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楔子 轮回
- 2 第一节 羽山大战(上)
- 3 第二节 羽山大战(下)
- 4 第三节 楚伯少阳
- 5 第四节 空谷往事
- 6 第五节 玉壁美人
- 7 第六节 玄火摧心
- 8 第七节 空谷巫法
- 9 第八节 天子诏书
- 10 第九节 江边“尧渡”
- 11 第十节 瑶姬独舞
- 12 第十一节 血溅瑶花
- 13 第十二节 避水剑痴
- 14 第十三节 仗义少年
- 15 第十四节 别有洞天
- 16 第五节 避水剑决
- 17 第十六节 瑶曲扶风
- 18 第十七章 拜师取剑
- 19 第十八章 九幽冥鸟
- 20 第 十九章 奇峰异池
- 21 第二十章 黑衣女子
- 22 第二十一章 过往恩怨
- 23 第二十二章 避水丹心
- 24 第二十三章 大楚水师
- 25 第二十四章 一败涂地
- 26 第二十五章 再败涂地
- 27 第二十六章 凶师飞蝠
- 28 第二十七章 淮水水妖
- 29 第二十八章 久别重逢
- 30 第二十九章 龙宣太子
- 31 第三十章 海底鲛宫
- 32 第三十一章 群英舌战
- 33 第三十二章 假戏真做
- 34 第三十三章 幽姬姑姑
- 35 第三十四章 神秘荒殿
- 36 第三十五章 生死相交
- 37 第三十六章 前尘遗梦
- 38 第三十七章 重瞳偃王
- 39 第三十八章 兄弟阋墙
- 40 第三十九章 四鬼遁形
- 41 第四十章 三族乱战
- 42 第四十一章 水族神上
- 43 第四十二章 师徒相见
- 44 第四十三章 一往无前
- 45 第四十四章 国仇家恨
- 46 第四十五章 矫猿难缚
- 47 第四十六章 水神瑶乙
- 48 第四十七章 惊世一战
- 49 第四十八章 启程前夕
- 50 第四十九章 曲阜风云
- 51 第五十章 婚礼前夕
- 52 第五十一章 疑窦丛生
- 53 第五十二章 虚虚实实
- 54 第五十三章 齐国阴谋
- 55 敌五十四章 独斗群雄
- 56 第五十五章 君子小人
- 57 第五十六章 妖女本性
- 58 第五十七章 泗云大婚
- 59 第五十八章 风雨欲来
- 60 第五十九章 阴谋阳谋
- 61 第六十章 阴谋缠斗
- 62 第六十一章 英雄末路
- 63 第六十二章 惊龙莫敌
- 64 第六十三章 青山依在
- 65 第六十四章 谁是黄雀
- 66 第六十五章 夜黑风林
- 67 第六十六章 血海深仇
- 68 第六十七章 天下第一
- 69 第六十八章 声东击西
- 70 第六十九章 寿元终尽
- 71 第七十章 陈年旧事
- 72 第七十一章 情根深种
- 73 第七十二章 青青子衿
- 74 第 七十三章 瑶池故事
- 75 第七十四章 结义金兰
- 76 第 七十五章 楚国云梦
- 77 第七十六章 琼浆玉液
- 78 第七十七章 酒过五味
- 79 第七十八章 霸王破阵
- 80 第七十九章 酒神歌声
- 81 第八十章 大楚内乱
- 82 第八十一章 水火相生
- 83 第八十二章 巴蛇吞象
- 84 第八十三章 兄弟同心
- 85 第八十四章 各取所需
- 86 第八十五章 灰飞烟灭
- 87 第八十六章 云梦苍茫
- 88 第八十七章 项江往事
- 89 第八十八章 东夷苗种
- 90 第八十九章 再入虎口
- 91 第九十章 玄商汤誓
- 92 第九十一章 鬼山群峰
- 93 第九十二章 奈何忘川
- 94 第九十三章 牛头马面
- 95 第九十四章 阎罗十殿
- 96 第九十五章 小鬼引路
- 97 第九十六章 先祖被困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节 空谷巫法
第七节 空谷巫法
前景和乙所思相差不多,白自幼就是由瑶姬喂养长大,颇通灵智,力大无穷。而且年少顽劣,经常欺负谷中动物,因此事也受到瑶姬诸多呵斥。加之瑶姬经年清修,没人与它玩耍,动物见了它又恐避之不及。空谷生活真是枯燥无味,这灰色松鼠便是一例外,或者是白唯一的玩伴。
不成想今晨欲找松鼠玩耍,怎料见松鼠浮于潭面,眼见是不活了。是以才有乙看到的那幕。
白听了乙一番瞎编乱造,信以为真,指了指地上的松鼠,又抱着乙大腿呜呜哀鸣,状甚哀伤。
乙心里也不是滋味,叹道:“我们将松鼠埋于花圃边,这样便能与花长伴。”罢,一人一兽就动将起来,不多时便挖了几尺许的长坑,将松鼠置于其中。
乙瞧见它垂目呆立,萎靡不振,故作玄虚道:“封土之前需行祭祀之礼,待我来祭祀一番。”
只是话一开口,便已后悔,自己哪里懂得什么祭祀之词,一番搜藏刮肚,方才想起瑶姬姐姐曾有一篇《天问》,眼下也只能抽脸充大头,姑且蒙混过关,沉重哀道:“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行,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摘自《天问》)
随着乙颂吟普祭,原本死静潭水突似沸腾一般,无数气泡“咕噜,咕噜”不断上浮,潭面亦被黑气笼罩。只是一人一兽隔着一个花圃,离水潭十丈有余,一个故作玄虚,一个兀自悲伤,并未注意这些变化。越到后来,动静越大,“砰啷”一声,碧浪迸射,深绿潭水之间乍现一个巨大漩涡,带动四周水面急速旋转,道道弧形波纹离心扩散。其中更夹杂古老低沉的嘶嘶之声。
一人一兽被这番景象吓了一跳,醒悟时已是晚了,“轰隆”一声,浪花迎面扑下,瞬时已将一人一兽浇成了落汤鸡。就在二人注意力全部在湖面之时,更为诡异的事倏然发生,只见一道黑气萦绕松鼠四周,本已僵直不动的松鼠竟似乎动了一动,半晌过后,潭静声削,重归与前。
乙心里暗骂:今天怎如此倒霉,莫非真是松鼠显灵,责怪自己胡诌乱造。心念至此,无心再留,还是赶紧去问下瑶姬姐姐较妥。当下就草草埋了松鼠,安慰一番白,就径直去了,独留白形单影只,黯然神伤。
当日,乙找到瑶姬将潭边发生的事合盘道来,瑶姬听到水浪声暗含嘶吼处,秀眉紧锁,若有所思,道:“乙可知《黄帝阴符经》?”
乙略一思索,方才想起藏书架上曾有标签就是《黄帝阴符经》,只是架上并无此书,乙当时虽然一时好奇,但是自己连练气入门尚且参悟不通,故对武学典藏没什兴趣,倒也没有在意。此时摇了摇头道:“难道是书架上遗失的那本?”
瑶姬答道:“应该就是那本,只是时日延久,我也记不真切了,但《天问》一篇实为部分阴符经脱胎而来。且是巫法总卷,乙祭礼《天问》时,神识中可有异动?”
乙努力回思冥想,方才记起一二片段,头道:“当时有些许头痛,只记得一片血红的天空,还有远处白雪。”
一向冷若寒雪,素然自若的瑶姬此刻不可置信的望着他道:“想不到乙竟能感悟巫法!”
然天下武学上自华夏龙宗,下至游侠散民,俱为招式练气一途。但东南方巫族经年独立化外,自成巫法一系。常有威震天下的绝世高手,上至兵神蚩尤,风神飞廉,火神祝融,下有十年前睥睨天下的徐偃王。哪一个不是少年英才,天下闻名。只是若乙是天才,也太过勉强,怎会有一年都参不透练气入门的“天才”、
乙听了瑶姬言语,不以为喜,反自懊恼,道:“这巫法邪恶难堪,乃是南方楚妖的害人伎俩,不懂也罢,我终有一日要以堂堂正正的武学击败楚妖。”
瑶姬道:“神通也罢,巫法也罢,不过是一柄利器,总要看你怎么使了。”完,瑶姬瞧了四周,却不见白,又道:“今日我们上去吧,你去叫上白一起。”
乙内心一怔,开始并未反应过来,只道是上去哪里,后来惊喊一声,大喊妙极,赶紧就去找白去了。
空谷瑶花,微风拂面,白初时听闻要离开空谷,本不愿意,后来乙穷尽口水,外面世界如何绚丽如何多彩,才终于打动白。
不多时,瑶姬便从洞阁出来,只是已经换了一身雪白劲装,身形苗条,长发盘于脑后,平添几分谪仙出尘之意。乙心底暗想:瑶姬姐姐当真如仙子一般。
瑶姬兰指轻捏法决,只听“呼”的一声,脚下一道白绫便将瑶姬轻轻拖高两尺有余,玉足之下白绫鼓动,气蒸霞蔚,只把乙惊得目瞪口呆,艳羡不已。瑶姬道:“快上来吧。”
随着一人一兽爬了上来,白绫所载之重高达千斤,尤其是白笨重且块头又大,饶是如此,白绫也只是沉了一下,片刻即恢复原状。
瑶姬站在白绫前头,回首道:“抓紧了,我们走了。”着,暗念口诀,脚下白绫倏然冲天而起,伴随着一人一兽的呼喊声,片刻间白绫便已飞出数丈之远。
一人一兽紧紧相拥,四周都是雾气茫茫,想看却又不敢看,只听四周风声呼啸不停,割面生痛,也不知飞行了多久,只听“呼”的一声,白绫终于冲出了空谷。
金光四射,碧空无垠,乙心情渐渐平静,睁眼四看,到处群山伟立,鸟兽飞禽。白绫也不似刚才那般迅疾,只轻轻划空,恬淡写意。
如此在空中飞了片刻,突然,一股腥臭之味,扑鼻而来,闻之作恶烦闷。瑶姬平素爱洁,此时更是难耐。伴着一声巨大呼啸,瑶姬御使白绫落到一片丛林之中,甫一落地,熊猫白便立马狂奔到树下,一阵呕吐,颇为狼狈。
乙正想嘲笑一番,却被瑶姬示意噤声。远处稀稀疏疏传来阵阵短兵相接之音,不时还夹杂着沉闷叫声。
乙顿时疑窦丛生,方才瑶姬姐姐落地分明不过刚出羽山不久,羽山大战业已过去一年之久,以徐国之力断断不可能坚持这么久,那么此地搏杀究竟何故呢?按以前,乙唯恐避之不及,但是现在瑶姬姐姐在侧,狐假虎威,一时好奇心大起,边想前去一观。
瑶姬此次出谷,原是想南巡巫族,也就是乙口中的楚国,看能不能彻底解除体内的玄火之毒,加上性格使然,就不愿卷入纷争之中,刚想阻止之时,乙和熊猫白已经跑到前面去了。无奈也只得跟上。
到得跟前,透过白茫茫的瘴气,影影绰绰瞧见数百人兀自酣斗,内圈三十余人正围着一盘腿打坐的青衣中年男子,该男子发束云巾,显是北人打扮,只是脸色忽明忽灭,额头上悬挂着斗大的汗珠,颇似中了什么毒物一般。而周边的数百人全部身着红色服饰,头梳斜髻,俨然一副楚人装扮。
不成想今晨欲找松鼠玩耍,怎料见松鼠浮于潭面,眼见是不活了。是以才有乙看到的那幕。
白听了乙一番瞎编乱造,信以为真,指了指地上的松鼠,又抱着乙大腿呜呜哀鸣,状甚哀伤。
乙心里也不是滋味,叹道:“我们将松鼠埋于花圃边,这样便能与花长伴。”罢,一人一兽就动将起来,不多时便挖了几尺许的长坑,将松鼠置于其中。
乙瞧见它垂目呆立,萎靡不振,故作玄虚道:“封土之前需行祭祀之礼,待我来祭祀一番。”
只是话一开口,便已后悔,自己哪里懂得什么祭祀之词,一番搜藏刮肚,方才想起瑶姬姐姐曾有一篇《天问》,眼下也只能抽脸充大头,姑且蒙混过关,沉重哀道:“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行,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摘自《天问》)
随着乙颂吟普祭,原本死静潭水突似沸腾一般,无数气泡“咕噜,咕噜”不断上浮,潭面亦被黑气笼罩。只是一人一兽隔着一个花圃,离水潭十丈有余,一个故作玄虚,一个兀自悲伤,并未注意这些变化。越到后来,动静越大,“砰啷”一声,碧浪迸射,深绿潭水之间乍现一个巨大漩涡,带动四周水面急速旋转,道道弧形波纹离心扩散。其中更夹杂古老低沉的嘶嘶之声。
一人一兽被这番景象吓了一跳,醒悟时已是晚了,“轰隆”一声,浪花迎面扑下,瞬时已将一人一兽浇成了落汤鸡。就在二人注意力全部在湖面之时,更为诡异的事倏然发生,只见一道黑气萦绕松鼠四周,本已僵直不动的松鼠竟似乎动了一动,半晌过后,潭静声削,重归与前。
乙心里暗骂:今天怎如此倒霉,莫非真是松鼠显灵,责怪自己胡诌乱造。心念至此,无心再留,还是赶紧去问下瑶姬姐姐较妥。当下就草草埋了松鼠,安慰一番白,就径直去了,独留白形单影只,黯然神伤。
当日,乙找到瑶姬将潭边发生的事合盘道来,瑶姬听到水浪声暗含嘶吼处,秀眉紧锁,若有所思,道:“乙可知《黄帝阴符经》?”
乙略一思索,方才想起藏书架上曾有标签就是《黄帝阴符经》,只是架上并无此书,乙当时虽然一时好奇,但是自己连练气入门尚且参悟不通,故对武学典藏没什兴趣,倒也没有在意。此时摇了摇头道:“难道是书架上遗失的那本?”
瑶姬答道:“应该就是那本,只是时日延久,我也记不真切了,但《天问》一篇实为部分阴符经脱胎而来。且是巫法总卷,乙祭礼《天问》时,神识中可有异动?”
乙努力回思冥想,方才记起一二片段,头道:“当时有些许头痛,只记得一片血红的天空,还有远处白雪。”
一向冷若寒雪,素然自若的瑶姬此刻不可置信的望着他道:“想不到乙竟能感悟巫法!”
然天下武学上自华夏龙宗,下至游侠散民,俱为招式练气一途。但东南方巫族经年独立化外,自成巫法一系。常有威震天下的绝世高手,上至兵神蚩尤,风神飞廉,火神祝融,下有十年前睥睨天下的徐偃王。哪一个不是少年英才,天下闻名。只是若乙是天才,也太过勉强,怎会有一年都参不透练气入门的“天才”、
乙听了瑶姬言语,不以为喜,反自懊恼,道:“这巫法邪恶难堪,乃是南方楚妖的害人伎俩,不懂也罢,我终有一日要以堂堂正正的武学击败楚妖。”
瑶姬道:“神通也罢,巫法也罢,不过是一柄利器,总要看你怎么使了。”完,瑶姬瞧了四周,却不见白,又道:“今日我们上去吧,你去叫上白一起。”
乙内心一怔,开始并未反应过来,只道是上去哪里,后来惊喊一声,大喊妙极,赶紧就去找白去了。
空谷瑶花,微风拂面,白初时听闻要离开空谷,本不愿意,后来乙穷尽口水,外面世界如何绚丽如何多彩,才终于打动白。
不多时,瑶姬便从洞阁出来,只是已经换了一身雪白劲装,身形苗条,长发盘于脑后,平添几分谪仙出尘之意。乙心底暗想:瑶姬姐姐当真如仙子一般。
瑶姬兰指轻捏法决,只听“呼”的一声,脚下一道白绫便将瑶姬轻轻拖高两尺有余,玉足之下白绫鼓动,气蒸霞蔚,只把乙惊得目瞪口呆,艳羡不已。瑶姬道:“快上来吧。”
随着一人一兽爬了上来,白绫所载之重高达千斤,尤其是白笨重且块头又大,饶是如此,白绫也只是沉了一下,片刻即恢复原状。
瑶姬站在白绫前头,回首道:“抓紧了,我们走了。”着,暗念口诀,脚下白绫倏然冲天而起,伴随着一人一兽的呼喊声,片刻间白绫便已飞出数丈之远。
一人一兽紧紧相拥,四周都是雾气茫茫,想看却又不敢看,只听四周风声呼啸不停,割面生痛,也不知飞行了多久,只听“呼”的一声,白绫终于冲出了空谷。
金光四射,碧空无垠,乙心情渐渐平静,睁眼四看,到处群山伟立,鸟兽飞禽。白绫也不似刚才那般迅疾,只轻轻划空,恬淡写意。
如此在空中飞了片刻,突然,一股腥臭之味,扑鼻而来,闻之作恶烦闷。瑶姬平素爱洁,此时更是难耐。伴着一声巨大呼啸,瑶姬御使白绫落到一片丛林之中,甫一落地,熊猫白便立马狂奔到树下,一阵呕吐,颇为狼狈。
乙正想嘲笑一番,却被瑶姬示意噤声。远处稀稀疏疏传来阵阵短兵相接之音,不时还夹杂着沉闷叫声。
乙顿时疑窦丛生,方才瑶姬姐姐落地分明不过刚出羽山不久,羽山大战业已过去一年之久,以徐国之力断断不可能坚持这么久,那么此地搏杀究竟何故呢?按以前,乙唯恐避之不及,但是现在瑶姬姐姐在侧,狐假虎威,一时好奇心大起,边想前去一观。
瑶姬此次出谷,原是想南巡巫族,也就是乙口中的楚国,看能不能彻底解除体内的玄火之毒,加上性格使然,就不愿卷入纷争之中,刚想阻止之时,乙和熊猫白已经跑到前面去了。无奈也只得跟上。
到得跟前,透过白茫茫的瘴气,影影绰绰瞧见数百人兀自酣斗,内圈三十余人正围着一盘腿打坐的青衣中年男子,该男子发束云巾,显是北人打扮,只是脸色忽明忽灭,额头上悬挂着斗大的汗珠,颇似中了什么毒物一般。而周边的数百人全部身着红色服饰,头梳斜髻,俨然一副楚人装扮。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