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720 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一定会为我等报仇
- 1721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一个不留
- 1722 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还要再过去一点
- 1723 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别让殿下等太久
- 1724 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多年不见,别来无恙
- 1725 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按我说的去办
- 1726 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接下来的打算
- 1727 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我现在啊,还是老了
- 1728 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我连大气都不敢喘
- 1729 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我们必须冒险
- 1730 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你能胜任这个任务吗
- 1731 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记住,先烧毁粮仓
- 1732 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就什么都没了
- 1733 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立即兵发新罗
- 1734 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这下有救了
- 1735 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不能冒这样的险
- 1736 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可从来没跟我说过
- 1737 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让他也别回来了
- 1738 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说不定会有援兵
- 1739 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你等不必忧心
- 1740 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太没用了,太窝囊了
- 1741 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你的本事不错
- 1742 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来,陪我喝酒
- 1743 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我们还是投降吧
- 1744 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真是丢死人了
- 1745 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我觉着可以
- 1746 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们,跟我冲
- 1747 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马匹不行了
- 1748 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拿起你们的武器
- 1749 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你是干什么的
- 1750 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你可算是来了
- 1751 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我大唐汉王殿下
- 1752 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不想让你们死在这里
- 1753 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挫一挫对方的士气
- 1754 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快快出来受死
- 1755 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千万千万,活着回来
- 1756 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不会是最后一个
- 1757 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堂堂汉王,亲自出战
- 1758 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逃离这个怪物
- 1759 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他赤手空拳
- 1760 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捏造圣旨
- 1761 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其中艰难,可想而知
- 1762 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一天都没被攻击
- 1763 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你们只是听令行事
- 1764 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真是惨烈
- 1765 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今日你死定了
- 1766 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好大一批粮草
- 1767 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这些人是疯了
- 1768 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魏相前去,恐怕不妥
- 1769 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别想再见到那小子
- 1770 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绝境和死亡
- 1771 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拖延的法子
- 1772 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那人很厉害
- 1773 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务必死守城门
- 1774 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兵书上以前见过
- 1775 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倒是我们一个机会
- 1776 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各自回家去吧
- 1777 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陛下,请投降吧
- 1778 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按大帅说的去做吧
- 1779 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也是输多赢少
- 1780 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肯定不会有事
- 1781 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区区一个小城
- 1782 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肯定也是大帅
- 1783 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他们不是一直联手吗
- 1784 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还是差的远
- 1785 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只管撤退便是
- 1786 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他比我死的还早
- 1787 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你我是老相识
- 1788 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可我总是挺烦他的
- 1789 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务必攻破新罗王都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你能胜任这个任务吗
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你能胜任这个任务吗
渊盖苏文眯着双眼,静静的听着三人的争吵。
他们都是渊盖苏文的长辈,也是高句丽的重臣。
但所有的决定,都由他渊盖苏文一人说了算。
此次他们本来已经决定跟倭国联合,瓜分正在交战的新罗与百济。
之前与大唐的一战,让他们元气大伤,若是能得到新罗的地盘,对于高句丽,或者是渊盖苏文,都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他们今日收到密信,赵辰来了沙城。
这样一来,渊盖苏文他们很是担心,倘若自己与倭国联手,赵辰会不会下令调动大唐边军,对他们进行阻拦。
大唐边军有十万之众,实力极为强大,若是能避免这场战事,渊盖苏文自然是无比希望的。
但渊盖苏文虽然与赵辰打交道的次数不多,但也深知赵辰的为人。
要想让赵辰不插手新罗、百济的事情,根本不可能。
现在渊盖苏文他们在考虑的,是他们是否要继续与倭国联合对付新罗、百济。
“你们都吵完了吗?”渊盖苏文声音不大,但却立刻让三名老者安静下来。
三人都是住了嘴,目光落在渊盖苏文的身上。
“现在我们的情况你们也是知道的,与大唐一战之后,我们损失惨重。”
“丢了沙城,将士们死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内部矛盾尤其突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除了死和灭国之外,没有第二种可能。”
“但是如果我们现在与倭国联合收拾新罗、百济,我们就有了新的地盘,也有了喘息的时间。”
“当然,这有危险。”
“比如大唐的军队会对我们进行阻击。”
“可不动,我们最多再坚持个十来年,依旧是国灭家亡。”
“动,还能有一线生机。”渊盖苏文缓缓说道。
三人也都听出了渊盖苏文的意思。
也就说是,不管大唐出不出兵,他渊盖苏文都必定要打这一仗。
这不是他渊盖苏文是什么战争狂人,而是当前的形式让他没有别的办法。
三名老者当然也知道此刻的他们别无选择。
搏一把他们还可能有机会,如果不博这一次,那就真的只能等死。
“唉,事到如今,一切都随大将军做主就是。”瘦弱老者叹息一声,无奈的说道。
另外两人也是点头,算是答应了渊盖苏文的计划。
“那好,我尽早与倭国商议好联合作战的时间。”渊盖苏文面上露出一抹笑容。
对新罗与百济的一战,事关他高句丽的前途命运。
渊盖苏文也担心身边的人反对。
他不想眼睁睁的看着高句丽在自己眼前轰然倒塌。
……
倭国。
略显寒酸的倭国皇宫。
倭国皇帝坐在皇帝宝座上,目光犀利的盯着眼前的一众倭国大臣。
虽说是皇帝宝座,但与大唐皇帝宝座相比,根本上不了台面。
而这些倭国大臣,也一个个面黄肌瘦,身形瘦小,尖嘴猴腮。
只不过他们的眼睛里,却是充满着狡黠的味道。
“各位。”皇座上的倭国皇帝低声而严肃地看着一众倭国大臣。
“我们面对的,是来自唐国的威胁。他们的军队早在边境虎视眈眈,他们的刀剑随时会杀向我们。”
众人议论纷纷,他们的面孔在幽暗的烛光下显得阴森可怖。
“陛下,我觉着这事情可以解决。”一位大臣慢悠悠的走出来:“我们跟高句丽联合,让高句丽抵挡唐国的边军,而我们倭国勇士则是进攻新罗与百济。”
“新罗百济都是一些没什么实力的小国,我们倭国勇士英勇无比,只需要一两个月就能占领整个半岛。”
“只要我们占领了半岛,唐国到时候也没办法,他没办法同时跟我们两方势力为敌。”
倭国皇帝微微点头,面露赞许之色,“此计甚好。到时候高句丽与唐国交战,必定损失极大,我们则可以削减给他们的地盘。”
“就算他们不愿意,到时候他们实力不济,也不敢与我们为敌。”
“陛下英明!”
“陛下此计当真无敌。”
一众倭国大臣纷纷拍着倭国皇帝的马屁。
言而无信对他们倭国来说是传统,没有任何人觉着有什么可耻的。
又有一位倭国大臣走上前来,神秘地笑了笑,“陛下,我有一策,可使唐国自乱阵脚,只能与高句丽对峙,不敢分兵去助新罗、百济。”
倭国皇帝扬起了眉毛,示意他说下去。
“据我们在唐国的探子禀报,唐国边军的粮食全都储藏在沙城东南方向三百里的位置。”
“那里只有区区一千人把守,防备并不算严密。”
“我们不是与唐国高层有合作吗,让他们派人将那粮食焚毁,到时候唐国边军只能龟缩着与高句丽对峙。”
“根本不可能长途远征,相助新罗、百济。”
皇帝的脸色变得苍白,他倒吸一口冷气,“此计非同小可,务必谨慎行事。”
与唐国高层有合作,大臣们都清楚,但那个高层是谁,只有倭国皇帝一人知道。
“陛下放心。”大臣胸有成竹地说,“此计划只在理论上可行。实际上,我们需要确保那个唐国高层会同意这个做法。”
“他还得在尽快的时间里,派人完成这个任务。”
倭国皇帝点了点头,又环视众人一圈,问道:“那么,谁可以去一趟唐国?”
大臣的眼神在殿堂中扫过,最后落在一位未发言的文官身上。
那位文官名叫井上一郎,对唐国文化很是痴迷,尤其喜爱唐国佛教文化。
曾经多次去往唐国长安,住在长安寺庙里。
此刻他上前一步,昂首挺胸,自信满满地说:“陛下,臣愿往。”
倭国皇帝看着他,显然有些惊讶,“井上君,你确定你能胜任这个任务吗?”
“陛下放心,”井上一郎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微臣必将全力以赴,不负陛下所望。”
倭国皇帝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点了点头,“好,井上君,你即刻出发,务必小心行事。”
众人齐声拜倒,“陛下圣明!”
他们都是渊盖苏文的长辈,也是高句丽的重臣。
但所有的决定,都由他渊盖苏文一人说了算。
此次他们本来已经决定跟倭国联合,瓜分正在交战的新罗与百济。
之前与大唐的一战,让他们元气大伤,若是能得到新罗的地盘,对于高句丽,或者是渊盖苏文,都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他们今日收到密信,赵辰来了沙城。
这样一来,渊盖苏文他们很是担心,倘若自己与倭国联手,赵辰会不会下令调动大唐边军,对他们进行阻拦。
大唐边军有十万之众,实力极为强大,若是能避免这场战事,渊盖苏文自然是无比希望的。
但渊盖苏文虽然与赵辰打交道的次数不多,但也深知赵辰的为人。
要想让赵辰不插手新罗、百济的事情,根本不可能。
现在渊盖苏文他们在考虑的,是他们是否要继续与倭国联合对付新罗、百济。
“你们都吵完了吗?”渊盖苏文声音不大,但却立刻让三名老者安静下来。
三人都是住了嘴,目光落在渊盖苏文的身上。
“现在我们的情况你们也是知道的,与大唐一战之后,我们损失惨重。”
“丢了沙城,将士们死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内部矛盾尤其突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除了死和灭国之外,没有第二种可能。”
“但是如果我们现在与倭国联合收拾新罗、百济,我们就有了新的地盘,也有了喘息的时间。”
“当然,这有危险。”
“比如大唐的军队会对我们进行阻击。”
“可不动,我们最多再坚持个十来年,依旧是国灭家亡。”
“动,还能有一线生机。”渊盖苏文缓缓说道。
三人也都听出了渊盖苏文的意思。
也就说是,不管大唐出不出兵,他渊盖苏文都必定要打这一仗。
这不是他渊盖苏文是什么战争狂人,而是当前的形式让他没有别的办法。
三名老者当然也知道此刻的他们别无选择。
搏一把他们还可能有机会,如果不博这一次,那就真的只能等死。
“唉,事到如今,一切都随大将军做主就是。”瘦弱老者叹息一声,无奈的说道。
另外两人也是点头,算是答应了渊盖苏文的计划。
“那好,我尽早与倭国商议好联合作战的时间。”渊盖苏文面上露出一抹笑容。
对新罗与百济的一战,事关他高句丽的前途命运。
渊盖苏文也担心身边的人反对。
他不想眼睁睁的看着高句丽在自己眼前轰然倒塌。
……
倭国。
略显寒酸的倭国皇宫。
倭国皇帝坐在皇帝宝座上,目光犀利的盯着眼前的一众倭国大臣。
虽说是皇帝宝座,但与大唐皇帝宝座相比,根本上不了台面。
而这些倭国大臣,也一个个面黄肌瘦,身形瘦小,尖嘴猴腮。
只不过他们的眼睛里,却是充满着狡黠的味道。
“各位。”皇座上的倭国皇帝低声而严肃地看着一众倭国大臣。
“我们面对的,是来自唐国的威胁。他们的军队早在边境虎视眈眈,他们的刀剑随时会杀向我们。”
众人议论纷纷,他们的面孔在幽暗的烛光下显得阴森可怖。
“陛下,我觉着这事情可以解决。”一位大臣慢悠悠的走出来:“我们跟高句丽联合,让高句丽抵挡唐国的边军,而我们倭国勇士则是进攻新罗与百济。”
“新罗百济都是一些没什么实力的小国,我们倭国勇士英勇无比,只需要一两个月就能占领整个半岛。”
“只要我们占领了半岛,唐国到时候也没办法,他没办法同时跟我们两方势力为敌。”
倭国皇帝微微点头,面露赞许之色,“此计甚好。到时候高句丽与唐国交战,必定损失极大,我们则可以削减给他们的地盘。”
“就算他们不愿意,到时候他们实力不济,也不敢与我们为敌。”
“陛下英明!”
“陛下此计当真无敌。”
一众倭国大臣纷纷拍着倭国皇帝的马屁。
言而无信对他们倭国来说是传统,没有任何人觉着有什么可耻的。
又有一位倭国大臣走上前来,神秘地笑了笑,“陛下,我有一策,可使唐国自乱阵脚,只能与高句丽对峙,不敢分兵去助新罗、百济。”
倭国皇帝扬起了眉毛,示意他说下去。
“据我们在唐国的探子禀报,唐国边军的粮食全都储藏在沙城东南方向三百里的位置。”
“那里只有区区一千人把守,防备并不算严密。”
“我们不是与唐国高层有合作吗,让他们派人将那粮食焚毁,到时候唐国边军只能龟缩着与高句丽对峙。”
“根本不可能长途远征,相助新罗、百济。”
皇帝的脸色变得苍白,他倒吸一口冷气,“此计非同小可,务必谨慎行事。”
与唐国高层有合作,大臣们都清楚,但那个高层是谁,只有倭国皇帝一人知道。
“陛下放心。”大臣胸有成竹地说,“此计划只在理论上可行。实际上,我们需要确保那个唐国高层会同意这个做法。”
“他还得在尽快的时间里,派人完成这个任务。”
倭国皇帝点了点头,又环视众人一圈,问道:“那么,谁可以去一趟唐国?”
大臣的眼神在殿堂中扫过,最后落在一位未发言的文官身上。
那位文官名叫井上一郎,对唐国文化很是痴迷,尤其喜爱唐国佛教文化。
曾经多次去往唐国长安,住在长安寺庙里。
此刻他上前一步,昂首挺胸,自信满满地说:“陛下,臣愿往。”
倭国皇帝看着他,显然有些惊讶,“井上君,你确定你能胜任这个任务吗?”
“陛下放心,”井上一郎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微臣必将全力以赴,不负陛下所望。”
倭国皇帝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点了点头,“好,井上君,你即刻出发,务必小心行事。”
众人齐声拜倒,“陛下圣明!”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