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主要派别和主要人物一览表
- 2 洪门-明末清初秘密组织
- 3 签约感言
- 4 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变化
- 5 孙中山与康有为的洪门争夺战
- 6 关于粤讴与招子庸
- 7 洪门之理论
- 8 上架感言
- 9 第一回 公韧误使连环相克
- 10 第二回 大兴中镖达找解药
- 11 第三回 恶少逞凶群蛇乱舞
- 12 第四回 小姐遭辱帮会救难
- 13 第五回 斜眼大嫂当街对骂
- 14 第六回 公韧金珊扔箭竞争
- 15 第七回 王达延集上筹粮草
- 16 第九回 猪肉清酒二人结拜
- 17 第十回 纵论天下三人相左
- 18 第十一回 金珊传授公韧学武
- 19 第十二回 遇血灾探密进深山
- 20 第十三回 西家庄公韧遇淫贼
- 21 第十四回 贪官暴吏沆瀣一气
- 22 第十五回 遭冤屈公韧下死牢
- 23 第十六回 公韧被救坟头悼父
- 24 第十七回 弱女子家里又遭辱
- 25 第十八回 政不同兄弟迫分离
- 26 第十九回 三合会开坛收新兵
- 27 第二十回 宋庄住宿公韧喊退
- 28 第二十一回 假西品诱来二淫贼
- 29 第二十二回 达延引入荒僻之地
- 30 第二十三回 公韧定下皮囊之计
- 31 第二十四回 智破机关四人闯衙
- 32 第二十五回 行军中二人酿真情
- 33 第二十六回 公韧设伏大破清兵
- 34 第二十七回 弟兄五人结拜兄弟
- 35 第二十八回 降兵领着诈开城门
- 36 第二十九回 县城里公审刘扒皮
- 37 第三十回 刘斜眼巧嘴骗刘沙
- 38 第三十一回 夜宿营王邢妙安排
- 39 第三十二回 城门口会众遇险情
- 40 第三十三回 望海楼聚会众英雄
- 41 第三十四回 刘斜眼领兵来抓人
- 42 第三十五回 袁世凯索香山三宝
- 43 第三十六回 四龙头藏匿花船上
- 44 第三十七回 珠江夜舞火烧连营
- 45 第三十八回 众英雄齐集总机关
- 46 第三十九回 孙文问计于智公韧
- 47 第四十回 珠江上租船寻泰安
- 48 第四十一回 小船上朱淇杀西品
- 49 第四十二回 公韧巧使离奸之计
- 50 第四十三回 革命党日本寻盟友
- 51 第四十四回 为学习公韧夜读书
- 52 第四十五回 杨衢云来访要忏悔
- 53 第四十六回 保皇党欲使擒后计
- 54 第四十七回 梁启超拿出皇帝旨
- 55 第四十八回 公韧定下三条计策
- 56 第四十九回 世凯识破计策三条
- 57 第五十回 谭嗣同血洒菜市口
- 58 第五十一回 革命党全力救王照
- 59 第五十二回 梁启超欲使联合计
- 60 第五十三回 启超保皇会说少年
- 61 第五十四回 文武闯堂大杀四方
- 62 第五十五回 孙梁二人争论宗旨
- 63 第五十六回 火场里惊现美州狮
- 64 第五十七回 旧金山下港遭暗算
- 65 第五十八回 二人被困地下室里
- 66 第五十九 打老保二人向前冲
- 67 第六十回 徐州新军招募新兵
- 68 第六十一回 公韧马上纵论兵事
- 69 第六十二回 袁世凯小站练精兵
- 70 第六十三回 世凯督饷怀疑公韧
- 71 第六十四回 演兵场上中日大战
- 72 第六十五回 公韧用计先破炮兵
- 73 第六十六回 世凯高兴犒赏三军
- 74 第六十七回 事情紧急被迫起义
- 75 第六十八回 映典掩护火烧料场
- 76 第六十九回 崆峒洞三会举义旗
- 77 第七十回 二位乞丐前来搅局
- 78 第七十一回 唐才常更换富有票
- 79 第七十二回 唐青盈智救呆公韧
- 80 第七十三回 寻找钱盒青盈破局
- 81 第七十四回 秦力山率兵赴大通
- 82 第七十五回 义兵策动炮艇反水
- 83 第七十六回 重创敌舰岸上危急
- 84 第七十七回 唐才常汉口难决断
- 85 第七十八回 杀向安徽众起纷争
- 86 第七十九回 刘学询广州开闱厂
- 87 第八十回 刘学询与保皇结仇
- 88 第八十一回 智公韧试探蔡廷干
- 89 第八十二回 张之洞翻脸剿义兵
- 90 第八十三回 黑锅头耍流氓行径
- 91 第八十四回 跳舞会上李仙拒牌
- 92 第八十五回 半夜查牌李红被查
- 93 第八十六回 救情侣公韧想点子
- 94 第八十七回 乞丐国里来云中游
- 95 第八十八回 二位乞丐大谈疯论
- 96 第八十九回 四龙头兴兵灭丐国
- 97 第九十回 云中游要坚持让贤
- 98 第九十一回 公韧说服李仙当官
- 99 第九十二回 离奸死党拉拢老四
- 100 第九十三回 唐青盈原是女儿身
- 101 第九十四回 四龙头又来索宝藏
- 102 第九十五回 哥老会再战乞丐帮
- 103 第九十六回 三洲田秘密举义旗
- 104 第九十七回 韦金珊武戏四堂主
- 105 第九十八回 **兵沙湾初获胜
- 106 第九十九回 小青盈平潭获弯刀
- 107 第一百回 博罗大战义军受挫
- 108 第一百零一回 为救女含泪绑青盈
- 109 第一百零二回 遭遇恶战枪击敌首
- 110 第一百零三回 厦门无枪义军撤退
- 111 第一百零四回 公韧青盈智取敌船
- 112 第一百零五回 胖团做菜灌醉义军
- 113 第一百零六回 接天布道信徒洗脑
- 114 第一百零七回 地接天欲收买公韧
- 115 第一百零八回 四堂主为钱来相救
- 116 第一百零九回 大英雄血洒五羊城
- 117 第一百一十回 红金楼巧碰痴西品
- 118 第一百一十一回 救西品求助昔义兄
- 119 第一百一十二回 痴公韧目睹烟与赌
- 120 第一百一十三回 公韧集众抵制高利
- 121 第一百一十四回 刘斜眼醉酒识西品
- 122 第一百一十五回 假群书展示枪与刀
- 123 第一百一十六回 小桂蝉看上王达延
- 124 第一百一十七回 横桂凤找人欺桂蝉
- 125 第一百一十八回 王达延为情救相好
- 126 第一百一十九回 救西品中了掉包计
- 127 第一百二十回 西品受刺激猛苏醒
- 128 第一百二十一回 悲黄兴咳血演讲台
- 129 第一百二十二回 孙文馆内讨论义地
- 130 第一百二十三回 华兴会长沙谋大举
- 131 第一百二十四回 四龙头火车来索宝
- 132 第一百二十五回 刘道一激怒马福益
- 133 第一百二十六回 保文件青盈蒙清兵
- 134 第一百二十七回 黄牧师帮助去日本
- 135 第一百二十八回 赌场里结识廖叔宝
- 136 第一百二十九回 革命党拜见众英雄
- 137 第一百三十回 众豪杰成立洪江会
- 138 第一百三十一回 洪江会寺庙扩会员
- 139 第一百三十二回 中秋节血洒麻石街
- 140 第一百三十三回 廖叔宝麻石举义旗
- 141 第一百三十四回 沈益古战死万寿宫
- 142 第一百三十五回 廖叔宝猛攻浏阳城
- 143 第一百三十六回 魏宗铨血洒小山路
- 144 第一百三十七回 湘子桥会见许雪秋
- 145 第一百三十八回 汀福铺遇雨误军事
- 146 第一百三十九回 防勇闹事惹恼帮会
- 147 第一百四十回 三合会欲杀众乞丐
- 148 第一百四十一回 起义军进军潮州城
- 149 第一百四十二回 吃饭时摔碗起义兵
- 150 第一百四十三回 王和顺攻占虚防城
- 151 第一百四十四回 钦州城郭人漳变卦
- 152 第一百四十五回 误军情陈发初被毙
- 153 第一百四十六回 公韧染病总结经验
- 154 第一百四十七回 中山拉炮轰击清军
- 155 第一百四十八回 谭人凤劝降郭人漳
- 156 第一百四十九回 河口炮台熊通起义
- 157 第一百五十回 麦比乌斯竹藤悬桥
- 158 第一百五十一回 悬桥之上伏击敌人
- 159 第一百五十二回 公韧说起西庄财富
- 160 第一百五十三回 士兵无饷中途溃散
- 161 第一百五十四回 牵制之计控制敌酋
- 162 第一百五十五回 公韧伤心看望西品
- 163 第一百五十六回 银玉楼情侣要团圆
- 164 第一百五十七回 吐露真情情侣相认
- 165 第一百五十八回 青盈冷嘲刺痛公韧
- 166 第一百五十九回 兄妹二人进山寻宝
- 167 第一百六十回 劝公韧青盈显柔情
- 168 第一百六十一回 唐青盈戏弄齐管带
- 169 第一百六十二回 倪映典宣传白云寺
- 170 第一百六十三回 演习场上打光子弹
- 171 第一百六十四回 士兵警察再起争端
- 172 第一百六十五回 牛头山下进攻受阻
- 173 第一百六十六回 西品中邪误入魔教
- 174 第一百六十七回 青盈抛出蝌蚪甲骨
- 175 第一百六十八回 真假教主PK斗法
- 176 第一百六十九回 公韧深入邪教巢穴
- 177 第一百七十回 众神大战魔天神教
- 178 第一百七十一回 黄兴策动广州起义
- 179 第一百七十二回 韦金珊突到杂货铺
- 180 第一百七十三回 事泄露黄兴撤起义
- 181 第一百七十四回 四路军兵败广州城
- 182 第一百七十五回 勇黄兴突围避香港
- 183 第一百七十六回 入魔窟再去救西品
- 184 第一百七十七回 韦金珊助力脱魔窟
- 185 第一百七十八回 西品逃到溪峡机关
- 186 第一百七十九回 公韧被迫离家出走
- 187 第一百八十回 同兴楼说两派矛盾
- 188 第一百八十一回 店老板穷得**身
- 189 第一百八十二回 唐青盈大开偷盗戒
- 190 第一百八十三回 迫形势两派大联合
- 191 第一百八十四回 老瑞徵督署开大会
- 192 第一百八十五回 试炸弹宝善里失事
- 193 第一百八十六回 保机关刘复基被捕
- 194 第一百八十七回 凶铁忠督署亮屠刀
- 195 第一百八十八回 蒋翊武落魄小船上
- 196 第一百八十九回 熊秉坤联络王文锦
- 197 第一百九十回 程定国枪击陶启胜
- 198 第一百九十一回 勇马荣智取楚望台
- 199 第一百九十二回 蔡济民鼓动29标
- 200 第一百九十三回 吴醒汉智取郜翔震
- 201 第一百九十四回 唐青盈组织敢死队
- 202 第一百九十五回 老板舍布为炮指引
- 203 第一百九十六回 革命军联合立宪党
- 204 第一百九十七回 马荣带气逼来都督
- 205 第一百九十八回 邱文彬炮击敌军舰
- 206 第一百九十九回 黎元洪击毙施救人
- 207 第二百回 汤化龙祭天碰了壁
- 208 第二百零一回 居正糊涂假传圣旨
- 209 第二百零二回 乞丐国征兵敢死队
- 210 第二百零三回 王达延率队来参战
- 211 第二百零四回 张彪拒降顽抗到底
- 212 第二百零五回 汤芗铭策动众海军
- 213 第二百零六回 袁世凯钓鱼掌兵权
- 214 第二百零七回 勇马荣血洒刘家庙
- 215 第二百零八回 黄兴职务再起波澜
- 216 第二百零九回 前线上抓住刘斜眼
- 217 第二百一十回 韦金珊诈降刘雅内
- 218 第二百一十一回 刘斜眼夜劫持西品
- 219 第二百一十二回 勇公韧入虎穴救人
- 220 第二百一十三回 为反攻众将起争议
- 221 第二百一十四回 攻汉口又出奇兵计
- 222 第二百一十五回 对醉汉三人起争执
- 223 第二百一十六回 湖南军退出汉阳城
- 224 第二百一十七回 黄兴主张撤出武昌
- 225 第二百一十八回 黎元洪出逃武昌城
- 226 第二百一十九回 重选都督党人相左
- 227 第二百二十回 谭人凤挤掉蒋翊武
- 228 第二百二十一回 同兴酒楼英雄聚会
- 229 第二百二十二回 革命党人二次革命
- 230 第二百二十三回 水落石出报仇雪恨
- 231 主要情节
- 232 第一百八十三回 迫形势两派大联合
隐藏
显示工具栏
孙中山与康有为的洪门争夺战
孙中山与康有为的洪门争夺战
在风起云涌的大变革时期,无论是“革命”还是“保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康有为身居海外16年,建立保皇会,甚至创办准备武装斗争的维新干城学校,全力争取华侨加入,积聚巨额资金。八一? 中?文 网 ? 孙中山为的“革命派”的到来,让康有为深深感到了危机来临。他们对各项“资源”的激烈竞争也从国内延续到了国外。 孙中山Vs康有为。革命派Vs保皇派。这里边隐藏着哪些历史秘闻?
争华侨先争洪门 不入洪门难安身
在谈到保皇派和革命派争夺华侨民众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这就是双方对洪门的争夺。换句话说,无论是保皇派,还是革命派,他们在北美的一切政治鼓动宣传,说到底就是争取洪门的归心。谁先赢得了洪门,谁就基本上赢得了那里的华侨。
洪门本为明末清初的民间组织。“溯咸同间,最初有所谓广德堂(四邑)、协义堂(三邑)、丹山堂(香山)者,亦统名为三合堂,是为秘密结社之嚆矢。……迨洪氏金陵溃后……其余党复以海外为尾闾(指太平天国失败后,洪秀全的部下逃到海外,继续秘密抗清)……其后统名为致公堂。致公堂者,三合会之总名也,各埠皆有;其名亦种种不一,而皆同宗致公”。洪门来到美洲后,组织致公堂相互联络。经过长期的展,洪门在北美牢牢扎稳了脚跟,在保皇派和革命派到来之前,可以说北美华侨一片“洪”。据说在19世纪末2o世纪初,加拿大华侨组织十之**为洪门致公堂所控制。1882-1912年,洪门致公堂由加拿大西部扩展到东部。全加洪门致公堂有6o多个组织,会员人数达2万多人,总堂设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府维多利亚的一个小岛上。但加拿大洪门致公堂势力最大的地方却在工商业达的太平洋海港温哥华。加拿大的致公堂与美国的致公堂南北呼应,互为欹角。美国的致公堂“总部设在旧金山大埠,他如纽约、芝加哥、波士顿、圣路易、费城、华盛顿、洛杉矶、西雅图、沙加缅度、钵仑等百数十埠,皆设分堂,凡有华侨驻在之地,莫不有之,咸隶属于旧金山。华侨名列会籍者十之**,其在大埠者,未入洪门尚可谋生,若在小埠,则非属致公堂会员,辄受排挤,故势力之大,为各团之冠”。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末的洪门会员早已忘记其职责之所在,这个百年老店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包装。但在没有新潮的思想灌进来之前,或者说在康有为的保皇会和孙中山的革命党人加入洪门之前,华侨上层所控制的洪门势力仍然充满传统的“原教旨主义”色彩。当保皇会先进入洪门的大院后,只要“理顺”了与华侨上层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地“理顺”了与洪门的关系,因而也就轻而易举地取得进入华侨社会的入门券。若离开了洪门,要想在华侨社会立足,简直难于上青天。康有为对加拿大洪门的“转化”最为典型。他到了加拿大后,便见风使舵,对“症”下药,一方面说“清帝乾隆,实为大学士陈宏谋之子,以吕易嬴,汉人江山恢复已久,殊无反清复明之必要”;另一方面,又宣扬光绪“胜于尧舜,贤于周孔,非保着他就要亡国”。他握有两张无人可有的王牌,一张是“光绪皇帝的御书衣带诏”,另一张是“光绪皇帝的老师”。打着这样的招牌进行鼓动宣传,保守的华侨民众便将之奉若神灵,于是纷纷加入保皇会。康有为由是顿收水到渠成、立竿见影之效,他一句“入会的捐财的,将来都可以升官晋爵,共享富贵”的空头支票和政治期货,便轻而易举地将大批希望国家富强的海外侨胞收进囊中。
康有为如鱼入渊 孙中山单刀赴会
把康有为与孙中山作一比较,可以现两人在对待洪门的态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孙中山次旅美时,欲实地考察华侨状况。此行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现了洪门这个在美国有悠久历史而又庞大的“反清复明”组织,知道华侨中十之七八为洪门中人,更现其会员因年代久远,已经淡忘原来宗旨,只知道入会是为了彼此患难扶助,而且很大一部分已加入了捷足先登的保皇会。“而洪门之众,乃始知彼等原为民族老革命党也”。可见,在洪门问题上,孙中山与康有为可谓心有灵犀,“英雄所见略同”。两人都现人多势众的洪门的实际所为与其宗旨名不副实,都想利用其为自己的事业服务。更有趣的是,无论是加拿大还是美国的洪门都很容易被说服。这说明,当时洪门名义上“反清复明”的远大抱负未变,但实际上已演变为一个非常现实和世俗的民间组织,遗存得最多的是忠信义气,这是洪门容易为人说服并分别为保皇会和革命党人所用的重要原因。
根据记载,19o4年4月1日,孙中山携带一纸假冒的夏威夷出生证,离开檀香山前往旧金山。此处应说明的是,孙中山此次赴美比19o5年康有为赴美的时间还早。问题在于,孙中山此次是“单刀赴会”。他在美国尚举目无“亲”,没有一个革命派同伴。康有为不同,他虽然来美的时间较晚,但保皇会早在19oo前后就已经相继建立起来。所以,康有为19o5年来美是“如鱼入渊”,而19o4年孙中山来美则是“举目无亲”。
孙中山来美之前,檀香山的保皇党分子陈继俨等就已探悉他的行踪,乃电告旧金山保皇党设法阻止他入境美国本土。该地保皇党便与清领事何佑联系,何佑复照会美国海关处,称“中国乱党孙某抵美,请禁阻入境”。由是孙中山4月6日在旧金山港口被拘,何佑又一口咬定其夏威夷出生证为伪造,致孙被拘留于码头上的木屋十余日,后求救于致公堂领伍盘照等人,方得入境,从而挫败了保皇派和清领事的图谋。5月24日,孙中山和致公堂大佬黄三德等一行出巡回演讲,取道南方铁路,经斐士那、比加非、洛杉矶、巴梳斐立士、巴士杰、组柯连、必珠堡、圣路易、关达、华盛顿、费城、波地摩、芝加哥等数地,最后到纽约。兜了一个大圈,宣传革命救国,取得可观效果。直到19o4年12月14日,孙中山才离开纽约前往伦敦。这样算来,孙中山前后在美国逗留了8个半月。而康有为复于19o5年2月12日自温哥华南游美国。到同年11月29日,康有为才从美国乘火车赴墨西哥,这段期间,康有为的足迹也遍及美国各地。
孙中山入境后,旋在美国华侨社会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动,虽然没有引起全美洪门“倒戈”,但也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先前华侨社会对保皇党一边倒的局面。洪门会众接受保皇会宣传已多,但尚未接受过了解大势深明大义的革命者的点拨,故孙中山的到来给洪门注入了新的政治生机。在洪门领袖的支持下,孙中山从洪门的立会宗旨入手,讲述洪门的创设历史。是时,孙中山问其会员,洪门宗旨“反清复明”为何意?“彼众多不能答也。”后来孙中山解释说,他们原来的宗旨,是反清复明,抱有种族主义的,因为保皇主义流行到海外,他们就归化为专想保护大清皇帝安全的保皇党。故由种族主义的会党,反变成保护大清皇帝的保皇党。通过宣传,这个以“反清复明”起家的民间老会党的会众才知道自己的组织原来还是个“反清”的老革命党,与保皇党的“保清”(以“保皇救国”相号召)有天壤之别。这一招对“破解”康有为保皇会的宣传顿收“点穴”之效。孙中山复向黄三德建议,在会员中进行一次总注册,让会员在明白会义的基础上重新登记,以图清本正源,走出困局,孙中山因而在组织上损伤了康有为在洪门的骨骼。另一方面,还借此为致公堂征集基金,筹募国内起义军饷。这种做法跟康有为的“招股投资”大有不同。客观上说,孙中山此举比不上康有为的做法有吸引力。但他此时半路杀出,至少对康有为的“招股投资”起了“减流”的作用。孙中山是次在美国华侨社会中也算取得了一定成功,孙中山后来回忆说:“予以此次漫游所到凡有华侨之处,莫不表示欢迎,较之往昔,大不同矣。
保皇会大肆攻击 中立华侨多倒戈
孙中山的活动使保皇会感到惶恐不安。所以如此,倒还不是因为孙中山言词犀利,每语往往中的,更重要的是洪门力量强大,控制了华侨的半壁江山。试想,美洲洪门会员达15万之众。他们倒向哪一边,不仅意味着另一边失去15万同情者和支持者,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将失去巨大的财力后援。在这一点上,无论是保皇党,还是革命党,都看得十分清楚。于是,在19o4年后保皇会的大小演讲会上,攻击孙中山和革命党便成为一项主要“议题”。《中国维新报》刊载了一大段杨咏雩攻击孙中山的演讲,是一则难得的一手材料。
杨咏雩的演讲是19o4年月5日在费城做的,其时孙中山刚到美国一个月左右。从杨咏雩对孙中山攻击的激烈程度来看,可见保皇党与革命党在美国的对峙从一开始便如同水火。杨咏雩其时的身份是纽约保皇会会员,《中国维新报》称其为“使员”,可能是纽约保皇会的“演说员”,特派到费城保皇会做专场演说。费城方面为了表示热烈欢迎,特派保皇会员梁护、林信等雇观音车至车站相迎,到保皇会及新民别墅稍事休息后,于如心酒楼宴叙。宴毕返会所,杨咏雩便应邀表演说:
弟以驽骇下驷,幸得随维新诸志士后,今承贵埠诸同胞以爱国之心,而爱及于吾会,因爱会而爱及于小弟。此所以令小弟有无限感触于心而不能已者也。……弟今日与诸君既自认为维新中人,则当担认天下兴亡之责任,勿谓此四万万人之事,非我一人之力所能为也。但以四万万视一,则一之成数少且小;合四万万为一,则成数多且大。譬之建九霄之高塔,需砖四万万,一砖之有不有,似何补于塔之高低?抑知塔之所以能高,实积四万万之一而成耳。及塔既成,中缺一窟,则此一砖,其有补于九层之塔也大矣。乃者强邻四逼,国命日危,我政府宴游酣睡如故,一若任人宰割,甘为奴隶马牛。诚令有志之士痛心疾于皇上之不能复位也。
从民族大义来说,他的这番话没有错,且很富哲理,充满感染力。但跟着杨咏雩话题一转,便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大肆攻击。两者的根本分歧是在中国是否要通过武力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是否要建立共和政体,如何对待外国侵略势力等原则问题上。杨咏雩演讲中对保皇会的极端保守观点表露无遗:
夫我会岂可任人攻击者乎?宗旨尊王,名正言顺,天下皆知。年来各埠同志,日见进步,人人讲大义,人人知爱国。惟其实定保皇立宪之目的,断未有改向方针之道理。今之时代,万万不能言革命者。何以故?盖各国之革命,必其政府与国民有密接苛虐之干涉,故人人怅恨,积怨必。而我政府则未有也,不过诸守旧大臣之**致弄成吾国不痛不痒之世界耳。至若我皇上之圣明,则为历代所未有,实为人民之兹父母也。一旦复位,立宪法,予民权,自能强中国,何必杀人流血,为此断不能得之事乎?
一句话,只要皇上复位变法,中国就可强大,不必流血死人,就可向现代社会转型。但是,如果实行革命,中国会怎么样?按照他的说法:
既内地教堂林立,倘一轻动,则各国调兵,藉保教护裔为名,是招灭亡。率我四万万同胞手足,永作犬羊奴隶,当不知孙某是承何心!竟认作此倒行逆施之手段,何以对中国!更何以对良心也!且革命非一手一足所能致,试问孙某有何地能聚此数万人以作乱乎?有何地可筹饷乎?何地为军火之接济乎?以政府俨然有一国之权,尚不能以敌强国,孙某欲以乌合之众,敌人素练之兵乎?内之何以自保,外之何以敌人?孙某自问,亦应索然矣!年来政府治乱党愈严,一有扰动,孙某家居外洋,吾同胞则妻子田庐尽居内地,果谁被其害乎?成则孙某为帝为王,败则我同胞断头流血。孙某方言舍身救民,何以搬家至檀山,安如盘石乎?家且不欲舍,况肯舍身乎?其家则恐被害,何独不恐吾同胞家属被害乎?是以居万全之地,直驱同胞于死地也,是何良心?伤哉痛哉!吾作此言,吾怒冲冠。吾与孙某非有私恨,惟其作此自亡其国之举动,吾不忍同胞受其愚,故以公义论,则吾不能已于言也。
这里所以不厌其详地将杨咏雩的演说照录下来,是因为这段话属将“保皇”与“革命”两个“议题”放在一起同时又褒此贬彼的典型之作,为今天观察了解当年旅美保皇派攻击革命派的立论根据提供了绝好素材。按照杨咏雩的说法,保皇派是一群救国救民于水火的和平义士,孙中山则成了“祸国殃民”的“罪魁祸”。保皇派不相信民众的力量,同时也看不到清政府风雨飘摇的腐朽本质,而只把国家的希望寄托于一个有名无实的贤明皇帝身上。不过,透过杨咏雩的这番演说,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旅美保皇党人在宣扬保皇、反对革命时,惯用的手法是宣传“革命恐怖论”。具体来说就是,一旦惊动外国教堂,则各国就会出兵“保教护裔”,中国顷刻就会陷于战乱,从而导致亡国。与此同时,极力宣传孙中山家小已经接至海外,无家破人亡之虞;而一旦革命,受害最大的还是华侨民众,他们在国内的家眷亲人难免刀兵之灾,杀身之祸,以此吓唬华侨民众。这两种宣传手法,合为一体使用,颇具效用。
在革命派与保皇派开始交锋的初期,后者的势力还是十分强大的。历史地看,尽管孙中山革命党人的政治理念比保皇会的理念更符合中国国情,尽管革命党其时在美国华侨民众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但要消除保皇会的影响,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革命党与保皇党成势必形成拉锯之势。保皇会所展的会员既有华侨上层人士,但大多为中下层华侨民众,而革命党所能吸引的展对象,则基本上为中下层华侨民众。因此,两大政治势力的争夺对象集中于中下层华侨民众。问题是,中下层华侨民众往往喜欢唯华侨上层人士之言之行是从,因此保皇派仍然拥有一批追随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孙中山革命党的力量对康有为保皇势力的冲击越来越迅猛。在激烈的人心争夺战中,越来越多的华侨,尤其是下层华侨民众,以及那些态度暧昧、徘徊于“保皇”与“革命”之间采取中间立场的华侨,也渐而对通过保皇运动改变现状失去信心和耐心,他们纷纷“倒戈”支持革命。
争夺战愈演愈烈 洪门分化难避免
孙中山的到来以及与保皇派的论战导致了美国华侨社会中洪门的分化。19o4年9月29日,亲保皇会的满浅拿省表雪地埠联兴堂在《中国维新报》上表《致金山大埠致公堂书》,猛烈谴责最先站在孙中山一边的旧金山洪顺堂以及接待过孙中山的洪门大佬黄三德对洪门的“背叛”。这是美国洪门因保皇与革命问题生分裂的一个标志**件,文曰:
当兹强邻逼胁无已时,国破家亡于眉睫,试问我兄弟能自免于奴隶牛马之日乎?若保皇会则报馆、学费、商务等,皆为世界最文明之事业。且人人知爱国心,年来外埠之民智,皆因之而大转移,宗旨之正大,会规之良善,已为中西通(同)人所共认。我等正宜奋协同保皇会,庶可救国种之危亡,虽不能计其成功之若何,然究不失为救国之志士。今竟不出此乃反对,日事攻击,与同种之人为敌,而忘异种之仇,惟恐国之不早亡,种之不早灭,丧心病狂,岂有过于此者哉?况洪顺堂设立例誓,载在条章,不得与凤仔同谋,共事泄漏花亭机关,今竟信头未干之孙贼,尊为神明,拜为大哥。请心自问,条章例誓,合当与否?我兄弟竟任其鬼蜮之手段,以公同创立之《大同报》,为彼攻击之具,肆行诽谤,余无别说。报馆体裁,果如是乎?我昆仲集股开创《大同报》,本为广开民智而设,岂应为此伤风败俗之事乎?举此报馆昆仲破费昆仲血汗之财,陷本堂于不仁不义之名,我实羞之。
在当时的形势下,洪门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洪门已经不再是建立在“反清复明”的虚拟理想上的政治组织,或者说,这种虚拟理想经过年深日久且日渐变味的酵,该到了理念上吐故纳新的时候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它不可能再以陈旧的政治理念作为何去何从的依归,它不得不在保皇和革命两者间做出抉择。也就是说,保皇派和革命派的到来,给了它理念上吐故纳新的机会。不管做出哪种抉择,是选择保皇,还是选择革命,都意味着洪门在新世纪伊始的次脱胎换骨。颇为有趣的是,在过去的岁月里,华侨社会没有办法改造洪门,而只能受其控制。到了这时,“外来”的保皇派和革命派却改造了洪门。换一个角度来看,在保皇会栖身于美国华侨社会以后,在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接受华侨社会的影响,而只有洪门是个例外:是保皇会改变了洪门,而不是相反。当然,孙中山革命派更是改造了洪门,使它与时俱进地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诚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191o年代,无论保皇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也不可能把所有洪门都聚纳在自己的旗帜下,对保皇和革命,洪门只能以一个自己的分裂,并分别跨向两个对立的团体,来表明跟旧包装、旧理念告别。不幸的是,这种跨越虽然是时代的进步,但却是在痛苦的分化中完成的。事实上,对洪门来说,跨越与分化是一对矛盾的双胞胎。在这个意义上,跨越带来了分化,分化也带来了跨越。
争华侨先争洪门 不入洪门难安身
在谈到保皇派和革命派争夺华侨民众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这就是双方对洪门的争夺。换句话说,无论是保皇派,还是革命派,他们在北美的一切政治鼓动宣传,说到底就是争取洪门的归心。谁先赢得了洪门,谁就基本上赢得了那里的华侨。
洪门本为明末清初的民间组织。“溯咸同间,最初有所谓广德堂(四邑)、协义堂(三邑)、丹山堂(香山)者,亦统名为三合堂,是为秘密结社之嚆矢。……迨洪氏金陵溃后……其余党复以海外为尾闾(指太平天国失败后,洪秀全的部下逃到海外,继续秘密抗清)……其后统名为致公堂。致公堂者,三合会之总名也,各埠皆有;其名亦种种不一,而皆同宗致公”。洪门来到美洲后,组织致公堂相互联络。经过长期的展,洪门在北美牢牢扎稳了脚跟,在保皇派和革命派到来之前,可以说北美华侨一片“洪”。据说在19世纪末2o世纪初,加拿大华侨组织十之**为洪门致公堂所控制。1882-1912年,洪门致公堂由加拿大西部扩展到东部。全加洪门致公堂有6o多个组织,会员人数达2万多人,总堂设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府维多利亚的一个小岛上。但加拿大洪门致公堂势力最大的地方却在工商业达的太平洋海港温哥华。加拿大的致公堂与美国的致公堂南北呼应,互为欹角。美国的致公堂“总部设在旧金山大埠,他如纽约、芝加哥、波士顿、圣路易、费城、华盛顿、洛杉矶、西雅图、沙加缅度、钵仑等百数十埠,皆设分堂,凡有华侨驻在之地,莫不有之,咸隶属于旧金山。华侨名列会籍者十之**,其在大埠者,未入洪门尚可谋生,若在小埠,则非属致公堂会员,辄受排挤,故势力之大,为各团之冠”。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末的洪门会员早已忘记其职责之所在,这个百年老店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包装。但在没有新潮的思想灌进来之前,或者说在康有为的保皇会和孙中山的革命党人加入洪门之前,华侨上层所控制的洪门势力仍然充满传统的“原教旨主义”色彩。当保皇会先进入洪门的大院后,只要“理顺”了与华侨上层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地“理顺”了与洪门的关系,因而也就轻而易举地取得进入华侨社会的入门券。若离开了洪门,要想在华侨社会立足,简直难于上青天。康有为对加拿大洪门的“转化”最为典型。他到了加拿大后,便见风使舵,对“症”下药,一方面说“清帝乾隆,实为大学士陈宏谋之子,以吕易嬴,汉人江山恢复已久,殊无反清复明之必要”;另一方面,又宣扬光绪“胜于尧舜,贤于周孔,非保着他就要亡国”。他握有两张无人可有的王牌,一张是“光绪皇帝的御书衣带诏”,另一张是“光绪皇帝的老师”。打着这样的招牌进行鼓动宣传,保守的华侨民众便将之奉若神灵,于是纷纷加入保皇会。康有为由是顿收水到渠成、立竿见影之效,他一句“入会的捐财的,将来都可以升官晋爵,共享富贵”的空头支票和政治期货,便轻而易举地将大批希望国家富强的海外侨胞收进囊中。
康有为如鱼入渊 孙中山单刀赴会
把康有为与孙中山作一比较,可以现两人在对待洪门的态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孙中山次旅美时,欲实地考察华侨状况。此行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现了洪门这个在美国有悠久历史而又庞大的“反清复明”组织,知道华侨中十之七八为洪门中人,更现其会员因年代久远,已经淡忘原来宗旨,只知道入会是为了彼此患难扶助,而且很大一部分已加入了捷足先登的保皇会。“而洪门之众,乃始知彼等原为民族老革命党也”。可见,在洪门问题上,孙中山与康有为可谓心有灵犀,“英雄所见略同”。两人都现人多势众的洪门的实际所为与其宗旨名不副实,都想利用其为自己的事业服务。更有趣的是,无论是加拿大还是美国的洪门都很容易被说服。这说明,当时洪门名义上“反清复明”的远大抱负未变,但实际上已演变为一个非常现实和世俗的民间组织,遗存得最多的是忠信义气,这是洪门容易为人说服并分别为保皇会和革命党人所用的重要原因。
根据记载,19o4年4月1日,孙中山携带一纸假冒的夏威夷出生证,离开檀香山前往旧金山。此处应说明的是,孙中山此次赴美比19o5年康有为赴美的时间还早。问题在于,孙中山此次是“单刀赴会”。他在美国尚举目无“亲”,没有一个革命派同伴。康有为不同,他虽然来美的时间较晚,但保皇会早在19oo前后就已经相继建立起来。所以,康有为19o5年来美是“如鱼入渊”,而19o4年孙中山来美则是“举目无亲”。
孙中山来美之前,檀香山的保皇党分子陈继俨等就已探悉他的行踪,乃电告旧金山保皇党设法阻止他入境美国本土。该地保皇党便与清领事何佑联系,何佑复照会美国海关处,称“中国乱党孙某抵美,请禁阻入境”。由是孙中山4月6日在旧金山港口被拘,何佑又一口咬定其夏威夷出生证为伪造,致孙被拘留于码头上的木屋十余日,后求救于致公堂领伍盘照等人,方得入境,从而挫败了保皇派和清领事的图谋。5月24日,孙中山和致公堂大佬黄三德等一行出巡回演讲,取道南方铁路,经斐士那、比加非、洛杉矶、巴梳斐立士、巴士杰、组柯连、必珠堡、圣路易、关达、华盛顿、费城、波地摩、芝加哥等数地,最后到纽约。兜了一个大圈,宣传革命救国,取得可观效果。直到19o4年12月14日,孙中山才离开纽约前往伦敦。这样算来,孙中山前后在美国逗留了8个半月。而康有为复于19o5年2月12日自温哥华南游美国。到同年11月29日,康有为才从美国乘火车赴墨西哥,这段期间,康有为的足迹也遍及美国各地。
孙中山入境后,旋在美国华侨社会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动,虽然没有引起全美洪门“倒戈”,但也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先前华侨社会对保皇党一边倒的局面。洪门会众接受保皇会宣传已多,但尚未接受过了解大势深明大义的革命者的点拨,故孙中山的到来给洪门注入了新的政治生机。在洪门领袖的支持下,孙中山从洪门的立会宗旨入手,讲述洪门的创设历史。是时,孙中山问其会员,洪门宗旨“反清复明”为何意?“彼众多不能答也。”后来孙中山解释说,他们原来的宗旨,是反清复明,抱有种族主义的,因为保皇主义流行到海外,他们就归化为专想保护大清皇帝安全的保皇党。故由种族主义的会党,反变成保护大清皇帝的保皇党。通过宣传,这个以“反清复明”起家的民间老会党的会众才知道自己的组织原来还是个“反清”的老革命党,与保皇党的“保清”(以“保皇救国”相号召)有天壤之别。这一招对“破解”康有为保皇会的宣传顿收“点穴”之效。孙中山复向黄三德建议,在会员中进行一次总注册,让会员在明白会义的基础上重新登记,以图清本正源,走出困局,孙中山因而在组织上损伤了康有为在洪门的骨骼。另一方面,还借此为致公堂征集基金,筹募国内起义军饷。这种做法跟康有为的“招股投资”大有不同。客观上说,孙中山此举比不上康有为的做法有吸引力。但他此时半路杀出,至少对康有为的“招股投资”起了“减流”的作用。孙中山是次在美国华侨社会中也算取得了一定成功,孙中山后来回忆说:“予以此次漫游所到凡有华侨之处,莫不表示欢迎,较之往昔,大不同矣。
保皇会大肆攻击 中立华侨多倒戈
孙中山的活动使保皇会感到惶恐不安。所以如此,倒还不是因为孙中山言词犀利,每语往往中的,更重要的是洪门力量强大,控制了华侨的半壁江山。试想,美洲洪门会员达15万之众。他们倒向哪一边,不仅意味着另一边失去15万同情者和支持者,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将失去巨大的财力后援。在这一点上,无论是保皇党,还是革命党,都看得十分清楚。于是,在19o4年后保皇会的大小演讲会上,攻击孙中山和革命党便成为一项主要“议题”。《中国维新报》刊载了一大段杨咏雩攻击孙中山的演讲,是一则难得的一手材料。
杨咏雩的演讲是19o4年月5日在费城做的,其时孙中山刚到美国一个月左右。从杨咏雩对孙中山攻击的激烈程度来看,可见保皇党与革命党在美国的对峙从一开始便如同水火。杨咏雩其时的身份是纽约保皇会会员,《中国维新报》称其为“使员”,可能是纽约保皇会的“演说员”,特派到费城保皇会做专场演说。费城方面为了表示热烈欢迎,特派保皇会员梁护、林信等雇观音车至车站相迎,到保皇会及新民别墅稍事休息后,于如心酒楼宴叙。宴毕返会所,杨咏雩便应邀表演说:
弟以驽骇下驷,幸得随维新诸志士后,今承贵埠诸同胞以爱国之心,而爱及于吾会,因爱会而爱及于小弟。此所以令小弟有无限感触于心而不能已者也。……弟今日与诸君既自认为维新中人,则当担认天下兴亡之责任,勿谓此四万万人之事,非我一人之力所能为也。但以四万万视一,则一之成数少且小;合四万万为一,则成数多且大。譬之建九霄之高塔,需砖四万万,一砖之有不有,似何补于塔之高低?抑知塔之所以能高,实积四万万之一而成耳。及塔既成,中缺一窟,则此一砖,其有补于九层之塔也大矣。乃者强邻四逼,国命日危,我政府宴游酣睡如故,一若任人宰割,甘为奴隶马牛。诚令有志之士痛心疾于皇上之不能复位也。
从民族大义来说,他的这番话没有错,且很富哲理,充满感染力。但跟着杨咏雩话题一转,便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大肆攻击。两者的根本分歧是在中国是否要通过武力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是否要建立共和政体,如何对待外国侵略势力等原则问题上。杨咏雩演讲中对保皇会的极端保守观点表露无遗:
夫我会岂可任人攻击者乎?宗旨尊王,名正言顺,天下皆知。年来各埠同志,日见进步,人人讲大义,人人知爱国。惟其实定保皇立宪之目的,断未有改向方针之道理。今之时代,万万不能言革命者。何以故?盖各国之革命,必其政府与国民有密接苛虐之干涉,故人人怅恨,积怨必。而我政府则未有也,不过诸守旧大臣之**致弄成吾国不痛不痒之世界耳。至若我皇上之圣明,则为历代所未有,实为人民之兹父母也。一旦复位,立宪法,予民权,自能强中国,何必杀人流血,为此断不能得之事乎?
一句话,只要皇上复位变法,中国就可强大,不必流血死人,就可向现代社会转型。但是,如果实行革命,中国会怎么样?按照他的说法:
既内地教堂林立,倘一轻动,则各国调兵,藉保教护裔为名,是招灭亡。率我四万万同胞手足,永作犬羊奴隶,当不知孙某是承何心!竟认作此倒行逆施之手段,何以对中国!更何以对良心也!且革命非一手一足所能致,试问孙某有何地能聚此数万人以作乱乎?有何地可筹饷乎?何地为军火之接济乎?以政府俨然有一国之权,尚不能以敌强国,孙某欲以乌合之众,敌人素练之兵乎?内之何以自保,外之何以敌人?孙某自问,亦应索然矣!年来政府治乱党愈严,一有扰动,孙某家居外洋,吾同胞则妻子田庐尽居内地,果谁被其害乎?成则孙某为帝为王,败则我同胞断头流血。孙某方言舍身救民,何以搬家至檀山,安如盘石乎?家且不欲舍,况肯舍身乎?其家则恐被害,何独不恐吾同胞家属被害乎?是以居万全之地,直驱同胞于死地也,是何良心?伤哉痛哉!吾作此言,吾怒冲冠。吾与孙某非有私恨,惟其作此自亡其国之举动,吾不忍同胞受其愚,故以公义论,则吾不能已于言也。
这里所以不厌其详地将杨咏雩的演说照录下来,是因为这段话属将“保皇”与“革命”两个“议题”放在一起同时又褒此贬彼的典型之作,为今天观察了解当年旅美保皇派攻击革命派的立论根据提供了绝好素材。按照杨咏雩的说法,保皇派是一群救国救民于水火的和平义士,孙中山则成了“祸国殃民”的“罪魁祸”。保皇派不相信民众的力量,同时也看不到清政府风雨飘摇的腐朽本质,而只把国家的希望寄托于一个有名无实的贤明皇帝身上。不过,透过杨咏雩的这番演说,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旅美保皇党人在宣扬保皇、反对革命时,惯用的手法是宣传“革命恐怖论”。具体来说就是,一旦惊动外国教堂,则各国就会出兵“保教护裔”,中国顷刻就会陷于战乱,从而导致亡国。与此同时,极力宣传孙中山家小已经接至海外,无家破人亡之虞;而一旦革命,受害最大的还是华侨民众,他们在国内的家眷亲人难免刀兵之灾,杀身之祸,以此吓唬华侨民众。这两种宣传手法,合为一体使用,颇具效用。
在革命派与保皇派开始交锋的初期,后者的势力还是十分强大的。历史地看,尽管孙中山革命党人的政治理念比保皇会的理念更符合中国国情,尽管革命党其时在美国华侨民众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但要消除保皇会的影响,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革命党与保皇党成势必形成拉锯之势。保皇会所展的会员既有华侨上层人士,但大多为中下层华侨民众,而革命党所能吸引的展对象,则基本上为中下层华侨民众。因此,两大政治势力的争夺对象集中于中下层华侨民众。问题是,中下层华侨民众往往喜欢唯华侨上层人士之言之行是从,因此保皇派仍然拥有一批追随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孙中山革命党的力量对康有为保皇势力的冲击越来越迅猛。在激烈的人心争夺战中,越来越多的华侨,尤其是下层华侨民众,以及那些态度暧昧、徘徊于“保皇”与“革命”之间采取中间立场的华侨,也渐而对通过保皇运动改变现状失去信心和耐心,他们纷纷“倒戈”支持革命。
争夺战愈演愈烈 洪门分化难避免
孙中山的到来以及与保皇派的论战导致了美国华侨社会中洪门的分化。19o4年9月29日,亲保皇会的满浅拿省表雪地埠联兴堂在《中国维新报》上表《致金山大埠致公堂书》,猛烈谴责最先站在孙中山一边的旧金山洪顺堂以及接待过孙中山的洪门大佬黄三德对洪门的“背叛”。这是美国洪门因保皇与革命问题生分裂的一个标志**件,文曰:
当兹强邻逼胁无已时,国破家亡于眉睫,试问我兄弟能自免于奴隶牛马之日乎?若保皇会则报馆、学费、商务等,皆为世界最文明之事业。且人人知爱国心,年来外埠之民智,皆因之而大转移,宗旨之正大,会规之良善,已为中西通(同)人所共认。我等正宜奋协同保皇会,庶可救国种之危亡,虽不能计其成功之若何,然究不失为救国之志士。今竟不出此乃反对,日事攻击,与同种之人为敌,而忘异种之仇,惟恐国之不早亡,种之不早灭,丧心病狂,岂有过于此者哉?况洪顺堂设立例誓,载在条章,不得与凤仔同谋,共事泄漏花亭机关,今竟信头未干之孙贼,尊为神明,拜为大哥。请心自问,条章例誓,合当与否?我兄弟竟任其鬼蜮之手段,以公同创立之《大同报》,为彼攻击之具,肆行诽谤,余无别说。报馆体裁,果如是乎?我昆仲集股开创《大同报》,本为广开民智而设,岂应为此伤风败俗之事乎?举此报馆昆仲破费昆仲血汗之财,陷本堂于不仁不义之名,我实羞之。
在当时的形势下,洪门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洪门已经不再是建立在“反清复明”的虚拟理想上的政治组织,或者说,这种虚拟理想经过年深日久且日渐变味的酵,该到了理念上吐故纳新的时候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它不可能再以陈旧的政治理念作为何去何从的依归,它不得不在保皇和革命两者间做出抉择。也就是说,保皇派和革命派的到来,给了它理念上吐故纳新的机会。不管做出哪种抉择,是选择保皇,还是选择革命,都意味着洪门在新世纪伊始的次脱胎换骨。颇为有趣的是,在过去的岁月里,华侨社会没有办法改造洪门,而只能受其控制。到了这时,“外来”的保皇派和革命派却改造了洪门。换一个角度来看,在保皇会栖身于美国华侨社会以后,在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接受华侨社会的影响,而只有洪门是个例外:是保皇会改变了洪门,而不是相反。当然,孙中山革命派更是改造了洪门,使它与时俱进地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诚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191o年代,无论保皇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也不可能把所有洪门都聚纳在自己的旗帜下,对保皇和革命,洪门只能以一个自己的分裂,并分别跨向两个对立的团体,来表明跟旧包装、旧理念告别。不幸的是,这种跨越虽然是时代的进步,但却是在痛苦的分化中完成的。事实上,对洪门来说,跨越与分化是一对矛盾的双胞胎。在这个意义上,跨越带来了分化,分化也带来了跨越。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