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43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不要喜欢男人
- 344 第三百三十八章 千里做官只为财
- 345 第三百三十九章 赐字
- 346 第三百四十章 喜忧参半
- 347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一笑知冬
- 348 第三百四十二章 趁火打劫
- 349 第三百四十三章 太平本是将军定
- 350 第三百四十四章 只为功与名
- 351 第三百四十五章 还债
- 352 第三百四十六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 353 第三百四十七章 刘权
- 354 第三百四十八章 喝花酒
- 355 第三百四十九章 棋秤不了国手,便当武夫
- 356 第三百五十章 天公不作美
- 357 第三百五十一章 姑息养奸
- 358 第三百五十二章 体面人
- 359 第三百五十三章 公道
- 360 第三百五十四章 三秋
- 361 第三百五十五章 举剑为界 千人止步
- 362 第三百五十六章 剑下风正云清
- 363 第三百五十七章 江湖只剩美酒
- 364 第三百五十八章 躲不开的一刀子
- 365 第三百五十九章 春秋几何(上)
- 366 第三百六十章 春秋几何(中)
- 367 春秋几何(下)
- 368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三两心高气傲
- 369 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敢
- 370 第三百六十四章 世上又多一醉鬼
- 371 第三百六十五章 情絮
- 372 第三百六十六章 婚事
- 373 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争之心
- 374 第三百六十八章 风骨与婚期(上)
- 375 第三百六十九章 性起江南 情衷烟雨
- 376 第三百七十章 一梦十年
- 377 第三百七十一章 总有狗眼看人低(一)
- 378 第三百七十二章 总有狗眼看人低(二)
- 379 第三百七十三章 阴气太重
- 380 第三百七十四章 几个有趣的读书人
- 381 第三百七十五章 二爷很慌
- 382 第三百七十六章 我有图南志
- 383 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子守国门
- 384 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个姓徐的进城了(一)
- 385 第三百七十九章 有个姓徐的要进城(二)
- 386 第三百八十章 有个姓徐的进城了(三)
- 387 第三百八十一章 有个姓徐的进城了(四)
- 388 第三百八十二章 有个姓徐的进城了(五)
- 389 第三百八十三章 喝酒养花夜之冬(一)
- 390 第三百八十四章 喝酒养花夜知冬(二)
- 391 第三百八十五章 喝酒养花夜知冬(三)
- 392 第三百八十六章 喝酒养花夜之冬(四)
- 393 第三百八十七章 喝酒养花夜之冬(五)
- 394 第三百八十八章 杀意
- 395 第三百八十九章 风夜起杀心
- 396 第三百九十章 长安不醉人
- 397 第三百九十一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 398 第三百九十二章 有人南下
- 399 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平长安
- 400 第三百九十四章 孤星矗立
- 401 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齐使者
- 402 第三百九十六章 可怜
- 403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户人家
- 404 第三百九十八章 干净
- 405 第三百九十九章 像神仙
- 406 第四百章 看招
- 407 第四百零一章 两只狐狸
- 408 第四百零二章 长命灯
- 409 第四百零三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
- 410 第四百零四章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一)
- 411 第四百零五章 大道至简 ,知行合一(二)
- 412 第四百零六章 你该庆幸自己还活着
- 413 第四百零七章 年少轻狂
- 414 第四百零八章 臭婆娘
- 415 第四百零九章 愿以生死付诸一剑之下
- 416 第四百一十章 侠义吴书亦(一)
- 417 第四百一十一章 侠义吴书亦(二)
- 418 第四百一十二章 算你倒霉
- 419 第四百一十三章 不言军
- 420 第四百一十四章 我笑的时候你尽量别笑
- 421 第四百一十五章 瑕疵必报的奇人
- 422 第四百一十六章 洛阳城的一老一小
- 423 第四百一十七章 小侠
- 424 第四百一十八章 夜谈
- 425 第四百一十九章 小掌柜吴平江
- 426 第四百二十章 小心眼
- 427 第四百二十一章 拓跋木
- 428 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人出长安
- 429 第四百二十三章 徐图
- 430 第四百二十三章 身世
- 431 第四百二十四 名分
- 432 第四百二十五章 等不到来人
- 433 第四百二十六章 没有名字的城
- 434 第四百二十七章 鲸落
- 435 第四百二十八章 谁先谁一步
- 436 第四百二十九章 约酒
- 437 第四百三十章 家书
- 438 第四百三十一章 有仇必报,有恩必偿
- 439 第四百三十二章 北齐长史周彦歆
- 440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规中矩
- 441 第四百三十四章 陈怜
- 442 第四百三十五章 尘世间新人换旧人
- 443 第四百三十六章 敬这大争之世
- 444 第四百三十七章 卫家的大义
- 445 第四百三十八章 春风杨柳刀
- 446 第四百三十九章 长安新贵
- 447 第四百四十章 混账
- 448 第四百四十一章 兰质
- 449 第四百四十二章 齐人之福
- 450 第四百四十三章 家宴
- 451 第四百四十四章 交心
- 452 第四百四十五章 嫁妆
- 453 第四百四十六章 嘴甜
- 454 第四百四十七章 长安风雪
- 455 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蜀来客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百四十七章 刘权
第三百四十七章 刘权
早朝之上,跟徐江南预料的一般无二,魏攸的死讯早在徐江南离开的时候席卷了全城,更加不用说这些在金陵扎根几十年的越官严党,耳目通灵一个个心里跟明镜一样,尤其满城戒严的动作更是火上浇油,这些士卒戒备归戒备,可而今来看是盯谁的还真不好说,越官一党的脸色自然不会太好看。
又或者是卫澈封王和魏府血案两件事放在一起比较,封王一事出人意料的没有博到多少眼球,毕竟性命大过天,至于越官一类,比徐江南想的还要不堪,又或者说是他估计错了这些人的承受能力,其实最主要的是他一直将这位西夏天子放在对立面上的缘故,在一开始他就只是觉得那些个朝廷的禁卫军是用来寻他麻烦的,可等到后来见到那些人的面色只有严峻而无半点放松的样子,他想了想,似乎自己还是当了陈铮的手里剑,替他杀了人不说,还让他找了个最合适的借口从皇城里面调兵镇城,这才回过神来,至少这纸面上,越官严党才是跟陈铮手谈的那位,他只是个插足的旁观者。
而卫澈就不说了,老爷范十足,金殿之上那位算是陈铮潜邸时候的奴才刘权刘公公在得知卫澈封王之后,早就差遣了位手底下的小公公过去,先行通报一下,刘公公想的是作为西夏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异性王爷,不说架势,至少要沐浴净身一下吧,这位卫王爷倒好,手底下的人是过去了,可面没见着,在紫金楼下等了老半天,寻常这肤白面净的小公公哪里见过这样的主子,在他的记忆里想这种差事向来都是好事,结个面源不说,谁不是毕恭毕敬请进的府门,事后还给点红钱,只不过这一次像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起先小公公听说卫家的少爷在紫金楼彻夜未归,就有些不喜,只不过很好的掩饰了下去,怎么说也是西夏的王爷,知道自己这样的小人物惹不起,想了想便往紫金楼过去。
不过像他这种侍奉天子的,多多少少也有些骄傲意思,到了紫金楼,也不上去,也不想上去,与他这类人来说算是人之常情,风月场所向来避之不及,至于男欢女爱,更是侮辱,本想着说让人通禀一下,让这位西蜀道来的少爷挪个脚,可谁曾想,别说通禀,他连话都说不上,门前的两名奴仆就把他拦在门外,还说什么卫家少爷在上面待客,不方便。
小公公当时就变了脸色,天底下能有比圣旨还要大的事,气急败坏的站了一会,可随后又想到这事若是让刘公公知道了,最多私下说几句卫澈的讨嫌话语,但对于他,肯定是要盖上一个办事不利的名头打骂一顿,如此一想,小公公便有些急了,态度上也就缓和了太多,甚至说有些低声下气,只不过任由他说的如何情急,面前两位就如门神一般不为所动。
就在小公公急得眼泪都要出来的时候,刘公公闻讯过来,端着圣旨,瞧见他的姿态,也没怪罪,只是给了个眼色,让这位手下的小公公往后靠了靠,自己则走上前去,小声说出原委,要是寻常时分,刘权也不会来这种地方,要不是陈铮临时说让他什么事都依着点这位新晋王爷,还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语,“有些人情你得还。”这话刘权从一出门就在想是什么意思,但到后来就放弃了,不说徐暄,就说陈铮的想法,侍奉了几十年,他也只是知道些陈铮的习惯,对于心思,他却是猜不到也不敢去猜,这是他为人聪明的地方,该琢磨的琢磨,不该琢磨的,他连半点心思都提不上去。
起先这两位门神般的人物依旧是不想放人的,只不过瞧见刘权端着的圣旨不似作假,这等事他们也做不了主,只是互相看了一眼,点了下头,由左边长得稍瘦的男子上了楼,刘权以前的时候没少看过人的面色,当初偏安一隅的西夏,三位皇子,也就这位不被看好,至少皇子期间文不成,武不就,其余二位一个偏文,一个偏武,至少是各有所长,所以在徐暄入王府的时候也常看人脸色,刘权入门比徐暄还要晚,但要说魄力,可能比徐暄还要大,当初也算是个愣头小子,听说宫里招人,可净身之后才知道招的人满了,而且就算是要入宫也是宫里人用刀,另外便是刘权用刀不干净,差点连命都丢了,最后病急乱投医,寻到了陈铮这里,起先陈铮是不收的,就算是太子,府中也不能有太监人物,如此算是逾矩。
后来还是徐暄从中说了几句,他这才活了下来,也留了下来,后来的西夏朝廷没少拿他的事情弹劾说道,不过陈铮对此都是不闻不问,硬抗了下来,后来即便他是知道这是陈铮的自污手段,但对徐暄依旧生不起憎恨心思,如果不是徐暄,他在当年就已经死在了街上,被人说几句而已,他听得进去,可要说交情,也就是当初的活命交情,以至于后来宣旨燕城,陈铮笑着问他不替徐暄求情?他只是摇摇头,虽说有些对不住徐暄,但位置摆的很是明确,他是陈铮的人,并不是徐暄的手下。
而今只是等一下,尝遍荣辱的刘权早就没有多少其余想法,闭着眼,过了一会,让他哑然的情景出现了,照理来说即便是贵为王爷,闻听圣旨到,怎么说也该出门相迎,而瞧着这两人往旁边一闪,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却是让他上去。
刘权深呼吸了几口气,沉闷的嗯了一声,移步白云间。
走到房门前的时候,听到里面有两种声音,听腔调都是年轻人,也都是男声,这会刘权的面色才好了不少,只不过正要敲门的时候,又听到里面人说了点关于西夏朝廷的事,他觉得有些好奇,便等了一等,没急着推门而入,不过这越等越是心惊,卫澈今日没有上朝他是知道的,但句句点到即止,讲的都是今日朝廷的变数,至于另外一个微低的声音却是轻笑,直接一针见血说出朝廷纹路和走势,实在可怕。
刘权跟在陈铮身边二十年,或多或少知道点什么,陈铮也不会瞒他,时不时还会问一下他,只是陈铮问起来,他就权当忘了,记不住了,因为记不住才是他的本分,记住了,他就算是过界了,但真要说手腕,他可能会比不上那些内阁大臣,但要说纸上谈兵,他可能并不逊色,甚至对于纳兰,他也能说上几句中规中矩的话语。
朝廷六部,为首的是吏部,掌天下门生,这也是严党一行人的底气,其二是户部,掌全国赋税,也在越官手里,其三礼部,原本的尚书周东年算是个坦坦翁,十多年不掌事,手底下也被两位侍郎架空,而其中左侍郎魏攸也算是越官一流,右侍郎是西蜀那边过来的,至于刑部算是一半一半,有御史台和大理寺,刑部手上的权力也不如表面那么大,兵部算是原本西夏的老一辈,越官想插手,一时半会也寻不到门路,剩下的工部一群人,大多都是西蜀那边的人,在朝廷说不上什么话,属于扎实办事的一群人,刘权见过几个,一个个想为官,话都吐到嘴边,最后又咽下去的一群要脸实在人。
而听里面人的意思,陈铮要除越官,只能从礼部和户部动手,而且最好是礼部,户部和吏部是越官一行人的底气,这一掌下去,千层浪一起,可能越官底子没了,但日后却是一滩乱账,谁来收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越官一干人觉得只是伤他们的筋,却不动他们的骨头,徐图为之,等到时机一到,那才是西夏改头换面的时候。
刘权就在外面,手脚微颤,里面说的话语对了几分他不知道,但曾经陈铮赐字柳御史的时候,他可是就在旁边侍奉着,记得那会陈铮说了一句话,眼光独具,却心性不定,若是再晚些时候,这一子落下,啧啧,有人就要溃不成军了。
这当中的晚些时候,不正好和里面人说的徐图为之相得益彰?
也是这会,刘权听到背后有些声响,只见他面色不改的拍了拍衣领,又刻意弄出一点声响,紧接着尖着声音喜庆喊道:“卫公子可在里面?!圣上天恩,福泽卫家啊!”
而屋内早知如此的徐江南瞥了一眼卫澈,有句话怎么说?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既然卫澈说了要帮他一把,徐江南也不会推脱矫情,要借势,不闹得满城皆知算什么。
而卫澈在觉得时间差不多的时候便想着回府更衣,是徐江南拖着他喝了两壶酒,第一壶酒下肚,他还不好说什么,等第二壶酒下肚,他再蠢也能知道徐江南的心思,只得无奈说道:“交友不慎。”但话是这么说,也没见卫澈有起身的意思。
至于那些话,是徐江南故意说给刘权听的,卫澈能猜到几分,所以跟着演,却捉摸不透,因为有些时候他也觉得奇怪,为什么徐江南明明没经历过朝中之事,对于形势把握却是谙熟于心,若是个官场沉浮数十载的人有此眼力这很正常,可徐江南的年纪摆明了与他一般,甚至还要少上一些,有此眼力,的确让他有些咋舌,咋舌之后同时又觉得有些庆幸,至少如果二人相对,自己应该很是头痛。
而徐江南自然也不会同卫澈说是剑阁见论,当时那满屋子的大秦记论算得上数千年的朝廷变迁,他可不单单只是看了就算了,没日没夜透支虚脱,脑海如同被人生硬拓宽一般,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东西,这才是真的瑰宝。
但在当时卫澈的眼里,这些记事自然比不过那些江湖秘籍,心法运转,他自然也就没有太过重视,再者又说,这剑阁是卫家的,他要看随时都能看,也就不太重视,其实真有下一次,卫澈入剑阁,他可能还是看那些心法秘籍,这就是人性。
等卫澈把刘权迎进门来的时候,徐江南嬉笑说道:“用不用我避一下?”没有看刘权,径直看着卫澈。
卫澈白了一眼徐江南,倒是让后者打了个冷颤,‘要避也没见你他娘的起身啊。’只是卫澈不会将这想法说出来而已,摆了摆手说道:“自家人,无妨。”
徐江南笑了笑,捧着茶水,斜倚着椅子默不作声。
刘权也是一笑,顺着说道:“不碍事,不碍事。”他是过来人,因为一件小事得罪这位朝廷新贵没必要,不过即便如此,也是有些好奇能说出之前那般话语的是何方神圣,笑着抬眉看了一眼,不过这一眼下去,笑容立马就僵在了脸上,反而是换上一脸悚然。
他和徐暄打的交道不多,但见面的次数却是数之难数,而今面前这位端茶的年轻人,从气态和仪相上给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徐暄,而且越看越像,尤其是眉眼处的气质,到最后瞧见摆放在一旁的剑匣之后,瞳孔微微一凝,暗叹了一口气。
卫澈轻轻咳嗽了一声,将刘权从往年之事上给拽了回来,生硬一笑避过尴尬气氛,没有问来历,这一眼已经坏了事,若要问及姓氏,定然就脱不了身了。
卫澈轻笑说道:“怎么了,刘公公曾经见过我这位朋友?”只是这话语当中怎么听都有些戏谑味道。
刘权闻言摆手笑道:“想来是近日劳累,竟然觉得这位公子有些像老奴的故友。如此失态倒是让两位见笑了。”
卫澈点了点头,没有抓着不放,正要开口。
而刘权起先不留神就已经踩在圈套的边上,如今怎么还能让卫澈开口,连忙抢先说道:“哎,老奴差点忘了,今日过来可是来宣圣恩的。卫澈听封。”
再是表面功夫,卫澈如此也不得不拜,至于徐江南,则像没有听到一般,坐在旁边,不动如山,而刘权也没在意徐江南,就像没有这么一个人一般开始宣旨。
徐江南怡然听着刘权絮絮叨叨盏茶功夫,在旁边摇头晃头,如同听戏,什么‘昔我皇祖,诞育多方。龟纽龙章,远赐扶桑之域;贞珉大篆,荣施镇国之山……’徐江南权当空气,嘴角含笑,再到‘孝行成于天性,子道无亏;清操矢于生平,躬行不怠;念枢机之缜密,睹仪度之从容。’他更是不禁笑出声来,卫澈偷偷瞪了徐江南一眼,徐江南用手遮掩,带笑喝茶。
“钦哉!”等到这一句词落幕,无论卫澈也好,刘权也罢都是呼了一口气。
徐江南则是站起身来,拍着手笑道:“恭喜卫兄。”
卫澈站起身来双手接过圣旨,呲牙说道:“同喜同喜。”
刘权宣旨结束以后,连茶也不顾,只是自顾思量,等二人寒暄过了以后,这才出声告退。
卫澈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卫某送下公公?”
刘权连忙一揖,“王爷留步,老奴自去就好。”
徐江南火上浇油说道:“那徐某无官无职,送送公公?”
刘权一揖到底,竟然比之前还要恭敬,耳鬓冷汗迭出,“公子留步,莫要折煞老奴。”
又或者是卫澈封王和魏府血案两件事放在一起比较,封王一事出人意料的没有博到多少眼球,毕竟性命大过天,至于越官一类,比徐江南想的还要不堪,又或者说是他估计错了这些人的承受能力,其实最主要的是他一直将这位西夏天子放在对立面上的缘故,在一开始他就只是觉得那些个朝廷的禁卫军是用来寻他麻烦的,可等到后来见到那些人的面色只有严峻而无半点放松的样子,他想了想,似乎自己还是当了陈铮的手里剑,替他杀了人不说,还让他找了个最合适的借口从皇城里面调兵镇城,这才回过神来,至少这纸面上,越官严党才是跟陈铮手谈的那位,他只是个插足的旁观者。
而卫澈就不说了,老爷范十足,金殿之上那位算是陈铮潜邸时候的奴才刘权刘公公在得知卫澈封王之后,早就差遣了位手底下的小公公过去,先行通报一下,刘公公想的是作为西夏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异性王爷,不说架势,至少要沐浴净身一下吧,这位卫王爷倒好,手底下的人是过去了,可面没见着,在紫金楼下等了老半天,寻常这肤白面净的小公公哪里见过这样的主子,在他的记忆里想这种差事向来都是好事,结个面源不说,谁不是毕恭毕敬请进的府门,事后还给点红钱,只不过这一次像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起先小公公听说卫家的少爷在紫金楼彻夜未归,就有些不喜,只不过很好的掩饰了下去,怎么说也是西夏的王爷,知道自己这样的小人物惹不起,想了想便往紫金楼过去。
不过像他这种侍奉天子的,多多少少也有些骄傲意思,到了紫金楼,也不上去,也不想上去,与他这类人来说算是人之常情,风月场所向来避之不及,至于男欢女爱,更是侮辱,本想着说让人通禀一下,让这位西蜀道来的少爷挪个脚,可谁曾想,别说通禀,他连话都说不上,门前的两名奴仆就把他拦在门外,还说什么卫家少爷在上面待客,不方便。
小公公当时就变了脸色,天底下能有比圣旨还要大的事,气急败坏的站了一会,可随后又想到这事若是让刘公公知道了,最多私下说几句卫澈的讨嫌话语,但对于他,肯定是要盖上一个办事不利的名头打骂一顿,如此一想,小公公便有些急了,态度上也就缓和了太多,甚至说有些低声下气,只不过任由他说的如何情急,面前两位就如门神一般不为所动。
就在小公公急得眼泪都要出来的时候,刘公公闻讯过来,端着圣旨,瞧见他的姿态,也没怪罪,只是给了个眼色,让这位手下的小公公往后靠了靠,自己则走上前去,小声说出原委,要是寻常时分,刘权也不会来这种地方,要不是陈铮临时说让他什么事都依着点这位新晋王爷,还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语,“有些人情你得还。”这话刘权从一出门就在想是什么意思,但到后来就放弃了,不说徐暄,就说陈铮的想法,侍奉了几十年,他也只是知道些陈铮的习惯,对于心思,他却是猜不到也不敢去猜,这是他为人聪明的地方,该琢磨的琢磨,不该琢磨的,他连半点心思都提不上去。
起先这两位门神般的人物依旧是不想放人的,只不过瞧见刘权端着的圣旨不似作假,这等事他们也做不了主,只是互相看了一眼,点了下头,由左边长得稍瘦的男子上了楼,刘权以前的时候没少看过人的面色,当初偏安一隅的西夏,三位皇子,也就这位不被看好,至少皇子期间文不成,武不就,其余二位一个偏文,一个偏武,至少是各有所长,所以在徐暄入王府的时候也常看人脸色,刘权入门比徐暄还要晚,但要说魄力,可能比徐暄还要大,当初也算是个愣头小子,听说宫里招人,可净身之后才知道招的人满了,而且就算是要入宫也是宫里人用刀,另外便是刘权用刀不干净,差点连命都丢了,最后病急乱投医,寻到了陈铮这里,起先陈铮是不收的,就算是太子,府中也不能有太监人物,如此算是逾矩。
后来还是徐暄从中说了几句,他这才活了下来,也留了下来,后来的西夏朝廷没少拿他的事情弹劾说道,不过陈铮对此都是不闻不问,硬抗了下来,后来即便他是知道这是陈铮的自污手段,但对徐暄依旧生不起憎恨心思,如果不是徐暄,他在当年就已经死在了街上,被人说几句而已,他听得进去,可要说交情,也就是当初的活命交情,以至于后来宣旨燕城,陈铮笑着问他不替徐暄求情?他只是摇摇头,虽说有些对不住徐暄,但位置摆的很是明确,他是陈铮的人,并不是徐暄的手下。
而今只是等一下,尝遍荣辱的刘权早就没有多少其余想法,闭着眼,过了一会,让他哑然的情景出现了,照理来说即便是贵为王爷,闻听圣旨到,怎么说也该出门相迎,而瞧着这两人往旁边一闪,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却是让他上去。
刘权深呼吸了几口气,沉闷的嗯了一声,移步白云间。
走到房门前的时候,听到里面有两种声音,听腔调都是年轻人,也都是男声,这会刘权的面色才好了不少,只不过正要敲门的时候,又听到里面人说了点关于西夏朝廷的事,他觉得有些好奇,便等了一等,没急着推门而入,不过这越等越是心惊,卫澈今日没有上朝他是知道的,但句句点到即止,讲的都是今日朝廷的变数,至于另外一个微低的声音却是轻笑,直接一针见血说出朝廷纹路和走势,实在可怕。
刘权跟在陈铮身边二十年,或多或少知道点什么,陈铮也不会瞒他,时不时还会问一下他,只是陈铮问起来,他就权当忘了,记不住了,因为记不住才是他的本分,记住了,他就算是过界了,但真要说手腕,他可能会比不上那些内阁大臣,但要说纸上谈兵,他可能并不逊色,甚至对于纳兰,他也能说上几句中规中矩的话语。
朝廷六部,为首的是吏部,掌天下门生,这也是严党一行人的底气,其二是户部,掌全国赋税,也在越官手里,其三礼部,原本的尚书周东年算是个坦坦翁,十多年不掌事,手底下也被两位侍郎架空,而其中左侍郎魏攸也算是越官一流,右侍郎是西蜀那边过来的,至于刑部算是一半一半,有御史台和大理寺,刑部手上的权力也不如表面那么大,兵部算是原本西夏的老一辈,越官想插手,一时半会也寻不到门路,剩下的工部一群人,大多都是西蜀那边的人,在朝廷说不上什么话,属于扎实办事的一群人,刘权见过几个,一个个想为官,话都吐到嘴边,最后又咽下去的一群要脸实在人。
而听里面人的意思,陈铮要除越官,只能从礼部和户部动手,而且最好是礼部,户部和吏部是越官一行人的底气,这一掌下去,千层浪一起,可能越官底子没了,但日后却是一滩乱账,谁来收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越官一干人觉得只是伤他们的筋,却不动他们的骨头,徐图为之,等到时机一到,那才是西夏改头换面的时候。
刘权就在外面,手脚微颤,里面说的话语对了几分他不知道,但曾经陈铮赐字柳御史的时候,他可是就在旁边侍奉着,记得那会陈铮说了一句话,眼光独具,却心性不定,若是再晚些时候,这一子落下,啧啧,有人就要溃不成军了。
这当中的晚些时候,不正好和里面人说的徐图为之相得益彰?
也是这会,刘权听到背后有些声响,只见他面色不改的拍了拍衣领,又刻意弄出一点声响,紧接着尖着声音喜庆喊道:“卫公子可在里面?!圣上天恩,福泽卫家啊!”
而屋内早知如此的徐江南瞥了一眼卫澈,有句话怎么说?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既然卫澈说了要帮他一把,徐江南也不会推脱矫情,要借势,不闹得满城皆知算什么。
而卫澈在觉得时间差不多的时候便想着回府更衣,是徐江南拖着他喝了两壶酒,第一壶酒下肚,他还不好说什么,等第二壶酒下肚,他再蠢也能知道徐江南的心思,只得无奈说道:“交友不慎。”但话是这么说,也没见卫澈有起身的意思。
至于那些话,是徐江南故意说给刘权听的,卫澈能猜到几分,所以跟着演,却捉摸不透,因为有些时候他也觉得奇怪,为什么徐江南明明没经历过朝中之事,对于形势把握却是谙熟于心,若是个官场沉浮数十载的人有此眼力这很正常,可徐江南的年纪摆明了与他一般,甚至还要少上一些,有此眼力,的确让他有些咋舌,咋舌之后同时又觉得有些庆幸,至少如果二人相对,自己应该很是头痛。
而徐江南自然也不会同卫澈说是剑阁见论,当时那满屋子的大秦记论算得上数千年的朝廷变迁,他可不单单只是看了就算了,没日没夜透支虚脱,脑海如同被人生硬拓宽一般,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东西,这才是真的瑰宝。
但在当时卫澈的眼里,这些记事自然比不过那些江湖秘籍,心法运转,他自然也就没有太过重视,再者又说,这剑阁是卫家的,他要看随时都能看,也就不太重视,其实真有下一次,卫澈入剑阁,他可能还是看那些心法秘籍,这就是人性。
等卫澈把刘权迎进门来的时候,徐江南嬉笑说道:“用不用我避一下?”没有看刘权,径直看着卫澈。
卫澈白了一眼徐江南,倒是让后者打了个冷颤,‘要避也没见你他娘的起身啊。’只是卫澈不会将这想法说出来而已,摆了摆手说道:“自家人,无妨。”
徐江南笑了笑,捧着茶水,斜倚着椅子默不作声。
刘权也是一笑,顺着说道:“不碍事,不碍事。”他是过来人,因为一件小事得罪这位朝廷新贵没必要,不过即便如此,也是有些好奇能说出之前那般话语的是何方神圣,笑着抬眉看了一眼,不过这一眼下去,笑容立马就僵在了脸上,反而是换上一脸悚然。
他和徐暄打的交道不多,但见面的次数却是数之难数,而今面前这位端茶的年轻人,从气态和仪相上给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徐暄,而且越看越像,尤其是眉眼处的气质,到最后瞧见摆放在一旁的剑匣之后,瞳孔微微一凝,暗叹了一口气。
卫澈轻轻咳嗽了一声,将刘权从往年之事上给拽了回来,生硬一笑避过尴尬气氛,没有问来历,这一眼已经坏了事,若要问及姓氏,定然就脱不了身了。
卫澈轻笑说道:“怎么了,刘公公曾经见过我这位朋友?”只是这话语当中怎么听都有些戏谑味道。
刘权闻言摆手笑道:“想来是近日劳累,竟然觉得这位公子有些像老奴的故友。如此失态倒是让两位见笑了。”
卫澈点了点头,没有抓着不放,正要开口。
而刘权起先不留神就已经踩在圈套的边上,如今怎么还能让卫澈开口,连忙抢先说道:“哎,老奴差点忘了,今日过来可是来宣圣恩的。卫澈听封。”
再是表面功夫,卫澈如此也不得不拜,至于徐江南,则像没有听到一般,坐在旁边,不动如山,而刘权也没在意徐江南,就像没有这么一个人一般开始宣旨。
徐江南怡然听着刘权絮絮叨叨盏茶功夫,在旁边摇头晃头,如同听戏,什么‘昔我皇祖,诞育多方。龟纽龙章,远赐扶桑之域;贞珉大篆,荣施镇国之山……’徐江南权当空气,嘴角含笑,再到‘孝行成于天性,子道无亏;清操矢于生平,躬行不怠;念枢机之缜密,睹仪度之从容。’他更是不禁笑出声来,卫澈偷偷瞪了徐江南一眼,徐江南用手遮掩,带笑喝茶。
“钦哉!”等到这一句词落幕,无论卫澈也好,刘权也罢都是呼了一口气。
徐江南则是站起身来,拍着手笑道:“恭喜卫兄。”
卫澈站起身来双手接过圣旨,呲牙说道:“同喜同喜。”
刘权宣旨结束以后,连茶也不顾,只是自顾思量,等二人寒暄过了以后,这才出声告退。
卫澈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卫某送下公公?”
刘权连忙一揖,“王爷留步,老奴自去就好。”
徐江南火上浇油说道:“那徐某无官无职,送送公公?”
刘权一揖到底,竟然比之前还要恭敬,耳鬓冷汗迭出,“公子留步,莫要折煞老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