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楔子 轮回
- 2 第一节 羽山大战(上)
- 3 第二节 羽山大战(下)
- 4 第三节 楚伯少阳
- 5 第四节 空谷往事
- 6 第五节 玉壁美人
- 7 第六节 玄火摧心
- 8 第七节 空谷巫法
- 9 第八节 天子诏书
- 10 第九节 江边“尧渡”
- 11 第十节 瑶姬独舞
- 12 第十一节 血溅瑶花
- 13 第十二节 避水剑痴
- 14 第十三节 仗义少年
- 15 第十四节 别有洞天
- 16 第五节 避水剑决
- 17 第十六节 瑶曲扶风
- 18 第十七章 拜师取剑
- 19 第十八章 九幽冥鸟
- 20 第 十九章 奇峰异池
- 21 第二十章 黑衣女子
- 22 第二十一章 过往恩怨
- 23 第二十二章 避水丹心
- 24 第二十三章 大楚水师
- 25 第二十四章 一败涂地
- 26 第二十五章 再败涂地
- 27 第二十六章 凶师飞蝠
- 28 第二十七章 淮水水妖
- 29 第二十八章 久别重逢
- 30 第二十九章 龙宣太子
- 31 第三十章 海底鲛宫
- 32 第三十一章 群英舌战
- 33 第三十二章 假戏真做
- 34 第三十三章 幽姬姑姑
- 35 第三十四章 神秘荒殿
- 36 第三十五章 生死相交
- 37 第三十六章 前尘遗梦
- 38 第三十七章 重瞳偃王
- 39 第三十八章 兄弟阋墙
- 40 第三十九章 四鬼遁形
- 41 第四十章 三族乱战
- 42 第四十一章 水族神上
- 43 第四十二章 师徒相见
- 44 第四十三章 一往无前
- 45 第四十四章 国仇家恨
- 46 第四十五章 矫猿难缚
- 47 第四十六章 水神瑶乙
- 48 第四十七章 惊世一战
- 49 第四十八章 启程前夕
- 50 第四十九章 曲阜风云
- 51 第五十章 婚礼前夕
- 52 第五十一章 疑窦丛生
- 53 第五十二章 虚虚实实
- 54 第五十三章 齐国阴谋
- 55 敌五十四章 独斗群雄
- 56 第五十五章 君子小人
- 57 第五十六章 妖女本性
- 58 第五十七章 泗云大婚
- 59 第五十八章 风雨欲来
- 60 第五十九章 阴谋阳谋
- 61 第六十章 阴谋缠斗
- 62 第六十一章 英雄末路
- 63 第六十二章 惊龙莫敌
- 64 第六十三章 青山依在
- 65 第六十四章 谁是黄雀
- 66 第六十五章 夜黑风林
- 67 第六十六章 血海深仇
- 68 第六十七章 天下第一
- 69 第六十八章 声东击西
- 70 第六十九章 寿元终尽
- 71 第七十章 陈年旧事
- 72 第七十一章 情根深种
- 73 第七十二章 青青子衿
- 74 第 七十三章 瑶池故事
- 75 第七十四章 结义金兰
- 76 第 七十五章 楚国云梦
- 77 第七十六章 琼浆玉液
- 78 第七十七章 酒过五味
- 79 第七十八章 霸王破阵
- 80 第七十九章 酒神歌声
- 81 第八十章 大楚内乱
- 82 第八十一章 水火相生
- 83 第八十二章 巴蛇吞象
- 84 第八十三章 兄弟同心
- 85 第八十四章 各取所需
- 86 第八十五章 灰飞烟灭
- 87 第八十六章 云梦苍茫
- 88 第八十七章 项江往事
- 89 第八十八章 东夷苗种
- 90 第八十九章 再入虎口
- 91 第九十章 玄商汤誓
- 92 第九十一章 鬼山群峰
- 93 第九十二章 奈何忘川
- 94 第九十三章 牛头马面
- 95 第九十四章 阎罗十殿
- 96 第九十五章 小鬼引路
- 97 第九十六章 先祖被困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节 江边“尧渡”
第九节 江边“尧渡”
这场大雨来的快,去的也急。巨大的松树下,残留着许多人为痕迹。突然,三道黑影鬼魅般跳到化为灰烬的火迹前,其中一身材高大者,触手一摸,余温缭绕,道:“灰烬尚有温度,他们应该还未走远。”
一个黑衣人冷笑道:“此人中了赤蚊蛊毒,逃不出我们的手掌心,快追!“罢,三人复又往北御风而去。
黄昏将至,残阳似血,迤逦绵延的群山此刻镀上了一层绚丽的金色,夏日晚风吹来,郁郁葱葱的层林“簌簌”摇摆。将枝头挂着的一颗颗水珠摇落纷扬。
雨后空气清新芬芳,归巢的鸟儿叽叽喳喳。瑶姬御着白绫在林中悠悠飞行,乙坐在似软非软,似虚还实的白绫上悠然自得,轻哼曲,到是白紧闭双眼,匍匐在白绫之上,甚为惧高。
乙从怀中掏出了飞龙书筒,端详良久,亦找不出破解门道,抱怨道:“这天子诏书果然有些门道,当真不是我这种人能够一睹天颜的。”
瑶姬站在白绫前首,倚风自立,衣玦飘舞,此刻听了身后乙抱怨,不禁莞尔道:“乙,借我一观。”乙早就习惯瑶姬姐姐凝思入定了,此刻听闻瑶姬姐姐对此书筒也感兴趣,忙不迭的奉过书筒,兴高采烈地道:“瑶姬姐姐一定有办法打开它,是也不是。“
瑶姬举起书筒,一吐兰气,书筒之上的苍劲飞龙随之嗡嗡自鸣,但半晌后书筒一如往前,纹丝不动。瑶姬微微笑道:“此书里有北极青冥虫封印,若非奉诏者本人亲启,里面青冥虫便会自行毁了此书。“
乙一听还有这等奇事,笑骂道:“这宗周天子果真妙计,只是他不知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若非遇到我们,这等事关天下苍生的大事岂不要落空,当真迂腐不堪。”
完,乙又从贴身怀里摸出了那枚玉璧,心翼翼的捧在掌心,话锋一转道:“若非如此,我也就不能得到这枚玉璧,倘若有一日,我真能封侯拜将,我一定盖一座金屋,让瑶姬姐姐和白在里面住着。”
瑶姬只道他是孩心性,倒也不加评论,兀自御使白绫疾飞而去。
......
夜色降临,暮蝉声尽。瑶姬一行人落在了大江边陲的一个镇上,本来若按瑶姬御风的速度,只消下半夜便能抵达鲁国境内,只是一来乙白大喊腹饥,二来瑶姬隐隐觉得身后似有人一直尾随自己。是以先行停下,再作打算。
镇本属徐国,名”尧渡镇“,相传尧帝曾从此渡,故名”尧渡“。镇上之人世世代代依靠捕鱼为生,后来楚徐羽山一战,徐国大败。楚人水路并进,席卷徐国腹地三十六族,至今唯有“东海城”尚在苦苦支撑,“尧渡”这等镇为躲兵灾,精壮者不是参军就是北渡躲难,余下一些老者尚自坚守,故是镇,其实不过七八户人家,灯光寥若晨星,及其静谧。
二人一兽进了镇,便瞧见一幢二层楼船泊靠在码头,上书“驿站”二字。码头边还停了几十条舢板,楼船内不时传来轰笑豪爽之声。
刚一上船,进了舱门。船舱内几十大汉的目光齐刷刷的瞧了过来,只见一白衣绝美人儿和一只黑白相间的熊兽走了进来,末了,还跟进了一个鬼头,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乙眼见诸人愣愣的瞧着己方两人一兽,手还伸向桌底似拿兵器一般,立马咳声连连,用徐都彭城方言道:“二仔,快给爷上好吃好喝的噻,对了,在给你猫爷上十盆上好的竹笋!”
众人见那鬼头所用乃是彭城方言,心底稍松,原来是徐国人氏,当下众人立即恢复原状,谈笑风生,觥筹交错。不时,还有一二大汉偷偷瞄向瑶姬,只是俱被瑶姬寒冷的眼神所吓倒,不敢再看。
乙自落入空谷,虽常常吃到瑶姬姐姐做的琼浆玉液,但毕竟空谷狭,食材有限,加上瑶姬姐姐素好清淡寡素,一年以来少见荤腥,此刻荤菜酒食一上来,立马风卷残云,大快朵颐,熊猫白亦埋头大啃竹笋,颇为享受。只有瑶姬秀眉紧蹙,侧耳细听。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舱中众大汉似颇为兴起,其中一络腮大汉高声道:“今日我随高大哥又捉了几个舌头,打听彭祖大人的下落,这帮贼骨头到硬,气的我把他们全砍了。”
又一黄衣大汉道:“彭祖大人渺无音讯,君上又向楚人纳了降表,东海城听闻被十五万楚贼围困,危在旦夕。我等奉命在大江上游击,实为逃避,还不如杀向东海城,杀他一个楚贼算够本,杀一双,那还赚了。”
乙听了他们言语,此刻心里五味杂陈,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真听了徐国倾灭,心中悲痛莫名,当听到他们徐国大英雄彭祖时,胸中仿佛又燃起一丝希望,是以强自打起精神,竖起耳朵往下听去。
场中众大汉你一言,我一语、一会到彭祖大都督施展惊天巫法,困住楚贼二十万大军时,众人无不拍手称快,一会到彭祖大都督生死不明,五万东夷大军只剩两万残兵时,众人无不低头哀叹,一会又到徐侯缚手纳降表时,众人无不惊怒鄙夷,一会又到东海孤城,危在旦夕时,众人无不捶胸顿足,急着要奔赴东海城与楚贼决一死战。
乙听了一阵,心下对局势已经了然:徐国倾灭在即,场中大汉俱是羽山逃生的东夷将士,只是徐侯早降,东海城水路二道又俱被楚贼精锐封锁,无国可归,故而流落大江之上,做起游击楚人的买卖。转念又想到自己怀中的这份天子诏书,难道是左右全局的关键?
乙毕竟年少木讷,瑶姬姐姐又不谙世事,天子诏书这等大事又不能当面详询众大汉,是以只能急的团团转,只盼能早日赶到鲁国,解开迷局。
其时,楚徐大战震惊九州,作为天下之宗的周天子更是寝食难安,奈何自周昭王伐楚失败,周室再也经不起一场不能必胜的大仗。是以定下楚徐二虎相斗,互相掣肘的国策。眼看楚贼在南方日益坐大,不能制止。是以发下天子诏书,强令楚贼退兵,又恐楚贼不服,才要从鲁国调兵南下。正因如此,才有那日楚贼围攻宗周司诏,意图夺取诏书的事被乙误碰上。
夜风阴冷,乌云密布,楼船被大风推搡的左右摇摆,吱呀作响。舱内烛光摇曳,忽明忽暗,一醉汉恼道:“今天天气怎的如此邪门,真是月黑风高煞人夜。”
一个黑衣人冷笑道:“此人中了赤蚊蛊毒,逃不出我们的手掌心,快追!“罢,三人复又往北御风而去。
黄昏将至,残阳似血,迤逦绵延的群山此刻镀上了一层绚丽的金色,夏日晚风吹来,郁郁葱葱的层林“簌簌”摇摆。将枝头挂着的一颗颗水珠摇落纷扬。
雨后空气清新芬芳,归巢的鸟儿叽叽喳喳。瑶姬御着白绫在林中悠悠飞行,乙坐在似软非软,似虚还实的白绫上悠然自得,轻哼曲,到是白紧闭双眼,匍匐在白绫之上,甚为惧高。
乙从怀中掏出了飞龙书筒,端详良久,亦找不出破解门道,抱怨道:“这天子诏书果然有些门道,当真不是我这种人能够一睹天颜的。”
瑶姬站在白绫前首,倚风自立,衣玦飘舞,此刻听了身后乙抱怨,不禁莞尔道:“乙,借我一观。”乙早就习惯瑶姬姐姐凝思入定了,此刻听闻瑶姬姐姐对此书筒也感兴趣,忙不迭的奉过书筒,兴高采烈地道:“瑶姬姐姐一定有办法打开它,是也不是。“
瑶姬举起书筒,一吐兰气,书筒之上的苍劲飞龙随之嗡嗡自鸣,但半晌后书筒一如往前,纹丝不动。瑶姬微微笑道:“此书里有北极青冥虫封印,若非奉诏者本人亲启,里面青冥虫便会自行毁了此书。“
乙一听还有这等奇事,笑骂道:“这宗周天子果真妙计,只是他不知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若非遇到我们,这等事关天下苍生的大事岂不要落空,当真迂腐不堪。”
完,乙又从贴身怀里摸出了那枚玉璧,心翼翼的捧在掌心,话锋一转道:“若非如此,我也就不能得到这枚玉璧,倘若有一日,我真能封侯拜将,我一定盖一座金屋,让瑶姬姐姐和白在里面住着。”
瑶姬只道他是孩心性,倒也不加评论,兀自御使白绫疾飞而去。
......
夜色降临,暮蝉声尽。瑶姬一行人落在了大江边陲的一个镇上,本来若按瑶姬御风的速度,只消下半夜便能抵达鲁国境内,只是一来乙白大喊腹饥,二来瑶姬隐隐觉得身后似有人一直尾随自己。是以先行停下,再作打算。
镇本属徐国,名”尧渡镇“,相传尧帝曾从此渡,故名”尧渡“。镇上之人世世代代依靠捕鱼为生,后来楚徐羽山一战,徐国大败。楚人水路并进,席卷徐国腹地三十六族,至今唯有“东海城”尚在苦苦支撑,“尧渡”这等镇为躲兵灾,精壮者不是参军就是北渡躲难,余下一些老者尚自坚守,故是镇,其实不过七八户人家,灯光寥若晨星,及其静谧。
二人一兽进了镇,便瞧见一幢二层楼船泊靠在码头,上书“驿站”二字。码头边还停了几十条舢板,楼船内不时传来轰笑豪爽之声。
刚一上船,进了舱门。船舱内几十大汉的目光齐刷刷的瞧了过来,只见一白衣绝美人儿和一只黑白相间的熊兽走了进来,末了,还跟进了一个鬼头,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乙眼见诸人愣愣的瞧着己方两人一兽,手还伸向桌底似拿兵器一般,立马咳声连连,用徐都彭城方言道:“二仔,快给爷上好吃好喝的噻,对了,在给你猫爷上十盆上好的竹笋!”
众人见那鬼头所用乃是彭城方言,心底稍松,原来是徐国人氏,当下众人立即恢复原状,谈笑风生,觥筹交错。不时,还有一二大汉偷偷瞄向瑶姬,只是俱被瑶姬寒冷的眼神所吓倒,不敢再看。
乙自落入空谷,虽常常吃到瑶姬姐姐做的琼浆玉液,但毕竟空谷狭,食材有限,加上瑶姬姐姐素好清淡寡素,一年以来少见荤腥,此刻荤菜酒食一上来,立马风卷残云,大快朵颐,熊猫白亦埋头大啃竹笋,颇为享受。只有瑶姬秀眉紧蹙,侧耳细听。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舱中众大汉似颇为兴起,其中一络腮大汉高声道:“今日我随高大哥又捉了几个舌头,打听彭祖大人的下落,这帮贼骨头到硬,气的我把他们全砍了。”
又一黄衣大汉道:“彭祖大人渺无音讯,君上又向楚人纳了降表,东海城听闻被十五万楚贼围困,危在旦夕。我等奉命在大江上游击,实为逃避,还不如杀向东海城,杀他一个楚贼算够本,杀一双,那还赚了。”
乙听了他们言语,此刻心里五味杂陈,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真听了徐国倾灭,心中悲痛莫名,当听到他们徐国大英雄彭祖时,胸中仿佛又燃起一丝希望,是以强自打起精神,竖起耳朵往下听去。
场中众大汉你一言,我一语、一会到彭祖大都督施展惊天巫法,困住楚贼二十万大军时,众人无不拍手称快,一会到彭祖大都督生死不明,五万东夷大军只剩两万残兵时,众人无不低头哀叹,一会又到徐侯缚手纳降表时,众人无不惊怒鄙夷,一会又到东海孤城,危在旦夕时,众人无不捶胸顿足,急着要奔赴东海城与楚贼决一死战。
乙听了一阵,心下对局势已经了然:徐国倾灭在即,场中大汉俱是羽山逃生的东夷将士,只是徐侯早降,东海城水路二道又俱被楚贼精锐封锁,无国可归,故而流落大江之上,做起游击楚人的买卖。转念又想到自己怀中的这份天子诏书,难道是左右全局的关键?
乙毕竟年少木讷,瑶姬姐姐又不谙世事,天子诏书这等大事又不能当面详询众大汉,是以只能急的团团转,只盼能早日赶到鲁国,解开迷局。
其时,楚徐大战震惊九州,作为天下之宗的周天子更是寝食难安,奈何自周昭王伐楚失败,周室再也经不起一场不能必胜的大仗。是以定下楚徐二虎相斗,互相掣肘的国策。眼看楚贼在南方日益坐大,不能制止。是以发下天子诏书,强令楚贼退兵,又恐楚贼不服,才要从鲁国调兵南下。正因如此,才有那日楚贼围攻宗周司诏,意图夺取诏书的事被乙误碰上。
夜风阴冷,乌云密布,楼船被大风推搡的左右摇摆,吱呀作响。舱内烛光摇曳,忽明忽暗,一醉汉恼道:“今天天气怎的如此邪门,真是月黑风高煞人夜。”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