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1章
- 2 第2章
- 3 第3章
- 4 第4章
- 5 第5章
- 6 第6章
- 7 第7章
- 8 第8章
- 9 第9章
- 10 第10章
- 11 第11章
- 12 第12章
- 13 第13章
- 14 第14章
- 15 第15章
- 16 第16章
- 17 第17章
- 18 第18章
- 19 第19章
- 20 第20章
- 21 第21章
- 22 第22章
- 23 第23章
- 24 第24章
- 25 25|24.0
- 26 26|24.0
- 27 27|24.0
- 28 28|24.0
- 29 29|24.0
- 30 30|24.0
- 31 31|24.0
- 32 32|24.0
- 33 33|24.0
- 34 34|24.0
- 35 35|24.0
- 36 36|24.0
- 37 37|24.0
- 38 38|24.0
- 39 39|24.0
- 40 40|24.0
- 41 41|24.0
- 42 42|24.0
- 43 43|42.0
- 44 44|42.0
- 45 45|42.0
- 46 46|42.0
- 47 47|42.0
- 48 48|42.0
- 49 49|42.0
- 50 50|42.0
- 51 51|42.0
- 52 52|42.0
- 53 53|42.0
- 54 54|42.0
- 55 55|42.0
- 56 56|42.0
- 57 57|42.0
- 58 58|42.0
- 59 59|42.0
- 60 60|42.0
- 61 61|42.0
- 62 62|42.0
- 63 63|42.0
- 64 64|42.0
- 65 65|42.0
- 66 66|42.0
- 67 67|42.0
- 68 68|42.0
- 69 69|42.0
- 70 70|42.0
- 71 71|42.0
- 72 72|42.0
- 73 73|42.0
- 74 74|42.0
- 75 75|42.0
- 76 76|42.0
- 77 77|42.0
- 78 78|42.0
- 79 79|42.0
- 80 80|42.0
- 81 81|42.0
- 82 82|42.0
- 83 83|42.0
- 84 84|42.0
- 85 85|42.0
- 86 86|42.0
- 87 87|42.0
- 88 88|42.1
- 89 89|42.0
- 90 90|42.0
- 91 91|42.0
- 92 92|42.0
- 93 93|42.0
- 94 94|42.0
- 95 95|42.0
- 96 96|42.0
- 97 97|42.0
- 98 98|42.0
- 99 99|42.0
- 100 100|42.0
- 101 101|42.0
- 102 102|42.0
- 103 103|42.0
- 104 104|42.0
- 105 105|42.0
- 106 106|42.0
- 107 107|42.0
- 108 108|42.0
- 109 109|42.0
- 110 110|42.0
- 111 111|42.0
- 112 112|42.0
- 113 113|42.0
- 114 114|42.0
- 115 115|42.0
- 116 116|42.0
- 117 117|42.0
- 118 118|117.42.0
- 119 119| 117.42.0
- 120 120| 117.42.0
- 121 121| 117.42.0
- 122 122| 117.42.0
- 123 123| 117.42.0
- 124 124| 117.42.0
- 125 125| 117.42.0
- 126 126| 117.42.0
- 127 127| 117.42.0
- 128 128| 117.42.0
- 129 129| 117.42.0
- 130 130| 117.42.0
- 131 131| 117.42.0
- 132 132| 117.42.0
- 133 133| 117.42.0
- 134 134| 117.42.0
- 135 135| 117.42.0
- 136 136| 117.42.0
- 137 137| 117.42.0
- 138 138| 117.42.0
- 139 139| 117.42.0
- 140 140| 117.42.0
- 141 141|117.42.0
- 142 142| 117.42.0
- 143 143| 117.42.0
- 144 144| 117.42.0
- 145 145| 117.42.0
- 146 146| 117.42.0
- 147 147|117.42.0
- 148 148| 117.42.0
- 149 149| 117.42.0
- 150 150|117.42.0
- 151 151| 117.42.0
- 152 152| 117.42.0
- 153 153| 117.42.0
- 154 154|117.42.0
- 155 155|155.117.42.0
- 156 156| 155.117.42.0
- 157 157| 155.117.42.0
- 158 158|157.117.42.0
- 159 159| 157.117.42.0
- 160 160| 157.117.42.0
- 161 161| 157.117.42.0
- 162 162| 157.117.42.0
- 163 163| 157.117.42.0
- 164 164| 157.117.42.0
- 165 165| 157.117.42.0
- 166 166| 157.117.42.0
- 167 167| 157.117.42.0
- 168 168| 157.117.42.0
- 169 169|157.117.42.0
- 170 170| 157.117.42.0
- 171 171| 157.117.42.0
- 172 172| 157.117.42.0
- 173 173| 157.117.42.0
- 174 174| 157.117.42.0
- 175 175| 157.117.42.0
- 176 176| 157.117.42.0
- 177 177| 157.117.42.0
- 178 178| 157.117.42.0
- 179 179| 157.117.42.0
- 180 180| 157.117.42.0
- 181 181| 157.117.42.0
- 182 182| 157.117.42.0
- 183 183| 157.117.42.0
- 184 184| 157.117.42.0
- 185 185| 157.117.42.0
- 186 186| 157.117.42.0
- 187 187| 157.117.42.0
- 188 188| 157.117.42.0
- 189 189|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1章
第11章
==第11章==
剩下的话语,安国公夫人未说,但那仆妇已经明白其中的意思。
别说萧杭一直忍着朝霞郡主,其实安国公夫人也是。
提前这些,就说的有些远了。
在前朝之时,萧家不过是兰陵萧氏一支极为偏远的分支。当年天下大乱,人心不稳,萧家第七代家主慧眼识明君投靠了大齐太/祖穆延,不光举全家之力支持,并将自己的嫡女嫁给了穆延为妻。
谁曾想,竟然真让他压中了。自此萧家一跃而起,成为了大齐有名的世家名门。而横行前朝的世家门阀却因为战火的洗礼与改朝换代逐渐没落,及至之后也不过只剩了寥寥几家。
大齐开朝立国之时,萧家可谓风光,家主被封了世袭罔替的安国公,并成了极为尊贵皇亲国戚天子岳家。
可是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怎么可能尽善尽美,萧皇后可能是把福气享完了,并没能诞下男嗣。虽与太/祖少年夫妻,素来恩爱,但皇位不是自己儿子坐,说什么都是扯谈。也因此萧家也没能更进一步,成为天子的外家。
不过终究萧家的地位摆在这里,并且萧皇后为人善良大度,继位新君与萧家并无仇怨,平日里也是十分尊敬萧家的。这是第二代。
萧家本就底蕴不足,虽与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并列成为大齐四大世家,但终归底气不足。认真说来,萧家除了一起初眼光不错压对了宝以外,之后吃得不过是女人的饭,也就是后族的名声撑着。
虽萧家自家给自己带了顶高帽子,说是兰陵萧氏。这话唬唬其他人还可以,一般明眼人都知晓这是在给自己带高帽子。兰陵萧氏名声悠久,但时运不济,先是投靠错明主,后天下大乱几次战火俱离兰陵郡不远,也因此兰陵萧氏受到波及,主枝一脉死伤严重,附属的旁系分支也都因战火支离分裂,迁徙各地。
认真说来,现在已经没有兰陵萧氏了。
不过萧家确实是从兰陵萧氏分出来的,也可以这么认为。但要知道世家门阀之所以会势力庞大,可不光只是一个名号,还有家族长久的积累与人脉的攒积,这些萧家俱没有。虽与另三家门阀并列成为第四大的世家,但这种说法也是有些底气不足的。
享受过开朝之时的尊荣,萧家又怎么能允许自家渐渐没落呢?
与各世家联姻壮其势力是其一,在穆姓皇族那里,萧家也没忘记使劲儿。所以在皇族传承第三代之时,萧家又发挥其独到的眼光,将自家的女儿嫁入了彼时并不显眼的四皇子魏王为侧妃。萧家倒是想让其女儿为正妃,可惜没争取上。
这位侧妃就是如今安国公夫人的嫡次女,现如今的萧皇后了。
其实也不能说萧家眼光独到,不过是全面撒网重点钓鱼罢了。萧家看好的三位皇子那里,俱都娶了萧家的女儿为妃。有的是正妃,有的是侧妃,只是因先帝皇子众多,倒也没显出萧家的心机与谋算。
最后确实被萧家给压中了,魏王登基为帝,正妃被封后,萧侧妃被封为萧妃。之后皇后因病早逝,萧妃被追封为继后。萧家又成为名副其实的后族。
只是此时的情形就没有开朝时那般容易了,先皇后去世之时留有一子,早年便被封为太子,继后萧皇后虽诞有子嗣,但承元帝与先皇后伉俪情深,并没有想改立太子的意思。且其后宫宠妃无数,萧皇后优势并不是那么的明显。为此,萧家才会在承元帝的胞妹昌平公主身上下功夫。
其实认真来说,萧氏之所以能被封为继后,昌平公主确实出了不少力。只是萧皇后已成为皇后多年,昌平公主的作用就不是那么大了,再加上朝霞郡主着实有些不像话,才惹得安国公夫人对这对母女颇有怨言。
各种纷杂的思绪在安国公夫人脑海里划过,能处在她这个位置,萧家内宅上下皆在其掌控之下,她自然也不是个简单的。
沉默了良久,安国公夫人忽然意味不明的笑了下:“那丫头倒也是个聪明的,居然这么巧就被五郎给撞上了。”
这种敏感的问题,即是胡大娘是安国公夫人的心腹,也是不敢乱插言的。只是垂头肃立,脑海里闪过关于那母女三人的信息。
安国公夫人身为萧家内宅的主人,虽从来不闻不问,但并不代表其不知晓。包括月姬的逝世,她也是知晓的,只是浑然没放在心上。没想到不过是一个月,事情便闹到了萧杭眼前,看来那个五郎口中凄惨的小丫头也不是个简单的。
“对了,那件事安排的如何?各房的名单可都有报上来?”沉吟半刻,安国公夫人突然问道。
胡大娘先是一愣,很快便明白了,忙点了点头。
安国公夫人微一颔首,道:“既然如此,就将那丫头、那两个丫头的名儿也加上吧,既然五郎上心,就给她们一个机会。至于能不能把握住机会,就看她们有没有这个福气了。也免得五郎怨我这个做母亲的,郡主那里,也能有个说辞……”
安国公夫人面上的表情不显,但让胡大娘来看,却是看出了那么点看笑话的意味。
她未敢多想,赶忙应下并退下去办。
确实是福气,就看那两个丫头有没有这个福气了。这个念头只是一瞬间闪过胡大娘的脑海。
*
自那日过后,大囡的生活又回到之前的平静无波。
因着有小囡这个靶子,大囡的生活比之前还要顺遂。这姐妹两人的矛盾伶院所有人都看在眼底,柔姬也知晓了。因着大囡的原因,她特意私下里问过大囡是怎么回事。
大囡也没有隐瞒,将小囡痛诉她的话对柔姬说了一遍,上辈子的纠葛她自然没有提。
柔姬听完此言,也是头都大了。
归根究底,她与月姬有种心照不宣的同病相怜,所以日常碰见彼此散发的也都是善意,可再多一些的情分,却是和大囡相处出来的。
她不能生养,又是从小看着大囡长大的,自然有移情作用。而与大囡不同的是,小囡她并不熟悉,若不是大囡也就是个陌生孩童罢了。如今月姬逝世,留下的两个孩子却闹了矛盾,小囡年纪小,因为阿娘逝世将责任归咎到大囡头上,柔姬也是能够明白。可看着大囡隐含着受伤的眼神,劝解的话却是说不出口。
都是小孩子,说不定过段时间便好了,毕竟是同胞姐妹,打断骨头连着筋。柔姬也只能这么去想。
无人知晓,大囡表面平静之下其实隐藏了一丝焦虑。
终归事关己身,哪怕以萧九娘上辈子的心志,碰到可以改变命运的捷径,也是不能淡定的。
这条捷径是她根据上辈子所知,又经过种种策划部署而来,若是能成,无疑可以给大囡省下不少事,并且可以一改上辈子早期的那种艰难境况。
上辈子的大囡在月姬死后,面临的依旧是伶院里接踵而来的刁难。因没有重生的萧九娘干涉,之前那次云姬的咄咄逼人,大囡并没有使用那种狠辣的手段,而是照以往那般耍泼将云姬给挡了回去,因为事情闹得许多人出来看笑话,云姬自然恨意更深。
之后月姬死,云姬的报复便来了,层出不穷让大囡疲惫不堪,又要照顾因阿娘逝世而病倒的小囡,可谓是极为艰难。
可是大囡咬牙坚持住了,再加上暗里有柔姬的帮衬,倒也磕磕绊绊又过了几年。大囡忍辱负重,一朝涅槃重生,在十四那年,特意设计出现在萧家的筵宴之上,以一曲‘绿腰舞’惊艳全场。
事后自然有上面人探问,贱奴之女大囡才显露于人前。
也是时势造就,大囡这一代的女儿并不多,萧家是以联姻起家,尝到了其中的甜头,自然不会放过,女儿自然是越多越好,样貌才艺都出众更为最佳。对家中的女儿培养,也是极为舍得下血本的。没有身份便给你身份,什么都是最好,待长成之后自然为萧家所用。
上辈子也是这个时候,萧家曾私下里挑选过样貌出众的萧家女儿。这些人里不光包括内五房几个身份低下不得见光的婢生女,也有外八房的一些旁系的萧姓女儿。一旦被选上,便会被安排进内五房并入族谱,虽身份地位不及正儿八经的嫡女,但其地位与前程也不是之前可比拟的。
上辈子大囡并不知晓这些,还是柔姬事后听到些只字片语与大囡提过,才让她上心。大囡素来狡猾如狐,又颇有心机,自然开始悄悄打听关于萧家的一切事物,才会有之后的一舞惊艳全场的事情发生。
之后果不其然大囡被萧家人放入眼底,才脱离了伶院,正式进入萧家内宅,彼时她已经十三岁。
因起步太晚,又是使了手段博出位,虽得到自己想要的,但大囡为许多人所瞧不起。又有视她如眼中刺的朝霞郡主屡屡作梗,大囡这才发现即使离开伶院,其实境况还是那般的艰难。
可是命是自己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能退只能进,大囡以野草般的韧性就那么咬着牙忍着辱活着。对于屈辱对于仇恨,她从始至终没有放下,不报只是羽翼未满,她不放过任何机会的为自己寻找往上爬的机会,甚至不忘一一反击回去……
想起上辈子所经历的一切,大囡久久不能平复。
上苍既然让她重生而来,她自然不会放过自己仅有的优势。她的优势便是先知,而如今该做的都做的,能不能改变命运就只能看上天了。
大囡轻轻的吁了口气,用手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才将盆里的湿衣服拧干,在麻绳上撑开悬起。
这会儿的天气还不太暖和,又是用井水洗衣,大囡一双小手已经被冻得通红。她手上之前烫伤所包扎的白布,早已被她拆下扔了。从小跌爬滚打什么苦没受过,不过是被烫了一下,自然没被大囡放进眼里,并且太过惹眼的东西并不太适宜出现在此时她的身上。
柔姬的婢女小桃匆匆跑过来,她望了望四周无人,才跑到大囡跟前。
“大囡你快去看看,小囡和王大娘起了争执,人好像摔伤了。”
剩下的话语,安国公夫人未说,但那仆妇已经明白其中的意思。
别说萧杭一直忍着朝霞郡主,其实安国公夫人也是。
提前这些,就说的有些远了。
在前朝之时,萧家不过是兰陵萧氏一支极为偏远的分支。当年天下大乱,人心不稳,萧家第七代家主慧眼识明君投靠了大齐太/祖穆延,不光举全家之力支持,并将自己的嫡女嫁给了穆延为妻。
谁曾想,竟然真让他压中了。自此萧家一跃而起,成为了大齐有名的世家名门。而横行前朝的世家门阀却因为战火的洗礼与改朝换代逐渐没落,及至之后也不过只剩了寥寥几家。
大齐开朝立国之时,萧家可谓风光,家主被封了世袭罔替的安国公,并成了极为尊贵皇亲国戚天子岳家。
可是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怎么可能尽善尽美,萧皇后可能是把福气享完了,并没能诞下男嗣。虽与太/祖少年夫妻,素来恩爱,但皇位不是自己儿子坐,说什么都是扯谈。也因此萧家也没能更进一步,成为天子的外家。
不过终究萧家的地位摆在这里,并且萧皇后为人善良大度,继位新君与萧家并无仇怨,平日里也是十分尊敬萧家的。这是第二代。
萧家本就底蕴不足,虽与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并列成为大齐四大世家,但终归底气不足。认真说来,萧家除了一起初眼光不错压对了宝以外,之后吃得不过是女人的饭,也就是后族的名声撑着。
虽萧家自家给自己带了顶高帽子,说是兰陵萧氏。这话唬唬其他人还可以,一般明眼人都知晓这是在给自己带高帽子。兰陵萧氏名声悠久,但时运不济,先是投靠错明主,后天下大乱几次战火俱离兰陵郡不远,也因此兰陵萧氏受到波及,主枝一脉死伤严重,附属的旁系分支也都因战火支离分裂,迁徙各地。
认真说来,现在已经没有兰陵萧氏了。
不过萧家确实是从兰陵萧氏分出来的,也可以这么认为。但要知道世家门阀之所以会势力庞大,可不光只是一个名号,还有家族长久的积累与人脉的攒积,这些萧家俱没有。虽与另三家门阀并列成为第四大的世家,但这种说法也是有些底气不足的。
享受过开朝之时的尊荣,萧家又怎么能允许自家渐渐没落呢?
与各世家联姻壮其势力是其一,在穆姓皇族那里,萧家也没忘记使劲儿。所以在皇族传承第三代之时,萧家又发挥其独到的眼光,将自家的女儿嫁入了彼时并不显眼的四皇子魏王为侧妃。萧家倒是想让其女儿为正妃,可惜没争取上。
这位侧妃就是如今安国公夫人的嫡次女,现如今的萧皇后了。
其实也不能说萧家眼光独到,不过是全面撒网重点钓鱼罢了。萧家看好的三位皇子那里,俱都娶了萧家的女儿为妃。有的是正妃,有的是侧妃,只是因先帝皇子众多,倒也没显出萧家的心机与谋算。
最后确实被萧家给压中了,魏王登基为帝,正妃被封后,萧侧妃被封为萧妃。之后皇后因病早逝,萧妃被追封为继后。萧家又成为名副其实的后族。
只是此时的情形就没有开朝时那般容易了,先皇后去世之时留有一子,早年便被封为太子,继后萧皇后虽诞有子嗣,但承元帝与先皇后伉俪情深,并没有想改立太子的意思。且其后宫宠妃无数,萧皇后优势并不是那么的明显。为此,萧家才会在承元帝的胞妹昌平公主身上下功夫。
其实认真来说,萧氏之所以能被封为继后,昌平公主确实出了不少力。只是萧皇后已成为皇后多年,昌平公主的作用就不是那么大了,再加上朝霞郡主着实有些不像话,才惹得安国公夫人对这对母女颇有怨言。
各种纷杂的思绪在安国公夫人脑海里划过,能处在她这个位置,萧家内宅上下皆在其掌控之下,她自然也不是个简单的。
沉默了良久,安国公夫人忽然意味不明的笑了下:“那丫头倒也是个聪明的,居然这么巧就被五郎给撞上了。”
这种敏感的问题,即是胡大娘是安国公夫人的心腹,也是不敢乱插言的。只是垂头肃立,脑海里闪过关于那母女三人的信息。
安国公夫人身为萧家内宅的主人,虽从来不闻不问,但并不代表其不知晓。包括月姬的逝世,她也是知晓的,只是浑然没放在心上。没想到不过是一个月,事情便闹到了萧杭眼前,看来那个五郎口中凄惨的小丫头也不是个简单的。
“对了,那件事安排的如何?各房的名单可都有报上来?”沉吟半刻,安国公夫人突然问道。
胡大娘先是一愣,很快便明白了,忙点了点头。
安国公夫人微一颔首,道:“既然如此,就将那丫头、那两个丫头的名儿也加上吧,既然五郎上心,就给她们一个机会。至于能不能把握住机会,就看她们有没有这个福气了。也免得五郎怨我这个做母亲的,郡主那里,也能有个说辞……”
安国公夫人面上的表情不显,但让胡大娘来看,却是看出了那么点看笑话的意味。
她未敢多想,赶忙应下并退下去办。
确实是福气,就看那两个丫头有没有这个福气了。这个念头只是一瞬间闪过胡大娘的脑海。
*
自那日过后,大囡的生活又回到之前的平静无波。
因着有小囡这个靶子,大囡的生活比之前还要顺遂。这姐妹两人的矛盾伶院所有人都看在眼底,柔姬也知晓了。因着大囡的原因,她特意私下里问过大囡是怎么回事。
大囡也没有隐瞒,将小囡痛诉她的话对柔姬说了一遍,上辈子的纠葛她自然没有提。
柔姬听完此言,也是头都大了。
归根究底,她与月姬有种心照不宣的同病相怜,所以日常碰见彼此散发的也都是善意,可再多一些的情分,却是和大囡相处出来的。
她不能生养,又是从小看着大囡长大的,自然有移情作用。而与大囡不同的是,小囡她并不熟悉,若不是大囡也就是个陌生孩童罢了。如今月姬逝世,留下的两个孩子却闹了矛盾,小囡年纪小,因为阿娘逝世将责任归咎到大囡头上,柔姬也是能够明白。可看着大囡隐含着受伤的眼神,劝解的话却是说不出口。
都是小孩子,说不定过段时间便好了,毕竟是同胞姐妹,打断骨头连着筋。柔姬也只能这么去想。
无人知晓,大囡表面平静之下其实隐藏了一丝焦虑。
终归事关己身,哪怕以萧九娘上辈子的心志,碰到可以改变命运的捷径,也是不能淡定的。
这条捷径是她根据上辈子所知,又经过种种策划部署而来,若是能成,无疑可以给大囡省下不少事,并且可以一改上辈子早期的那种艰难境况。
上辈子的大囡在月姬死后,面临的依旧是伶院里接踵而来的刁难。因没有重生的萧九娘干涉,之前那次云姬的咄咄逼人,大囡并没有使用那种狠辣的手段,而是照以往那般耍泼将云姬给挡了回去,因为事情闹得许多人出来看笑话,云姬自然恨意更深。
之后月姬死,云姬的报复便来了,层出不穷让大囡疲惫不堪,又要照顾因阿娘逝世而病倒的小囡,可谓是极为艰难。
可是大囡咬牙坚持住了,再加上暗里有柔姬的帮衬,倒也磕磕绊绊又过了几年。大囡忍辱负重,一朝涅槃重生,在十四那年,特意设计出现在萧家的筵宴之上,以一曲‘绿腰舞’惊艳全场。
事后自然有上面人探问,贱奴之女大囡才显露于人前。
也是时势造就,大囡这一代的女儿并不多,萧家是以联姻起家,尝到了其中的甜头,自然不会放过,女儿自然是越多越好,样貌才艺都出众更为最佳。对家中的女儿培养,也是极为舍得下血本的。没有身份便给你身份,什么都是最好,待长成之后自然为萧家所用。
上辈子也是这个时候,萧家曾私下里挑选过样貌出众的萧家女儿。这些人里不光包括内五房几个身份低下不得见光的婢生女,也有外八房的一些旁系的萧姓女儿。一旦被选上,便会被安排进内五房并入族谱,虽身份地位不及正儿八经的嫡女,但其地位与前程也不是之前可比拟的。
上辈子大囡并不知晓这些,还是柔姬事后听到些只字片语与大囡提过,才让她上心。大囡素来狡猾如狐,又颇有心机,自然开始悄悄打听关于萧家的一切事物,才会有之后的一舞惊艳全场的事情发生。
之后果不其然大囡被萧家人放入眼底,才脱离了伶院,正式进入萧家内宅,彼时她已经十三岁。
因起步太晚,又是使了手段博出位,虽得到自己想要的,但大囡为许多人所瞧不起。又有视她如眼中刺的朝霞郡主屡屡作梗,大囡这才发现即使离开伶院,其实境况还是那般的艰难。
可是命是自己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能退只能进,大囡以野草般的韧性就那么咬着牙忍着辱活着。对于屈辱对于仇恨,她从始至终没有放下,不报只是羽翼未满,她不放过任何机会的为自己寻找往上爬的机会,甚至不忘一一反击回去……
想起上辈子所经历的一切,大囡久久不能平复。
上苍既然让她重生而来,她自然不会放过自己仅有的优势。她的优势便是先知,而如今该做的都做的,能不能改变命运就只能看上天了。
大囡轻轻的吁了口气,用手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才将盆里的湿衣服拧干,在麻绳上撑开悬起。
这会儿的天气还不太暖和,又是用井水洗衣,大囡一双小手已经被冻得通红。她手上之前烫伤所包扎的白布,早已被她拆下扔了。从小跌爬滚打什么苦没受过,不过是被烫了一下,自然没被大囡放进眼里,并且太过惹眼的东西并不太适宜出现在此时她的身上。
柔姬的婢女小桃匆匆跑过来,她望了望四周无人,才跑到大囡跟前。
“大囡你快去看看,小囡和王大娘起了争执,人好像摔伤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