朕一切都听你们的……那你们是不是也先考虑一下为何朝中会有不同的声音吧?
“黄卿家同样是大明文臣,凭什么不让他发声?如果你们觉得他是异端邪说,也麻烦在辩论时将他驳到体无完肤,自认无礼,而不是还没开始就阻止别人说话!若谁再有意见,那朕就让其在明日辩论时,排到前面来,好好论上一论。”
本来皇帝如此说,言官没什么好害怕的,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看不清局势,也是因为礼部持“继统继嗣”观点的人太多,似乎自己没必要当那出头鸟。
反观“继统不继嗣”那边,除了个现在确定要出头的黄瓒,以及尚未到京的张璁,再加上没征调的桂萼、方献夫和席书等人,谁又算得上皇帝真正能用得上的人?
既然明天有机会把敌人打倒并狠狠地踩上一脚,为什么一定要在今天一切都还没开始之前就强出头?
……
……
朝议在紧张的氛围中结束。
皇帝顶着巨大的压力,愣是在朝堂上未与大臣商议的情况下,强行以传奉官的方式,将黄瓒委命为翰林学士,虽然这个翰林学士属于临时性质,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哪怕当一天翰林学士,那也是翰林体系的官员。
只要黄瓒当过翰林学士,那以后皇帝就有理由让其入阁。
当然这要看黄瓒在大礼议中的表现。
消息一出。
舆论哗然。
尤其是翰林院体系的人,那么多在翰林院熬资历过苦日子的人,谁都巴望有朝一日能当上翰林学士,光宗耀祖,甚至有机会入阁。
结果新的翰林学士却不是出自翰林院体系,而是外来的黄瓒。
黄瓒虽然也是进士出身,但并非三鼎甲,又没有考取过庶吉士,人生履历大多数时间都在全国各地当官……也就是最近六七年里,黄瓒才完成从地方官到京官的飞跃,但留在中枢的时间并不多,京城读书人对其了解甚少。
杨慎作为翰林院中,为发动大礼议而积极奔走那人,得知消息后,先是在小圈子内部做了一些安排,到下午时主动约见朱浩,位置就在杨慎于京师的府邸。
这里是杨廷和曾经的宅院,以朱浩所知,这宅子并不是杨廷和买下来的,而是官宅,乃正德帝赐给杨廷和居住,杨廷和致仕后,这宅子照理应该会被收回去,但负责这摊子事情的官员碍于情面,并没有让杨慎腾空,但估计也住不了多久了。
“……敬道,家父走之前,留下很多书,我想你现在不在翰苑,要读到心仪的书并非易事,你看看哪些用得上,挑选几本回去慢慢品味,只要按时归还便可。”
杨慎跟以往一样,找人办事前,一定是先给人一点好处,哪怕这种好处只是空头许诺。
朱浩望着曾经属于杨廷和的书房,自然知道,这书房内很多书籍都被杨廷和回乡时带走,留下的并不是多珍贵的孤本典籍。
朱浩笑道:“用修兄好意,在下心领,只是近来没时间也没心情看书。”
杨慎好奇地问道:“你最近都不看书吗?”
“唉!不是不想看,是沉不下心看,考中状元后,感觉前半生有很多没完成的事,想趁着年轻时,实现一下……”
朱浩一脸遗憾的表情。
杨慎道:“如此说来,你更适合去湖广为提学副使,以我所知,吏部最近还在商议这个人选,我打算举荐你充任。”
你举荐?
你凭什么举荐我?
显得你很了解我、赏识我的样子,但问题是,你不过只是个翰林院的中层官员而已,你这职位看似是你爹帮你完成,但其中还有我暗中助力的结果呢。
让你当翰林侍讲,不为别的,就为了让你跌落的时候,更惨一点。
历史上你只是以翰林修撰的身份参与大礼议,舆情发动能力相当有限,跌得还不够厉害。
现在就让你觉得自己已经无所不能了?
“不用了,我宁可像现在这样,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朱浩好像对于官途,并无奢求。
杨慎道:“明日议礼之事,你听说了吧?陛下今日在朝堂上,以南户部尚书黄公献为翰林学士,主持明日议礼,他曾在湖广为藩台,你对他了解多少?”
朱浩笑了笑道:“我对他了解之深,恐怕远超你的想象。”
“什么?”
即便杨慎知道朱浩跟黄瓒有一些交集,但也没想到,朱浩承认得如此爽快,简直是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朱浩道:“黄部堂在湖广为布政使时,曾与兴王府暗中往来,他内弟苏熙贵,多次跟王府做生意……用修兄,这些我记得好像跟你提过啊。黄部堂为任湖广时便预先布局,交好老兴王……难道你不记得了?”
“嗯!”
杨慎面色不悦,“难怪陛下议礼,找不到相助者,居然把黄公献给搬了出来,原来早有准备。”
朱浩道:“不过以在下所知,黄部堂对于礼法之事,一向并无太多研究,擅长多为理财等俗务。在我看来,就算他出面,也未必会是始作俑者,你看是否有可能有人在背后为他出谋划策呢?”
“谁?”
杨慎感觉自己问到了正题。
朱浩摊摊手,没有回答,意思是我上哪儿知道去?
杨慎道:“敬道,如果我让你去陛下一边,为陛下发声,在大礼议方面,坚定地站在黄公献立场上,不知你意下如何?”
朱浩皱眉。
“用修兄的话,我怎么听不明白呢?继统继嗣,还是继统不继嗣?请恕我说话直接,现在民间的议论,基本总结下来,就是这两种观点,你想让我站在黄公献一边?”朱浩话很直接。
杨慎冷冷道:“那你本来支持哪边?”
朱浩摇头:“虽然之前我一直都站在继统继嗣一边,但问题是……朝廷议大礼,几时轮到我一个边缘人物参与其中?若用修兄你的意思,是让我明面上站在继统不继嗣一边,大可不必,我对仕途没什么想法,你另请高明吧。”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让我混进皇帝那边当卧底——让我以支持黄瓒的方式,靠拢黄瓒,打听其具体动向,好针对性地进行反击。
先不说你这计划是否可行,但现在你才提出来,是不是晚了点?
明天大礼议就将进入最后的辩论环节,今天你才想起来找个卧底去探探对方的底?早干嘛去了?
火车的通车庆典,已在城外布置,名义上由玉田伯蒋轮负责具体事宜。
兵部尚书彭泽这天上午请辞的奏疏终于得到准允,在很多人以为彭泽会以落罪为下场离开朝堂时,皇帝对彭泽却并没有进行惩戒,只是允其退休,还赠与仆人和车马,显得礼重有加。
彭泽退下,兵部尚书的职位空出,当天朝议的核心议题,就在廷推兵部尚书。
黄瓒作为南户部尚书,本来并不在热门人选上,却还是被人提出来,显然有人想以此来试探皇帝对黄瓒官职的委命。
朱四朗声道:“朕已将南户部尚书黄卿家调到京师,他对议礼之事有自己的见解,朕准备以其为翰林学士,主持议礼之事,诸位卿家不会有意见吧?”
兵部尚书人选还没定下,先就新增翰林学士之事起了争执。
以往蒋冕是不会出面直接跟皇帝对抗的,这是学杨廷和,隐身幕后,总揽全局。
但这次他态度鲜明地站出来反对:“陛下,南户部尚书,并无翰苑供职之经验,若以其主持议礼,只怕会令人心不服。当从礼部挑选德高望重者,或以礼部尚书主持,不宜另选他人。”
朱四道:“蒋阁老过虑了,他行不行,要证明过后才知道,如果说只以礼部尚书主持议礼,那岂不是说,所有人都要以礼部的意见为准?就不容许朝堂上有其他声音发出?一言堂也不过如此吧!”
皇帝根本就不跟蒋冕商量,言辞间不容拒绝。
但皇帝的话听起来也有那么几分道理。
很多大臣都在想,若是以礼部尚书主持议礼,那岂不是说舆论一边倒?没人敢出来反对?
正因为谁都知道黄瓒是反对派,跟皇帝是一伙的,黄瓒来主持的话,有人出来发出反对的声音才会显得正常许多。
蒋冕坚持道:“陛下,议礼之事,以道义礼法为先,不宜节外生枝。”
朱四道:“道义礼法并非既定,若是黄卿家议礼时提出的观点毫无建树,也没人赞同,甚至破绽百出,被驳得哑口无言,那就是他力不能及,那时再谈以什么为先也不迟。此事便如此定了!”
“陛下……”
诸多言官出列,要跟皇帝争执。
朱四好整以暇道:“若是诸位卿家觉得,黄卿家不合适,那朕还有个人选,就是朕在兴王府时的先生,唐寅唐伯虎,他对于议礼之事也有独到的见解,现在他人就在翰林院中,符合蒋阁老所提的曾在翰林院供职的先决条件……难道你们想让他来主持吗?”
大臣们听了,面面相觑,觉得皇帝简直是在胡搅蛮缠。
但时局就是这样。
曾经跟皇帝斗得有来有回的杨廷和已退,蒋冕说话没什么份量,有谁能把皇帝的胡作非为给挡回去呢?
“来人,将敕令诏书赐与黄卿家……派人去他府上,该怎样就怎样……若有人觉得不妥,那先等议礼之事结束后再说。如果说你们连一个反对的声音都容不下,让朕一切都听你们的……那你们是不是也先考虑一下为何朝中会有不同的声音吧?
“黄卿家同样是大明文臣,凭什么不让他发声?如果你们觉得他是异端邪说,也麻烦在辩论时将他驳到体无完肤,自认无礼,而不是还没开始就阻止别人说话!若谁再有意见,那朕就让其在明日辩论时,排到前面来,好好论上一论。”
本来皇帝如此说,言官没什么好害怕的,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看不清局势,也是因为礼部持“继统继嗣”观点的人太多,似乎自己没必要当那出头鸟。
反观“继统不继嗣”那边,除了个现在确定要出头的黄瓒,以及尚未到京的张璁,再加上没征调的桂萼、方献夫和席书等人,谁又算得上皇帝真正能用得上的人?
既然明天有机会把敌人打倒并狠狠地踩上一脚,为什么一定要在今天一切都还没开始之前就强出头?
……
……
朝议在紧张的氛围中结束。
皇帝顶着巨大的压力,愣是在朝堂上未与大臣商议的情况下,强行以传奉官的方式,将黄瓒委命为翰林学士,虽然这个翰林学士属于临时性质,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哪怕当一天翰林学士,那也是翰林体系的官员。
只要黄瓒当过翰林学士,那以后皇帝就有理由让其入阁。
当然这要看黄瓒在大礼议中的表现。
消息一出。
舆论哗然。
尤其是翰林院体系的人,那么多在翰林院熬资历过苦日子的人,谁都巴望有朝一日能当上翰林学士,光宗耀祖,甚至有机会入阁。
结果新的翰林学士却不是出自翰林院体系,而是外来的黄瓒。
黄瓒虽然也是进士出身,但并非三鼎甲,又没有考取过庶吉士,人生履历大多数时间都在全国各地当官……也就是最近六七年里,黄瓒才完成从地方官到京官的飞跃,但留在中枢的时间并不多,京城读书人对其了解甚少。
杨慎作为翰林院中,为发动大礼议而积极奔走那人,得知消息后,先是在小圈子内部做了一些安排,到下午时主动约见朱浩,位置就在杨慎于京师的府邸。
这里是杨廷和曾经的宅院,以朱浩所知,这宅子并不是杨廷和买下来的,而是官宅,乃正德帝赐给杨廷和居住,杨廷和致仕后,这宅子照理应该会被收回去,但负责这摊子事情的官员碍于情面,并没有让杨慎腾空,但估计也住不了多久了。
“……敬道,家父走之前,留下很多书,我想你现在不在翰苑,要读到心仪的书并非易事,你看看哪些用得上,挑选几本回去慢慢品味,只要按时归还便可。”
杨慎跟以往一样,找人办事前,一定是先给人一点好处,哪怕这种好处只是空头许诺。
朱浩望着曾经属于杨廷和的书房,自然知道,这书房内很多书籍都被杨廷和回乡时带走,留下的并不是多珍贵的孤本典籍。
朱浩笑道:“用修兄好意,在下心领,只是近来没时间也没心情看书。”
杨慎好奇地问道:“你最近都不看书吗?”
“唉!不是不想看,是沉不下心看,考中状元后,感觉前半生有很多没完成的事,想趁着年轻时,实现一下……”
朱浩一脸遗憾的表情。
杨慎道:“如此说来,你更适合去湖广为提学副使,以我所知,吏部最近还在商议这个人选,我打算举荐你充任。”
你举荐?
你凭什么举荐我?
显得你很了解我、赏识我的样子,但问题是,你不过只是个翰林院的中层官员而已,你这职位看似是你爹帮你完成,但其中还有我暗中助力的结果呢。
让你当翰林侍讲,不为别的,就为了让你跌落的时候,更惨一点。
历史上你只是以翰林修撰的身份参与大礼议,舆情发动能力相当有限,跌得还不够厉害。
现在就让你觉得自己已经无所不能了?
“不用了,我宁可像现在这样,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朱浩好像对于官途,并无奢求。
杨慎道:“明日议礼之事,你听说了吧?陛下今日在朝堂上,以南户部尚书黄公献为翰林学士,主持明日议礼,他曾在湖广为藩台,你对他了解多少?”
朱浩笑了笑道:“我对他了解之深,恐怕远超你的想象。”
“什么?”
即便杨慎知道朱浩跟黄瓒有一些交集,但也没想到,朱浩承认得如此爽快,简直是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朱浩道:“黄部堂在湖广为布政使时,曾与兴王府暗中往来,他内弟苏熙贵,多次跟王府做生意……用修兄,这些我记得好像跟你提过啊。黄部堂为任湖广时便预先布局,交好老兴王……难道你不记得了?”
“嗯!”
杨慎面色不悦,“难怪陛下议礼,找不到相助者,居然把黄公献给搬了出来,原来早有准备。”
朱浩道:“不过以在下所知,黄部堂对于礼法之事,一向并无太多研究,擅长多为理财等俗务。在我看来,就算他出面,也未必会是始作俑者,你看是否有可能有人在背后为他出谋划策呢?”
“谁?”
杨慎感觉自己问到了正题。
朱浩摊摊手,没有回答,意思是我上哪儿知道去?
杨慎道:“敬道,如果我让你去陛下一边,为陛下发声,在大礼议方面,坚定地站在黄公献立场上,不知你意下如何?”
朱浩皱眉。
“用修兄的话,我怎么听不明白呢?继统继嗣,还是继统不继嗣?请恕我说话直接,现在民间的议论,基本总结下来,就是这两种观点,你想让我站在黄公献一边?”朱浩话很直接。
杨慎冷冷道:“那你本来支持哪边?”
朱浩摇头:“虽然之前我一直都站在继统继嗣一边,但问题是……朝廷议大礼,几时轮到我一个边缘人物参与其中?若用修兄你的意思,是让我明面上站在继统不继嗣一边,大可不必,我对仕途没什么想法,你另请高明吧。”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让我混进皇帝那边当卧底——让我以支持黄瓒的方式,靠拢黄瓒,打听其具体动向,好针对性地进行反击。
先不说你这计划是否可行,但现在你才提出来,是不是晚了点?
明天大礼议就将进入最后的辩论环节,今天你才想起来找个卧底去探探对方的底?早干嘛去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