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故人之子
- 2 第二章 仍旧是社工
- 3 第三章 两个偶像
- 4 第四章 一球未得
- 5 第五章 十五世纪的直男癌
- 6 第六章 都是蒙的
- 7 第七章 醴泉鞠室
- 8 第八章 一边倒的比赛
- 9 第九章 我来拯救你们
- 10 第十章 技惊四座
- 11 第十一章 王者归来
- 12 第十二章 惊天逆转
- 13 第十三章 佳人如伊
- 14 第十四章 万字健色铺
- 15 第十五章 逼债
- 16 第十六章 报告别打了
- 17 第十七章 赵掌柜的心意
- 18 第十八章 标准化生产
- 19 第十九章 万字商社
- 20 第二十章 考察市场
- 21 第二十一章 一票难求的比赛
- 22 第二十二章 再遇归义社
- 23 第二十三章 争锋相对
- 24 第二十四章 冰镇雪梨汁
- 25 第二十五章 圆月弯刀
- 26 第二十六章 兄弟反目
- 27 第二十七章 杀!杀!杀!
- 28 第二十八章 狼狈为奸
- 29 第二十九章 第一只签名足球
- 30 第三十章 销金窟
- 31 第三十一章 广告与赞助
- 32 第三十二章 清倌人
- 33 第三十三章 合资公司
- 34 第三十四章 狄主祭召见
- 35 第三十五章 盘问
- 36 第三十六章 请诸位大人责罚
- 37 第三十七章 罚薪、禁赛、悔过
- 38 第三十八章 小黑屋里的服务
- 39 第三十九章 倒卖签名
- 40 第四十章 遥控指挥
- 41 第四十一章 不速之客
- 42 第四十二章 心跳的感觉
- 43 第四十三章 达成合作
- 44 第四十四章 日行一善
- 45 第四十五章 与世隔绝
- 46 第四十六章 强买强卖
- 47 第五十七章 我们吴家要了
- 48 第四十八章 教你做人
- 49 第四十九章 乱战
- 50 第五十章 擒贼先擒王
- 51 第五十一章 快跑,官府来了
- 52 第五十二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53 第五十三章 骚乱!骚乱!
- 54 第五十四章 我要出去
- 55 第五十五章 蛟龙出水
- 56 第五十六章 君子一怒
- 57 第五十七章 给吴家带句话
- 58 第五十八章 顾先生也失踪了
- 59 第五十九章 单刀赴会
- 60 第六十章 闹剧开锣
- 61 第六十一章 屁股朝后,平沙落雁
- 62 第六十二章 征服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章 一球未得
第四章 一球未得
岑闻远不愧是兰陵社的第一球头,声若洪钟中气十足,霎时间惊起一片栖鸟。他喊完以后,也不等那个叫作王朝绪的家伙出来迎接,而是径直的进了院子,仿佛回到院子来就喊一嗓子是种习惯一样。
等落在后头半步的陆应青刚刚夸过门槛,就看见从堂屋内走出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穿着绿色待选球童社服,见了岑闻远躬身见礼:“见过总教习!”
岑闻远不单单是兰陵社第一球头,还是身兼总教习一职。
陆应青见这位王朝绪走路颇有章法,下盘也很牢固,知道他的基本功也是十分扎实的。拱手说道:“在下陆应青,见过王兄。”
王朝拱手回礼,道:“原来是陆兄,幸会幸会。”
岑闻远见这两人还没轮到他介绍,自己就先叙上了,倒省的自己一番口舌。他将两人叫到一块说道:“这位陆应青,是我侄子,以后就住在咱们院子了。他现在名义上虽然是个社工,但实际上··是那个··嗯··反正就是和别的社工不一样,这个我不说你也懂,可不准仗着来的早就欺负他,否则仔细你的皮。”
王朝绪连道“不敢。”
陆应青朗声道:“在下行六,王兄日后叫我六郎即可。”
岑闻远转头对着陆应青,语气要温柔多了:“这和王朝绪,现在在社里头是个待选球童,人倒是懂事,球技也还算马马虎虎,我带在身边没事照应照应。好像比你虚长两岁,以后若是不在社里,有什么事尽管找他。”
这个王朝绪按照以前来说,就是师徒关系。但现在岑闻远不单是社内的第一球头,还是全社的总教习,社里所有准尉以下的子弟都归他训练,也就不存在单独收某一个人为徒的关系。
但全社名义上需要他教习的子弟将近两百人,他肯定是顾不过来的。只能从中挑选一些资质不错,比较有潜力的年轻人着重培养。形成一种更加牢固的“师徒关系”,也可以算作是岑闻远的嫡系部队。
要知道在这样的社团中,师徒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利益联盟,徒弟需要师傅为其保驾护航,而师傅同样需要弟子的鼎力支持。眼前这位王朝绪看起来来球技不错,否则也不会得到实质上“关门弟子”的待遇。
陆应青笑道:“王兄年纪轻轻便已荣升待选,可见也是有为之人。在下初来乍到,日后还望王兄多多提携。”
陆应青这几天也了解了一些这个时代球员等级划分,大致上和后世相差不多。一线队主力称作校尉,替补和预备球员称作准尉,准尉以下叫做球童,球童又分见习和待选两级。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按照年纪,一个球技出众的天才可以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提拔为校尉,譬如兰陵社现任部署狄云鹤,十八岁便升上了校尉。而同样的,二三十岁还被称作的球童的,也大有人在。
这新来的瘦高个眉清目秀,谈吐得体,身为岑总教习的侄子却不摆架子,倒还十分客气,让王朝绪有了几分好感:“侥幸侥幸,全是岑总教教的好。陆兄年纪更轻,日后有了岑总教的悉心教诲,便是升校尉,也是指日可待的。”
陆应青道:“哪里哪里,咱们共同进步,共同进步。”
岑闻远不耐烦这毫无营养的互相吹捧,道“行了,别在这闲扯淡了。王朝绪,你把你屋子里收拾一张床铺来。六郎,杨总督那里今晚邀我去踢场球,实在推不开,现在要去准备了,不能多陪你了。你行李还在孙社司那,待会我让人给送过来。你先歇息歇息,别的等我回来再安排。”
岑闻远身为府尉一级的大咖,是淮安府权贵争先追捧的对象。此时顶级的权贵人家,除非是特别重要的比赛,否则是不屑于去公共的球场上,和那些平头百姓一块看球的。基本都是在家里自己起几座校场,邀请一些有声望球员到家里来现场表演,性质和后世的戏班子进大户人家唱戏差不多。
不过在全国上下都十分痴迷蹴鞠的情况下,球员的地位普遍要高很多。像岑闻远这样顶着兰陵社第一球头、又是社里的总教习的府尉,一场表演赛下来,所获赏银是非常可观的。
陆应青道:“今日之事多亏了岑世叔。”
岑闻远毫不在乎的摆摆手,道:“这种小事不足挂齿,你不必记在心上。嗯,院子里还有两个社工叫做何大和张三,一会等他们来了,王朝绪你帮着介绍介绍,就说六郎是我侄子,千万不能给他安排什么活。行了,其他的就没什么了,我走了,你们俩熟悉熟悉。”
岑闻远风风火火的来,又风风火火的走了。陆应青这才有机会好好打量一下这个小院子,院门对面有三间堂屋,两侧各有厢房,并无什么奇怪。只是院子中间立着一架高大的球门,光看高度,差不多有后世的球门两个高,两根门柱上方有一道球网,中间开着一个比足球大不了多少的网洞。
王朝绪指着那处网洞,道:“陆兄,那便是风流眼了,咱们圆社子弟的荣华富贵,全从这里得来。”
陆应青收回目光,笑道:“圆社江湖雅气多,风流富贵事如何。王孙公子须请踢,少年勤学莫蹉跎。”
王朝绪道:“不错,这确是咱们圆社子弟的真实写照。若是有朝一日能成岑总教那样,踢成了淮安府屈指可数的府尉,那王孙公子也得捧着咱们。”
这句诗还是陆应青原本的灵魂,念书时看到的,除此之外他对古代的蹴鞠毫无了解,所以他诚恳的道:“不瞒王兄,在下对蹴鞠一道实属门外汉,讲起来这还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货真价实的球门。”
王朝绪奇怪道:“陆兄难道不曾学过球?”
“不曾”陆应青习惯性的摸了摸下巴,不过这一世年方十七岁的他,那里还是光秃秃的一片:“实际上,我对球赛的规矩也不甚了然。”
王朝绪虽然奇怪,为什么岑闻远的侄子是个蹴鞠的门外汉,但还是为期讲解道:“这种是有球门的踢法,说起来也简单的很。球门两侧各有五人,开赛后,在球不落地情况,将球踢过风流眼便得一筹,终场后筹多者胜。”
“以王兄之才俊,想必每场比赛都多有斩获吧。”陆应青后世长期与各种足协官员、媒体记者等打交道,这惠而不费的恭维几乎是随手拈来。
“陆兄谬赞了,说来惭愧的很,小弟自升入待选以来,还未曾斩获一球。”
等落在后头半步的陆应青刚刚夸过门槛,就看见从堂屋内走出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穿着绿色待选球童社服,见了岑闻远躬身见礼:“见过总教习!”
岑闻远不单单是兰陵社第一球头,还是身兼总教习一职。
陆应青见这位王朝绪走路颇有章法,下盘也很牢固,知道他的基本功也是十分扎实的。拱手说道:“在下陆应青,见过王兄。”
王朝拱手回礼,道:“原来是陆兄,幸会幸会。”
岑闻远见这两人还没轮到他介绍,自己就先叙上了,倒省的自己一番口舌。他将两人叫到一块说道:“这位陆应青,是我侄子,以后就住在咱们院子了。他现在名义上虽然是个社工,但实际上··是那个··嗯··反正就是和别的社工不一样,这个我不说你也懂,可不准仗着来的早就欺负他,否则仔细你的皮。”
王朝绪连道“不敢。”
陆应青朗声道:“在下行六,王兄日后叫我六郎即可。”
岑闻远转头对着陆应青,语气要温柔多了:“这和王朝绪,现在在社里头是个待选球童,人倒是懂事,球技也还算马马虎虎,我带在身边没事照应照应。好像比你虚长两岁,以后若是不在社里,有什么事尽管找他。”
这个王朝绪按照以前来说,就是师徒关系。但现在岑闻远不单是社内的第一球头,还是全社的总教习,社里所有准尉以下的子弟都归他训练,也就不存在单独收某一个人为徒的关系。
但全社名义上需要他教习的子弟将近两百人,他肯定是顾不过来的。只能从中挑选一些资质不错,比较有潜力的年轻人着重培养。形成一种更加牢固的“师徒关系”,也可以算作是岑闻远的嫡系部队。
要知道在这样的社团中,师徒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利益联盟,徒弟需要师傅为其保驾护航,而师傅同样需要弟子的鼎力支持。眼前这位王朝绪看起来来球技不错,否则也不会得到实质上“关门弟子”的待遇。
陆应青笑道:“王兄年纪轻轻便已荣升待选,可见也是有为之人。在下初来乍到,日后还望王兄多多提携。”
陆应青这几天也了解了一些这个时代球员等级划分,大致上和后世相差不多。一线队主力称作校尉,替补和预备球员称作准尉,准尉以下叫做球童,球童又分见习和待选两级。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按照年纪,一个球技出众的天才可以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提拔为校尉,譬如兰陵社现任部署狄云鹤,十八岁便升上了校尉。而同样的,二三十岁还被称作的球童的,也大有人在。
这新来的瘦高个眉清目秀,谈吐得体,身为岑总教习的侄子却不摆架子,倒还十分客气,让王朝绪有了几分好感:“侥幸侥幸,全是岑总教教的好。陆兄年纪更轻,日后有了岑总教的悉心教诲,便是升校尉,也是指日可待的。”
陆应青道:“哪里哪里,咱们共同进步,共同进步。”
岑闻远不耐烦这毫无营养的互相吹捧,道“行了,别在这闲扯淡了。王朝绪,你把你屋子里收拾一张床铺来。六郎,杨总督那里今晚邀我去踢场球,实在推不开,现在要去准备了,不能多陪你了。你行李还在孙社司那,待会我让人给送过来。你先歇息歇息,别的等我回来再安排。”
岑闻远身为府尉一级的大咖,是淮安府权贵争先追捧的对象。此时顶级的权贵人家,除非是特别重要的比赛,否则是不屑于去公共的球场上,和那些平头百姓一块看球的。基本都是在家里自己起几座校场,邀请一些有声望球员到家里来现场表演,性质和后世的戏班子进大户人家唱戏差不多。
不过在全国上下都十分痴迷蹴鞠的情况下,球员的地位普遍要高很多。像岑闻远这样顶着兰陵社第一球头、又是社里的总教习的府尉,一场表演赛下来,所获赏银是非常可观的。
陆应青道:“今日之事多亏了岑世叔。”
岑闻远毫不在乎的摆摆手,道:“这种小事不足挂齿,你不必记在心上。嗯,院子里还有两个社工叫做何大和张三,一会等他们来了,王朝绪你帮着介绍介绍,就说六郎是我侄子,千万不能给他安排什么活。行了,其他的就没什么了,我走了,你们俩熟悉熟悉。”
岑闻远风风火火的来,又风风火火的走了。陆应青这才有机会好好打量一下这个小院子,院门对面有三间堂屋,两侧各有厢房,并无什么奇怪。只是院子中间立着一架高大的球门,光看高度,差不多有后世的球门两个高,两根门柱上方有一道球网,中间开着一个比足球大不了多少的网洞。
王朝绪指着那处网洞,道:“陆兄,那便是风流眼了,咱们圆社子弟的荣华富贵,全从这里得来。”
陆应青收回目光,笑道:“圆社江湖雅气多,风流富贵事如何。王孙公子须请踢,少年勤学莫蹉跎。”
王朝绪道:“不错,这确是咱们圆社子弟的真实写照。若是有朝一日能成岑总教那样,踢成了淮安府屈指可数的府尉,那王孙公子也得捧着咱们。”
这句诗还是陆应青原本的灵魂,念书时看到的,除此之外他对古代的蹴鞠毫无了解,所以他诚恳的道:“不瞒王兄,在下对蹴鞠一道实属门外汉,讲起来这还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货真价实的球门。”
王朝绪奇怪道:“陆兄难道不曾学过球?”
“不曾”陆应青习惯性的摸了摸下巴,不过这一世年方十七岁的他,那里还是光秃秃的一片:“实际上,我对球赛的规矩也不甚了然。”
王朝绪虽然奇怪,为什么岑闻远的侄子是个蹴鞠的门外汉,但还是为期讲解道:“这种是有球门的踢法,说起来也简单的很。球门两侧各有五人,开赛后,在球不落地情况,将球踢过风流眼便得一筹,终场后筹多者胜。”
“以王兄之才俊,想必每场比赛都多有斩获吧。”陆应青后世长期与各种足协官员、媒体记者等打交道,这惠而不费的恭维几乎是随手拈来。
“陆兄谬赞了,说来惭愧的很,小弟自升入待选以来,还未曾斩获一球。”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