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80 第五十七章 天时
- 681 第五十八章 推命术
- 682 第五十九章 天命之主
- 683 第六十章 大战之初
- 684 第六十一章 姗姗来迟
- 685 第六十二章 又见耳光
- 686 第六十三章 杀局
- 687 第六十四章 玄都山
- 688 第六十五章 窃地补天
- 689 第六十六章 玄机
- 690 第六十七章 留形住世
- 691 第六十八章 功德
- 692 第六十九章 夺刀
- 693 第七十章 缘灭
- 694 第七十一章 混沌之身谁可破
- 695 第七十二章 疑入穷途已无路
- 696 第七十三章 一身跌宕风波中
- 697 第七十四章 风吹海动暗流涌
- 698 第七十五章 何意颠连惜此身
- 699 第七十六章 且输世眼认初心
- 700 第七十七章 早剜此心埋山下
- 701 第七十八章 再入尘寰第一眼
- 702 第七十九章 重逢方知不曾失
- 703 第八十章 天地之主
- 704 第八十一章 其命其数
- 705 第八十二章 相见
- 706 第八十三章 化混沌
- 707 第八十四章 正行定命
- 708 第八十五章 唐小九
- 709 第八十六章 我是谁
- 710 第八十七章 元神之创
- 711 第八十八章 小周天之阵
- 712 第八十九章 取舍
- 713 第九十章 同心
- 714 第九十一章 变起不测
- 715 第九十二章 谎言
- 716 第九十三章 探天机
- 717 第九十四章 形影不离
- 718 第九十五章 针锋相对
- 719 第九十六章 再赌
- 720 第九十七章 毁身
- 721 第九十八章 与天无关
- 722 第九十九章 放而纵之
- 723 第一百章 天数动 ,此心亡
- 724 第一章 新局
- 725 第二章 生机
- 726 第三章 高手
- 727 第四章 己欲丧心谁可救
- 728 第五章 名动天下人何在
- 729 第六章 变乱无依索遗意
- 730 第七章 天地曾为我驱驰
- 731 第八章 此中玄妙谁观得
- 732 第九章 临机无碍暂施设
- 733 第十章 三十二外荒唐相
- 734 第十一章 正是伊人独舞时
- 735 第十二章 凝情此刻谁消得
- 736 第十三章 何故相爱转相失
- 737 第十四章 此事从来少人知
- 738 第十五章 掷身问命语铿锵
- 739 第十六章 我来天地何所对
- 740 第十七章 先有鸡乎先有蛋
- 741 第十八章 直造先天未画前
- 742 第十九章 当时只道是寻常
- 743 第二十章 所谓命者非令也
- 744 第二十一章 所谓命者非赋予
- 745 第二十二章 抟泥造形有样依
- 746 第二十三章 垂象成形赋自然
- 747 第二十四章 知敬鬼神而远之
- 748 第二十五章 从此人间无神迹
- 749 第二十六章 道术分裂方术出
- 750 第二十七章 雪地冰天育红莲
- 751 第二十八章 咒曰自在能感应
- 752 第二十九章 破戒之僧何所愿
- 753 第三十章 当初金身曾出血
- 754 第三十一章 为现三宝于世间
- 755 第三十二章 佛国仙界何眼前
- 756 第三十三章 妒火烧尽功德林
- 757 第三十四章 遮心欺主用巧言
- 758 第三十五章 行圆愿满针尖血
- 759 第三十六章 一刀斩尽莲花开
- 760 第三十七章 胜愿无悔一腔血
- 761 第三十八章 大慈悲起天人同
- 762 第三十九章 知命起行于愿中
- 763 第四十章 此心有愿三不死
- 764 第四十一章 佛音禅声袈裟错
- 765 第四十二章 容情利爪留僧命
- 766 第四十三章 法器降妖亦染血
- 767 第四十四章 戒立功德是非外
- 768 第四十五章 我行有缺袈裟漏
- 769 第四十六章 赏月吟风莫要论
- 770 第四十七章 从无住立一切法
- 771 第四十八章 天意可知不可违
- 772 第四十九章 只手遮天金刚意
- 773 第五十章 转见败阙不坏身
- 774 第五十一章 历历过去命中缘
- 775 第五十二章 莫问前行向何处
- 776 第五十三章 人与妖物合一身
- 777 第五十四章 往事无心谁为受
- 778 第五十五章 前谋早预顺成局
- 779 第五十六章 相对不识眼前身
- 780 第五十七章 功德催促大器成
- 781 第五十八章 天地之道具一琴
- 782 第五十九章 播名感得故人至
- 783 第六十章 寻师千里尘满身
- 784 第六十一章 遇之不期天意深
- 785 第六十二章 忽从水中见天青
- 786 第六十三章 此是谁家故人物
- 787 第六十四章 亘古一脉称天巫
- 788 第六十五章 道天佛尊山下立
- 789 第六十六章 天人感应真神降
- 790 第六十七章 灵地巫山出巫女
- 791 第六十八章 千年流光凝当初
- 792 第六十九章 一念之间有鬼神
- 793 第七十章 谁执何凭许永生
- 794 第七十一章 原始反终一心贯
- 795 第七十二章 此德此身此千年
- 796 第七十三章 故人千年越茫茫
- 797 第七十四章 所行与命莫相妨
- 798 第七十五章 鼎成革替实天启
- 799 第七十六章 智愚千虑自得失
- 800 第七十七章 坦然之涉渡大川
- 801 第七十八章 一之与万孰为重
- 802 第七十九章 圣身残留唯一念
- 803 第八十章 虚言巧心遇纯真
- 804 第八十一章 谁来施手补造化
- 805 第八十二章 真性何妨由运行
- 806 第八十三章 不见佛山只见僧
- 807 第八十四章 招提之僧名小心
- 808 第八十五章 机锋应对法王身
- 809 第八十六章 把断津梁绝人行
- 810 第八十七章 鱼龙潜跃波生纹
- 811 第八十八章 几人无处觅来由
- 812 第八十九章 扶精灵兮行于妖
- 813 第九十章 佛在心头莫远求
- 814 第九十一章 好向心头自修求
- 815 第九十二章 往事勾陈意何如
- 816 第九十三章 佛观众生皆颠倒
- 817 第九十四章 梦中试认取前身
- 818 第九十五章 对镜见形知是我
- 819 第九十六章 缥缈入云佛影现
- 820 第九十七章 花开一树几多闻
- 821 第九十八章 兴疑答非所问者
- 822 第九十九章 颠倒恐怖谁先破
- 823 第一百章 当初显圣功德身
- 824 第一章 前尘
- 825 第二章 赌约
- 826 第三章 出身
- 827 第四章 疑心
- 828 第五章 天地之心
- 829 第六章 妖圣
- 830 第七章 无情
- 831 第八章 无私
- 832 第九章 麒麟
- 833 第十章 礼乐
- 834 第十一章 立场
- 835 第十二章 神化
- 836 第十三章 各有所谋
- 837 第十四章 多此一念
- 838 第十五章 知天境
- 839 第十六章 观我生
- 840 第十七章 失刀
- 841 第十八章 失神
- 842 第十九章 反转
- 843 第二十章 以一敌六
- 844 第二十一章 意外
- 845 第二十二章 成人
- 846 第二十三章 混沌之天
- 847 第二十四章 知天境
- 848 第二十五章 梦尽头
- 849 第二十六章 琴
- 850 第二十七章 器心
- 851 第二十八章 石像
- 852 第二十九章 心化苍鹰
- 853 第三十章 佛山之争
- 854 第三十一章 相见无欢
- 855 第三十二章 无缝玉塔
- 856 第三十三章 虚与委蛇
- 857 第三十四章 不知道
- 858 第三十五章 他知道
- 859 第三十六章 己愿
- 860 第三十七章 阿弥陀佛
- 861 第三十七章 阿弥章 陀佛
- 862 第三十八章 辩佛
- 863 第三十九章 认凶
- 864 第四十章 魔罗
- 865 第四十一章 天心
- 866 第四十二章 妖厉
- 867 第四十三章 聚歼
- 868 第四十四章 袈裟身
- 869 第四十五章 白虎
- 870 第四十六章 三教子之闻
- 871 第四十七章 企
- 872 第四十八章 天地之愿
- 873 第四十九章 释妖
- 874 第五十章 机谋败露
- 875 第五十一章 始作之者
- 876 第五十二章 万妖至
- 877 第五十三章 妖音
- 878 第五十四章 九龙绕佛
- 879 第五十五章 来历
- 880 第五十六章 金刚入地
- 881 第五十七章 挂碍
- 882 第五十八章 佛山动
- 883 第五十九章 忘我死
- 884 第六十章 七劫琴
- 885 第六十一章 不可伤
- 886 第六十二章 混沌妖音
- 887 第六十三章 七弦同奏
- 888 第六十四章 日月所向
- 889 第六十五章 可趁之机
- 890 第六十六章 纷至沓来
- 891 第六十七章 纵情一剑破金刚
- 892 第六十八章 含生之趣岂梦中
- 893 第六十九 一箭
- 894 第七十章 天地之外
- 895 第七十一章 再回天地
- 896 第七十二章 明月无归处
- 897 第七十四章 聚散一片云
- 898 第七十四章 重逢
- 899 第七十五章 穷奇
- 900 第七十六章 出渊
- 901 第七十七章 风散
- 902 第七十八章 缘会
- 903 第七十九章 关键
- 904 第八十章 一念之机
- 905 第八十一章 大鹏起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十七章 留形住世
第六十七章 留形住世
涤玄天之局,并不是普通的心机算计,而是默察其命,运转天数,在关键之处化改天时,令一切变化自然地发生,成就如今的局面。[这种布局,也只有修为到了他这种境界,又精擅推命之术,才能做得到。为了能够使得出现今日对黑甲的一线杀机,涤玄天不惜赌上了自身的性命,不得不说是一种大觉悟、大智慧、大勇气!
荒未央心中不禁感到有些郁闷,三年之前的玄都山一战,不过是涤玄天布局的开始罢了,而现在看来,对于黑甲的算计只怕还要比玄都山之战更早。老头子虽然跟自己说了关于天地大劫和陆正乃是应劫之人,令他前往天宗结识陆正之外,却没有将关于黑甲的事情告诉他一星半点。
老头子这是想要保护自己,还是不相信自己?
不管是哪一种都是让荒未央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这两种情况都意味着在老头子心里,他荒未央并没有这样的修为和魄力去担当这件事,否则这样重要的事,为什么他宁愿去找大夏龙图,而不是他这个身为忘情天传人的弟子呢,难道自己就真的那么不可靠?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涤玄天之所以不让他入局,极有可能是他的命数运转入不了这个局面。荒未央想了想,以他对老头子的了解,还是这种可能性比较大,当初在玄都山自己挺身而出挡了那一刀便是明证,不是涤玄天不带着他入局。而是涤玄天无法令他入局。老头子一定是发现了,他的命数本就不在这天地之中,否则那黑甲一刀早就已经将他斩杀的连渣滓都剩不下了!
耳听的涤玄天说出飞升之语,道门众人皆有惊恐之色,惊百里看了周围的其他宗主一眼,率先起身上前进言道:“涤玄天,如今妖祸之乱已在眼前,天地不宁,修行界将面临数千年前一般的人妖大劫,万物生灵将受涂炭。道门传承岌岌可危。雷宗惊百里斗胆。在此恭请涤玄天再留形住世百年,带领我等道门弟子共度劫难。”
惊百里说完,一撩衣襟,直接跪倒在地。此言一出。其他的道门宗主先是有些惊骇。随即也都像是反应过来了什么一样。纷纷带领各自门下弟子一齐下跪,齐声道:“天地清宁,万物有情。敢请涤玄天再留形住世百年,与我等共度妖祸劫难!”
道门众人齐声三请,呼愿之声从羽化台上发出,遍传四方。率意下不少与道门渊源极深的世家修行人或其他的散修听闻也是个个心中大感震动,随即也是单膝点地,跪下一片,以示同愿之心。经历刚才种种变故,无论从哪一种角度考虑,他们自然也想要涤玄天这样的具足大修行、大威望的修行人
见此阵仗,荒未央吓了一跳,不一会儿脸上便露出了促狭之色,对着涤玄天道:“嘿嘿,老头子,看来你算盘打的再漂亮也没用,想一走了之,恐怕是没那么容易啊!这等天地大愿,可是轻易答应不得、也推脱不得。请愿住世,倒是常在佛门光头众里听说,想不到这回倒是能够轮到你头上。道门历代忘情天之中,你这也算是头一份了吧!怎么样,这份大愿,你是应还是不应?”
见此情形,饶是身为道门第一人,古往今来推命之首的涤玄天,也不禁眉头一皱,露出了为难之色。
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留形住世不就是让他继续活在天地之间吗?为什么涤玄天反而感到为难呢?按照人间之人的理解,岂不是显得他有点活得不耐烦了,那么着急想要找死?
要知所谓留形住世,说白了其实就是应死而不死。修行人肉身之数已至于变化之极,不能再继续生生,便是大限已至,此时大多数修行人都会选择顺从天数,再入生死轮转之中,等待重生于天地之间的机缘。而修行到了脱天境而入不死,不死非长生,却可以各种方式留存于在天地之间。
历代忘情天至少都有诸物不及的修为,道海在位执掌玄宗三百年后便会将忘情天之位传承下一代,自己则是在玄都山羽化飞升,传闻是进入仙界,继续修行。忘情天之位传承至涤玄天已是第十七代,每一代都是如此,从无例外。而相应的佛门的世间尊据说也会在涅槃之后,进入佛土。
要么再入天地,要么入于天地之外的仙界佛土。除此两种之外,也有不少修行人既无进入仙界佛土的修为,也不愿离开天地而去或不愿舍弃今生肉身,乃至不想与所爱之人离别,故而做出了第三种选择。那就是习练旁门左道之法,勉强滞留天地之间,其中不少往往沦为邪修。道门之修也好,佛门之行也罢,都有法自然之说,也是以此将邪修称为邪修。换言之,邪修不是哪一人张口所定,邪不是因他人而说,而是其行本邪。
但留形住世却并非邪道,当肉身之形体已难再变化,修行人却以神通法力强行摄住身心不散,既不入生死轮转,也不如忘我老人般夺取其他生灵的肉身、或者借物化形、或者一灵独耀等左道之法延续其命,便称留形住世。不过虽然如此,此法毕竟有违天数,有欺天之嫌。就如荒未央所言,此事多见于佛门,道门之中倒是不多见。
留形住世当然不是每个修行人都能做到的,既是违天而行,便也会受到天地种种限制。修行人倘若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要能够在肉身之数已极之际,抢在身心溃散之前,以神通法力摄住身心不散,因此该修行人必须有脱天三境中初境诸物不及的修为。其次,此法违天,所以会遭受相应的天地之劫,此劫不从修行而来。也不因修行而免,发乎天地,受于身心,轻则神通法力无端削弱损伤,重则境界退转堕落,乃至直接在天劫之中陨灭,白费一生修行。
这还不算,即便有这样的修为做到这两点,不过是能留罢了,并不是这样随随便便就可以留形住世的。还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想施展这样的法术需要莫大的缘法。一般来说需要的是三种缘法。
第一种缘法是为众生相请之缘,即修行人不是为了一己之念而留住,而是应天地众生生灵之所愿而驻足。这就要求修行人除了有大修行之外,还要有大功德于众生生灵。使得众生生灵感念其功德。对其生出不舍挽留之愿力。愿念越深、愿力越强。此缘法就越深厚,所愿对象留形住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众生皆有愿,不仅是修行界的修行人。人间之人也有愿。但是人间之人其心未纯,愿念不坚,轻易便会为其他俗事所动摇,往往是心虽有余,其力不足。相比之下修行人元神自在清明,感应天地万物,愿心凝聚,足以动物。道门各位宗主都是知命之上的修为,齐心所请,每一人愿力可敌十万众生,更不用说还有那些知道境之上的道门弟子了。在这一点上,如果涤玄天要留形住世,那么众生相请之愿力已足。
第二种缘法是大事因缘未毕之缘,这一点倒是有些不好解释了。一般来说,修行人的修为境界不入脱天诸缘不及之境都是无法斩尽因缘的,怎么留形住世还需要再强调这一点呢?所谓大事因缘未毕,又是何种因缘方能称大呢?
其实‘大事因缘’之大之所指,并不是某种因缘对要留形住世的修行人有多么重要,而是指该修行人在某种因缘之中能够影响到天地众生生灵的命数之多。以一身而系天地万物之命数,这就是大事因缘。从这一点来说,眼看接下来就是天地大劫,人妖之争,涤玄天身为道门忘情天,一举一动牵动万千生灵命数,也称得上是大事因缘。加上他之前就已经插手其中,身在此事因缘之内,正是因缘未毕。
第三种缘法相对就简单,但往往是最难的一点,那就是修行人自己心念之中有此愿力想要留形住世。有的人也许会感到很奇怪,这不是很简单吗?哪个人会不希望自己活得更久一点呢?但是这不过是人间世俗之人的看法,要真是修行到了涤玄天这种境界,就不会这么看了。脱天之后,已经很难再说修行人是同人间之人一样的人了,反而是一种更为接近天地的存在。所追求的并不是天地之间有形之数,而是着眼与如天地一般的长生之道。
因此,对于涤玄天来说,进入仙界修行,是一种继续修行的路径,继续留在人间反而是于他的修为有损。不仅如此,还需要接受一切不需要的天劫考验,这对于涤玄天来说,真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也许有人会觉得,那么涤玄天既然是道门第一人,难道他就眼睁睁的看着天地之间经历人妖大战之劫,而罔顾道门弟子的死活,只顾自己一个人去追求长生,这样岂不是很自私吗?其实这种思量反过来看,如果任何一个众生以此功德相责,其实所见的不过是自己的自私罢了。因为众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所求,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当然从涤玄天本人来说,他自然也是想竭力为道门弟子乃至天地生灵免去这一场灾祸的,否则他也不必苦心筹谋、以身涉险,以绝世推命神通布成今日之局了。对于他这样的修行高人来说,其实本不必去做这样的事。因为似乎这与他的修行并不相关,也对他追求长生之道并没有任何的帮助,那涤玄天为什么还要费心去做这样的事情呢?(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老人家的病情总算是稳定了,血管梗阻,还是在最危险的部位。从接到电话赶回到现在,足足四天五夜,几乎没怎么合眼,到了今天早上,才又重新感觉到了真实的天地,此前是一直处于一种类似梦幻一般的不真实之中。人生最快乐的事是什么?这回是真真刻骨体会到,原来平安无事已是人生最大的福气。忍不住感激上苍,真想说一句,愿天下所有的长辈、老人家,平安无事!感谢送来关怀和支持的大家,真的感激不尽,在最虚弱的时候,让我感到温暖!
荒未央心中不禁感到有些郁闷,三年之前的玄都山一战,不过是涤玄天布局的开始罢了,而现在看来,对于黑甲的算计只怕还要比玄都山之战更早。老头子虽然跟自己说了关于天地大劫和陆正乃是应劫之人,令他前往天宗结识陆正之外,却没有将关于黑甲的事情告诉他一星半点。
老头子这是想要保护自己,还是不相信自己?
不管是哪一种都是让荒未央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这两种情况都意味着在老头子心里,他荒未央并没有这样的修为和魄力去担当这件事,否则这样重要的事,为什么他宁愿去找大夏龙图,而不是他这个身为忘情天传人的弟子呢,难道自己就真的那么不可靠?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涤玄天之所以不让他入局,极有可能是他的命数运转入不了这个局面。荒未央想了想,以他对老头子的了解,还是这种可能性比较大,当初在玄都山自己挺身而出挡了那一刀便是明证,不是涤玄天不带着他入局。而是涤玄天无法令他入局。老头子一定是发现了,他的命数本就不在这天地之中,否则那黑甲一刀早就已经将他斩杀的连渣滓都剩不下了!
耳听的涤玄天说出飞升之语,道门众人皆有惊恐之色,惊百里看了周围的其他宗主一眼,率先起身上前进言道:“涤玄天,如今妖祸之乱已在眼前,天地不宁,修行界将面临数千年前一般的人妖大劫,万物生灵将受涂炭。道门传承岌岌可危。雷宗惊百里斗胆。在此恭请涤玄天再留形住世百年,带领我等道门弟子共度劫难。”
惊百里说完,一撩衣襟,直接跪倒在地。此言一出。其他的道门宗主先是有些惊骇。随即也都像是反应过来了什么一样。纷纷带领各自门下弟子一齐下跪,齐声道:“天地清宁,万物有情。敢请涤玄天再留形住世百年,与我等共度妖祸劫难!”
道门众人齐声三请,呼愿之声从羽化台上发出,遍传四方。率意下不少与道门渊源极深的世家修行人或其他的散修听闻也是个个心中大感震动,随即也是单膝点地,跪下一片,以示同愿之心。经历刚才种种变故,无论从哪一种角度考虑,他们自然也想要涤玄天这样的具足大修行、大威望的修行人
见此阵仗,荒未央吓了一跳,不一会儿脸上便露出了促狭之色,对着涤玄天道:“嘿嘿,老头子,看来你算盘打的再漂亮也没用,想一走了之,恐怕是没那么容易啊!这等天地大愿,可是轻易答应不得、也推脱不得。请愿住世,倒是常在佛门光头众里听说,想不到这回倒是能够轮到你头上。道门历代忘情天之中,你这也算是头一份了吧!怎么样,这份大愿,你是应还是不应?”
见此情形,饶是身为道门第一人,古往今来推命之首的涤玄天,也不禁眉头一皱,露出了为难之色。
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留形住世不就是让他继续活在天地之间吗?为什么涤玄天反而感到为难呢?按照人间之人的理解,岂不是显得他有点活得不耐烦了,那么着急想要找死?
要知所谓留形住世,说白了其实就是应死而不死。修行人肉身之数已至于变化之极,不能再继续生生,便是大限已至,此时大多数修行人都会选择顺从天数,再入生死轮转之中,等待重生于天地之间的机缘。而修行到了脱天境而入不死,不死非长生,却可以各种方式留存于在天地之间。
历代忘情天至少都有诸物不及的修为,道海在位执掌玄宗三百年后便会将忘情天之位传承下一代,自己则是在玄都山羽化飞升,传闻是进入仙界,继续修行。忘情天之位传承至涤玄天已是第十七代,每一代都是如此,从无例外。而相应的佛门的世间尊据说也会在涅槃之后,进入佛土。
要么再入天地,要么入于天地之外的仙界佛土。除此两种之外,也有不少修行人既无进入仙界佛土的修为,也不愿离开天地而去或不愿舍弃今生肉身,乃至不想与所爱之人离别,故而做出了第三种选择。那就是习练旁门左道之法,勉强滞留天地之间,其中不少往往沦为邪修。道门之修也好,佛门之行也罢,都有法自然之说,也是以此将邪修称为邪修。换言之,邪修不是哪一人张口所定,邪不是因他人而说,而是其行本邪。
但留形住世却并非邪道,当肉身之形体已难再变化,修行人却以神通法力强行摄住身心不散,既不入生死轮转,也不如忘我老人般夺取其他生灵的肉身、或者借物化形、或者一灵独耀等左道之法延续其命,便称留形住世。不过虽然如此,此法毕竟有违天数,有欺天之嫌。就如荒未央所言,此事多见于佛门,道门之中倒是不多见。
留形住世当然不是每个修行人都能做到的,既是违天而行,便也会受到天地种种限制。修行人倘若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要能够在肉身之数已极之际,抢在身心溃散之前,以神通法力摄住身心不散,因此该修行人必须有脱天三境中初境诸物不及的修为。其次,此法违天,所以会遭受相应的天地之劫,此劫不从修行而来。也不因修行而免,发乎天地,受于身心,轻则神通法力无端削弱损伤,重则境界退转堕落,乃至直接在天劫之中陨灭,白费一生修行。
这还不算,即便有这样的修为做到这两点,不过是能留罢了,并不是这样随随便便就可以留形住世的。还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想施展这样的法术需要莫大的缘法。一般来说需要的是三种缘法。
第一种缘法是为众生相请之缘,即修行人不是为了一己之念而留住,而是应天地众生生灵之所愿而驻足。这就要求修行人除了有大修行之外,还要有大功德于众生生灵。使得众生生灵感念其功德。对其生出不舍挽留之愿力。愿念越深、愿力越强。此缘法就越深厚,所愿对象留形住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众生皆有愿,不仅是修行界的修行人。人间之人也有愿。但是人间之人其心未纯,愿念不坚,轻易便会为其他俗事所动摇,往往是心虽有余,其力不足。相比之下修行人元神自在清明,感应天地万物,愿心凝聚,足以动物。道门各位宗主都是知命之上的修为,齐心所请,每一人愿力可敌十万众生,更不用说还有那些知道境之上的道门弟子了。在这一点上,如果涤玄天要留形住世,那么众生相请之愿力已足。
第二种缘法是大事因缘未毕之缘,这一点倒是有些不好解释了。一般来说,修行人的修为境界不入脱天诸缘不及之境都是无法斩尽因缘的,怎么留形住世还需要再强调这一点呢?所谓大事因缘未毕,又是何种因缘方能称大呢?
其实‘大事因缘’之大之所指,并不是某种因缘对要留形住世的修行人有多么重要,而是指该修行人在某种因缘之中能够影响到天地众生生灵的命数之多。以一身而系天地万物之命数,这就是大事因缘。从这一点来说,眼看接下来就是天地大劫,人妖之争,涤玄天身为道门忘情天,一举一动牵动万千生灵命数,也称得上是大事因缘。加上他之前就已经插手其中,身在此事因缘之内,正是因缘未毕。
第三种缘法相对就简单,但往往是最难的一点,那就是修行人自己心念之中有此愿力想要留形住世。有的人也许会感到很奇怪,这不是很简单吗?哪个人会不希望自己活得更久一点呢?但是这不过是人间世俗之人的看法,要真是修行到了涤玄天这种境界,就不会这么看了。脱天之后,已经很难再说修行人是同人间之人一样的人了,反而是一种更为接近天地的存在。所追求的并不是天地之间有形之数,而是着眼与如天地一般的长生之道。
因此,对于涤玄天来说,进入仙界修行,是一种继续修行的路径,继续留在人间反而是于他的修为有损。不仅如此,还需要接受一切不需要的天劫考验,这对于涤玄天来说,真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也许有人会觉得,那么涤玄天既然是道门第一人,难道他就眼睁睁的看着天地之间经历人妖大战之劫,而罔顾道门弟子的死活,只顾自己一个人去追求长生,这样岂不是很自私吗?其实这种思量反过来看,如果任何一个众生以此功德相责,其实所见的不过是自己的自私罢了。因为众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所求,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当然从涤玄天本人来说,他自然也是想竭力为道门弟子乃至天地生灵免去这一场灾祸的,否则他也不必苦心筹谋、以身涉险,以绝世推命神通布成今日之局了。对于他这样的修行高人来说,其实本不必去做这样的事。因为似乎这与他的修行并不相关,也对他追求长生之道并没有任何的帮助,那涤玄天为什么还要费心去做这样的事情呢?(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老人家的病情总算是稳定了,血管梗阻,还是在最危险的部位。从接到电话赶回到现在,足足四天五夜,几乎没怎么合眼,到了今天早上,才又重新感觉到了真实的天地,此前是一直处于一种类似梦幻一般的不真实之中。人生最快乐的事是什么?这回是真真刻骨体会到,原来平安无事已是人生最大的福气。忍不住感激上苍,真想说一句,愿天下所有的长辈、老人家,平安无事!感谢送来关怀和支持的大家,真的感激不尽,在最虚弱的时候,让我感到温暖!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