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1 第四十九章 第一场雪
- 52 第五十章 退婚条件
- 53 第五十一章 借刀杀人
- 54 第五十二章 我是谁
- 55 第五十三章 不得安宁
- 56 第五十四章 祸
- 57 第五十五章 往事
- 58 第五十六章 牢狱
- 59 第五十七章 人质
- 60 第五十八章 隐
- 61 第五十九章 神仙
- 62 第六十章 成全
- 63 第六十一章 赎罪
- 64 第六十二章 金矿
- 65 第六十三章 逃兵
- 66 第六十四章 冤狱
- 67 第六十五章 救人
- 68 第六十六章 讹钱
- 69 第六十七章 听书
- 70 第六十八章 上京
- 71 第六十九章 借力
- 72 第七十章 故人
- 73 第七十一章 旧事
- 74 第七十二章 测字
- 75 第七十三章 京帮
- 76 第七十四章 扬名
- 77 第七十五章 上朝
- 78 第七十六章 挑拨
- 79 第七十七章 千秋
- 80 第七十八章 复国与复仇
- 81 第七十九章 周家
- 82 第八十章 战败
- 83 第八十一章 冰释
- 84 第八十二章 铃儿
- 85 第八十三章 消息
- 86 第八十四章 遇险
- 87 第八十五章 是谁
- 88 第八十六章 出路
- 89 第八十七章 动静
- 90 第八十八章 决定
- 91 第八十九章 离开
- 92 第九十章 离开
- 93 第九十一章 靠山
- 94 第九十二章 谋划
- 95 第九十三章 陷阱
- 96 第九十四章 命案
- 97 第九十五章 柳府
- 98 第九十六章 密道
- 99 第九十七章 秘密
- 100 第九十八章 翩翩
- 101 第九十九章 三行
- 102 第一百章 他在何处
- 103 第一零一章 失踪
- 104 第一零二章 线索
- 105 第一零三章 金州
- 106 第一零四章 同行
- 107 第一零五章 投军
- 108 第一零六章 周宓
- 109 第一零七章 煽风
- 110 第一零八章 逍遥
- 111 第一零九章 合作
- 112 第一一零章 越国
- 113 第一一一章 算己
- 114 第一一二章 往北
- 115 第一一三章 地动
- 116 第一一四章 陷阱
- 117 第一一五章 引敌
- 118 第一一六章 借力
- 119 第一一七章 阳氏
- 120 第一一八章 梅山
- 121 第一一九章 疯道
- 122 第一二零章 鬼王
- 123 第一二一章 落网
- 124 第一二二章 刺杀
- 125 第一二三章 末路
- 126 第一二四章 又见
- 127 第一二五章 是你
- 128 第一二六章 变天
- 129 第一二七章 西去
- 130 第一二八章 水路
- 131 第一二九章 相见
- 132 第一三零章 旧恩
- 133 第一三一章 选择
- 134 第一三三章 办法
- 135 第一三四章 弃爵
- 136 第一三五章 制香
- 137 第一三六章 凤姑
- 138 第一三七章 向西
- 139 第一三八章 摊牌
- 140 第一三九章 前看
- 141 第一四零章 新颜
- 142 第一四一章 动静
- 143 第一四二章 天意
- 144 第一四三章 吉日
- 145 第一四四章 变天
- 146 第一四五章 现身
- 147 第一四六 诱敌
- 148 第一四七章 质子
- 149 第一四八章 临城
- 150 第一四九章 哥哥
- 151 第一五零章 圣人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十九章 神仙
第五十九章 神仙
红烛上跳动的火苗,随着渐明的晨光褪去暖色,只余几星亮点,在三头青铜烛台上闪烁。
大丫头春苗蹑手蹑脚靠近屋子正中的八仙方桌,一口气吹灭了烛火,青烟从满滩烛泪上升起。
正对着烛台的佛龛内,一尊彩泥金身圆光观音慈目凝悲,面前长案上的铜鼎八仙过海香炉,炉内三根仅剩寸头的佛线香,蕴起袅袅白烟。
映着透窗的青色天光,一时满屋烟云缭绕。
“哗啦!”里屋竹帘子一响,出来一位脸纹苦深的干瘦妇人,双眼微肿,脸色灰暗。
春苗吓得一哆嗦,急回头:“夫人这么早起了,怎的不唤奴婢进去伺候?”
外间的茶水丫鬟听得屋内声响,忙端了茶进来。
那妇人摇摇头,接过白釉莲瓣茶盏:“睡不着,干脆起来罢!你快去看看,方婆子回来没有?”
“是!”春苗应道,蹲了福,匆匆往外去。
妇人说完,热茶漱口,再从香盒里新拿了三根香,点燃,插入香炉。
到案旁水盆净手,拭干,双手合十,望着观音拜了三拜,口中喃喃念道:“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女早日归家,保佑老爷身体康健!民女王氏,愿日日吃斋,上香供佛!”
春苗手刚搭上内院门青铜环,门便被推开了,冲进来一个人影,正好撞她身上,摔了一背土。
“哎哟!”两人同时叫道。
“姑娘没事吧,都怪老奴不长眼。”进来那人慌手慌脚忙将她扶起来。
春苗一看来人,顾不得呼痛,忙道:“没事没事,方妈妈快进去吧,夫人一宿没睡等着呢。”
“是!”那方婆子拍拍衣衫尘土,忙往里匆匆跑去。
“夫人,夫人!”她还没进门便喊:“宁二奶奶说的那神仙找着了,还在那庙里!”
屋里妇人捂着胸口,匆匆迎到门口:“啊!那快请来啊!”
襄北杨府,乃南阳郡有名大家,虽是商户出身,至这一代,一家三子齐齐致仕,声名鹊起,成为南阳新贵。
这日午时,三进三出的高墙大院内,正寝房里间,古朴厚重,一排乌木长柜,一张红木弥勒榻,一面打满紫檀多宝格的奇珍陈列墙,一方松寿齐天乌木架床。
床上卧着一位发须灰白的男子,双目紧闭,容色泛青,两颊凹陷下去,一看便是病入膏肓之人。
床头坐着那位妇人,是此宅主妇,杨氏大夫人,此时重新鬓了发髻,插上一把镶翠银梳,添了几分贵气。
身旁站着一溜儿丫鬟,一色的青褂墨裙,个个屏气噤声,不敢言语。
外间传来方婆子“咚咚”地脚步声:“姑娘快请进!”
杨大夫人睁大眼睛,盯着进来之人。
身着灰蓝青花半臂,对襟月白旧衫,下系藏青团花襦裙。
她略显失望,这衣着还不如她家一个中等丫鬟尊贵,哪有什么仙气。
再细看,来人身段纤细,走路身姿轻盈,踏地无声,短短几步,竟让观者生出优雅之感。
杨大夫人微微颔首,果然是有来历的,再看到脸,不由暗叹可惜:这样的不凡身姿,竟配了这样一张脸。
来者在她跟前站立,不卑不亢,一双斜挑的单皮眼静静看着她,微屈身福道:“杨大夫人!”
杨大夫人一个激灵,才想起来者何人,忙忘了挑剔来者容貌,就要站起身跪拜下去:“神仙娘娘,都说你能呼风唤雨、判人性命,救救我家老爷吧!我们杨氏一大家子,就靠这个主心骨撑着啊!”
拜到半空,被一双秀手托住,再下不得。
来者沉静的声音从头顶传来:“夫人客气,奴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能判人性命。”
杨大夫人抬头,面露失望神色。
“不过。”那来者道:“且先看看,若是能救,自当会救。”
杨大夫人心头微微打鼓,如此年轻的一个普通丑姑,真有传言中那么神奇?
自家老爷从那日晕倒卧床之后,请遍州县名医,用了三月的药,苦的酸的偏方的,依旧头晕目眩,无法起身。
她尚有一丝犹疑,那来者已径直走到床畔,轻撩宽袖,伸出右手两根手指,搭在杨大老爷青筋尽现的脉上。
阴阳之气在杨大老爷干枯的筋脉中穿行,唤起新的生机。
“思忧过度,急怒攻心。”
来者说道。
杨大夫人点点头,其他大夫也这么说。
真气力道加重,集中于心胸间,打通堵塞之郁气。
“呼哧——”一声粗重的呼吸声,杨大老爷睁开眼睛,迷茫地眼神,看着床顶,紧接着是喉头痰动的声音。
杨大夫人瞪大了眼睛。
“痰盆。”来者道。
“快快!”杨大夫人推身边一个丫鬟,再叫另一人:“快扶老爷起来!”
“不用。”来者阻止道:“他自己可以。”
杨大夫人举起手帕捂住了嘴,老爷可是三月不曾起身!
一个丫鬟赶紧端了痰盆过来。
杨大老爷猛地咳嗽起来,随着咳嗽一震,手肘着床榻,上身抬起,俯身往痰盆一咳!
“哎——”发出一声长叹。
“老爷!老爷!”杨大夫人抢过去,倚坐在床畔,激动地看着杨大老爷。
杨大老爷微微闭了眼睛,蠕动着干皱的嘴唇,轻声道:“舒服了,胸口,舒服了。”
杨大夫人见状大喜,抓着来者的手,欢喜得语无伦次:“姑娘,真是神仙啊!敢问姑娘姓名,杨家定要为姑娘立长生碑!”
“阿秀。”来者依然平静:“长生碑就不用了,杨大老爷命不该绝,才有此生机,但内忧未除,难消病根。”
杨大老爷斜依在方枕上,闻言双眼泛红:“我都知道,我这病啊,就是被气出来的。可这病根,怕是消不了了。”
“老爷有何忧事?不妨相告。”阿秀道。
杨大夫人也抬手用绢帕擦拭眼角:“不瞒阿秀神仙姑娘,我家这家丑,我今天就都摊开说了。我家老爷,老来得女,上头三个儿子,好不容易盼来这个千金,当宝贝一样养着。谁知三月前,南阳郡守林家上门提亲,我家养的那讨债的,竟然,竟然为个穷酸秀才,跑了!至今生死不明,下落不知!”
语声转为低泣。
“噢?夫人可告知小姐闺名与生辰八字?”
杨大夫人听那意思,神仙有办法!忙一气报上。
阿秀低头沉吟,掐指念算。
一会儿抬头道:“老爷不必再气了,失而复得。贵千金明日便可回来。”
“明日?”杨大老爷坐起身子,愕然道。
“明日?”杨大夫人放下手绢,难以置信看着阿秀。
“人已近在咫尺,最晚明日。”阿秀补充。
屋内噤声的丫鬟婆子也不禁窃窃私语起来。
明日?跑了三个月的小姐自己回来?
要真说准了,这人真是神仙吧!
大丫头春苗蹑手蹑脚靠近屋子正中的八仙方桌,一口气吹灭了烛火,青烟从满滩烛泪上升起。
正对着烛台的佛龛内,一尊彩泥金身圆光观音慈目凝悲,面前长案上的铜鼎八仙过海香炉,炉内三根仅剩寸头的佛线香,蕴起袅袅白烟。
映着透窗的青色天光,一时满屋烟云缭绕。
“哗啦!”里屋竹帘子一响,出来一位脸纹苦深的干瘦妇人,双眼微肿,脸色灰暗。
春苗吓得一哆嗦,急回头:“夫人这么早起了,怎的不唤奴婢进去伺候?”
外间的茶水丫鬟听得屋内声响,忙端了茶进来。
那妇人摇摇头,接过白釉莲瓣茶盏:“睡不着,干脆起来罢!你快去看看,方婆子回来没有?”
“是!”春苗应道,蹲了福,匆匆往外去。
妇人说完,热茶漱口,再从香盒里新拿了三根香,点燃,插入香炉。
到案旁水盆净手,拭干,双手合十,望着观音拜了三拜,口中喃喃念道:“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女早日归家,保佑老爷身体康健!民女王氏,愿日日吃斋,上香供佛!”
春苗手刚搭上内院门青铜环,门便被推开了,冲进来一个人影,正好撞她身上,摔了一背土。
“哎哟!”两人同时叫道。
“姑娘没事吧,都怪老奴不长眼。”进来那人慌手慌脚忙将她扶起来。
春苗一看来人,顾不得呼痛,忙道:“没事没事,方妈妈快进去吧,夫人一宿没睡等着呢。”
“是!”那方婆子拍拍衣衫尘土,忙往里匆匆跑去。
“夫人,夫人!”她还没进门便喊:“宁二奶奶说的那神仙找着了,还在那庙里!”
屋里妇人捂着胸口,匆匆迎到门口:“啊!那快请来啊!”
襄北杨府,乃南阳郡有名大家,虽是商户出身,至这一代,一家三子齐齐致仕,声名鹊起,成为南阳新贵。
这日午时,三进三出的高墙大院内,正寝房里间,古朴厚重,一排乌木长柜,一张红木弥勒榻,一面打满紫檀多宝格的奇珍陈列墙,一方松寿齐天乌木架床。
床上卧着一位发须灰白的男子,双目紧闭,容色泛青,两颊凹陷下去,一看便是病入膏肓之人。
床头坐着那位妇人,是此宅主妇,杨氏大夫人,此时重新鬓了发髻,插上一把镶翠银梳,添了几分贵气。
身旁站着一溜儿丫鬟,一色的青褂墨裙,个个屏气噤声,不敢言语。
外间传来方婆子“咚咚”地脚步声:“姑娘快请进!”
杨大夫人睁大眼睛,盯着进来之人。
身着灰蓝青花半臂,对襟月白旧衫,下系藏青团花襦裙。
她略显失望,这衣着还不如她家一个中等丫鬟尊贵,哪有什么仙气。
再细看,来人身段纤细,走路身姿轻盈,踏地无声,短短几步,竟让观者生出优雅之感。
杨大夫人微微颔首,果然是有来历的,再看到脸,不由暗叹可惜:这样的不凡身姿,竟配了这样一张脸。
来者在她跟前站立,不卑不亢,一双斜挑的单皮眼静静看着她,微屈身福道:“杨大夫人!”
杨大夫人一个激灵,才想起来者何人,忙忘了挑剔来者容貌,就要站起身跪拜下去:“神仙娘娘,都说你能呼风唤雨、判人性命,救救我家老爷吧!我们杨氏一大家子,就靠这个主心骨撑着啊!”
拜到半空,被一双秀手托住,再下不得。
来者沉静的声音从头顶传来:“夫人客气,奴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能判人性命。”
杨大夫人抬头,面露失望神色。
“不过。”那来者道:“且先看看,若是能救,自当会救。”
杨大夫人心头微微打鼓,如此年轻的一个普通丑姑,真有传言中那么神奇?
自家老爷从那日晕倒卧床之后,请遍州县名医,用了三月的药,苦的酸的偏方的,依旧头晕目眩,无法起身。
她尚有一丝犹疑,那来者已径直走到床畔,轻撩宽袖,伸出右手两根手指,搭在杨大老爷青筋尽现的脉上。
阴阳之气在杨大老爷干枯的筋脉中穿行,唤起新的生机。
“思忧过度,急怒攻心。”
来者说道。
杨大夫人点点头,其他大夫也这么说。
真气力道加重,集中于心胸间,打通堵塞之郁气。
“呼哧——”一声粗重的呼吸声,杨大老爷睁开眼睛,迷茫地眼神,看着床顶,紧接着是喉头痰动的声音。
杨大夫人瞪大了眼睛。
“痰盆。”来者道。
“快快!”杨大夫人推身边一个丫鬟,再叫另一人:“快扶老爷起来!”
“不用。”来者阻止道:“他自己可以。”
杨大夫人举起手帕捂住了嘴,老爷可是三月不曾起身!
一个丫鬟赶紧端了痰盆过来。
杨大老爷猛地咳嗽起来,随着咳嗽一震,手肘着床榻,上身抬起,俯身往痰盆一咳!
“哎——”发出一声长叹。
“老爷!老爷!”杨大夫人抢过去,倚坐在床畔,激动地看着杨大老爷。
杨大老爷微微闭了眼睛,蠕动着干皱的嘴唇,轻声道:“舒服了,胸口,舒服了。”
杨大夫人见状大喜,抓着来者的手,欢喜得语无伦次:“姑娘,真是神仙啊!敢问姑娘姓名,杨家定要为姑娘立长生碑!”
“阿秀。”来者依然平静:“长生碑就不用了,杨大老爷命不该绝,才有此生机,但内忧未除,难消病根。”
杨大老爷斜依在方枕上,闻言双眼泛红:“我都知道,我这病啊,就是被气出来的。可这病根,怕是消不了了。”
“老爷有何忧事?不妨相告。”阿秀道。
杨大夫人也抬手用绢帕擦拭眼角:“不瞒阿秀神仙姑娘,我家这家丑,我今天就都摊开说了。我家老爷,老来得女,上头三个儿子,好不容易盼来这个千金,当宝贝一样养着。谁知三月前,南阳郡守林家上门提亲,我家养的那讨债的,竟然,竟然为个穷酸秀才,跑了!至今生死不明,下落不知!”
语声转为低泣。
“噢?夫人可告知小姐闺名与生辰八字?”
杨大夫人听那意思,神仙有办法!忙一气报上。
阿秀低头沉吟,掐指念算。
一会儿抬头道:“老爷不必再气了,失而复得。贵千金明日便可回来。”
“明日?”杨大老爷坐起身子,愕然道。
“明日?”杨大夫人放下手绢,难以置信看着阿秀。
“人已近在咫尺,最晚明日。”阿秀补充。
屋内噤声的丫鬟婆子也不禁窃窃私语起来。
明日?跑了三个月的小姐自己回来?
要真说准了,这人真是神仙吧!
正在加载...