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79 第九百六十七 本名
- 880 第九百六十八章 鬼压床
- 881 第九百六十九章 书房
- 882 第九百七十章 信
- 883 第九百七十一章 了
- 884 第九百七十二章 世界
- 885 第九百七十三章 逊一筹
- 886 第九百七十四章 传奇
- 887 第九百七十五 隋侯珠
- 888 第九百七十六章 和氏壁
- 889 第九百七十七章 兰亭序
- 890 第九百七十八章 泗水取鼎
- 891 第九百七十九章 泉水
- 892 第九百八十章 水猴子
- 893 第九百八十一章 地宫飞雁
- 894 第九百八十二章 诸窑之冠
- 895 第九百八十三章 六毒
- 896 第九百八十四章 炒作
- 897 第九百八十五章 山野人
- 898 第九百八十六章 古酒
- 899 第九百八十七章 交换
- 900 第九百八十八章 到访
- 901 第九百八十九章 试药
- 902 第九百九十章 危机
- 903 第九百九十一章 皮影
- 904 第九百九十二章 皮影2
- 905 第九百九十三章 象牙雕
- 906 第九百九十四章 念旧
- 907 第九百九十五章 照片
- 908 第九百九十六章 魁星
- 909 第九百九十七章 熏炉
- 910 第九百九十八章 表白
- 911 第九百九十九章 试验
- 912 第一千章 摩羯
- 913 第一千零一章 帮忙
- 914 第一千零二章 黄昏恋
- 915 第一千零三章 坦桑石
- 916 第一千零四章 亚洲之珠
- 917 第一千零五章 宝石王国
- 918 第一千零六章 脚印
- 919 第一千零七章 不简单
- 920 第一千零八章 看海
- 921 第一千零九章 紫色
- 922 第一千一十章 年轻人
- 923 第一千一十一章 挑战
- 924 第一千一十二章 求
- 925 第一千一十三章 热
- 926 第一千一十四章 西汉
- 927 第一千一十五章 赶尸
- 928 第一千一十六章 赶尸2
- 929 第一千一十七章 先人
- 930 第一千一十八章 上山
- 931 第一千一十九章 棺淳
- 932 第一千二十章 苗女
- 933 第一千二十一章 夜
- 934 第一千二十二章 苗姓
- 935 第一千二十三章 过世
- 936 第一千二十四章 委托
- 937 第一千二十五章 甲骨
- 938 第一千二十六章 博山炉
- 939 第一千二十七章 定陵
- 940 第一千二十八章 事主
- 941 第一千二十九章 风水摆件
- 942 第一千三十章 风水石
- 943 第一千三十一章 玉佛
- 944 第一千三十二章 风水
- 945 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迹
- 946 第一千三十四章 死人
- 947 第一千三十五章 潜伏指纹
- 948 第一千三十六章 东陵石
- 949 第一千三十七章 阿富汗白玉
- 950 第一千三十八章 锁王
- 951 第一千三十九章 罗斯
- 952 第一千四十章 打样
- 953 第一千四十一章 假的
- 954 第一千四十二章 拿证
- 955 第一千四十三章 会面
- 956 第一千四十四章 大圈帮
- 957 第一千四十五章 来龙去脉
- 958 第一千四十六章 嫁衣
- 959 第一千四十七章 京八件
- 960 第一千四十八章 汉服
- 961 第一千四十九章 做梦
- 962 第一千五十章 珺瑶
- 963 第一千五十一章 兵书
- 964 第一千五十二章 想法
- 965 第一千五十三章 房车
- 966 第一千五十四章 旧情
- 967 第一千五十五章 山下
- 968 第一千五十六章 玉觿
- 969 第一千五十七章 蝴蝶刀
- 970 第一千五十八章 一片红
- 971 第一千五十九章 郎窑红
- 972 第一千六十章 铜权
- 973 第一千六十一章 结发礼
- 974 第一千六十二章 胎梦
- 975 第一千六十三章 龙凤
- 976 第一千六十四章 特别玩具
- 977 第一千六十五章 新篇章
- 978 完结感言(不足千字,不收费)
- 979 第六十六章 跟踪.试探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七十七章 兰亭序
第九百七十七章 兰亭序
“黄老师,不久前我曾经偶然间得到过一张大龙邮票,现在论起来,大龙邮票的首日封一直没有找到。”骆天灵机一动,马上想起这桩心事来了,自己还曾交待一些熟人帮忙留意,看能不能撞运找到大龙邮票的首日封。
“没错,这对于中国的邮票吏来说,毕竟是中国人发行的第一枚邮票,这可是重要的一笔,小许,这个也要记录下来。”黄立德闭目起了一会儿,也说道:“我也想到一件。”
“是什么?”骆天问道。
黄立德说道:“就这么讲出来也太无趣了,不如你猜一猜?我可以告诉你一条线索,是一幅字。”
“兰亭序。”骆天肯定地说道。
“没错,就是兰亭序。”黄立德背起双手叹息一声:“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41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饮酒赋诗。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
“可是它的下落也成了谜,一直以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到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临死时竟命人用它来殉葬。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那么十有八九《兰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骆天说道:“说不定飞天叔叔能够知道一些什么。”
看了一眼小许,黄立德说道:“晚上请他过来坐坐,看这瘦猴儿知道些什么。”这种会面得是非正式的,骆天明白。
小许这时候插了一句话:“黄老师,我觉得你们漏了一件最重要的。”
“你说的是九鼎吧?”黄立德一语道破。
“是,是。”小许有些汗颜,自己是小瞧了眼前这两个人了。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商代时,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据说,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潜水打捞,结果徒劳无功。”
骆天说道:“其实九鼎还带有一些神话传说,铸造九鼎时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然后分别刻于鼎身。九鼎铸成后,陈列于宫门之外,使人们一看便知道所去之处,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就吉,据说此举深得上天的赞美,因而夏朝获得了天帝的保佑。”
黄立德说道:“古时通常都以神话治国,宣扬天权,这一点嘛,可信可不信,最关键的是,也有史学家认为,九鼎并非是九个,而是只有一个,因为代表九州,也叫九州鼎,简称九鼎,九鼎丢失以后,后世也曾经重新铸造,以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和宋徽宗崇宁三年两次最为有名。”
“武则天当时政权稳固,这九鼎一直被视为权力的象征,她重铸九鼎就是要向天下人昭示她的皇权,其实也是一种政治手段。”骆天说道:“宋徽宗也是如此,九鼎之所以这么牵动各朝皇帝的心,无非是它的象征意义。”
“这鼎的形状制式,只有《拾遗记》里提到过——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当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将末,九鼎咸震。皆应灭亡之兆。后世圣人,因禹之迹,代代铸鼎焉。”黄立德说道:“看这里面记得详细,这九鼎应该是确实存在过的。”
“据现已出土的当时陶器纹饰推测,九鼎的纹饰也不外于兽面类、龙凤类、动物类、云雷类、火类、几何类等。”骆天说道:“至于《拾遗记》里提到的,雄雌两种金……”
“有可能是依金属的硬度来分的。”黄立德说道:“这九鼎啊,比起传世玉玺来,还要神秘,不但东西是什么样的没有肯定的依据,最终在哪里丢的也不知道,这恐怕真是千古之谜了。
小许迅速查找着资料,这一回他总算走在了两人的前尖:“商汤逐走夏桀后,将九鼎迁至其都。盘庚定都于殷后,九鼎迁移至此。周武王灭商后,曾公开展示九鼎。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营造雒邑,将九鼎迁至该城,并请成王亲自主持祭礼,将九鼎安放在太庙之中,东周开始后,周朝王室衰落,各诸侯开始觊觎王权。周定王时,楚庄王首次“问鼎之轻重”,被周大夫王孙满驳回。后楚灵王一度也动心问鼎,因国内发生叛乱,未果。秦惠王时,张仪制定策略,希望能夺得九鼎以号令诸侯,楚顷襄王、齐国国王亦希望争夺宝鼎。周赧王周旋于两国以及魏国、韩国之间,令其相互制约,得保九鼎不失。这些内容来自于《墨子amp;#8226;耕注》。”
骆天说道:“这里面还少了一点,那就是之后的事情,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可是是如何丢失的,居然没有一点记载,彻底成了一个谜。”
“没错,这对于中国的邮票吏来说,毕竟是中国人发行的第一枚邮票,这可是重要的一笔,小许,这个也要记录下来。”黄立德闭目起了一会儿,也说道:“我也想到一件。”
“是什么?”骆天问道。
黄立德说道:“就这么讲出来也太无趣了,不如你猜一猜?我可以告诉你一条线索,是一幅字。”
“兰亭序。”骆天肯定地说道。
“没错,就是兰亭序。”黄立德背起双手叹息一声:“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41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饮酒赋诗。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
“可是它的下落也成了谜,一直以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到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临死时竟命人用它来殉葬。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那么十有八九《兰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骆天说道:“说不定飞天叔叔能够知道一些什么。”
看了一眼小许,黄立德说道:“晚上请他过来坐坐,看这瘦猴儿知道些什么。”这种会面得是非正式的,骆天明白。
小许这时候插了一句话:“黄老师,我觉得你们漏了一件最重要的。”
“你说的是九鼎吧?”黄立德一语道破。
“是,是。”小许有些汗颜,自己是小瞧了眼前这两个人了。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商代时,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据说,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潜水打捞,结果徒劳无功。”
骆天说道:“其实九鼎还带有一些神话传说,铸造九鼎时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然后分别刻于鼎身。九鼎铸成后,陈列于宫门之外,使人们一看便知道所去之处,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就吉,据说此举深得上天的赞美,因而夏朝获得了天帝的保佑。”
黄立德说道:“古时通常都以神话治国,宣扬天权,这一点嘛,可信可不信,最关键的是,也有史学家认为,九鼎并非是九个,而是只有一个,因为代表九州,也叫九州鼎,简称九鼎,九鼎丢失以后,后世也曾经重新铸造,以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和宋徽宗崇宁三年两次最为有名。”
“武则天当时政权稳固,这九鼎一直被视为权力的象征,她重铸九鼎就是要向天下人昭示她的皇权,其实也是一种政治手段。”骆天说道:“宋徽宗也是如此,九鼎之所以这么牵动各朝皇帝的心,无非是它的象征意义。”
“这鼎的形状制式,只有《拾遗记》里提到过——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当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将末,九鼎咸震。皆应灭亡之兆。后世圣人,因禹之迹,代代铸鼎焉。”黄立德说道:“看这里面记得详细,这九鼎应该是确实存在过的。”
“据现已出土的当时陶器纹饰推测,九鼎的纹饰也不外于兽面类、龙凤类、动物类、云雷类、火类、几何类等。”骆天说道:“至于《拾遗记》里提到的,雄雌两种金……”
“有可能是依金属的硬度来分的。”黄立德说道:“这九鼎啊,比起传世玉玺来,还要神秘,不但东西是什么样的没有肯定的依据,最终在哪里丢的也不知道,这恐怕真是千古之谜了。
小许迅速查找着资料,这一回他总算走在了两人的前尖:“商汤逐走夏桀后,将九鼎迁至其都。盘庚定都于殷后,九鼎迁移至此。周武王灭商后,曾公开展示九鼎。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营造雒邑,将九鼎迁至该城,并请成王亲自主持祭礼,将九鼎安放在太庙之中,东周开始后,周朝王室衰落,各诸侯开始觊觎王权。周定王时,楚庄王首次“问鼎之轻重”,被周大夫王孙满驳回。后楚灵王一度也动心问鼎,因国内发生叛乱,未果。秦惠王时,张仪制定策略,希望能夺得九鼎以号令诸侯,楚顷襄王、齐国国王亦希望争夺宝鼎。周赧王周旋于两国以及魏国、韩国之间,令其相互制约,得保九鼎不失。这些内容来自于《墨子amp;#8226;耕注》。”
骆天说道:“这里面还少了一点,那就是之后的事情,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可是是如何丢失的,居然没有一点记载,彻底成了一个谜。”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