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77 第九百七十八章 左顺门事件
- 978 第九百七十九章 尊卑有序
- 979 第九百八十章 你的立场是什么?
- 980 第九百八十一章 二五仔
- 981 第九百八十二章 立场坚定的和不坚定的
- 982 第九百八十三章 狼和羊
- 983 第九百八十四章 奇怪的信任
- 984 第九百八十五章 有责任,无关乎立场
- 985 第九百八十六章 皇权至上
- 986 第九百八十七章 共经患难
- 987 第九百八十八章 尽力而为
- 988 第九百八十九章 大限将至,命数使然
- 989 第九百九十章 梦与现实
- 990 第九百九十一章 另一种笼络方式
- 991 第九百九十二章 功名无以成浮云
- 992 第九百九十三章 背叛和忠诚
- 993 第九百九十四章 落花与流水
- 994 第九百九十五章 时过境迁
- 995 第九百九十六章 山水有相逢
- 996 第九百九十七章 入室的盗贼
- 997 第九百九十八章 口硬心软
- 998 第九百九十九章 就是任性,能把朕怎么着?
- 999 第一千章 以弱克强
- 1000 第一千零一章 朕只见一个就够
- 1001 第一千零二章 徐阶的苦恼
- 1002 第一千零三章 召杨应宁回朝(求月票)
- 1003 第一千零四章 立场相左(加更)
- 1004 第一千零五章 诚恳如我唐某人(求月票)
- 1005 第一千零六章 已到扩张时(求月票)
- 1006 第一千零七章 点拨(加更)
- 1007 第一千零八章 风不动,人动(求月票)
- 1008 第一千零九章 离别宴(求月票)
- 1009 第一千零一十章 进为阁老,退为尚书(求月票)
- 1010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坦诚相待
- 1011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无谓之争
- 1012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警告
- 1013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选错人
- 1014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众叛亲离的征兆
- 1015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你我不可能
- 1016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争执
- 1017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造船与大航海
- 1018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患得患失
- 1019 第一千零二十章 他有时候太仁慈
- 1020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说不通
- 1021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有抱负,无野心
- 1022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体验
- 1023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再来两个月
- 1024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暴脾气
- 1025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如临大敌
- 1026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并无试探之意义
- 1027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无风起浪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太突然
- 1029 第一千零三十章 病榻前深谈
- 1030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为自己打算
- 1031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有个想法
- 1032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相见不如怀念
- 1033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留人的手段
- 1034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朕决定的没商量
- 1035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唯一的翰林学士
- 1036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陨落
- 1037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丧礼不太平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人浮于事
- 1039 第一千零四十章 不同的女人不同的定位
- 1040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奇妙的安排
- 1041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焦灼
- 1042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主动背黑锅
- 1043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 1044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消弭于无形
- 1045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要走还是要留?
- 1046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虚幻的目标
- 1047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南京工部尚书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叛徒的下场
- 1049 第一千零五十章 保陆松
- 1050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卖官鬻爵
- 1051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潜在的危机
- 1052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征服
- 1053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比奸,你还忠了一点
- 1054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争权夺利
- 1055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忙人
- 1056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下南洋
- 1057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收钱不办事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不一样
- 1059 第一千零六十章 野望
- 1060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跑得比谁都快
- 1061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海外贡品
- 1062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出海
- 1063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一种美
- 1064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漫天要价(求月票)
- 1065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海茫茫(求月票)
- 1066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无底洞(求月票)
- 1067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漫长的旅途(求月票)
- 1068 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脱缰了
- 1069 第一千零七十章 新大陆
- 1070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第一仗
- 1071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站稳脚跟
- 1072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正面交锋
- 1073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殖民者的战争
- 1074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改变从根开始
- 1075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大撒钱
- 1076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安抚人心
- 1077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开启宝藏的前奏
- 1078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巴拿马城之战
- 1079 第一千零八十章 印加帝国
- 1080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代表神明消灭你
- 1081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杀戮和怀柔
- 1082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灭国之战
- 1083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围城
- 1084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天神
- 1085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人质在手,天下我有
- 1086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吸血鬼
- 1087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野心家
- 1088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庞大的计划
- 1089 第一千零九十章 不与强盗贸易
- 1090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没他不行
- 1091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陆路交通
- 1092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南征北战
- 1093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舰船时代
- 1094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征服
- 1095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时间表
- 1096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没钱的时候想起他
- 1097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造城运动
- 1098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中美洲双子城
- 1099 第一千一百章 称帝前的准备
- 1100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万事俱备
- 1101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回师
- 1102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扬帆大明
- 1103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澳洲
- 1104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不速之客
- 1105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回合制
- 1106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无敌战舰
- 1107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兵临城下
- 1108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走上绝路
- 1109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不一样的使节
- 1110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最后的死战
- 1111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
- 1112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天下一统(终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八十八章 尽力而为
第九百八十八章 尽力而为
皇帝辍朝两日后,第三天早晨,朱四终于出现在朝堂上。
不过当天却没有商议任何国事,本来众文臣上朝的目的,也是为了向皇帝施压,让皇帝将关在诏狱内的参与左顺门事件的文官给放出来。
但一上来,朱四就给了在场官员一个下马威。
众大臣在进奉天殿前,外面被押着的三个人已经被按在地上,准备随时执行廷杖。这三个人,一个是丰熙,一个是夏言,一个是张翀。
一个翰林学士,两个六科给事中。
等于说,皇帝准备杖刑三人,让朝臣知道什么叫皇命不可违。当天乃是大朝。
除了文臣外,连武勋也在列,很显然皇帝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震慑文官,同时也告诉那些武勋,你们要忠心对待的是朕,现在只有朕能代表朝廷,文官只是朝廷的附庸而已。
「陛下···-」
基本的礼数过后,吏部尚书乔宇准备发起对受押官员的求情活动。
如果可行的话,乔宇也打算当众对大礼议的事情再做一番争取,昨天出现流血事件,有人已在北镇抚司衙门内被活活打死,尸体都被送出来了,这不摆明已把事闹大?反正乔宇觉得,自己应该尽到对杨廷和托付的最后责任。
虽然乔宇自己也很奇怪,为什么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并不在外面等着挨杖刑的人中间。朱四道:「乔卿家,你要说什么,朕很清楚,你是想替外面的人求情是吧?」
乔宇心说,我不但要为外面那三位求情,大礼议的事我还想做个头铁的,据理力争,不然回头别人怎么评价我?
朱四看了看沉默的内阁三人,以往有什么事,都是由内阁发起,但现在内阁架构已经完全不同,随着杨廷和、毛纪和蒋冕相继离去,内阁已不具备继续执行杨廷和留下的策略的能力,现在内阁两个中立派,一个议礼派,在这种事上理所当然选择了沉默。
「朕不想听你的,朕今天一句话都不想说,其余的人也不必进言了!哼!御史今天也不会多嘴多舌了,反正他们现在想说,朕也不会听!」
朱四的话,带着一种耀武扬威,更兼赤果果的威胁。
六科的人基本都被关押在北镇抚司衙门,今天朝堂上最没有存在感的也就是那些御史言官了。
朱四冷冷道:「外面三人,不思为臣之道,不仰君恩,一心让朕为难,让朕不能全父子情义。朕深感痛心,拉进来,每人廷杖三十!」
「陛下!」
当即一大堆人出列求情。
朱四冷漠地抬起手,喝道:「劝说者,与罪者同罪!」
这一下把出列的人给吓了回去。
要说大明臣子是很耿直,但问题是,正德一朝,这群大臣面对一个把朝堂当儿戏的朱厚照,也没把皇帝给规劝回来,要讲乱来,朱四给那个堂哥提鞋都不配。
现在皇帝只是想追求对待故去父亲的礼数,追封兴献帝,要说这是胡闹······也是正经的胡闹,而不像朱厚照那样,每次廷杖几乎都带着一抹无厘的意味头,有时仅仅是因为皇帝看谁不顺眼,或者谁说话不合他的心意,便让大臣遭受皮肉之苦。
......
丰熙、张翀和夏言,被当众廷杖。
在大明,廷杖是最不顾君臣颜面的刑罚,任何大臣经历这种事,都会蒙上一辈子的心理阴影,而对丰熙这样年岁本来就不小的人来说,更让他痛心疾首。
但这三人,在朝堂上挨棍子的时候,都没说什么,但其中有一人却觉得自己很冤枉。正是夏言。
夏言觉得,如果给事中里要拿两个人来廷杖的话,怎么都轮不到自己,甚至抓十个人来,自己都不排不上号。
可问题是,昨夜诏狱内被打死的那个人就是六科护礼派发起人张原,而随着张原身死,夏言又是第一批被拿下的六个人之一,被拉来这里廷杖,看起来就合情合理了。
夏言心里琢磨,就因为我平时太过耿直,有什么事都去进言,得罪了权贵,才落得此凄惨下场?三十廷杖,分开执行。
也就是说,所有官员眼睁睁看着三个人,分别挨了三十下,等廷杖结束,丰熙的情况最不容乐观,毕竟他的年岁最大,身上血肉模糊,接下来要遭大罪了。
而夏言和张翀虽然也经受了皮肉之苦,到底年轻,中途甚至没昏死过去。「押下去,十日后再行刑!」朱四道。
费宏终于忍不住走列,劝解道:「陛下,该惩戒已惩戒过了,适可而止吧!」
朱四道:「费阁老,昨日你去劝说那些不识时务的人离开,朕觉得你忠心,现在才会跟你多说两句······朕如此惩罚他们,乃是他们咎由自取,如果仅仅执行一次刑罚,难泄朕心头之恨!退朝!」
什么事都没商议,当着众多文臣武勋,皇帝直接便下令退朝。等于说不再跟任何人商议这件事。
···
******朝会散去。
武勋那边对这件事没多大意见,反而心里有些窃喜。
让你们文臣平时眼高于顶,觉得这世上就你们最牛逼,把我们这个公侯都给压着,现在知道谁才是大明的正主儿了吧?
活该!
而文臣那边,多数人都属于传统派,他们反对大礼议,主张「继统继嗣」,在朝会解散后,有直接去找乔宇的,也有过去围堵费宏等三名阁臣的,他们自己没主意,都想让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出来主持局面。
但其实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既然朝会时皇帝就不听乔宇和费宏劝说,现在人都不在了,说什么都白搭。
就在众人走出奉天殿,回衙的路上争论不休时,刘春从人群里出来,走向礼部几名官员,却不是找礼部尚书席书,而是把朱浩叫到一边叙话。
别人都知道朱浩曾救过刘春的命,也知道刘春跟孙交走得近,现在孙交不在朝,刘春对朱浩这个后辈格外看重,此等时候叫过来商议一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甚至都没人在意他们说了什么。
「敬道,此时非你出面不可了!」刘春说话很直接。
朱浩往席书那边看了看,席书也往他这边走了过来。
现在知道朱浩在皇帝身边分量的人,还对那些在押文臣有所怜悯的,都会找朱浩去皇帝那儿替那些人说情。
而黄瓒、张璁和桂萼等人,则基本不会出面,虽然他们也知道朱浩在朝中的地位,但他们不会对北镇抚司在押人员有任何怜惜,甚至心中还带着一些坏心思,希望皇帝更加严厉地惩戒犯事的官员。
因为只有把这群人的器张气焰打压下去,他们这些不按照寻常方式升迁上来的人,以后才能在朝中彻底站稳脚跟。
如果这次皇帝出手不够狠,那等那群人缓过来,就要对议礼派的人进行各种攻击了,主要体现在舆论方面。
朱浩摇头道:「难!」这回答也算直接了。说求情就能求情吗?
皇帝的态度,谁都看到了。
席书过来后,当即问朱浩:「难道在诏狱中的那些人,全都受过刑了?」「嗯。」
朱浩点头,「除了少数被放出去的,还有······杨用修外,其余的人,都被杖责三十,而且明令十日后会再度行刑!」
席书一听脸色大变,颇有点痛心疾首的意思。
席书毕竟不像张璁那般,单纯靠大礼议上位,他还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传统文言看待,只是跟朝
中主流意见不合,所以他会觉得是自己害了那群人。
刘春问道:「十天之内,陛下气消之后,还有拯救机会是吗?」
这种问话的方式,说明刘春已觉得不适合再去跟皇帝做大礼方面的争论,现在的重点放在如何营救那些被拘押的官员就行了,这其实跟席书的观点很相似,毕竟他们都不是护礼派中人。
朱浩摇摇头道:「这就要看从什么角度出发了,如果只是遭受杖责可能会出人命来看,的确如此。但就算陛下息怒,不再进行杖责,多数人也会被降职和发配,结果仍旧不好。」
就算不挨打,也会被充军戍边,或是外流地方,这群人的政治生涯要么彻底结束,就算没结束也会大打折扣,以后很难再成为朝廷的中坚力量。
「唉!」
刘春幽幽叹了口气。
朱浩道:「这几日,我会试若去劝说,但结果如何不敢保证。刘阁老还是早些回去吧,要问你意见的人太多了,在我这儿待久了,别人难免会多想!」
「嗯。」
刘春再往费宏那边行去。.-----
·······唐寅府宅。
这日唐寅并未前去参加朝会,而当天他府上前来拜访的人非常多,基本都是被北镇抚司衙门关押人员的亲朋好友,或者是家眷,来找唐寅疏通关系。
也是因为唐寅平时太过「平易近人」,就算当上翰林学士,仍旧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再加上唐寅是皇帝的老师,别人会觉得唐寅有机会能把自己的朋友、亲人从诏狱里捞出来。
唐府门庭若市,唐寅却一个人都不见。
因为唐寅也不知道这件事后续会如何发展。
「老爷,外面聚集那么多人,也不散去,您看·····」唐寅的小娇妻,走过来问询。
而此时,小娇妻的肚子已经隐约隆起。
唐寅这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效。
不过当天却没有商议任何国事,本来众文臣上朝的目的,也是为了向皇帝施压,让皇帝将关在诏狱内的参与左顺门事件的文官给放出来。
但一上来,朱四就给了在场官员一个下马威。
众大臣在进奉天殿前,外面被押着的三个人已经被按在地上,准备随时执行廷杖。这三个人,一个是丰熙,一个是夏言,一个是张翀。
一个翰林学士,两个六科给事中。
等于说,皇帝准备杖刑三人,让朝臣知道什么叫皇命不可违。当天乃是大朝。
除了文臣外,连武勋也在列,很显然皇帝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震慑文官,同时也告诉那些武勋,你们要忠心对待的是朕,现在只有朕能代表朝廷,文官只是朝廷的附庸而已。
「陛下···-」
基本的礼数过后,吏部尚书乔宇准备发起对受押官员的求情活动。
如果可行的话,乔宇也打算当众对大礼议的事情再做一番争取,昨天出现流血事件,有人已在北镇抚司衙门内被活活打死,尸体都被送出来了,这不摆明已把事闹大?反正乔宇觉得,自己应该尽到对杨廷和托付的最后责任。
虽然乔宇自己也很奇怪,为什么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并不在外面等着挨杖刑的人中间。朱四道:「乔卿家,你要说什么,朕很清楚,你是想替外面的人求情是吧?」
乔宇心说,我不但要为外面那三位求情,大礼议的事我还想做个头铁的,据理力争,不然回头别人怎么评价我?
朱四看了看沉默的内阁三人,以往有什么事,都是由内阁发起,但现在内阁架构已经完全不同,随着杨廷和、毛纪和蒋冕相继离去,内阁已不具备继续执行杨廷和留下的策略的能力,现在内阁两个中立派,一个议礼派,在这种事上理所当然选择了沉默。
「朕不想听你的,朕今天一句话都不想说,其余的人也不必进言了!哼!御史今天也不会多嘴多舌了,反正他们现在想说,朕也不会听!」
朱四的话,带着一种耀武扬威,更兼赤果果的威胁。
六科的人基本都被关押在北镇抚司衙门,今天朝堂上最没有存在感的也就是那些御史言官了。
朱四冷冷道:「外面三人,不思为臣之道,不仰君恩,一心让朕为难,让朕不能全父子情义。朕深感痛心,拉进来,每人廷杖三十!」
「陛下!」
当即一大堆人出列求情。
朱四冷漠地抬起手,喝道:「劝说者,与罪者同罪!」
这一下把出列的人给吓了回去。
要说大明臣子是很耿直,但问题是,正德一朝,这群大臣面对一个把朝堂当儿戏的朱厚照,也没把皇帝给规劝回来,要讲乱来,朱四给那个堂哥提鞋都不配。
现在皇帝只是想追求对待故去父亲的礼数,追封兴献帝,要说这是胡闹······也是正经的胡闹,而不像朱厚照那样,每次廷杖几乎都带着一抹无厘的意味头,有时仅仅是因为皇帝看谁不顺眼,或者谁说话不合他的心意,便让大臣遭受皮肉之苦。
......
丰熙、张翀和夏言,被当众廷杖。
在大明,廷杖是最不顾君臣颜面的刑罚,任何大臣经历这种事,都会蒙上一辈子的心理阴影,而对丰熙这样年岁本来就不小的人来说,更让他痛心疾首。
但这三人,在朝堂上挨棍子的时候,都没说什么,但其中有一人却觉得自己很冤枉。正是夏言。
夏言觉得,如果给事中里要拿两个人来廷杖的话,怎么都轮不到自己,甚至抓十个人来,自己都不排不上号。
可问题是,昨夜诏狱内被打死的那个人就是六科护礼派发起人张原,而随着张原身死,夏言又是第一批被拿下的六个人之一,被拉来这里廷杖,看起来就合情合理了。
夏言心里琢磨,就因为我平时太过耿直,有什么事都去进言,得罪了权贵,才落得此凄惨下场?三十廷杖,分开执行。
也就是说,所有官员眼睁睁看着三个人,分别挨了三十下,等廷杖结束,丰熙的情况最不容乐观,毕竟他的年岁最大,身上血肉模糊,接下来要遭大罪了。
而夏言和张翀虽然也经受了皮肉之苦,到底年轻,中途甚至没昏死过去。「押下去,十日后再行刑!」朱四道。
费宏终于忍不住走列,劝解道:「陛下,该惩戒已惩戒过了,适可而止吧!」
朱四道:「费阁老,昨日你去劝说那些不识时务的人离开,朕觉得你忠心,现在才会跟你多说两句······朕如此惩罚他们,乃是他们咎由自取,如果仅仅执行一次刑罚,难泄朕心头之恨!退朝!」
什么事都没商议,当着众多文臣武勋,皇帝直接便下令退朝。等于说不再跟任何人商议这件事。
···
******朝会散去。
武勋那边对这件事没多大意见,反而心里有些窃喜。
让你们文臣平时眼高于顶,觉得这世上就你们最牛逼,把我们这个公侯都给压着,现在知道谁才是大明的正主儿了吧?
活该!
而文臣那边,多数人都属于传统派,他们反对大礼议,主张「继统继嗣」,在朝会解散后,有直接去找乔宇的,也有过去围堵费宏等三名阁臣的,他们自己没主意,都想让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出来主持局面。
但其实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既然朝会时皇帝就不听乔宇和费宏劝说,现在人都不在了,说什么都白搭。
就在众人走出奉天殿,回衙的路上争论不休时,刘春从人群里出来,走向礼部几名官员,却不是找礼部尚书席书,而是把朱浩叫到一边叙话。
别人都知道朱浩曾救过刘春的命,也知道刘春跟孙交走得近,现在孙交不在朝,刘春对朱浩这个后辈格外看重,此等时候叫过来商议一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甚至都没人在意他们说了什么。
「敬道,此时非你出面不可了!」刘春说话很直接。
朱浩往席书那边看了看,席书也往他这边走了过来。
现在知道朱浩在皇帝身边分量的人,还对那些在押文臣有所怜悯的,都会找朱浩去皇帝那儿替那些人说情。
而黄瓒、张璁和桂萼等人,则基本不会出面,虽然他们也知道朱浩在朝中的地位,但他们不会对北镇抚司在押人员有任何怜惜,甚至心中还带着一些坏心思,希望皇帝更加严厉地惩戒犯事的官员。
因为只有把这群人的器张气焰打压下去,他们这些不按照寻常方式升迁上来的人,以后才能在朝中彻底站稳脚跟。
如果这次皇帝出手不够狠,那等那群人缓过来,就要对议礼派的人进行各种攻击了,主要体现在舆论方面。
朱浩摇头道:「难!」这回答也算直接了。说求情就能求情吗?
皇帝的态度,谁都看到了。
席书过来后,当即问朱浩:「难道在诏狱中的那些人,全都受过刑了?」「嗯。」
朱浩点头,「除了少数被放出去的,还有······杨用修外,其余的人,都被杖责三十,而且明令十日后会再度行刑!」
席书一听脸色大变,颇有点痛心疾首的意思。
席书毕竟不像张璁那般,单纯靠大礼议上位,他还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传统文言看待,只是跟朝
中主流意见不合,所以他会觉得是自己害了那群人。
刘春问道:「十天之内,陛下气消之后,还有拯救机会是吗?」
这种问话的方式,说明刘春已觉得不适合再去跟皇帝做大礼方面的争论,现在的重点放在如何营救那些被拘押的官员就行了,这其实跟席书的观点很相似,毕竟他们都不是护礼派中人。
朱浩摇摇头道:「这就要看从什么角度出发了,如果只是遭受杖责可能会出人命来看,的确如此。但就算陛下息怒,不再进行杖责,多数人也会被降职和发配,结果仍旧不好。」
就算不挨打,也会被充军戍边,或是外流地方,这群人的政治生涯要么彻底结束,就算没结束也会大打折扣,以后很难再成为朝廷的中坚力量。
「唉!」
刘春幽幽叹了口气。
朱浩道:「这几日,我会试若去劝说,但结果如何不敢保证。刘阁老还是早些回去吧,要问你意见的人太多了,在我这儿待久了,别人难免会多想!」
「嗯。」
刘春再往费宏那边行去。.-----
·······唐寅府宅。
这日唐寅并未前去参加朝会,而当天他府上前来拜访的人非常多,基本都是被北镇抚司衙门关押人员的亲朋好友,或者是家眷,来找唐寅疏通关系。
也是因为唐寅平时太过「平易近人」,就算当上翰林学士,仍旧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再加上唐寅是皇帝的老师,别人会觉得唐寅有机会能把自己的朋友、亲人从诏狱里捞出来。
唐府门庭若市,唐寅却一个人都不见。
因为唐寅也不知道这件事后续会如何发展。
「老爷,外面聚集那么多人,也不散去,您看·····」唐寅的小娇妻,走过来问询。
而此时,小娇妻的肚子已经隐约隆起。
唐寅这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效。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