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 进山打野物
- 12 偿还人情债
- 13 实在太饿了
- 14 偷煮鸡蛋吃
- 15 事发被爹打
- 16 进山去打猎
- 17 野猪和野羊
- 18 第二次换婚
- 19 捅破窗户纸
- 20 努力过日子
- 21 镇上八卦事
- 22 富贵从天降
- 23 乡里乡亲们
- 24 初到邱家
- 25 邱宅内众生
- 26 聘金花完了
- 27 麻烦的一家
- 28 公子的愤怒
- 29 如鲠在喉
- 30 救济的银子
- 31 探望未来女婿
- 32 到镇上探亲
- 33 见到大公子
- 34 看清现实
- 35 偷了金镯子
- 36 人情冷暖
- 37 37、钱是人的胆
- 38 38、说清事实
- 39 39、房子修好了
- 40 40、公子挑大粪
- 41 41、继续挑大粪
- 42 42、回到丰莱镇
- 43 43、邱夫人回京
- 44 44、送走那尊神
- 45 45、杨宝弟来了
- 46 46、京城来信了
- 47 47、杨兴年上学
- 48 48、杨十九出事
- 49 49、准备去京城
- 50 50、初到侯府
- 51 51、照顾小公子
- 52 52、亲爹是坏人
- 53 53、外室和贵妾
- 54 54、钱财的诱惑
- 55 55、初恋情人
- 56 56、回乡下老家
- 57 57、家里那些事
- 58 58、杨大的不安
- 59 59、刘一郎跑了(19lou.tw19楼书包网转)
- 60 60、搬到镇上住
- 61 61、镇上谋出路
- 62 62、红绸绣坊
- 63 63、杨秋月回家
- 64 64、杨老爹夫妻
- 65 65、杨兴年回家
- 66 66、四姐的婚事
- 67 67、陌生女人
- 68 68、镇上闹鬼了
- 69 69、婚事有着落
- 70 70、嫁还是不嫁
- 71 71、六妹的心事
- 72 72、知道真相
- 73 73、当年那些事
- 74 74、定亲了
- 75 75、一个屋檐下
- 76 76、秉烛夜谈
- 77 77、夜袭
- 78 78、生了个女儿
- 79 第79章 搬到新家
- 80 第80章 发现秘密
- 81 第81章 杨陈氏过世
- 82 第82章 出大事了
- 83 83、该怎么办
- 84 84、来得太容易
- 85 85、大龄剩女
- 86 第86章 千里寻夫
- 87 第87章 压寨夫人
- 88 第88章 推到汉子
- 89 89、秋月的境遇
- 90 第90章 上门求亲
- 91 第91章 嫁得容易
- 92 第92章 为人妇的日子
- 93 第93章 又要离开了
- 94 第94章 生子
- 95 第95章 变动
- 96 第96章 明天会更好
- 97 第97章 过年
- 98 第98章 悔青肠子
- 99 第99章 回到京城
- 100 第100章再次有孕
- 101 第101章强势的老夫人
- 102 第102章进宫见皇后
- 103 第103章杨家人进京
- 104 第二任妻子
- 105 第105章穿回现代
- 106 第106章梦境和现实
- 107 第107章穿回去了
- 108 第108章还没消停
- 109 第109章外放
- 110 第110章见到嫣嫔
- 111 第111章到了辽州
- 112 第112章后娘难当
- 113 第113章宝弟的婚事
- 114 第114章弟弟没本事
- 115 第115章情势逆转
- 116 第116章柳四娘的过去
- 117 第117章出事了
- 118 第118章养儿子
- 119 第119章秋猎
- 120 第120章父子对话
- 121 第121章父子的秘密
- 122 第122章兄弟之间
- 123 第123章 心有灵犀
- 124 第124章杨家又出事了
- 125 第125章有惊无险
- 126 第126章 回京
- 127 第127章偏心眼
- 128 第128章 都是女儿惹的祸
- 129 第129章表姑娘
- 130 第130章羞辱
- 131 第131章无事生非
- 132 第132章知道真相
- 133 第133章夫妻吵架
- 134 第134章相敬如冰
- 135 第135章尘埃落定
隐藏
显示工具栏
镇上八卦事
镇上八卦事
她带了大量银子来,买下了镇里大好一座宅子,她还买下了镇上好五十亩水田,把其中四十五亩租给佃户种,剩下五亩让府上下人种。
听说那位夫人带了一双容貌无双儿女来,还带了好几个婆子家丁,其中有两个家丁会武,还是高手。至于为什么知道其中两个是高手,是因为有人想去那家里偷东西,结果刚翻上墙壁就被打出来了,听说那个小偷还被打得半死,后来有好些人到那位夫人府上闹事,结果都被府上那两个武功高强家丁打了出来。
那家还放出话来,说要再有人敢来闹事偷东西,就别怪他们不客气,见官后也别想有好日子过,夫人上头可是有人。后来丰莱镇上人都知道那位夫人是为官家贵妇,带着一双儿女来镇上小住散心,从此再也没人敢到那家府上闹事。
不过杨初月不相信,官家夫人哪会到这穷乡僻壤里来散心?京城天子脚下,谁会想着到这个穷山恶水地方来?杨初月想,那位贵妇脑袋不是被门夹就是家里出了事躲到乡下来避难了。这里山多水不多,风光也不见得有多好,来这里散心,她一百个不相信。
有钱有势高门府邸不是她这穷人家女娃儿可以了解,她还是帮着家里提东西回去。柳四娘带着杨初月去镇上富户区去捡破布头和烂衣服,拿回去洗了还能做一件衣裳。现杨初月兄弟姐妹四个身上穿终于不再是烂布巾,虽然现穿衣裳上满是补丁,但好过衣不蔽体好。而且柳四娘活计也拿得出手,经过她缝补修剪后,衣裳上补丁也不那么难看了。
自从上次柳四娘给杨十三做了一套嫁衣后,她似乎对自己手艺突然来了兴致,开始接绣坊里活计,例如绣个手帕,帮忙绣一些花样什么。
去了绣坊交了几次手帕和花样,绣坊老板对柳四娘颇为赏识,就想请她留绣坊里做活,每个月给她一百个铜板工钱。但杨老三一口拒绝了,他还是怕自己媳妇跑了,得自己看着才安心。为此绣坊老板只得作罢,只让柳四娘帮着绣些手帕。
现过年了,柳四娘做手帕也换回了一些钱,可以买上一些好吃回家给四个孩子解解馋。过年时候,家里包了白菜猪肉饺子,杨初月拿着鱼竿河里调了三只半斤多鱼,过年家里也吃上了鱼。
除夕那夜,全家人一起守岁,午夜时候,一家子还奢侈了一回,放了鞭炮。晚上,杨初月睡木板床上想,也许明天会好。
杨初月上辈子常听外婆讲,技多不压身,多学一门手艺多一条活路。这句话同样适合这个历史上没有大胤朝,杨初月知道柳四娘从前是绣娘后,就想跟她学刺绣儿。
从前看穿越小说时候,看到那些穿越女也常学刺绣,一件上好绣品还能卖钱,以后可以用这个法子挣钱。而且柳四娘镇上红绸绣坊交了几次绣品后换回了一些钱,坚定了跟着柳四娘学刺绣决心。但家里没有学习工具,杨初月也犯难。
柳四娘很高兴杨初月愿意跟着她学,但也有些无奈,家里没有多余针线和布头拿来给她实践用,只先教她一些刺绣方面理论知识。柳四娘讲得十分专业,杨初月记得很认真,恨不得把上辈子做笔记习惯用到这上面。不过家里没笔,杨初月不能做笔记把听到理论背下来,只得一遍又一遍记。
柳四娘把家里一些碎布集中到一起,再拿了一些针线,先教杨初月一些简单针法,杨初月本着为以后多一条出路着想,所以学得非常认真。
又到春耕时节,杨初月也没多时间跟着柳四娘学刺绣,家里劳动力越来越少,她已经将家里所有家务活儿包揽了。
家里地多,杨老三和柳四娘夫妇忙着地里活儿,杨兴年得挖田除草,杨十九和杨宝弟也跟着去地里做活了。刚把稻子种到地里,杨老三家里来了一个穿着上等布衣中年女人,一个看着像算命先生老头儿,还有一个穿着麻布衣裳乡下村妇。
那村妇说:“到了到了,就是这里了。”
那个穿着打扮颇为考究中年妇女打量了一下这座房子,这房子比起京城乞丐住破庙还烂,四面漏风不说,简直就是要倒塌那种类型,看来这家确实够穷,不过收拾得还算干净。
中年妇人打量了房子过后,又看到不远处晾太阳底下衣裳,没有一件是没有补丁,而且那些衣裳上布料很杂,像是各种不同碎布连着缝成,衣裳上补丁一个重着一个。
她和她家夫人经过多方打听,才打听到这家人。那名带路中年村妇说:“大姐,就是这家里,这是桐安村穷一家人了。他家小女儿出生那年,家里没吃,就把刚出生不到三天闺女抱给别人养了。后来当家腿残了,家里又要添娃儿了,日子过不下去,还把女儿卖了。他大哥一家欺负他家穷,逼着他把大闺女拿去换大儿媳妇了。他家娃儿多,几乎都吃不饱饭。”
中年妇女看着这个破败不堪家,心里想着,这家人确实够穷。也不知这家孩子怎样?但无论怎样,都是这家闺女有福气。
套猪圈里两条大黑狗家闻到陌生气味,扯着链子不停吠叫。中年妇人下了一跳,带路村妇忙挡她面前,从房檐下柴堆里捡了一根干柴棍儿对着两条狗要喝:“再叫,再叫就把你杀了吃肉!”不过两只大黑狗依旧不停狂叫。
杨初月正家里做午饭,木耳炒蘑菇,七个野韭菜馅儿粗面包子和红苕稀饭。听到敲门声音,杨初月正蒸包子,心想门开着,家里人回来怎会敲门?还有,那两条大狗怎会这样狂叫不止?
杨初月狐疑走出去看,就看到一个中年穿着打扮得体婆子、一个清瘦头发花白老头和一个一脸谄媚村妇。杨初月把两条大狗喝住后,对三个陌生人说道:“你们找谁?”
中年妇女上下打量了杨初月一眼,只见眼前姑娘个子很高,兴许是多年吃不饱吃不好关系,身子瘦瘦没多少肉,皮肤也黑黑,脸上一双眼睛大得出奇,不过看起来干净朴实,没狡诈算计不好神色。她身上衣裳虽然全是补丁,但一身看起来干干净净。至于模样长得还不算差,能看得过去,有头有脸人见了不会嫌她丑。她见到陌生人也不害怕畏缩,很大方很坦然。把杨初月上上下下看了个仔细,才问道:“这里是杨老三家吧。”
杨初月回答:“是,我爹出去干活儿了还没回来,你找他有啥事?”
中年妇人说:“说来事件好事,你先去把你爹叫回来可行?我有事找他商量。”
杨初月奇怪看着中年妇人,心想她不像穷人,而且看她衣着打扮,不想是小偷小摸之人,刚才她说话口气不像是征询意见,像是不容拒绝命令。这夫人说话口音和桐安村完全不同,杨初月猜不出她来头,只得老实去请杨老三回来。
杨老三一听有三个陌生人到了自己家,忙问杨初月是怎么回事,杨初月说她也不知道。杨初月一开始怀疑是柳四娘娘家人找来了,但听口音也不像,倒有些像她上辈子听到过西安那边口音。
杨老三不解回到家,看到一个端庄妇人他家门前徘徊,走过去问道:“我就是杨老三,你是哪个?我好像不认识你,你找我有啥事?”
中年妇人客气而疏远说道:“我是丰莱镇邱府伺候夫人韩启家,这次来找你是有事要商量。不过说来也是你家姑娘福气。”韩启家神色倨傲没有颐指气使高贵模样,虽然她习惯了命令别人,但还是会让人情不自禁要服从她。
杨老三不知道有什么好事找上门,先把这位贵妇请进们坐下再说:“我家里穷,没啥好东西可以招待贵人,贵人不要嫌弃才好。”杨老三让杨初月用粗碗倒了些开水,请韩启家和另两位喝。
韩启家不看那个粗碗里还有些许烟灰温开水,说道:“我就直说了吧。咱们邱府是京城百年世家,但家里出了点儿事,夫人就带着少爷和小姐到乡下来散散心。因为我家少爷现不小心染上风寒,治了三个月还不见好。夫人就请了这位东方先生来算了一卦,东方先生说我家少爷生富贵乡里久了,不知贫寒为何物,要让乡下贫家贫穷之气给少爷冲一冲身上富贵和糜烂之气,这病才能好。东方先生还说了,我家少爷命里得有一位贫苦人家出生少夫人,年纪好比少爷小上八岁。于是我家夫人就派人多方打听,就选中了你家姑娘。现到你家来找你这个当家商量商量。”
听说那位夫人带了一双容貌无双儿女来,还带了好几个婆子家丁,其中有两个家丁会武,还是高手。至于为什么知道其中两个是高手,是因为有人想去那家里偷东西,结果刚翻上墙壁就被打出来了,听说那个小偷还被打得半死,后来有好些人到那位夫人府上闹事,结果都被府上那两个武功高强家丁打了出来。
那家还放出话来,说要再有人敢来闹事偷东西,就别怪他们不客气,见官后也别想有好日子过,夫人上头可是有人。后来丰莱镇上人都知道那位夫人是为官家贵妇,带着一双儿女来镇上小住散心,从此再也没人敢到那家府上闹事。
不过杨初月不相信,官家夫人哪会到这穷乡僻壤里来散心?京城天子脚下,谁会想着到这个穷山恶水地方来?杨初月想,那位贵妇脑袋不是被门夹就是家里出了事躲到乡下来避难了。这里山多水不多,风光也不见得有多好,来这里散心,她一百个不相信。
有钱有势高门府邸不是她这穷人家女娃儿可以了解,她还是帮着家里提东西回去。柳四娘带着杨初月去镇上富户区去捡破布头和烂衣服,拿回去洗了还能做一件衣裳。现杨初月兄弟姐妹四个身上穿终于不再是烂布巾,虽然现穿衣裳上满是补丁,但好过衣不蔽体好。而且柳四娘活计也拿得出手,经过她缝补修剪后,衣裳上补丁也不那么难看了。
自从上次柳四娘给杨十三做了一套嫁衣后,她似乎对自己手艺突然来了兴致,开始接绣坊里活计,例如绣个手帕,帮忙绣一些花样什么。
去了绣坊交了几次手帕和花样,绣坊老板对柳四娘颇为赏识,就想请她留绣坊里做活,每个月给她一百个铜板工钱。但杨老三一口拒绝了,他还是怕自己媳妇跑了,得自己看着才安心。为此绣坊老板只得作罢,只让柳四娘帮着绣些手帕。
现过年了,柳四娘做手帕也换回了一些钱,可以买上一些好吃回家给四个孩子解解馋。过年时候,家里包了白菜猪肉饺子,杨初月拿着鱼竿河里调了三只半斤多鱼,过年家里也吃上了鱼。
除夕那夜,全家人一起守岁,午夜时候,一家子还奢侈了一回,放了鞭炮。晚上,杨初月睡木板床上想,也许明天会好。
杨初月上辈子常听外婆讲,技多不压身,多学一门手艺多一条活路。这句话同样适合这个历史上没有大胤朝,杨初月知道柳四娘从前是绣娘后,就想跟她学刺绣儿。
从前看穿越小说时候,看到那些穿越女也常学刺绣,一件上好绣品还能卖钱,以后可以用这个法子挣钱。而且柳四娘镇上红绸绣坊交了几次绣品后换回了一些钱,坚定了跟着柳四娘学刺绣决心。但家里没有学习工具,杨初月也犯难。
柳四娘很高兴杨初月愿意跟着她学,但也有些无奈,家里没有多余针线和布头拿来给她实践用,只先教她一些刺绣方面理论知识。柳四娘讲得十分专业,杨初月记得很认真,恨不得把上辈子做笔记习惯用到这上面。不过家里没笔,杨初月不能做笔记把听到理论背下来,只得一遍又一遍记。
柳四娘把家里一些碎布集中到一起,再拿了一些针线,先教杨初月一些简单针法,杨初月本着为以后多一条出路着想,所以学得非常认真。
又到春耕时节,杨初月也没多时间跟着柳四娘学刺绣,家里劳动力越来越少,她已经将家里所有家务活儿包揽了。
家里地多,杨老三和柳四娘夫妇忙着地里活儿,杨兴年得挖田除草,杨十九和杨宝弟也跟着去地里做活了。刚把稻子种到地里,杨老三家里来了一个穿着上等布衣中年女人,一个看着像算命先生老头儿,还有一个穿着麻布衣裳乡下村妇。
那村妇说:“到了到了,就是这里了。”
那个穿着打扮颇为考究中年妇女打量了一下这座房子,这房子比起京城乞丐住破庙还烂,四面漏风不说,简直就是要倒塌那种类型,看来这家确实够穷,不过收拾得还算干净。
中年妇人打量了房子过后,又看到不远处晾太阳底下衣裳,没有一件是没有补丁,而且那些衣裳上布料很杂,像是各种不同碎布连着缝成,衣裳上补丁一个重着一个。
她和她家夫人经过多方打听,才打听到这家人。那名带路中年村妇说:“大姐,就是这家里,这是桐安村穷一家人了。他家小女儿出生那年,家里没吃,就把刚出生不到三天闺女抱给别人养了。后来当家腿残了,家里又要添娃儿了,日子过不下去,还把女儿卖了。他大哥一家欺负他家穷,逼着他把大闺女拿去换大儿媳妇了。他家娃儿多,几乎都吃不饱饭。”
中年妇女看着这个破败不堪家,心里想着,这家人确实够穷。也不知这家孩子怎样?但无论怎样,都是这家闺女有福气。
套猪圈里两条大黑狗家闻到陌生气味,扯着链子不停吠叫。中年妇人下了一跳,带路村妇忙挡她面前,从房檐下柴堆里捡了一根干柴棍儿对着两条狗要喝:“再叫,再叫就把你杀了吃肉!”不过两只大黑狗依旧不停狂叫。
杨初月正家里做午饭,木耳炒蘑菇,七个野韭菜馅儿粗面包子和红苕稀饭。听到敲门声音,杨初月正蒸包子,心想门开着,家里人回来怎会敲门?还有,那两条大狗怎会这样狂叫不止?
杨初月狐疑走出去看,就看到一个中年穿着打扮得体婆子、一个清瘦头发花白老头和一个一脸谄媚村妇。杨初月把两条大狗喝住后,对三个陌生人说道:“你们找谁?”
中年妇女上下打量了杨初月一眼,只见眼前姑娘个子很高,兴许是多年吃不饱吃不好关系,身子瘦瘦没多少肉,皮肤也黑黑,脸上一双眼睛大得出奇,不过看起来干净朴实,没狡诈算计不好神色。她身上衣裳虽然全是补丁,但一身看起来干干净净。至于模样长得还不算差,能看得过去,有头有脸人见了不会嫌她丑。她见到陌生人也不害怕畏缩,很大方很坦然。把杨初月上上下下看了个仔细,才问道:“这里是杨老三家吧。”
杨初月回答:“是,我爹出去干活儿了还没回来,你找他有啥事?”
中年妇人说:“说来事件好事,你先去把你爹叫回来可行?我有事找他商量。”
杨初月奇怪看着中年妇人,心想她不像穷人,而且看她衣着打扮,不想是小偷小摸之人,刚才她说话口气不像是征询意见,像是不容拒绝命令。这夫人说话口音和桐安村完全不同,杨初月猜不出她来头,只得老实去请杨老三回来。
杨老三一听有三个陌生人到了自己家,忙问杨初月是怎么回事,杨初月说她也不知道。杨初月一开始怀疑是柳四娘娘家人找来了,但听口音也不像,倒有些像她上辈子听到过西安那边口音。
杨老三不解回到家,看到一个端庄妇人他家门前徘徊,走过去问道:“我就是杨老三,你是哪个?我好像不认识你,你找我有啥事?”
中年妇人客气而疏远说道:“我是丰莱镇邱府伺候夫人韩启家,这次来找你是有事要商量。不过说来也是你家姑娘福气。”韩启家神色倨傲没有颐指气使高贵模样,虽然她习惯了命令别人,但还是会让人情不自禁要服从她。
杨老三不知道有什么好事找上门,先把这位贵妇请进们坐下再说:“我家里穷,没啥好东西可以招待贵人,贵人不要嫌弃才好。”杨老三让杨初月用粗碗倒了些开水,请韩启家和另两位喝。
韩启家不看那个粗碗里还有些许烟灰温开水,说道:“我就直说了吧。咱们邱府是京城百年世家,但家里出了点儿事,夫人就带着少爷和小姐到乡下来散散心。因为我家少爷现不小心染上风寒,治了三个月还不见好。夫人就请了这位东方先生来算了一卦,东方先生说我家少爷生富贵乡里久了,不知贫寒为何物,要让乡下贫家贫穷之气给少爷冲一冲身上富贵和糜烂之气,这病才能好。东方先生还说了,我家少爷命里得有一位贫苦人家出生少夫人,年纪好比少爷小上八岁。于是我家夫人就派人多方打听,就选中了你家姑娘。现到你家来找你这个当家商量商量。”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