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6 第九十五章 秋水园的新发明
- 97 第九十六章 洪武三十年
- 98 第九十七章 半自动
- 99 第九十八章 病危
- 100 第九十九章 朱元璋的儿子们
- 101 第一百章 行动
- 102 第一百零一章 张桓
- 103 第一百零二章 北上西进
- 104 第一百零三章 祝寿
- 105 第一百零四章 秋水纺纱厂
- 106 第一百零五章 驾崩
- 107 第一百零六章 国不可一日无君
- 108 第一百零七章 登基大典
- 109 第一百零八章 天下第一
- 110 第一百零九章 收割机与专利局
- 111 第一百一十章 开业
- 112 第一百一十一章 立太子
- 113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兰州烧饼
- 114 第一百一十三章 鸳鸯浴
- 115 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还要
- 116 第一百一十五章 流氓皇帝
- 117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第一件专利产品(上)
- 118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明第一件专利产品(下)
- 119 第一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来
- 120 第一百一十九章 决心【第一章,求首订】
- 121 第一百二十章 叛徒【第二更,求订阅】
- 122 第一百二十一章 士子【第一更】
- 123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伦【第二更】
- 124 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上杀人了
- 125 第一百二十四章 修书【第二更】
- 126 第一百二十五章 爆发
- 127 第一百二十六章 战前总动员
- 128 第一百二十七章 南下
- 129 第一百二十八章 靖难(一)
- 130 第一百二十九章 靖难(二)
- 131 第一百三十章 靖难(三)
- 132 第一百三十一章 靖难(四)
- 133 第一百三十二章 前后夹击
- 134 第一百三十三章 后院起火
- 135 第一百三十四章 女人香
- 136 第一百三十五章 儿女情长
- 137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农问题
- 138 第一百三十七章 国家科学院1
- 139 第一百三十八章 国家科学院2
- 140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朱棣上京
- 141 第一百四十章 科学院揭牌
- 142 第一百四十一章 封赏
- 143 第一百四十二章 台湾
- 144 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科举1
- 145 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科举2
- 146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朝会
- 147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开放
- 148 第一百四十七章 打倭寇
- 149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明报业集团
- 150 第一百四十九章 【扬威】
- 151 第一百五十章 戴绿帽的禹
- 152 第一百五十一章 出海
- 153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复仇者
- 154 第一百五十三章 红灯区
- 155 第一百五十五章 你太丑了
- 156 第一百五十六章 民族之根
- 157 第一百五十七章 条件
- 158 第一百五十八章 女眷
- 159 第一百六十章 高丽
- 160 第一百六十一章 投降
- 161 第一百六十二章 李玉兰
- 162 第一百六十三章 回国
- 163 第一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一天
- 164 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平老外
- 165 第一百六十六章 反叛的筹码
- 166 第一百六十七章 筹码不够
- 167 第一百六十八章 图谋
- 168 第一百六十九章 旧人
- 169 第一百七十章 斥候
- 170 第一百七十一章 客栈
- 171 第一百七十二章 马萧的消息
- 172 第一百七十三章 出发
- 173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峰山
- 174 第一百七十四章 交战
- 175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人弹
- 176 第一百七十六章 决胜
- 177 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尾
- 178 第一百七十八章 无语的章节
- 179 第一百七十九章 蒙古军营
- 180 第一百八十章 回家
- 181 第一百八十一章 跨时代
- 182 第一百八十二章 【旖旎】(儿童节求礼物)
- 183 第一百八十三章 火车
- 184 第一百八十四章 教科书
- 185 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版号
- 186 第一百八十六章 觐见
- 187 第一百八十七章 开会(一)
- 188 第一百八十八章 开会(二)
- 189 第一百八十九章 思维混乱
- 190 第一百九十章 不是结局的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零五章 驾崩
第一百零五章 驾崩
人事有代谢,这话不知道是谁说的,反正朱允文就觉得这句话挺对的,人都是要老的嘛,老了就得死,只有老的生命离开,才会给新的生命腾出位置来。 如果皇帝真能万岁万岁万万岁的话,我们现在还能见着秦始皇。
朱允文开始觉得权利是一件很好玩的东西,不过现在他有些想要推翻这个想法,自从朱元璋把每天批阅奏章的事情交给他以后,他才终于知道什么叫做累得欲死欲仙。这还只是批阅奏章而已,早朝早就停了,要是再加上那事情的话,那忙碌的事情就太多了,想一想都觉得可怕。
现在朱允文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天天还没亮,外面就有一个太监喊:“长孙殿下。”然后他就要起床,洗漱完毕之后就去批阅奏章,过一会儿太监就会把早藏送到他面前,吃完以后继续批阅,知道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处理完才能回东宫去。而每次他回去的时候,马晓羽她们都已经快要洗洗睡了。曾今无数次地,朱允文深切地怀念起了宰相制度。
这一天早上,外面依旧有太监喊:“长孙殿下。”声音又尖又细,比往常要难听多了。朱允文差点出去骂街了,一大清早喊这么难听,还让不让人活了?不过,等他出去的时候,这话就说不出来了,因为外面那太监正在哭。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细皮嫩肉面色红润不男不女的人捏着兰花指哭泣的样子,那是有多么的恐怖。朱允文当下就狠狠地打了个冷颤,问道:“怎么回事啊?一大清早地哭哭哭。”
“皇上驾崩了。”那太监说出了一句让朱允文惊呆了的话。什么?朱元璋死了?怎么可能?他低头算了一下,距离朱元璋上次生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科举考试也举行了一次春帏,那么,现在是洪武三十一年,那个……朱元璋好像就是这一年死的。
“快带我去看看。”这个时候,朱允文也顾不得问那么多了,说话间已经飞快地跑了出去。马晓羽刚好从门口路过,看见他这么疯狂,于是问道:“做什么呀这么急,慢一些。”
朱允文说:“皇爷爷驾崩了。”马晓羽一听,出一声高分贝的“啊”然后说:“这是真的吗?小红,小仓优子,我们过去看看吧。”说着抱起还在睡觉的朱文奎就跟在了朱允文的后面。也幸好朱元璋的老婆是大脚,托了她的福,明朝的缠足陋习并不是很严重,大脚女人满大街都是。也幸好是这样,马晓羽才能跑起来,不然的话她自己都能把自己摔死。
在路上,朱允文看到许多的太监来回奔跑,想必是去通知其他的人去了,朱允文不管这些,直接冲进朱元璋休息的内室,眼前的一幕,让他相信了,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些就住在这里的嫔妃们已经早到了,围着朱元璋的尸体放肆地哭泣者,朱允文走过去,摸了摸朱元璋的手,已经是冰冷的了。他转头大声喊:“御医,御医呢?”他知道,现在就算是神仙下凡也无能为力了,何况这个世界有没有神仙还两说呢。他之所以叫御医,只是想确认一下朱元璋的死亡时间而已。
他后面的太监说:“长孙殿下,已经有人去找太医了,相信很快就会到的。”话还没说完,就有人跑了进来,正是匆忙赶过来的太医。他对着朱允文磕头道:“长孙殿下。”朱允文不耐烦地说:“不要讲那些繁文缛节了,快点过来看看吧。”说着自己往旁边挪了挪身子。
太医仔细地给朱元璋把脉,又翻开眼皮看了看,跪下来说道:“长孙殿下请节哀。”
朱允文说:“快说说是什么时辰的事。”
太医说:“应该是夜里丑时到寅时之间。”朱允文掐指一算,没算出来,他说:“好了,没你事了,退下吧。”那太医满脸冷汗地下去了,朱允文寻思着,这个时候天气已经暖了,尸体是不能久放的,只能尽快下葬了。这个时候,他就显示出作为一个穿越人士的优越性来了,他冷静地指挥道:“派快马,向各位皇叔通报皇爷爷驾崩的消息,迅关闭城门。准备行丧事宜。对了,不准用活人殉葬。”那些嫔妃宫女们听到他这句话,脸上闪现出一丝异样的表情,不过这对于她们来说绝对是好事,她们没有反对的道理。
“唉……”走在寂静的林荫道上,朱允文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这朱元璋死的太不是时候了。你说你再迟几年,等我把全部士兵全部背上机枪,或者是财力雄厚到随便就能影响一国经济的时候,那时候再死也不迟嘛。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朱元璋真的还活蹦乱跳的话也不好,那样的话还有什么机会来展资本主义?明朝中期的时候西方国家就开始崛起了,必须要赶在他们前面,不然的话就只能是走历史的老路。
小仓优子倚着朱允文的胳膊,说:“长孙殿下为什么叹气呢?”在她看来,老人死了就死了吧,有什么好叹气的,人死又不能复生,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孝敬,死了才来哭泣,看起来感情都假了。
朱允文看着这个人间尤物,心里更加郁闷了,以前倒还好,就算是抗不过朱棣还可以卷铺盖走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倒好,直接来了三个老婆一个儿子。想跑都跑不了了。他摸了下小仓优子的头,说:“你还是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啊。”这话说得小仓优子莫名其妙,不过无所谓啦,她现在全部心思都在朱允文身上,中国国情关她屁事。
“小红呢?她不是和你一起的么?”走了一段,朱允文开口问道。
小仓优子说:“哦,我刚才都和她在一起呢,这会儿可能还在那里吧,还有马晓羽,可怜的人,哭得那么伤心,朱文奎都被她感染了。”看来她来中国的时间还不够长,对朱元璋的感情还是很淡的,对哭丧这么高深的事情完全搞不明白。
既然小红她们都还在那里,朱允文也就不多问了,中国女人大多都是多愁善感的,既然她们要哭,就让她们去哭一会儿吧。回到东宫,朱允文就把自己关进了书房里去,他必须要思考一下,接下去自己应该怎么走。用不了多久,自己就会当皇帝,当上皇帝以后呢?第一步该怎么走?那朱棣什么时候会起兵,他是用什么理由起兵的?这些都要搞清楚啊。如果阻止不了朱棣起兵的话,能够拖一段时间就拖吧。现在对于他来说,每一天都是宝贵的。每多造出一把枪来,他赢的机会就大了一分。根据探子来报,自从那次姚广孝把和谐号带回去以后,朱棣就一直在组织人进行研究,但是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进展。这对朱允文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想来想去,朱允文还是决定,船到桥头自然直,自己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爷们,总不可能连十四世纪的人都干不过吧?
朱允文开始觉得权利是一件很好玩的东西,不过现在他有些想要推翻这个想法,自从朱元璋把每天批阅奏章的事情交给他以后,他才终于知道什么叫做累得欲死欲仙。这还只是批阅奏章而已,早朝早就停了,要是再加上那事情的话,那忙碌的事情就太多了,想一想都觉得可怕。
现在朱允文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天天还没亮,外面就有一个太监喊:“长孙殿下。”然后他就要起床,洗漱完毕之后就去批阅奏章,过一会儿太监就会把早藏送到他面前,吃完以后继续批阅,知道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处理完才能回东宫去。而每次他回去的时候,马晓羽她们都已经快要洗洗睡了。曾今无数次地,朱允文深切地怀念起了宰相制度。
这一天早上,外面依旧有太监喊:“长孙殿下。”声音又尖又细,比往常要难听多了。朱允文差点出去骂街了,一大清早喊这么难听,还让不让人活了?不过,等他出去的时候,这话就说不出来了,因为外面那太监正在哭。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细皮嫩肉面色红润不男不女的人捏着兰花指哭泣的样子,那是有多么的恐怖。朱允文当下就狠狠地打了个冷颤,问道:“怎么回事啊?一大清早地哭哭哭。”
“皇上驾崩了。”那太监说出了一句让朱允文惊呆了的话。什么?朱元璋死了?怎么可能?他低头算了一下,距离朱元璋上次生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科举考试也举行了一次春帏,那么,现在是洪武三十一年,那个……朱元璋好像就是这一年死的。
“快带我去看看。”这个时候,朱允文也顾不得问那么多了,说话间已经飞快地跑了出去。马晓羽刚好从门口路过,看见他这么疯狂,于是问道:“做什么呀这么急,慢一些。”
朱允文说:“皇爷爷驾崩了。”马晓羽一听,出一声高分贝的“啊”然后说:“这是真的吗?小红,小仓优子,我们过去看看吧。”说着抱起还在睡觉的朱文奎就跟在了朱允文的后面。也幸好朱元璋的老婆是大脚,托了她的福,明朝的缠足陋习并不是很严重,大脚女人满大街都是。也幸好是这样,马晓羽才能跑起来,不然的话她自己都能把自己摔死。
在路上,朱允文看到许多的太监来回奔跑,想必是去通知其他的人去了,朱允文不管这些,直接冲进朱元璋休息的内室,眼前的一幕,让他相信了,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些就住在这里的嫔妃们已经早到了,围着朱元璋的尸体放肆地哭泣者,朱允文走过去,摸了摸朱元璋的手,已经是冰冷的了。他转头大声喊:“御医,御医呢?”他知道,现在就算是神仙下凡也无能为力了,何况这个世界有没有神仙还两说呢。他之所以叫御医,只是想确认一下朱元璋的死亡时间而已。
他后面的太监说:“长孙殿下,已经有人去找太医了,相信很快就会到的。”话还没说完,就有人跑了进来,正是匆忙赶过来的太医。他对着朱允文磕头道:“长孙殿下。”朱允文不耐烦地说:“不要讲那些繁文缛节了,快点过来看看吧。”说着自己往旁边挪了挪身子。
太医仔细地给朱元璋把脉,又翻开眼皮看了看,跪下来说道:“长孙殿下请节哀。”
朱允文说:“快说说是什么时辰的事。”
太医说:“应该是夜里丑时到寅时之间。”朱允文掐指一算,没算出来,他说:“好了,没你事了,退下吧。”那太医满脸冷汗地下去了,朱允文寻思着,这个时候天气已经暖了,尸体是不能久放的,只能尽快下葬了。这个时候,他就显示出作为一个穿越人士的优越性来了,他冷静地指挥道:“派快马,向各位皇叔通报皇爷爷驾崩的消息,迅关闭城门。准备行丧事宜。对了,不准用活人殉葬。”那些嫔妃宫女们听到他这句话,脸上闪现出一丝异样的表情,不过这对于她们来说绝对是好事,她们没有反对的道理。
“唉……”走在寂静的林荫道上,朱允文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这朱元璋死的太不是时候了。你说你再迟几年,等我把全部士兵全部背上机枪,或者是财力雄厚到随便就能影响一国经济的时候,那时候再死也不迟嘛。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朱元璋真的还活蹦乱跳的话也不好,那样的话还有什么机会来展资本主义?明朝中期的时候西方国家就开始崛起了,必须要赶在他们前面,不然的话就只能是走历史的老路。
小仓优子倚着朱允文的胳膊,说:“长孙殿下为什么叹气呢?”在她看来,老人死了就死了吧,有什么好叹气的,人死又不能复生,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孝敬,死了才来哭泣,看起来感情都假了。
朱允文看着这个人间尤物,心里更加郁闷了,以前倒还好,就算是抗不过朱棣还可以卷铺盖走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倒好,直接来了三个老婆一个儿子。想跑都跑不了了。他摸了下小仓优子的头,说:“你还是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啊。”这话说得小仓优子莫名其妙,不过无所谓啦,她现在全部心思都在朱允文身上,中国国情关她屁事。
“小红呢?她不是和你一起的么?”走了一段,朱允文开口问道。
小仓优子说:“哦,我刚才都和她在一起呢,这会儿可能还在那里吧,还有马晓羽,可怜的人,哭得那么伤心,朱文奎都被她感染了。”看来她来中国的时间还不够长,对朱元璋的感情还是很淡的,对哭丧这么高深的事情完全搞不明白。
既然小红她们都还在那里,朱允文也就不多问了,中国女人大多都是多愁善感的,既然她们要哭,就让她们去哭一会儿吧。回到东宫,朱允文就把自己关进了书房里去,他必须要思考一下,接下去自己应该怎么走。用不了多久,自己就会当皇帝,当上皇帝以后呢?第一步该怎么走?那朱棣什么时候会起兵,他是用什么理由起兵的?这些都要搞清楚啊。如果阻止不了朱棣起兵的话,能够拖一段时间就拖吧。现在对于他来说,每一天都是宝贵的。每多造出一把枪来,他赢的机会就大了一分。根据探子来报,自从那次姚广孝把和谐号带回去以后,朱棣就一直在组织人进行研究,但是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进展。这对朱允文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想来想去,朱允文还是决定,船到桥头自然直,自己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爷们,总不可能连十四世纪的人都干不过吧?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