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1章 出生
- 2 第2章 长孙
- 3 第3章 宅斗
- 4 第4章 启蒙
- 5 第5章 寿康居
- 6 第6章 龙凤
- 7 第7章 生辰
- 8 第8章 护国寺
- 9 第9章 白童子,黑胖子
- 10 第10章 苦一大师
- 11 第11章 五年
- 12 第12章 寿辰
- 13 第13章 朋友
- 14 第14章 冲突
- 15 第15章 处罚
- 16 第16章 意外
- 17 第17章 安排
- 18 第18章 伍家
- 19 第19章 住读
- 20 第20章 郁结于心
- 21 第21章 国子监
- 22 第22章 师兄
- 23 第23章 碰瓷儿
- 24 第24章 于耿
- 25 第25章 跑马场
- 26 第26章 赌
- 27 第27章 休沐日
- 28 第28章 相求
- 29 第29章 秦府
- 30 第30章 见面
- 31 第31章 荏苒
- 32 第32章 瞎猫
- 33 第33章 坚强
- 34 第34章 喜鹊
- 35 第35章 初见
- 36 第36章 隐情
- 37 第37章 落子无悔
- 38 第38章 怀安
- 39 第39章 报名
- 40 第40章 结果
- 41 第41章 神机营
- 42 第42章 叛乱
- 43 第43章 吊唁
- 44 第44章 接风
- 45 第45章 陷阱
- 46 第46章 绝地
- 47 第47章 被俘
- 48 第48章 公道
- 49 第49章 跳
- 50 第50章 生天
- 51 第51章 拦路
- 52 第52章 风雨
- 53 第53章 回京
- 54 第54章 冲喜
- 55 第55章 戏本子
- 56 第56章 流言
- 57 第57章 海大师
- 58 第58章 添堵
- 59 第59章 出孝
- 60 第60章 亲情
- 61 第61章 矮胖子
- 62 第62章 薨(捉虫)
- 63 第63章 初长成
- 64 第64章 积蓄
- 65 第65章 祭礼
- 66 第66章 兔子
- 67 第67章 迷药
- 68 第68章 李代桃僵
- 69 第69章 生死
- 70 第70章 名节
- 71 第71章 强硬
- 72 第72章 消息
- 73 第73章 出家
- 74 第74章 你配么?
- 75 第75章 谈判
- 76 第76章 赐婚
- 77 第77章 私盐
- 78 第78章 重用
- 79 第79章 喜事
- 80 第80章 成人之美
- 81 第81章 审问
- 82 第82章 搅和
- 83 第83章 进宫
- 84 第84章 茶,点心
- 85 第85章 降爵
- 86 第86章 成亲
- 87 第87章 家
- 88 第88章 花烛
- 89 第89章 国公府
- 90 第90章 惊茶
- 91 第91章 想法
- 92 第92章 助力
- 93 第93章 分家
- 94 第94章 扬眉
- 95 第95章 吃醋
- 96 第96章 你,我
- 97 第97章 大赦
- 98 第98章 骑马
- 99 第99章 黄澜舟
- 100 第100章 钱财
- 101 第101章 回门
- 102 第102章 夜市
- 103 第103章 英才
- 104 第104章 恩科
- 105 第105章 皇榜
- 106 第106章 急召
- 107 第107章 舞弊
- 108 第108章 正文,完
- 109 第109章 后记---1
- 110 第110章 后记---2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7章 生辰
第7章 生辰
自那日去过惜颜阁后,伍姨娘的病渐渐好了,祁青远也着实乖顺了几天,安抚了于嬷嬷那颗颤抖的心。
十二月六日,迎来了祁青远五周岁的生辰。一大早于嬷嬷把他叫醒,给他穿上新做的大红撒花大袄,腿上套着松花绫小裤,再穿好虎头鞋。
又用串着金八宝坠角的串珠把头发辫成小辫,戴上金项圈、寄名锁、护身玉等物。今日他不仅要给世子夫人国公夫人请安,还要去外院给世子和国公爷磕头,这是祁国公府传下来的规矩。
大赵国人对逢五逢十的生辰还是很看重的,虽说祁青远是小孩子又是庶出,肯定不会办什么生日宴,但国公府还是给下令,晚膳下人们可加两道菜。所以在去拾新阁的路上,碰到的丫鬟婆子都恭敬的向他请安道喜。
到了拾新阁,赵氏今日心情似乎还不错,笑盈盈的夸他精神头好,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不仅赏了他一袋金稞子,几匹布料,一块上佳的墨玉,还让祁青喆给他说了几句吉祥话。
临走的时候更是提出明日要带他出门,说是和成王府的女眷一起去北山的护国寺上香,简直让祁青远受宠若惊。
国公夫人一贯是捧着祁青远的,赏赐自然很足。一个有七八两重的童子骑鹿金项圈,玉叶金蝉的珠子箍儿,红玛瑙雪贝手环,还特意准备了几匣了点心。
在国公府里,像祁青远这样的庶孙少爷,一个月有五两银子的月银,他又不受宠,除了节假日长辈的赏赐,一般是没有其他收入的,所以不管赵氏和刘氏是怎么想的,得了这些赏赐,祁青远还是很乐意的。
等给国公府的两位女主人请完了安,就该去见国公府的男主人们了。
祁国公府占地约有七十多亩,分外院、内院和后院。整体建筑浑然一体,自有一番富贵气象。
外院的正中间是历代国公世子处理政务的致远堂,东边是幕僚客卿办公的五知楼,西边是国公府内回事处、车马行等要地。
从外院进内院要绕过一扇垂花门,经过有一个小花园,里面假山林立,还有一个大的池塘,种了世子爷最喜欢的白千叶(荷花的一种)。
内院的东边是国公府的演武场;南边的奎文堂则是子孙读书的地方,奎文堂西侧是国公府的书房,里面藏书繁富;北边以国公爷的暮菖居为中心、林立着大大小小十多个院子,是供国公府未成亲的少爷居住的地方;西边搭着听戏的台子,还有汀兰水榭、小桥流水、曲折游廊,都是国公府招待客人的地方。
后院是国公府女眷住的地方,与外院的严肃谨慎,内院的富贵紧凑不同,后院更精致奢华一些。
东南边是大房,东北方是二房,西北边是三房,南边是国公夫人住的地方,还有花房,后花园,国公府小姐们居住的歆绿楼等等地方,国公府传承四代,底蕴丰厚,每处都有不一样的精巧别致。
此时的祁青远正在内院世子祁高格的书房外候着,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五间抱厦上悬“怡然自得”匾额。整个院落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团锦簇,剔透玲珑。
眼睛正乱瞄的祁青远见祁高格的贴身小厮祁一平走出来,立刻收了目光,向祁一平露出了笑脸。
祁一平三十多岁,长的白白胖胖,说话温和有礼,逢人就笑,国公府上下都喜欢和他打交道。
他笑着给祁青远行了礼才道:“世子正等着您,今儿早上还和奴婢念叨今儿是您生辰呢。”
祁青远脸上的笑容更大了,可又闪现出几分担忧,“父亲念叨我了么,我前些天把花房精养的那盆紫罗兰,不小心玩死了,父亲可有责骂我?”
祁一平愕然:“有那回事,世子应当是不知道的,就是知道了也不会责骂大少爷的。”祁青远脸上的担忧消失,又向祁一平眨了眨眼,“那一平叔可不能告诉父亲啊。”
祁一平笑道:“是,大少爷。”说完引着他进了书房,奶娘则留在了外面。
世子祁高格站在书桌面前,正拿着毛笔挥斥方遒,旁边他的另一个贴身小厮祁二全在给他磨墨。
因为穿的有些多,祁青远有些吃力的跪下给祁高格行礼:“儿子给父亲请安。”又因为生辰咚咚的磕了三个头。
“晤,起来吧。”祁高格放下了笔,走出书桌到边上的一张软榻下坐了下来,温声的说道:“今天你生辰,我已吩咐厨房给你做了长寿面还有你爱吃的点心,等会回去吃。”
“多谢父亲,”又高兴的追问“可有儿子喜欢吃的核桃酥和粉蒸栗子糕。”
祁青远和颜悦色的回答:“即是你生辰,当然是做的你喜欢吃的。”
祁青远嘻嘻的笑起来,“那儿子回去后就吃,粉蒸栗子糕要刚出炉热乎的才香。”
“哈哈,你个小馋猫,还真会享受。”世子见儿子眯着眼睛,小舌头还伸出来舔了舔嘴角,模样实在是可爱,不禁伸手点了点祁青远的鼻子。又道:“你又长了一岁,以后要更加懂事才行。你是国公府的长孙,要给下面的兄弟树好榜样。”
祁青远见父亲语气严厉了些,忙回答:“儿子遵命。儿子已经懂事了,您看,儿子现在都没有再去爬过那棵大榆树了。”
祁高格被祁青远的童言童语逗的更乐了,摆了摆手:“好了,那你以后就再懂事些,也不要把花房精养的紫罗兰给整死喽。”
又吩咐他身边的祁二全,“去,把给少爷准备的东西拿过来。”
祁青远讪笑,有疑惑的望着祁一平,那委屈的样子像是在问“你不是说父亲不知道么”
这下连祁一平都发出低低的笑声。
祁二全很快就端着一个木托盘进来,祁高格温声道:“这一套笔墨纸砚,是给你开春的时候启蒙用的,还有那三本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你启蒙时用得着的。到时候可要跟着先生好好读书”
祁青远连忙点头,又作了会好好读书的保证,世子又告知他国公爷今日有事,就不见他了。
高高兴兴地带着收到的礼物回了拾新阁。一路上心情雀跃。可怜他装了五年的文盲,终于可以脱下这顶文盲的帽子。
而且,只要开始启蒙,就可以找机会去国公府的书房,了解更多关于这个时代的事,更重要的事,以后面对于嬷嬷“我都不知道,你怎么会知道”的表情,就有了好的借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嘛。
第二天一大早祁青远就已经收拾妥当,昨日赵氏提出今天会带他去护国寺上香。祁青远简直受宠若惊,赵氏要带他出门,这在祁青远记忆中是凤毛麟角的事。
都说古代的女孩在成亲之前都是在后宅那一亩三分地生活,很难有机会出一次门。而祁青远现在才知道,古代的男孩子在长大之前,也是关在内院,很难有机会踏出内院,看到的天也只是四四方方的。
祁青远已经五岁,在两岁前从来没有出过国公府,两岁后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跟随赵氏去过成王府而已。
突然提出要带他去护国寺,事出反常必有妖,可他并不知道哪里有问题,是不是真有问题。也只能暗暗告诫自己要小心谨慎。
祁国公府二门口们早已经立了四辆马车,领头的是一辆朱红色的翡缨翠盖马车,随后一辆朱轮华盖马车,还有三辆乌漆漆的平盖马车。十几个护卫守卫在侧,整装待发。
赵氏带着祁青喆和贴身的丫鬟上了最前面的翡缨翠盖马车,祁青远由于嬷嬷护着上了第二辆,其余的丫鬟婆子就坐后面的平盖车。
马车慢慢驶过长街,因昨夜下了雪,车轮滚滚而过发出吱吱的响声,祁青远坐在车内,接过于嬷嬷递过来的手炉,眼睛透过马车车窗立起来的一角向外望去。
因时辰还早,又冷得很,街上只有零星的小贩叫卖声,大部分商铺都还没开张。让祁青远本来就不高的好奇心的心更兴致缺缺。
他不由的想赵氏带他出门的原因,早上去给赵氏请安的时候看赵氏心情不错,他还特意试探了赵氏几句,赵氏只是说去护国寺还愿。他只盼望是真的有让赵氏高兴的事情发生。
赵氏的翡缨翠盖马车里,黄嬷嬷抱着祁青喆,赵氏拿着一个镂金的小球正逗弄着他,喆哥儿努力的想探过身子去拿小球,可因为马车毕竟颠簸,黄嬷嬷怕他磕了碰了,把他抱的紧紧的。喆哥儿手又短,哪里拿得到,眼看就要哭鼻子了,赵氏也不逗他了,把球递到他手上,喆哥儿才心满意足。
“都安排妥当了。”赵氏清冷的声音传进黄嬷嬷的耳里。
黄嬷嬷一边拿锦帕把喆哥儿嘴边的点心屑抹去,一边低低的回答:“回夫人,都妥当。”
赵氏满意的点了点头。
十二月六日,迎来了祁青远五周岁的生辰。一大早于嬷嬷把他叫醒,给他穿上新做的大红撒花大袄,腿上套着松花绫小裤,再穿好虎头鞋。
又用串着金八宝坠角的串珠把头发辫成小辫,戴上金项圈、寄名锁、护身玉等物。今日他不仅要给世子夫人国公夫人请安,还要去外院给世子和国公爷磕头,这是祁国公府传下来的规矩。
大赵国人对逢五逢十的生辰还是很看重的,虽说祁青远是小孩子又是庶出,肯定不会办什么生日宴,但国公府还是给下令,晚膳下人们可加两道菜。所以在去拾新阁的路上,碰到的丫鬟婆子都恭敬的向他请安道喜。
到了拾新阁,赵氏今日心情似乎还不错,笑盈盈的夸他精神头好,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不仅赏了他一袋金稞子,几匹布料,一块上佳的墨玉,还让祁青喆给他说了几句吉祥话。
临走的时候更是提出明日要带他出门,说是和成王府的女眷一起去北山的护国寺上香,简直让祁青远受宠若惊。
国公夫人一贯是捧着祁青远的,赏赐自然很足。一个有七八两重的童子骑鹿金项圈,玉叶金蝉的珠子箍儿,红玛瑙雪贝手环,还特意准备了几匣了点心。
在国公府里,像祁青远这样的庶孙少爷,一个月有五两银子的月银,他又不受宠,除了节假日长辈的赏赐,一般是没有其他收入的,所以不管赵氏和刘氏是怎么想的,得了这些赏赐,祁青远还是很乐意的。
等给国公府的两位女主人请完了安,就该去见国公府的男主人们了。
祁国公府占地约有七十多亩,分外院、内院和后院。整体建筑浑然一体,自有一番富贵气象。
外院的正中间是历代国公世子处理政务的致远堂,东边是幕僚客卿办公的五知楼,西边是国公府内回事处、车马行等要地。
从外院进内院要绕过一扇垂花门,经过有一个小花园,里面假山林立,还有一个大的池塘,种了世子爷最喜欢的白千叶(荷花的一种)。
内院的东边是国公府的演武场;南边的奎文堂则是子孙读书的地方,奎文堂西侧是国公府的书房,里面藏书繁富;北边以国公爷的暮菖居为中心、林立着大大小小十多个院子,是供国公府未成亲的少爷居住的地方;西边搭着听戏的台子,还有汀兰水榭、小桥流水、曲折游廊,都是国公府招待客人的地方。
后院是国公府女眷住的地方,与外院的严肃谨慎,内院的富贵紧凑不同,后院更精致奢华一些。
东南边是大房,东北方是二房,西北边是三房,南边是国公夫人住的地方,还有花房,后花园,国公府小姐们居住的歆绿楼等等地方,国公府传承四代,底蕴丰厚,每处都有不一样的精巧别致。
此时的祁青远正在内院世子祁高格的书房外候着,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五间抱厦上悬“怡然自得”匾额。整个院落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团锦簇,剔透玲珑。
眼睛正乱瞄的祁青远见祁高格的贴身小厮祁一平走出来,立刻收了目光,向祁一平露出了笑脸。
祁一平三十多岁,长的白白胖胖,说话温和有礼,逢人就笑,国公府上下都喜欢和他打交道。
他笑着给祁青远行了礼才道:“世子正等着您,今儿早上还和奴婢念叨今儿是您生辰呢。”
祁青远脸上的笑容更大了,可又闪现出几分担忧,“父亲念叨我了么,我前些天把花房精养的那盆紫罗兰,不小心玩死了,父亲可有责骂我?”
祁一平愕然:“有那回事,世子应当是不知道的,就是知道了也不会责骂大少爷的。”祁青远脸上的担忧消失,又向祁一平眨了眨眼,“那一平叔可不能告诉父亲啊。”
祁一平笑道:“是,大少爷。”说完引着他进了书房,奶娘则留在了外面。
世子祁高格站在书桌面前,正拿着毛笔挥斥方遒,旁边他的另一个贴身小厮祁二全在给他磨墨。
因为穿的有些多,祁青远有些吃力的跪下给祁高格行礼:“儿子给父亲请安。”又因为生辰咚咚的磕了三个头。
“晤,起来吧。”祁高格放下了笔,走出书桌到边上的一张软榻下坐了下来,温声的说道:“今天你生辰,我已吩咐厨房给你做了长寿面还有你爱吃的点心,等会回去吃。”
“多谢父亲,”又高兴的追问“可有儿子喜欢吃的核桃酥和粉蒸栗子糕。”
祁青远和颜悦色的回答:“即是你生辰,当然是做的你喜欢吃的。”
祁青远嘻嘻的笑起来,“那儿子回去后就吃,粉蒸栗子糕要刚出炉热乎的才香。”
“哈哈,你个小馋猫,还真会享受。”世子见儿子眯着眼睛,小舌头还伸出来舔了舔嘴角,模样实在是可爱,不禁伸手点了点祁青远的鼻子。又道:“你又长了一岁,以后要更加懂事才行。你是国公府的长孙,要给下面的兄弟树好榜样。”
祁青远见父亲语气严厉了些,忙回答:“儿子遵命。儿子已经懂事了,您看,儿子现在都没有再去爬过那棵大榆树了。”
祁高格被祁青远的童言童语逗的更乐了,摆了摆手:“好了,那你以后就再懂事些,也不要把花房精养的紫罗兰给整死喽。”
又吩咐他身边的祁二全,“去,把给少爷准备的东西拿过来。”
祁青远讪笑,有疑惑的望着祁一平,那委屈的样子像是在问“你不是说父亲不知道么”
这下连祁一平都发出低低的笑声。
祁二全很快就端着一个木托盘进来,祁高格温声道:“这一套笔墨纸砚,是给你开春的时候启蒙用的,还有那三本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你启蒙时用得着的。到时候可要跟着先生好好读书”
祁青远连忙点头,又作了会好好读书的保证,世子又告知他国公爷今日有事,就不见他了。
高高兴兴地带着收到的礼物回了拾新阁。一路上心情雀跃。可怜他装了五年的文盲,终于可以脱下这顶文盲的帽子。
而且,只要开始启蒙,就可以找机会去国公府的书房,了解更多关于这个时代的事,更重要的事,以后面对于嬷嬷“我都不知道,你怎么会知道”的表情,就有了好的借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嘛。
第二天一大早祁青远就已经收拾妥当,昨日赵氏提出今天会带他去护国寺上香。祁青远简直受宠若惊,赵氏要带他出门,这在祁青远记忆中是凤毛麟角的事。
都说古代的女孩在成亲之前都是在后宅那一亩三分地生活,很难有机会出一次门。而祁青远现在才知道,古代的男孩子在长大之前,也是关在内院,很难有机会踏出内院,看到的天也只是四四方方的。
祁青远已经五岁,在两岁前从来没有出过国公府,两岁后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跟随赵氏去过成王府而已。
突然提出要带他去护国寺,事出反常必有妖,可他并不知道哪里有问题,是不是真有问题。也只能暗暗告诫自己要小心谨慎。
祁国公府二门口们早已经立了四辆马车,领头的是一辆朱红色的翡缨翠盖马车,随后一辆朱轮华盖马车,还有三辆乌漆漆的平盖马车。十几个护卫守卫在侧,整装待发。
赵氏带着祁青喆和贴身的丫鬟上了最前面的翡缨翠盖马车,祁青远由于嬷嬷护着上了第二辆,其余的丫鬟婆子就坐后面的平盖车。
马车慢慢驶过长街,因昨夜下了雪,车轮滚滚而过发出吱吱的响声,祁青远坐在车内,接过于嬷嬷递过来的手炉,眼睛透过马车车窗立起来的一角向外望去。
因时辰还早,又冷得很,街上只有零星的小贩叫卖声,大部分商铺都还没开张。让祁青远本来就不高的好奇心的心更兴致缺缺。
他不由的想赵氏带他出门的原因,早上去给赵氏请安的时候看赵氏心情不错,他还特意试探了赵氏几句,赵氏只是说去护国寺还愿。他只盼望是真的有让赵氏高兴的事情发生。
赵氏的翡缨翠盖马车里,黄嬷嬷抱着祁青喆,赵氏拿着一个镂金的小球正逗弄着他,喆哥儿努力的想探过身子去拿小球,可因为马车毕竟颠簸,黄嬷嬷怕他磕了碰了,把他抱的紧紧的。喆哥儿手又短,哪里拿得到,眼看就要哭鼻子了,赵氏也不逗他了,把球递到他手上,喆哥儿才心满意足。
“都安排妥当了。”赵氏清冷的声音传进黄嬷嬷的耳里。
黄嬷嬷一边拿锦帕把喆哥儿嘴边的点心屑抹去,一边低低的回答:“回夫人,都妥当。”
赵氏满意的点了点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