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5 第三十五章 准备妥当
- 36 第三十六章 到场
- 37 第三十七章 一府三家的代表
- 38 第三十八章 石津的猜测
- 39 第三十九章 重开大名府
- 40 第四十章 如何处置
- 41 第四十一章 抢箱子
- 42 第四十二章
- 43 第四十三章 龙连牙
- 44 第四十四章 风严明回皇城
- 45 第四十五章 禁令
- 46 第四十六章 云中鹤
- 47 第四十七章 惩治云中鹤
- 48 第四十八章 被针对的云中唐
- 49 第四十九章 云中唐的猜测
- 50 第五十章 写檄文
- 51 第五十一章 讨伐野猪寨
- 52 第五十二章 逛街
- 53 第五十三章 魏和忠
- 54 第五十四章 与魏和忠的比试
- 55 第五十五章 拜师
- 56 第五十六章 云中唐的才气
- 57 第五十七章 张作霖上任(求收藏)
- 58 第五十八章 石津揭檄文
- 59 第五十九章 石津斩朱无能
- 60 第六十章 魏和忠拜师(求收藏!!)
- 61 第六十一章 入场(求收藏!!!)
- 62 第六十二章 名士的建议(求收藏!!!)
- 63 第六十三章 你来我往
- 64 第六十四章 愤怒的石津
- 65 第六十五章 明王府被攻打
- 66 第六十六章 再生事端
- 67 第六十七章 为弟奔走的云中唐
- 68 第六十八章 集贤令的效果
- 69 第六十九章 对话云中唐
- 70 第七十章 石幅宽出现了(求票求票!!!)
- 71 第七十一章 三大家主会面
- 72 第七十二章 过府一叙
- 73 第七十三章 影子尸体的异变
- 74 第七十四章 历州城大混战
- 75 第七十五章 对峙历州城的名士
- 76 第七十六章 三大家族的秘谈
- 77 第七十七章 各忙各的
- 78 第七十八章 云中唐的妻子
- 79 第七十九章 云中唐求见
- 80 第八十章 拒绝加入
- 81 第八十一章 幡然醒悟的历州城名士
- 82 第八十二章 孤狼与蝙蝠
- 83 第八十三章 上黑风寨
- 84 第八十四章 达成约定
- 85 第八十五章 攻打
- 86 第八十六章 堡垒的监牢
- 87 第八十七章 仓库
- 88 第八十八章 搬运财物
- 89 第八十九章 战后
- 90 第九十章 宁少秋的新烦恼
- 91 第九十一章 凉鱼吾求见
- 92 第九十二章 夜访
- 93 第九十三章 宁少秋死了?
- 94 第九十四章 消息扩散
- 95 第九十五章 云中唐的分析(求推荐票)
- 96 第九十六章 云中唐的决心
- 97 第九十七章 放肆的石津
- 98 第九十八章 激将法
- 99 第九十九章 宁少秋又活了
- 100 第一百章 颇不平静的夜晚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三大家主的急躁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司徒雷霆的心思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宁少秋的安排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慌张的王百万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开场白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变故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献宝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凄惨的下场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石幅宽逃走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石幅宽落网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父子团聚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叫阵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出城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阵斩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欢呼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云中唐醒来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试探公孙止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休妻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上门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收服云中唐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公审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来了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拖延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打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守住一波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十五章 禁令
第四十五章 禁令
于思宝和尉迟恭当年也是跟在秦冠琼后面做过几年部队小官的,虽然权利不如现在这么大,可好歹是见过猪跑的人,自然是知道大名府这里面的大概流程是什么样的。
由于大名府暂时职位空缺较大,想要几天或者十几天的时间便将这大名府的整个系统人员完善,简直就是在痴人说梦。所以宁少秋也不急于人事方面的补充,打算先将城内治安这一块先抓起来,毕竟攘外先安内,城里头一天到晚还乱糟糟的,想要抓好其他的方面基本上也不可能。
历州城的治安说好也好,说差也差,好在平头老百姓个个都安分守己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偶尔有个吵架骂架的也是因为些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坏就坏在城中名门望族颇多,手底下又养了一群地痞流氓,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安生的主,整天就想着惹是生非。尤其是这些年历州城没了官府更是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这些天宁少秋重开了县衙,发现堆积在衙门后面一柜又一柜子的悬案疑案未决,有些上面甚至都积了厚厚的一层灰,这些案子凭宁少秋的本事自然不可能做得到翻案,不过他打定了主意,这些类似情况在往后的历州城绝对不能出现。当然这些个案底他也没有丢掉,而是让人重新整理了一遍,万一以后哪天用得到也说不准。
于思宝到底已经成了刑部侍郎,老这么跟着后面对他呼来喝去的也不好,往后他带队的时候不容易树立威严,所以这些天县衙内整治完了以后,宁少秋便让于思宝全权做主去负责城防方面的事情了,紧接着他又把苗存调到县衙这边来做捕头,顺便将那个归顺了的土匪李三调过来做了副捕头。这么安排是他慎重考虑才决定的,苗存是从辽国边界逃回来的,对历州城不熟悉,自然也不会知道哪个是石家的人,哪个是王家的人,做起事情来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李三也是一样,做土匪那么多年,肯定劫过道杀过人,做起事情来多些杀伐手段也好震慑那群纨绔子弟,最重要的是他在那么多老百姓的面前立下过誓言,会好好保护大伙的安全,相信他肯定会很喜欢这职位。
定了捕快之后,县官的位置宁少秋倒暂时还没有什么适合的人选,便想着待张作霖身子好些了,让他来顶一阵子。
之后宁少秋又在衙门的两边挂上了十几根崭新的五色大棒,根根都有手臂那么粗,红的绿的,蓝的各种颜色,看着很是显眼。
路过这县衙的百姓看到这个景象都十分的诧异,每次见到都会伫立一会儿,指指点点的,一通议论,可议论归议论,没有一个老百姓猜的出来这个是干什么的,有人将这事告诉了石津。
石津一听,笑了笑,顺手便将那人打发了,这些天他可是许久不出门了,真没想到宁少秋竟然搞出这些名堂来了!
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石津恨不得将手中的扇子都给捏碎了:“还真以为自己是曹操啊!竟然敢在这历州城搞五色棒,这里可不是当初的洛阳,也罢了,先让你蹦跶两天,等我忙活完,再跟你算账!”
要说这石津还是有些见识的,他都未看一眼,只听来人的描述便猜出了宁少秋的想法。当然了,猜出宁少秋想法的不仅仅是石津一人,人老成精的三大家主也看出来了宁少秋悬挂五色棒的用意,不过他们的不屑比之石津更明显,都认为曹操当年推行五色棒立威虽然成功了,不过他用来立威的蹇叔最大的依靠不过就是他的侄子宦官蹇硕,一个宦官再怎么样手底下难不成还有自己的护卫队不成?宦官最大的依靠便是皇帝,可历州城离皇城十万八千里,这里的大家族比起忌惮大明朝,明显是对城外的势力忌惮更多一些。再者说,宁少秋难道真敢将这满城的大家族子弟都轮流揍一遍吗?到时候若是所有的家族联合起来,恐怕历州城绝对不会再有他宁少秋的容身之处了。
所以在他们看来,宁少秋作秀的成分居多。
几大家族的家主不屑归不屑,可城里头却传开了,说是重开的县衙两边挂上了十几根五色大棒,根根都老粗老粗的,也不知道是干啥用的。
老百姓一天到晚哪有多少事情,忙完手头的活便是听着哪边有热闹可以看,一听县衙门口有热闹,一群人一窝蜂地挤了过去,团团围住了县衙门口,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不一会儿,李三从门内出来,招呼着两个捕快抬出了一块木牌,往墙上一订便又进去了。
众人围了上去,上面是写着一道口气强硬的禁令:为了维护历州城的治安,禁止夜行!如有违反者,不论平民豪强,一律用五色棒严惩!
下面的署名:历州城大名府。
大伙儿看着这个禁令,不禁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起来,有说明王殿下重开大名府,就出了这道禁令,看着来势可不小啊!也有说这样也好,省得这些个纨绔子弟大半夜的还在街上晃荡,有几回甚至听说闯进了别个人家的屋里,真要是按禁令上所言,到时候拿这些五色棒狠狠地抽他们,想想都过瘾。
这几个是乐观的,还有些年头活的比较长些的老人摇头苦笑:我看啊!不过就是明王殿下虚张声势罢了!当年那全居德不也出过一些禁令吗?结果呢!
“算了!算了!这是官府门口,还是少说这些话吧!”最后有人提醒了一句,围观的老板姓也就都散了。
不过,虽然话是有些分歧,但他们的脸上却都带着一丝别样的神情,似乎都期待着宁少秋真的会拿五色棒惩治那些犯了事的纨绔子弟,只有这群纨绔子弟消停了,历州城才算是真的有希望了。
宁少秋将五色棒与禁令挂出去以后,便有些踌躇不安了,他肯定是要杀鸡儆猴的,要不然这禁令绝对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同时他前期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一些威望也会一下子消散。
但他希望这一只被杀的鸡来头稍微小一点,以方便他没有顾虑的去下手,毕竟在集资大会上,他已经得罪了一个石家,一个王家,若是再得罪个什么大家族的话,往后的日子可就不轻松了。
这只鸡没有让他等多久,禁令挂出去的当天晚上,宁少秋便得到了苗存的通知,有世家的纨绔子弟夜行被他逮到了。
由于大名府暂时职位空缺较大,想要几天或者十几天的时间便将这大名府的整个系统人员完善,简直就是在痴人说梦。所以宁少秋也不急于人事方面的补充,打算先将城内治安这一块先抓起来,毕竟攘外先安内,城里头一天到晚还乱糟糟的,想要抓好其他的方面基本上也不可能。
历州城的治安说好也好,说差也差,好在平头老百姓个个都安分守己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偶尔有个吵架骂架的也是因为些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坏就坏在城中名门望族颇多,手底下又养了一群地痞流氓,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安生的主,整天就想着惹是生非。尤其是这些年历州城没了官府更是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这些天宁少秋重开了县衙,发现堆积在衙门后面一柜又一柜子的悬案疑案未决,有些上面甚至都积了厚厚的一层灰,这些案子凭宁少秋的本事自然不可能做得到翻案,不过他打定了主意,这些类似情况在往后的历州城绝对不能出现。当然这些个案底他也没有丢掉,而是让人重新整理了一遍,万一以后哪天用得到也说不准。
于思宝到底已经成了刑部侍郎,老这么跟着后面对他呼来喝去的也不好,往后他带队的时候不容易树立威严,所以这些天县衙内整治完了以后,宁少秋便让于思宝全权做主去负责城防方面的事情了,紧接着他又把苗存调到县衙这边来做捕头,顺便将那个归顺了的土匪李三调过来做了副捕头。这么安排是他慎重考虑才决定的,苗存是从辽国边界逃回来的,对历州城不熟悉,自然也不会知道哪个是石家的人,哪个是王家的人,做起事情来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李三也是一样,做土匪那么多年,肯定劫过道杀过人,做起事情来多些杀伐手段也好震慑那群纨绔子弟,最重要的是他在那么多老百姓的面前立下过誓言,会好好保护大伙的安全,相信他肯定会很喜欢这职位。
定了捕快之后,县官的位置宁少秋倒暂时还没有什么适合的人选,便想着待张作霖身子好些了,让他来顶一阵子。
之后宁少秋又在衙门的两边挂上了十几根崭新的五色大棒,根根都有手臂那么粗,红的绿的,蓝的各种颜色,看着很是显眼。
路过这县衙的百姓看到这个景象都十分的诧异,每次见到都会伫立一会儿,指指点点的,一通议论,可议论归议论,没有一个老百姓猜的出来这个是干什么的,有人将这事告诉了石津。
石津一听,笑了笑,顺手便将那人打发了,这些天他可是许久不出门了,真没想到宁少秋竟然搞出这些名堂来了!
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石津恨不得将手中的扇子都给捏碎了:“还真以为自己是曹操啊!竟然敢在这历州城搞五色棒,这里可不是当初的洛阳,也罢了,先让你蹦跶两天,等我忙活完,再跟你算账!”
要说这石津还是有些见识的,他都未看一眼,只听来人的描述便猜出了宁少秋的想法。当然了,猜出宁少秋想法的不仅仅是石津一人,人老成精的三大家主也看出来了宁少秋悬挂五色棒的用意,不过他们的不屑比之石津更明显,都认为曹操当年推行五色棒立威虽然成功了,不过他用来立威的蹇叔最大的依靠不过就是他的侄子宦官蹇硕,一个宦官再怎么样手底下难不成还有自己的护卫队不成?宦官最大的依靠便是皇帝,可历州城离皇城十万八千里,这里的大家族比起忌惮大明朝,明显是对城外的势力忌惮更多一些。再者说,宁少秋难道真敢将这满城的大家族子弟都轮流揍一遍吗?到时候若是所有的家族联合起来,恐怕历州城绝对不会再有他宁少秋的容身之处了。
所以在他们看来,宁少秋作秀的成分居多。
几大家族的家主不屑归不屑,可城里头却传开了,说是重开的县衙两边挂上了十几根五色大棒,根根都老粗老粗的,也不知道是干啥用的。
老百姓一天到晚哪有多少事情,忙完手头的活便是听着哪边有热闹可以看,一听县衙门口有热闹,一群人一窝蜂地挤了过去,团团围住了县衙门口,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不一会儿,李三从门内出来,招呼着两个捕快抬出了一块木牌,往墙上一订便又进去了。
众人围了上去,上面是写着一道口气强硬的禁令:为了维护历州城的治安,禁止夜行!如有违反者,不论平民豪强,一律用五色棒严惩!
下面的署名:历州城大名府。
大伙儿看着这个禁令,不禁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起来,有说明王殿下重开大名府,就出了这道禁令,看着来势可不小啊!也有说这样也好,省得这些个纨绔子弟大半夜的还在街上晃荡,有几回甚至听说闯进了别个人家的屋里,真要是按禁令上所言,到时候拿这些五色棒狠狠地抽他们,想想都过瘾。
这几个是乐观的,还有些年头活的比较长些的老人摇头苦笑:我看啊!不过就是明王殿下虚张声势罢了!当年那全居德不也出过一些禁令吗?结果呢!
“算了!算了!这是官府门口,还是少说这些话吧!”最后有人提醒了一句,围观的老板姓也就都散了。
不过,虽然话是有些分歧,但他们的脸上却都带着一丝别样的神情,似乎都期待着宁少秋真的会拿五色棒惩治那些犯了事的纨绔子弟,只有这群纨绔子弟消停了,历州城才算是真的有希望了。
宁少秋将五色棒与禁令挂出去以后,便有些踌躇不安了,他肯定是要杀鸡儆猴的,要不然这禁令绝对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同时他前期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一些威望也会一下子消散。
但他希望这一只被杀的鸡来头稍微小一点,以方便他没有顾虑的去下手,毕竟在集资大会上,他已经得罪了一个石家,一个王家,若是再得罪个什么大家族的话,往后的日子可就不轻松了。
这只鸡没有让他等多久,禁令挂出去的当天晚上,宁少秋便得到了苗存的通知,有世家的纨绔子弟夜行被他逮到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