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1章 出生
- 2 第2章 长孙
- 3 第3章 宅斗
- 4 第4章 启蒙
- 5 第5章 寿康居
- 6 第6章 龙凤
- 7 第7章 生辰
- 8 第8章 护国寺
- 9 第9章 白童子,黑胖子
- 10 第10章 苦一大师
- 11 第11章 五年
- 12 第12章 寿辰
- 13 第13章 朋友
- 14 第14章 冲突
- 15 第15章 处罚
- 16 第16章 意外
- 17 第17章 安排
- 18 第18章 伍家
- 19 第19章 住读
- 20 第20章 郁结于心
- 21 第21章 国子监
- 22 第22章 师兄
- 23 第23章 碰瓷儿
- 24 第24章 于耿
- 25 第25章 跑马场
- 26 第26章 赌
- 27 第27章 休沐日
- 28 第28章 相求
- 29 第29章 秦府
- 30 第30章 见面
- 31 第31章 荏苒
- 32 第32章 瞎猫
- 33 第33章 坚强
- 34 第34章 喜鹊
- 35 第35章 初见
- 36 第36章 隐情
- 37 第37章 落子无悔
- 38 第38章 怀安
- 39 第39章 报名
- 40 第40章 结果
- 41 第41章 神机营
- 42 第42章 叛乱
- 43 第43章 吊唁
- 44 第44章 接风
- 45 第45章 陷阱
- 46 第46章 绝地
- 47 第47章 被俘
- 48 第48章 公道
- 49 第49章 跳
- 50 第50章 生天
- 51 第51章 拦路
- 52 第52章 风雨
- 53 第53章 回京
- 54 第54章 冲喜
- 55 第55章 戏本子
- 56 第56章 流言
- 57 第57章 海大师
- 58 第58章 添堵
- 59 第59章 出孝
- 60 第60章 亲情
- 61 第61章 矮胖子
- 62 第62章 薨(捉虫)
- 63 第63章 初长成
- 64 第64章 积蓄
- 65 第65章 祭礼
- 66 第66章 兔子
- 67 第67章 迷药
- 68 第68章 李代桃僵
- 69 第69章 生死
- 70 第70章 名节
- 71 第71章 强硬
- 72 第72章 消息
- 73 第73章 出家
- 74 第74章 你配么?
- 75 第75章 谈判
- 76 第76章 赐婚
- 77 第77章 私盐
- 78 第78章 重用
- 79 第79章 喜事
- 80 第80章 成人之美
- 81 第81章 审问
- 82 第82章 搅和
- 83 第83章 进宫
- 84 第84章 茶,点心
- 85 第85章 降爵
- 86 第86章 成亲
- 87 第87章 家
- 88 第88章 花烛
- 89 第89章 国公府
- 90 第90章 惊茶
- 91 第91章 想法
- 92 第92章 助力
- 93 第93章 分家
- 94 第94章 扬眉
- 95 第95章 吃醋
- 96 第96章 你,我
- 97 第97章 大赦
- 98 第98章 骑马
- 99 第99章 黄澜舟
- 100 第100章 钱财
- 101 第101章 回门
- 102 第102章 夜市
- 103 第103章 英才
- 104 第104章 恩科
- 105 第105章 皇榜
- 106 第106章 急召
- 107 第107章 舞弊
- 108 第108章 正文,完
- 109 第109章 后记---1
- 110 第110章 后记---2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1章 五年
第11章 五年
春天很快到来,祁国公世子亲自择了吉日,国公府的几位少爷在内院的奎文堂正式启蒙,由祁国公府旁枝的一为堂叔和一个学问深厚的落第举人担任祁青远兄弟的启蒙师傅。
从《三字经》学到《声韵启蒙》的时候,祁青远搬出了拾新搁,搬到了位于内院北边西北角的旷心斋,有了自己的小天地这对于祁青远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浮一大白的高兴事,自从开始启蒙,有了进祁国公府藏书楼的机会,他的学习速度很快,他如饥似渴的吸收属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他知道要想过得好,只有真正融入大赵国,融入自己新的身份。
不到半年,国公府的大少爷天资聪慧,悟性十足的消息被国公府众人悉知。
祁青远不是不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可他生活的环境不允许他把自己真正当成像普通孩童一般。
一个被遗忘的孩子,一个不被人关注的孩子,一个没有任何保护的孩子,在祁国公府是活不久的。
他清晰的记得他刚搬出拾新搁的时候,吃的饭菜从来都是冷得,两荤两素的菜制,荤菜不是肥油膘就是内脏,素菜干脆就是腌烂的菜叶子。
他生病发高烧的时候,如果不是于嬷嬷想尽了办法求到了伍姨娘面前,那他可能都烧成傻子了,事后伍姨娘以不守妾室本分为由禁足两月,他的奶娘和丫鬟也都受到了责罚,理由是玩忽职守,没有照顾好大少爷。
当他在读书方面的“天赋”显现出来,受到了先生和世子的夸奖后,他的生活才开始有所好转。所以,他不敢又半分懈怠,只能让自己站在显眼的位置,即使这样换来嫡弟和堂弟的白眼和打压,他也只能承受下来。
生活总在继续,他一边跟着先生学习,偶尔能从先生嘴里听到有关大赵朝局的事,一边抓住每半旬能进藏书楼的机会,了解大赵的风土人情。
说这几年让祁青远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就是他有了自己的朋友,当初护国寺的白童子和黑胖子。
“男女七岁不同席”,在祁青远七岁后,祁国公府逢年过节的人情往来,祁青远就不是随着赵氏一起了,都是祁高格把他带着身边。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江湖,祁青远在跟着参加老昌乐伯的丧礼上,再一次见到了黑胖子表兄弟。
在他们成为朋友后,祁青远才从黑胖子口中知道原来他差点就被赵氏送去当了和尚。这也是白童子愿意和他当朋友的原因,“看在你和我表哥都差点成了小和尚,那我就勉强大度的原谅你了。”白童子如是说。
白童子名管霄翰,是现任京城禁卫军副统领之子,黑胖子夏信鸿礼部侍郎之子。逝去的昌乐伯是他们的外祖父,,管霄翰的母亲昌乐伯嫡女,夏信鸿的母亲是庶女,但两姐妹年龄相当,脾气相仿,感情就像亲姐妹一般,所以,管霄翰和夏信鸿感情也很好。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管霄翰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宝,养成了骄纵的性格,让统领夫人头疼不已。而夏信鸿虽是嫡长子,但有一个宠妾灭妻的父亲,那年他陪在父亲身边以为只是陪着父亲去上香为母亲祈福,哪里知道夏侍郎是听了宠妾吹的枕头风,要把自己的嫡长子送去给苦一大师当徒弟。
三人因为一次意外的相遇,又因为有共同不堪的遭遇,成为好朋友。
时光荏苒,一转眼,到了武顺十三年,祁青远十岁了。
天还未大亮,祁青远已经打了一套拳回来了,站在旷心斋门口张望的翠妞见,自家少爷赤着胳膊满额的汗水,赶紧拿了一张干帕子递给祁青远,嘴里嘀咕道:“少爷每天早上都要做一些怪动作,累得一身臭汗,也不闲脏。”
祁青远哈哈大笑,也不解释,径直往屋里走,嘴里嚷嚷:“翠妞,给少爷提水来。”
翠妞嘴里的怪动作,其实是祁青远打的一套五禽戏,还是祁青远上辈子晨练时向公园的一位老大爷学的,他不好解释怎么会打五禽戏,就让丫鬟婆子们误会他喜欢摆一些怪动作,反正无伤大雅。
因是夏天,祁青远从了个凉,由荷雨伺候着穿衣服,一件青色的锦袍,一块上佳的墨玉,等荷雨收拾出来,旷心斋就了一个翩翩小郎君。
翠妞递过来一杯茶,憨憨的笑道:“梨雨姐姐去厨房拿早膳了,少爷尝尝翠妞给您沏的茶。”
祁青远接过来喝了几口,不吝的夸道:“嗯,不错,翠妞沏茶的本事越来越高了。”
翠妞见少爷夸她,眼睛瞬间变得亮晶晶的,转身跑出去,嘴里喊道:“娘,少爷说我沏的茶好喝。”
祁青远看着翠妞像个孩子一样淘气,眼角微暗。翠妞是于嬷嬷的女儿,比他大几个月,小时候一场高烧把脑子烧的有些糊涂,祁青远很愧疚,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翠妞喝过于嬷嬷奶的原因,导致身体虚,容易生病……
在祁青远七岁搬到旷心斋的时候,按例要给祁青远配齐一个管事妈妈,两个大丫鬟,两个小丫鬟,四个婆子。祁嬷嬷就想办法把女儿要了过来,翠妞是家生子,是一定要在国公府为奴的,女儿这样子她只能把她身边照应些。
也正是因为翠妞不怎么灵光,赵氏也乐意她来服侍祁青远。现在于嬷嬷是旷心斋的管事妈妈,荷雨梨雨是祁青远的大丫头,服侍祁青远的日常,翠妞和另一个叫环儿的丫鬟年纪小些,只是做些跑腿的事。
而伺候祁青远读书的两个小厮,一个是世子安排的,一个是赵氏安排的。
“少爷,早膳到了,今日可有您最喜欢的翡翠汤园。”梨雨的声音打断了祁青远的思绪,见梨雨从食盒里端出一碗碧梗粥,一碗珍珠翡翠汤圆,一碟如意糕,一盘黄金小馒头和一盘水晶芹香饺子和一小碟肉咸菜,不禁食指大动。
“怎么今日的早膳这么丰富,梨雨又贿赂厨房的妈妈啦。”祁青远吸了几口碧梗粥,空空的胃满足了,调侃道。
梨雨嘻嘻的笑道:“少爷又打趣人家,今日可是国公爷的寿辰,厨房的管事妈妈们忙的团团转,就是奴婢想贿赂她们也没有机会啊。”
正说着于嬷嬷从外面进来,听见主仆俩的谈笑,也笑了起来:“可不就是,今日府里的人忙的团团转,一心想把国公爷的寿辰办好,哪里有心思放在早膳上。再说,我们梨雨的荷包可是紧紧的,才不会去贿赂那些眼高手底的无底洞。”
听到于嬷嬷的话,旷心斋的几人都笑了起来,梨雨更是满脸通红,谁到知道梨雨最是节俭,平日里舍不得花一分钱。
祁青远吃得饱饱的,心满意足的放了碗筷,接过翠妞递来的帕子擦了擦嘴,问:“什么时辰了,力行和力勤回来没有。”
于嬷嬷向站在门口的荷雨望了望,见她摇头,回道:“时辰还早,大少爷坐着喝杯茶,想来也快回来了。”
祁青远点点头,果不其然,茶才喝了几口,门外就进来两个十二三岁的小厮,都穿着褐黄色的长衫,恭着身进来行礼。其中个高的回道:“回禀大少爷,打探清楚了,三少爷送的是世子夫人准备的一幅山水画,二少爷的贺礼也是二夫人准备的,一套白玉棋,四少爷抄了五十篇寿经,五少爷是自己写的百寿图。”
祁青远沉吟,转眼看了看摆在书桌上的一叠厚厚的佛经,“既然如此,力行,带上我们的寿礼,该去前边了。”
从《三字经》学到《声韵启蒙》的时候,祁青远搬出了拾新搁,搬到了位于内院北边西北角的旷心斋,有了自己的小天地这对于祁青远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浮一大白的高兴事,自从开始启蒙,有了进祁国公府藏书楼的机会,他的学习速度很快,他如饥似渴的吸收属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他知道要想过得好,只有真正融入大赵国,融入自己新的身份。
不到半年,国公府的大少爷天资聪慧,悟性十足的消息被国公府众人悉知。
祁青远不是不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可他生活的环境不允许他把自己真正当成像普通孩童一般。
一个被遗忘的孩子,一个不被人关注的孩子,一个没有任何保护的孩子,在祁国公府是活不久的。
他清晰的记得他刚搬出拾新搁的时候,吃的饭菜从来都是冷得,两荤两素的菜制,荤菜不是肥油膘就是内脏,素菜干脆就是腌烂的菜叶子。
他生病发高烧的时候,如果不是于嬷嬷想尽了办法求到了伍姨娘面前,那他可能都烧成傻子了,事后伍姨娘以不守妾室本分为由禁足两月,他的奶娘和丫鬟也都受到了责罚,理由是玩忽职守,没有照顾好大少爷。
当他在读书方面的“天赋”显现出来,受到了先生和世子的夸奖后,他的生活才开始有所好转。所以,他不敢又半分懈怠,只能让自己站在显眼的位置,即使这样换来嫡弟和堂弟的白眼和打压,他也只能承受下来。
生活总在继续,他一边跟着先生学习,偶尔能从先生嘴里听到有关大赵朝局的事,一边抓住每半旬能进藏书楼的机会,了解大赵的风土人情。
说这几年让祁青远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就是他有了自己的朋友,当初护国寺的白童子和黑胖子。
“男女七岁不同席”,在祁青远七岁后,祁国公府逢年过节的人情往来,祁青远就不是随着赵氏一起了,都是祁高格把他带着身边。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江湖,祁青远在跟着参加老昌乐伯的丧礼上,再一次见到了黑胖子表兄弟。
在他们成为朋友后,祁青远才从黑胖子口中知道原来他差点就被赵氏送去当了和尚。这也是白童子愿意和他当朋友的原因,“看在你和我表哥都差点成了小和尚,那我就勉强大度的原谅你了。”白童子如是说。
白童子名管霄翰,是现任京城禁卫军副统领之子,黑胖子夏信鸿礼部侍郎之子。逝去的昌乐伯是他们的外祖父,,管霄翰的母亲昌乐伯嫡女,夏信鸿的母亲是庶女,但两姐妹年龄相当,脾气相仿,感情就像亲姐妹一般,所以,管霄翰和夏信鸿感情也很好。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管霄翰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宝,养成了骄纵的性格,让统领夫人头疼不已。而夏信鸿虽是嫡长子,但有一个宠妾灭妻的父亲,那年他陪在父亲身边以为只是陪着父亲去上香为母亲祈福,哪里知道夏侍郎是听了宠妾吹的枕头风,要把自己的嫡长子送去给苦一大师当徒弟。
三人因为一次意外的相遇,又因为有共同不堪的遭遇,成为好朋友。
时光荏苒,一转眼,到了武顺十三年,祁青远十岁了。
天还未大亮,祁青远已经打了一套拳回来了,站在旷心斋门口张望的翠妞见,自家少爷赤着胳膊满额的汗水,赶紧拿了一张干帕子递给祁青远,嘴里嘀咕道:“少爷每天早上都要做一些怪动作,累得一身臭汗,也不闲脏。”
祁青远哈哈大笑,也不解释,径直往屋里走,嘴里嚷嚷:“翠妞,给少爷提水来。”
翠妞嘴里的怪动作,其实是祁青远打的一套五禽戏,还是祁青远上辈子晨练时向公园的一位老大爷学的,他不好解释怎么会打五禽戏,就让丫鬟婆子们误会他喜欢摆一些怪动作,反正无伤大雅。
因是夏天,祁青远从了个凉,由荷雨伺候着穿衣服,一件青色的锦袍,一块上佳的墨玉,等荷雨收拾出来,旷心斋就了一个翩翩小郎君。
翠妞递过来一杯茶,憨憨的笑道:“梨雨姐姐去厨房拿早膳了,少爷尝尝翠妞给您沏的茶。”
祁青远接过来喝了几口,不吝的夸道:“嗯,不错,翠妞沏茶的本事越来越高了。”
翠妞见少爷夸她,眼睛瞬间变得亮晶晶的,转身跑出去,嘴里喊道:“娘,少爷说我沏的茶好喝。”
祁青远看着翠妞像个孩子一样淘气,眼角微暗。翠妞是于嬷嬷的女儿,比他大几个月,小时候一场高烧把脑子烧的有些糊涂,祁青远很愧疚,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翠妞喝过于嬷嬷奶的原因,导致身体虚,容易生病……
在祁青远七岁搬到旷心斋的时候,按例要给祁青远配齐一个管事妈妈,两个大丫鬟,两个小丫鬟,四个婆子。祁嬷嬷就想办法把女儿要了过来,翠妞是家生子,是一定要在国公府为奴的,女儿这样子她只能把她身边照应些。
也正是因为翠妞不怎么灵光,赵氏也乐意她来服侍祁青远。现在于嬷嬷是旷心斋的管事妈妈,荷雨梨雨是祁青远的大丫头,服侍祁青远的日常,翠妞和另一个叫环儿的丫鬟年纪小些,只是做些跑腿的事。
而伺候祁青远读书的两个小厮,一个是世子安排的,一个是赵氏安排的。
“少爷,早膳到了,今日可有您最喜欢的翡翠汤园。”梨雨的声音打断了祁青远的思绪,见梨雨从食盒里端出一碗碧梗粥,一碗珍珠翡翠汤圆,一碟如意糕,一盘黄金小馒头和一盘水晶芹香饺子和一小碟肉咸菜,不禁食指大动。
“怎么今日的早膳这么丰富,梨雨又贿赂厨房的妈妈啦。”祁青远吸了几口碧梗粥,空空的胃满足了,调侃道。
梨雨嘻嘻的笑道:“少爷又打趣人家,今日可是国公爷的寿辰,厨房的管事妈妈们忙的团团转,就是奴婢想贿赂她们也没有机会啊。”
正说着于嬷嬷从外面进来,听见主仆俩的谈笑,也笑了起来:“可不就是,今日府里的人忙的团团转,一心想把国公爷的寿辰办好,哪里有心思放在早膳上。再说,我们梨雨的荷包可是紧紧的,才不会去贿赂那些眼高手底的无底洞。”
听到于嬷嬷的话,旷心斋的几人都笑了起来,梨雨更是满脸通红,谁到知道梨雨最是节俭,平日里舍不得花一分钱。
祁青远吃得饱饱的,心满意足的放了碗筷,接过翠妞递来的帕子擦了擦嘴,问:“什么时辰了,力行和力勤回来没有。”
于嬷嬷向站在门口的荷雨望了望,见她摇头,回道:“时辰还早,大少爷坐着喝杯茶,想来也快回来了。”
祁青远点点头,果不其然,茶才喝了几口,门外就进来两个十二三岁的小厮,都穿着褐黄色的长衫,恭着身进来行礼。其中个高的回道:“回禀大少爷,打探清楚了,三少爷送的是世子夫人准备的一幅山水画,二少爷的贺礼也是二夫人准备的,一套白玉棋,四少爷抄了五十篇寿经,五少爷是自己写的百寿图。”
祁青远沉吟,转眼看了看摆在书桌上的一叠厚厚的佛经,“既然如此,力行,带上我们的寿礼,该去前边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