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010 第四千章 老章的专访
- 4011 第四千零一章 证据开示
- 4012 第四千零二章 煎饼果子连锁?
- 4013 第四千零三章 感恩
- 4014 第四千零四章 惊讶
- 4015 第四千零五章 春江水暖鸭先知
- 4016 第四千零六章 保守派
- 4017 第四千零七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4018 第四千零八章 建立规则?
- 4019 第四千零九章 蛛丝马迹
- 4020 第四千零十章 探听结果
- 4021 第四千零十一章 抢购奶粉
- 4022 第四千零一二章 黎明之前
- 4023 第四千零一三章 躺着中枪
- 4024 第四千零一四章 祸不单行
- 4025 第四千零一五章 抢工作
- 4026 第四千零一六章 不担心
- 4027 第四千零一七章 贾鸿渐看到的未来
- 4028 第四千零一八章 奥巴马的再工业化
- 4029 第四千零一九章 伐木?
- 4030 第四千零二零章 慈善
- 4031 第四千零二一章 目标
- 4032 第四千零二二章 和解
- 4033 第四千零二三章 全给贾鸿渐?
- 4034 第四千零二四章 大收购?
- 4035 第四千零二五章 收购品牌的背后
- 4036 第四千零二六章 瑞典飞机公司
- 4037 第四千零二七章 市场定位
- 4038 第四千零二八章 类似宝马?
- 4039 第四千零二九章 萨博的问题
- 4040 第四千零三零章 德国的表亲
- 4041 第四千零三一章 突发抗议?
- 4042 第四千零三二章 面谈
- 4043 第四千零三三章 军方黑科技?
- 4044 第四千零三四章 脑补
- 4045 第四千零三五章 营销自己的形象
- 4046 第四千零三三章 军方科黑科技?
- 4047 第四千四零三四章 脑补
- 4048 第四千零三五章 营销自三己的形象
- 4049 第四千零三六章 相见恨晚
- 4050 第四千零三七章 工会代表
- 4051 第四千零三八章 豪车黑幕
- 4052 第四千零三九章 良心价
- 4053 第四千零四零章 沃尔沃
- 4054 第四千零四一章 发布会?
- 4055 第四千零四十二章 改造
- 4056 第四千零四十三章 变速器
- 4057 第四千零四十四章 DSI
- 4058 第四千零四十五章 流程
- 4059 第四千零四十六章 推背感
- 4060 第四千零四七章 推背感的秘密
- 4061 第四千零四八章 一亿美元
- 4062 第四千零四十九章 视频会议
- 4063 第四千零五十章 中国老板
- 4064 第四千零五十一章 电动车
- 4065 第四千零五十二章 双龙
- 4066 第四千零五十三章 僵持
- 4067 第四千零五十四章 警察惊了
- 4068 第四千零五十五章 背后黑幕?
- 4069 第四千零五十六章 庙小妖风大
- 4070 第四千零五七章 失败是必然的?
- 4071 第四千零五十八章 注定悲剧
- 4072 第四千零五十九章 咱们会不会背后有危机?
- 4073 第四千零六零章 只是有准备而已
- 4074 第四千零六十一章 萨博的设计初稿
- 4075 第四千零六十二章 士别三日
- 4076 第四千零六十三章 美女与巫婆
- 4077 第四千零六十四章 平衡是门艺术
- 4078 第四千零六十五章 行车灯与眼线
- 4079 第四千零六十六章 带着镣铐跳舞
- 4080 第四千零六十七章 竹子的优势
- 4081 第四千零六十八章 竹子与会来事儿
- 4082 第四千零六十九章 油田与油价
- 4083 第四千零七十章 油田
- 4084 第四千零七十一章 马拉松石油
- 4085 第四千零七十二章 接盘?
- 4086 第四千零七十三章 美国方式还是苏联方式
- 4087 第四千零七十四章 革命性变化
- 4088 第四千零七十五章 部落的改变
- 4089 第四千零七十六章 德尔惠
- 4090 第四千零七十七章 接盘侠?
- 4091 第四千零七十八章 接盘的目的是
- 4092 第四千零七九章 美国大下岗?
- 4093 第四千零八十章 接受下岗人员?
- 4094 第四千零八十一章 福特和日系厂商
- 4095 第四千零八十二章 计划
- 4096 第四千零八十三章 塔塔集团
- 4097 第四千零八十四章 买路虎?
- 4098 第四千零八十五章 沃尔沃
- 4099 第四千零八十六章 国际平均水平
- 4100 第四千零八十七章 电池防伪
- 4101 第四千零八十八章 阶梯电价
- 4102 第四千零八十九章 无钥匙启动的按钮在哪儿
- 4103 第四千零九零章 指纹辨识
- 4104 第四千零九十一章 碳化竹内饰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千零十章 探听结果
第四千零十章 探听结果
作为重生者,贾鸿渐一直在小心的预防这么一个局面作为一个谨慎的人,他真心生怕自己因为前世的历史经验,而太过于经验主义的看待这个时空的事儿!毕竟真的说起来,这个时空中因为有了华夏高科,说真的事情发生了多少改变?就是多了一个华夏高科,那已经就有很多人很多事发生了改变了!比如说像是历史上谷歌公司现在就完全不存在了,甚至连谷歌的俩创始人现在都在华夏高科的北美分部里面做高级技术人员呢!
说道三鹿这事儿上面的话,贾鸿渐历史上也并不知道三氯氰胺的锅到底是三鹿的还是奶农或者其他人的因为这事儿当初貌似也没有查的那么清楚,也查不了那么清楚!因为一方面说起来真的是奶企的锅的话,奶企推到奶农身上,奶农也反驳不了啊!因为奶农并不是一个整体,作为单个的奶农就算再遵纪守法,最多就只能保证自己,谁能保证别人不弄虚作假?而理论上来说,三鹿那么大的奶企,貌似自己也是没必要做这种事儿!根据贾鸿渐自己对于社会的了解来说,更加倾向于这事儿真的就是个体奶农搞的鬼!
为啥这么说?因为对于奶企来说,人家真的不爱跟个体奶农收购牛奶。≤,因为真的从生产角度和运输角度来说,都没办法保证质量完全达标,而且个体户生产哪儿有奶企独资建立的集约化大生产农场的效率高成本低啊?假设说华夏高科是做面包的,那么华夏高科是跟个体户农民一家家的收麦子成本高还是自己建立集约化大农场生产麦子的成本高?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建立生产基地成本低,因为要收购的话,那肯定要有收购人员,哪怕把收购人员的人力成本推给社会,让社会自发的形成一种贩子体系,贩子下乡收购然后卖给企业,那么贩子也要赚钱啊,老百姓也要赚钱啊,这对于企业来说成本不就高了么?而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一个集约化大生产基地,投资虽然大,但是规模起来了之后,成本怎么都比农民种田低。而且另外一方面这集约化的大农场是独资子公司,这子公司不需要赚钱啊!只要公司赚钱养着这子公司不就行了么?所以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整合,就是一个企业从头吃到尾,这当然是赚钱的!
话说回来,那咱国家为啥还有一些个体奶农?为啥大规模集约化农场没有大规模出现?其实说白了还不是要给奶农们一条活路?比如说华夏高科弄一个奶企。这奶企在西北建立了一个公司一个生产基地,那么当地政府跑过来说哎呀当地有很多个体奶农,他们也没啥文化也没啥技能,就是有奶牛,全家老小就是靠着养牛来活着了,华夏高科能不能发扬一下风格,帮当地政府解决一下难题?当地政府可以优惠的给批一些土地,可以给一些减税的优惠政策什么的……那对于华夏高科来说,照顾一下奶农,收购一下奶农的产品。虽然成本升高了,但是政府那边有变相的补贴,最后算一下还是赚了,那干嘛不收奶农的牛奶呢?按照道理来说,这是又赚钱又给政府面子又照顾了奶农,这是多赢啊!但是问题就在于奶农提供的产品没问题那是多赢,如果有问题就是多输!
如果说奶农里面有朴实有正直有绝对不会弄虚作假的,贾鸿渐相信,但是真的要贾鸿渐给全体奶农都打包票,贾鸿渐真不敢!而且很多时候这事儿还有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概念在里面本来是好人大多数。大家都不弄虚作假,然后开始有人弄虚作假了如果还没有受到惩罚没有被发现的话,那么时间长了对于不弄虚作假的人来说他们简直就像是傻逼了!当一个事儿变成了做好人需要成本需要勇气……那么就真的很难挽回了!
甚至按照贾鸿渐之前提到的如果市场上出现了贩子类型的人的话,那么就算是奶农们全都老老实实的生产牛奶。一点花招不用,那么谁又能保证奶贩子们不弄花招呢?所以历史上的事实也可能是奶农们老老实实的生产,然后奶贩子们下乡收奶,跑了多少户奶农,收了几顿牛奶之后,这奶贩子跑到没人的地方就开始弄虚作假了。比如什么灌入自来水。然后再倒进去三氯氰胺,再搅和搅和之后灌装,最后送到三鹿的收购点去。三鹿当时一检测,的确各种治标合格,那就把奶收下来了,而对于奶贩子来说这不就赚钱了么?
所以就算按照历史上的时空来说,三氯氰胺的事儿真心不能确认到底是谁的锅,奶农可能有锅,奶贩子可能有锅,三鹿可能也有锅。那么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当年并不是奶粉时间主要调查者的贾鸿渐,让他现在判断三鹿到底在这么一个时空中有没有黑锅需要背,他还真不知道!那怎么办?如果他强硬的按照历史上三鹿应该背锅的事儿来做事儿的话,会不会反而成为了一种恶霸欺凌了这个时空中并没有犯错的三鹿?那么这事儿要怎么办?贾鸿渐想了想之后,决定还是通过比较委婉的方式过去了解一下那边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
怎么叫委婉的方式?复杂一点的来说的话,就是贾鸿渐又不是要帮忙也不是不帮忙,然后通过一些双方不直接交流的方式来了解三鹿那边到底怎么回事儿。换简单一点的说法呢,那就是找认识三鹿高管的人,然后让那人去帮忙旁敲侧击一下了解一下三鹿的情况!那么找什么人来了解三鹿的情况?叶静他家的关系啊!叶静作为曾经京城大院儿里面的孩子,那发小都是各种权贵家的孩子啊!别的不说,找几个在冀北省里面有认识人的还不容易?很快,让叶静发动关系之后,一个托一个的那就找到了一个三鹿的副总经理了。
经过对那副总经理的打听,消息很快传到了贾鸿渐这边来三鹿原来近期还真发现了市面上有一部分含有不少三氯氰胺的产品!没错,还真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产品!在当初他们发现了网上江东省网民的帖子之后,过去公关完了之后,就把当地货源给整理了一下,然后采样了一部分产品回去检查。结果他们内部送检的16个样品里面,有十五个产品出现了三氯氰胺!发现了之后,他们当然一方面通过渠道向当地政府汇报,同时另外一方面开始在全国各地的销售渠道中采样回来检查。同时也把公司仓库里面新产品也拿出来采样检查。结果在前几天检查结果发现,全国各地的货源以及仓库里面的一部分新货,还真的发现了三氯氰胺!
这说明是啥?说明很可能是原料奶里面参入了三氯氰胺!对于这么一个事儿,三鹿自己高层的判断,就是奶站这种奶贩子开的收奶中心出的问题因为三鹿这几年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略,主要就是冲击乡村市场。曾经一度他们婴幼儿奶粉最低价都到了18元一包的地步!这几年随着油价等等化工上游产业涨价,他们的产品才涨到了20多元!这个价格对比其他大型奶企的价格,那当然是低的!而要低价,那怎么做?最简单的就是对上游奶站施压,就是压价!而奶站这种东西呢,其实就是奶贩子开的!就是奶贩子每天下乡去收奶农家的奶,或者是奶农每天把奶送到奶贩子这里,然后奶站的奶贩子再把奶统一卖给三鹿。
然后这三鹿就只图低价,管理方面抓的不是那么严。不像是华夏高科曾经入股的蒙牛那样还派代表去每个奶站监督检查。这三鹿就是定期跟奶站收货而已,对于平常人家怎么收奶怎么储存那是一概不管,然后最重要的还是压价!这在油价上涨的档口,连饲料都会随着油价上涨而上涨呢,原奶的价格还不能涨多少,这奶贩子又要赚钱,咋办?于是就弄虚作假掺东西进来咯!据说三鹿这边内部调查之后,发现奶贩子们最早的做法是往奶里面加牛尿!没错!牛的尿!因为奶牛产奶的同时肯定每天尿尿啊,而尿液里面因为有尿素,就有氮含量不是?这样把牛尿掺到原奶里面。不就能提高氮含量了?同时因为掺进去了尿,所以这原来一顿的原奶不就能变成1.3吨“原奶”甚至更多了?这不就更赚钱了?
但是弄牛尿这事儿吧,并不太好弄,因为奶贩子自己不养牛。而且牛大小便那又不是跟人一样知道去同一个地方。人家牛愿意啥时候上啥时候上,人怎么收集?而且尿这东西虽然刚排出来的时候可能没有啥细菌,但是储存一会儿之后就会开始有细菌滋生了,回头加到了奶里面少了还好说,多了那细菌含量就不正常了!所以奶贩子还要往里面加抗生素!这样成本又上升了!更不用说牛尿还有味儿呢!后来不知道是哪个丧心病狂还有文化的奶贩子,发现了三氯氰胺这么一个“蛋白精”。于是就往牛奶里面掺三氯氰胺了!
对于这么一个事儿,三鹿并没有声张,虽然对当地政府汇报了,但是三鹿作为当地纳税大户,处于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也不会把这事儿捅破啊!地方政府唯一要求的就是三鹿赶紧把事儿摆平,赶紧把有问题的货回收!而三鹿此时还有侥幸心理,觉得还没别人发现,趁着没人声张的时候,他们私下里“召回”产品不就完了,通过跟渠道以及零售换货,把有问题的货换回来不就没大事儿了?然后在通过各种公关,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给掩盖掉,不就没大事儿了么?反正到现在为止不就只有一个家长说女儿喝奶粉导致小便里面出现粉末状物质么?再想着三氯氰胺低毒性,这三鹿就想偷偷摸摸的解决!所以这才来找华夏高科,想着多给广告费进行“公关”,让华夏高科把网上搜索引擎可能搜索到的各种问题给掩盖掉!(未完待续。)
说道三鹿这事儿上面的话,贾鸿渐历史上也并不知道三氯氰胺的锅到底是三鹿的还是奶农或者其他人的因为这事儿当初貌似也没有查的那么清楚,也查不了那么清楚!因为一方面说起来真的是奶企的锅的话,奶企推到奶农身上,奶农也反驳不了啊!因为奶农并不是一个整体,作为单个的奶农就算再遵纪守法,最多就只能保证自己,谁能保证别人不弄虚作假?而理论上来说,三鹿那么大的奶企,貌似自己也是没必要做这种事儿!根据贾鸿渐自己对于社会的了解来说,更加倾向于这事儿真的就是个体奶农搞的鬼!
为啥这么说?因为对于奶企来说,人家真的不爱跟个体奶农收购牛奶。≤,因为真的从生产角度和运输角度来说,都没办法保证质量完全达标,而且个体户生产哪儿有奶企独资建立的集约化大生产农场的效率高成本低啊?假设说华夏高科是做面包的,那么华夏高科是跟个体户农民一家家的收麦子成本高还是自己建立集约化大农场生产麦子的成本高?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建立生产基地成本低,因为要收购的话,那肯定要有收购人员,哪怕把收购人员的人力成本推给社会,让社会自发的形成一种贩子体系,贩子下乡收购然后卖给企业,那么贩子也要赚钱啊,老百姓也要赚钱啊,这对于企业来说成本不就高了么?而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一个集约化大生产基地,投资虽然大,但是规模起来了之后,成本怎么都比农民种田低。而且另外一方面这集约化的大农场是独资子公司,这子公司不需要赚钱啊!只要公司赚钱养着这子公司不就行了么?所以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整合,就是一个企业从头吃到尾,这当然是赚钱的!
话说回来,那咱国家为啥还有一些个体奶农?为啥大规模集约化农场没有大规模出现?其实说白了还不是要给奶农们一条活路?比如说华夏高科弄一个奶企。这奶企在西北建立了一个公司一个生产基地,那么当地政府跑过来说哎呀当地有很多个体奶农,他们也没啥文化也没啥技能,就是有奶牛,全家老小就是靠着养牛来活着了,华夏高科能不能发扬一下风格,帮当地政府解决一下难题?当地政府可以优惠的给批一些土地,可以给一些减税的优惠政策什么的……那对于华夏高科来说,照顾一下奶农,收购一下奶农的产品。虽然成本升高了,但是政府那边有变相的补贴,最后算一下还是赚了,那干嘛不收奶农的牛奶呢?按照道理来说,这是又赚钱又给政府面子又照顾了奶农,这是多赢啊!但是问题就在于奶农提供的产品没问题那是多赢,如果有问题就是多输!
如果说奶农里面有朴实有正直有绝对不会弄虚作假的,贾鸿渐相信,但是真的要贾鸿渐给全体奶农都打包票,贾鸿渐真不敢!而且很多时候这事儿还有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概念在里面本来是好人大多数。大家都不弄虚作假,然后开始有人弄虚作假了如果还没有受到惩罚没有被发现的话,那么时间长了对于不弄虚作假的人来说他们简直就像是傻逼了!当一个事儿变成了做好人需要成本需要勇气……那么就真的很难挽回了!
甚至按照贾鸿渐之前提到的如果市场上出现了贩子类型的人的话,那么就算是奶农们全都老老实实的生产牛奶。一点花招不用,那么谁又能保证奶贩子们不弄花招呢?所以历史上的事实也可能是奶农们老老实实的生产,然后奶贩子们下乡收奶,跑了多少户奶农,收了几顿牛奶之后,这奶贩子跑到没人的地方就开始弄虚作假了。比如什么灌入自来水。然后再倒进去三氯氰胺,再搅和搅和之后灌装,最后送到三鹿的收购点去。三鹿当时一检测,的确各种治标合格,那就把奶收下来了,而对于奶贩子来说这不就赚钱了么?
所以就算按照历史上的时空来说,三氯氰胺的事儿真心不能确认到底是谁的锅,奶农可能有锅,奶贩子可能有锅,三鹿可能也有锅。那么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当年并不是奶粉时间主要调查者的贾鸿渐,让他现在判断三鹿到底在这么一个时空中有没有黑锅需要背,他还真不知道!那怎么办?如果他强硬的按照历史上三鹿应该背锅的事儿来做事儿的话,会不会反而成为了一种恶霸欺凌了这个时空中并没有犯错的三鹿?那么这事儿要怎么办?贾鸿渐想了想之后,决定还是通过比较委婉的方式过去了解一下那边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
怎么叫委婉的方式?复杂一点的来说的话,就是贾鸿渐又不是要帮忙也不是不帮忙,然后通过一些双方不直接交流的方式来了解三鹿那边到底怎么回事儿。换简单一点的说法呢,那就是找认识三鹿高管的人,然后让那人去帮忙旁敲侧击一下了解一下三鹿的情况!那么找什么人来了解三鹿的情况?叶静他家的关系啊!叶静作为曾经京城大院儿里面的孩子,那发小都是各种权贵家的孩子啊!别的不说,找几个在冀北省里面有认识人的还不容易?很快,让叶静发动关系之后,一个托一个的那就找到了一个三鹿的副总经理了。
经过对那副总经理的打听,消息很快传到了贾鸿渐这边来三鹿原来近期还真发现了市面上有一部分含有不少三氯氰胺的产品!没错,还真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产品!在当初他们发现了网上江东省网民的帖子之后,过去公关完了之后,就把当地货源给整理了一下,然后采样了一部分产品回去检查。结果他们内部送检的16个样品里面,有十五个产品出现了三氯氰胺!发现了之后,他们当然一方面通过渠道向当地政府汇报,同时另外一方面开始在全国各地的销售渠道中采样回来检查。同时也把公司仓库里面新产品也拿出来采样检查。结果在前几天检查结果发现,全国各地的货源以及仓库里面的一部分新货,还真的发现了三氯氰胺!
这说明是啥?说明很可能是原料奶里面参入了三氯氰胺!对于这么一个事儿,三鹿自己高层的判断,就是奶站这种奶贩子开的收奶中心出的问题因为三鹿这几年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略,主要就是冲击乡村市场。曾经一度他们婴幼儿奶粉最低价都到了18元一包的地步!这几年随着油价等等化工上游产业涨价,他们的产品才涨到了20多元!这个价格对比其他大型奶企的价格,那当然是低的!而要低价,那怎么做?最简单的就是对上游奶站施压,就是压价!而奶站这种东西呢,其实就是奶贩子开的!就是奶贩子每天下乡去收奶农家的奶,或者是奶农每天把奶送到奶贩子这里,然后奶站的奶贩子再把奶统一卖给三鹿。
然后这三鹿就只图低价,管理方面抓的不是那么严。不像是华夏高科曾经入股的蒙牛那样还派代表去每个奶站监督检查。这三鹿就是定期跟奶站收货而已,对于平常人家怎么收奶怎么储存那是一概不管,然后最重要的还是压价!这在油价上涨的档口,连饲料都会随着油价上涨而上涨呢,原奶的价格还不能涨多少,这奶贩子又要赚钱,咋办?于是就弄虚作假掺东西进来咯!据说三鹿这边内部调查之后,发现奶贩子们最早的做法是往奶里面加牛尿!没错!牛的尿!因为奶牛产奶的同时肯定每天尿尿啊,而尿液里面因为有尿素,就有氮含量不是?这样把牛尿掺到原奶里面。不就能提高氮含量了?同时因为掺进去了尿,所以这原来一顿的原奶不就能变成1.3吨“原奶”甚至更多了?这不就更赚钱了?
但是弄牛尿这事儿吧,并不太好弄,因为奶贩子自己不养牛。而且牛大小便那又不是跟人一样知道去同一个地方。人家牛愿意啥时候上啥时候上,人怎么收集?而且尿这东西虽然刚排出来的时候可能没有啥细菌,但是储存一会儿之后就会开始有细菌滋生了,回头加到了奶里面少了还好说,多了那细菌含量就不正常了!所以奶贩子还要往里面加抗生素!这样成本又上升了!更不用说牛尿还有味儿呢!后来不知道是哪个丧心病狂还有文化的奶贩子,发现了三氯氰胺这么一个“蛋白精”。于是就往牛奶里面掺三氯氰胺了!
对于这么一个事儿,三鹿并没有声张,虽然对当地政府汇报了,但是三鹿作为当地纳税大户,处于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也不会把这事儿捅破啊!地方政府唯一要求的就是三鹿赶紧把事儿摆平,赶紧把有问题的货回收!而三鹿此时还有侥幸心理,觉得还没别人发现,趁着没人声张的时候,他们私下里“召回”产品不就完了,通过跟渠道以及零售换货,把有问题的货换回来不就没大事儿了?然后在通过各种公关,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给掩盖掉,不就没大事儿了么?反正到现在为止不就只有一个家长说女儿喝奶粉导致小便里面出现粉末状物质么?再想着三氯氰胺低毒性,这三鹿就想偷偷摸摸的解决!所以这才来找华夏高科,想着多给广告费进行“公关”,让华夏高科把网上搜索引擎可能搜索到的各种问题给掩盖掉!(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