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8 第068章 体弱病缘由
- 69 第069章 徐廖府旧怨
- 70 第070章 南下迁母坟
- 71 第071章 直隶遇世子
- 72 第072章 世子求花露(一更)
- 73 第073章 且下南去(二更)
- 74 第074章 南好风光
- 75 第075章 田契终收回
- 76 第076章 宥娘罢庄头
- 77 第077章 杨家村事毕
- 78 第078章 娇姨娘爷娘
- 79 第079章 再遇余举子
- 80 第080章 孟世子遭难
- 81 第081章 余庆年家世
- 82 第082章 孟世子坦白
- 83 第083章 孟世子求救
- 84 第084章 告别南城
- 85 第085章 温宥娘教弟
- 86 第086章 六老太爷呀
- 87 第087章 六太夫人哟
- 88 第088章 宥娘进祖庙
- 89 第089章 祖庙说恩怨
- 90 第090章 过继给六房
- 91 第091章 长辈议前程
- 92 第092章 老太爷教导
- 93 第093章 且回京城去
- 94 第094章 阴魂不散孟
- 95 第095章 孟世子送“礼”
- 96 第096章 真正的剧本
- 97 第097章 走崩的剧本
- 98 第098章 闻京中诸事
- 99 第099章 谢氏的复仇
- 100 第101章 番外·天道好轮回
- 101 第100章 侯府来退亲
- 102 第101章 小廖氏身世
- 103 第102章 宥娘再订婚
- 104 第103章 孟世子思婚
- 105 第104章 温宥娘送礼
- 106 第105章 孟世子相请
- 107 第106章 孟世子求婚
- 108 第107章 孟世子下饵
- 109 第108章 最终订鸳盟
- 110 第109章 温长慧上门
- 111 第110章 温长慧求人
- 112 第111章 先哄那姨娘
- 113 第112章 温宥娘及笄
- 114 第113章 孟世子送礼
- 115 第114章 孟世子归京
- 116 第115章 总被多情恼
- 117 第116章 婚事当作罢
- 118 第117章 孟世子求亲
- 119 第118章 太夫人撵人
- 120 第119章 弟弟变丑了
- 121 第120章 六太爷保媒
- 122 第121章 周家女将嫁
- 123 第122章 孟世子动手
- 124 第123章 太姨娘作妖
- 125 第124章 一报还一报
- 126 第125章 王真人进京
- 127 第126章 王真人认徒
- 128 第127章 王真人说亲
- 129 第128章 讨一个公道
- 130 第129章 孟世子挨揍
- 131 第130章 秦夫人上门
- 132 第131章 进宫见皇后
- 133 第132章 温宥娘设局
- 134 第133章 进京过除夕
- 135 第134章 回府备婚事
- 136 第135章 大婚前夕日(一更)
- 137 第136章 温宥娘大婚(一)(二更)
- 138 第137章 温宥娘大婚(二)
- 139 第138章 新婚见族人
- 140 第139章 大婚后归宁
- 141 第140章 族人心思异
- 142 第141章 一箭有几雕?
- 143 第142章 四房意投靠
- 144 第143章 离京前定事
- 145 第144章 娘家住对月
- 146 第145章 给世子纳妾?
- 147 第146章 海阔天空去
- 148 第147章 三房终湮灭(留言满千加更)
- 149 第148章 京城动乱起
- 150 第149章 果真是贵人
- 151 第150章 贵人公子珣
- 152 第151章 温宥娘收徒
- 153 第152章 薛九娘来访
- 154 第153章 北面他反了
- 155 第154章 胡氏子来投
- 156 第155章 着太孙继位?
- 157 第3章 .29
- 158 第162章 正文完结章
- 159 第166章 番外·棒打鸳鸯的太师
- 160 第167章 番外·谢氏
- 161 第168章 番外·穿越那回事儿
- 162 第169章 番外·霸王从军记
- 163 第162章 正文完结章
- 164 第166章 番外·棒打鸳鸯的太师
- 165 第167章 番外·谢氏
- 166 第168章 番外·穿越那回事儿
- 167 第169章 番外·霸王从军记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078章 娇姨娘爷娘
第078章 娇姨娘爷娘
小廖氏派往江南来守庄子的也并非仇府家生奴才,说到底这种事情她亦不敢被仇伯爷知晓。
温宥娘一行到庄子之时,早已经有家丁将庄头那一家子捆了起来,随后连着一应家什全丢了出去,直言当年的庄子置换之事已经被两府知晓。
仇府已将庄子归还,不过仇府的奴才,张府自是不会用。将庄头丢了出去,张家四爷便安排了家丁论组值夜,唯恐那庄头狗急跳墙之下放火烧人。
不过看庄头那模样,想来是她在京中留的陷阱将小廖氏给困住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小廖氏直接放弃了这几个庄子,竟是连信也不通一封。
有住在庄子上的佃农家女眷上前给温宥娘一行准备房间,铺好了房间又去烧火煮饭。
于佃农而言,只要地还能继续种下去,哪个东家不一样?
温宥娘一行坐在大厅当中喝茶,张家四爷敲着桌子道:“今日之事,恐怕明日就要传到其他几个庄子的人耳朵里了。”
撵出了两个庄子上的庄头,温宥娘要的便是这种结果,杀鸡给猴看,让他们自己掂量掂量该如何动作。
当然庄头们肯定会聚头商议后事,而温宥娘在杨家村里的做法,自然也能传到其他几个庄子上去。
到时候,佃农们怎么想,庄头怎么想,也都是两回事了。
没有了佃农支持的庄头,还不是如今日这般,直接被他们一行逐出去。
“舅舅,我们不如明日回城,在城中休息一两日了再去下一个庄子?”温宥娘笑着道。
过两日,该传的也都传了,也该那些庄子上的佃农跟庄头想清楚的时候。
张家四爷道:“别忙着其他几个,就明日村里的人来签契书之时,谁又来当这个庄头?”
原先张家四爷只觉得让两个庄子各归其位就行了,可今日见了张贵,才发觉这般想法太简单了一些。
这几个庄子上的张家奴才,还真一个也不能留了。
温宥娘对庄头的事情早已有想法,直言道:“便从佃农中选一个便是。只是两季收粮时才忙碌一些,倒是不用专门请人了。”
反正一亩地每年需缴纳多少粮食那个数已经放在那了,也不怕下面的人捣鬼,上面只管收多少便行。
张家四爷也觉得这是个法子,就道:“那江南这几个庄子,总归得有一个人来管的。”
温宥娘道:“此事还待明日回城后了,侄女倒想到了一人。”
第二日,庄子上的佃户们都来画了押,一式两份,请了中人来作证。
温宥娘自然又得到了消息。
张贵一家昨日便继续睡在了另一个庄子上,与张家的庄子被撵出去那个庄头在今日一早便起了身,进城去了。
去寻了谁,温宥娘一行也知晓。
当初调查江南庄子之事时,小廖氏在江南的布局人事已经被查得一清二楚。
几个庄子各有庄头,然而也有一个总管事,住在江南城中。
就如温宥娘所料,在回到江南城之后,不过一日,便有人上了门,寻到了客栈来。
张家四爷见温宥娘处事还算妥当,又应田产都是张氏所有,也就放心下来在一边看着温宥娘独自处置。
温余卿与张昀良也是该到了了解这些的年纪,自然亦要在一旁旁观。
温宥娘的处置方法十分之简单残暴,既然这么多年这些当奴才的都不记得自己主子是谁了,那么现在记得也没用了。
只是此回她便没有昨日的仁慈,直接让人带了牙行的人来,将那几家子全都发卖了去。想当年张家选的还是家生子,都当做了张氏的陪房,谁知道到底是比不过旁人的利诱。
庄头被卖的第二日,其他几个庄子所属地的村长们都来了。
那四百亩良田大多被一个村子里的佃农所租用,如今种了种了小半年,庄子却是突然听闻又易主,且庄头一家直接被发卖了事。
没了庄头,佃农们心下也慌了,一慌便只能让村长往城里来探听消息。
不论庄头如何变换,地总是要种的,家也要养着下去。
温宥娘并没有去见那几家的村长,却是先见了一对夫妻。
“给大姑娘、大郎君请安。”老俩口跪下磕头道。
温宥娘笑着道:“两位可别这般客气,这里也没有什么外人。”
这两口子,便是娇姨娘的爹娘,当年在京中卖酒,后来被温宥娘让张老伯爷给了一笔银子来江南城住着了。
不然娇姨娘凭什么一心一意的跟着他们姐弟过日子,而不是被人撺掇着寻他们姐弟麻烦?
老俩口又分别跟张家的几人请安,等请完了一圈子安,才起身坐在了冬梅给他们准备的小凳上。
然而老俩口也不敢坐瓷实了,只坐了半截,才对着上座的几人讨好的笑了笑。
“大姑娘与大郎君来江南,是收回那几个庄子的?”娇姨娘的爹微伸着脖子问道。
娇姨娘虽然进府当了姨娘,然而她的爹娘却不是府中的奴才,就算从的商籍算是贱籍,温宥娘却对他们说话十分客气,以老人家称之。
“所以,今个儿请两位老人家来,也是有件事儿想拜托给两位。”温宥娘道。
娇姨娘的娘亲闻言,忙笑着说:“大姑娘尽管说,只要是咱们两口子干得了的,就肯定不会做不了!”
旁边当爹的也点头,“对!对!”
其实江南几个庄子之事,当初亦是娇姨娘的父亲先察觉了的,才写信送给了温宥娘,温宥娘这才告知了张老伯爷着人来查。
来查的便是张家四爷,然而具体的事宜,却还是娇姨娘的爹娘上的手。毕竟住在江南城日久,身份也不显眼,不容易惊动庄子上的庄头,更好打探消息。
如今两口子,在江南城也只在城中偏处开了一家酒肆,生意尚还不错,也请了新的小掌柜。
温宥娘听老两口这般说,也笑了,“也不是旁的事,就我母亲的这几个庄子。那些庄头是什么人,你们比我这个小娘子看得还要明白。如今庄头尽数换了,正差一个总管这几个庄头的管事。还想请你们看着一些。也不知两位的意思如何?”
这对两个老家伙而言,无异于天上掉馅饼。五个庄子的总管事,一年只要漏出那么一点出来,也够他们吃个饱了,何况还能给自己找一个后半辈子能依靠之处。
“这……不麻烦吧?”最先清醒过来的,还是娇姨娘的父亲。
他们祖辈卖酒,到底也没种过田,要说只收租子还行,要管其他的却没那个本事了。
温宥娘闻言就道:“也并不麻烦,只要每年收一两回租子罢了。”
江南亦有几家开始研究双季稻,然而气候等条件到底比不得最南边,种出来的双季多也不过多那么一点。且那几家双季稻种子并不外流,张氏留下来的这几个庄子想种也种不了。
因此收成便是一年收一回,要是那些人家自己偷到种子,或是培养出了双季稻,这十年也算是他们占了便宜。
温宥娘这么一说,老两口连商议都不用便径直点了头,“那粮食到时可是送往京中交给温府?”
可怜老两口还不知温府发生的那些事儿,温宥娘摇头,“直接换做银子存入票号即可。说来你们那酒肆生意如何?”
娇姨娘的父亲忙道:“江南不比京城,酒大多绵长,咱们的酒过来也算是一般,头一回改过了,生意倒好得多了。”
温宥娘一听,就道:“不如将收上来的粮食做成了酒卖,剩下的再卖出去折合为银两,也不错。”在稻谷收了之后,许多人家还会在田地里种上小麦,在交租之时也有拿小麦折合成稻谷的量充作租子的。而小麦可酿酒,倒是能为酒肆所用。
下面坐着的老俩口心里其实也有着这想法,听温宥娘这么说,也就顺势点了头。
不过温宥娘倒是明算账的性子,“造的酒,不论贵贱也都是你们的,只用将粮食折合成银两存入票号到时送往京城便可。”
随后温宥娘又将温府近来发生的事说了一番,直听得老俩口眼睛直瞪圆了。
听到最后娇姨娘的娘抹着眼泪道:“那五郎今后可该怎么办呐?也怪咱们也不是什么出息人家,这会儿竟是半点忙都帮不得。”
温长倬要不能考科举了,他们只有娇姨娘一个女儿,以后还能靠着谁?还有温家大爷被流放,他们女儿该怎么办?
一想到这些,娇姨娘的娘亲心里就发苦,苦得直流眼泪,心里怪罪当初娇姨娘为了谋富贵去冒险,这会儿出了事他们这些当爹娘的才爱莫能助,面上却不敢露出半分来,生怕温宥娘介意。
眼瞅着好不容易得个外孙,虽然按规矩不认自己这门亲,可到底是个男丁,不说娇姨娘的娘亲,就是娇姨娘的父亲心里也是欢喜的。
可这会儿听说了温家大爷之事,大男人虽然不好意思在小娘子面前哭,可那一脸哀像却是惹人怜得很。
娇姨娘的父亲只眼巴巴的望着温宥娘,什么也不说,心里跟煎熬似地。
温宥娘听不得女人哭,只在旁边劝道:“长倬是我的弟弟,且又是记在我母亲名下的。我们姐弟有一口吃的,他就饿不着。”
“可科举这事儿,大爷当年怎的就这般糊涂呀!”娇姨娘的娘一拍大腿道。
温宥娘没接这话,暗想他要是脑子清醒,不至于如今都快被流放了,还冒出来一个私生子来。
不过温家这一笔烂账,还真是谁都理不清,谁也不无辜,如今的下场也都不过是报应罢了。
然而就是报应,也不该落在他们姐弟三人身上的。
温宥娘过了一会儿才道:“只是三代内不得科举,也不是血脉三代。只要长倬过继到其他房去,还是能继续科举的。”
娇姨娘的爹娘听说外孙还能科举,当娘的顿时就不哭了,当爹的在一边问道:“那大姑娘这回与四爷一起来江南城,就只为了那几个庄子的事?”
对这两个人,温宥娘自然不必隐瞒,道:“庄子之事处置完之后,便要前去常州祖地替我母亲迁坟。”
夫杀妻,自古都不用埋在一路,温宥娘姐弟要往常州迁坟倒也说得过去。
“不过要是迁往张家,到底是有些忌讳。”娇姨娘的父亲道。
自古以来,各处有各处的风俗,然而在整个大隆,在生死这等大事之上却有着莫名的同归感。
一般出嫁女死了,不论如何,是不能埋回娘家的。毕竟是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人。
不过这种规矩,在权势面前,其实什么也不是。
张氏一族,最出息的不过是京中怀恩伯一家,张老伯爷要将女儿埋回祖地,只要执意要做,且拿些钱财出来,也并不是不行。
这也是温宥娘敢下常州迁坟的原因。
温宥娘一行到庄子之时,早已经有家丁将庄头那一家子捆了起来,随后连着一应家什全丢了出去,直言当年的庄子置换之事已经被两府知晓。
仇府已将庄子归还,不过仇府的奴才,张府自是不会用。将庄头丢了出去,张家四爷便安排了家丁论组值夜,唯恐那庄头狗急跳墙之下放火烧人。
不过看庄头那模样,想来是她在京中留的陷阱将小廖氏给困住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小廖氏直接放弃了这几个庄子,竟是连信也不通一封。
有住在庄子上的佃农家女眷上前给温宥娘一行准备房间,铺好了房间又去烧火煮饭。
于佃农而言,只要地还能继续种下去,哪个东家不一样?
温宥娘一行坐在大厅当中喝茶,张家四爷敲着桌子道:“今日之事,恐怕明日就要传到其他几个庄子的人耳朵里了。”
撵出了两个庄子上的庄头,温宥娘要的便是这种结果,杀鸡给猴看,让他们自己掂量掂量该如何动作。
当然庄头们肯定会聚头商议后事,而温宥娘在杨家村里的做法,自然也能传到其他几个庄子上去。
到时候,佃农们怎么想,庄头怎么想,也都是两回事了。
没有了佃农支持的庄头,还不是如今日这般,直接被他们一行逐出去。
“舅舅,我们不如明日回城,在城中休息一两日了再去下一个庄子?”温宥娘笑着道。
过两日,该传的也都传了,也该那些庄子上的佃农跟庄头想清楚的时候。
张家四爷道:“别忙着其他几个,就明日村里的人来签契书之时,谁又来当这个庄头?”
原先张家四爷只觉得让两个庄子各归其位就行了,可今日见了张贵,才发觉这般想法太简单了一些。
这几个庄子上的张家奴才,还真一个也不能留了。
温宥娘对庄头的事情早已有想法,直言道:“便从佃农中选一个便是。只是两季收粮时才忙碌一些,倒是不用专门请人了。”
反正一亩地每年需缴纳多少粮食那个数已经放在那了,也不怕下面的人捣鬼,上面只管收多少便行。
张家四爷也觉得这是个法子,就道:“那江南这几个庄子,总归得有一个人来管的。”
温宥娘道:“此事还待明日回城后了,侄女倒想到了一人。”
第二日,庄子上的佃户们都来画了押,一式两份,请了中人来作证。
温宥娘自然又得到了消息。
张贵一家昨日便继续睡在了另一个庄子上,与张家的庄子被撵出去那个庄头在今日一早便起了身,进城去了。
去寻了谁,温宥娘一行也知晓。
当初调查江南庄子之事时,小廖氏在江南的布局人事已经被查得一清二楚。
几个庄子各有庄头,然而也有一个总管事,住在江南城中。
就如温宥娘所料,在回到江南城之后,不过一日,便有人上了门,寻到了客栈来。
张家四爷见温宥娘处事还算妥当,又应田产都是张氏所有,也就放心下来在一边看着温宥娘独自处置。
温余卿与张昀良也是该到了了解这些的年纪,自然亦要在一旁旁观。
温宥娘的处置方法十分之简单残暴,既然这么多年这些当奴才的都不记得自己主子是谁了,那么现在记得也没用了。
只是此回她便没有昨日的仁慈,直接让人带了牙行的人来,将那几家子全都发卖了去。想当年张家选的还是家生子,都当做了张氏的陪房,谁知道到底是比不过旁人的利诱。
庄头被卖的第二日,其他几个庄子所属地的村长们都来了。
那四百亩良田大多被一个村子里的佃农所租用,如今种了种了小半年,庄子却是突然听闻又易主,且庄头一家直接被发卖了事。
没了庄头,佃农们心下也慌了,一慌便只能让村长往城里来探听消息。
不论庄头如何变换,地总是要种的,家也要养着下去。
温宥娘并没有去见那几家的村长,却是先见了一对夫妻。
“给大姑娘、大郎君请安。”老俩口跪下磕头道。
温宥娘笑着道:“两位可别这般客气,这里也没有什么外人。”
这两口子,便是娇姨娘的爹娘,当年在京中卖酒,后来被温宥娘让张老伯爷给了一笔银子来江南城住着了。
不然娇姨娘凭什么一心一意的跟着他们姐弟过日子,而不是被人撺掇着寻他们姐弟麻烦?
老俩口又分别跟张家的几人请安,等请完了一圈子安,才起身坐在了冬梅给他们准备的小凳上。
然而老俩口也不敢坐瓷实了,只坐了半截,才对着上座的几人讨好的笑了笑。
“大姑娘与大郎君来江南,是收回那几个庄子的?”娇姨娘的爹微伸着脖子问道。
娇姨娘虽然进府当了姨娘,然而她的爹娘却不是府中的奴才,就算从的商籍算是贱籍,温宥娘却对他们说话十分客气,以老人家称之。
“所以,今个儿请两位老人家来,也是有件事儿想拜托给两位。”温宥娘道。
娇姨娘的娘亲闻言,忙笑着说:“大姑娘尽管说,只要是咱们两口子干得了的,就肯定不会做不了!”
旁边当爹的也点头,“对!对!”
其实江南几个庄子之事,当初亦是娇姨娘的父亲先察觉了的,才写信送给了温宥娘,温宥娘这才告知了张老伯爷着人来查。
来查的便是张家四爷,然而具体的事宜,却还是娇姨娘的爹娘上的手。毕竟住在江南城日久,身份也不显眼,不容易惊动庄子上的庄头,更好打探消息。
如今两口子,在江南城也只在城中偏处开了一家酒肆,生意尚还不错,也请了新的小掌柜。
温宥娘听老两口这般说,也笑了,“也不是旁的事,就我母亲的这几个庄子。那些庄头是什么人,你们比我这个小娘子看得还要明白。如今庄头尽数换了,正差一个总管这几个庄头的管事。还想请你们看着一些。也不知两位的意思如何?”
这对两个老家伙而言,无异于天上掉馅饼。五个庄子的总管事,一年只要漏出那么一点出来,也够他们吃个饱了,何况还能给自己找一个后半辈子能依靠之处。
“这……不麻烦吧?”最先清醒过来的,还是娇姨娘的父亲。
他们祖辈卖酒,到底也没种过田,要说只收租子还行,要管其他的却没那个本事了。
温宥娘闻言就道:“也并不麻烦,只要每年收一两回租子罢了。”
江南亦有几家开始研究双季稻,然而气候等条件到底比不得最南边,种出来的双季多也不过多那么一点。且那几家双季稻种子并不外流,张氏留下来的这几个庄子想种也种不了。
因此收成便是一年收一回,要是那些人家自己偷到种子,或是培养出了双季稻,这十年也算是他们占了便宜。
温宥娘这么一说,老两口连商议都不用便径直点了头,“那粮食到时可是送往京中交给温府?”
可怜老两口还不知温府发生的那些事儿,温宥娘摇头,“直接换做银子存入票号即可。说来你们那酒肆生意如何?”
娇姨娘的父亲忙道:“江南不比京城,酒大多绵长,咱们的酒过来也算是一般,头一回改过了,生意倒好得多了。”
温宥娘一听,就道:“不如将收上来的粮食做成了酒卖,剩下的再卖出去折合为银两,也不错。”在稻谷收了之后,许多人家还会在田地里种上小麦,在交租之时也有拿小麦折合成稻谷的量充作租子的。而小麦可酿酒,倒是能为酒肆所用。
下面坐着的老俩口心里其实也有着这想法,听温宥娘这么说,也就顺势点了头。
不过温宥娘倒是明算账的性子,“造的酒,不论贵贱也都是你们的,只用将粮食折合成银两存入票号到时送往京城便可。”
随后温宥娘又将温府近来发生的事说了一番,直听得老俩口眼睛直瞪圆了。
听到最后娇姨娘的娘抹着眼泪道:“那五郎今后可该怎么办呐?也怪咱们也不是什么出息人家,这会儿竟是半点忙都帮不得。”
温长倬要不能考科举了,他们只有娇姨娘一个女儿,以后还能靠着谁?还有温家大爷被流放,他们女儿该怎么办?
一想到这些,娇姨娘的娘亲心里就发苦,苦得直流眼泪,心里怪罪当初娇姨娘为了谋富贵去冒险,这会儿出了事他们这些当爹娘的才爱莫能助,面上却不敢露出半分来,生怕温宥娘介意。
眼瞅着好不容易得个外孙,虽然按规矩不认自己这门亲,可到底是个男丁,不说娇姨娘的娘亲,就是娇姨娘的父亲心里也是欢喜的。
可这会儿听说了温家大爷之事,大男人虽然不好意思在小娘子面前哭,可那一脸哀像却是惹人怜得很。
娇姨娘的父亲只眼巴巴的望着温宥娘,什么也不说,心里跟煎熬似地。
温宥娘听不得女人哭,只在旁边劝道:“长倬是我的弟弟,且又是记在我母亲名下的。我们姐弟有一口吃的,他就饿不着。”
“可科举这事儿,大爷当年怎的就这般糊涂呀!”娇姨娘的娘一拍大腿道。
温宥娘没接这话,暗想他要是脑子清醒,不至于如今都快被流放了,还冒出来一个私生子来。
不过温家这一笔烂账,还真是谁都理不清,谁也不无辜,如今的下场也都不过是报应罢了。
然而就是报应,也不该落在他们姐弟三人身上的。
温宥娘过了一会儿才道:“只是三代内不得科举,也不是血脉三代。只要长倬过继到其他房去,还是能继续科举的。”
娇姨娘的爹娘听说外孙还能科举,当娘的顿时就不哭了,当爹的在一边问道:“那大姑娘这回与四爷一起来江南城,就只为了那几个庄子的事?”
对这两个人,温宥娘自然不必隐瞒,道:“庄子之事处置完之后,便要前去常州祖地替我母亲迁坟。”
夫杀妻,自古都不用埋在一路,温宥娘姐弟要往常州迁坟倒也说得过去。
“不过要是迁往张家,到底是有些忌讳。”娇姨娘的父亲道。
自古以来,各处有各处的风俗,然而在整个大隆,在生死这等大事之上却有着莫名的同归感。
一般出嫁女死了,不论如何,是不能埋回娘家的。毕竟是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人。
不过这种规矩,在权势面前,其实什么也不是。
张氏一族,最出息的不过是京中怀恩伯一家,张老伯爷要将女儿埋回祖地,只要执意要做,且拿些钱财出来,也并不是不行。
这也是温宥娘敢下常州迁坟的原因。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