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7 麻烦的一家
- 28 公子的愤怒
- 29 如鲠在喉
- 30 救济的银子
- 31 探望未来女婿
- 32 到镇上探亲
- 33 见到大公子
- 34 看清现实
- 35 偷了金镯子
- 36 人情冷暖
- 37 37、钱是人的胆
- 38 38、说清事实
- 39 39、房子修好了
- 40 40、公子挑大粪
- 41 41、继续挑大粪
- 42 42、回到丰莱镇
- 43 43、邱夫人回京
- 44 44、送走那尊神
- 45 45、杨宝弟来了
- 46 46、京城来信了
- 47 47、杨兴年上学
- 48 48、杨十九出事
- 49 49、准备去京城
- 50 50、初到侯府
- 51 51、照顾小公子
- 52 52、亲爹是坏人
- 53 53、外室和贵妾
- 54 54、钱财的诱惑
- 55 55、初恋情人
- 56 56、回乡下老家
- 57 57、家里那些事
- 58 58、杨大的不安
- 59 59、刘一郎跑了(19lou.tw19楼书包网转)
- 60 60、搬到镇上住
- 61 61、镇上谋出路
- 62 62、红绸绣坊
- 63 63、杨秋月回家
- 64 64、杨老爹夫妻
- 65 65、杨兴年回家
- 66 66、四姐的婚事
- 67 67、陌生女人
- 68 68、镇上闹鬼了
- 69 69、婚事有着落
- 70 70、嫁还是不嫁
- 71 71、六妹的心事
- 72 72、知道真相
- 73 73、当年那些事
- 74 74、定亲了
- 75 75、一个屋檐下
- 76 76、秉烛夜谈
- 77 77、夜袭
- 78 78、生了个女儿
- 79 第79章 搬到新家
- 80 第80章 发现秘密
- 81 第81章 杨陈氏过世
- 82 第82章 出大事了
- 83 83、该怎么办
- 84 84、来得太容易
- 85 85、大龄剩女
- 86 第86章 千里寻夫
- 87 第87章 压寨夫人
- 88 第88章 推到汉子
- 89 89、秋月的境遇
- 90 第90章 上门求亲
- 91 第91章 嫁得容易
- 92 第92章 为人妇的日子
- 93 第93章 又要离开了
- 94 第94章 生子
- 95 第95章 变动
- 96 第96章 明天会更好
- 97 第97章 过年
- 98 第98章 悔青肠子
- 99 第99章 回到京城
- 100 第100章再次有孕
- 101 第101章强势的老夫人
- 102 第102章进宫见皇后
- 103 第103章杨家人进京
- 104 第二任妻子
- 105 第105章穿回现代
- 106 第106章梦境和现实
- 107 第107章穿回去了
- 108 第108章还没消停
- 109 第109章外放
- 110 第110章见到嫣嫔
- 111 第111章到了辽州
- 112 第112章后娘难当
- 113 第113章宝弟的婚事
- 114 第114章弟弟没本事
- 115 第115章情势逆转
- 116 第116章柳四娘的过去
- 117 第117章出事了
- 118 第118章养儿子
- 119 第119章秋猎
- 120 第120章父子对话
- 121 第121章父子的秘密
- 122 第122章兄弟之间
- 123 第123章 心有灵犀
- 124 第124章杨家又出事了
- 125 第125章有惊无险
- 126 第126章 回京
- 127 第127章偏心眼
- 128 第128章 都是女儿惹的祸
- 129 第129章表姑娘
- 130 第130章羞辱
- 131 第131章无事生非
- 132 第132章知道真相
- 133 第133章夫妻吵架
- 134 第134章相敬如冰
- 135 第135章尘埃落定
隐藏
显示工具栏
37、钱是人的胆
37、钱是人的胆
农闲无事,杨兴年躺在稻草堆上,头枕着脑袋,问一旁来扯稻草回去引火的杨初月:“你现在打算怎么做?”
杨初月经历偷镯子这事后,深知人善被人欺这个道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胆怯软弱,是以她的性子变得更强硬稳重了些,说:“还不到自暴自弃的地步,活着总有办法。至于偷东西那事,我相信那件事一定会查清楚。”
杨兴年自言自语的说道:“是吗?那就好。大户人家那些事,不是我们这些小人物能揣度的,吸取教训后,以后小心些。”
杨初月说:“多谢提醒。”
家里沉默了几天,杨老三把家里存的银子和杨初月送回家来的旧衣裳都收拾好了,和柳四娘一起挑着到镇上还给邱家,不是自己的东西,用着都不踏实。
杨老三和柳四娘到丰莱镇后敲开了邱家的大门。文澹自从知道杨初月手脚不干净后,对杨家人都没好印象。面色不善态度冰冷的向韩启家的通报了此事,韩启家的坐下来耐着性子听杨老三和柳四娘说话。
杨老三和柳四娘没帮着杨初月求情说话,说的都是自己教女无方,没本事牵连了闺女。“这些都是五妹从邱家捎给我们的旧衣裳,我们接受不起,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还回来比较好。还有这些银子,都还给邱家,不是自己挣的钱始花起来始终不踏实。”柳四娘有些舍不得银子,但眼下必须还给邱家。
韩启家的一直讨厌杨家那副穷酸又装作有志气的样子,挡住柳四娘递上银子的手,说:“那些东西都是邱家不要的东西,还回来也是拿去丢了,你们还是拿回去吧,夫人不会怪罪你家五妹的。”
柳四娘把衣裳和银子推到韩启家的面前:“不成,必须得还给邱家。以后我们不会再来找邱家的麻烦了,管家放心。我们晓得要过好日子,还得靠自己的双手才行。”
韩启家的冷笑着讽刺说:“是吗?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若不是你们贪心不足的话,你家姑娘不至于落得被赶出邱家的下场,也不会被人耻笑说成是小偷。穷人有穷人的过法,富家有富家的过法,你们别痴心妄想着一步登天得到许多好处。这些东西夫人绝不会收回,过去的事,夫人体谅你们家穷不计较。还是那句话,以后不要到邱家来碍夫人和公子的眼睛。”
韩启家的丢下这句话便走,一刻也不想和这家人多待上一阵。一个下人对着他们颐指气使,杨老三算是认识到了富贵人家的无情。也对,穷人有穷人的活法儿,和富人家没得比,这些东西就放下了,他们要不起。
杨老三自觉不能再窝囊,和柳四娘好好做农活儿,先把自家人养活了再说。杨老爹为表决心和杨老三没关系,每年交的份子钱也不要了,杨大一家彻彻底底的不来了,杨老三家落得彻底的安静。
杨十九意识到事态严重,不再嘲笑杨初月,杨初月只拿了一个金镯子就惹来这么多祸事,以自己贪婪好便宜的性子,恐怕惹出的乱子更多,因此,杨十九也安静了。
杨宝弟一开始还闹着吵着要去邱家,被杨老三训斥得多了,也不敢再吵闹了。杨初月被赶回家后,这事在桐安村里说了好一阵,杨初月顶住压力不理那些闲言碎语。她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钱是人的胆,有钱才能底气十足,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杨初月这次算是彻底见识到了,她发誓一定要让全家都过上好日子,而不是在这家里受苦。
前世那些学的知识,在这里多半用不上,在古代求生存,还得用古代的法子才行。男人可以做农活儿,可以做一些小买卖。但照着现在重农抑商的政策,做生意这事还不怎么行得通,加上她家也没做生意的本钱。
另外一条就是仕途,杨宝弟没读书的天赋,上学堂要花一笔钱,家里也拿不出钱来。要过上好日子,首先要做的就是填饱肚子不挨饿。至于女子,多是在家织布做女红,或是做农活儿带孩子。
杨初月回到杨家后,没放弃学习刺绣这手艺,只要学成了,以后还是条出路。柳四娘刺绣的功夫比她好上许多,杨初月劝过杨老三让柳四娘到镇上的红绸绣坊去当绣娘,不过杨老三坚决不同意,原因是担心柳四娘找着机会跑了。为此柳四娘也苦笑,这么多年了,杨老三还是不肯相信她。
杨初月说一件上好的绣品可以卖二两银子的时候,杨老三动摇了一阵,最后还是摇头了。还是杨兴年劝杨老三:“既然爹不让娘去,那就让娘教教五妹吧,我看她学得挺好,说不定学好了可以帮家里挣些钱用。”
杨老三想想后同意了,杨十九听到刺绣可以挣银子,吵嚷着要跟着一起学,不过她没什么耐心,学了几天后便放弃。闲来无事,杨兴年蹲在沙地便挥着木棍写字,杨初月收衣裳时撞见了,抱着衣裳伸头看了看,说:“原来你说你会写字是真的。”
杨兴年在写《孟子》里的文章,说:“是啊,没事的时候写一写,还能记住一些。”
杨初月站在一边问他:“大哥,你还想进学堂读书吗?”
杨兴年毫不犹豫的回答:“想。”
这个时代对科举考试的年龄没什么限制,如果以后有钱了,能让杨兴年去试一试,当做是投资吧,兴许以后能加倍的收回来。“有理想是好事,说不定以后你能再进学堂读书。”杨初月说。
杨兴年随意的笑了笑,说了一声:“也许吧。”
赶场的时候,杨初月会跟着杨老三一齐到镇上去看一看,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捡回来,顺带去红绸绣坊了解一下刺绣行业内情。
老板娘说了近来西州城内发生的事,“听说皇上要打仗了,全国都在筹备打仗物资,西州作为刺绣大省,命西州知府在两个月内赶出十万套军服。西州知府把这事通报到各个县,让每个县都帮忙做军服。连我这小绣坊都接了一单生意,到月底要交一千套军服。这事上头的命令,我不得不同意。但我这铺子小,哪有那么多人手帮忙做啊。现在正在为做军服这事发愁呢。”
杨初月不怎么关心国家大事,只关心现在一家子的温饱问题,想起柳四娘的刺绣功夫好,对老板娘说道:“老板娘,我娘的刺绣活儿你是知道的,她做的衣裳可是百里挑一的,要不你分一些给我,让我带回家去做,做好了到时候给你送来?”
老板娘现在正招不到工人,若有人半忙也是好事。但想到这单子生意是上头分配下来的,出不得半点儿岔子,让杨初月领回家去,还不知会发生什么意外,想起镇上都在传杨初月因为手脚不干净,被赶出邱家一事,赶忙摆手拒绝:“这可不成,出了事是要掉脑袋的。”
杨初月知道老板娘拒绝的原因,开口说道:“我晓得你担心我和我娘偷工减料,担心我偷东西。但老板娘你想想,我若真的会偷东西,我家也不会像现在那样穷,早就发达了过上好日子了。再说这是国家的东西,出了事就得掉脑袋。我一家子的身家性命都在这些军服上了,敢起歪心思吗?”
老板娘若有所思,看到自家的两个儿媳和一个姑娘正在赶工,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交出那么多军服,完不成就得进监牢。想想杨初月和柳四娘,兴许他们能腾出手来帮忙,于是答应说道:“成,不过你们得先交一些押金,否则我不能完全相信你们。”
杨初月想着,交了押金能换回这个好活计也不错,遂答应说道:“成。但工钱要怎么算,老板娘你得先说说看。”
老板娘说:“做一套军服给二十文钱,做得多给得多。”杨初月摸了摸自己的荷包,掏出五百文钱,这些钱是她上个月发的月钱,她并没交出去,“老板娘,这是定金,先交给你,我可以先领一些回去做了吧。”
老板年看到杨初月拿出五百文钱,盯着杨初月说:“你啷个有这么多钱?该不会是偷的吧。”
杨初月说:“这是我离开邱家的时候,邱家给的月钱。”
老板娘为了如期完成任务,将钱收起来。杨初月拦住她说:“这事咱们得先立个字据,免得到时候反悔。这样到时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两不相欠。”
老板娘想不到杨初月会说出这话,不过立个字据是最好的办法,免得双方赖账。老板娘把当家的王老板请过来,让他写字据。
杨初月拿起来看了看,指着数据上几处明显的错误,说:“老板,你可别欺负我不识字。你这里写错了,你把五百文钱写成三百文钱,把二十文钱的加工费写成十文钱,把二百五十套军服写成一百五十套,不是存心欺骗我吗?”
王老板被杨初月拆穿,面子上有些过不去,呵斥她说:“明明写的五百文,你不识字就不要乱说。”
作者有话要说: 女主终于要崛起了……撒花!<
杨初月经历偷镯子这事后,深知人善被人欺这个道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胆怯软弱,是以她的性子变得更强硬稳重了些,说:“还不到自暴自弃的地步,活着总有办法。至于偷东西那事,我相信那件事一定会查清楚。”
杨兴年自言自语的说道:“是吗?那就好。大户人家那些事,不是我们这些小人物能揣度的,吸取教训后,以后小心些。”
杨初月说:“多谢提醒。”
家里沉默了几天,杨老三把家里存的银子和杨初月送回家来的旧衣裳都收拾好了,和柳四娘一起挑着到镇上还给邱家,不是自己的东西,用着都不踏实。
杨老三和柳四娘到丰莱镇后敲开了邱家的大门。文澹自从知道杨初月手脚不干净后,对杨家人都没好印象。面色不善态度冰冷的向韩启家的通报了此事,韩启家的坐下来耐着性子听杨老三和柳四娘说话。
杨老三和柳四娘没帮着杨初月求情说话,说的都是自己教女无方,没本事牵连了闺女。“这些都是五妹从邱家捎给我们的旧衣裳,我们接受不起,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还回来比较好。还有这些银子,都还给邱家,不是自己挣的钱始花起来始终不踏实。”柳四娘有些舍不得银子,但眼下必须还给邱家。
韩启家的一直讨厌杨家那副穷酸又装作有志气的样子,挡住柳四娘递上银子的手,说:“那些东西都是邱家不要的东西,还回来也是拿去丢了,你们还是拿回去吧,夫人不会怪罪你家五妹的。”
柳四娘把衣裳和银子推到韩启家的面前:“不成,必须得还给邱家。以后我们不会再来找邱家的麻烦了,管家放心。我们晓得要过好日子,还得靠自己的双手才行。”
韩启家的冷笑着讽刺说:“是吗?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若不是你们贪心不足的话,你家姑娘不至于落得被赶出邱家的下场,也不会被人耻笑说成是小偷。穷人有穷人的过法,富家有富家的过法,你们别痴心妄想着一步登天得到许多好处。这些东西夫人绝不会收回,过去的事,夫人体谅你们家穷不计较。还是那句话,以后不要到邱家来碍夫人和公子的眼睛。”
韩启家的丢下这句话便走,一刻也不想和这家人多待上一阵。一个下人对着他们颐指气使,杨老三算是认识到了富贵人家的无情。也对,穷人有穷人的活法儿,和富人家没得比,这些东西就放下了,他们要不起。
杨老三自觉不能再窝囊,和柳四娘好好做农活儿,先把自家人养活了再说。杨老爹为表决心和杨老三没关系,每年交的份子钱也不要了,杨大一家彻彻底底的不来了,杨老三家落得彻底的安静。
杨十九意识到事态严重,不再嘲笑杨初月,杨初月只拿了一个金镯子就惹来这么多祸事,以自己贪婪好便宜的性子,恐怕惹出的乱子更多,因此,杨十九也安静了。
杨宝弟一开始还闹着吵着要去邱家,被杨老三训斥得多了,也不敢再吵闹了。杨初月被赶回家后,这事在桐安村里说了好一阵,杨初月顶住压力不理那些闲言碎语。她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钱是人的胆,有钱才能底气十足,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杨初月这次算是彻底见识到了,她发誓一定要让全家都过上好日子,而不是在这家里受苦。
前世那些学的知识,在这里多半用不上,在古代求生存,还得用古代的法子才行。男人可以做农活儿,可以做一些小买卖。但照着现在重农抑商的政策,做生意这事还不怎么行得通,加上她家也没做生意的本钱。
另外一条就是仕途,杨宝弟没读书的天赋,上学堂要花一笔钱,家里也拿不出钱来。要过上好日子,首先要做的就是填饱肚子不挨饿。至于女子,多是在家织布做女红,或是做农活儿带孩子。
杨初月回到杨家后,没放弃学习刺绣这手艺,只要学成了,以后还是条出路。柳四娘刺绣的功夫比她好上许多,杨初月劝过杨老三让柳四娘到镇上的红绸绣坊去当绣娘,不过杨老三坚决不同意,原因是担心柳四娘找着机会跑了。为此柳四娘也苦笑,这么多年了,杨老三还是不肯相信她。
杨初月说一件上好的绣品可以卖二两银子的时候,杨老三动摇了一阵,最后还是摇头了。还是杨兴年劝杨老三:“既然爹不让娘去,那就让娘教教五妹吧,我看她学得挺好,说不定学好了可以帮家里挣些钱用。”
杨老三想想后同意了,杨十九听到刺绣可以挣银子,吵嚷着要跟着一起学,不过她没什么耐心,学了几天后便放弃。闲来无事,杨兴年蹲在沙地便挥着木棍写字,杨初月收衣裳时撞见了,抱着衣裳伸头看了看,说:“原来你说你会写字是真的。”
杨兴年在写《孟子》里的文章,说:“是啊,没事的时候写一写,还能记住一些。”
杨初月站在一边问他:“大哥,你还想进学堂读书吗?”
杨兴年毫不犹豫的回答:“想。”
这个时代对科举考试的年龄没什么限制,如果以后有钱了,能让杨兴年去试一试,当做是投资吧,兴许以后能加倍的收回来。“有理想是好事,说不定以后你能再进学堂读书。”杨初月说。
杨兴年随意的笑了笑,说了一声:“也许吧。”
赶场的时候,杨初月会跟着杨老三一齐到镇上去看一看,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捡回来,顺带去红绸绣坊了解一下刺绣行业内情。
老板娘说了近来西州城内发生的事,“听说皇上要打仗了,全国都在筹备打仗物资,西州作为刺绣大省,命西州知府在两个月内赶出十万套军服。西州知府把这事通报到各个县,让每个县都帮忙做军服。连我这小绣坊都接了一单生意,到月底要交一千套军服。这事上头的命令,我不得不同意。但我这铺子小,哪有那么多人手帮忙做啊。现在正在为做军服这事发愁呢。”
杨初月不怎么关心国家大事,只关心现在一家子的温饱问题,想起柳四娘的刺绣功夫好,对老板娘说道:“老板娘,我娘的刺绣活儿你是知道的,她做的衣裳可是百里挑一的,要不你分一些给我,让我带回家去做,做好了到时候给你送来?”
老板娘现在正招不到工人,若有人半忙也是好事。但想到这单子生意是上头分配下来的,出不得半点儿岔子,让杨初月领回家去,还不知会发生什么意外,想起镇上都在传杨初月因为手脚不干净,被赶出邱家一事,赶忙摆手拒绝:“这可不成,出了事是要掉脑袋的。”
杨初月知道老板娘拒绝的原因,开口说道:“我晓得你担心我和我娘偷工减料,担心我偷东西。但老板娘你想想,我若真的会偷东西,我家也不会像现在那样穷,早就发达了过上好日子了。再说这是国家的东西,出了事就得掉脑袋。我一家子的身家性命都在这些军服上了,敢起歪心思吗?”
老板娘若有所思,看到自家的两个儿媳和一个姑娘正在赶工,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交出那么多军服,完不成就得进监牢。想想杨初月和柳四娘,兴许他们能腾出手来帮忙,于是答应说道:“成,不过你们得先交一些押金,否则我不能完全相信你们。”
杨初月想着,交了押金能换回这个好活计也不错,遂答应说道:“成。但工钱要怎么算,老板娘你得先说说看。”
老板娘说:“做一套军服给二十文钱,做得多给得多。”杨初月摸了摸自己的荷包,掏出五百文钱,这些钱是她上个月发的月钱,她并没交出去,“老板娘,这是定金,先交给你,我可以先领一些回去做了吧。”
老板年看到杨初月拿出五百文钱,盯着杨初月说:“你啷个有这么多钱?该不会是偷的吧。”
杨初月说:“这是我离开邱家的时候,邱家给的月钱。”
老板娘为了如期完成任务,将钱收起来。杨初月拦住她说:“这事咱们得先立个字据,免得到时候反悔。这样到时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两不相欠。”
老板娘想不到杨初月会说出这话,不过立个字据是最好的办法,免得双方赖账。老板娘把当家的王老板请过来,让他写字据。
杨初月拿起来看了看,指着数据上几处明显的错误,说:“老板,你可别欺负我不识字。你这里写错了,你把五百文钱写成三百文钱,把二十文钱的加工费写成十文钱,把二百五十套军服写成一百五十套,不是存心欺骗我吗?”
王老板被杨初月拆穿,面子上有些过不去,呵斥她说:“明明写的五百文,你不识字就不要乱说。”
作者有话要说: 女主终于要崛起了……撒花!<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