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1 第7章:地底人类血泪史(3)
- 62 第8章:西门“大官人”
- 63 第9章:“官人”本色
- 64 第10章:西门银莲
- 65 第11章:大郎“本色”
- 66 第12章:贼心不死
- 67 无题(作者戏)
- 68 第13章:二郎“本色”
- 69 第14章:午夜惊“魂”
- 70 第15章:街头“霸王”
- 71 第16章:解铃还须“系铃人”
- 72 第17章:炉鼎与元神
- 73 第18章:“好姐妹”
- 74 第19章:有一种亲人,叫“你-妹”
- 75 第20章:五个“山寨货”
- 76 第21章:元神示警
- 77 第22章:“非礼呀...救命啊...”
- 78 第23章:“天赐”
- 79 第24章:五大精灵(1)
- 80 第25章:五大精灵(2)
- 81 第26章:五大精灵(3)
- 82 第27章:上下亿万年
- 83 第28章:时代划分
- 84 第29章:珍稀“美人”
- 85 第30章:仙女扣
- 86 第31章:“姐弟花”
- 87 第32章:一发“炮弹”引发的“血案”
- 88 第33章:“蹲着尿”风波
- 89 第34章:牟三春
- 90 第35章:九绝巫女
- 91 第36章:“巫女”标准
- 92 第37章:彩虹七巫女(1)
- 93 第38章:彩虹七巫女(2)
- 94 第39章:“域”毒
- 95 第40章:火炕
- 96 第41章:好大个的“王八”
- 97 第42章:沙龟
- 98 第43章:“沙万通”与“水淤流”
- 99 第44章:猜灯谜
- 100 第45章:科学即修行
- 101 关于(被屏蔽章节)
- 102 第47章:渔不依试法
- 103 第48章:人-妖-别-恋(1)
- 104 第49章:人-妖-别-恋(2)
- 105 第50章:人-妖-别-恋(3)
- 106 第51章:人-妖-别-恋(4)
- 107 第52章:人-妖-别-恋(5)
- 108 第53章:人-妖-别-恋(6)
- 109 第54章:四大“佛女”的由来(1)
- 110 第55章:四大“佛女”的由来(2)
- 111 第56章:四大“佛女”的由来(3)
- 112 第57章:牟永寿之死
- 113 第58章:赵氏“孤儿”
- 114 第59章:“福”起萧墙
- 115 第60章:有性格的俏寡妇
- 116 聊一聊,闹一闹,心情跳一跳
- 117 第62章:黄鼠狼偷鸡蛋
- 118 第63章:红黄之争(1)
- 119 第64章:红黄之争(2)
- 120 第65章:大妖遗物
- 121 第66章:福兮?祸兮?
- 122 第67章:妖临达拉
- 123 第68章:“沙”城主
- 124 第69章:谁说妖怪不如人?
- 125 第70章:初到边关
- 126 第71章:有一种创伤,叫“蛋-疼”
- 127 第72章:奇异生灵
- 128 第73章:武家二杰
- 129 第74章:原来是“Ta”!
- 130 第75章:“无耻”书信
- 131 第76章:老屋趣谈
- 132 第77章:天鹅湖的野鸭
- 133 第78章:天鹅村的传说与来历
- 134 第79章:祭祀“祈雨”
- 135 第80章:夜行人
- 136 第81章:活撞“鬼”
- 137 第82章:想来是“他”
- 138 第83章:别拿土地爷不当神仙
- 139 第84章:“叛逆”之共工
- 140 第85章:女娲补天
- 141 第86章:女娲造人(1)
- 142 第87章:女娲造人(2)
- 143 第88章:家庙疑云
- 144 第89章:有一种青蛙,叫“气鼓子”
- 145 第90章:“两界”入口
- 146 第91章:渔不饶
- 147 第92章:再度宿醉醒来
- 148 第93章:丢失的记忆
- 149 第94章:“冰”与“火”之歌
- 150 第95章:赤子童心
- 151 第96章:雌威莫过狐
- 152 第97章:“公主”戏“金蟾”
- 153 第98章:“金蟾”戏“公主”
- 154 第99章:鸭大戏“金蟾”
- 155 第100章:公主“戏”鸭大
- 156 第101章:鸭霸王
- 157 第102章:流氓鸭
- 158 不吐不“快”
- 159 第103章:不良习惯
- 160 第104章:蛙口逃生
- 161 第105章:原来是老乡
- 162 第106章:前世今生
- 163 第107章:天鹅湖双蛟
- 164 第108章:弄巧成拙
- 165 第109章:古璃后人
- 166 第110章:那些年那芝麻那谷子
- 167 第111章:一叶知秋
- 168 第112章:你是个软蛋
- 169 第113章:逼婚
- 170 第114章:霸王嫖
- 171 第115章:老子英雄儿好汉
- 172 第116章:“优良传统”
- 173 第117章:“三光政策”
- 174 第118章:临别留念
- 175 第119章:“乾坤葫芦”
- 176 第120章:并蒂白莲
- 177 第121章:鸭大“踢馆”
- 178 第122章:自“强”不息
- 179 第123章:不打不相识
- 180 第124章:三生池(1)
- 181 第125章:三生池(2)
- 182 第126章:三生池(3)
- 183 第127章:三生池(4)
- 184 第128章:前世风云(1)
- 185 第127章:三生池(4)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6章:解铃还须“系铃人”
第16章:解铃还须“系铃人”
异世界-地底大陆-夜枭王国
潘家人此番全都豁出去了,压根儿就不要脸面了,因此,老武一家儿也只能憋气。武家男儿不惧任何挑战,可面对一群“(银)-荡”的泼-妇-娘-们-儿,也不得不忍气吞声、甘拜下风…
对此,武元霸是郁闷不已,想自己一辈子都“不讲理”,这次好不容易装了回“文明人”,去与人“讲理”,奈何对方又来了个蛮不讲理,这简直就是……欺人太甚嘛...
事到如今别无他法可想,也只能通报朝廷,让皇帝最终判决了。武元霸的奏章还没来得及送出去呢,二儿子武竹就找了过来,犹犹豫豫、吞吞吐吐的讲述了一件事,这让武元霸瞬间就蒙圈混乱了,这奏章不得不暂时压了下来。
自打从潘家出来,回到武府后,武二郎身上的冷汗就没断流过。在城主府“谈判”的过程当中,老潘鹤曾无意间低眉冷笑,那笑容实在是太“熟悉”了,与死去的杨老铁匠和潘通那莫名其妙的笑容是一模一样,这不由得让武竹武茂松头皮发炸、细思极恐,思来想去也始终理不清个头绪来,最终只能向自己的父亲禀明此事,想让其帮忙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关键与利害。
武元霸见自家儿子信誓旦旦的保证所言非虚,不由得心里也没了底儿,这绝对是出了“幺-蛾-子”了,太不正常了。常言道:“知子莫若父”,能让武竹都流冷汗的事情,这真是破天荒头一遭哇,武二郎那向来都是直来直去、敢做敢当,就没怕过什么,可以说是无所畏惧,可如今竟然有了退缩之意,这本身就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武竹确实是“怕”了,只因此事太过于离奇古怪,让人弄不明白,未知的事物总是令人生畏的,武家的祖上是“信鬼神”的,也就是到了武元霸这一代,对鬼神才有了“怠慢”。不过此时,武元霸也是没了主见,与家人一番探讨商量后,最终决定先让武竹出城去避避风头,看看此事接下来会如何演变,等风波过后,再作处置也不迟,而武元霸与武大则留在了达拉城中,继续探听虚实,与潘家周旋,看看能否弄明实情,找出原因之所在。
于是乎,武二郎背井离乡,按照父亲的嘱咐只身赶往京城,倒是没有惊动皇帝,先去拜访了父亲的好友,也就是左丞相百里沧海,让其给帮忙分析一下利弊,也好拿个主意。
这百里丞相那也是个妙人儿,在听武竹讲明了事情的经过后,心中是惊奇不已,觉得此事非常的“好玩儿”,值得用心去“研究”一番,故略一沉思,让武二不必多想,潘鹤一事暂且放下,只需安心留在京城中过活就好…说来也巧,正值朝廷科举大考,左丞相“先斩后奏”,派人替武竹报了名儿,这让武竹是哭笑不得,凭武竹的本事与在军中的威望,以及军事家族的深厚背景,其实参不参加科考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事到如今,也只能听从丞相大人的安排了...
百里沧海是栋梁之才,关于潘鹤一事是否为妖邪作怪,在事情没有弄明白之前,自然是不能声张的,一是怕引起恐慌,二是涉事双方都是朝廷大员,这不得不慎重对待,所以丞相大大就连皇帝老儿都没有告诉,不过倒是派遣了一批心腹,赶往达拉城中探查,并嘱咐不要直接与潘武两家相接触,只需在暗中取证就好。
最终探查出的消息,都指明了武竹所言不虚,可关于潘鹤的具体情况,却是一直都没有进展,找不到其是被妖-邪-附-体的直接佐证。因为没有“真凭实据”,找不到突破口,是以,这件事也就一直被拖了下来,这一拖就是好几个年头儿,直到当朝大皇子将要西行,要前往边关军中历练时,那百里丞相顿时心生一计,产生了一个好注意...
百里沧海暗中嘱咐武竹武茂松一番,又向皇帝建议让武状元跟随大皇子一同西行。武竹本就是西部人士,对关边又颇为的熟悉,确实是此行陪伴大皇子的最佳人选,所以皇帝应允了,其实皇帝心中还有些别样的想法儿,当初的文武双状元,那可是自己大儿子的“大太保”与“二太保”啊!想来此番一路同行,彼此间有什么恩怨也该化解了,毕竟事情已经过了好几年,当初的懵懂少年,如今都成了大小伙子,而且双方都是年轻人,是有着共同语言的,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应该再有什么长久的怨恨才对嘛…
于是乎,皇帝老子为自家的儿子着想,不但让当初的武状元武竹武茂松做了大皇子的“保镖”兼“向导”,还让当初的文状元文轼文采臣做了个“参谋”,协助大皇子此行历练…可怜西坡状元对行军打仗是一窍不通,一路之上也不过是写写画画,充其量就是个“管家”罢了...
刚启程上路时,两位状元看大皇子的眼神儿那叫一个纠结呀,是怎么看都觉得别扭…澹台明月对二位状元的事迹也是早有耳闻,知道这是曾经被“自己”非礼过的两位“太保”,虽然这件事儿并非是明月同学做的,可穿越之后,自己所顶替的正是大皇子的身份,所以这件破事儿也就算在了自家儿的头上,是不想认也得认,是以,明月同学也很是尴尬无奈,甚至还有些羞涩...
好在事发多年,两位状元也不至于寻死逆活了,尤其是当年,大皇子在欧阳府猥-琐欧阳涵未遂,其“玉-质-擀-面-杖”全面曝光后,就有人猜测只怕涉事双方并无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这其中只怕是另有隐情,再加上所有的“太保”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在成为太保前,都是被一杯美酒给迷-翻的,目前尚无证据能证明这些“太保”是由大皇子亲自出马“宠-幸”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大皇子曾经有可能是真心的讨厌女人,是以其是有可能喜欢男人的,可如今事实证明了大皇子是喜欢女人的,而且一夜就是连驭四女…
基于以上几点,有人推断出,所谓的“太子-太保”,可能只不过是大皇子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罢了。虽然很多人仍旧有着其它的不同见解,且版本众多,但这种“闹剧”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这其中就包括了“大太保”与“二太保”...
在离开京城上路后的第三天,武茂松同志实在是憋不住了,当面询问了澹台明月关于“太保”的虚实…明月哪里知道当年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但对于这种伤天害理、败坏社会风气的事情,那肯定是不会承认的啦!…是以,明月同学坦然否定了“侵犯-他人-合法-后庭”一事,坚决不承认自己做过如此荒唐的不良行为,并呼吁众人对于“此类事件”要严厉打击、坚决抵制、决不妥协...
接下来,明月同学还亲自向两位“太保”诚恳的道了歉,希望对方能够原谅“自己”年少轻狂时所犯下的“糊涂事”,对于此事给两位“太保”带来的长久困扰与压力深表歉意,并再次肯请二人的原谅与宽恕...
两位“太保”当场差点儿就泪奔了,长久以来积压在二人胸口的大石头终于是落了地了,尤其是西坡状元,当晚喝了个酩酊大醉,紧接着是哭号连天,鼻涕与眼泪那是哗哗的流哇,好家伙儿,多年来的委屈一朝沉冤得雪,当真是见者无不动容、闻者无不心酸,众人着实都被感动坏了,明月同学更是深受“刺激”,也是心里酸酸的,随后掉下了激动而“悔恨”的眼泪儿来...
这件沉年旧事,到此终于算是告一段落了,心结一开,几个年轻人到是相处的愈发的融洽了起来,待到将要抵达“达拉城”时,武茂松按照百里丞相的吩咐,向明月详细禀明了老潘鹤的情形,以及以往所发生的一切种种。明月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在这达拉城中,还有着一件“大是非”在等着自己呢,不过对于妖邪一事,明月心中到也很是好奇。
澹台明月本是地球修真者,对于妖精邪魅也是早有耳闻,而且世界上确实是有妖邪作祟的,所以对于此事很是上心,也想要弄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妖-精”,同时也明白了在随行的队伍中,那三个“奇怪的道人”来此所谓何事了...
潘家人此番全都豁出去了,压根儿就不要脸面了,因此,老武一家儿也只能憋气。武家男儿不惧任何挑战,可面对一群“(银)-荡”的泼-妇-娘-们-儿,也不得不忍气吞声、甘拜下风…
对此,武元霸是郁闷不已,想自己一辈子都“不讲理”,这次好不容易装了回“文明人”,去与人“讲理”,奈何对方又来了个蛮不讲理,这简直就是……欺人太甚嘛...
事到如今别无他法可想,也只能通报朝廷,让皇帝最终判决了。武元霸的奏章还没来得及送出去呢,二儿子武竹就找了过来,犹犹豫豫、吞吞吐吐的讲述了一件事,这让武元霸瞬间就蒙圈混乱了,这奏章不得不暂时压了下来。
自打从潘家出来,回到武府后,武二郎身上的冷汗就没断流过。在城主府“谈判”的过程当中,老潘鹤曾无意间低眉冷笑,那笑容实在是太“熟悉”了,与死去的杨老铁匠和潘通那莫名其妙的笑容是一模一样,这不由得让武竹武茂松头皮发炸、细思极恐,思来想去也始终理不清个头绪来,最终只能向自己的父亲禀明此事,想让其帮忙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关键与利害。
武元霸见自家儿子信誓旦旦的保证所言非虚,不由得心里也没了底儿,这绝对是出了“幺-蛾-子”了,太不正常了。常言道:“知子莫若父”,能让武竹都流冷汗的事情,这真是破天荒头一遭哇,武二郎那向来都是直来直去、敢做敢当,就没怕过什么,可以说是无所畏惧,可如今竟然有了退缩之意,这本身就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武竹确实是“怕”了,只因此事太过于离奇古怪,让人弄不明白,未知的事物总是令人生畏的,武家的祖上是“信鬼神”的,也就是到了武元霸这一代,对鬼神才有了“怠慢”。不过此时,武元霸也是没了主见,与家人一番探讨商量后,最终决定先让武竹出城去避避风头,看看此事接下来会如何演变,等风波过后,再作处置也不迟,而武元霸与武大则留在了达拉城中,继续探听虚实,与潘家周旋,看看能否弄明实情,找出原因之所在。
于是乎,武二郎背井离乡,按照父亲的嘱咐只身赶往京城,倒是没有惊动皇帝,先去拜访了父亲的好友,也就是左丞相百里沧海,让其给帮忙分析一下利弊,也好拿个主意。
这百里丞相那也是个妙人儿,在听武竹讲明了事情的经过后,心中是惊奇不已,觉得此事非常的“好玩儿”,值得用心去“研究”一番,故略一沉思,让武二不必多想,潘鹤一事暂且放下,只需安心留在京城中过活就好…说来也巧,正值朝廷科举大考,左丞相“先斩后奏”,派人替武竹报了名儿,这让武竹是哭笑不得,凭武竹的本事与在军中的威望,以及军事家族的深厚背景,其实参不参加科考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事到如今,也只能听从丞相大人的安排了...
百里沧海是栋梁之才,关于潘鹤一事是否为妖邪作怪,在事情没有弄明白之前,自然是不能声张的,一是怕引起恐慌,二是涉事双方都是朝廷大员,这不得不慎重对待,所以丞相大大就连皇帝老儿都没有告诉,不过倒是派遣了一批心腹,赶往达拉城中探查,并嘱咐不要直接与潘武两家相接触,只需在暗中取证就好。
最终探查出的消息,都指明了武竹所言不虚,可关于潘鹤的具体情况,却是一直都没有进展,找不到其是被妖-邪-附-体的直接佐证。因为没有“真凭实据”,找不到突破口,是以,这件事也就一直被拖了下来,这一拖就是好几个年头儿,直到当朝大皇子将要西行,要前往边关军中历练时,那百里丞相顿时心生一计,产生了一个好注意...
百里沧海暗中嘱咐武竹武茂松一番,又向皇帝建议让武状元跟随大皇子一同西行。武竹本就是西部人士,对关边又颇为的熟悉,确实是此行陪伴大皇子的最佳人选,所以皇帝应允了,其实皇帝心中还有些别样的想法儿,当初的文武双状元,那可是自己大儿子的“大太保”与“二太保”啊!想来此番一路同行,彼此间有什么恩怨也该化解了,毕竟事情已经过了好几年,当初的懵懂少年,如今都成了大小伙子,而且双方都是年轻人,是有着共同语言的,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应该再有什么长久的怨恨才对嘛…
于是乎,皇帝老子为自家的儿子着想,不但让当初的武状元武竹武茂松做了大皇子的“保镖”兼“向导”,还让当初的文状元文轼文采臣做了个“参谋”,协助大皇子此行历练…可怜西坡状元对行军打仗是一窍不通,一路之上也不过是写写画画,充其量就是个“管家”罢了...
刚启程上路时,两位状元看大皇子的眼神儿那叫一个纠结呀,是怎么看都觉得别扭…澹台明月对二位状元的事迹也是早有耳闻,知道这是曾经被“自己”非礼过的两位“太保”,虽然这件事儿并非是明月同学做的,可穿越之后,自己所顶替的正是大皇子的身份,所以这件破事儿也就算在了自家儿的头上,是不想认也得认,是以,明月同学也很是尴尬无奈,甚至还有些羞涩...
好在事发多年,两位状元也不至于寻死逆活了,尤其是当年,大皇子在欧阳府猥-琐欧阳涵未遂,其“玉-质-擀-面-杖”全面曝光后,就有人猜测只怕涉事双方并无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这其中只怕是另有隐情,再加上所有的“太保”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在成为太保前,都是被一杯美酒给迷-翻的,目前尚无证据能证明这些“太保”是由大皇子亲自出马“宠-幸”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大皇子曾经有可能是真心的讨厌女人,是以其是有可能喜欢男人的,可如今事实证明了大皇子是喜欢女人的,而且一夜就是连驭四女…
基于以上几点,有人推断出,所谓的“太子-太保”,可能只不过是大皇子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罢了。虽然很多人仍旧有着其它的不同见解,且版本众多,但这种“闹剧”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这其中就包括了“大太保”与“二太保”...
在离开京城上路后的第三天,武茂松同志实在是憋不住了,当面询问了澹台明月关于“太保”的虚实…明月哪里知道当年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但对于这种伤天害理、败坏社会风气的事情,那肯定是不会承认的啦!…是以,明月同学坦然否定了“侵犯-他人-合法-后庭”一事,坚决不承认自己做过如此荒唐的不良行为,并呼吁众人对于“此类事件”要严厉打击、坚决抵制、决不妥协...
接下来,明月同学还亲自向两位“太保”诚恳的道了歉,希望对方能够原谅“自己”年少轻狂时所犯下的“糊涂事”,对于此事给两位“太保”带来的长久困扰与压力深表歉意,并再次肯请二人的原谅与宽恕...
两位“太保”当场差点儿就泪奔了,长久以来积压在二人胸口的大石头终于是落了地了,尤其是西坡状元,当晚喝了个酩酊大醉,紧接着是哭号连天,鼻涕与眼泪那是哗哗的流哇,好家伙儿,多年来的委屈一朝沉冤得雪,当真是见者无不动容、闻者无不心酸,众人着实都被感动坏了,明月同学更是深受“刺激”,也是心里酸酸的,随后掉下了激动而“悔恨”的眼泪儿来...
这件沉年旧事,到此终于算是告一段落了,心结一开,几个年轻人到是相处的愈发的融洽了起来,待到将要抵达“达拉城”时,武茂松按照百里丞相的吩咐,向明月详细禀明了老潘鹤的情形,以及以往所发生的一切种种。明月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在这达拉城中,还有着一件“大是非”在等着自己呢,不过对于妖邪一事,明月心中到也很是好奇。
澹台明月本是地球修真者,对于妖精邪魅也是早有耳闻,而且世界上确实是有妖邪作祟的,所以对于此事很是上心,也想要弄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妖-精”,同时也明白了在随行的队伍中,那三个“奇怪的道人”来此所谓何事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